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內經》五臟生成篇
《內經》中的醫(yī)德思想內涵豐富、外延廣泛,可以分為醫(yī)學養(yǎng)生道德、醫(yī)學預防道德、醫(yī)學治療道德和醫(yī)學護理道德四個方面。
【原文】心之和、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其主肝也。腎之合、骨也,其榮、發(fā)也,其主脾也。
【翻譯】心臟與脈相應,它的榮華表現(xiàn)在面色上,腎水可以制約心火;肺臟與皮膚相應,它的榮華表現(xiàn)在毫毛上,心火制約肺金;肝臟與筋相應,它的榮華表現(xiàn)在爪甲上,肺金制約肝木;脾臟與肌肉相應,它的榮華表現(xiàn)在口唇上,肝木制約脾土;腎與骨骼相應,它的榮華表現(xiàn)在頭發(fā)上,脾土制約腎水。
【原文】是故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月芻)(zhu四聲)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fā)落。此五味之所傷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腎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翻譯】正因為如此,所以過食咸味,則使血脈凝塞不暢,而顏面色澤發(fā)生變化。過食苦味,則使皮膚枯槁而毫毛脫落。過食辛味,則使筋脈勁急而爪甲枯干。過食酸味,則使肌肉粗厚皺縮而口唇掀揭。過食甘味,則使骨骼疼痛而頭發(fā)脫落。這是偏食五味所造成的損害。所以心欲得苦味,肺欲得辛味,肝欲得酸味,脾欲得肝味,腎欲得咸味,這是五味分別與五臟之氣相合的對應關系。
【原文】五藏之氣:故色見青如草茲者死,黃如枳實者死,黑如臺者死,赤如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見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烏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生于心,如以稿裹朱;生于肺,如以縞裹紅;生于肝,如以縞裹甘;生于脾,如以縞裹栝樓實;生于腎,如以縞裹紫。此五藏所生之外榮也。
【翻譯】面色出現(xiàn)青如死草,枯暗無華的,為死癥。出現(xiàn)黃如枳實的,為死癥;出現(xiàn)黑如煙灰的,為死癥;出現(xiàn)紅如凝血的,為死癥;出現(xiàn)白如枯骨的,為死癥;這是五色中表現(xiàn)為死癥的情況。面色青如翠鳥的羽毛,主生;紅如雞冠的,主生;黃如蟹腹的,主生;白如豬脂的,主生;黑如烏鴉毛的,主生。這是五色中表現(xiàn)有生機而預后良好的情況。心有生機,面色就象細白的薄絹裹著朱砂;肺有生機,面色就象細白的薄絹裹著粉紅色的絲綢;肝有生機面色就象細白的薄絹裹著天青色的絲綢;脾有生機,面色就象細白的薄絹裹著栝蔞實;腎有生機,面色就象細白的薄絹裹著天紫色的絲綢。這些都是五臟的生機顯露于外的榮華。
【原文】色味當五藏:白當肺、辛,赤當心、苦,青當肝、酸,黃當脾、甘,黑當腎、咸。故白當皮,赤當脈,青當筋,黃當肉,黑當骨。
【翻譯】色、味與五臟相應:白色和辛味應于肺,赤色和苦味應于心,青色和酸味應于肝,黃色和甘味應于脾,黑色和咸味應于腎。因五臟外合五體,所以白色應于皮,赤色應于脈,青色應于筋,黃色應于肉,黑色應于骨。
【原文】諸脈者,皆屬于目;諸髓者,皆屬于腦,諸筋者,皆屬于節(jié);諸血者,皆屬于心;諸氣者,皆屬于肺。此四支八溪之朝夕也。故人臥血歸于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臥出而風吹之,血凝于膚者為痹,凝于脈者為泣,凝于足者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為痹厥也。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衛(wèi)氣之所留止,邪氣之所客也,針石緣而去之。
【翻譯】各條脈絡,都屬于目,而諸髓都屬于腦,諸筋都屬于骨節(jié),諸血都屬于心,諸氣都屬于肺。同時,氣血的運行則朝夕來往,不離于四肢八溪的部位。所以當人睡眠時,血歸藏于肝,肝得血而濡養(yǎng)于目,則能視物;足得血之濡養(yǎng),就能行走;手掌得血之濡,就能握物;手指得血之濡養(yǎng)就能拿取。如果剛剛睡醒就外出受風,血液的循環(huán)就要凝滯,凝于肌膚的,發(fā)生痹證;凝于經脈的,發(fā)生氣血運行的滯澀;凝于足部的,該部發(fā)生厥冷。這三種情況,都是由于氣血運行的不能返回組織間隙的孔穴之處,所以造成痹厥等癥。全身有大谷十二處,小溪三百五十四處,這里面減除了十二臟腑各自的逾穴數(shù)目。這些都是衛(wèi)氣留止的地方,也是邪氣客居之所。治病時,可循著這些部位施以針石,以祛除邪氣。
【原文】診病之始,五決為紀,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謂五決者,五脈也。
【翻譯】診病的根本,要以五決為綱紀。想要了解疾病的要關鍵,必先確定病變的原因。所謂五決,就是五臟之脈,以此診病,即可決斷病本的所在。
【原文】是以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徇蒙招尤,目冥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陽,甚則入肝,腹?jié)M月真 脹,支鬲月去 脅,下厥上冒,過在足太陰、陽明?人陨蠚猓试谛刂,過在手陽明、太陰。心煩頭痛,病在鬲中,過在手巨陽、少陰。
【翻譯】比如頭痛等巔頂部位的疾患,屬于下虛上實的,病變在足少陰和足太陽經,病甚的,可內傳于腎。頭暈眼花,身體搖動,目暗耳聾,屬下實上虛的,病變在足少陽和足厥陰經,病甚的,可內傳于肝。腹?jié)M瞋脹,支持胸膈協(xié)助,屬于下部逆氣上犯的,病變在足太陰和足陽明經?人詺獯瑲鈾C逆亂于胸中,病變在手陽明和手太陽經。心煩頭痛,胸膈不適的,病變在手太陽和手少陰經。
【原文】夫脈之小、大、滑、澀、浮、沉,可以指別;五藏之象,可以類推;五藏相音可以意識;五色微診,可以目察。能合脈色,可以萬全。
【翻譯】脈象的小、大、滑、浮、沉等,可以通過醫(yī)生的手指加以鑒別;五臟功能表現(xiàn)于外,可以通過相類事物的比象,加以推測;五臟各自的聲音,可以憑意會而識別,五色的微小變化,可以用眼睛來觀察。診病時,如能將色、脈兩者合在一起進行分析,就可以萬無一失了。
【原文】赤脈之至也,喘而堅,診曰有積氣在中,時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慮而心虛,故邪從之。白脈之至也喘而浮,上虛下實,驚,有積氣在胸中,喘而虛,名曰肺痹,寒熱,得之醉而使內也。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有積氣在心下支月去,名曰肝痹,得之寒濕,與疝同法,腰痛,足清,頭痛。黃脈之至也,大而虛,有積氣在腹中,有厥氣,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支汗出當風。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有積氣在小腹與陰,名曰腎痹,得之沐浴清水而臥。
【翻譯】外現(xiàn)赤色,脈來急疾而堅實的,可診為邪氣積聚于中脘,常表現(xiàn)為妨害飲食,病名叫做心痹。這種病得之于外邪的侵襲,是由于思慮過度以至心氣虛弱,邪氣才隨之而入的。外現(xiàn)白色,脈來急疾而浮,這是上虛下實,故常出現(xiàn)驚駭,病邪積聚于胸中,迫肺而作喘,但肺氣本身是虛弱的,這種病的病名叫做肺痹,它有時發(fā)寒熱,常因醉后行房而誘發(fā)。青色外現(xiàn),脈來長而左右搏擊手指,這是病邪積聚于心下,支撐協(xié)助,這種病的病名叫做肝痹,多因受寒濕而得,與疝的病理相同,它的癥狀有腰痛、足冷、頭痛等。外現(xiàn)黃色,而脈來虛大的,這是病邪積聚在腹中,有逆氣產生,病名叫做厥疝,女子也有這種情況,多由四肢劇烈的活動,汗出當風所誘發(fā)。外現(xiàn)黑色,脈象尺上堅實而大,這是病邪積聚在小腹與前陰,病名叫做腎痹,多因冷水沐浴后睡臥受涼所引起。
【原文】凡相五色之奇脈,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翻譯】大凡觀察五色,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的、皆為不死,因面帶黃色,是尚有土氣。如見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木青的,皆為死亡之征象,因面無黃色,是土氣以敗。
《內經》的五臟生成篇主要內容如下:
1. 五臟與體表組織的關系:
心:心臟與脈相應,其榮華表現(xiàn)在面色上,腎水可以制約心火。
肺:肺臟與皮膚相應,它的榮華表現(xiàn)在毫毛上,心火制約肺金。
肝:肝臟與筋相應,它的榮華表現(xiàn)在爪甲上,肺金制約肝木。
脾:脾臟與肌肉相應,它的榮華表現(xiàn)在口唇上,肝木制約脾土。
腎:腎與骨骼相應,它的榮華表現(xiàn)在頭發(fā)上,脾土制約腎水。
2. 五味與五臟的關系及五味過食的危害:
關系:心欲得苦味,肺欲得辛味,肝欲得酸味,脾欲得甘味,腎欲得咸味,這是五味分別與五臟之氣相合的對應關系。
危害:過食咸味,則使血脈凝塞不暢,而顏面色澤發(fā)生變化;過食苦味,則使皮膚枯槁而毫毛脫落;過食辛味,則使筋脈勁急而爪甲枯干;過食酸味,則使肌肉粗厚皺縮而口唇掀揭;過食甘味,則使骨骼疼痛而頭發(fā)脫落。
3. 五色與五臟的關系及生死色的判斷:
關系:色、味與五臟相應,白色和辛味應于肺,赤色和苦味應于心,青色和酸味應于肝,黃色和甘味應于脾,黑色和咸味應于腎。因五臟外合五體,所以白色應于皮,赤色應于脈,青色應于筋,黃色應于肉,黑色應于骨。
生死色判斷:面色出現(xiàn)青如死草、枯暗無華,黃如枳實,黑如煙灰,紅如凝血,白如枯骨的,為死癥;面色青如翠鳥的羽毛,紅如雞冠,黃如蟹腹,白如豬脂,黑如烏鴉毛的,主生。
4. 疾病與經絡的關系及診病要點:
疾病與經絡:頭痛等巔頂部位的疾患,屬下虛上實的,病變在足少陰和足太陽經,病甚可內傳于腎;頭暈眼花、身體搖動、目暗耳聾、屬下實上虛的,病變在足少陽和足厥陰經,病甚可內傳于肝;腹?jié)M瞋脹、支持胸膈協(xié)助、下部逆氣上犯的,病變在足太陰和足陽明經;咳嗽氣喘、氣機逆亂于胸中,病變在手陽明和手太陰經;心煩頭痛、胸膈不適的,病變在手太陽和手少陰經。
診病要點:脈象的小、大、滑、澀、浮、沉等,可以通過醫(yī)生的手指加以鑒別;五臟功能表現(xiàn)于外,可以通過相類事物的比象加以推測;五臟各自的聲音,可以憑意會而識別,五色的微小變化,可以用眼睛來觀察。診病時,如能將色、脈兩者合在一起進行分析,就可以萬無一失。
【《內經》五臟生成篇】相關文章:
《內經》與天癸06-07
內經與傷寒07-31
內經感悟04-18
《內經》瘧論03-22
《內經》養(yǎng)生與美容02-09
《內經》精華典章04-15
內經養(yǎng)生原理04-16
內經的學術價值07-01
內經精要訣04-12
內經對運動的描述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