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李白《蜀道難》賞析

        時間:2024-11-12 04:45:10 李白 我要投稿

        李白《蜀道難》賞析(精選16篇)

          賞析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rèn)識,既受到藝術(shù)作品的形象、內(nèi)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藝術(shù)觀點和藝術(shù)興趣對形象加以補(bǔ)充和完善。下面為大家?guī)砹死畎住妒竦离y》賞析,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李白《蜀道難》賞析(精選16篇)

          李白《蜀道難》賞析 篇1

          蜀道難

          唐代:詩人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yuǎn)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蜀道難》詩人李白的賞析

          《蜀王本紀(jì)》中記載了一個關(guān)于蜀道的神話。據(jù)說當(dāng)年秦惠王時,蜀王部下有五個大力士,稱為“五丁力士”。他們力大無窮。于是秦惠王送給蜀王五個美女,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開路,迎娶美女。在回行路上,見一條大蛇躥入山洞,五丁力士上前拉住蛇尾,用力往外拖,忽然地動山搖,山嶺崩塌,壓死了五丁力士。秦國的五個美女都奔上山去,化為石人。這個神話,反映著古代有許多勞動人民,鑿山開路,犧牲了不少人,終于打開了秦蜀通道。詩人李白運用這個神話的母題①,寫了第五韻二句:“地崩山摧壯士死”,也能說是指五丁力士,也能說是指成千累萬為開山辟路而犧牲的勞動人民。他們死了,然后從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棧道連接起來。第一段詩到此為止,用四韻八句敘述了蜀道的起源。

          第二段共享九個韻,描寫天梯石棧的蜀道。“六龍回日”也是一個神話故事,據(jù)說太陽之神羲和駕著六條龍每天早晨從扶桑西馳,直到若木。左思《蜀都賦》有兩句描寫蜀中的高山:“羲和假道于峻坂,陽烏回翼乎高標(biāo)。"羲和和陽烏都是太陽的代詞。文意是說:太陽也得向高山借路。而最高的山還使太陽回飛避開!吧嫌辛埢厝罩邩(biāo)”,這一句就是說:上面有連太陽都過不去的高峰!案邩(biāo)”是高舉、高聳之意,但作名詞用,因而可以解作高峰。蕭士赟注引《圖經(jīng)》云:高標(biāo)是山名。這是后代人誤讀詩人李白詩,或有意附會,硬把一座山名為高標(biāo)。原詩以“高標(biāo)”和“回川”對舉,可知決不是專名。

          這兩句詩有一個不同的文本!逗釉烙㈧`集》、《極玄集》這兩個唐人的選本、敦煌石室中發(fā)現(xiàn)的唐人寫本,還有北宋初的《唐文粹》,這兩句卻不是“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而是“上有橫河斷海之浮云,下有逆折沖波之流川”。從對偶來看,后者較為工整,若論句子的氣魄,則前者更為壯健。可能后者是當(dāng)時流傳的初稿,而前者是作者的最后改定本。故當(dāng)時的選本作“橫河斷海”,而李陽冰編定的集本作“六龍回日”,F(xiàn)在我們根據(jù)集本抄錄。

          以下一大段又形容蜀山之高且險。黃鶴都飛不過,猿猴也怕攀緣之苦。青泥嶺,在陜西略陽縣,是由秦入蜀的必經(jīng)之路。這條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巖上紆回盤繞,行旅極為艱苦。參和井都是二十八宿之一。蜀地屬于參宿的分野,秦地屬于井宿的分野。在高險的山路上,從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著星辰前進(jìn)。在這樣艱難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著胸膛,為此而長嘆。這個“坐”字,不是坐立的坐,應(yīng)該講作“因此”。

          以上是第二段的前半,四韻八句,一氣貫注,渲染了蜀道之難。下面忽然接一句“問君西游何時還”,這就透露了贈行的主題。作者不象作一般送行詩那樣,講些臨別的話,而在描寫蜀道艱難中間,插入一句“你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呀?”由此反映了來去都不容易。這一句本身也成為蜀道難的描寫部分了。

          “畏途巉巖”以下四韻七句,仍然緊接著上文四韻寫下去,不過改變了描寫的對象,F(xiàn)在不寫山高路險,而寫山中的禽鳥了。作者說:這許多不可攀登的崢嶸的山巖,真是旅人怕走的道路(畏途)。在這一路上,你能見到的只是古樹上悲鳴的鳥,雌的跟著雄的在幽林中飛繞。還有蜀地著名的子規(guī)鳥,常在月下悲鳴。據(jù)說古代有一個蜀王,名叫杜宇,號為望帝。他因亡國而死,死后化為子規(guī)鳥,每天夜里在山中悲鳴,好象哭泣一樣。

          以下還有一韻二句,是第二段的結(jié)束語。先重復(fù)一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接著說:使人聽了這些情況,會驚駭?shù)米兞四樕!暗蛑祛仭痹谶@里只能講作因驚駭而“色變”的意思,雖然在別處應(yīng)當(dāng)講作“衰老”。

          第二段以下,韻法與章法似乎有點參差,F(xiàn)在我依韻法來寫,分為三段。但如果從思想內(nèi)容的結(jié)構(gòu)來看,實在只能說是兩段。從“連峰去天不盈尺”到“胡為乎來哉”是一段,即全詩的第三段。從“劍閣崢嶸而崔嵬”到末句是又一段,即全詩的第四段,第三段前四句仍是描寫蜀道山水之險,但作者分用兩個韻!俺摺、“壁”一韻,只有二句,接下去立刻就換韻,使讀者到此,有氣氛短促之感。在長篇歌行中忽然插入這樣的短韻句法,一般都認(rèn)為是缺點。盡管詩人李白才氣大,自由用韻,不受拘束,但這兩句韻既急促,思想又不成段落,在講究詩法的人看來,終不是可取的'。

          這一段前二句形容高山絕壁上有倒掛的枯松,下二句形容山泉奔瀑,沖擊崖石的猛勢,如萬壑雷聲。最后結(jié)束一句“其險也如此”。這個“如此”,并不單指上面二句,而是總結(jié)“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以下的一切描寫。在山水形勢方面的蜀道之險,到此結(jié)束。此下就又接一個問句:你這個遠(yuǎn)路客人為什么到這里來呢?這又是出人意外的句子。如果從蜀中人的立場來講,就是說:我們這地方,路不好走,你何必來呢?如果站在送行人的立場來講,就是說:如此危險的旅途,你有什么必要到那里去呢?

          接下去轉(zhuǎn)入第四段,忽然講到蜀地的軍事形勢。“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易于固守,難于攻入。象這樣的地方,如果沒有親信可靠的人去鎮(zhèn)守,就十分危險了。這幾句詩完全用晉代張載的《劍閣銘》中四句:“一人荷戟,萬夫趑趄,形勝之地,匪親弗居!痹娙死畎酌鑼懯竦乐y行,聯(lián)系到蜀地形勢所具有的政治意義,事實上已越出了樂府舊題“蜀道難”的范圍。巴蜀物產(chǎn)富饒,對三秦的經(jīng)濟(jì)供應(yīng),甚為重要。所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第一句就說蜀地“城闕輔三秦”,也是指出了這一點。詩人李白作樂府詩,雖然都用舊題,卻常常注入有現(xiàn)實意義的新意。這一段詩反映了初唐以來,蜀地因所守非親,屢次引起吐蕃、南蠻的入侵,導(dǎo)致生靈涂炭的戰(zhàn)爭,使三秦震動。

          這一段詩,在詩人李白是順便提到,作為描寫蜀道難的一部分。但卻使后世讀者誤認(rèn)為全詩的主題所在。有人以為此詩諷刺章仇兼瓊,有人以為諷刺嚴(yán)武,有人以為諷刺一般恃險割據(jù)的官吏,都是為這一段詩所迷惑,而得出這些結(jié)論。但是,這幾句詩,確是破壞了全詩的統(tǒng)一性,寫在贈友人入蜀的詩中,實在使人有主題兩歧之感。明代的李于鱗,曾評詩人李白的歌行詩云:“太白縱橫,往往強(qiáng)弩之末,間以長語,英雄欺人耳!(《藝苑卮言》卷四引)對于這一段詩,我也認(rèn)為是“強(qiáng)弩之末”的“長語”(多馀的話)。

          李白《蜀道難》賞析 篇2

          蜀道難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guī)p。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方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從雌繞林間。

          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

          其險也若此,嗟爾遠(yuǎn)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簡潔賞析】:

          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初年,詩人第一次到長安時寫的!妒竦离y》是他襲用樂府古題,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并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guān)切。

          詩人大體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

          從開篇到“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為一個段落。一開篇就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qiáng)烈的詠嘆點出主題,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diào)。以下隨著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場景的變化,“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詠嘆反復(fù)出現(xiàn),象一首樂曲的主旋律一樣激蕩著讀者的心弦。

          為什么說蜀道的難行比上天還難呢?這是因為自古以來秦、蜀之間被高山峻嶺阻擋,由秦入蜀,太白峰首當(dāng)其沖,只有高飛的鳥兒能從低缺處飛過。太白峰在秦都咸陽西南,是關(guān)中一帶的最高峰。詩人以夸張的筆墨寫出了歷史上不可逾越的險阻,并融匯了五丁開山的神話,點染了神氣色彩,猶如一部樂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勝的妙用。

          從“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到“使人聽此凋朱顏”為又一段落。這一段極寫山勢的高危,山高寫得越充分,越可見路之難行。你看那突兀的高山,高標(biāo)接天,擋住了太陽神的運行;山下則是沖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詩人不但把夸張和神話融為一體,直寫山高,而且襯以“回川”之險。唯其水險,更見山勢的高危。詩人意猶未足,又借黃鶴和猿猱來反襯。山高得連千里翱翔的黃鶴也不得飛度,輕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難上加難了。以上用虛寫手法層層映襯,下面再具體描寫青泥嶺的.難行。

          青泥嶺為唐代入蜀要道。詩人著重就其峰路的縈繞和山勢的峻危來表現(xiàn)人行其上的艱難和畏懼心理,捕捉了在嶺上曲折盤桓、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等細(xì)節(jié)動作加以摹寫,寥寥數(shù)語,便把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繪聲繪色地刻畫出來,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至此蜀道的難行似乎寫到了極出。但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借“問君”引出旅愁,以憂切低昂的旋律,把讀者帶進(jìn)一個古木荒涼、鳥聲悲凄的境界。杜鵑鳥空谷傳響,充滿哀愁,使人聞聲失色,更覺蜀道之難。詩人借景抒情,用“悲鳥號古木”“子規(guī)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濃厚的自然景觀,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huán)境氣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還有更為奇險的風(fēng)光。自“連峰去天不盈尺”到全篇結(jié)束,主要從山川之險來揭示蜀道之難,著力渲染驚險的氣氛。如果說“連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飾山峰之高,“枯松倒掛倚絕壁”則是襯托絕壁之險。

          詩人先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后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谷轟鳴驚險場景。好象一串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yuǎn)景畫面;接著是平緩地推成枯松倒掛絕壁的特寫;;而后,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zhuǎn)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目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qiáng)烈藝術(shù)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風(fēng)光變幻,險象叢生。在十分驚險的氣氛中,最后寫到蜀中要塞劍閣,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三十里長的棧道,群峰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jù)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勸人引以為戒,警惕戰(zhàn)亂的發(fā)生,并聯(lián)系當(dāng)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從而表達(dá)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guān)切。唐天寶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潛伏著危機(jī),后來發(fā)生的安史之亂,證明詩人的憂慮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

          詩人以變化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了蜀道之難,藝術(shù)地展現(xiàn)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

          詩人之所以描繪得如此動人,還在于融貫其間的浪漫主義激情。詩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觀賞,而是熱情地贊嘆,借以抒發(fā)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情感氣質(zhì),因而才呈現(xiàn)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tài)。詩人善于把想象、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進(jìn)行寫景抒情。從蠶叢開國說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guī)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象,創(chuàng)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shù)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岳、笑傲凌滄州”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難》作品,簡短單薄。詩人對樂府古題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詩句,字?jǐn)?shù)從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參差錯落,長短不齊,形成極為奔放的語言風(fēng)格。詩的用韻,也突破了梁陳時代舊作一韻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寫蜀中險要環(huán)境,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之能事。后有人稱“奇之又奇,自騷人一以還,鮮有此體調(diào)”。

          關(guān)于本篇,前人有種種寓意之說,斷定是專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顧炎武認(rèn)為,詩人“自為蜀詠”,“別無寓意”。今人有謂此詩表面寫蜀道艱險,實則寫仕途坎坷,反映了詩人在長期漫游中屢逢躓礙的生活經(jīng)歷和懷才不遇的憤懣,迄無定論。

          李白《蜀道難》賞析 篇3

          《蜀道難》是李白最富浪漫主義色彩的代表作。從內(nèi)容看,此詩應(yīng)是天寶初年,詩人在長安為送別友人入蜀而作的。有別于其他的送別詩,此詩巧妙地運用別情,寫出了蜀地山川的高峻奇險的特點,同時也融入了詩人對當(dāng)時社會現(xiàn)狀的隱憂。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意在勸阻友人不要西游,寫盡蜀道之高。

          "噫吁嚱"三個感嘆詞連用,"危""高",同義重出,"噫吁嚱,危呼高哉!"一聲驚嘆,震撼人心。開篇之語,憑空起勢,包含著充沛的感情力量,使人在這一聲并沒有多少具體描繪的驚呼中,感覺到蜀道的高峻。詩中蜀自開國四萬八千年以來,一直"不與秦塞通人煙";太白山有鳥道,卻無人路可行,概括敘述了蜀國長期與內(nèi)地隔絕的狀況,也寓高山阻隔之意于其中。接著引用五丁開山這個悲壯的神話故事表現(xiàn)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強(qiáng)烈愿望之時,為蜀道增添了許多神奇色彩,也間接地說明了蜀道在歷史上就是不可逾越的險阻。蜀山太高,連太陽神的車子都得繞行!而且天梯石棧的下面是急湍險流。健飛的黃鶴無法通過,善于攀援的猿猱之類也同樣為如何通過而發(fā)愁,在此基礎(chǔ)上,詩人又通過摹寫攀登者的神情和動作,如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等,來進(jìn)一步烘托山路纖曲,蜀道因其高而艱險難行。

          "問君西游何時還"未登程先問歸期,借惜別之情,寫透蜀道之險。

          "悲鳥號古木","子規(guī)啼夜月"不但路途難走,而且環(huán)境荒涼,凄清,充滿了無限的哀怨與愁苦,使人聞而失色,這樣的細(xì)節(jié)描寫較好地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huán)境氣氛。"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四句運用夸張手法,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yuǎn)景圖卷;枯松倒掛絕壁的特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zhuǎn)石,萬壑雷鳴的'音響,組合起來的動感畫面,這一切產(chǎn)生了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qiáng)烈藝術(shù)效果。山勢高危使人望而生畏,山川險要令人驚心動魄,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dá)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但詩人覺得仍不到位,"嗟爾遠(yuǎn)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一句"質(zhì)問",一種虛幻的筆法,從側(cè)面強(qiáng)化了蜀道的驚奇雄險。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地非久留之地。告誡友人之語寫出詩人的政治遠(yuǎn)見及內(nèi)心的深深憂慮。

          "蜀中之險甲于天下,而劍閣之險尤甲于蜀",可見劍閣是蜀中軍事要塞。劍閣位置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不乏據(jù)險作亂的先例。由自然而及人間,詩人寫劍閣之險意在引出蜀地的戰(zhàn)禍之烈。巧妙地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警告當(dāng)局要吸取歷史教訓(xùn),警惕戰(zhàn)亂的發(fā)生。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對太平景象背后潛伏的軍閥割據(jù)局面的深深憂慮,表現(xiàn)了他敏銳的觀察力和遠(yuǎn)見卓識以及對國家命運和人民安全的深刻的關(guān)注,為詩篇增添了現(xiàn)實的內(nèi)涵,深厚的意蘊(yùn)。

          在詩中,詩人還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見的復(fù)沓(反復(fù))形式,主旨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在開頭,中間,結(jié)尾各出現(xiàn)一次。反復(fù)詠嘆,內(nèi)容逐次加深,使人產(chǎn)生"一嘆不足而至于再,再嘆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具有極強(qiáng)的藝術(shù)感染力。推陳出新形式,豐富的想像,奔放的語言,雄健的筆調(diào)讓我們領(lǐng)略了"詩仙"李白的才情,《蜀道難》不愧為一篇"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的浪漫主義杰作。

          李白《蜀道難》賞析 篇4

          【原詩】:

          蜀道難

          李白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注釋】:

          ⑵蠶叢、魚鳧:傳說中古蜀國兩位國王的名字。何茫然:難以考證。何:多么。茫然:渺茫。

         、菭杹恚簭哪菚r以來。四萬八千歲:極言時間之漫長,夸張而大約言之。秦塞:秦的關(guān)塞,指秦地。通人煙:人員往來。

         、任鳟(dāng):西對。當(dāng):對著,向著。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長安西(今陜西眉縣、太白縣一帶)。鳥道:只有鳥能飛過的小路。

         、傻乇郎酱輭咽克溃骸度A陽國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許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還到梓潼,見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攬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時壓殺五人及秦五女并將從,而山分為五嶺!睓M絕:橫越。峨嵋?guī)p:峨嵋頂峰。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石棧:棧道。

         、柿埢厝眨骸痘茨献印纷⒃疲骸叭粘塑,駕以六龍。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淵,羲和至此而回六螭!斌ぜ待。高標(biāo):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標(biāo)識的最高峰。

         、藳_波:水流沖擊騰起的波浪,這里指激流。逆折:水流回旋;卮ǎ河袖鰷u的河流。

          ⑻黃鶴:黃鵠(Hú),又名天鵝,善于高飛。尚:尚且。得:能。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類。

         、颓嗄啵呵嗄鄮X,在今甘肅徽縣南,陜西略陽縣北!对涂たh志》卷二十二:“青泥嶺,在縣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東,即今通路也。懸崖萬仞,山多云雨,行者屢逢泥淖,故號青泥嶺。”百步九折:百步之內(nèi)拐九道彎?M:盤繞。巖巒:山峰。

         、螔袇v井:參、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于地上的州國,叫做“分野”,以便通過觀察天象來占卜地上所配州國的吉兇。參星為蜀之分野,井星為秦之分野。捫:用手摸。歷:經(jīng)過。脅息:屏氣不敢呼吸。

         、凶右(guī):即杜鵑鳥,蜀地最多,鳴聲悲哀,若云“不如歸去”!妒裼洝吩唬骸拔粲腥诵斩琶,王蜀,號曰望帝。宇死,俗說杜宇化為子規(guī)。子規(guī),鳥名也。蜀人聞子規(guī)鳴,皆曰望帝也!边@兩句也有斷為“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的,但不如此文這種斷法順。

          ⒁嗟:感嘆聲。爾:你。胡為:為什么。來:指入蜀。

         、觿﹂w:又名劍門關(guān),在四川劍閣縣北,是大、小劍山之間的一條棧道,長約三十余里。崢嶸、崔嵬,都是形容山勢高大雄峻的樣子。

          ⒄朝:早上。吮:吸。錦城:《元和郡縣志》卷三十一劍南道成都府成都縣:“錦城在縣南十里,故錦官城也!苯袼拇ǔ啥际。

          ⒅咨嗟:嘆息。

          【翻譯】:

          唉呀呀,多么危險多么高峻偉岸!蜀道真太難攀簡直難于上青天。傳說中蠶叢和魚鳧建立了蜀國,開國的`年代實在久遠(yuǎn)無法詳談。自從那時至今約有四萬八千年,秦蜀被秦嶺所阻從不溝通往返。西邊太白山有飛鳥能過的小道。從那小路走可橫渡峨嵋山頂端。山崩地裂蜀國五壯士被壓死了,兩地才有天梯棧道開始相通連。上有擋住太陽神六龍車的山巔,下有激浪排空紆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飛的黃鵠尚且無法飛過,即使猢猻要想翻過也愁于攀援。青泥嶺多么曲折繞著山巒盤旋,百步之內(nèi)縈繞巖巒轉(zhuǎn)九個彎彎。可以摸到參、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撫胸驚恐不已坐下來長嘆。

          好朋友呵請問你西游何時回還?可怕的巖山道實在難以登攀!只見那悲鳥在古樹上哀鳴啼叫;雄雌相隨飛翔在原始森林之間。月夜聽到的是杜鵑悲慘的啼聲,令人愁思綿綿呵這荒蕩的空山!蜀道難走呵簡直難于上青天,叫人聽到這些怎么不臉色突變?山峰座座相連離天還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掛倚貼在絕壁之間。漩渦飛轉(zhuǎn)瀑布飛瀉爭相喧鬧著;水石相擊轉(zhuǎn)動象萬壑鳴雷一般。那去處惡劣艱險到了這種地步;唉呀呀你這個遠(yuǎn)方而來的客人,為了什么要來到這個地方?

          劍閣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軍萬馬也難攻占。駐守的官員若不是皇家的近親;難免要變?yōu)椴蚶蔷岽藶榉窃旆础G宄磕阋嵝牡跄懙囟惚苊突;傍晚你要警覺防范長蛇的災(zāi)難。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獸殺人如麻即令你膽寒。錦官城雖然說是個快樂的所在;如此險惡還不如早早地把家還。蜀道太難走呵簡直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與長嘆!

          【賞析】:

          將神話傳說、想象和藝術(shù)夸張融為一體進(jìn)行寫景抒情,是本詩的最主要藝術(shù)特點。三者相輔相成,生動描繪出了蜀道崢嶸翠嵬的面貌和它陰森深邃的氣氛,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艱險高峻和難以攀登的可畏可嘆,還為蜀道涂抹上一層古樸凄涼、離奇迷幻的色彩,創(chuàng)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shù)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岳、笑傲凌滄洲”的高大形象。

          句式靈活多變,語言奔放恣肆,也是本詩一大特點。詩歌句式以七言句為主,又間雜了三、四、五、六、八言等句式,變化頻頻,靈活多樣;語言或勻稱對偶,或散漫舒展,或精煉凝重,或通俗輕快,擺脫了一般詩歌中節(jié)奏統(tǒng)一板滯的現(xiàn)象,造成了參差錯落、變化有致的美感和韻味。詩歌句式和語言的這種特色,正是李白豪放不羈的飄逸個性的體現(xiàn)。

          詩歌中三次驚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將自己的強(qiáng)烈感情籠罩全詩,主觀色彩濃厚,給人一唱三嘆、回環(huán)往復(fù)之感。隨著景物的描寫,驚嘆之情不斷加強(qiáng),也使藝術(shù)效果逐步得以強(qiáng)化,使詩歌產(chǎn)生了一種震撼人心的藝術(shù)力量。

          李白《蜀道難》賞析 篇5

          噫吁戲!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韻一)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

          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韻二)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拊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

          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韻三)

          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韻四)

          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

          其險也若此,嗟爾遠(yuǎn)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蠑而崔嵬,

          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韻五)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李白的作品,以樂府和歌行最為著名,他的豪邁狂放的風(fēng)格,在這些作品中表現(xiàn)得特別淋漓痛快。樂府和歌行,在詩的形式上,原無分別,如果以樂府曲調(diào)為題目,就屬于樂府詩,如果自己制造題目,不譜入任何曲調(diào),就屬于歌行體詩!笆竦离y”是魏晉時代早就有的歌曲,它屬于相和歌辭中的瑟調(diào)曲。這個歌曲的內(nèi)容就是歌詠蜀道的艱難,行旅之辛苦。李白此詩,以《蜀道難》為題,所描寫也是蜀道的艱險,所以它屬于樂府詩。

          李白此詩極力渲染“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他為什么忽然想到這個題材,為什么做這首詩,對于這一疑問,歷來就有好幾種解說。

          唐人王定保的《摭言》首先記錄了這首詩的故事。李白初到長安,去拜訪賀知章。賀知章是玄宗皇帝器重的詩人,他讀了李白這首詩,十分贊賞,夸獎李白有“謫仙之才”。接著,孟棨所著《本事詩》也說:李白從蜀郡到京師,住在旅館里。賀知章聞其名,首先去拜訪他。看到他的.狀貌姿態(tài),大以為奇。又請他拿出著作來看,李白就把《蜀道難》取出來請教。賀知章讀后,贊不絕口,稱他為“謫仙”。這兩段都是晚唐人的記錄,大同小異,可知當(dāng)時人以為李白作此詩是描寫他從蜀郡出來漫游時的行旅艱苦,又可知李白作此詩的時候相當(dāng)早。李白到長安,在開元、天寶年間,此詩大約作于開元末年。

          李白《蜀道難》賞析 篇6

          這首詩是襲用樂府舊題,意在送友人入蜀。詩人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蜀道崢嶸,突兀,強(qiáng)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借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

          至于本詩是否有更深的寓意,歷代有各種不同看法。然而就詩論詩,不一定強(qiáng)析有寓意。但從詩中,"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看,卻是在寫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時,告誡當(dāng)局,蜀地險要,應(yīng)好好用人防守。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guān)注"習(xí)古堂國學(xué)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這首詩采用律體與散文間雜,文句參差,筆意縱橫,豪放灑脫。全詩感情強(qiáng)烈,一唱三嘆,回環(huán)反復(fù),讀來令人心潮激蕩。

          三部分:

          一、從開頭至“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寫蜀道開辟之難,突出一個“難”字。

          二、從“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至“嗟爾遠(yuǎn)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寫蜀道行走之難,突出一個“險”字。

          三、從“劍閣崢嶸而崔嵬”至結(jié)尾,把自然環(huán)境與政治形勢結(jié)合起來,寫國情的險惡,以引起人們的警惕,突出一個“惡”字。

          劃分三段的主要聯(lián)系:

          1、內(nèi)在聯(lián)系:三個部分的自然銜接和描寫蜀道由難而險,由險而惡,勸告友人還家,逐步深化主題。

          2、外在聯(lián)系:“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三次詠嘆,發(fā)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危途難行”是本詩的主題。前兩部分從自然風(fēng)光落筆,極盡描摹刻畫之能事;第三部分轉(zhuǎn)入對政治形勢的詠嘆,深化了主題?煽醋魇亲髡叩木臉(gòu)思。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痹姼枰婚_頭,就用了驚嘆詞“噫吁嚱”,表示十分驚奇和感嘆“噫吁嚱”是嘆詞的連用,可讀成“噫,吁嚱”,“吁嚱”就是嗚呼的意思。也有的說“噫”、“吁”,“嚱”是三個獨立嘆詞的連用,突兀而起。“危乎高哉”的“!焙汀案摺,都是高聳的意思,各帶一個感嘆詞。李白有一首寫峰頂?shù)脑,第一句就是“危嘍高百尺”,“危嘍”即很高的樣子。與“危乎高哉”是同樣意思的重復(fù),也是起強(qiáng)調(diào)的作用!笆竦乐y,難于上青天”,“之”取消句子獨立性成為詞組“蜀道難”。這里“于”是比的意思。這幾句大致是:喲,啊,高啊實在高啊,蜀道難行,比上青天還難。請看,從一開始就帶上了強(qiáng)烈的主觀感情色彩;開篇即奇,一下子奏出激昂雄渾的基調(diào),強(qiáng)烈的震撼著讀者的心弦。

          “蠶叢及龜鳧,開國何茫然!”“蠶叢”與“龜鳧”是傳說中的兩個蜀國的開國國君,“茫然”是茫遠(yuǎn)而難以知詳?shù)囊馑,說他們開創(chuàng)蜀國是多么遙遠(yuǎn)的事了!盃杹硭娜f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薄盃枴弊髦甘敬~,“此”的意思,“爾來”就是自此以來,即蜀開國以來!八娜f八千歲”不是確數(shù),極言時間的久遠(yuǎn)。秦國的土地因山川多有險阻,故稱為“秦塞”,“通人煙”即人員往來相通的意思。這兩句說蜀地自古不跟秦地相溝通!拔鳟(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薄爱(dāng)”,是遮攔、阻擋,這里當(dāng)“面臨”講!疤住笔乔貛X主峰太白山。傳說因它冬夏都有積雪,所以叫太白。太白山在西安的西面,所以叫“西當(dāng)太白”。諺語云:“武功太白離天三百”,極言其高峻!傍B道”是人跡難至的險峻的小道,“橫絕”是橫空飛越的意思,“巔”是頂峰。這兩句說,西邊太白山擋住去路,山上的小路人跡難至,只有鳥兒才能從那橫空飛越直達(dá)峨眉山頂!暗乇郎酱輭咽克溃缓筇焯菔瘲O嚆^連”。這是以神話來反映我國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大無畏英雄氣概。蜀王派五個力士前去迎娶秦王的五個女兒,途中見一大蛇鉆入山穴,力土們抓住蛇尾猛拉,結(jié)果地崩山倒。力士和秦王的女兒都被壓死,山中就此裂開一條小路,把秦蜀兩地溝通起來,也就是把形似天梯的陡峭山路和山崖間鑿石架通的棧道聯(lián)系起來。這雖是神話故事,但我們可以看出蜀地與世隔絕,蜀之道來之不易。詩人不是客觀地描摹蜀道的艱難,而是從傳說和想象落筆,賦予秦蜀山川以濃郁的主觀感情,表現(xiàn)了詩人對蜀道帶有鮮明個性的獨特感受,融合著詩人豪邁奔放的個性。

          以上是第一部分。詩人從古老的傳說落筆,追溯了蜀秦隔絕的漫長歷史,指出五位壯士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才在不通人煙的崇山峻嶺中,開鑿出一條崎嶇險峻的山路。強(qiáng)調(diào)了蜀道來之不易。這里講的是蜀道開辟之難。

          第二部分寫蜀道行走之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薄皹(biāo)”,高木作為表記其最高處叫做標(biāo),這里高標(biāo)就是最高峰、頂峰。這幾句極寫山的高峻,上面有六龍駕著太陽神乘坐的車子,到此也不得不折回的高峰,下面有波浪洶涌盤旋的回流之水。這樣上下著筆,頂天立地的山峰似乎佇立在我們眼前接著寫善于高飛的黃鶴尚且不得通過,敏捷輕巧的猿猴要想越過去也愁于無法攀援。這是極寫山勢之高峻!扒嗄嗪伪P盤”,說青泥嶺多么的盤旋曲折!鞍俨骄耪劭M巖巒”,“百步九折”說不在長的距離中就有多處的轉(zhuǎn)折,“縈巖巒”,說這路繞著山崖?M,縈回,繞著的意思。這兩句極寫山的曲折!皰袇v井仰脅息”,“捫”是摸,“歷”是經(jīng)過“參”和“井”是兩個星,它們相應(yīng)地面上的位置,也就是古代常說的分野,分別屬于蜀和秦。“仰”是仰首,“脅息”是屏住呼吸,可見心情的緊張。走在山路上星星仿佛可以摸到,或從身邊擦過。仰起頭來,蒼穹低下脅迫,使人透不過氣來。這是極寫山路之高。“以手撫膺坐長嘆”,膺是胸。如“義憤填膺”成語。這句說,用手摸著胸脯坐下來長久地嘆息著,可見山之高讓人感到害怕。“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由秦入蜀是向西行故稱“西游”“畏途”,危險使人害怕的道路,“巉巖”是險峻的山巖,“畏途巉巖”,就是路險山高,所以“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薄暗姟敝豢匆姡,只的意思,而不是但是。悲傷的鳥兒對古樹哀號,雄雌相隨著在林間飛翔!坝致勛右(guī)啼夜月,愁空山!闭f又聽到杜鵑鳥對著夜月悲啼,愁緒籠罩著空曠的山嶺!笆竦乐y,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边@里“此”是代“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話!暗颉,凋謝,消失!爸祛仭本褪羌t顏,“凋朱顏”就是紅顏失色,非常害怕的意思。今天成語有“談虎色變”,“凋朱顏”就是“色變”的意思!斑B峰去天不盈尺”“連峰”是連綿的山峰,“去天”離天,“去”是離開的意思,“不盈尺”是不滿一尺,“盈”是滿的意思“枯松倒掛倚絕壁”,說古老的松樹倒掛著依靠在絕壁上!帮w湍瀑流爭喧豗”,“喧豗”是哄鬧聲,是急流瀑布發(fā)出的。說飛瀉的急流和洶涌的瀑布爭相轟鳴。“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砯”,水擊巖石聲,這里用作動詞,撞擊的意思“轉(zhuǎn)石”,激流翻滾著大石。講水拍打著山崖,沖擊著山石,千山萬壑發(fā)出雷鳴般的響聲。這幾句化用了晉代張載《劍閣鳴》中的意思,“盤著飛湍走壁,沙石碰閣,洶涌而驚雷。”可見李白善于吸收前人長處,并在此基礎(chǔ)上進(jìn)行創(chuàng)新!捌潆U也若此”,蜀道之高之危略作收束。“嗟爾遠(yuǎn)道之人胡為乎來哉!”,“爾”是第二人稱“你”,我嘆息你這遠(yuǎn)道之客為什么要到這兒來呢?

          第二部分可分為兩層:前八句為一層,強(qiáng)調(diào)山勢的高峻與道路的崎嶇!皢柧饔魏螘r還”以下為第二層,描繪了悲鳥、古樹、夜月、空山、枯松、絕壁、飛湍、瀑流等一系列景象,動靜相襯,聲形兼?zhèn),以渲染山中空曠可怖的環(huán)境和慘淡悲涼的氣氛,喟嘆友人何苦冒險入蜀。這是寫蜀道行走之難。

          第三部分,主要寫劍閣險要,蜀地險惡,規(guī)勸遠(yuǎn)行的友人,不可久留。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薄皠﹂w”,劍門關(guān),在今四川劍閣縣北大劍山、小劍山之間。“崢嶸”“崔嵬”都是形容山勢高峻。“當(dāng)”,阻擋、守著的意思,說劍閣的形勢非常險要,非常高峻,只要一個人守在這險要的`關(guān)隘上,再多的人也攻不開。正因為地勢險要,所以“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薄胺恕奔捶,這是暗喻“所守之人”成為狼與豺。說守衛(wèi)的人如果不是自己的親信,就可能變成害人的豺狼,因為他們可以憑恃險惡的地形搞叛亂,殘害人民!耙环虍(dāng)關(guān)”以下四句,是化用張載《劍閣鳴》中“一人荷戟,萬夫趦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里寫“猛虎”、“長蛇”,用的是雙關(guān)的手法,用“猛虎”“長蛇”代“所守”,并把所守的兇殘比擬為野獸。“吮血”就是吸血。磨牙吮血比喻、比擬中含有夸張成分,形象更加鮮明。把割據(jù)一方的軍閥兇殘面目揭得淋漓盡致,從而強(qiáng)化了蜀地政治形勢的險惡。這句說,人們早晨要躲避猛虎的襲擊晚上要逃避大蛇的侵?jǐn)_。這些“野獸”都在磨牙吮血,殺人太多了。作者畫出了他們窮兇極惡,殘害生靈的面目“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薄板\城”指四川成都,以織錦發(fā)達(dá)而得名。杜甫有“花眾錦關(guān)城”的詩句!霸啤笔钦f,講錦城這里雖說是樂土,我勸你不如早些回家!笆竦乐y,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西望”承接前文“西游”說的,由長安而行,望成都,故曰“西望”,“長咨嗟”是深深的嘆息。

          這最后一部分,從自然環(huán)境寫到社會人生,賦予“危途難行”的主題以政治的內(nèi)容。寫蜀地形勢的險要和環(huán)境的險惡,規(guī)勸友人不可久留,及早回家。這是寫國情之險惡。

          這首詩構(gòu)思奇特,想象奇特,“奇之又奇,然自騷人以還,鮮有此調(diào)也!(《河岳英靈集》)說這詩寫的很奇特,自屈原以來還沒有人寫出這樣。

          一、充滿熾熱奔放不可抑制的情感,主觀性非常突出。

          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激情澎湃,常常不能自已。詩歌形象高度個性化,帶有強(qiáng)烈的主觀感情色彩。無論敘事或者寫景,都融匯著詩人的豪放性格。他那極為強(qiáng)烈的情感,在詩中常反復(fù)詠嘆出來。開頭“噫吁嚱”嘆詞的連用和“危乎高哉”同義詞的反復(fù)使用,以獨特的強(qiáng)調(diào)手法顯示內(nèi)在情感的份量,造成先聲奪人的氣氛。接著“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是千古傳誦的慨嘆,定下了全文的基調(diào),引出了古代人民不怕犧牲,不畏艱難險阻,征服大自然的充滿神話色彩的描寫,使讀者不得不驚心動魄于蜀道開辟之難。

          在繪聲繪色敘述山行艱難可怕的時候,作者再次發(fā)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喟嘆,極力渲染蒼涼、悲愁氣氛,烘托“危途難行”的主題。末尾以“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的雙關(guān)語,由大自然之險,寫到政治之危,又發(fā)出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感慨,以“側(cè)身西望長咨嗟”的意味深長的嘆息結(jié)束全篇,抒發(fā)了憂國憂民的情感。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感嘆,在詩中三次出現(xiàn),是感情的爆發(fā)、延續(xù)和收束。第一次出現(xiàn),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地點出了主題:“危途難行”,并定下全詩的基調(diào),一唱三嘆,震撼人心!笆竦乐y,難于上青天”的出現(xiàn),還鮮明地體現(xiàn)了作品結(jié)構(gòu)的嚴(yán)謹(jǐn)。它第一次出現(xiàn),是寫蜀道開辟之難;第二次出現(xiàn),是寫蜀道行走之險;第三次出現(xiàn),是寫國情之險惡。我們說,此時詩人的感情發(fā)展達(dá)到高峰,悲憤難禁,倍覺艱難。同時在結(jié)構(gòu)上,也標(biāo)志著由極寫山之高、路之難,轉(zhuǎn)向?qū)懻涡蝿葜U惡,既是前節(jié)的收結(jié),又是后節(jié)的啟導(dǎo);既照應(yīng)了開頭,又使讀者對蜀道之難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具有巨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反復(fù)呼告,不僅鮮明地體現(xiàn)出作品結(jié)構(gòu)的嚴(yán)謹(jǐn)和感情的起伏跌宕,又像樂曲的主旋律,具有回環(huán)蕩漾的音樂美。由于它始終貫注全詩,這就構(gòu)成了全詩的感情主干,并將全詩凝聚成一個完滿的藝術(shù)整體。詩人驚嘆蜀道之難,感情又是昂揚(yáng)奮發(fā)充滿力量的,詩人的感情仿佛是隨著蜀山、蜀水迭宕起伏,讀后令人心情振奮。

          總之,這一中心句的三次出現(xiàn),在全詩的層次結(jié)構(gòu),感情凝聚,氣氛渲染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深厚的情感,還以作者對西行友人的提醒、呼喚、勸告中流露出來。“問君西游何時還?”以親切的詢問,表示對友人的關(guān)懷。而接著“畏途巉巖不可攀”一句已含有趕快回頭,不可前行的意思,但友人畢竟又向前走了,歷經(jīng)險境而抵達(dá)劍閣。作者以熟人的口吻、困惑不解地問道:“嗟爾遠(yuǎn)道之人胡為乎來哉!”這實際是一種擔(dān)心,體現(xiàn)了作者對友人命運的關(guān)心,而友人終于在蜀地住下了。這是豺狼出沒、蛇虎橫行的地方,千萬不能久留哇!于是詩人又發(fā)出深情的呼喚:“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痹偃摵鸵(guī)勸中,飽含著一片深摯的友好情誼。

          二、豐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張。

          李白并沒有到過劍閣,因此有關(guān)山行艱險的生動描寫,如從鳥獸的感受來刻畫蜀道之高險:六龍回日、黃鶴難飛、猿猴愁攀;從行人的感覺來具體描寫蜀道之艱險:峰回路轉(zhuǎn)、山勢險峻,表現(xiàn)人走在上面的畏懼心理、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等細(xì)節(jié);以山川幽冷深寂的悲涼氣氛來襯托渲染蜀道之艱險:古木荒涼、鳥聲凄切將自然界渲染上了旅愁;還具體描繪了行人眼中的蜀道等等?梢哉f李白的想象力是驚人的,超越時空的限制不受任何約束。大家想一下,他雖有漫游天下的生活深厚根底,但如果不發(fā)揮高度的想象,不揮灑夸張的筆墨《蜀道難》決不會如此動人心魄,成為千古不朽的浪漫主義杰作。據(jù)元和略陽縣志記載,青泥嶺懸崖萬仞,山多雨,行者屢逢泥淖,所以稱青泥嶺。李白對青泥嶺的高峻難行或許有所了解,于是吟出“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的詩句,寫青泥嶺是那樣的盤旋曲折,山路繞著山崖不停地打轉(zhuǎn)。作者出于想象的精彩描寫,夸張而不失真,典型地再現(xiàn)了山路之險和山行之難。

          在抒發(fā)旅愁的時候,詩人寫到:“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边@里古木參天,氣象森嚴(yán),鳥聲凄厲回蕩其間。豐富的想象,精心的構(gòu)思,把人們引入一個悲涼、慘淡的藝術(shù)境界!靶埏w雌從”的設(shè)計,更使羈旅者勾起思念親人的愁緒。這樣生動的藝術(shù)效果,若不是作者在馳騁他那奇幻而又細(xì)致的想象之后落筆,是很難產(chǎn)生的。

          再看作者是怎樣描寫蜀道上奇險壯觀的景象吧!“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痹谠娙巳绱蠊P之下,連綿的山峰,幾乎頂天而立;枯老的蒼松倒掛在懸崖絕壁之間,飛泄的瀑流爭相吼叫,砯崖?lián)羰l(fā)出震撼千山萬壑雷鳴般的聲響。這里既有群峰屹立的雄偉壯闊景象,又有枯松倒掛的特寫鏡頭,既有充滿詩情畫意的近景,又有令人觸目驚心的動態(tài)。“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兩句,使讀者如身臨其境,如聞其聲,不得不嘆服作者的想象力和描寫的本領(lǐng)。

          李白善于夸張。他的夸張與眾不同處,往往是將事物夸張到極度,并且動轍用“千”“萬”等數(shù)詞來形容、裝飾,如“燕山雪花大如席”、“朝如青絲暮成雪”、“白發(fā)三千丈”、“飛流直下三千尺”、“輕舟已過萬重山”等膾炙人口的詩句,都是典型的!妒竦离y》的夸張也到了無以復(fù)加、登峰造極的地步。古人常以絕對辦不到的事比喻成比登天還難,而詩里卻極力夸張說“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除此恐怕沒什么更夸張的寫法了!皰袇v井仰脅息”,也是絕妙的夸張之筆。“捫”“歷”兩個動詞的連用,顯出友人出沒在星宿之間,那山之高就不言而自明了!拔D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边@個描寫與《蜀道難》有異曲同工之妙!斑B峰去天不盈尺”比后世民謠“離天三尺三”的說法更具夸張性!包S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也以猿鶴面對高峻的山崖無可奈何的夸張描寫,反襯行路之人陷入困境。詩人還把神話傳說引入詩中,給這篇浪漫主義詩作增添了光怪陸離的色彩,“蠶叢及魚鳧”的傳說,形容歷史悠久,突出了蜀地自成一國與世隔絕的豐功偉績!耙环虍(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等詩句,活畫出他們窮兇極惡,殘害生靈的猙獰面目,極寫環(huán)境的惡劣。

          李白《蜀道難》賞析 篇7

          唐玄宗開元六年李白十八歲時,即李白在隱居大匡山讀書時期,因仰慕龍州牛心山李唐祖陵和蜀漢江油關(guān)名跡,“往來旁郡”,到過龍州江油郡江油縣。那時,江油縣即今平武南壩鎮(zhèn),南壩古稱江油關(guān),龍州州衙門和江油縣衙門都設(shè)在今平武縣南壩鎮(zhèn)。李白住家的青蓮鄉(xiāng)和隱居的大匡山,唐朝時屬綿州昌明縣(后改名彰明縣)。李白從青蓮或大匡山去當(dāng)時的江油縣,必需沿涪江峽谷而上。在進(jìn)入涪江峽谷口時,游了兩岸相對的溶洞。傳說他還在洞中讀書,至今還流傳著“太白洞對燈籠洞,燈照太白把書誦”的傳說。李白走過的這百里長峽,山高谷深,江流湍急,峭壁摩天,棧道凌云(這段路程即現(xiàn)在從江油武都、白石經(jīng)平武平驛至南壩鎮(zhèn)一段)。李白正是在這段艱苦的行程中,積累了《蜀道難》的`創(chuàng)作素材。

          2001年平武布衣學(xué)者曾維益先生經(jīng)過十多年對李白文化研究,發(fā)現(xiàn)李白創(chuàng)作成名作《蜀道難》的時間是在其20歲之前,而且該詩作于古江油關(guān)。(今平武縣南壩鎮(zhèn))在此之前,歷代學(xué)者都把《蜀道難》的創(chuàng)作時間視為千古之謎。李白在江油關(guān)訪問了愛好道教的江油縣尉,兩人談話十分投機(jī)。李白對這位本來是管地方軍事和治安的縣尉,能無為而治,非常欣賞,臨別時在尉廳題詩一首(即《題贈江油尉》):“嵐光深院里,旁砌水泠泠。野燕巢官舍,溪云入古廳。日斜孤吏過,廉卷亂峰青。五色神仙尉,焚香讀道經(jīng)!边@首五言律詩展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境,歌頌了縣尉無為而治的道家精神。詩中寫的“旁砌水泠泠”的泉水至今還在流淌,叮當(dāng)作響,又名叮當(dāng)泉。此泉至今仍在南壩場鎮(zhèn),泉水甘甜,終年不絕。(后來此詩刻碑留存后世,據(jù)著名平武籍教育家張秀熟在關(guān)于李白家鄉(xiāng)的文章中記載,上世紀(jì)二十年代他曾在南壩叮當(dāng)泉石壁上見過此詩)。

          一生喜愛游覽名山大川的李白,漫游龍州時,曾在龍州治地南壩牛心山讀書賦詩。該山平地拔起,周圍群山環(huán)抱,峰巒疊嶂,風(fēng)景十分幽靜綺麗。后人為緬懷詩人李白,宋乾道年間龍州太守史祈在牛心山建亭樹碑,并刻有“太白臺”石碑一道。至建國初期,該碑一直保存完好,但后來該碑不知所終。后經(jīng)當(dāng)?shù)卣臀幕块T多方查找,才在當(dāng)?shù)匾晦r(nóng)戶家中發(fā)現(xiàn),可惜該碑已被一村民抬去嵌作了石水缸的缸底石,而碑中“太白臺”三字已被磨損,字跡模糊不清。值得慶幸的是,該碑左右兩側(cè)的題記和署年落款字跡仍保存完好,碑左側(cè)題記為“本州太守眉山史祈旦立”,右側(cè)署年為“乾道辛卯九月二十三日”,清晰可見。說明此碑為南宋初年所刻立,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

          關(guān)于李白游龍州(南壩)這一史實,還散見于其他史志。據(jù)平武鄉(xiāng)土學(xué)者楊曙東老先生考證,至少有以下六處記載這一史實!端拇ㄍㄖ尽酚洠骸褒埌哺轿淇h有明月沉潭,在明月渡。相傳每夜有月形。李白有詩,歲久漫滅。今石壁上有宋宇文通詩刻”!兑唤y(tǒng)志》記:“太白臺在四川龍州牛心山,太白讀書于此,遺址尚存!薄斗捷泟儆[》記:“太白與江油尉往來,故有太白臺在尉廳,蒲翰有記”。明代揚(yáng)升庵《全蜀藝文志》記:“李白贈江油尉詩(如前)”!端拇ǹ傊尽酚洠骸褒埌哺轿淇h牛心山有太白讀書臺,宋州守史祁手書刻石并太白贈江油尉詩”!洱埌哺尽酚洠骸扒宕埌仓阂狒斣娫唬航S峽里轉(zhuǎn),百折到龍州;古渡月殘照,孤村橫小舟;林猿啼澗水,山鳥噪荒郊;太白今何在?空聞樵牧嘔”。

          李白《蜀道難》賞析 篇8

          一首《蜀道難》,給人的感覺不僅僅入蜀之路的艱難,更多的是人生之路的艱辛,“噫吁戲,危呼高哉!”人生旅途誰沒有這樣的感嘆呢?特別是像李白一樣具有“一鳴驚人,一飛沖天”的遠(yuǎn)大理想、要求“濟(jì)蒼生”“輔社稷”“安黎元”的人,人生之路更是艱難。在《蜀道難》里,李白用他那高超的藝術(shù)手法,豐富奇特的想象,把這樣艱難的人生之路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首先,由“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引出古蜀國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時間之長“四萬八千歲”,環(huán)境之惡劣“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就是有了“石棧相鉤連”,還是面對“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的情形,處境之險惡“地崩山催壯士死”,就連黃鶴、猱猿這樣會飛能爬的動物都難以越過而“愁攀援”,更何況是人呢?然而,古蜀國是實實在在的存在,“五丁開山”那壯美的故事也不斷激勵著無數(shù)的勇士不顧“青泥何盤盤”,而“百步九折縈巖巒”,盡管把人折磨的“仰肋息,坐長嘆!

          人生本來就是如此,創(chuàng)業(yè)自然是艱辛。古蜀國如此,秦塞亦如此,人類的發(fā)展史不也就如此嗎?“悲鳥號古木,子規(guī)啼夜月。”多少志士創(chuàng)業(yè)的悲壯故事,李白用蒙太奇式的一串串電影鏡頭:由遠(yuǎn)及近,由靜到動,由慢變快,那山巒起伏、連蜂接天的圖畫,枯松倒掛絕壁的特寫,飛湍、瀑流、懸崖、轉(zhuǎn)石帶來的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目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排山倒海之勢的強(qiáng)烈藝術(shù)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dá)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魅力,激人進(jìn)取的動力。真正的勇士怎能因此而退縮呢?“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詩人在感嘆的同時,更是一種贊嘆,贊嘆造物之神工,英雄之神勇,面前的這“難”字已不是簡單的“困難”所概而括之的了,更多的是體現(xiàn)了人生的意義,若能克服之則可以達(dá)到“連峰去天不盈盡”的境界,更能觀賞得到“枯松倒掛倚絕壁”的奇境,至于“飛湍瀑流爭喧虺,平崖轉(zhuǎn)石萬壑雷”的熱鬧景象就更別提了。這種人生歷盡艱辛,覽便人間美景的感覺,又怎是普通人能體會得到的呢?難免會有人會不解地問“嗟爾遠(yuǎn)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在封建社會,君王主宰一切的時代,士人的遠(yuǎn)大理想,人生價值均系于君王一身,因而主動去靠近天子,盡可能地去被天子賞識,是有志之士的一大目標(biāo)。能接近天子,能得到天子得寵幸,是不勝榮幸“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然而,高處不勝寒,伴君如伴虎,天子那喜怒無常的性格,今天把你捧為掌中尤物,明天又可以把你看作“狼與豺”,時刻要提防著如虎如蛇的君王,稍不注意就會流血犧牲,人頭落地。被天子寵幸的感覺不錯“錦城云雖樂”,可是整天面臨著“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的政治環(huán)境又怎不提心吊膽地過日子呢?人生理想一旦真正實現(xiàn),眾星仰月,“劍閣崢嶸而崔巍”又會讓你覺得寂寞而孤獨,還不如像村民野夫那樣過的悠閑自在的生活,因而又渴望回到原來的樣子“不如早還家”,然而,身在江湖已容不得你做主了,只能“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難吶,人生!窮亦難,達(dá)亦難,“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難》賞析 篇9

          李白詩篇是繼屈原辭賦之后,我國浪漫主義文學(xué)又一座高峰。他兼收百家之長,表現(xiàn)出無與倫比才情和杰出藝術(shù)力量。

          在《蜀道難》這首詩中,詩人從古老歷史,高峻峰嶺,崎嶇山路,悲涼環(huán)境,險惡政治形勢等各個方面,淋漓盡致地描畫了蜀道之艱險,為我們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山水畫。其中,融貫全篇則是詩人高昂浪漫主義激清。在這首詩中,其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李白筆下形象往往是個性化,具有強(qiáng)烈主觀感情色彩

          面對美麗大自然,他不是漠然地觀看,而是極力熱情地贊嘆!吧嫌辛埢厥走@之高標(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洄川。黃鶴欲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边@里,詩人從“六龍回首”之山寫到“沖波逆折”之水,描繪出山勢之“高”“險”,又用黃鶴不得過、猿猴愁攀援從反面襯托。不難看出,即使詩人具體地描繪,卻也虛實相間,想象與夸張結(jié)合,既突出了蜀道之難,又為下文做了鋪墊:面對如此險峻大山,黃鶴、猿猴都無能為力,人又該如何?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痹娙撕盟埔粋高明攝像師:開始是群山起伏、連峰接天遠(yuǎn)景,接著是一個枯松倒掛絕壁特寫,緊接著是一組快鏡頭,急流、瀑布、懸崖、轉(zhuǎn)石,從眼前飛快地閃過,耳畔是瀑布沖擊巖石發(fā)出雷鳴般聲音,使人魂飛魄動、目不暇接;使人忘卻了現(xiàn)實,跟隨作者徜徉于蜀道,感受蜀道奇麗風(fēng)光,讓自己心跟著詩人節(jié)拍一起跳動。

          二、李白詩歌中意象往往是超越現(xiàn)實

          他很少對生活過程做細(xì)致如實描繪,而是馳騁想象于廣闊空間,穿插以歷史、神話、夢境、幻境和大自然中景物,捕捉許多表面上看來互相沒有聯(lián)系意象,構(gòu)成一幅幅動人心魄圖畫,表現(xiàn)跌宕起伏感情。在《蜀道難》中,詩人從古老歷史談起,插入五丁開山神話:“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guī)p。地崩山摧壯士兵死,然后天梯石棧鉤連!痹娙烁鶕(jù)歷史傳說,用夸張筆墨寫出了蜀國被阻歲月之漫長和蜀道之不可逾越。接著作者又引出了五丁開山神話:“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辈坏怀隽耸竦乐D難,而且為古第蜀道增添了神奇色彩。在這幾句詩中,詩人思緒是游離、漂緲,他馳騁想象于廣闊空間,穿插以歷史潮流和神話傳說,運用獨特匠心,構(gòu)成了一幅幅驚心動魄圖畫,雖沒有具體寫蜀道,但那天梯、石棧相互鉤連,曲折、逶迤于高山之中遠(yuǎn)影已依稀可見。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痹谶@一小節(jié)中,詩人選取中心意象杜鵑鳥,而其他意象古林、月、山似乎都只為它服務(wù)。這一組意象都極富感情色彩,使得詩人筆下景物也帶有了濃厚主觀感情色彩,表現(xiàn)出十分深遠(yuǎn)意境,渲染了蜀道上空曠、蒼涼、寂寥環(huán)境氛圍。再加上絕壁上倒掛“枯松”,“沖波逆折”回川,“捫參歷井”青泥嶺,參天古木,叢林中飛來繞去、悲鳴“不如歸去”杜鵑鳥,這一切盡管為我們描繪了蜀道自然景象,卻讓我們?nèi)缟砼R其境,意象審美功能被充分地開發(fā)出來,在視覺上自覺地組成畫面,并且這畫面來自心靈層面。讓我們隨著滿懷激情詩人,由生活實境而轉(zhuǎn)入審美情境,情緒也隨之而起伏、動蕩。

          三、李白詩歌夸張大膽而又易于為人們接受,想象豐富奇特而又富有個性化

          在詩中,詩人一開始就發(fā)出驚嘆:“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薄班妗薄坝酢薄皣健北緛硎侨齻獨立嘆詞,詩人把它們連在一起使用,加強(qiáng)驚嘆語氣和感情。驚嘆之余,緊接著疊用“危乎”“高哉”兩個同義詞語,突出蜀道之險峻。接下來,作者用一個極為通俗也極夸張比喻——“上天”,來說明攀援蜀道艱難程度。“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痹娙藷o限感慨:青泥嶺上山路是多么曲折啊!走了一百步,就跟著山巒繞了那么多彎。青泥嶺是多么高啊!高得似乎一伸手就能摸到星星,人連氣都喘不過來了,只有坐下來撫胸長嘆,哎呀,真令人膽顫心驚哪!“連峰去天不盈尺”“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都是明顯夸張,但又不失于險怪,讓人易于接受。這些大膽夸張和豐富想象,有力地突出了蜀道艱險,產(chǎn)生了強(qiáng)烈藝術(shù)感染力,使人讀后仿佛進(jìn)入了神話世界,又好似置身于高山之巔。

          四、回環(huán)反復(fù)、一唱三嘆也是本詩一個特點

          詩開頭以“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驚嘆,為這首偉大樂曲奠定了基調(diào);而“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也是這曲雄壯豪邁進(jìn)行曲主旋律,時時回蕩在聽眾耳畔。中間“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主旋律在這里第二次顯現(xiàn),既回應(yīng)開頭,又領(lǐng)起下文,同時也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詩人感情也越來越激動!結(jié)尾,詩人又一次發(fā)出感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薄笆竦乐y,難于上青天”,這句話在詩中三次出現(xiàn),一唱三嘆,使這首雄壯進(jìn)行曲主旋律時時激蕩在聽眾心田,一曲終了,余音裊裊,繚繞不絕,產(chǎn)生蕩氣回腸藝術(shù)效果,也使整首詩讀來有一種節(jié)奏美。

          李白《蜀道難》賞析 篇10

          【原作呈現(xiàn)】

          蜀道難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yuǎn)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注音】

          噫吁嚱(yī xu xī)魚鳧(fú)秦塞(sài)縈繞(yíng)

          石棧(zhàn)猿猱(náo)捫參(shēn)撫膺(yīng)

          巉巖(chán)飛湍(tuān)咨嗟(zī jiē)喧豗(huī)

          砯崖(pīng)崔嵬(wéi)吮血(shǔn)

          【文言基礎(chǔ)知識】

         。ㄒ唬┕沤癞惲x:

          ⒈危乎高哉;危;古意:高;現(xiàn)在:危險

         、驳姳B號古木;但;古意:只;現(xiàn)在:表轉(zhuǎn)折,但是

          ⒊爾來四萬八千歲;爾;古意那,這指開國之初;現(xiàn)在:你,如此

         、催B峰去天不盈尺;去:相隔;現(xiàn)在:到

         。ǘ┩僮

          1.所守或匪親“匪”通“非”

          2.黃鶴之飛尚不得過“鶴”通“鵠”

          (三)詞類活用

          1.調(diào)朱顏;調(diào),使動用法,使……凋謝,這里指臉色由紅潤變成鐵青。

          2.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砯,名詞用作動詞,原指水沖擊石壁發(fā)出響聲,這里作動詞用,沖擊意思。轉(zhuǎn),使動用法,使……滾動。

          3.猿猱欲度愁攀援;愁,為動用法,為……發(fā)愁。

          4.側(cè)身西望長咨嗟;西,名作狀,向西。

          5.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回,使動用法,使……回轉(zhuǎn);回旋。

         。ㄋ模┨厥饩涫健さ寡b句

         、笔竦乐y,難于上青天!

          “于”和它后邊“上青天”構(gòu)成介詞短語,介詞短語后置,正確語序為“于上青天難”。

         、侧禒栠h(yuǎn)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嗟:嘆惋之辭,相當(dāng)“唉”。胡為:為何,為什么。這是一個疑問句中倒裝句式,整體可以翻譯為“唉,你這遠(yuǎn)方為什么要到這里來呢”。

          【參考譯文】

          噫,哎呀,好高啊好高啊!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和魚鳧是古蜀國帝王,他們開國事業(yè)何等茫然。從古到今四萬八千年,秦蜀二地從不通人煙。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鳥飛路線,可以通往峨眉山巔。多少壯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條天梯似棧道互相鉤連。上有那駕著六龍日車也要回頭高峰,下有那奔騰澎湃激流也要倒退迴川。連高飛黃鶴也不得過啊,猿猴要過也無法攀援。青泥嶺上路,盤旋又盤旋,百步九折繞山巒。抬起頭來不敢出大氣,手摸星辰頭頂天。只好坐下來手按胸口發(fā)長嘆。

          “西行人啊,你什么時候回來呢?這可怕蜀道,實在難以登攀!”只聽見鳥兒在古樹上哀號,雌跟著雄飛繞在林間。又聽見子規(guī)在月下哭泣:“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一聲聲,愁滿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聽一聽也會使人失去青春容顏。山峰連著山峰,離天還不到一尺遠(yuǎn),千年枯枝倒掛在懸?guī)r上邊。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顯,沖得山巖震,推著巨石轉(zhuǎn),好一似雷霆回響在這萬壑千山。“蜀道是這樣艱險!可嘆(你們這些)遠(yuǎn)道而來人,不知是為什么?”

          李白《蜀道難》賞析 篇11

          千古詩人,莫不喜愛李太白;千古讀者,更莫不熟知《蜀道難》。

          一曲《蜀道難》以其狂放不羈的筆鋒、奔放激越的豪情、奇詭豐富的想象、新奇大膽的夸張,乃至力拔山河、氣吞宇宙的氣勢成為流傳千古的不朽絕唱。而詩中三次“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詠嘆,更以其雷霆萬鈞、驚天動地的筆力,縱橫馳騁、飛揚(yáng)跋扈的格調(diào),回飆掣電、神出鬼沒的變化,大開大合、大起大落的結(jié)構(gòu),穿越時空的阻隔,成為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傳世名旬。高聲誦讀,低吟品味,委實令人驚嘆不已。

          首先,從內(nèi)容上看,這短短九個字,幾乎可以說是《蜀道難》全詩的高度濃縮。三次詠嘆,三度濃縮:

          詩一開頭,太白就以“噫吁嘁,危乎高哉”這一連串驚嘆詞引出了一聲坼天裂地的驚呼:“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好像大地深處運行了幾十萬年的熔巖突然找到了噴火口,猛地沖出地面,直上云霄。這聲“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的呼嘯是全詩的第一度濃縮。短短一句話,即把歷史上的古蜀“開國”“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地理上的“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以及神話中的“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這三個從不同側(cè)面描寫的“蜀道之難”,以一言而盡蔽之。

          接下來,詩歌繼續(xù)轉(zhuǎn)入對“蜀道之難”的正面描寫:其山峰入天,“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其山勢陡峭,“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其山路曲折,“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其山澗蕩激,“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砅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其山林陰森,“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而攀爬于其中的行人呢?只能呼吸緊張,“捫參歷井仰脅息”;心驚魂悸,“以手撫膺坐長嘆”.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不得不讓神游蜀道的李白從心底深處再次仰天發(fā)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的驚呼慨嘆,進(jìn)而對蜀道艱險之狀,旅人愁慘之情進(jìn)行了再度濃縮。

          最后,這位一直自命“功略蓋天地”(李白《贈張相鎬二首》之二)的青蓮居士又高屋建瓴,站在長遠(yuǎn)的戰(zhàn)略高度,給還陶醉于“開元盛世”的'唐朝統(tǒng)治者敲響了戰(zhàn)亂的警鐘。真知灼見的他從“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的蜀中自然環(huán)境之險,看到了“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猛虎”“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的漢中的政治形勢之危!按筚t達(dá)機(jī)兆,豈獨慮安危!保ɡ畎住陡袝r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從這個意義來說,這最后一次詠嘆,恰恰濃縮了一向放蕩不羈的詩人心中對大唐國事的深深隱憂與關(guān)切。

          其次,從感情上說,三次“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詠嘆,看似字面上的簡單重復(fù),卻使詩人“仰噴三山雪,橫吞百川水”的熾烈激情閃展騰挪,跌宕起伏。三聲詠嘆,一波三折:

          詩發(fā)乎情,但詩人在《蜀道難》詩中一氣呵成的情感卻因時、因景、因境而異。三聲“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九天霹靂,是“謫仙人”高亢豪放情感的升華,猶如烈火騰空而起,直沖云霄,又如颶風(fēng)卷地而來,山呼海嘯。剛開始,“五岳尋仙不辭遠(yuǎn),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登山則情滿于山”,講歷史,談地理,話傳說,真可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詩人心中倜儻不羈的感情猶“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在“無所至極”的高空奮翮翱翔,頓時在讀者的心海中“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然而“亢龍有悔”,隨后在這“噫吁嘁,危乎高哉”“難于上青天”的天然蜀道、“政治蜀道”乃至“人生蜀道”面前,即使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李翰林也不禁望而生畏,豪氣銳減,漸生愁苦之緒;最后,詩人夢飛“難中之難,險中之險”的天下雄關(guān)——劍閣,在自思自忖,自嗟自嘆之后,只能愁云密布,憂心忡忡,“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從表面上看,這三聲詠嘆下來,詩人的感情似乎由高昂轉(zhuǎn)入了低迷,可正如李白的《上李邕》中所云:“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fēng)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边@回環(huán)往復(fù)的一唱三嘆,在客觀上把詩人感情的波濤,也把讀者感情的波濤,一步步推向了頂峰。

          再次,從結(jié)構(gòu)上講,三次“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詠嘆似一條紅線將《蜀道難》的詩中之景、詩里之情、詩內(nèi)之意以及詩外之音緊緊地聯(lián)結(jié)了起來。三番詠嘆,三個作用:

          在篇首,“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一道厲聲劈空而來,直破詩題,大有開宗明義、標(biāo)示題旨、奠定基調(diào)之功。同時又突如其來,讓讀者驀然驚愕,一時不知所措,造成一種憑空突兀的浩大氣勢。這樣一來,接下來的高歌就如怒濤洶涌、波浪滔天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直瀉而下,排山倒海,勢如破竹。

          在篇中,“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第二次詠嘆緊接在“畏途巉巖不可攀”和“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之后,隱隱表現(xiàn)出與先前驚嘆奇景、引吭高歌心情不同的畏懼和疑慮心理,在結(jié)構(gòu)上急轉(zhuǎn)直下,同時又承上啟下,為下面的觸發(fā)人事埋下了伏筆。

          在篇尾,早已百感交集、鼻酸眼熱的詩人,終以最后一聲“先天下之憂而憂”式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大呼作結(jié),猶如神龍擺尾,一方面與篇首飛龍在天似的驚呼遙相呼應(yīng),收束詩意,進(jìn)而升華題旨,總括全篇;另一方面又與尾句“側(cè)身西望長咨嗟”相和,一促一舒,一急一緩,聲震山林,響遏行云,引人反思,余音不絕。

          最后,從節(jié)奏上看,這一唱三嘆,一脈相承,始而懼,繼而悔,終于回頭,如同貫穿于一首激昂飛揚(yáng)的進(jìn)行曲之中的主旋律,起聲突然爆發(fā),橫空出世,曲終又突然收煞,戛然而止,好似驚濤駭浪,奇峰時出,時時激蕩著讀者的心弦,既極盡凸顯了全詩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又大大增強(qiáng)了它的表現(xiàn)力和藝術(shù)感染力,令人蕩氣回腸,激情澎湃,慷慨擊節(jié),嘆為觀止。

          李白《蜀道難》賞析 篇12

          首先,反復(fù)手法增強(qiáng)抒情氣氛。

          詩人寫景不是客觀地描摹自然,而是浸透著感情的,屬于“第二自然”。李白在《蜀道難》中,他對蜀道之難的描寫,不是純客觀的再現(xiàn),而是他對蜀道之難的獨特感受,也就是蘊(yùn)含著詩人思想情感的。那么,在詩人李白的筆下,蜀道是怎么樣?詩中寫道:“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在詩歌開始,詩人把自己的感受推到了最高點,一下子就把蜀道之高、蜀道難行給突顯出來。這為全詩情感發(fā)展奠定了基調(diào),也為后面描寫奠定基礎(chǔ)。詩人在這個基礎(chǔ)上,把“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一句反復(fù)出現(xiàn),滲透在詩歌的開始、中間、結(jié)尾,滲透到底,似如貫穿詩歌的主旋律。這樣反復(fù)出現(xiàn),不但使詩歌描寫緊扣“蜀道難”這一中心,而且形成回腸蕩氣的韻律美,從而增強(qiáng)了詩歌的抒情氣氛。同時,這樣的反復(fù),時時撞擊著讀者的心靈,激發(fā)讀者的想象,引發(fā)讀者的思考,使讀者進(jìn)入詩歌的審美意境,從而真正感受詩人的仕途艱辛,內(nèi)心的苦悶及其人生的凄清。

          其次,大膽夸張描寫奇異山川。

          在詩歌中,夸張是浪漫主義詩人常用的手法。然而,李白在《蜀道難》中,為了更好的抒發(fā)情感,表達(dá)思想,詩人除了直接的夸張之外,還把神話傳說融入其中,使夸張更加奇特,更富有文化意蘊(yùn),同時這些神話傳說也有助于提高夸張的審美效果,從而更加突出蜀國的奇山異水之壯美。例如,詩中寫道:“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蠶叢、魚鳧”是傳說中古蜀國的兩個國王。其意義是說,蠶叢和魚鳧兩個蜀王,開國的事情多么渺茫不清。從那以后經(jīng)過四萬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交相通達(dá)!暗乇郎酱輭咽克,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币馑际钦f,直到地崩山塌,壯士都被壓死,然后才有了天梯與石棧相互連接。“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币馑际钦f,上面有即使是拉車的六龍也要繞彎的最高峰,下面有沖激高濺的波浪逆折的'漩渦。高飛的黃鶴尚且飛不過去,猿猴想過去,發(fā)愁沒有地方可以攀援。這幾句從整體上說,詩人從蠶叢開國說道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guī)啼月,天馬行空般的馳騁想象。從夸張的角度來說,說到蜀道難行,說是比登天還難;山勢高峻,就連飛鳥也無法飛過。即使是善于攀援的猿猴也“愁攀援”,甚至于可以使“六龍回日”。這些描寫都算是奇特?zé)o比的,這樣的夸張,在中國古代詩歌中也是不可多得的。當(dāng)然,這些艱難之路也正象征著詩人仕途之路的艱險?傊,詩人大膽夸張,奇特的想象,并融入神話傳說,不但使蜀道山川富有神奇的色彩,突出了蜀道難行,而且更好地表現(xiàn)出詩人的仕途蹭蹬而無可奈何之情。

          再次,散文語句提高表達(dá)效果。

          詩歌是講求節(jié)奏的!肮(jié)奏是詩歌的生命!痹谠姼柚,產(chǎn)生節(jié)奏的方式自然是多樣的。但最根本的是詩歌的節(jié)奏與詩人的內(nèi)在情感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因而,節(jié)奏也有助于詩人情感的表達(dá)。李白在《蜀道難》中,為了表現(xiàn)仕途的艱險,難以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詩人選擇了形式比較自由的樂府體裁。在詩中,大量使用了散文化句式,特別是在長短相間、參差錯落的語言中,短句急促,長句舒緩,相互結(jié)合,高低起伏,不但增強(qiáng)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而且也表現(xiàn)出詩人李白豪放不羈的語言風(fēng)格。比如,詩歌開始寫道:“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里由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構(gòu)成,又少到多,由短到長,語勢急促,給人以不可阻擋之勢。后面有“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庇晌遄志、七字句和九字句構(gòu)成,語氣顯得比較平緩,好似娓娓道來。如此散文化的語言形式,在《蜀道難》這首富有氣勢的詩歌中,不但沒有減少詩意,反而使詩歌語言抑揚(yáng)頓挫,起伏不定,不但給人以蜀道之艱險的感受,也使讀者感受到詩人激*情及其情感的起伏狀態(tài),從而表現(xiàn)出詩人因仕途艱險而難以抑制的內(nèi)心苦悶之情。

          總之,作為中國古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是偉大的。在中國文學(xué)上,李白貢獻(xiàn)是巨大的。李白的詩歌內(nèi)容豐富,情感真摯,思想深刻的,他不但具有最強(qiáng)烈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還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使內(nèi)容和形式得到和諧的統(tǒng)一。

          李白《蜀道難》賞析 篇13

          李白按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

          在開篇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qiáng)烈的詠嘆點明主題,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diào),以下隨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場景的變化,“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詠嘆反復(fù)出現(xiàn)如同一首樂曲的主旋律一樣。

          那么為什么說蜀道的難行比上天還難呢?這是因為自古以來秦、蜀之間被高山峻嶺阻擋,由秦入蜀春白峰道當(dāng)其沖,只有高飛的鳥兒能從低缺入飛過,太白峰在秦者咸陽西南,是關(guān)中一帶的最高峰,詩人以夸張的筆墨寫出了歷史上不可逾越的險阻,并融匯了五丁開山的神話點染了神奇色彩,猶如一部樂章的前奏引人入勝。

          從“上有……”開始著力刻畫蜀道的高危難行極寫山勢的高危,山高寫得越充分,愈可見路之難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標(biāo)接天擋住了太陽神的運行,山下則是沖波激衣,曲折回旋的河川詩人不但把夸張和神話融為一體,直寫山高而且襯以“回川”之險。唯其水險,更見山勢的高危,詩人意優(yōu)豐足,又借黃鶴和猿猴來反襯,山高得連千里翱翔的黃鶴也不得飛度,輕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難上加難了,以上可謂虛寫手法層層映襯,結(jié)下具體描寫青泥嶺的難行:青泥嶺“懸崖萬仞,山多云雨”為唐代入蜀要道,詩人著重就其峰路的縈同和山勢的峻危來表現(xiàn)人行其上的艱難狀和畏懼心理,捕捉了在嶺上曲折盤桓,手摘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吧等細(xì)節(jié)動作加以摹寫寥寥數(shù)語,便把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給聲繪色地刻畫出來,困危之狀如在目前。

          寫到這里蜀道的難行似乎寫到了極處,但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借“問君”引出旅愁,以憂切低的旋律,把讀者帶進(jìn)了一個古木荒涼,鳥聲悲姜的境界,杜鵑鳥空谷傳響,充滿哀悲凄心境界。那杜鵑鳥空谷傳響,充滿哀愁使人聞聲失色,更覺蜀道之難,詩人借景抒情用“愁鳥號古木”“子規(guī)啼夜月”等或情色彩濃厚的自然景觀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huán)境氣氛,有力烘托了蜀道之難。

          逶迤午里的.蜀道,還有更為奇險的風(fēng)光,自“連峰去天不盈正”開始,主要從山川之險來揭示蜀道之難,著力渲染驚險的氣氛。而旭果“連峰去天不盈尺”是夸山峰之高,杜松倒掛倚絕壁則是襯托絕壁之險。李白先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后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為像事的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yuǎn)景畫面;接著平緩地推成枯松倒掛絕壁的特寫;而后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zhuǎn)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月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勢苦排山倒海的強(qiáng)烈藝術(shù)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dá)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些處山川的險要就要令人驚心動魄了。

          風(fēng)光變幻,險象叢生,在十分驚險的氣氛中,最后定到蜀中要塞劍閣,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長計里的棧道,群峰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jù)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地政治形勢的描寫,勸人引以為戒警惕戰(zhàn)亂的發(fā)生,并聯(lián)系當(dāng)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人而表達(dá)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guān)切。

          詩人李白以變化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shù)地展現(xiàn)了古堯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

          李白之所又描繪得如此動人,還在于融貫其中的浪漫主義激情,詩人寄情山水,對自然景物熱情贊嘆借以抒發(fā)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瑞悖流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zhì),因而才呈現(xiàn)出飛協(xié)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tài),詩人善于把想象,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進(jìn)行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曰:“上有……”狀道之險阻則曰:“地……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之龍回日寫到子規(guī)夜啼,天馬行空般馳騁想象,創(chuàng)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shù)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李白《蜀道難》賞析 篇14

          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寫!妒竦离y》是他襲用樂府古題,展開豐富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山川,并從中透露了對社會某些憂慮與關(guān)切。

          詩人大體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線索,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

          從噫吁到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為一個段落。一開篇就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qiáng)烈詠嘆點出主題,為全詩奠定了雄放基調(diào)。以下隨著感情起伏和自然場景變化,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詠嘆反復(fù)出現(xiàn),象一首樂曲主旋律一樣激蕩著讀者心弦。

          為什么說蜀道難行比上天還難呢?這是因為自古以來秦、蜀之間被高山峻嶺阻擋,由秦入蜀,太白峰首當(dāng)其沖,只有高飛鳥兒能從低缺處飛過。太白峰在秦都咸陽西南,是關(guān)中一帶最高峰。民諺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詩人以夸張筆墨寫出了歷史上不可逾越險阻,并融匯了五丁開山神話,點染了神奇色彩,猶如一部樂章前奏,具有引人入勝妙用。下面即著力刻畫蜀道高危難行了。

          從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至使人聽此凋朱顏為又一段落。這一段極寫山勢高危,山高寫得愈充分,愈可見路之難行。你看那突兀而立高山,高標(biāo)接天,擋住了太陽神運行;山下則是沖波激浪、曲折回旋河川。詩人不但把夸張和神話融為一體,直寫山高,而且襯以回川之險。唯其水險,更見山勢高危。詩人意猶未足,又借黃鶴與猿猱來反襯。山高得連千里翱翔黃鶴也不得飛度,輕疾敏捷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難上加難了。以上用虛寫手法層層映襯,下面再具體描寫青泥嶺難行。

          青泥嶺,懸崖萬仞,山多云雨(《元和郡縣志》),為唐代人蜀要道。詩人著重就其峰路縈回和山勢峻危來表現(xiàn)人行其上艱難情狀和畏俱心理,捕捉了在嶺上曲折盤桓、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等細(xì)節(jié)動作加以摹寫,寥寥數(shù)語,便把行人艱難步履、惶悚神情,繪聲繪色地刻畫出來,困危之狀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難行似乎寫到了極處。但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借問君引出旅愁,以憂切低昂旋律,把讀者帶進(jìn)一個古木荒涼、鳥聲悲凄境界。杜鵑鳥空谷傳響,充滿哀愁,使人聞聲失色,更覺蜀道之難。詩人借景抒情,用悲鳥號古木、子規(guī)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濃厚自然景觀,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環(huán)境氣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然而,逶迤千里蜀道,還有更為奇險風(fēng)光。自連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結(jié)束,主要從山川之險來揭示蜀道之難,著力渲染驚險氣氛。如果說連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飾山峰之高,枯松倒掛倚絕壁則是襯托絕壁之險。

          詩人先托出山勢高險,然后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谷轟鳴驚險場景。好象一串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遠(yuǎn)景畫面;接著平緩地推成枯松倒掛絕壁特寫;而后,跟蹤而來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zhuǎn)石,配合著萬壑雷鳴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目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強(qiáng)烈藝術(shù)效果,使蜀道之難描寫,簡直達(dá)到了登峰造極地步。如果說上面山勢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處山川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風(fēng)光變幻,險象叢生。在十分驚險氣氛中,最后寫到蜀中要塞劍閣,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三十里長棧道,群峰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jù)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語句,勸人引為鑒戒,警惕戰(zhàn)亂發(fā)生,并聯(lián)系當(dāng)時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磨牙吮血,殺人如麻,從而表達(dá)了對國事憂慮與關(guān)切。唐天寶初年,太平景象背后正潛伏著危機(jī),后來發(fā)生安史之亂,證明詩人憂慮是有現(xiàn)實意義。

          李白以變化莫測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shù)地展現(xiàn)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面貌,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山水畫卷。詩中那些動人景象宛如歷歷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繪得如此動人,還在于融貫其間浪漫主義激情。詩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觀賞,而是熱情地贊嘆,借以抒發(fā)自己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情感氣質(zhì),因而才呈現(xiàn)出飛動靈魂和瑰偉姿態(tài)。詩人善于把想象、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進(jìn)行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曰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狀道之險阻,則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詩人馳走風(fēng)云,鞭撻海岳(陸時雍《詩鏡總論》評李白七古語),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guī)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象,創(chuàng)造出博大浩渺藝術(shù)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透過奇麗峭拔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岳、笑傲凌滄洲高大形象。

          唐以前《蜀道難》作品,簡短單薄。李白對東府古題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詩句,字?jǐn)?shù)從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參差錯落,長短不齊,形成極為奔放語言風(fēng)格。詩用韻,也突破了梁陳時代舊作一韻到底程式。后面描寫蜀中險要環(huán)境,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編《河岳英靈集》稱此詩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diào)。

          關(guān)于本篇,前人有種種寓意之說,斷定是專為某人某事而作。明人胡震亨、顧炎武認(rèn)為,李白自為蜀詠,別無寓意。今人有謂此詩表面寫蜀道艱險,實則寫仕途坎坷,反映了詩人在長期漫游中屢逢躓礙生活經(jīng)歷和懷才不遇憤懣,迄無定論。

          李白《蜀道難》賞析 篇15

          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寫的。《蜀道難》是他襲用樂府古題,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并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guān)切。

          詩人大體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

          從“噫吁”到“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為一個段落。一開篇就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qiáng)烈的詠嘆點出主題,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diào)。以下隨著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場景的變化,“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詠嘆反復(fù)出現(xiàn),象一首樂曲的主旋律一樣激蕩著讀者的心弦。

          李白《蜀道難》賞析 篇16

          李白以變化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shù)地展現(xiàn)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詩中那些動人的景象宛如歷歷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繪得如此動人,還在于融貫其間的浪漫主義激情。詩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觀賞,而是熱情地贊嘆,借以抒發(fā)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zhì),因而才呈現(xiàn)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tài)。詩人善于把想象、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進(jìn)行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曰“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狀道之險阻,則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詩人“馳走風(fēng)云,鞭撻海岳”(陸時雍《詩鏡總論》評李白七古語),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guī)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象,創(chuàng)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shù)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岳、笑傲凌滄洲”的高大形象。

        【李白《蜀道難》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蜀道難》李白賞析09-19

        李白《蜀道難》賞析09-04

        李白的《蜀道難》賞析07-07

        李白《蜀道難》的詩詞賞析08-28

        李白的詩詞《蜀道難》賞析06-03

        李白蜀道難名句賞析09-30

        李白蜀道難翻譯賞析07-15

        李白《蜀道難》全面賞析07-14

        李白《蜀道難》文學(xué)賞析06-05

        李白《蜀道難》主題賞析09-2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