- 相關(guān)推薦
送張四翻譯王昌齡
王昌齡《送張四》是一篇怎樣的送別詩呢?《送張四》表達了詩人王昌齡怎樣的情感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王昌齡《送張四》,歡迎閱讀!
送張四
楓林已愁暮,楚水復(fù)堪悲。
別后冷山月,清猿無斷時。
王昌齡《送張四》譯文:
落日將西,楓林盡染愁紅,楚水向東,水聲催人悲生;
與君別后,山寒而月更冷,兩岸猿聲,凄凄清清,似永無斷絕之時。
王昌齡《送張四》練習(xí):
(1)首句中哪個詞語點明了季節(jié)?用簡潔的語言描述本句所呈現(xiàn)的畫面。(2分)
(2)三四兩句用了何種表現(xiàn)手法?簡要說明其表達作用。(2分)
王昌齡《送張四》參考答案:
(1)暮。 畫面:楓林盡染紅了,太陽快要西墜,此時送張四,我滿懷愁思!
(2)示例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冷山與冷月——“冷”字正點出了寂寞與孤獨的處境;凄清的猿聲——就連猿也為之凄凄哀啼。在別離時刻,安上這些景致,營造這種基調(diào),那是悲上加悲,使得離人的傷心無以復(fù)加。因此,這里是緣情生景,因景生情,情景互融。示例二:通過對別后情景的想像(“冷山月,清猿無斷時”)表現(xiàn)了別離時刻的悲傷之情。
王昌齡《送張四》賞析:
《送張四》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的詩詞作品,王昌齡是盛唐時享有盛譽的一位詩人。王昌齡的詩以三類題材居多,即邊塞、閨情宮怨和送別。 《全唐詩》對昌齡詩的評價是“緒密而思清”,他的七絕詩尤為出色,甚至可與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絕圣手”的名號。尤其是他的邊塞詩,流暢通脫,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王昌齡的邊塞詩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精神,另外還深深蘊含了詩人對下層人民的人文關(guān)懷,體現(xiàn)了詩人寬大的視野和博大的胸懷。王昌齡在寫作方式上擅長以景喻情,情景交融。這本是邊塞詩所最常用的結(jié)構(gòu),但是詩人運用最簡練的技巧,于這情境之外又擴大出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在最平實無華的主題之中凝練出貫穿于時間與空間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
作者簡介: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漢族,河?xùn)|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nóng)耕,年近而立,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xué)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拓展:成就
王昌齡存詩181首,體裁以五古、七絕為主,題材則主要為離別、邊塞、宮怨。就數(shù)量之多,體制之備,題材之廣說,王昌齡的詩實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適、岑參,但他的詩質(zhì)量很高。邊塞詩可并高適、岑參而三,四杰以后,詩壇幾乎沒有邊塞詩作。唐玄宗改府兵制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從軍熱以求邊功。開元十三年,王昌齡漫游西北邊地,有了較深的邊塞生活體驗,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邊塞詩,此時岑參11歲,高適還沒有開始邊塞生活,后人依次考證稱王昌齡為邊塞詩的創(chuàng)始和先驅(qū)。
王昌齡的邊塞詩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著高度的概括和豐富的表現(xiàn)力。既反映了盛唐時代的主旋律,又對邊塞風(fēng)光及邊關(guān)戰(zhàn)場場景進行細致描寫,同時能夠捕捉到將士細膩的內(nèi)心世界。其詩歌意境開闊,語言圓潤蘊藉,音調(diào)婉轉(zhuǎn)和諧,耐人尋味,在抒情、造景、寫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詣。而王昌齡的宮怨詩可與李白爭勝,且其詩用意之深、寫景之妙、比興之切、造語之奇,都有獨道之處。王昌齡閨怨詩以悲天憫人的精神書寫那些久閉深宮的妃嬪宮人的悲情哀怨,以細膩的筆觸多方面地展現(xiàn)她們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揭示她們在殘酷的宮殯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慘命運,客觀上批判了封建社會摧殘婦女的罪惡。這種思想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調(diào),洗盡六朝宮廷詩浮艷色情之污穢,有力地扭轉(zhuǎn)了齊梁歌詠的不良文風(fēng)另一方面,就藝術(shù)表現(xiàn)而言,王昌齡又發(fā)揚了六朝華美艷麗、精雕細琢的表現(xiàn)手法,繼承了其形式美。因此王昌齡被譽為是成功地用七言絕句寫宮詞的第一人。
【送張四翻譯王昌齡】相關(guān)文章:
送魏二王昌齡翻譯10-23
王昌齡《送魏二》全詩賞析及翻譯08-05
送魏二全文翻譯以及賞析王昌齡06-10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古詩賞析及翻譯08-22
芙蓉樓送辛漸原文翻譯以及賞析王昌齡05-17
從軍行其四王昌齡翻譯07-30
《從軍行》其四王昌齡翻譯10-13
從軍行王昌齡其四翻譯06-21
聞王昌齡原文及翻譯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