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頌·商頌·那
原文:
猗與那與!置我鞉鼓。奏鼓簡簡,衎我烈祖。湯孫奏假,綏我思成。鞉鼓淵淵,嘒嘒管聲。既和且平,依我磬聲。于赫湯孫!穆穆厥聲。庸鼓有斁,萬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溫恭朝夕,執(zhí)事有恪,顧予烝嘗,湯孫之將!
注釋:
1、猗、那:《通釋》:“按猗那二字疊韻,皆美盛之貌。通作猗儺、阿難。草木之美盛曰猗儺,樂之美盛曰猗那,其義一也。”
3、烈祖:《毛傳》:“烈祖,湯,有功烈之祖也。”《集傳》:“衎(看kàn),樂也。”
4、湯孫:《集傳》:“湯孫,主祭之時王也。假與格同,言奏樂以格于祖考也。”《通釋》:“綏我思成,猶云貽我福,與《烈祖》‘賚我思成’句法正同。亦謂賚我福也。”《傳疏》:“綏,安;成,平。……安享我太平之福也。”
6、穆穆:《集傳》:“穆穆,美也。”
7、斁(益yì):《毛傳》:“大鐘曰庸,斁斁然,盛也。”《通釋》:“《說文》:‘奕,大也。’萬為大舞,故奕為大貌,閑亦大也。”
8、夷:《毛傳》:“夷,說(悅yuè)也。”
9、自古:《毛傳》:“先王稱之曰自古,古曰在昔。有作,有所作也。”
10、恪(刻kè):《毛傳》:“恪,敬也。”
11、烝嘗:《傳疏》:“烝嘗,時祭也。”《集傳》:“將,奉行。”
譯文:
多么美好多堂皇,撥浪鼓兒安堂上。鼓兒敲起咚咚響,娛樂先祖心歡暢。湯孫奏樂來祭告,賜我太平大福祥。撥浪鼓兒響咚咚,簫管聲聲多清亮。音節(jié)調諧又和暢,玉馨配合更悠揚。啊,湯孫英名真顯赫,歌聲美妙繞屋梁。敲鐘擊鼓響鏗鏘,文舞武舞好排場。我有嘉賓來助祭,無不歡樂喜洋洋。自從古代我先王,已把祭禮制妥當。早晚溫和又恭敬,小心謹慎做事忙。冬祭秋祭神賞光,湯孫至誠奉酒漿。
鑒賞:
《商頌》的作年問題歷來存有爭議。司馬遷及三家詩認為《商頌》作于宋時,朱熹(《詩集傳》)??魏源(《詩古微》)??皮錫瑞(《經(jīng)學通論》)等皆持此論,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利用甲骨材料考證《商頌》名物與殷墟卜辭不符,否定其為商詩①,對學術界影響很大,郭沫若??陸侃如??馮沅君??高亨等亦均主“宋詩說”。 “商詩說”于《國語??魯語下》“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于周太師”之言始見端倪,但對“校”的不同理解也可以產(chǎn)生商詩和宋詩的不同論斷②!睹娦颉肥汲“商詩說”③,近當代學者魯迅??郭紹虞??陳子展等亦主此說,楊公驥??張松如合著《論商頌》??后楊公驥撰《商頌考》??張松如著《商頌研究》力挺“商詩說”。近年來,持“商詩說”的論者逐漸增多,但與“宋詩說”兩者之間仍未有定論。本文擬通過考古研究和文化特點等方面來分析《那》的文化屬性,以考證《那》的作年,并借以闡發(fā)對《商頌》作年問題的認識。
《那》為祭祖詩,共二十二句,是一首整齊的四言詩!睹娦颉泛汀多嵐{》皆認為《那》為祀成湯之作,如《鄭箋》曰:“烈祖,湯也。湯孫,太甲也。”而《毛傳》卻認為:“烈祖,湯有功烈之祖也。"“於赫湯孫,盛矣湯為人子孫也。"孔穎達《正義》亦解之為《那》“美成湯之祭先祖"也!赌恰返募漓雽ο笈c其作年問題一樣,目前皆存有爭議,但該詩為祭祀商人先祖樂歌的看法還是沒有問題的。而《那》最突出的特點也是對祭祀禮儀中樂舞活動的鋪張描寫。全詩除“湯孫奏假,綏我思成”及末尾八句外,其余都是對樂舞活動的直接描寫。在這其中,詩篇又極力突出了祭祀的樂“聲”。“奏鼓簡簡”??“鞉鼓淵淵,癛癛管聲”??“既和且平,依我磬聲”??“穆穆厥聲”等,顯示出一種“尚聲”的文化取向,這種鮮明的祭祀風格應屬商文化的特點。《禮記??郊特牲》云:“殷人尚聲,臭味未成,滌蕩其聲。樂三闕,然后出迎牲。聲音之號,所以詔告于天地之間也。”《孔疏》則進一步說明了殷人“尚聲”的目的:“故用樂之音聲號呼告于天地之間,庶神明聞之而來。”樂以降神,商人的這種宗教思想與周代明顯不同。“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郁合鬯,臭陰達于淵泉。灌以圭璋,用玉氣也。既灌然后迎牲,致陰氣也。”(《禮記??郊特牲》)灌以降神,裸祭是周人降神的主要方式。從商周祭祖不同的降神方式和《那》“尚聲”的文化取向來看,它應屬商代的宗教文化而不類宗周以后的祭禮。
學者們對商代祭祖禮的研究表明,商代存在著以翌??祭??疐??癝??彡為循環(huán)的周祭制度。其中翌??癝??彡皆為樂舞之祭。董作賓認為,“以祀事言,彡為鼓祭,翌為羽舞,樂舞所以娛祖妣者也;祭有酒肉,疐用黍稷,酒食所以享祖妣者也;終之以癝,更合他種祀典,總其大成,而祀事畢矣。”常玉芝根據(jù)幾處甲骨文中成祀與“濩”伴隨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認為癝祀當與“濩”字的意義相近,而濩即“大濩”之樂,其說可從。這樣商代周祭制度中翌??彡??癝皆為樂舞之祭。在五種祀典中樂舞獨占其三,可見樂舞在商代祭祖禮中的重要性。在周祭制度中“翌”祭(即羽舞)和“彡”祭(即鼓樂)已經(jīng)形成了專門的祀典,其翌祭的周期為十一旬 (有三個空旬),彡祭的周期為十二旬(有四個空旬)。商代周祭制度中“翌”??“彡”祀典的獨立性既反映了商代鼓樂和羽舞的發(fā)達,也進一步表明了樂舞在商代祭祖禮中的重要性。商代周祭制度的形成是商代傳統(tǒng)文化積淀的結果,而《那》對祭祀樂舞酣暢淋漓的描寫顯然是對這一傳統(tǒng)文化的集中反映。《那》詩開篇便極力渲染了鼓樂喧天的盛況:“猗與那與,置我鞉鼓。奏鼓簡簡,衎我烈祖。”前七句對鞉鼓樂聲的突出描寫既反映了鼓樂在這一祭禮中的重要性,又透露出一種狂熱的宗教激情,這與鼓樂在商代周祭制度中的發(fā)達狀況是一致的.。《那》中的其他樂器磬??庸亦為打擊樂器(另一種樂器管為旋律樂器)。這樣,打擊樂的“穆穆厥聲” 再加上“有奕”之“萬舞”,便形成了恢弘而熱烈的祭祀場面!赌恰吩娭貥肺璧奶攸c,尤其是對鼓樂的推重足以表明其祭禮的文化屬性。殷墟“辛亥卜,出貞,其鼓彡告于唐,>牛,一月”(《鐵云藏龜之余》)的卜辭亦可印證商代以鼓樂來祭祀成湯的傳統(tǒng)。
《那》中的樂器“庸”主要為商代晚期的流行器物,這是《那》作于商代的重要物證。據(jù)李純一考證,商鐃本名為庸。“庸,流行時代主要是商代晚期,到西周時期就已幾乎絕響了。它的出土量不是很多。出土地點集中在豫北,魯南和陜西關中等地也偶有發(fā)現(xiàn)。”“考古發(fā)現(xiàn)的商鐃都是商代晚期的遺物”,這種鐃“流行于以河南殷墟為中心的中原腹地”,而“進入西周,庸幾乎消亡殆盡”?脊艃H發(fā)現(xiàn)周代庸鐘兩件,其一為陜西寶雞竹園溝西周早期墓出土的有干特庸,其二為安徽宣城出土的西周后期的夔龍紋特庸。庸鐘的消亡可能是為性能更為優(yōu)越的新興甬鐘所取代的緣故。因此,從樂器“庸”的流行年代來看,《那》應原為商代的作品。如果《那》作于周時,當使用周代盛行的甬鐘??钅專鐘和紐鐘等青銅樂器,而不應使用“庸”鐘。這很可能是因為后世已不再使用庸鐘,又不能以新的樂器名來將之替換,故只能沿用這一樂器舊名。另外,“庸壴”在商代甲骨卜辭里也是習見樂器,如“貞辛庸用”(《甲骨文合集》15994),“惟祖丁庸奏” (《甲骨文合集》27310),“告癟,其眾熹,庸壴”(《殷契粹編》539)等。這說明樂器“庸”在商代的樂舞活動中已經(jīng)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而卜辭中“庸壴”連用的現(xiàn)象亦表明“庸鼓”合用于祭典是商代固有的祭法,這正可與《那》“庸鼓有癠”的詩句相印證,從而為《那》作于商時提供了佐證。因此,樂器 “庸”在《那》中原名的保留表明《那》當為商代遺音,而非周代的作品。
從《那》所呈現(xiàn)出來的宗教思想來看,《那》篇狂熱的宗教精神也符合商文化的特點。開篇“猗與那與”盛美的舞姿和“置我鞉鼓”投入的音樂演奏,一下子將人帶入激情的祭祀樂舞中。詩篇樂舞描寫的部分始終關注于樂聲的煊赫和舞蹈的盛況,自始至終沉浸于狂熱的樂舞活動之中!赌恰菲尸F(xiàn)出來的宗教激情和忘我的樂舞表演,唯有尊神尚鬼??巫風濃厚的商代宗教祭祀文化才可能產(chǎn)生。《禮記??表記》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先罰而后賞,尊而不親;其民之敝:蕩而不靜,勝而無恥。”商代遺存的大量甲骨卜辭表明,商王事無巨細事皆要問卜,動輒祭祀,巫鬼思想十分濃厚。商代考古也揭示了商代宗教祭祀的野蠻和狂熱。商代祭祀的規(guī)模十分龐大,不僅陪葬有大量的銅器和玉器,而且用牲量也極為驚人,以人作為犧牲或陪葬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這種狂熱的宗教祭祀思想往往會導致狂熱的宗教情感。而且經(jīng)考古研究表明,商代青銅禮器中極重酒器的組合。商人嗜酒的風尚也會助長其祭祖的狂熱精神。相對而言,周人的祭禮則更為理性一些。周人祭典更多的是關注于祭祀的禮儀和對祖先功德的詠頌,即如孔子所稱道的“郁郁乎文哉”(《論語??八佾》),而不是沉浸于酒神般的狂歡之中。如《周頌??有瞽》也有對祭祀禮樂的描寫,但該詩所反映出來的宗教祭祀思想與《那》相比顯然具有不同的風格!队瞽》更為關注的是祭祀的禮儀過程,而不是樂舞本身!队瞽》首先陳述的是樂師就位——“有瞽有瞽,在周之庭”,然后鋪述樂器的排放——“設業(yè)設癡,崇牙樹羽。應田縣鼓,鞉磬柷圉”,最后點出樂器的演奏——“既備乃奏,簫管備舉。喤喤厥聲,肅雝和鳴,先祖是聽”。《有瞽》對樂聲的描述極為簡練,基本上是對祭祀的禮儀過程的描寫。其尾句“我客戾止,永觀厥成”揭示出該詩“觀成”的敘述目的。詩篇雖也敘及“喤喤厥聲”的音樂演奏,但這只是一種客觀陳述,感受不出什么激情!队瞽》充滿理性的宗教精神??祭祀過程的有條不紊??“以觀厥成”的作詩目的以及第三者的旁述語氣都與《那》詩狂熱的宗教精神有著顯著的不同,這兩首詩應屬于不同的宗教文化,而《那》應為商文化的產(chǎn)物。周代巫鬼思想的淡化和理性精神的增長是難以產(chǎn)生像《那》這樣充滿宗教激情的詩篇的。
方玉潤在《詩經(jīng)原始》中曾對《那》的內容提出了這樣的疑惑:“然詩雖祀湯,而不言湯之功德,獨舉鞉鼓管磬庸鼓之聲與《萬舞》之奕者,則又何故?”這實應歸因于商人和周人祭祖理念的差異。“德”的思想是在殷周之際由周人提倡而后大行于世的。“甲骨文中有‘得>字,并無‘德>字>>西周金文中從‘得>專門分化出‘德>,明顯反映出西周時代社會觀念和道德倫理的一大變化。”周人初以“天命”依德轉移的理論來解釋其代商的合理性,后“德”??“孝”思想便成為周代禮樂社會意識形態(tài)領域建設的重要內容。從先秦文獻和金文材料可以看出,周人祭典是極為重視祖先功德的,以至于后來出現(xiàn)連享神也在德而不唯祭品的觀念④。與周人重德的祭祖理念不同,商人所尊奉的至上神“上帝”(商代始祖神與上帝合一)與商王本有著濃濃的血緣關系,這種親情不是依德而轉移的,故其祭祖詩崇德意識較為淡薄,這與周人在歌詩里極力宣揚祖先功德的情況顯然不同。楊公驥在《商頌考》一文中亦指出:“在《商頌》所反映的現(xiàn)實事件中,并沒有周滅商以后的事,沒有宋國的任何事件,在《商頌》的思想情感中,并沒有《周頌》《魯頌》中強調的‘德>??‘孝>思想和道德觀念,而是對暴力神的贊美,對暴力的歌頌,顯然,這是符合商代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的。”這一論斷是相當準確的,而《那》詩中“德”??“孝”等思想的缺失亦表明其當非周代作品。
另外,《那》是以第一人稱的口吻進行敘述的,表明祭禮是有王親自參與的,而且王很可能就是主祭之人。周初祭禮沿自殷商,但金文資料表明,至西周中期穆王時代,周代逐漸形成自己的禮制并日益完備起來。王秀臣指出,西周穆王時代是周代典禮制度和雅樂體系發(fā)展變化的轉型時期,馬銀琴亦認為穆王時代是周代禮樂制度的分水嶺,詳細論析了這一時期儀式樂歌的一些新特點,并指出了獻祭之歌唱頌者身份的轉變。夏含夷在《從西周禮制改革看<詩經(jīng)??周頌>的演變》一文中還指出,《周頌》中的詩篇包括西周早期到中期的頌詩,其表現(xiàn)形式與禮儀表演經(jīng)歷了從集體參與到祭師與觀眾相分離的平等演進,即從合唱到詩人與觀眾相分離。學者們的研究表明,從西周中期開始,祭祀禮儀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祭禮由專門的司禮人員主持的現(xiàn)象增加,因此《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了以第三者的語氣進行敘述的詩歌。隨著神權思想的衰落和禮制的變革,祭禮由王親自主持的現(xiàn)象必然大為減少,詩歌的敘述角度也從第一人稱向第三人稱轉換。《那》通篇都是以王的口吻進行敘述,而且《那》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于祖先的情感還是相當真摯和熱烈的。從這一方面來看,《那》應為神權意識濃厚時期的產(chǎn)物,為商人所作的可能性最大。
王國維利用甲骨材料來考證古史,取得了輝煌的成果,但由于受當時材料的限制,他在論證《商頌》非商詩時所使用的證據(jù),如今大都被新的考古研究所推翻。如甲骨文中已有“殷”字,甲骨文中的“衣”有的即為“殷”的早期寫法⑤。至于“唐”與“湯”字,王國維在《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中曾論證指出:“卜辭之唐,必湯之本字,后轉作癢,遂通作湯。”另外,甲骨卜辭中還出現(xiàn)了“成唐”??“武唐”的稱謂⑥。故“唐”與“湯”通用,后來通用“湯”字,并非稱名之異。商周時期,文字演變劇甚,書錄時早期文字被后來的通用文字所取代是不難理解的。陳煒湛在《商代甲骨文金文詞匯與<詩??商頌>的比較》一文中將《商頌》中的詞匯與商代甲金文詞匯進行比較后指出,“《商頌》文字大部分為甲骨文及同期金文所有,甲骨文及同期金文所無者居少數(shù)。易言之,《商頌》詞語大部分于甲骨文及同期金文有證。”他還指出,“《商頌》五篇中那些不見于甲骨文及同期金文的詞語主要是語氣詞??象聲詞??形容詞??副詞,關鍵性的名詞??動詞較少。”至于《商頌》若干詞語與“周詩相襲”,他認為“則有多種可能,或系流傳過程中所添加,或周詩襲頌,更何況語言本有繼承性,前代詞語出現(xiàn)于后代未足為奇,是以未可一概而論,不足其為宋詩之確證也。”黃挺在《<詩??商頌>作者作年的再探討》中也指出周人一定根據(jù)他們自己的需要與習慣將《商頌》重新加工過。另外,否定《商頌》為商詩的其他鐵證,如“萬舞”??“楚”??“景山”等也逐一被新的考古研究所推翻。既然否定《商頌》為商詩的證據(jù)多不足為憑,那么《商頌》為商人所作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在我國上古社會中,商代祭祖之盛無可比擬,祭祖樂舞相當發(fā)達。商代祭祖樂舞的盛況從其周祭祀典中可見一斑,從商代考古中所發(fā)現(xiàn)的大量樂器及卜辭記錄中亦可看出。在這種文化孕育下,產(chǎn)生一些祭祖樂歌是非?赡艿。江臨昌在《中國上古文明考論》中曾就商代《頌》詩的存在進行了取證。其一是他根據(jù)一九七六年在周原遺址扶風莊白村南發(fā)現(xiàn)的微氏家族銅器銘文論證指出,周公安排微史烈祖“處甬”??“以五十頌處”都與巫史之官掌管“頌詩”樂舞有關。作者在文中引用了裘錫圭“甬”與“頌”相通的觀點,認為商代原是有“頌”的,微氏集團便曾是商王朝的掌“頌”集團。從而肯定了商代《頌》詩的存在。
綜上所述,《商頌》為商人所作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那》應為商代的作品,但在后世流傳的過程中可能經(jīng)過了一定文辭的再加工。
【詩經(jīng)·頌·商頌·那】相關文章:
詩經(jīng)頌的名句11-21
詩經(jīng)頌《澤陂》賞析09-04
詩經(jīng)頌《噫嘻》賞析09-04
詩經(jīng)頌有多少篇11-23
《詩經(jīng)·頌·周頌·清廟之什·維清》原文注釋翻譯12-05
風雅頌是什么詩經(jīng)的12-26
詩經(jīng)中風雅頌各多少篇11-23
詩歌《教師頌》09-02
《黃河頌》原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