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故鄉(xiāng)是心靈的記憶散文

        時間:2020-07-27 18:01:34 散文 我要投稿

        故鄉(xiāng)是心靈的記憶散文

          我的老家在楊凌,十八歲離開故鄉(xiāng),至今三十余年。常常在夢中,我又回到故鄉(xiāng),一切還是那么親切而美好,當夢醒后,卻索然無味,很是傷懷。我想,我是思念故鄉(xiāng)了。

        故鄉(xiāng)是心靈的記憶散文

          當我風(fēng)塵仆仆地回到故鄉(xiāng),一切又令我那么失望。站在生我養(yǎng)我的故土,我感覺自己是一個流落外鄉(xiāng)的陌生人,那個讓我魂牽夢縈的故鄉(xiāng),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沒有了我童年的記憶。

          在我離開家鄉(xiāng)前,全家人居住的那個土坯房如今已沒了蹤影,整個村莊變成了一座座樓房。我曾經(jīng)走過的那些飛舞著彩蝶、開著各色野花的泥土小路,如今被青黑色的柏油路面所覆蓋,再也聞不到兒時的芳香。

          街面上,兒時的牛拉車、馬拉車消失了,就連農(nóng)家人最為便捷的人力架子車也難覓蹤跡,換成了一輛輛豪華驕車和大型運輸車排著黑色的尾氣疾駛而過。路兩邊的農(nóng)田,被水泥砌成了一個個圈起來的園子。里面到底是何面目,門口站著的保安說,外人不得入內(nèi)。看那個園子的大門修建得高大輝煌,門牌上寫著:農(nóng)家樂、果園、花圃、蔬菜基地、育苗基地等等。

          轉(zhuǎn)了一個上午,我竟迷失在故鄉(xiāng)的巷道里找不到回家的路,幸好遇到了發(fā)小楊紅選。我說:“帶我去看看兒時走過的上學(xué)路,再看一眼兒時的校園!彼荒槻恍嫉卣f:“兒時上學(xué)的路早就建成了樓房,學(xué)校也搬遷了,你看那干啥!

          去年春節(jié)回到家鄉(xiāng),家鄉(xiāng)的每條街兩邊的民居房一樓,都變成了小商超、飯館、美發(fā)室或洗浴房等等。大年三十上午,我去一家商超買了許多花炮。說實話,我長

          這么大還從未買過如此多的花炮,心想侄兒看到一定會高興得跳起來。付了錢準備離開,侄兒卻來了,看了一眼花炮說,就這么一點,我再買些。于是,侄兒又買了一些,我連忙去付錢,卻被侄兒攔住。那一刻,我感覺很尷尬,并意識到自己徹底成了一個回到家鄉(xiāng)的陌生人,已經(jīng)容納不到家鄉(xiāng)人的圈子里了。

          去發(fā)小家串門,剛坐在院落的凳子上,發(fā)小的妻子出來對丈夫說:“勛,家里怎么沒買過年用的羊肉呀,多買點羊肉回來!卑l(fā)小沒有理我,自顧自的出門了,我悻悻地回到家。母親跟我說,如今農(nóng)家人都不串門,門對門都不知道別人家里有幾口人。

          兒時的友誼沒了,交流的話題沒了,我甚至連個能說話聊天的人都找不到。抬頭望望蔚藍的天空,依然有漂泊的白云,和煦的微風(fēng)依然從臉上拂過,這一切仿佛又是那么親切。

          我說,故鄉(xiāng)變了,變得我找不到兒時的影子。母親說,你也變了,變得包容不下變化了的故鄉(xiāng)。我恍然大悟,家鄉(xiāng)是變了,可我也變得世故了。原來,自己日思夜想的故鄉(xiāng),只是留存童年心靈里那純真的記憶。

          一、懷念馬車

          我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末,可以說我童年最為深刻的記憶算是馬房了,因為父親是生產(chǎn)隊馬的飼養(yǎng)員,兒時跟著父親經(jīng)常在馬房里玩,有時夜里還睡在馬房的大土炕上過夜。

          生產(chǎn)隊的馬房里有馬也有騾子和驢。馬算是最有靈性的,而且很有趣。在夜里,馬不睡覺,一直站立著。父親說,如果哪匹馬要躺下了,那么這匹馬就病得無藥可救了,只要馬有一絲力氣,絕對不會躺下。每個夜里,父親都要給馬槽里添三四次食料,保證馬在夜里吃飽,第二天有體力駕著馬車跑運輸或拉著犁去耕地。

          每天清晨,父親會將每一匹馬牽出馬房拴在木樁上。等不了多久,就會有農(nóng)民牽著它們?nèi)ダ嚮蛉ダ绲。有趣的是,每一匹馬只要出得大門,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躺下身子四腳朝天就地打幾個滾,然后站起來,嘶鳴兩聲后又伸個懶腰。父親說,這是馬在舒展筋骨活動身體,為后面的體力勞動熱身呢。

          在那個年代,農(nóng)村沒有公路,看不到汽車,農(nóng)用拖拉機一個公社也僅有一輛,平日里根本忙不過來,犁地和運輸,還是要靠馬來完成。可以說,馬就是農(nóng)家人的命根子。

          早上太陽剛剛露出個笑臉,駕馬車的車夫會牽著最高大的四匹馬和一匹騾子去拉馬車。因為騾子比馬身材略高大些,而且力氣足,加之脾氣溫順,所以放在最中間讓騾子駕轅。馬車的前進、后退以及轉(zhuǎn)彎,車夫用鞭子指揮著這匹騾子控制方向。其他四匹馬,只負責(zé)出力氣拉就行。

          那時馬車的用處是非常廣泛的,農(nóng)民給田地里上的大都是豬圈里的土糞,高坡地人力很難將土糞拉運上去,就得用馬車拉。每年收獲的糧食以及秸稈也要用馬車拉,去十多公里的縣城交公糧依然要用馬車拉,從縣城里購回化肥也要用馬車拉,等等。可以說,馬車是農(nóng)家人離不開的大型運輸工具。

          農(nóng)家人最早用的馬車是硬輪車。所謂硬輪車,就是整個車身包括車的左右兩個輪子全部是用硬木頭做的。在我小時候村里還有幾輛硬輪車,后來就換成了膠輪車。膠輪車的兩個車輪是橡膠輪胎,而且還要經(jīng)常給內(nèi)胎打氣。父親說,這種硬輪馬車馬拉著很吃力,而且走起來車身很不穩(wěn),搖搖晃晃,沒有膠輪車走起來平穩(wěn)和省力。

          硬輪馬車和膠輪馬車的形狀大小一致,而且車身都是木頭做的,車廂長約有三米,車轅長兩米,車廂寬兩米。車廂下方的正中間位置有一根輪軸,左右各安一個車輪。這就是馬車。

          進入上世紀80年代,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以及農(nóng)村包產(chǎn)到戶,這讓農(nóng)村人的生活迅速富裕起來。拖拉機、汽車在農(nóng)家已是尋常之物。農(nóng)業(yè)機械的大量涌入,馬車便淡出了農(nóng)家人的視線。

          雖然馬拉車的時代已經(jīng)遠去,但是我至今懷念那個時代。每當我看到街頭擁堵的車輛和排放出的黑色尾氣時,我便想,什么時候能夠讓我再聽到屋后傳來那“隔得、隔得”親切而清脆的馬蹄聲。

          二、懷念竹籃

          在我兒時記憶里,家家戶戶都有一個竹籃,人們不論是走親訪友還是去醫(yī)院看病人,都會將禮品裝在竹籃里提著去。

          北方不生長竹子,竹籃都是從南方販運過來的,北方人對竹籃看得格外珍貴,一個竹籃要用幾代人。那時的竹籃做工非常精細,竹籃的提手上甚至還雕刻著花鳥及人物圖案。竹籃形狀各異,有元寶籃、四角籃,最常見的是一種長方形的由幾層疊合在一起的籃子。

          我家的`竹籃,就是這種長方形的。聽母親說,她嫁給父親后第一次回娘家,她的婆婆將回娘家的禮物就裝在這個竹籃里,婆婆對她說,愛惜竹籃,輕取輕放,這個竹籃可是她婆婆的婆婆傳下來的。母親說,到了我見到這個竹籃時,它已經(jīng)用了近百年了。

          其實,那時各家各戶用的竹籃都是有了年代的。由于時間久遠,好多竹籃漆得锃亮,但朱色外表已開始剝落,包角的銅皮也蒙上一層銅綠。不論怎樣,只要竹籃破了修補后還能使用,都會去修補,輕易是不會被人丟棄的。

          竹籃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通風(fēng)透氣,裝上食品能夠存放較長時間不會霉爛。如果在竹籃里裝上桃子、杏子、葡萄、西紅柿、雞蛋等怕擠壓的食品,只要擺放整齊,不論你走多遠的路,都不會被擠爛。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由于工業(yè)的迅猛發(fā)展,超市里買任何禮品,都有了色彩鮮艷的豪華包裝盒,盒上印有精美的圖案,有的甚至還將價格印刷在包裝盒的明顯位置。即便是去普通的菜市場或早市買點家常蔬菜,商家也會給你一個一次性塑料袋。于是,竹籃被徹底淘汰了。

          說實話,我曾討厭將禮品裝在豪華包裝盒里,不是因為它浪費,而是因為我第一次提著它就遭遇了尷尬。那年我十七歲,去一個遠房親戚家,母親交給我一個巨大的紅色禮盒,起初提著它我還非常高興,覺得自己很有面子,可當我將禮盒提到親戚家時,卻看到其他客人提的禮盒比我的更洋氣更大方,而且上面印著的價格高出我提的禮盒價格的兩倍還要多。于是,我臉紅心跳,感覺自己一下子矮了許多。

          如今,我們生活中早已習(xí)慣了包裝盒和一次性塑料袋,覺得確實很方便,空著手出門,想買什么,禮品就裝在包裝盒里。買水果蔬菜類雖然沒有包裝盒,但賣家會隨手裝進一次性塑料袋里。這些看似方便,卻也常常給我們帶來尷尬。包裝盒里的禮品,很少有人去享用,而是東家提著走西家,西家提著走南家,南家再提著走到東家,成了一次完美的禮品旅行。有時,禮盒里的食品變質(zhì)了,也不易被人發(fā)現(xiàn)。再說說一次性塑料袋吧,如果將熟透了的桃子、杏子等怕擠壓的物品裝進塑料袋,恐怕提著走不了多遠的路,就會被擠破。

          至今,我依然懷念竹籃時代。竹籃雖然笨重,但卻環(huán)保,提著它購物或走親訪友,讓人與人之間沒有距離感,更分不出貧窮貴賤,最可貴的是,竹籃裝上物品不易壞。

          三、戥秤匠和木桿秤

          秤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如今我們看到的秤大都是臺秤、托盤秤、電子秤,已經(jīng)很難見到木桿秤。

          木桿秤在我國歷史上可謂發(fā)展久遠,據(jù)史書記載,在秦統(tǒng)一中國之前,各地均有秤,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將秤的度量衡標準統(tǒng)一為十六兩為一斤。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把秤統(tǒng)一改為十兩為一市斤。進入上世紀90年代,秤又取消市制單位,改為公斤制,二市斤為一公斤。

          在我兒時,不論是走街叫賣的商販,還是國營商店里,看到的都是木桿秤。我還記得國營商店賣鹽專柜前,是將木桿秤的提手環(huán)用繩索綁在房梁上,遇有人來買鹽,售貨員一手給秤盤添鹽一手撥弄秤砣,看起來很是繁瑣。

          在那個年代,經(jīng)常能夠聽到走街串巷戥秤匠的吆喝聲:“戥秤了,誰家戥秤呀!标咏骋话闾糁鴵(dān)子,擔(dān)子里放著不同長度的秤桿以及戥秤用的秤砣、秤鉤、提手環(huán)等配件。

          制作木桿秤可是一門精細的手藝活,工序多,道道工序都需要精細,稍有不慎,制作出來的秤就會出現(xiàn)偏差。

          木桿秤一般由秤桿、秤鉤、提手環(huán)以及秤砣組成。秤鉤和秤砣一般都是從鐵匠鋪里拿來現(xiàn)成的。戥秤匠主要是制作秤桿。秤桿的選材要用紋路細膩且木質(zhì)堅硬的木材,大都選用櫟木或紅木。

          據(jù)戥秤匠說,木頭采回來后,要晾曬一年,等木材徹底干燥后,用刨刀將桿身刨圓,再用堿水浸泡后晾放幾天,再用磨刀石打磨,然后在頭尾套上銅皮套,至此木桿秤才成雛形。

          戥秤匠帶著制作出來的桿子走街串巷時,遇有哪戶人家需要制作一桿秤時,會根據(jù)所需秤稱量的大小來選擇適合的秤桿。

          木桿秤一般按照稱量的大小可分為大秤、中秤和小秤。大秤可稱重50公斤,桿長2米左右;中秤可稱重30公斤,桿長1.2米左右;小秤可稱重15公斤,桿長0.8米左右。

          最難的是戥秤星,先用步弓按標準在秤桿上等分距離進行標記,然后在標記上用手工小木鉆子錘洞。錘好洞眼,用細鐵絲栽進約兩毫米后用刀子將鐵絲割斷,然后敲打幾下,以固定秤星。

          全部秤星戥好后,再進行校正無誤后,一支木桿秤就算完成了。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臺秤、托盤秤、電子秤等相繼出現(xiàn),并涌入市場,此時的木桿秤就顯得笨重和很不方便,于是被逐步取代。戥秤匠和木桿秤退出了歷史舞臺,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故鄉(xiāng)是心靈的記憶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月是故鄉(xiāng)明季羨林散文10-19

        月是故鄉(xiāng)明季羨林經(jīng)典散文11-13

        故鄉(xiāng)的河散文12-04

        心靈的旅行散文12-05

        魯迅故鄉(xiāng)行的散文09-27

        汪曾祺《故鄉(xiāng)的食物》散文12-07

        汪曾祺散文《故鄉(xiāng)的元宵》12-17

        汪曾祺散文《故鄉(xiāng)的食物》12-06

        與心靈的對話散文11-05

        記憶中的暑假-散文10-0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