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李白的詩及賞析

        時間:2023-09-01 17:55:37 藹媚 李白 我要投稿

        李白的詩及賞析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chuàng)作的詩。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李白的詩及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李白的詩及賞析

          一、南軒松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冪。

          清風無閑時,瀟灑終日夕。

          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

          何當凌云霄,直上數千尺。

          鑒賞

          安旗《李白全集編半注釋》云,此詩于開元十五年(727)而作。

          “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冪”運用鋪敘的手法,描繪出一幅松樹蒼勁挺拔、松樹枝葉稠密昂首天外的景致。詩一開頭,就說這是一棵“孤松”,突出了它的不同凡俗。接著寫松樹枝葉繁茂、生機勃勃、四季常青,塑造出松樹郁郁蒼蒼、古樸高潔的形象。

          “清風無閑時,瀟灑終日夕”,風吹勁松,更覺松樹蒼勁。古人有詩云:“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清風”、“瀟灑”、“日夕”等有巨大氣勢的事物和表現大起大落的動詞,使得詩意具有飛揚跋扈、迅猛闊大的氣勢。風因松而見其盛,松因風而見其勁,為下文期盼“孤松”向往著“直上數千尺”的凌云之勢作鋪墊。

          “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兩句,再對松樹生長的環(huán)境進行描寫,來烘托松樹高大蒼翠!瓣幧盘G”,是說由于松樹高大,在它的陰處長出了碧綠的古苔。既言“古苔”足見這棵松樹的年歲之長。半空中松樹茂密的枝葉,一片濃密翠綠,而地上的古苔也呈現出一片綠色,上下輝映,似乎將周圍的空氣都要染綠了似的!吧厩餆煴獭,形象地描繪了這一迷人景象。其中一個“染”字用得妙,將景物都著上了宜人的色彩。

          “何當凌云霄,直上數千尺”以夸張的口吻極言其高。正是抒寫的詩人見“孤松”而生的感嘆,但不是以上所說的那種感覺,卻是一種因不滿足于眼前之景而萌生的期待、盼望之情。

          此詩的前六句,重在描繪詩人所見“孤松”之景,寫“孤松”枝葉繁茂、清風中顯得那樣瀟灑自得;“孤松”苔綠葉翠,秋煙中更添膘朧之美。這給人以孤傲自恃,超然物外的感覺。末二句,側重體現出詩人不滿足于“孤松”的瀟灑自得,向往著“直上數千尺”的凌云之勢。(唐)范傳正《李白新墓碑》所謂:“常欲一鳴驚人,一飛沖天”之意。這種情感,顯然是詩人雖來得重用,卻時時懷有凌云壯志渴望施展的內心情懷的一種“借越發(fā)揮”。

          此詩借用“孤松”、“清風”、“游云”、“日夕”、“苔綠”、“秋煙”、“苔綠”、“云霄”、“染”、“凌”等有巨大氣勢的事物和表現大起大落的動詞,使得詩意具有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氣勢,易使讀者產生激昂振奮的感覺,側面襯托出“孤松”瀟灑高潔、頑強挺拔的品性,表現出詩人不滿足于“孤松”的瀟灑自得,向往著“直上數千尺”的凌云之勢,表達了詩人剛正不阿的高尚品格,道明詩人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抱負。

          二、《客中行》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

          作品賞析

          又題《客中作》

          [注釋](1)蘭陵:地名。(2)但使:只要。

          [譯文]蘭陵出產的美酒,透著醇濃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猶如琥珀般晶瑩。只要主人同我一道盡興暢飲,一醉方休,我那管她這里是故鄉(xiāng)還是異鄉(xiāng)呢!

          抒寫離別之悲、他鄉(xiāng)作客之愁,是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中一個很普遍的主題。然而這首詩雖題為客中作,抒寫的卻是作者的另一種感受!疤m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碧m陵,點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聯系起來,便一掃令人沮喪的外鄉(xiāng)異地凄楚情緒,而帶有一種使人迷戀的感情色彩了。著名的蘭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帶著醇濃的香味,又是盛在晶瑩潤澤的玉碗里,看去猶如琥珀般的光艷。詩人面對美酒,愉悅興奮之情自可想見了。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边@兩句詩,可以說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說在人意中,因為它符合前面描寫和感情發(fā)展的自然趨向;說出人意外,是因為“客中作”這樣一個似乎是暗示要寫客愁的題目,在李白筆下,完全是另一種表現。這樣詩就顯得特別耐人尋味。詩人并非沒有意識到是在他鄉(xiāng),當然也并非絲毫不想念故鄉(xiāng)。但是,這些都在蘭陵美酒面前被沖淡了。一種流連忘返的情緒,甚至樂于在客中、樂于在朋友面前盡情歡醉的情緒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發(fā)展到樂而不覺其為他鄉(xiāng),正是這首詩不同于一般羈旅之作的地方。

          李白天寶初年長安之行以后,移家東魯。這首詩作于東魯的蘭陵,而以蘭陵為“客中”,顯然應為開元年間亦即入京前的作品。這時社會呈現著財阜物美的繁榮景象,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一般也比較昂揚振奮,而李白更是重友情,嗜美酒,愛游歷,祖國山川風物,在他的心目中是無處不美的。這首詩充分表現了李白豪放不羈的個性,并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盛唐時期的時代氣氛。

          三、《春思》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簡析】:

          燕,指今河北北部的遼寧一帶,當年是戍邊之地;秦,今陜西一帶,系征夫們的家鄉(xiāng)。作品將少婦的心態(tài)刻畫的逼真細膩。

          李白有相當數量的詩作描摹思婦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在我國古典詩歌中,“春”字往往語帶雙關。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詩題“春思”之“春”,就包含著這樣兩層意思。

          開頭兩句:“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可以視作“興”。詩中的興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見,信手拈起,這兩句卻以相隔遙遠的燕、秦兩地的春天景物起興,頗為別致。“燕草如碧絲”,當是出于思婦的懸想;“秦桑低綠枝”,才是思婦所目睹。把目力達不到的遠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畫面上,并且都從思婦一邊寫出,從邏輯上說,似乎有點乖礙,但從“寫情”的角度來看,卻是可通的。試想:仲春時節(jié),桑葉繁茂,獨處秦地的思婦觸景生情,終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歸來;她根據自己平素與丈夫的恩愛相處和對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遠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見到碧絲般的春草,也必然會萌生思歸的念頭。見春草而思歸,語出《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辭》語,渾成自然,不著痕跡。詩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婦復雜的感情活動,用兩處春光,興兩地相思,把想象與懷憶同眼前真景融合起來,據實構虛,造成詩的妙境。所以不僅起到了一般興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氣氛的作用,而且還把思婦對于丈夫的真摯感情和他們夫妻之間心心相印的親密關系傳寫出來了,這是一般的興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這兩句還運用了諧聲雙關。“絲”諧“思”,“枝”諧“知”,這恰和下文思歸與“斷腸”相關合,增強了詩句的音樂美與含蓄美。

          三四兩句直承興句的理路而來,故仍從兩地著筆:“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丈夫及春懷歸,足慰離人愁腸。按理說,詩中的女主人公應該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斷腸”承之,這又似乎違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聯系上面的興句細細體會,就會發(fā)現,這樣寫對表現思婦的感情又進了一層。元代蕭士赟注李白集曾加以評述道:“燕北地寒,生草遲。當秦地柔桑低綠之時,燕草方生,興其夫方萌懷歸之志,猶燕草之方生。妾則思君之久,猶秦桑之已低綠也。”這一評述,揭示了興句與所詠之詞之間的微妙的關系。詩中看似于理不合之處,正是感情最為濃密所在。

          舊時俗話說:“見多情易厭,見少情易變!边@首詩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貴之處在于闊別而情愈深,跡疏而心不移。詩的最后兩句是:“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詩人捕捉了思婦在春風吹入閨房,掀動羅帳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動,表現了她忠于所愛、堅貞不二的高尚情操。蕭士赟說:“末句比喻此心貞潔,非外物所能動”,正好被他一語道著。從藝術上說,這兩句讓多情的思婦對著無情的春風發(fā)話,又仿佛是無理的,但用來表現獨守春閨的特定環(huán)境中的思婦的情態(tài),又令人感到真實可信。春風撩人,春思纏綿,申斥春風,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結,恰到好處。

          無理而妙是古典詩歌中一個常見的藝術特征。從李白的這首詩中不難看出,所謂無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違背常理、常情的描寫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現了各種復雜的感情。

          四、《望廬山瀑布》

          唐朝: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簡介

          《望廬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兩首詩,其一為五言古詩,其二為七言絕句。這兩首詩,都緊扣題目中的“望”字,以廬山的香爐峰入筆描寫廬山瀑布之景,用“掛”字突出瀑布如珠簾垂空,以高度夸張的藝術手法,把瀑布勾畫得傳神入化,然后細致地描寫瀑布的具體景象,將飛流直瀉的瀑布描寫得雄偉奇麗,氣象萬千,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其中第二首七絕歷來廣為傳誦,其前兩句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奇?zhèn)ゾ跋螅扔须鼥V美,又有雄壯美;后兩句用夸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進一步描繪瀑布的形象和氣勢,可謂字字珠璣。

          譯文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注釋

          廬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我國名山之一。

          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峰。

          紫煙:指日光照射的云霧水氣呈現出紫色。

          銀河:又稱天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

          九天:九重天,形容極高的天空。

          賞析

          本詩是七言絕句。此詩中的香爐,即第一首詩開頭提到的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云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墒牵搅嗽娙死畎椎墓P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于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chuàng)造了不尋常的背景。

          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斑b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皰烨按ā保@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于山川之間。“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

          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tài)!帮w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帮w”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

          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耙墒恰敝档眉毼,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于詩人前面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

          巍巍香爐峰藏在云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云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像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梢,“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并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fā)出來的。它夸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余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里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宋人魏慶之說:“七言詩第五字要響!^響者,致力處也。”(《詩人玉屑》)這個看法在這首詩里似乎特別有說服力。比如一個“生”字,不僅把香爐峰寫“活”了,也隱隱地把山間的煙云冉冉上升、裊裊浮游的景象表現出來了!皰臁弊智懊嬉呀浱岬搅耍莻“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畫出高空突兀、巨流傾瀉的磅礴氣勢。很難設想換掉這三個字,這首詩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五、箜篌謠

          唐代李白

          攀天莫登龍,走山莫騎虎。

          貴賤結交心不移,唯有嚴陵及光武。

          周公稱大圣,管蔡寧相容。

          漢謠一斗粟,不與淮南舂。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從。

          他人方寸間,山海幾千重。

          輕言托朋友,對面九疑峰。

          開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管鮑久已死,何人繼其蹤。

          注釋:

         、朋眢笾{:《樂府詩集》謂《箜篌謠》不詳所起;《太平御覽》引作“古歌辭”。大略言結交當有始終。

          ⑵嚴陵與光武:據《漢書·逸民傳》:嚴光,字子陵,會稽姚余人。少有高名,與光武帝劉秀同學。光武即位,改變姓名,隱身不見。光武念其有賢德,令按其貌尋。后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光武疑其是光,備車馬,帶禮物,遣使聘之。凡三返,而后至。帝車架即日幸其館。光臥不起。帝即其臥所,撫其腹曰,咄咄子陵,不肯相助耶?光眠不應。良久曰,古之帝堯有德,巢父洗耳。人故有志,何必相逼?終乘車而去。后帝與光共臥,光加腳于帝腹。翌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嚴子陵共臥爾!笔谟杞ㄗh大夫之職,終不屈從,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釣處為延陵瀨。

         、恰爸芄倍洌骸对娂ぶ鼙炯o》:武王崩,成王少,周公專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不利于成王,乃攜武庚以作亂。周公承成王命,伐誅武庚,殺管叔而放蔡叔。

         、葷h謠一斗粟:即漢文帝對待淮南王劉武事。

         、煞酱纾褐感。

         、示乓煞澹阂沧骶裴谏,一名蒼梧山。在湖南寧遠縣。相傳虞舜葬于此!端涀ⅰは嫠ⅰ罚壕裴谏襟椿n梧之野,峰秀數郡之間,羅巖九舉,各導一溪,岫壑負阻,異嶺同勢,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

         、碎_花:一作“多花”。

         、獭肮荃U”句:《史記·管晏列傳》: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貧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zhàn)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jié)而恥功名不顯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天下不多(看重)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簡析:

          此詩嘆結交摯友之難。全詩可分為三段。前四句為第一段。首二句比興,喻交友須慎重;三四句從正面列舉貴賤結交而心不移的典范。中四句為第二段,從反面列舉兄弟尚不容的事例。末十句為議論,直接表達詩人對結友不易的看法!靶值堋彼木溲孕值苌星胰缤啡耍酥g的感情隔閡應如山之高,如海之深!拜p言”二句謂不可輕信、輕托朋友。“開(多)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喻輕諾必寡信,美言必不信,多交必涉濫,是“輕言”二句的形象化。結尾二句呼喚交友古風的重現。議論部分層層推出,條理井然,虛實相間。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為至德二載(757),李白從璘敗后作。

          六、《月下獨酌》

          作者: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注釋

         、呕ㄩg一壺酒:“間”一作“下”, 一作“前”。

         、篇氉(zhuó):酌,飲酒。指獨自飲酒。

         、桥e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舉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飲,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陶淵明《雜詩》:“欲言無余和,揮杯勸孤影!睂Γ撼H耍褐冈铝、作者及其身影。

         、炔唤怙嫞翰欢煤染啤

         、赏剑和饺唬装椎。

         、蕰海簳簳r。 伴:伴隨。將:和。

         、诵袠讽毤按海阂庵^趁著春天好時光及時行樂。 及春:趁著陽光明媚之時。

         、淘屡腔玻涸铝烈蛭腋瓒腔膊贿M。徘徊:來回走動。

         、蜔o情游:不是一般的世情,超乎世俗的情誼。指忘卻世情的交游。

          ⑽相期邈云漢:“邈云漢”一作“碧巖畔”。相期:相約會。邈(miǎo):遙遠。云漢:銀河。

          譯文:

          我準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獨一人。

          我舉起酒杯邀請媚人的明月,低頭窺見身影,共飲已有三人。

          月兒,你既不會喝酒?影兒,你徒然隨偎我這個孤身!

          暫且伴隨月和影,這無情瘦影吧,我應及時行樂,趁著春宵良辰。

          我唱歌的時候月亮在我身邊徘徊,我跳舞時影子隨著我一起跳舞。

          清醒之時,我們 盡管作樂尋歡,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離散。

          月呀,愿和您永結忘卻世情的交游,相約到遙遠的銀河再見面!

          【賞析】:

          原詩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 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由不孤獨到孤獨,再由孤獨到不孤獨的 一種復雜感情。

          李白仙才曠達,物我之間無所容心。此詩充分表達了他的胸襟。詩首四句為第一 段,寫花、酒、人、月影。詩旨表現孤獨,卻舉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 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fā)議論,點出 “行樂及春”的題意。最后六句為第三段,寫詩人執(zhí)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游, 并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全詩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現了他 放浪形骸、狂蕩不羈的性格。

          邀月對影,千古絕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樂,背面看,卻極度凄涼。

          七、《望廬山瀑布

          原文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賞析

          在祖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星羅棋布著各種神奇美麗的景觀。千百年來,無數詩人用熱情的詩筆描繪她們,謳歌她們,給我們留下了一大批吟詠祖國名山勝水的文學瑰寶。我們熱愛祖國的深情,有相當一部分是被這些精彩的詩篇喚起和強化了的。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七絕名作《望廬山瀑布》,就是這樣一首千古絕唱。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中年在廬山隱居過一段時間。這首詩,寫的便是廬山的香爐峰瀑布。

          起句用漸引法,未寫瀑布,先寫瀑布所處的環(huán)境。香爐峰,因山峰尖圓,形似古代的博山香爐而得名。太陽照耀著香爐峰,白色的山嵐被染成了紫色。由于句格的限制,無法照實直說“日照香爐峰”,只能略去“峰”字。但一字之省,卻獲得了奇特的藝術效果:在陽光的作用下,一尊碩大無朋的“香爐”竟冉冉升騰起縷縷紫色的煙氣!紫煙、紫氣,在古人心目中,是仙氣,是瑞氣,何等壯麗,何等祥和!落筆不凡,先聲奪人。而這紫煙、紫氣,多半是由瀑布的水汽所構成。因此,雖未直接寫瀑布,而瀑布已隱于其中。

          次句步入正題!斑b看”繳出題中那個“望”字!皰烨按ā,有人直譯為“掛在前方的河面上”,但按常理,應該說瀑布“掛在前方的峰面上”才對。于是又有人演繹為“掛在前方的山川間”。但原詩只說“前川”,并未提到“前山”!因此,這兩種理解都不合適。筆者以為,此句不能用散文句法讀,它是典型的詩的語言,應解讀為前方的瀑布是“掛”著的“川”。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清水》篇曰“瀑布乘巖,懸河注壑”,稱“瀑布”為“懸河”,“懸”者“掛”也,“河”者“川”也,可見李白詩實有所本。一“掛”字煉得極好,再沒有第二個字能比它更形象,更生動,更貼切!

          第三句,進一步寫出瀑布的速度、力量與氣勢,真神來之筆!“三千尺”是文學夸張,極言其高其長。就物理世界而言,任何一條瀑布都不可能有這樣大的落差;但在文學世界,非如此不足以蔚為壯觀,震撼讀者。這便是文學的魅力所在。

          末句馳騁想象,將瀑布比作從天而降的銀河!般y河”不是河,是無數星辰因密集排列而形成的一條光帶。但古人既擬之以“河”,正不妨沿著這一思路繼續(xù)作形象思維:是河便有水,那便是瀑布的源頭了。“九天”,古代傳說,天有九層,故稱。當我們還沉醉在那壯美的詩境里流連忘返,詩人已為他的杰作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在李白之前,對于瀑布的文學描寫,還從來沒有過這樣夢幻般的藝術構思!身在人間,想落天外。其詩每每能憑藉天才的創(chuàng)造力,溝通天人兩界,李太白真不愧為“詩仙”!

          八、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注釋

         、抨P山月:樂府《橫吹曲》調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東有白登山。漢高祖劉邦曾親率大軍與匈奴交戰(zhàn),被圍困七日。古樂府詩題,多抒離別哀傷之情。

         、铺焐剑焊拭C祁連山。因漢時匈奴稱”天“為”祁連“,所以祁連山也叫做天山。

         、怯耖T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劝椎牵褐笣h高祖劉邦與匈奴交戰(zhàn),在白登山被困之事。胡:此指吐蕃。窺:有所企圖。

         、墒停厚v守邊疆的戰(zhàn)士。

         、矢邩牵汗旁娭卸嘁愿邩侵搁|閣,這里指戍邊兵士的妻子。

          譯文:

          巍巍天山,蒼茫云海,一輪明月傾瀉銀光一片。浩蕩長風,掠過幾萬里關山,來到戍邊將士駐守的邊關。漢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戰(zhàn)匈奴,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這些歷代征戰(zhàn)之地,很少看見有人慶幸生還。戍邊兵士仰望邊城,思歸家鄉(xiāng)愁眉苦顏。當此皓月之夜,高樓上望月懷夫的妻子,同樣也在頻頻哀嘆,遠方的親人啊,你幾時能卸甲洗塵歸來。

          創(chuàng)作背景:

          李白看見征戰(zhàn)的場景,因此他感嘆唐朝國力強盛,但邊塵未曾肅清過。此詩,就是在嘆息征戰(zhàn)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婦的愁苦所作。

          賞析

          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后面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

          開頭四句,可以說是一幅包含著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我們在一般文學作品里,常?吹健霸鲁鰱|海”或“月出東山”一類描寫,而天山在我國西部,似乎應該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說“明月出天山”呢?原來這是就征人角度說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東望,所看到的是明月從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雖然不靠海,但橫亙在山上的云海則是有的。詩人把似乎是在人們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見的云月蒼茫的景象,與雄渾磅礴的天山組合到一起,顯得新鮮而壯觀。這樣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詩人面前,也許難乎為繼,但李白有的是筆力。接下去“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范圍比前兩句更為廣闊。宋代的楊齊賢,好像唯恐“幾萬里”出問題,說是:“天山至玉門關不為太遠,而曰幾萬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為度也!庇孟胂笾械拿髟屡c玉門關的距離來解釋“幾萬里”,看起來似乎穩(wěn)妥了,但李白是講“長風”之長,并未說到明月與地球的距離。其實,這兩句仍然是從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們身在西北邊疆,月光下佇立遙望故園時,但覺長風浩浩,似掠過幾萬里中原國土,橫度玉門關而來。如果聯系李白《子夜吳歌》中“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來進行理解,詩的意蘊就更清楚了。這樣,連同上面的描寫,便以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為特征,構成一幅萬里邊塞圖。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寫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設身處地體會這是征人東望所見,那種懷念鄉(xiāng)土的情緒就很容易感覺到了。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边@是在前四句廣闊的邊塞自然圖景上,迭印出征戰(zhàn)的景象。下,指出兵。漢高祖劉邦領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圍困了七天。而青海灣一帶,則是唐軍與吐蕃連年征戰(zhàn)之地。這種歷代無休止的戰(zhàn)爭,使得從來出征的戰(zhàn)士,幾乎見不到有人生還故鄉(xiāng)。這四句在結構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描寫的對象由邊塞過渡到戰(zhàn)爭,由戰(zhàn)爭過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睉(zhàn)士們望著邊地的景象,思念家鄉(xiāng),臉上多現出愁苦的顏色,他們推想自家高樓上的妻子,在此蒼茫月夜,嘆息之聲當是不會停止的。“望邊色”三個字在李白筆下似乎只是漫不經心地寫出,但卻把以上那幅萬里邊塞圖和征戰(zhàn)的景象,跟“戍客”緊緊連系起來了。所見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廣闊而渺遠。戰(zhàn)士們想象中的高樓思婦的情思和他們的嘆息,在那樣一個廣闊背景的襯托下,也就顯得格外深沉了。

          詩人放眼于古來邊塞上的漫無休止的民族沖突,揭示了戰(zhàn)爭所造成的巨大犧牲和給無數征人及其家屬所帶來的痛苦,但對戰(zhàn)爭并沒有作單純的譴責或歌頌,詩人象是沉思著一代代人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價!在這樣的矛盾面前,詩人,征人,乃至讀者,很容易激起一種渴望。這種渴望,詩中沒有直接說出,但類似“乃知兵者是兇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想法,是讀者在讀這篇作品時很容易產生的。

        【李白的詩及賞析】相關文章:

        李白寫山水的詩賞析11-28

        李白詩《將進酒》賞析06-19

        將進酒李白全詩賞析06-21

        李白寫給孟浩然的詩賞析01-03

        李白《折楊柳》全詩賞析02-21

        李白的詩《從軍行》及賞析04-20

        李白的詩《短歌行》及賞析04-21

        李白的《北風行》全詩及賞析09-06

        李白古詩《遠別離》全詩賞析10-25

        李白《月下獨酌》全詩翻譯賞析12-2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