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精選15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
【原文】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注解】
1、城闕:指唐代都城長安。
2、輔:護衛(wèi)。
3、三秦:現(xiàn)在陜西省一帶;輔三秦即以三秦為輔。
4、五津:四川境內(nèi)長江的五個渡口。
【譯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你我都是遠離故鄉(xiāng),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nèi)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白話譯文】
雄偉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wèi),透過那風云煙霧遙望著五津。
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因為我們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縱使遠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濕佩巾。
【賞析】
此詩是送別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承之,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lián)“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偉詞自鑄,傳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聯(lián)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鑒賞】
此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lián)“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尾聯(lián)點出“送”的主題。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內(nèi)容獨樹碑石。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tài),體現(xiàn)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瓣I”,是皇宮前面的'望樓。“城闕”,指唐的帝都長安城!叭亍,指長安附近關中一帶地方。秦末項羽曾把這一帶地方分為三國,所以后世稱它三秦之地!拜o”,輔佐,可以理解為護衛(wèi)!拜o三秦”,意思是“以三秦為輔”。關中一帶的茫茫大野護衛(wèi)著長安城,這一句說的是送別的地點。“風煙望五津”!拔褰颉敝杆拇ㄊ墓嗫h以下到犍為一段的岷江五個渡口。遠遠望去,但見四川一帶風塵煙靄蒼茫無際。這一句說的是杜少府要去的處所。因為朋友要從長安遠赴四川,這兩個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發(fā)生了聯(lián)系。詩的開頭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詩人身在長安,連三秦之地也難以一眼望盡,遠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無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視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河源直看到東海!蚌奶翇{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從三峽直看到長安。該詩運用夸張手法,開頭就展開壯闊的境界,一般送別詩只著眼于燕羽、楊枝,淚痕,酒盞不相同。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離鄉(xiāng)背井,已有一重別緒,彼此在客居中話別,又多了一重別緒;其中真有無限凄惻。開頭兩句調子高昂,屬對精嚴,韻味深沉,對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當時律詩還沒有一套嚴格的規(guī)定,卻有其獨到的妙處。此詩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矯夭變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為宏大,情調從凄惻轉為豪邁!昂(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边h離分不開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nèi),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現(xiàn)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恒的,無所不在的,所抒發(fā)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這兩句因此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結尾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兩行詩貫通起來是一句話,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揮淚告別啊!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本o接前兩句,于極高峻處忽然又落入舒緩,然后終止。拿樂曲做比方;樂曲的結尾,于最激越處戛然而止,有的卻要拖一個尾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教學目標:
通過誦讀,理解詩歌內(nèi)容和詩人情感。
通過品讀,理解此送別詩“贈別不作悲酸語,魄力自異”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無注解、無背景裸讀詩歌。
二、釋題
送別詩 官職 到、往 四川
杜少府=杜審言?
三、讀詩
。ㄒ唬┮簧x 關注字音停頓 補充律詩的停頓
。ǘ┳杂勺x 提疑:有哪些字詞的意思不太明白?
可能涉及:城闕 三秦 五津 歧路……
。ㄈ⿴熒餐p讀 邊賞邊朗讀
1.首聯(lián)
由學生提疑的地名引出首聯(lián)的賞讀
寫景特點:一遠一近,一明一暗,對比強烈。
輔:長安城雄偉的氣勢
望:站在氣象雄偉的長安城下,舉目遙望蜀州方向,千里迢迢,蒼茫一片,風煙迷茫,路途遙遠,在這想象中,似能看到朋友一路的風霜及日后的艱難,無線依依惜別之情展現(xiàn)在壯闊的境界中。
形成板書:起——將遠別 平 緩 壯闊
2.頷聯(lián)
將離別,這樣的離愁別緒,我與你,“與君”感同身受,為什么呢?
“同”:外出做官,漂泊在外,你的感傷我懂,客居中的話別,別中別,更是多了一份愁緒。
形成板書:承——同宦游 憂傷 共鳴感
3.尾聯(lián)
“共沾巾”: 在離別的地方送別,在“歧路”上,如果是你跟最好的朋友分別,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百度搜索,現(xiàn)在西安(長安)到成都(蜀州)乘坐火車快車需要十幾個小時。那么在交通不發(fā)達的唐代需要多久呢!何況“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啊。這一別許是生離死別呀!是常人就會“共沾巾”,這種情況下,詩人王勃怎么說?
“無為”:不要,不需要。體現(xiàn)一種勇往直前的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迎接新生活。
形成板書:合——莫沾巾 釋然 放下 樂觀
4.頸聯(lián)
“知己”:莫沾巾憑什么?——知己 “知己”與“友人”的區(qū)別
“比”:靠近、挨著 如:其兩膝相比者。心近、情真,即便是遠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身在近鄰。正如秦觀所說: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幕幕。這是怎樣的一種胸襟和氣魄啊。
形成板書:轉——若比鄰 豪邁雄渾
5.結合板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自由讀——師范讀——齊讀
。ㄋ模╆P于離別詩及詩人王勃
1. 同學的朗讀讓我感到這么一種豪邁和曠達。下發(fā)打印好的離別詩。
請同學結合詩句談談大部分離別詩所表達的情緒。——悲傷 惆悵
2.《唐詩三百首》選者曾說,“贈別不作悲酸語,魄力自異。”
王詩一出,其它的送別詩便黯然失色,緣于立意不落俗套。
生命的長度不以年齡衡量,即便有諸多不如意(官職小,兩度被貶,找人記恨),好好向前看。
。ㄎ澹╆P于離別
“離別”“告別”這是一個很由情懷的詞語,古人一別許是一生再難相見,因此,古人很重視離別,離別之際,人們不僅備酒餞行,折柳相送,還要作詩話別,所以“離別”也就自然成為我國古典詩歌中歌詠的'重要內(nèi)容,形成了送別文化。
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边@句話的意思是說,能讓你黯然銷魂的,只有離別。
面對離別,有人說離別是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綿綿情懷;有人說離別是十年生死兩茫茫的哀哀回憶;還有人說離別是別時容易見時難的切切思念……
王勃說,離別是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豪邁。就象詩中所說那樣,即使遠在天涯海角,只要那份真情在,我們也能感覺到就在近旁,這是做朋友的最高境界。
論詩凄婉的離別還是豪邁的離別,都只是一種情緒的表達罷了,無可厚非。作家曹文軒和故鄉(xiāng)和父親的告別,讓我們明白:文學寫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實作的就是一篇文章:生離死別。
這是一種生命的體驗。
董卿在《朗讀者》第七期卷首開場說得好:離別不是遺忘,而是轉身,離別不是放棄,而是開始! 面對告別,最好的態(tài)度就是好好告別!
板書設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起——將遠別 平 緩 壯闊
承——同宦游 憂傷 共鳴感
轉——若比鄰 豪邁雄渾
合——莫沾巾 釋然 放下 樂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作品簡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被選入《唐詩三百首》,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承之,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lián)“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偉詞自鑄,傳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聯(lián)點出“送”的主題。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注解】
1、本文選自《王子安集》(《四部叢刊》本)。
2、少府:官名。
3、之:到,往。
4、蜀州:現(xiàn)在四川崇州。也作蜀川。
5、城闕(què ):皇宮門前的望樓,往往被用來代表京都。這里指唐朝都城長安。
6、輔:以……為輔,這里是拱衛(wèi)的意思。
7、三秦:這里泛指秦嶺以北、函谷關以西的廣大地區(qū)。本指長安周圍的關中地區(qū)。秦亡后,項羽三分秦故地關中為雍,塞,翟三國,以封秦朝三個降將,因此關中又稱“三秦”。
8、風煙望五津:“風煙”兩字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的處所,譯為:江邊因遠望而顯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風煙迷茫之中,遙望蜀州。
9、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里泛指蜀川。
10、君:對人的尊稱,這里指“你”
11、宦(huàn)游:出外做官。
12、海內(nèi):四海之內(nèi),即全國各地。古人認為陸地的四周都為大海所包圍,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nèi)。
13、天涯:天邊,這里比喻極遠的地方。
14、比鄰:并鄰,近鄰。
15、無為:不要效仿。
16、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
17、沾巾:淚水沾濕衣服。意思是揮淚告別。
【翻譯】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你我都是遠離故鄉(xiāng),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nèi)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歧路上,傷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韻譯】
雄偉的長安城有輔佐的三秦,透過那風云煙霧遙望著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別的情意,因為都是離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內(nèi)有一知己朋友,縱使遠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鄰。
不要因為我們就要離別兩地,就像普通兒女一樣淚濕衣襟。
【講解】
該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lián)“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千古傳誦,有口皆碑。尾聯(lián)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tài),體現(xiàn)出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懷。“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眱删洌蔀檫h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瓣I”,是皇宮前面的望樓!俺顷I”,指唐的帝都長安城!叭亍保搁L安附近關中一帶地方。秦末項羽曾把這一帶地方分為三國,所以后世稱它三秦。“輔”,輔佐,這里可以理解為護衛(wèi)。“輔三秦”,意思是“以三秦為輔”。關中一帶的茫茫大野護衛(wèi)著長安城,這一句說的是送別的地點。“風煙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從灌縣以下到犍為一段的岷江五個渡口。遠遠望去,但見四川一帶風塵煙靄蒼茫無際。這一句說的是杜少府要去的處所。因為朋友要從長安遠赴四川,這兩個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發(fā)生了聯(lián)系。詩的開頭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舉目千里,無限依依,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詩人身在長安,連三秦之地也難以一眼望盡,至于遠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見的。作詩,往往超越常人的視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可以置萬山于幾席,覽千春于瞬息!包S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河源直看到東海!蚌奶翇{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從三峽直看到長安。這首詩運用這種手法,一開頭就展開一個壯闊的境界,同一般的送別詩只著眼于燕羽、楊枝,淚痕,酒盞是不相同的。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同是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離鄉(xiāng)背井,已有一重別緒,彼此在客居中話別,又多了一重別緒:其中真有無限凄惻。開頭兩句調子高昂,屬對精嚴,這兩句韻味深沉,對偶不求工整,比較疏散。這固然由于當時律詩還沒有一套嚴格的規(guī)定,卻也有其獨到的妙處。開頭如千尺懸瀑,從云端奔瀉而下,接著便落入深潭,潺潺流來,飛韻清遠,形成了一個大的起伏、一個強的跌宕,使人感到矯夭變化,不可端睨。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再接下去,第五六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為宏大,情調從凄惻轉為豪邁。“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nèi),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氣象闊達,志趣高遠,表現(xiàn)真正的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無所不在的,所抒發(fā)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結尾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兩行詩貫通起來是一句話,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揮淚告別啊!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緊接前兩句,于極高峻處忽然又落入舒緩,然后終止。拿樂曲做比方;樂曲的結尾,有的于最激越處戛然而止,有的卻要拖一個尾聲。這首詩是采用第二種手法結尾的。欣賞古代詩歌,特別是象五律這樣既嚴整又短小的詩歌,不光要吟味它的某些妙句,還要領悟它的章法,它的思路的頓挫、騰躍,變化和發(fā)展。文似看山不喜平,詩也如此。
總述
從文學史的角度欣賞這首詩,不難感到它有一股新鮮的氣息。初唐是我國古代一個強盛王朝的開端。唐代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出現(xiàn)了高峰。延續(xù)二百年左右的詩歌的大革新、大發(fā)展是以初唐為濫觴的。王、楊、盧、駱等當時的詩壇健將是較早出現(xiàn)的開拓者。首先,他們反對唐初那種從六朝承襲下來的浮艷的詩風。楊炯說,王勃“嘗以龍朔初歲,文場變體: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糅之金玉龍鳳,亂之朱紫青黃;影帶以徇其功,假對以稱其美。骨氣都盡,剛健不聞,思革其弊,用光志業(yè)。”可見他是有意識地改革詩壇的弊病,提倡剛健的詩風的。就拿王勃的這首詩來說,該詩一洗綺麗之習,質樸雄渾,橫溢奔放,曾使那時的讀者耳目一新。這種詩風爾后就大大發(fā)展起來,成為盛唐詩壇的一種主導的風格。其次,他們對新詩體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以五言律詩為例,這種在唐代逐漸成熟和盛行起來的新詩體,在王勃等人的筆下已經(jīng)開始嘗試和形成了。王勃的這首詩,就是二首相當成熟的五言律詩。再讀一讀王、孟的五律,進而讀一讀李,杜的五律,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新詩體在有唐一代的發(fā)展如大江奔流,一脈相承,而越往前去波瀾越壯闊。
中心思想
朋友即將上任,詩人勸慰他不要為遠別而悲傷:雖然遠隔天涯,但友誼不會因為距離的.遙遠而淡薄,他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雖為送別詩,但全詩卻無傷感之情,詩人的胸襟開朗,語句豪放清新,委婉親切,表現(xiàn)了友人間真摯深厚的友情。
【點評】
現(xiàn)在再講一首五言律詩,一則因為它也是初唐名作,二則借此補充講一點五言律詩的藝術技巧。
作者王勃,字子安,是文中子王通的孫子,東皋子王績的侄孫。他從小就能作詩賦,應進士舉及第,還不到二十歲。但他恃才傲物,常常因文章得罪人。旅居劍南(四川),多年沒有事做。好不容易補上了虢州參軍,不久,又因事罷官。連累到他父親福疇,也降官去做交址縣令。他到交址去省親,在渡海時溺水而死,只有二十八歲。他的詩文集原有三十卷,大約作品不少,但現(xiàn)在只存詩八十馀首。被選在《古文觀止》里的《滕王閣序》,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這首詩的題目,在有些選本中題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就更明白了。有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做某縣縣尉,作者就寫此詩送行。唐代的官制,一個縣的行政長官稱為“令”,縣令以下有一名“丞”,處理文事,有一名“尉”,處理武事。文丞武尉,是協(xié)助縣令的官職。文人書簡來往,或者在公文上,常用“明府”為縣令的尊稱或代用詞,縣丞則稱為“贊府”,縣尉則稱為“少府”。這些名詞,在唐詩題目中經(jīng)常見到,F(xiàn)在詩題稱“杜少府”,可知他是去就任縣尉。
蜀州即蜀郡。成都地區(qū),從漢至隋,均為蜀郡。唐初改郡為州,故王勃改稱蜀州。但當時成都地區(qū)已改名為益州,不稱蜀州。故王勃雖然改郡字為州字,仍是用的古地名。向來注家均引《舊唐書·地理志》所載“蜀州”作注。這個蜀州是武后垂拱二年(公元六八六年)從益州分出四縣設置的,其時王勃已死,他不可能知道有這個蜀州。
此詩第一聯(lián)是點明題目。上句“城闕輔三秦”是說蜀州是物產(chǎn)富饒的地方,那里每一個城市都對三秦有輔佐之功。下句的“五津”是蜀州的代用詞!帮L煙”即風景。此句說自己遙望蜀州風景。上句是對杜少府說的:你并不是到一個邊荒的地方去作官,而是到一個對京都有重要貢獻的地方去作官。下句是從送行者的立場說:你走了,我只能遙望那邊的風景。
送人遠行,就要作詩,這是唐代知識分子的風俗。一部《全唐詩》,送行贈別的詩占了很大的百分比。這類詩的作法,多數(shù)是用第一聯(lián)兩句來點題,照顧到主客雙方。例如崔曙《送薛據(jù)之宋州》詩云:“無媒嗟失路,有道亦乘流!钡谝痪湔f自己,因為無人介紹,至今失業(yè)。第二句說薛據(jù):你是有道之士,可也得乘舟東去謀食。郎士元《送孫侍郎往容府宣慰》詩第一聯(lián)云:“春原獨立望湘川,擊隼南飛上楚天!币彩堑谝痪湔f自己:在春原上獨立遙望你去的湘水流域。第二句恭維孫侍郎此行是像鷹隼那樣高飛上楚天。盧照鄰《送鄭司倉入蜀》詩起二句云:“離人丹水北,游客錦城東!庇谩半x人”、“游客”,點明題目中“送”字。用“丹水”、“錦城”,點明“蜀”字。王勃此詩,也用同樣方法,但他組織得更均衡。上句表達了杜少府、蜀州和長安的關系,下句表達了作者、送行者與蜀州的關系。
“城闕輔三秦”這句詩歷來有不同的講法。多數(shù)人以為“城闕”指京都長安。如果依句子結構講,這一句就應當講作“長安輔助三秦”。但是,從事理上想一想,這樣講是講不通的。北京與郊縣的關系,總是郊縣輔助北京,不能說是北京輔助郊縣。于是一般人都講作“長安以三秦為輔”,使這個“輔”字成為被動詞。即使說這樣講對了,這句詩和題目又有什么關系呢? 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于是有人覺得“城闕”應當是指蜀州的?墒,一看到“闕”字,就想到宮闕,蜀州既非京都,怎么會有“城闕”呢?于是吳昌祺說:“蜀稱城闕,以昭烈也。”他是從歷史上去求解釋。巴蜀是劉備建國之地,成都是蜀都,所以也可以用“城闕”。
按“城闕”二字,早已見于《詩經(jīng)》!百膺_兮,在城闕兮”,這是《鄭風·子衿》的詩句?追f達注解說:“謂城上別有高闕,非宮闕也!彼缫雅伦x者誤解為京城的宮闕,所以說得很明白,城闕是有高樓的城墻。只要是州郡大城市,城頭上都有高樓,都可以稱城闕。王勃和孔穎達同時。他當然把“城闕”作一般性的名詞用,并不特指京都。再看唐人詩中用“城闕”的,固然有指長安的,也有不指長安的。李頎《望秦川》詩云:“遠近山河凈,逶迤城闕重。”這“城闕”是多數(shù)。韓愈《題楚莊王廟》詩云:“丘墳滿目衣冠盡,城闕連云草樹荒!表f應物《澧上寄幼遐》詩云;“寂寞到城闕,惆悵返柴荊!边@幾個“城閼”,顯然不是指長安。
巴蜀為富饒之地,自從開通了秦、蜀之間的棧道,秦中人民的生活資料,一向靠巴蜀支援。從漢武帝以來,論秦、蜀經(jīng)濟關系的文獻,都是這樣說的。與王勃同時的陳子昂也說:“蜀為西南一都會,國家之寶庫,天下珍貨聚出其中,又人富粟多,順江而下,可以兼濟中國。”(《諫討生羌書》)后來杜甫也說:“蜀之土地膏腴,物產(chǎn)繁富,足以供王命也!(《論巴蜀安危表》)由此可見王勃送杜少府去蜀州,第一句就贊揚蜀中城市是三秦的支援者,這也是代表了一般的觀點?墒乾F(xiàn)在還有許多人注唐詩,堅持“城闕”是指長安,于是把這句詩講得很不合理。我感到不能不在這里詳細辯論一番。
“風煙望五津”句歷來注釋都以為“五津”是說蜀州地勢險惡,“風煙”是形容遠望不清。唐汝詢釋云:“蜀州雖有五津之險,而實為三秦之輔,故我望彼之風煙,而知今之離別,仍為宦游,非暌離也!彼@樣講法,可知他對于“風煙”一句,實在沒有明確理解,以致下文愈講愈錯。
我說“風煙”即“風景”,這也是新近才恍然大悟的。唐太宗李世民有一篇《感舊賦》,是懷念洛陽而作。有二句云:“地不改其城闕,時無異其風煙!贝颂幰彩且浴俺顷I”對“風煙”,意思就是城闕依然,風景無異。王勃此詩,完全用太宗的對法,可知這個“風煙”應解作“風景”。唐人常常為平仄關系,改變詞匯!熬啊弊重坡,“煙”字平聲,在需要用平聲的時候,“風景”不妨改為“風煙”。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有句云:“大塊假我以文章,陽春召我以煙景!边@個“煙景”,也就是“風景”。
現(xiàn)在,我們接下去講第二聯(lián)。作者說:我和你今天在這里離別,同樣是游宦人的情意。離開家鄉(xiāng),到遠地去求學,稱為“游士”、或“游學”。去做官,稱為“游宦”,也稱“宦游”。強調游,就用“宦游”;強調宦,就用“游宦”。
第三聯(lián)大意是:只要四海之內(nèi)還有一個知己朋友,雖然遠隔天涯,也好似近在鄰居。這是對杜少府的安慰,同時也有點贊揚。對杜少府來說,你遠去蜀中,不要感到寂寞,還有知已朋友在這里,不因距離遠而就此疏淡。對自己來說,像杜少府這樣的知己朋友,縱然現(xiàn)在遠去蜀中,也好像仍在長安時時見面一樣。這兩句是作者的名句,也是唐詩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名句。但這兩句并非王勃的創(chuàng)造,他是從曹植的詩“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變化而成,他利用“萬里猶比鄰”這個概念,配上“海內(nèi)存知己”,詩意就與曹植不同。后來王建也有兩句詩:“長安無舊識,百里是天涯!边@是把王勃的詩意,反過來用。不能不說是偷了王勃的句法。
第四聯(lián)是緊跟第三聯(lián)而寫的。既然“天涯若比鄰”,那么,現(xiàn)在在岔路口分別,大家就不必像小兒女那樣哭哭啼啼。詩歌的創(chuàng)作方法,往往用形象性的具體語詞來代替抽象概念。人哭了就要用手帕(巾)拭眼淚,于是“沾巾”就可以用來代替哭泣。這種字眼叫做“代詞”或“代語”。運用代語對尋找韻腳有很大的方便。
這首詩和王績的《野望》雖然都是五言律詩,但句法的藝術結構卻完全不同。(一)《野望》的第一聯(lián)是散聯(lián),不是對聯(lián)。《杜少府》的第一聯(lián)是很工致的對聯(lián)。這里,我們首先見到律詩的兩種句式,即第一聯(lián)可以是對句,也可以是不對句。(二)《野望》的第二聯(lián)和第三聯(lián)是同一類型的對句!皹錁洹睂Α吧缴健,“秋色”對“落暉”,“皆”對“惟”,四聲、詞性都是對穩(wěn)的,每一句都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表現(xiàn)一個完整的概念。這種對句,每一聯(lián)上、下兩句的思想內(nèi)容是各自獨立,沒有聯(lián)系的。如果看一看《杜少府》的第二,三聯(lián),可以發(fā)現(xiàn),每句都不是完整的句子。“與君離別意”,不成為一個完整的概念,必須讀了“同是宦游人”才獲得一個概念。因此,從語法的角度講,《野望》的第二、三聯(lián)是四句,《杜少府》的第二、三聯(lián)只有二句。這里,我們看到了律詩的兩種對句法!兑巴肥降膶,稱為“正對”。這是劉勰在《文心雕龍》里定下的名詞。他舉出四種對法,正對是最常用最低級的對法!抖派俑返膶Ψ,宋朝人稱為“流水對”,又稱“十字格”。因為從字面結構看,它們是一式二句;但從表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看,只是不可分開的一個十字句。就像流水一般,剪不斷。這種對句,藝木性就較高。
王勃這首詩,兩聯(lián)都用流水對,使讀者不覺得它們是對句,只覺得像散文一樣流利地抒寫贈別的友誼,因而成為千秋名句。
【賞析】
首聯(lián)“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首句寫送別之地長安被遼闊的三秦地區(qū)所“輔”,突出了雄渾闊大的氣勢。第二句點出友人“之任”的處所——風煙迷蒙的蜀地。詩人巧用一個“望”字,將秦蜀二地聯(lián)系起來,好似詩人站在三秦護衛(wèi)下的長安,遙望千里之外的蜀地,這就暗寓了惜別的情意!巴弊植粌H拓寬了詩的意境,使讀者的視野一下子鋪開,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兩地的距離,使人感覺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為離別而憂傷。這一開筆創(chuàng)造出雄渾壯闊的氣象,使人有一種天空寥廓、意境高遠的感受,為全詩鎖定了豪壯的感情基調。
頷(hàn)聯(lián)“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詩人勸慰友人:我和你都是遠離故土、宦游他鄉(xiāng)的人,離別乃常事,何必悲傷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遠走天涯,舉目無親,更覺惆悵,作者在這里用兩人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來寬慰朋友,藉以減輕他的悲涼和孤獨之感。惜別之中顯現(xiàn)詩人胸襟的闊大。 頸聯(lián)“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把前面淡淡的傷離情緒一筆蕩開。詩人設想別后:只要我們聲息相通,即使遠隔天涯,也猶如近在咫尺。這與一般的送別詩情調不同,含義極為深刻,既表現(xiàn)了詩人樂觀寬廣的胸襟和對友人的真摯情誼,也道出了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界限的哲理,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尾聯(lián)“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樣,為離別淚濕衣巾,而要心胸豁達,坦然面對。足見情深意長,同時,全詩氣氛變悲涼為豪放。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這首詩四聯(lián)均緊扣“離別”起承轉合,詩中的離情別意及友情,既得到了展現(xiàn),又具有深刻的哲理、開闊的意境、高昂的格調,不愧為古代送別詩中的上品。
【作者介紹】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父親王福疇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并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杰”。勃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后,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的文學主張崇尚實用。當時文壇盛行以上官儀為代表的詩風,“爭構纖微,競為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業(yè)”(楊炯《王勃集序》)。
他創(chuàng)作“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的詩文,對轉變風氣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詩今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種本子,皆不傳,F(xiàn)有明崇禎中張燮搜輯匯編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蔣清翊著《王子安集箋注》,分為20卷。此外,楊守敬《日本訪書志》著錄卷子本古鈔《王子安文》1卷,并抄錄其中逸文13篇(實為12篇,其中6篇殘缺)。羅振玉《永豐鄉(xiāng)人雜著續(xù)編》又輯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冊,共24篇,即增楊氏所無者12篇,且補足楊氏所錄 6篇殘缺之文。羅氏序文中還提及日本京都“富岡君(謙藏)別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部影印唐鈔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殘》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當即富岡所藏本。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刊姚大榮《惜道味齋集》有《王子安年譜》。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注釋:
1. 少府:官名,即縣尉,掌管一縣的治安和軍事。之:去,往。之任:去就任。蜀川:泛指蜀地。
2. 闕:古代宮門兩旁的望樓。城闕:這里指長安。輔三秦:以三秦為輔,即在三秦的拱衛(wèi)下。三秦:指古代秦國的地域,在今陜西一帶。秦朝滅亡后,項羽將秦故地分為雍、塞、翟三國,后世遂稱這一帶為三秦。
3. 五津:蜀中的長江自湔堰至健為一段有五個渡口,即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合稱為五津。
4. 宦游:為了做官而遠游四方。
5. 比:古代五家相連為比。比鄰:近鄰。這兩句化用了曹植《贈白馬王彪》中“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茍不虧,在遠分日親!
6. 無為:不要,不用。歧路:岔路,指分手的地方。
譯文一: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
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
你我都是遠離故鄉(xiāng),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nèi)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譯文二:
三秦護衛(wèi)著巍峨的長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卻是一片風煙迷茫。
離別時,不由得生出無限的感慨,你我都是遠離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間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遠在天涯,也似在身邊。
不要在分手時徘徊憂傷,像多情的兒女一樣,任淚水打濕衣裳。
賞析一:
這是王勃的一首贈別名作,它和一般送別詩充滿傷感情調迥然不同,有一種奮發(fā)有為的精神.詩中第五六兩句更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全詩抑揚頓挫,壯闊謹嚴,是五律的典型作品.從平仄,押韻來看,這首詩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對仗上卻和后來標準的五律有異,即首聯(lián)對仗,頷聯(lián)散行.這正表明初唐律詩還沒有定型的特點.
賞析二:
別離之苦,文人墨客筆下的永恒主題。詩人王勃卻一反別離的愁怨,以一個全新的視角抒寫送好友上任的情懷。
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覺間已來到城外;赝情L安城在三秦的護衛(wèi)下顯得如此無奈;遙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風煙迷霧中竟是如此凄迷。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會?離別的傷感,襲上王勃的心頭。但想到為官的友人與自己,上任、調離,實在是平常之極的事,又何必徒傷別離。悲傷的.情緒也去了不少。高興地面對別離,只要我們彼此心中著對方,即使遠隔千里,我們的心卻緊帖在一起。念及此時,所有的離愁別緒似乎都已蕩然無存。
送君千里,終有別。在即將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濕潤。“快別像女孩子一樣,流淚送別?矗灰覀儽舜诵睦镉兄鴮Ψ,即使遠隔千山萬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啊!
這是何等開闊的胸襟,何等超脫的情懷?臻g上的距離永遠隔不斷心靈的聯(lián)系!昂(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將千古傳頌。
賞析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在長安的時候寫的!吧俑保翘拼鷮h尉的通稱。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給他這首詩。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遍_頭兩句分別點出送別的地點和行人的去向!俺顷I”,指京城長安,闕是宮門兩邊的望樓!叭亍保褐搁L安附近。項羽破秦后,把秦國原來的地盤分為雍、塞、翟三國,封秦朝的三個降將為王,稱為“三秦”!俺顷I輔三秦”,是說京城長安周圍有三秦夾輔著!拔褰颉,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從灌縣到犍為這一段有白華津、萬里津等五個渡口,稱“五津”。長安是詩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宮闕,氣象雄偉,歷歷在目。杜少府離開這里,自然是戀戀不舍。而將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風煙渺渺,極目望去不免產(chǎn)生幾分惆悵。這兩句通過一近一遠兩處景物的對照,襯托出行者、送行者雙方依依惜別的感情。
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縣尉這樣一個小官,長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個很不得志的知識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當他們走出都城,遠望五津的時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會溝通在一起!芭c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這兩句詩把兩人之間感情的共鳴寫了出來。這兩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離鄉(xiāng)遠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長安,去和留雖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別之意卻是一樣的!這兩句表現(xiàn)的感情很真摯,態(tài)度很誠懇,一種體貼關注的語氣,從字里行間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是很動人的。
五六句忽然將筆鋒一轉,轉而去寬慰那即將遠行的友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币馑际钦f:我們分手之后,雖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傷。海內(nèi)有知心的朋友,即使遠隔天涯,也像是近鄰一樣。最后兩句就此再推進一層說:“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币馑际,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離別而悲傷,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樣地別淚沾巾。以上四句是從曹植的《贈白馬王彪》脫化出來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離時寫道:“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又說:“憂思成疾,無乃兒女仁!”但王勃的詩更凝練、更鮮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長期以來膾炙人口的詩篇,特別是“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至今還常被人們引用。這首詩寫得樂觀開朗,沒有一般贈別詩常有的那種哀傷和悱惻。我想,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它的情調和唐朝前期經(jīng)濟文化走向繁榮、封建社會上升發(fā)展的時代精神是一致的。
樸素無華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也正是它的好處。從齊梁到初唐,浮華艷麗的詩風一直占據(jù)著詩壇的統(tǒng)治地位。王勃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扭轉了齊梁詩風,為詩歌創(chuàng)作開創(chuàng)了新的風氣。王、楊、盧、駱,“以文章名天下”,稱“初唐四杰”,在中國文學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杜甫在《戲為六絕句》里說:“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倍鸥φf那些嗤笑“四杰”的人只能“身與名俱滅”,而“四杰”卻像萬古長流的江河,他們的美名永遠不會泯滅。杜甫對“四杰”的推崇是一點也不過分的。就拿王勃這首詩來說吧,并不堆砌辭藻和典故,只是用質樸的語言,抒寫壯闊的胸襟。但在質樸之中又有警策,在豪語中又包含著對友人的體貼,絕不是一覽無余、索然寡味。詩人本來是要勸慰杜少府的,勸他不要過于感傷。但并不是一上來就勸他,而是先用環(huán)境的描寫襯托惜別的心情,表示自己是和他一樣的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種離開親友遠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說,山高水遠并不能阻隔知己的朋友在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溝通,“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遂成為全篇的警策。直到最后才勸他不要在分手的時候過于悲傷。這樣寫來多么委婉!杜少府一定會感到親切,他那點纏綿悱惻的感情也一定可以排解開了。
作者介紹: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14歲時應舉及第,當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貶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參軍,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職還是丟掉了。他的父親受他牽累,貶為交趾令。他渡海省親,不幸溺水而死。年僅25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歌曲
詞:王勃(唐)
曲:胡婷婷
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
兒女共沾巾。
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
兒女共沾巾。
【拓展延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詞解讀
一、送別詩在詩歌中的重要意義
在中國的詩文中送別詩占有重大的比例。從樂府詩《孔雀東南飛》到李白的《贈汪倫》,從“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送別詩貫穿于詩歌發(fā)展的整個過程,送別詩在中國詩歌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是詩人情感表達最為真切的幾種詩歌之一。送別詩在古體詩歌中的意義在于表現(xiàn)了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對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和友情進行全面的闡述。當讀到一首送別詩的時候就會被詩人與朋友、與家人之間的深厚感情所感動,同時在送別詩里也往往隱藏著詩人的遠大抱負和人生理想,通過離愁別苦來表現(xiàn)詩人的壯志未酬,前途渺茫等等,所以送別詩是詩人的情感載體,是詩人將自己內(nèi)心真實情感進行良好表達的一種重要方式。送別詩在詩歌中的意義還在于它所抓住的情感脈絡都是簡單而真切的,使讀者在欣賞送別詩的時候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辭藻來發(fā)現(xiàn)詩人的內(nèi)心的想法,是古體詩歌中的一種比較簡單的詩歌類型,其最主要表達的意思也不過是“傷離別”。古體詩中送別詩占有重要比例的原因在于古代的交通不方便,此時離別由于路途遙遠或許今生難以再見,或許再見時已毛發(fā)斑白,也就有了“多情自古傷離別”。而王勃的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別詩中的經(jīng)典佳作,既表現(xiàn)了與友人之間的離別之情,也表現(xiàn)了自己前途的不順,從而這首送別詩也對古體詩帶來重要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王勃所處時代的文化風氣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是“初唐四杰”之一,在王勃以前或者王勃所處的時期,詩歌受到魏晉詩風的影響,詩文辭藻華麗,情感膚淺,詩風浮艷,詩文中的'情感虛假,詩文創(chuàng)作無實際意義,只是一種辭藻上的堆砌,這是王勃所處時代的文化風氣,這對于詩歌的良好發(fā)展形成了嚴重的阻礙。王勃是最先認識和極力改革詩壇弊端的人物之一,“初唐四杰”中的楊炯曾用“嘗以龍朔初歲,文場變體:爭構纖微,競為雕刻;糅之金玉龍鳳,亂之朱紫青黃;影帶以徇其功,假對以稱其美。骨氣都盡,剛健不聞,思革其弊,用光志業(yè)!眮韺ν醪M行評價,可見王勃對于當時的詩風改革的決心,有意提倡剛健詩風。王勃的詩文質樸雄渾給當時的讀者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由于王勃的詩風和當時的詩風有著重大的差異,所以從詩風上來講王勃的詩風就具有獨創(chuàng)性,能夠真切地認識到詩歌的重要意義,很好地掌握詩歌的表達方式。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全面賞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在長安時候的作品,是一首典型的送別詩,全詩主要表達的是對游人的難離難舍,以及對前途的一片渺茫。在詩文的首聯(lián)(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中作者對離別的地點和友人將要去的地點進行準確地交代,三秦之地保衛(wèi)著長安,在風煙之中難以看見友人將去的目的地,詩文的開篇就給讀者一種宏大的氣勢,在宏大的氣勢中又有一種淺淺的傷感,“浮云遮望眼”,看不見了,在此離別之后,首聯(lián)采取的是一種虛實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通過對長安離別所處景色的描寫與想象中的五津的描寫,將離別之情通過虛實景物的描寫進行準確地闡述。在詩文的頸聯(lián)(與君離別意,同時宦游人)中直接將離別的愁苦進行書寫,為何我等要受這樣的離別之苦,因為我等都是四海為官之人,這一聯(lián)在書寫離別之情的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于前途的茫然。都是四海為官之人,什么時候才能不再漂泊,擁有好的前程?離別之情與壯志未酬進行完美的結合,使得情感上得到了進一步地升華。而全詩的頷聯(lián)(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最為人們所熟知的詩句,主要表達的是朋友就算是在天涯海角,但是此心相依,空間的距離不是問題,只要心靈在一起,那四海也形同虛設,于你于我也不過是距離上的問題,但是心在一起就如同人在一起。這句詩句表達了作者相信純真的友情是沒有限制的,距離不是問題,但是同時也隱藏了作者一種淺淺的慰藉,四海廣闊,此去將距離遙遠,還好有著純真的友情,希望這友情可以突破距離的限制。而詩文的尾聯(lián)(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往往被眾人所忽略,而其實這句也是一句經(jīng)典詩句,不光是對以上詩句的一個總結,同時也將離別之情表現(xiàn)到了極致,作者在詩句中勸解朋友在離別的路口不要像小兒女一樣熱淚滿眶,同時也是在告訴自己,千萬不要落淚,此時這里的無淚勝過有淚,將離別的傷感全面地展現(xiàn)了出來。全詩是一首送別詩,所以全詩以離別愁苦為基調,同時也對友情和壯志進行良好的地表達,全面地展示了作者和友人之間的友情,同時也表達出作者的壯志,而壯志的表現(xiàn)主要在于頷聯(lián)中化用了曹植的“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茍不虧,在遠分日親”的意境,整首詩抑揚頓挫,時而慷慨激揚,時而情感細膩,是唐詩中的精品。
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詩文獨創(chuàng)性的具體表現(xiàn)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首詩在中國唐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很多方面都有著作者的獨創(chuàng)性,從而使得這首詩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使得這首詩經(jīng)過幾百年以后還能被廣大的讀者所熟知。
1。詩風和詩體上的獨創(chuàng)性。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這首詩是王勃進行詩風改革的一個重要代表作,全詩撇棄了六朝承襲下來的浮艷詩風,創(chuàng)建了一種剛健的詩風,這種詩風在后來的唐詩中得到良好的展現(xiàn),使得唐詩得到了良好的發(fā)展,成為了我國詩歌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在詩體上,五言律詩作為一種新詩體,在王勃等詩人的筆下嘗試而形成,并走向成熟,使得五言律詩成為唐詩詩體的一個典型,從而使得更多的詩人來進行五言律詩的創(chuàng)作,使得中國詩文得到進一步地良好發(fā)展,豐富了古體詩歌的詩體類型。
2。詩文創(chuàng)作思想上的獨創(chuàng)性。以往的送別詩都是比較纏綿的,總是有一種催人淚下的感覺,王勃的這首詩將壯景應用到情感的表達之中,通過壯景來對情感進行良好的表達,將送別詩的情感良好表達的同時,避免了詩文中的無病呻吟現(xiàn)象的發(fā)生,全詩雖然寫的是離愁別苦,但是卻能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這給后世的詩文創(chuàng)作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而李白的《贈汪倫》也就是這種創(chuàng)作思想的良好利用。
3。詩文創(chuàng)作手法上的獨創(chuàng)性。全詩的首聯(lián)采用虛實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將情感進行良好的表達,在傳統(tǒng)離別的詩詞歌賦中往往采用的是凄涼的景物來進行離別情意的表達,而這首詩采用的卻是一種遼闊的景物來對離別之情進行表達,其表達手段相對于用哀景來表達更能表現(xiàn)出離別的傷感,同時使得全詩的情感色彩更加亮麗,避免了送別詩那種陰暗的感情色彩,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而詩文的尾聯(lián)采用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寫作手法,通過勸解莫要流淚,將離別之情進一步地進行升華,使得依依惜別之情更加淋漓地展現(xiàn)出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
學習目標:
1、了解詩歌的一些常識。
2、了解詩歌的一些技巧,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3、通過品味詩歌的語言,體味詩歌的情味,領悟詩歌的意境。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及珍視朋友間的友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反復吟詠,當堂能夠順利背誦詩歌。
2、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過詩歌意境的再加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加強修養(yǎng),陶冶情操。
教法設計:
通過反復吟詠,當堂能夠順利背誦詩歌,詩中一些字詞的運用,學生可能在理解上產(chǎn)生問題,可采用討論、點撥、聯(lián)想、想象的方式加以解決。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應該說每一個人都經(jīng)歷過離別,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是唐代詩人王勃在與自己的好友分別時的贈言。前面我要求大家作了預習,改寫了這首詩,要求有人物的描寫,下面我們就請一位同學來讀他的作品。(一學生讀)這位同學仿佛已經(jīng)把我們帶入了那種情景之中,使大家迫不及待地想了解這首詩了,下面我們就進入對此詩的學習。
二、整體感知:
1、本詩屬于哪種體裁?
五言律詩。
2、回顧關于律詩的知識。
律詩有四聯(lián),分別是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以數(shù)字來判斷是幾言。
三、正課:
1、師范讀本詩,學生體會詩歌的節(jié)奏和感情基調。
2、學生齊讀,注意把握詩的節(jié)奏。
3、學生自由朗讀,在把握節(jié)奏的基礎上揣摩詩歌的感情。
4、抽個別學生朗讀,其他學生點評,大家在朗讀上共同進步。
5、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情感上有什么特點?
這是一首送別詩,表達了作者與友人的'情誼,感情比較達觀。
6、你從詩中的哪句話理解到作者的這種感情的?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7、怎樣來理解這句話呢?用自己的話來說。
“只要四海之內(nèi)知心的朋友時刻關心著自己,即使遠隔天涯,也會覺得跟近鄰一樣。”這句話可以說道出了古今上下幾千年人們的共同心聲。
8、分析其他三聯(lián)
。1)我們來看一下首聯(lián)。它是在寫景嗎?或是寫什么?
看似寫景,實則勸慰友人。這里出現(xiàn)了兩個地點,“我”在長安城可以看到杜少府上任之地“五津”,此番離別并非遠別,何必傷感呢?因此,“三秦”是送別地點,“五津”是上任地點。
。2)頷聯(lián)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這句話怎樣理解?
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直接勸勉友人,我們都是外出做官的人,此別為別中之別,不必傷感。
(3)頸聯(lián)則推開一層,轉述別后思緒,所以1—6句詩意似悲而作者曠達的胸襟可以顯見,怎樣理解最后兩句呢?
尾聯(lián)由前三聯(lián)層層逼出——既非遠別,又同為宦游,雖別而如比鄰,自當與分別之時不要效仿小兒女的情態(tài),哭泣悲傷。
9、背誦
要求學生默讀,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味,檢查背誦效果。
四、拓展:
同學們,結合我們剛才分析詩的方法來看下面幾首詩,首先請大家用兩分鐘時間快速閱讀,找出你最喜歡的一首,分析詩人的感情,最后比較詩人之間相同或不同之處。
五、作業(yè):
以杜少府的口吻,以你們自己的感情,回贈王勃一首現(xiàn)代詩。
六、板書:
三秦(送別地點)
望
并非遠別
五津(上任地點)
同
宦游(身份)
知己
豁達、樂觀、坦然
意
心愿
比鄰
無為
共沾巾
七、附:
送元二使安西
芙蓉樓送辛漸
別董大
王維
王昌齡
高適
渭城朝雨邑輕塵,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p>
千里黃云白日曛,
客舍清清柳色新。
平明送客楚山孤。
北風吹雁雪紛紛。
勸君更盡一杯酒,
洛陽親友如相問,
莫愁前路無知己,
西出陽關無故人。
一片冰心在玉壺。
天下誰人不識君。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
天涯一望斷人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注解】:
1、城闕:指唐代都城長安。
。、輔:護衛(wèi)。
。、三秦:現(xiàn)在陜西省一帶;輔三秦即以三秦為輔。
。、五津:四川境內(nèi)長江的五個渡口。
【韻譯】: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
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
你我都是遠離故鄉(xiāng),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nèi)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評析】:
此詩是送別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承之,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lián)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
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偉詞自鑄,傳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聯(lián)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詩歌,培養(yǎng)學生欣賞古詩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朗讀,注意把握朗讀時的節(jié)奏、韻律、聲調和重音。在讀時用心揣摩每一首詩的內(nèi)容和情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這首送別詩所表達的人生態(tài)度,體會朋友之間深厚的友情。
【學習重點】通過對詩歌意境的再加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加強修養(yǎng),陶冶情操。。
【學習難點】反復品味詩歌的語言,體會詩歌的.意境
【學習方法】讀詩,找出生字詞,用不同的符號標出要認字和要寫字,注上拼音,認清字形,易混易錯的字多讀幾遍。.
【學習流程】
(一)預習檢測
1、作者 ,字 ,時代 。
初唐四杰有 、 、 、 。
2、看拼音,寫出美觀的字
Shǔzhōu tiān yá qí lù zhī jǐ
( ) ( ) ( ) ( )
。ǘ┱n內(nèi)探究
1.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從詩中哪句看出來的,請具體說明
2.首聯(lián)都交代了哪些內(nèi)容?作者的意圖是什么?
3.頷聯(lián)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這句話如何理解?
4.“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你能說明成名的理由嗎?
。ㄈ┭由鞌U展
熟悉其他送別詩,體味詩中意境:
別董大(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芙蓉樓送辛漸(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從茲去,蕭蕭班馬鳴。
。ㄋ模┯柧殭z測(8分)
1、詩中體現(xiàn)既然同在異鄉(xiāng)為異客,客中之別又何必感傷的詩句:
2、交代送別的地點和友人要去的地方,同時點題的詩句:
3、由唐代陸龜蒙《別離》詩中“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的詩句:
4、勸慰友人不要作兒女之態(tài),語壯而情深的詩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形式上的各自特點。
(二)能力目標
。、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ㄈ┣楦心繕
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重點、難點
。ㄒ唬┲攸c: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ǘ╇y點:
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的各自特點。
課時安排
。舱n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面加點字的音。
闕(què)宦(huàn)萋萋(qī)柯(kē)
2、熟讀這五首詩歌,請同學自己查閱關于這五首詩歌的鑒賞材料。
二、正課
。ㄒ唬端投派俑问裰荨
1、朗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作家作品簡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選自《王子安集》,作者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唐高宗時應舉及第,授朝散郎,為沛王府修撰,當時諸王好斗雞,王勃為沛王寫了一篇向英王雞挑戰(zhàn)的檄文,觸怒唐高宗,被罷斥。后在虢州做參軍,不久又因罪除名。25歲那年到海南交趾探望父親,溺水而死。他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會稱“初唐四杰”,反對以上官儀為代表的浮艷詩風,對近體詩格律有所建樹,為唐詩的發(fā)展做出一定的貢獻。有《王子安集》。
3、評點:
城閾輔三秦,風煙望五律。
“城闕”指長安,送別之地!拔褰颉狈褐杆拇ǎ派俑先沃。氣象開闊,為下文抒情奠定基調。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同是宦游”是說二人皆為“宦游”,此別乃是別中之別,又有何傷?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意思是,只要海內(nèi)有知音,雖在天涯海角,也如同鄰居一般。此句安慰社少府,也道出了千古以來人們的共同心聲,成為千年名句。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意思是,不要在分別之時,效兒女之常態(tài),表現(xiàn)作者曠達的胸襟。此詩是王勃供職長安時所作的一首送別詩。此詩一反送別詩纏綿排惻的格調,創(chuàng)造出開闊雄渾的意境。表現(xiàn)出作者曠達的胸襟。
這首詩格律上屬五言律詩。首句人韻。中間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對仗。
二、四、六、八句末字押韻。
。ǘ饵S鶴摟》
1、朗讀《黃鶴樓》(注意節(jié)奏、感情)。
2、作者作品簡介:
《黃鶴樓》選自《全唐詩》,有人評價,唐人七律詩當以此為第一。傳說李白到黃鶴樓要想賦詩,忽見崔顥之詩,曰有此詩在此,何必我寫,遂罷筆。作者崔額,唐代詩人,汴州人,開元進士。黃鶴樓,故址在湖北省武漢市蛇山的黃鶴礬頭。
3、評點: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從眼前的黃鶴樓闡發(fā)聯(lián)想、想象,昔日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志》),“空余”二字,令人思接千載,心生遐想。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仙人乘鶴已去,只有千載浮云不變。歲月悠悠,世事茫茫,令人產(chǎn)生無限感慨。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歷歷”“萋萋”展現(xiàn)了山川草木鮮明的層次和色調。思路從歷史幽情轉移到現(xiàn)實景物,實現(xiàn)從時間到空間的轉換。形成宏闊而又蒼涼的意境。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意境再次由實而虛,眼前之景、思鄉(xiāng)之情與悠遠的歷史情懷融為一體,形成宏闊壯大而又蒼涼的藝術境界,氣韻橫生。言盡而意無窮。
這首詩屬七言律詩。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仗,二、四、六、八句句末押韻。
四、小結
從形式上看,這兩首詩都屬律詩!端投派俑问裰荨肥俏迓桑饵S鶴樓》是七律。律詩的共同特點是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仗。二、四、六、八句句末押韻。當然還有其他如平仄方面的要求,我們可暫不管它。五言律詩朗誦的節(jié)奏可以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律詩朗誦的節(jié)奏可以是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以不念破詞為準。如: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從內(nèi)容上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屬于送別詩,寫得開闊雄渾,表現(xiàn)作者曠達的胸襟!饵S鶴樓》屬于思鄉(xiāng)詩寫得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它們確是唐詩中的精品。
五、作業(yè)
。、完成相關的課后練習
2、默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黃鶴樓》
第二課時
一、預習
1、背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黃鶴樓》。
2、朗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泊秦淮》《夜雨寄北》
二、正課
。ㄒ唬冻陿诽鞊P州動遷席上見贈》
1、朗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注意讀出節(jié)奏,感情。
2、作家作品簡介:
這首詩選自《全唐詩》,作者劉禹錫(77—842),字夢得,洛陽(現(xiàn)河南省洛陽)人,唐代詩人。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后,一再遭貶。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jīng)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了這首詩答謝他。酬,答詩。使君,是對刺史的稱呼。
3、評點: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詩人在二十余年的貶謫生活中,多次遷徙邊遠地區(qū),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qū)。在當時這些地方都是很荒僻偏遠的。
懷舊空吟聞窗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一次向秀經(jīng)過亡友嵇康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不勝悲嘆,于是寫了《思舊賦》。意思為想起當年因政治改革失敗被殺被貶的朋友,不勝懷念!盃柯人”指晉人王質。據(jù)《述異記》王質入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來觀看。等到棋局終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爛;氐酱謇,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此處作者以王質自比,寫自己被貶離京雖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卻有隔世之感。這兩句活用典故抒發(fā)自己長期被貶的心境。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舟”“病樹”為詩人自喻。這兩句針對白居易贈詩中“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兩句而發(fā)。白詩的意思是您是個這么有才能的人長期被貶邊遠地區(qū),寂寞地閑望山水風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職將由誰來承擔呢?而劉詩答的意思是雖然我一人被貶遠遷,但后繼者仍大有人在。何必為我一人可惜?顯示了詩人開朗的胸懷。也有人認為這句是對比了自己的沉淪與新貴的得勢,詩人的憤激之情達到了頂點。(兩種觀點各有依據(jù),講授時不必強求理解的一致性)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點明酬贈之意,同時又友人共勉。體現(xiàn)出作者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
本詩是劉禹錫回贈白居易的詩作,詩中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遭受政敵打擊,長期遠貶異地的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lián)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附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行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二)《泊秦淮》
1、朗讀《泊秦淮》,注意朗讀節(jié)奏,讀出感情。
2、作家作品簡介
這首詩選自《樊川詩集》,作者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詩人。太和二年進士,官至中書舍人。世稱杜樊川。杜牧工詩、賦及古文,以詩的成就為最高。后人稱為“小杜”,以別于杜甫。秦泊,河名。發(fā)源于江蘇省漂水縣東北,橫貫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流入長江。相傳秦時鑿鐘山以疏淮水,所以叫秦淮河。秦淮河兩岸曾是酒家林立的繁華地區(qū)。
3、評點:
這首詩是五言絕句。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首句寫作者夜泊秦淮所見的景物,互文見意,寫?zhàn)嵉脑鹿鉃⒃跓熿F迷蒙的水面上,棲在水邊的白沙上,勾畫出秦淮河兩岸朦朧情冷的景象。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商女,指以賣唱為生的樂妓。《后庭花》又名《玉樹后庭花人陳后主在金陵時,荒于聲色,作《玉樹后庭花》舞曲。終朝與狎客、妃嬪們飲酒作樂,不理政事,終至亡國。世人以《玉樹后庭花》為亡國之音。詩人在人們習以為常的歌聲中聽出了亡國之音,并加以藝術概括,具有典型意義,表現(xiàn)詩人對醉生夢死生活的鄙視和對歷史興亡的感慨。
這首詩描寫了兩幅畫面:一幅是淡煙寒水,夜幕朦朧;一幅是歌樓酒樹,燈紅酒綠。迷惆的景色與淡淡的哀愁取得了和諧的統(tǒng)一。
(三)《夜雨寄北》
1、朗讀這首詩,注意朗讀節(jié)奏和感情。
2、作家作品簡介
這首詩選自《李義山詩集》。作者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省沁陽市)人。唐代詩人。25歲時中了進士,因受到黨爭的牽連,屢遭排斥,沒有擔任過重要官職,一生窮愁潦倒。他的'詩多表現(xiàn)個人窮愁潦倒的生活、傷感哀苦的情緒以及對愛情的追求。但他開創(chuàng)了詩歌上新的風格、新的流派,在藝術技巧上他對我國的古典詩歌有所發(fā)展和豐富。
這首詩是李商隱留滯巴蜀時寄懷他的妻子王氏之作。也有人說是寫給友人的。
3、評點: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意思是妻子寄信來問我什么時候能回家團聚,而我因事耽擱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回家。一問一答,一抑一揚,欲歸不得的愁苦躍然紙上。巴山夜雨和詩人的愁情形成一種融通,情與景的揉合,達到了極好的抒情效果。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構筑了一個現(xiàn)實與想象融合、時間與空間自由切換的藝術境界境界,曲折委婉,含蓄雋永。
這首詩把秋雨夜景與思婦愁緒結合起來寫,寫得情景交融,虛實相生。
四、小結
這三首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七言律詩。后兩首是七言絕句!冻辍肥浅甏鹪姡憩F(xiàn)作者長期遭貶的憤慨不平的心境。啪秦淮》是諷喻詩,表現(xiàn)詩人對醉生夢死生活的鄙視和對歷史興亡的感慨。
《夜雨寄北》是愛情詩,表達詩人思念妻子的感情。
五、作業(yè)
1、完成課后相關練習
。、默寫背誦詩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三秦護衛(wèi)著巍峨的長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卻是一片風煙迷茫。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離別時,不由生出無限感慨,你我都是遠離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人世間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遠在天涯,也似在身邊。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不要在分手時徘徊憂傷,像多情的兒女一樣,任淚水打濕衣裳。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你認為首聯(lián)中哪些字用得好,為什么?
首聯(lián)“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首句寫送別之地長安被遼闊的三秦地區(qū)所“輔”,突出了雄渾闊大的氣勢。第二句點出友人“之任”的處所――風煙迷蒙的蜀地。詩人巧用一個“望”字,將秦蜀二地聯(lián)系起來,好似詩人站在三秦護衛(wèi)下的長安,遙望千里之外的蜀地,這就暗寓了惜別的.情意!巴弊植粌H拓寬了詩的意境,使讀者的視野一下子鋪開,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兩地的距離,使人感覺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為離別而憂傷。這一開筆創(chuàng)造出雄渾壯闊的氣象,使人有一種天空寥廓、意境高遠的感受,為全詩鎖定了豪壯的感情基調。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頷聯(lián)中詩人是怎樣勸慰友人的?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詩人勸慰友人:我和你都是遠離故土、宦游他鄉(xiāng)的人,離別乃常事,何必悲傷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遠走天涯,舉目無親,更覺惆悵,作者在這里用兩人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來寬慰朋友,藉以減輕他的悲涼和孤獨之感。惜別之中顯現(xiàn)詩人胸襟的闊大。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名句,這兩句詩好在哪里?請作賞析。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把前面淡淡的傷離情緒一筆蕩開。詩人設想別后:只要我們聲息相通,即使遠隔天涯,也猶如近在咫尺。這與一般的送別詩情調不同,含義極為深刻,既表現(xiàn)了詩人樂觀寬廣的胸襟和對友人的真摯情誼,也道出了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界限的哲理,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這首詩中的“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名句請說說它好在哪里。
自古以來,寫離別的詩作,大多感情悲傷,基調低沉,而王勃的這兩句詩則全無悲傷之情,寫得昂揚樂觀,能給朋友以安慰和鼓勵,這種對待離別的積極態(tài)度值得稱道。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怎樣理解尾聯(lián)?
尾聯(lián)“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樣,為離別淚濕衣巾,而要心胸豁達,坦然面對。足見情深意長,同時,全詩氣氛變悲涼為豪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譯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你我都是遠離故鄉(xiāng),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nèi)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釋
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闕(què )輔三秦:城闕,即城樓,指唐代京師長安城。輔,護衛(wèi)。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即現(xiàn)在的陜西省潼關以西一帶。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中分為三區(qū),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所以稱三秦。這句是倒裝句,意思是京師長安三秦作保護 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里泛指蜀川。
風煙望五津:“風煙”兩字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的處所,譯為:江邊因遠望而顯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風煙迷茫之中,遙望蜀州。
君:對人的尊稱,這里指“你”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海內(nèi):四海之內(nèi),即全國各地。古代人認為我國疆土四周環(huán)海,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nèi)。
天涯:天邊,這里比喻極遠的地方。
比鄰:并鄰,近鄰。
無為:無須、不必。
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
沾巾:淚水沾濕衣服和腰帶。意思是揮淚告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賞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長安的時候寫的!吧俑,是唐朝對縣尉的通稱。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送給他這首送別詩。同時寫出了作者對好友的不舍之情。
該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lián)“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尾聯(lián)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內(nèi)容獨樹碑石。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tài),體現(xiàn)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瓣I”,是皇宮前面的望樓!俺顷I”,指唐的帝都長安城!叭亍,指長安附近關中一帶地方。秦末項羽曾把這一帶地方分為三國,所以后世稱它三秦之地。“輔”,輔佐,可以理解為護衛(wèi)。“輔三秦”,意思是“以三秦為輔”。關中一帶的茫茫大野護衛(wèi)著長安城,這一句說的`是送別的地點!帮L煙望五津”!拔褰颉敝杆拇ㄊ墓嗫h以下到犍為一段的岷江五個渡口。遠遠望去,但見四川一帶風塵煙靄蒼茫無際。這一句說的是杜少府要去的處所。因為朋友要從長安遠赴四川,這兩個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發(fā)生了聯(lián)系。詩的開頭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詩人身在長安,連三秦之地也難以一眼望盡,遠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無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視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河源直看到東海!蚌奶翇{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從三峽直看到長安。該詩運用夸張手法,開頭就展開壯闊的境界,一般送別詩只著眼于燕羽、楊枝,淚痕,酒盞不相同。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離鄉(xiāng)背井,已有一重別緒,彼此在客居中話別,又多了一重別緒;其中真有無限凄惻。開頭兩句調子高昂,屬對精嚴,韻味深沉,對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當時律詩還沒有一套嚴格的規(guī)定,卻有其獨到的妙處。該詩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矯夭變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為宏大,情調從凄惻轉為豪邁!昂(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3]。遠離分不開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nèi),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現(xiàn)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恒的,無所不在的,所抒發(fā)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
結尾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兩行詩貫通起來是一句話,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揮淚告別啊!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本o接前兩句,于極高峻處忽然又落入舒緩,然后終止。拿樂曲做比方;樂曲的結尾,于最激越處戛然而止,有的卻要拖一個尾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2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為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王通生二子,長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可知王勃生長于書香之家。下面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朗讀賞析,歡迎參考閱讀!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作者簡介]
關于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說。楊炯《王勃集序》說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歲。據(jù)此,王勃應生于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而王勃《春思賦》載:“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據(jù)此推算,則當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O年)。此為王勃自述,當可信,所以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歲。王勃是初唐詩壇上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詩人,只活27歲,確實令人痛惜。
王勃自幼聰慧好學,為時人所公認。《舊唐書》本傳謂王勃:“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才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此王氏三珠樹也!庇钟袟罹肌锻醪颉氛f:“九歲讀顏氏《漢書》,撰《指瑕》十卷。十歲包綜六經(jīng),成乎期月,懸然天得,自符音訓。時師百年之學,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碧2畡⒐Q王績?yōu)樯裢。唐高宗麟德元年?64年),王勃上書右相劉祥道,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氣存乎心耳”之語,求劉祥道表薦。劉即表薦于朝,王勃乃應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對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職。此時的王勃,才14歲,尚是一少年。
沛王李賢聞王勃之名,召王勃為沛府修撰,十分愛重他。當時諸王經(jīng)常斗雞為樂,王勃鬧著玩,寫一篇《檄周王雞》,不料竟因此罹禍,唐高宗認為是使諸王鬧矛盾,將王勃趕出沛王府。其實王勃此次受打擊,并非真的因《檄周王雞》而觸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嫉,所以楊炯《王勃集序》說他“臨秀不容,尋反初服”。王勃被趕出沛王府后,便去游蜀,與楊炯等放曠詩酒,馳情于文場!杜f唐書楊炯傳》說:“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nèi)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杰!
初唐四杰,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個非常著名的集團。作為一個集團,他們反對六朝以來頹廢綺麗的風氣,提出一些革新意見,開始把詩文從宮廷引向市井,從臺閣移到江山跟邊塞,題材擴大,風格也較清新剛健,對于革除齊梁余風、開創(chuàng)唐詩新氣象,起重要的作用。講中國文學史,尤其是唐代文學史,沒有不講到王楊盧駱的。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擊,是在虢州參軍任上殺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王勃從蜀地返回長安參加科選。他的朋友凌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說虢州藥物豐富,而他知醫(yī)識藥草,便為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小小的參軍之職。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他將罪犯藏匿起來,后來又怕走漏風聲,便殺死曹達以其事,結果因此而犯死罪。幸虧遇大赦,沒有被處死。此事甚為蹊蹺,王勃為什么要保護罪犯曹達,既藏匿保護又怎能將其殺死。據(jù)新舊《唐書》所載,王勃此次被禍,是因情才傲物,為同僚所嫉。官奴曹達事,有人懷疑為同僚設計構陷王勃,或者純屬誣陷,不無道理?傊醪獌纱卧馐艽驌簦寂c他的才華超人有關。
這次被禍,雖遇赦未丟掉性命,但宣告他仕途的.終結,也連累他的父親。王福峙因兒子王勃犯罪,被貶為交趾縣令,遠謫到南荒之外。王勃遠行到交趾去看望父親,途中溺水而死,從而結束他年輕的生命。王勃的死,是渡水時遇難不幸而死,還是自殺,無從查考,總歸是懷著一腔愁憤離開人世的。
王勃詩文俱佳,不愧為四杰之首,在扭轉齊梁余風、開創(chuàng)唐詩上功勞尤大,為后世留下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杰作,久為人們所傳誦,“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已成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們引用。而王勃最為人所稱道、千百年來被傳為佳話的,是他在滕王閣即席所賦《滕王閣序》。對此事,《唐摭言》所記最詳。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嶼新修滕王閣成,重陽日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后,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么。聽說王勃開首寫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嘆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短撇抛觽鳌穭t記道:“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唐摭言》等書所記,或者有些夸張,但王勃《滕王閣序》,確實為不朽之名篇。王勃于南昌閻都督宴上賦《滕王閣序》的佳話。實乃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動人的故事!缎绿茣繁緜髡f王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shù)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碧迫硕纬墒健队详栯s俎》也說;“王勃每為碑頌,先磨墨數(shù)升,引被覆面臥,忽起一筆數(shù)之,初不竄點,時人謂之腹稿。”據(jù)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閣上即興而賦千古名篇,并非虛傳。
王勃作為古代一位極富才華的作家,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實在是中國文學的一大損失。
王勃雖然只活27個春秋,但著述仍很多,曾撰《漢書指瑕》十卷,《周易發(fā)揮》五卷,《次論語》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歲歷》若干卷,可惜皆佚失。今所傳者,唯《王子安集》16卷,也非全本。何林天教授點校整理的《重訂新校王子安集》,收錄輯自日本的一些佚文,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注釋]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詳。少府縣尉的別稱!笆裰荨币蛔鳌笆翊ā。城闕指京城長安。
城闕:指京城長安。 輔:護衛(wèi)。
三秦:今陜西省關中地區(qū),古為秦國,項羽在滅秦后,曾將秦地分為雍、塞、瞿三國,史稱三秦。
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五個著名渡口,合稱五津。此則泛指四川。
宦游:在外地作官。
海內(nèi):天下。
存:有。
天涯:天邊。
比鄰:近鄰。這兩句說,只要是互相解的好朋友,雖然彼此住處隔得很遙遠,也跟鄰居一樣。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四海志,萬里猶比鄰。”這里化用其意。
無為:不要。
歧路:岔路,指分別之處。這兩句說,我們在分手時不要象普通男女一樣啼哭,讓眼淚弄濕佩巾。
[譯詩、詩意]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你我都是遠離故鄉(xiāng),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nèi)只要有你,知己啊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賞析]
別離之苦,文人墨客筆下的永恒主題。詩人王勃卻一反別離的愁怨,以一個全新的視角抒寫送好友上任的情懷。
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覺間已來到城外。回望那長安城在三秦的護衛(wèi)下顯得如此無奈;遙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風煙迷霧中竟是如此凄迷。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會?離別的傷感,襲上王勃的心頭。但想到為官的友人與自己,上任、調離,實在是平常之極的事,又何必徒傷別離。悲傷的情緒也去不少。高興地面對別離,只要我們彼此心中著對方,即使遠隔千里,我們的心卻緊帖在一起。念及此時,所有的離愁別緒似乎都已蕩然無存。
送君千里,終有別。在即將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濕潤。“快別像女孩子一樣,流淚送別。看,只要我們彼此心里有著對方,即使遠隔千山萬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啊!
這是何等開闊的胸襟,何等超脫的情懷?臻g上的距離永遠隔不斷心靈的聯(lián)系!昂(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將千古傳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相關翻譯
譯文及注釋
譯文一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荒阄叶际沁h離故鄉(xiāng),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內(nèi)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請別在分手的岔路上,傷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譯文二三秦護衛(wèi)著巍...
相關賞析
賞析一
該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lián)“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千古傳誦,有口皆碑。尾聯(lián)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
賞析二
首聯(lián)“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首句寫送別之地長安被遼闊的三秦地區(qū)所“輔”,突出了雄渾闊大的氣勢。第二句點出友人“之任”的處所——風煙迷蒙的蜀地。詩人巧用一個“望”字,將秦蜀二地聯(lián)系起來,好似詩人站在三秦護衛(wèi)下的長安,遙望千里之外的蜀地,這就暗喻了惜別的情意!巴弊植粌H拓寬了詩...
賞析三
首聯(lián)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壯闊,極精整。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之地所“輔”(護持、拱衛(wèi)),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游之地;而“風煙”、“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
創(chuàng)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長安的時候寫的。“少府”,是唐朝對縣尉的通稱。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送給他這首送別詩。...
作者介紹
王勃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4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把握詩歌的大意。
2.吟詠誦讀,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感悟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詩人所表達的志趣與胸懷。
預習作業(yè):
1.查作者和寫作背景。
2.疏通詩意。
3.熟讀全詩,讀準字音與節(jié)奏。
4.提出一至三個疑問。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同學們,你們有過送別他人的經(jīng)歷嗎?是否會將送別的經(jīng)歷用文字記錄下來呢?
生自由發(fā)言
預設: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并且會用文字記錄下來。
引導:這樣的習慣很好。古代的文人墨客大都喜歡將“送別”作為題材,以詩詞歌賦等形式來展現(xiàn)自己送別的心路歷程。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首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與詩人王勃同行,感受他情緒的起伏變化,感悟他的志趣與胸懷!
二、 預習交流
(一)課文朗讀
1.兩人一組互相聽讀全詩,注意為對方糾正字音與節(jié)奏。
2.兩人不能解決的疑問,可以舉手提問,全班交流解決。
3.請生展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與節(jié)奏。
、僖簧鷨巫x(生評價)
、谌帻R讀
。ǘ┱f說詩意
請四位同學每人一句說一說大概意思。
全詩大概意思:三秦大地拱衛(wèi)著雄偉的京城,從這兒遙望風煙迷蒙的蜀川。想到了我同你即將分別的離情別意啊,我們都是離開家鄉(xiāng)在外做官的人。四海之內(nèi)存在知己,即使是天各一方也像近鄰一樣。我們不要在分手的岔路口,像小兒女般哭哭滴滴的把手帕都給沾濕了。
三、 品詩悟情
引導:跨過剛剛的兩道門檻,我們終于可以與詩人同行,走進他的內(nèi)心了!
1.讀全詩,你從哪兒看出這是一首送別詩?
引導:題目(解題)、“離別”、“在歧路”以及書下注釋。
2.王勃在哪兒送別有人呢?你是如何知道的?
引導:送別之地是長安。可以從首聯(lián)及書下注釋得知。(讀首聯(lián))
3.王勃在長安送別友人到蜀川赴任。從地理角度看,兩地相隔千里。詩人在此用一個什么字將這相隔千里的兩地聯(lián)系了起來?“望”字。
詩人為什么要“望”呢?
引導:好友此去赴任之地,路途遙遠(風煙猶言路途遙遠、艱辛。),不知前路如何,他內(nèi)心有一份不舍與惜別,有一份淡淡的惆悵與離別之情。這里運用了夸張的手法,與其說詩人是用眼睛在望,不如說詩人是用心在望!
4.試讀首聯(lián),想想該如何處理語氣語調、重音等,才能讀出這份淡淡的離別之情。
、僬堃簧x,并說說自己是如何處理這一聯(lián)的朗讀的。(生評價并再請一生讀)
、谌帻R讀,試著讀出這份情感。
板書: 不舍
離別
5.作為人類生命歷程中有的情感體驗,別離是古今詩詞歌詠的一個重要主題。大家來讀一下我們知曉的.一些有關別離的古詩句。
出示:全班齊讀一遍。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畎住堵勍醪g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畎住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6.面對離別,人們通常充滿了不舍的深情,進而生發(fā)出悲苦凄楚之態(tài)。那么,詩人王勃的送別之情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他的情感有沒有發(fā)生變化?發(fā)生了變化。
帶著思考讀全詩。
、倌銖哪睦镒x出詩人的情感發(fā)生了變化?請結合具體詩句來說一說。
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我們可以從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中讀出這種情感的變化。先講哪一句,視課堂學生回答情況而定。)
預設:
同是宦游人
詩人對友人說道:“我們都是離開家鄉(xiāng)外出做官的人!”相同的身份,使得詩人更能理解友人的心情。同時,他也是在勸慰友人不要傷感,因為他倆這次分別也是客中之別,只是宦游之路上的又一次離別而已?梢哉f,這時詩人的感情已經(jīng)由最初的淡淡的惆悵與不舍,轉為釋然!
試著讀頷聯(lián),想想該如何處理朗讀才能讀出這份情感。
請生展示讀,生評價,全班齊讀。
女生讀前半句“與君離別意”(讀出一份不舍之情),男神讀后半句“同是宦游人”(讀出一份釋然之情)。
板書:不舍 釋然
離別 宦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5
夕陽西下,天淡淡的,冷冷的。在曲折的小道上,我和友人相對而站,誰也不愿多說一句話,仿佛空氣此時也停止了流動。友人即將離京而去,彼此之間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遠處海鳥深沉的鳴叫,驚醒了我和友人。夕陽染紅了如血的天空,遙望五津渡口,只見一片煙霧彌漫。我先開了腔故作輕松地說道:“要說這離別的心情嘛,咱們都一樣,誰不是背井離鄉(xiāng),出來做官呢!其實這也沒什么大不了的,男子漢志在四方,在哪都一樣!”友人聽了輕輕地抬起頭,皺著眉頭欲言又止,兩只手死死地抓緊包袱。頃刻間,我看到友人那憔悴的臉上寫滿了惆悵和不舍,帶著淚痕的'臉上,眼睛里流露出一種凄別的感傷。仿佛在說:“我真的不舍和你分開!蔽易x懂了他的心,微微一笑抓緊友人的手,隨口輕吟了一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甭犃诉@句話,友人點點頭,微微地笑了笑,笑中帶著些絲絲的苦意,眼眶里有忍不住的淚珠。
望著眼前“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友人,我強裝笑臉說道:“哎,咱們大男人可不能像小女人那樣,在分手時沾濕手巾!”友人聽后,如釋重負般深呼一口氣,動了動喉嚨將淚珠咽下。深情的說道:“我走了,保重!”“你也保重!”我們互相報以微笑,那微笑,美麗而又安詳。四只手緊緊地扣在一起,暖暖的,重重的。
猛地,友人抽出與我緊握的手抓起包袱,一步一回頭戀戀不舍地走向遠方,我在心里默默地說著:“朋友,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勇敢的往前走吧,我會用微笑永遠陪伴你!
遠處,傳來海鳥的鳴叫,夾帶著幾分歡悅,此時的夕陽染紅了天空,暖暖的,甜甜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關文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07-2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10-2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09-3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考點06-1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情感10-0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譯06-1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典故11-1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說課稿06-0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譯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