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閱讀答案及全詩賞析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聲中, 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 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 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 愁倚兩三松。
一:
1.請找出頸聯(lián)中用得最精妙的兩個字,并對其中一個字進(jìn)行賞析。(4分)
2.有人說這首詩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李白,有人說這首詩主要的人物形象是道士,你認(rèn)同哪一種觀點,請說說你的理由。(4分)
3、這首詩描寫的景物有什么特點?蘊(yùn)含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4分)最精妙的兩個字是"分"和"掛".(2分) 茂密修長的野竹與云霧相接,本來是一幅靜景;然而詩人用了這一個"分"字,就有了動的意味了,它使人聯(lián)想到山風(fēng)徐來,移動的云霧不斷地從野竹梢頭飄過的情景。(2分)(青翠的山峰之上,一線泉水,凌空飛注,本來是一幅動景;然而詩人用了這一個"掛"字,就又由動化靜了,它使人想見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落下的情狀。)
2、(4分)①我認(rèn)為這首詩的主要人物形象是李白。因為詩歌通過描述李白訪友未遇的一天中的所見所聞(1分)和所感(1分),抒發(fā)了李白對自然山水的熱愛(1分)和對友人的真摯感情(1分)②我認(rèn)為這首詩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道士。因為從題目來看,詩是因道士而寫。(1分) 詩中的景物描寫,如桃花、野竹、兩三松,都烘托了道士的淡泊、疏放的風(fēng)骨。(2分)作者訪道士的心情從出發(fā)的愉悅到不遇的失望,表現(xiàn)作者對道士的仰慕和敬重,其實也側(cè)面表現(xiàn)了道士的人品。(1分)
3、描寫的景物的特點是清新幽靜、超凡脫俗。蘊(yùn)含了詩人造訪道士不遇的惆悵和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詩題分析:這是一個拜訪類詩題,詩題包括兩部分信息:1、拜訪的對象是深居山中的道士,2、拜訪的結(jié)果是不遇。此類詞題常見特點是先描述拜訪的過程與景色,再抒發(fā)不遇的情感。
二:
1.簡析頸聯(lián)中的“分”和“掛”字的妙用。(6分)
2.分析說明“愁倚兩三松”一句中包含的詩人的思想感情。(5分)
答案:
1.野竹與云氣相接,這本是一幅靜景,但詩人用了一個“分”字,就有了動的意味,它使人聯(lián)想到隨山岡徐徐移動的云霧,不斷從野竹梢頭飄過的情景。(3分)一線泉水,凌空飛瀉,這本來是一幅動景,然而詩人用一個“掛”字,就由動化靜了,它使人像看到陡峭的山峰上,山泉垂直落下的圖景。(3分)
2.“愁倚兩三松”描寫了詩人在松樹之間徘徊的情形,(1分)表達(dá)了詩人訪道士不遇之焦躁不安的心緒(1分)和悵然若失的愁情;(1分)也側(cè)面折射出詩人對道士的渴慕。
解析:
1.試題分析:頸聯(lián)“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是詩人進(jìn)山的第三程。從上一聯(lián)“不聞鐘”,可以想見詩人距離道院尚有一段距離。這一聯(lián)寫來到道院前所見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見融入青蒼山色的綠竹與掛上碧峰的飛瀑而已。詩人用筆巧妙而又細(xì)膩:“野竹”句用一個“分”字,描畫野竹青靄兩種近似的色調(diào)匯成一片綠色;“飛泉”句用一個“掛”字,顯示白色飛泉與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于道士不在,詩人百無聊賴,才游目四顧,細(xì)細(xì)品味起眼前的景色來。所以,這兩句寫景,既可以看出道院這一片凈土的淡泊與高潔,又可以體味到詩人造訪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懷。
考點: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dá)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試題分析:最后兩句,方才點明"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的詩題.人們都會有這樣的常識:大凡去訪親探友,不能相遇,就會令人焦躁不安.李白去拜訪道士,道士不在道院,又無人知道去向、怎能不使他十分著急呢?盡管道士不在,詩人并沒有立即返回,他遠(yuǎn)道而來,總想能見到道士,同他暢談一番."愁倚兩三松",寫得極其生動形象,寫詩人等待道士回來,倚靠遍了道士門前的兩三棵松樹,而道士仍然未回."愁"字,頗能傳神,把詩人著急的神態(tài).刻畫得清晰可見,歷歷在目."無人知所去",是一般的陳述句.只是說明道士不知所去.是為"愁倚兩三松"句,所作的鋪墊.
三、相關(guān)知識與創(chuàng)作背景:戴天山,又名大康山或大匡山,因山勢高峻直插云天而得名,在今四川省江油縣,李白早年曾在山中大明寺讀書,這首詩大約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賞析: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前六句寫往“訪”,重在寫景,后兩句寫“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轉(zhuǎn)。分析時要抓關(guān)鍵詞語。
首聯(lián):“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描述早晨上山途中聽到潺潺的溪水聲和偶爾從遠(yuǎn)處傳來的汪汪的狗叫聲,看到路邊的桃花上掛著明凈清亮的露珠,顯得格外濃艷。(手法:先描寫聽覺,再描寫視覺)關(guān)鍵詞語是“帶露濃”。其作用:一是點明在描寫晨花,二是運用暗示手法:暗寫道士身居世外桃源的超凡脫俗。
頷聯(lián):“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描述自己在山林深處常?吹铰谷海形鐣r分還聽不到寺院的鐘聲,只有多情的溪聲相伴。關(guān)鍵詞語是“樹深”、“午”;顯然是寫山中景、“午景”。這里依然是運用了暗示手法:明寫“時見鹿”反襯“不見人”;以“不聞鐘”暗示道院無人。
頸聯(lián):“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這是描畫自己來在道院前所見到景致:融入野外青山中的綠竹與高掛在翠峰上的飛瀑。注意:此聯(lián)是本詩最值得品味的一聯(lián),用語極佳。“野竹”句是描繪近景、靜景,其中的“分”描繪出野竹與青靄這兩種近似的色調(diào)的細(xì)微差別,同時賦予其動的意味,能使人聯(lián)想到山風(fēng)徐徐,云霧不斷從野竹梢頭飄過的情景。“飛泉”中的“掛”則顯示出一線銀泉凌空飛來,高掛在青峰翠嶺之上的情態(tài)。手法:寓動于靜,化動于靜。
尾聯(lián):“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寫久等不遇。沒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愁悶使“我”多次倚靠在松樹上。“無人”,已隱約道出身體疲勞,饑腸轆轆,加上連問訊的人都找不到的愁悶之情。等,還是去,舉棋難定,更是愁上加愁。
“愁倚兩三松”借助動作心理描寫,形象具體地寫出了詩人焦躁不安、急切難耐的形狀和劇烈的內(nèi)心活動,于是濃重的胸中愁情躍然紙上了。
更多相關(guān)文章推薦:
1、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閱讀答案附賞析
2、李白《登太白峰》閱讀答案附全詩翻譯賞析
3、李白《早發(fā)白帝城》賞析及閱讀答案
4、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
5、李白《贈裴十四》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
6、李白《古風(fēng)其十》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閱讀答案及全詩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閱讀答案04-11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賞析03-07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閱讀答案10-21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原文賞析02-27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譯文及賞析11-01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11-06
分析李白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10-21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詞閱讀原文附答案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