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李清照詞中否定詞與疑問詞的藝術(shù)特色
李清照作為一位女性詞人,其詞在詞史上的地位卻非同一般。簡單明了的口語化語言使李清照詞作備受歷代文人的稱贊并傳誦至今。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李清照詞中否定詞與疑問詞的藝術(shù)特色,歡迎閱讀與收藏。
李清照詞中否定詞的“多面”展現(xiàn)
現(xiàn)存李清照五十余闋詞中,有約三十四首詞中一處或多處運用到否定詞,可見李清照用否定詞之頻繁。詞中運用的否定詞包括否定副詞(不、莫、未、非等)和否定動詞(如:無),這些否定詞在詞人詞中的運用都有不同的展現(xiàn)。
(一)一切“否”語皆“豪”語
一個人若要對某種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和態(tài)度,通常會用到否定詞來判斷是非。李清照詞中即有用否定詞來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和想法的。如《多麗》(小樓寒)“也不似貴妃醉酒,也不似孫壽愁眉”,詞人此詞是詠白菊而作,詞人認為以此二句來形容白菊的形態(tài)、色澤并不合適,且也沒有新奇之處,“莫將比擬未新奇”,則認為“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而后又認為白菊“清芬蘊藉,不減荼蘼”。兩處“不似”、一處“莫將”、一處“不減”,詞人詞中否定詞的多次出現(xiàn),正是為了表明自己的觀點。足見詞人是一位很有主見的女性詞人。一般而言,古來女子不如男子有主見,而李清照巾幗不讓須眉。其實詞人詞中否定詞的運用不單單能見出詞人是一位很有主見的人,從深層次的角度看是詞人豪爽、直率“倜儻有丈夫氣”的性格的體現(xiàn)。如《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多麗》(小樓寒)“莫將比擬未新奇”、《轉(zhuǎn)調(diào)滿庭芳》(芳草池塘)“不怕風狂雨驟”、《鷓鴣天》(寒日蕭蕭上鎖窗)“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念奴嬌》(蕭條庭院)“不許愁人不起”、《永遇樂》(落日熔金)“不如向廉兒底下”、《人嬌》(玉瘦香濃)“莫直待西樓、數(shù)聲羌管”、《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莫辭醉”、《慶清朝慢》(禁握低張)“拼了盡燭,不管黃昏”、《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未必明朝風不起”。
《轉(zhuǎn)調(diào)滿庭芳》(芳草池塘)中寫詞人憶當年的美好光景,其言道“不怕風狂雨驟”。歷來女子給世人的印象皆是柔柔弱弱,不堪風雨的,而詞人卻“不怕”,并又言“恰才稱,煮酒殘花”,詞人豪氣、直爽的情態(tài)躍然紙上。
《鷓鴣天》(寒日蕭蕭上鎖窗)尾兩句“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有一種今宵有酒今宵醉的豪邁情懷,之所以能有這種情懷,實則得力于詞人兩句詞中否定詞的運用!安蝗纭笔呛纹涞母纱唷⒅苯,無任何扭捏之感,“莫負”又是很直接地表明了詞人的態(tài)度。二詞實為“否”語,其實皆為“豪”語。
《慶清朝慢》(禁握低張)與《鷓鴣天》(寒日蕭蕭上鎖窗)雖一為寫詠芍藥之花,一為寫閨中愁緒,但二詞卻表達了同樣的情懷!稇c清朝慢》(禁握低張)詞尾句“金尊倒,拼了盡燭,不管黃昏”,亦有一種大丈夫的豪氣。
《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開頭直言不能因杯之深、酒之濃而辭飲(許,這里為辭酒意也)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這種直接出自一個婦人之口,實屬難得。其他詞中如“莫直待……”“莫將……”“莫辭醉……”“不許……”“未必……”等否定詞皆可看出詞人豪爽、直接、不做作、獨立的個性。這也難怪前人謂其詞“倜儻有大丈夫” 。
(二)以此“否”窺彼“真”
否定詞中除表現(xiàn)詞人豪爽的男子個性以外,也能表現(xiàn)出詞人含蓄的一面。否定詞在詩詞中的運用,往往都會帶有一些虛幻神秘的色彩。它有時可能是真正否定掉一些東西,但如果你能細細品味詩詞前后的語境,便會發(fā)現(xiàn),有時候否定詞在詩詞中的運用則是借否定的語言隱約而又含蓄地表達出內(nèi)心深處最真實的情感。即以此“否”窺彼“真”。李清照詞中共有十四首詞是否定詞在這一方面的展現(xiàn)。分別是《多麗》(小樓寒)“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青玉案》(征鞍不見邯鄲路)“征鞍不見邯鄲路”、《鷓鴣天》(暗淡輕黃體性柔)“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不知蘊藉幾多看”“悶損闌干愁不倚”、《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此情無計可消除”、《南歌子》(天上星河轉(zhuǎn))“不似舊家時”、《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行香子》(草際鳴蛩)“不相逢”、《滿庭芳》(小閣藏春)“不耐風揉”、《鷓鴣天》(枝上流鶯和淚聞)“一春魚鳥無消息”“無一語對芳尊”、《蝶戀花》(暖雨晴鳳初破凍)“獨抱濃愁無好夢”、《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如今老去無成”、《轉(zhuǎn)調(diào)滿庭芳》(芳草池塘)“如今也不成懷抱”、《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夢遠不成歸”。
《轉(zhuǎn)調(diào)滿庭芳》(芳草池塘)“如今也不成懷抱”,此句前面是詞人對美好時光的回憶:“當年,曾勝賞,煮酒殘花”,一切都是隨著自己的個性而來,但如今卻“不成懷抱”,最后則發(fā)出感慨“得似舊時那”,還能像以前那樣嗎?不成懷抱是事實,但這并非是詞人想要的結(jié)果。詞人先將當年美好的時光寫入詞中,而后又談“如今”,“如今不成懷抱”。前后不同所形成的對比正是為了表達詞人內(nèi)心真正的情感。詞人希望能像以前一樣瀟灑自在地生活著,到如今不是“不成懷抱”,而應是有所“懷抱“。
《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詞寫春已至,而詞人卻整日深居庭院,將自己關(guān)在屋中,無心出門欣賞。因為彼時自己因國家的動亂而客居江南,于是發(fā)出“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的感慨。從這一聲感慨,再聯(lián)系上下詞境可知,“老去無成”是一種無奈。這一聲感嘆和這一種無奈恰好暗示出了詞人內(nèi)心真實的情感。詞人雖為一女子,志向卻不遜于男兒。希望自己老有所成,能夠?qū)崿F(xiàn)自己的抱負。這一點從李清照的詩《烏江》就可以看出來,詩云:“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是何等的霸氣與胸懷才能說出這般話語。《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中詞人夜來沉醉而睡。此時詞人正居于江南,對家鄉(xiāng)甚是思念。伴著酒意而睡的詞人,正夢到自己將要歸鄉(xiāng),可此時卻“酒醒熏破春睡,夢遠不成歸”。詞人久居江南,對家鄉(xiāng)甚是思念,如何減輕思念的痛苦?或許現(xiàn)實中不能實現(xiàn),于夢中總是可以的吧。然“夢遠不成歸”這一“不成歸”與詞人思鄉(xiāng)念歸的急切心情又形成了反差。
《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寫詞人買了花精心打扮自己,想要博得丈夫的賞識,但同時又害怕自己的妝扮比不過花的美麗。因而寫道:“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怕”“不如”二字流露出詞人內(nèi)心的擔憂。詞人內(nèi)心真正想要的是能獲得丈夫的夸贊,并希望從夫君口中得出“奴面如花面一樣美麗”,抑或是“奴面較之花面更勝幾分”的賞識。
詞人想要表達的情感與詞人詞中所道之言相反,詞人借否定詞隱藏住了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情緒。其他如“無好夢”“無消息”“無一語”“不耐”“莫便”“不見”“不倚”“無計”等皆是表達與詞本身相反的情懷,這是一種反差,這種反差增強了詩詞作品的意味,值得細細體會。
李清照詞中的疑問句及其表達功能
李清照詞中有大量的疑問詞,包括疑問代詞(如誰,何、幾、怎、多少等)、疑問副詞(如豈、何必等)。這些疑問詞在詞中的出現(xiàn)就構(gòu)成了大量的疑問句。李清照詞中的疑問句句式多樣,語氣亦靈活多變且具有不同的表達功能。
(一)句式結(jié)構(gòu)
李清照詞中疑問句中的句式有一問一答式、起問式、觸物發(fā)問式、倒裝式和原由式。
1.一問一答式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
門外誰掃殘紅?夜來風。(《怨王孫》)
裊裊婷婷何樣似?一縷輕云。(《浪淘沙》)
秋風蕭條何以度?明窗小酌、暗燈輕話,最好留連處。(《青玉案》)
2.起問式
(1)單句起問式
庭院深深深幾許?(《臨江仙》)
窗前誰種芭蕉樹?(《添字丑奴兒》)
一年春事都來幾?(《青玉案》)
(2)連續(xù)數(shù)句起問式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jié),融合天氣,次第豈無風雨?(《永遇樂》)
3.觸物發(fā)問式
柳眼眉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
(《蝶戀花》)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孤雁兒》)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念奴嬌》)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聲聲慢》)
草綠階前,暮天雁斷。樓上遠信誰傳?(《怨王孫》)
4.倒裝式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一剪梅》)
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點絳唇》)
5.原由式
暮天雁斷,樓上遠信誰傳?(《怨王孫》)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孤雁兒》)
(二)語氣變化
1.反問語氣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聲聲慢》)
綺筵散日,誰人可繼芳塵?(《慶清朝慢》)
2.感嘆語氣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鷓鴣天》)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
(三)表達功能
當代著名文藝理論家蘇珊朗格在《藝術(shù)問題》一書中說過:“當一個詩人創(chuàng)造一首詩的時候,他創(chuàng)造的詩句并不單純是為了告訴人們一種什么事情,而是想用某種特殊的方式去談論這種事情!崩钋逭赵~中多樣的疑問句式就是李清照詞的特殊表達方式。
1.先聲奪人,引起下文
詞和詩一樣,開頭都非常的重要。一個特別的開頭,在全詞或全詩中會有著不一樣的作用。李清照詞中起句式的問句,就是一個特別開頭。如《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以問句開頭,先聲奪人,讓人不由得想往下閱讀,如此便自然地引出了下文。而后的內(nèi)容就以“云窗霧閣常扃”“柳梢漸分明”“春歸”“人老”等物象來烘托自己悲涼的處境,以回應開篇所問即庭院究竟有多深沉。結(jié)構(gòu)渾成,頗有意蘊。又如《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亦以問句開頭,而后的內(nèi)容皆是圍繞這棵芭蕉樹展開。此起句式問句不僅僅是引起下文,可以說是統(tǒng)領(lǐng)全詞。因有芭蕉才會有雨打芭蕉之聲,又因又雨打芭蕉之聲才會使詞人產(chǎn)生鄉(xiāng)愁。所以說李清照起句式以問句的形式開頭,有抓人眼球,繼而引起下文的表達效果。
2.留下空白,無限遐想
李清照詞中觸物發(fā)問的疑問句,是詞人因眼前景象而發(fā)出的疑問,讀者在詞人問出以后,也會不由得跟著詞人詞中提供的那些景象而展開自己的想象。而詞人發(fā)問以后也沒有給出自己的答案,這樣也就留下了空白,這空白就會留與讀者通過想象去填充。如《孤雁兒》“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詞人因聽笛聲,因見梅花綻放而發(fā)出“多少春情意”的疑問。讀者讀至此就會隨著詞中的景象,一同陷入疑問中去,讀者就會因為詞人這一問展開想象,自問自答,試著體會詞人此時此刻的心境,并想著能否為這一問找到答案。如此一來,這樣的問句就留有韻味,因為它讓讀者忍不住想找到答案,存在一個意境和情感的交流的空間,從而產(chǎn)生一種共鳴。
3.加深強調(diào),表情達意
李清照詞中反問語氣和感嘆語氣的疑問句就有強調(diào)反問的作用。如反問語氣的“綺筵散日,誰人可繼芳塵?”(《慶清朝慢》)這是一首詠芍藥的詞,這一反問語氣的疑問句便是強調(diào)無人可繼芍藥之芳塵。又如感嘆語氣中的“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鷓鴣天》)此首是詠桂花的詞,此句是對“騷人”當年未有一字詠桂花的不滿,這一感嘆語氣的發(fā)問便是強調(diào)自己的這種不滿,更進一步表明自己的觀點(認為桂花是值得一詠的)。
從以上的分析可知,李清照詞中的疑問句的句式是多樣性的,且都有著不同的表達功能。然無論這些疑問句有何種表達功能,都是詞人借問句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懷。孫紹振先生就曾指出過:“用疑問句能把處于寧靜的客觀世界中主觀心靈的輕微的震顫表現(xiàn)得細致。這樣就使本來不是直接抒發(fā)的詩句帶上更濃郁的抒情的超越性色彩!
李清照相關(guān)擴展
李清照詞的藝術(shù)特點
(一)語言清新自然,通俗易懂,音律聲調(diào)明白流暢。
李清照的描寫本領(lǐng),是能夠把那些用慣了的和用舊了的淺而俗的文字,綴成極清新鮮麗的詞句,以尋常語創(chuàng)造了不尋常的意境。這是李清照詞主要特色,用淺近易懂的“尋常語”來表達清新、深刻的情思。如她的《鳳凰臺上憶吹蕭》中“起來慵自梳頭”,“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等等,幾乎都是口語,不用譯讀,人人都可以讀得懂。在《一剪梅》中,“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沒有華麗的語言,但作者卻將相思之情演繹得如此耐人尋味。李清照詞善用“尋常語”,但這尋常語卻又不是柳永、黃庭堅詞中的俚語、俗語,而是從口語中提煉而來的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正是由于這些“淺俗”之語所包涵的無窮韻味與情思,使她的詞簡單易懂而不失清新工巧,所以才贏得了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們的青睞。
李清照妙解音律,所作詞無一字不協(xié)律,而且能“化俗為雅”,以尋常語度入音律是“易安體”最突出的特點。如《永遇樂》中的詞句,語言也不是盡力織繡,開關(guān)對句可見工致,“染柳”二句,甚有氣象,而“次第”、“三五”、“濟楚”、“怕見”等語,“如今憔悴”直至結(jié)尾數(shù)句,不避方言俗語,如敘家常,平淡卻入律,通俗非陋,在宋詞中確是別具一格,“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清沈謙《填詞雜說》)不失為確評。
。ǘ┦闱榍酆,于身世之感融入家國之痛,格調(diào)凄婉悲愴。
李清照的大多數(shù)詞作,雖然我們都可以很容易讀懂,但是要真正透徹地理解其中所蘊藏的感情,不借助注釋,不借助于對詞人作詞時的處境、心境的了解,是很難做到的,這也就是李清照詞的又一特點:抒情曲折,講究委婉含蓄,蘊籍深遠。如《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
從字面來看,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無端的愁緒,無法排解的憂傷,“欲語淚先流”,“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但那“愁”字的具體內(nèi)容時什么,只有聯(lián)系作者當時的處境,才能知道此中的“愁”不僅含著對知己已逝的悼亡之悲,還有對物是人非的山河之痛。
再如《醉花陰》,寫盡日閑愁,“人比黃花瘦”,而終不點破“愁”從何而來,表面上是寫詞人深秋時節(jié)的孤獨寂寞之感,實際上表現(xiàn)的是重陽節(jié)思念丈夫的心情,而成為傳世名篇。
李清照有許多詞都很含蓄,用可感的景物來表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但卻將其中的具體內(nèi)容放在一個大的空間中,讓讀者去揣摩,在細細品味中去體會。尤其是后期的作品,多將身世飄零的感慨與對國家命運的擔憂融為一體,寫出了婉約詞的憂傷絕唱。這種憂傷是如此真切、深沉而又幽遠,因此這些并未點破的“愁”是如此地打動人們的心,讓人們自身的愁緒在詞的意境中得到釋放,找到落腳點,同時也在那“綿綿無絕期”的憂傷中尋求共鳴,在詞人永遠無法排解的愁思中撫平自己的傷痛。
如《聲聲慢》,李清照為了強烈地渲染清凄悲涼的景況,一起頭就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了三句十四字疊字,在音韻上加強了凄清情調(diào)的表現(xiàn)。在尋覓感情寄托而只能覓得“冷冷清清”之后,又特別點出秋涼季節(jié),以淡酒驅(qū)寒,但“三杯兩盞”怎能抵得住寒風對多愁的閨中人的侵襲呢?大雁飛過,依稀是往年見過的,但丈夫已逝,自己的信又帶給誰呢?真是愁苦上更加重愁苦。下片更是深入地傾訴了心中的彷徨苦痛,并把自身遭遇與廣大人民的苦情結(jié)合起來,自然界的秋雨不過是打在梧桐樹上,還有一種比秋雨更令人心寒的無影無情的風雨吹打在人的心頭,這“點點滴滴”蘊含著沉痛的國仇家恨,遠不是一個“愁”字就能訴說盡的。層層寫愁,層層迭加,一個孤苦伶仃而又垂垂老矣的女詞人,將如何承受得了呢?這是李清照的苦情,也是當時千千萬萬戰(zhàn)亂流離中人民的共同苦情。李清照以獨到的功力,把個人的愁思情緒與傷時傷亂的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融為一體,形成“易安體”的特殊格調(diào),讀之令人凄愴欲絕,因而成為千古名篇 。
(三)于平淡中見濃烈,于細微處見精神,倜儻有丈夫氣。
許多詞人的作品中都會有若干點睛之筆,但相比之下,唯有李清照最適合這樣的評價:于平淡中見濃烈,于細微處見精神。李清照詞的這一獨特風格尤體現(xiàn)在《永遇樂.元宵》中。這首詞,寫的全是實景實事,唯其真實,才使人越發(fā)能體會到詞人那滿腹的心酸,深沉的悲哀。
寫在早期的《點絳唇》中,用平平常常的動作將一個活潑中略帶矜持的少女的性格,復雜而微妙的內(nèi)心活動,刻畫得淋漓盡致。而《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中“卻道海棠依舊”,一個“卻”字將作者憐花惜春的感情,卷簾人的漫不經(jīng)心,詞人的出乎意料表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清晰可見。詞中所敘述的事情不難理解,都在情理中,因為這的確是常見的事,但一個很普通的轉(zhuǎn)折詞卻能表現(xiàn)出如此豐富的內(nèi)容來,也的確是“非易安不能為此”。
李清照作詞,既有女性的溫柔明慧和細膩柔麗,又有一般女子所缺乏的俊爽開朗和貞剛氣質(zhì),她能把委婉的情思與超脫的襟懷融合在一起,婉約而不綺靡,柔中有剛,蘊含著激昂豪邁之氣,如《漁家傲》。所以“易安體”不同于一般婉約詞的地方,是溫婉中有俊逸之氣,追念往事的凄苦之詞,其中也流動著一種爽逸之氣,與一般流行的香軟詞風異趣而別樹一幟。無脂粉氣,無閨閣氣,就是有丈夫氣,就這一點而言,易安體的風格顯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婉約”所能概括的,她以其獨特的生活經(jīng)歷和獨特的感情體驗,將婉約詞提高到新的境界。
【李清照詞中否定詞與疑問詞的藝術(shù)特色】相關(guān)文章:
李清照“易安體”的藝術(shù)特色05-21
李清照詞的藝術(shù)特點08-22
李清照女子酒詞中的情感02-07
分析余光中《鄉(xiāng)愁》的藝術(shù)特色09-05
陸游詞的藝術(shù)特色09-03
李清照的藝術(shù)風格08-29
李清照詩詞藝術(shù)賞析09-05
李清照的詞精選11-10
李白詩歌中夸張手法的藝術(shù)特色10-22
論陸游詞的藝術(shù)特色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