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反思精選1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反思1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短短的28個字表達了一種對友人的依依之情,同時又有一種開闊大氣的意境。
這節(jié)課的目的,既想教給同學一種學習古詩的.方法,又希望同學能發(fā)散思維,大膽想象。在教學設置上先讓同學逐步理解字、詞、句,再整體掌握這首詩的內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感情朗讀。最后把靜態(tài)的畫面更具體化,讓李白對友人說話,活躍課堂,開闊想象。
在操作過程中,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布置不夠好,在解釋字、詞、句上占用的時間過多,有點拖沓,導致在朗讀方面的用的時間較少,想象力這一環(huán)節(jié)因時間關系而不能盡情發(fā)揮,有點草草收場的感覺。在褒揚同學方面做得比較好,能充沛調動同學的積極性,但贊揚同學的用詞比較格式化,感覺與同學還是有點距離。
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學到很多新的教學技巧,但同時有發(fā)生一種困惑:保守的教學重基礎缺發(fā)明,新課程重發(fā)明而底蘊缺乏,精于思維而表達卻跟不上。究竟這兩種教學方式是否只取一瓢,還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良?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反思2
今天上午第二節(jié)課,按計劃進入第六單元“人間真情”20課古詩兩首的第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但一開始就很不順利,多媒體課件因觸控筆失去控制而無法操作,許多直觀的演示也無法進行。幸好課前就把自己準備好的一些擴充內容寫在了小黑板上,有唐崔顥的《黃鶴樓》、李白的《黃鶴樓打油詩》、李白的《和史郎中聽黃鶴樓上吹笛》,還有李白的《贈孟浩然》等詩詞。
我的計劃是在學生理解這一首比較簡單的送別詩和它的寫作背景后,把這些詩推薦給學生,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古詩,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熱愛古詩詞的情感。
教學生字、讀背古詩后,進入“解詩題、知詩人”環(huán)節(jié),圍繞詩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作者李白,讓學生明白“誰?在什么地方?為誰送行?他要到什么地方去?”學生很自然地理解了:李白在黃鶴樓(設宴)為老朋友孟浩然送行。他要去江蘇的廣陵去。老師問:“誰知道廣陵在什么地方?”白玢同學馬上舉手回答:“廣陵就是揚州。”“你怎么知道的?”“詩中說‘煙花三月下?lián)P州’,所以廣陵就是揚州!”老師肯定了白玢能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詩題意思的好方法,讓大家學習她。
接著老師在這個地方介紹了李白和孟浩然兩名同時代的大詩人,他們都非常有名氣,而且人生經(jīng)歷也很相似和相近。孟浩然比李白大11歲,我們學過他寫的有名詩歌,大家都會背誦的《春曉》,(一起背誦這首詩)。他們兩人的仕途都不順利,兩人都喜歡游歷名山川,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孟浩然年輕時遭遇仕途挫折后,便回歸田園,寫下了許多田園詩詞,是著名的田園詩人。李白就是孟浩然的粉絲,一直把孟浩然當作自己的人生偶像。這時給同學們引出李白的詩《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弊寣W生感受李白對孟浩然的崇敬之情,他是把李白當成了自己的老師啊。這樣的背景介紹只為讓學生了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深情厚誼。為后面理解送別的依依不舍的深情奠定基礎。
然后抓“關鍵詞、字”來理解詩句意思。一二名抓住“故人”、“煙花三月”、“下”來理解!肮嗜恕保鹤⑨尷吓笥选Uf明什么?(兩人是老熟人。情誼很深!)
“煙花三月”告訴我們送行的時間是鮮花盛開的陽春三月。
哪為什么要用“下”?而不用“上”呢?老師簡單介紹一下中國的地形特點:西高東低。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孟浩然乘船由黃鶴樓去揚州,當然是順流而下。
“李白在黃鶴樓設宴給老朋友送行,吃完飯后送老師來到樓下碼頭邊,對老師說了些什么?老師的船走遠了,消失在天邊了,他還在干什么?從中看出什么?”設計這個情節(jié),就是為了能夠入情入境地讓學生走入詩詞報要講述的故事,去體會詩人依依不舍的情感和朋友間的真情。然后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交流去體會李白對老友孟浩然深深的留戀。老友乘坐的船兒早就消失在了天邊,看不見蹤影了,李白依然站在江邊不忍離開,可見他對老友的深情。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意思后,話題一轉提到了黃鶴樓,問同學們知道這座江南名樓嗎?想了解李白和黃鶴樓的故事嗎?然后簡介黃鶴樓: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在湖北省武漢市。講李白游歷到黃鶴樓,在這里看到美麗的湖光山色,詩意大發(fā),想寫一首詩?蓙淼近S鶴樓上一看,比他小三歲的.詩人崔顥已經(jīng)在黃鶴樓的墻壁上題寫下了著名的詩歌《黃鶴樓》,李白讀完這首詩,不得不放下了手中已經(jīng)提起毛筆,感嘆道(引出李白關于黃鶴樓的打油詩):“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李白覺得崔顥的詩寫的太好了,自己再寫也不會超過崔顥的詩了,擱筆不寫了。你們想讀一讀崔顥的《黃鶴樓》嗎?在孩子們的期盼中,把板書好的《黃鶴樓》拿出來,讓大家去讀。“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去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州民。煙波江上使人愁!比缓笞寣W生去朗讀兩首詩。
最后再出示了一首李白寫的與黃鶴樓有關的詩推薦給大家《和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中吹笛》:“一同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里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盡管有些拖堂耽誤了一些時間,但我認為這樣推薦詩歌給孩子們還是很有趣的,既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又拓寬了課程資源,引發(fā)了孩子們對詩歌的熱愛。
當然,由于內容過多可能導致學生對課文重點的理解和體會不夠深刻,有些水過地皮濕的感覺,但我還是想這樣去試一試,改一改以往古詩教學的形式,看看孩子們對古詩的情趣。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反思3
上周二的課例研討,我挑戰(zhàn)自己,選擇了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我在備課時對這首進行解讀,觀看了3個教學實錄!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別詩,從李白、孟浩然兩人關系來看,雖帶有一絲依戀,幾許惆悵,更多的是李白表達自己的.敬仰與向往,是一種富有詩意的送別。也正是基于這一點,文章充滿了詩情畫意。
因此,我設計教案時,一二句從感受煙花三月的美好,著重體會兩位詩人之間是詩意的送,浪漫的別。后兩句,抓住“孤”和“唯”來體會詩人之間的依依不舍之情。
古詩教學應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體會詩中的意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促進學生對古詩優(yōu)美語言的感受、積累、內化。因此,本節(jié)課讓孩子們熟讀成誦也是目標之一。
這節(jié)課上完,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第一,我自己的情感不夠投入,朗讀不到位,所以不能利用自己的語言將學生帶入情景中,這點,我今后還要多加練習朗讀。
第二,對詩意的講解過于瑣粹。四年級的孩子具有初步獨立閱讀的能力,在解釋詩意時不宜太碎,可以讓孩子們自讀,借助解釋理解詩意,有不明白時老師做指導解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反思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短短的28個字表達了一種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同時又有一種闊大深遠的意境。這是唐代時期非常盛行的送別詩中的佳作,讀來很有韻味。
上這首詩歌前,我的本意既想教給學生一種學習古詩的方法,又希望學生能發(fā)散思維,大膽想象詩人與朋友分別時的畫面。于是,在在教學設計上,我從題目入手,抓住一個“送”字,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學生覺得就一個字來提問非常新奇,紛紛舉手想要發(fā)言,在熱鬧的發(fā)言中,我步步啟發(fā),引導他們提出了“誰送誰”、“在哪送”、“送到哪”、“何時送”、“怎么送”、“為什么送”六個問題,讓學生圍繞這六個問題去反復讀詩,一一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引導學生理解整首詩發(fā)生的背景、體會煙花三月的美景、感受詩人李白的難過和對友情的珍重并進行感情朗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的高。
有人說:詩歌是無聲的音樂。因此在課堂中要讓學生享受古詩的韻律美,畫面美以及整體美,以達到情感熏陶的目的!熬Y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龍》。要使學生披文以入情,教師就必須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披文入境,進而入情。在 “悟詩情”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我讓學生先朗讀古詩再觀察圖畫最后音樂渲染,通過移情,換位思考:“如果你就是李白,李白就是你。你會對即將離開的`孟浩然說些什么?”學生的情感體驗被調動起來,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課堂上流淌的是詩意的語言,涌動的是真實的情感,碰撞的是思維的火花。
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們積累背誦。同時指出: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許多的聚散離別,請你用幾句話,寫一寫與親人或好友離別時的場景或心情,并恰當運用學過的詩句來表達。這樣的教學,不僅增加誦讀積累的數(shù)量,也是一種初步的對比學習,激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愛。最后的練筆意在讀寫結合,古為今用。
當然,這節(jié)課上也有不足之處。例如,課前學生收集的東西較少,一節(jié)課下來總覺得學生了解有關這首詩方面的信息還是太少,沒有拓寬學生視野。這也許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更應該注意這些,這樣一來既便于老師把握課堂教學,又利于學生的進步,拓寬學生視野。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反思5
古詩是中華文化的精粹,可以說詩中情濃,課中亦情濃。我整堂課的設計都力求圍繞一個情字。
首先是理解詩題整體把握情。開頭音樂的渲染,地理位置的版畫,李、孟關系的了解都使學生對時代背景、寫作背景有個比較全面的了解,為后面深悟詩情奠定基礎。其次是賞析詞句深入體驗情。這一環(huán)節(jié)以李白、孟浩然關系為鋪墊,將體驗情感的過程推向高潮。再次是反復的誦讀,最終悟詩情。這一環(huán)節(jié)“讀”占鰲頭。激情的引讀、個性化的練讀、充滿激勵的范讀、情緒高昂的賽讀等都使師生情感得到進一步升華。
回顧上過的一節(jié)課,似乎總有遺憾,課上還有一些地方對學生估計不足,對教材吃得不透。有時表面看似“開放”,但學生的思維沒有真正放開;有時放得太開,收不回來;有時甚至還是老師領著學生的思維走。
曾老師曾對我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備課有多深,上課就能走多遠。”當時不太明白話中蘊含的'道理,自上了這堂課后對這句話有了新的認識。上古詩前要做大量的準備,查閱相關資料,搜集圖片,制作課件,有時候一張圖片都要做再三的斟酌。教師教學能力的積淀會促進學生學習習慣的積淀,做一名新教師,應在生活中多積累,多觀察,多思考,用全部的精力、經(jīng)驗、心血、時間來備好每一節(jié)課,使每一節(jié)課都成為精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反思6
語文新課標指出:小學生要閱讀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文。因此,教材中適當編排了一些古詩詞。怎樣進行古詩詞教學最有效呢?下面我以自己執(zhí)教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為例,說說如何把“讀”作為詩詞教學的主旋律。以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這是一首千古傳誦的名篇,重點是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內容,品味古詩中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情誼。這節(jié)課下來,我的總的一個感受就是:“怎一個情字了得!”大家都知道,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寄情于景,為我們用語言文字描繪了一幅江畔送別圖,備課的時候,我無數(shù)次的誦讀,都被詩中的情景與飄逸深深感動了,怎樣把這種情感傳遞給學生呢?劉勰曾經(jīng)在《文心雕龍》里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彼栽陬A設教學設計的時候,我是這樣想的:在感悟準備階段,創(chuàng)設情境,讀懂詩題,整體把握情,在讀悟階段,想象意境,賞析詞句,體驗情,最后在感悟的形成階段,反復誦讀體會情。從課堂效果看,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學生通過誦讀理解感悟到了詩歌的內容,通過品悟交流體會到了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了解了李白的詩風,有效達成了三維目標。我以為比較突出的有:
一、注重多種形式的讀
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還曾說過:“學習語文主要是讀,聽別人讀,自己讀,七讀八讀,課文讀熟了,內容也就理解了。”所以,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自由朗讀、分組讀、男女生讀、齊讀、默讀、引讀。做到讀有層次,讀有要求,讀有指導,讀有評價。以讀悟情,以讀入境。尤其是引導學生讀后兩句的時候,我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自內心的引讀,使學生不禁進入詩中意境,
為情所動,隨情而讀!
二、注重入情、入境地感悟
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沒有停留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字、詞、句的解析,而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讓學生帶著獨特的個性色彩在生動感人的離別場景中讀悟結合,品味別意,感悟真情,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感受李白詩歌的豪邁飄逸。要讓學生從短短四句詩中去體會詩人的情感,感悟詩歌的意境,無疑是有困難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超越文本,發(fā)揮想象,化身李白設身處地的感悟。
1、想象“盡”、“唯”的情誼,進入詩境,感悟詩情。
。ㄅ溆小八蛣e”的音樂,化身李白、設身處地的感悟)
“盡”的是什么?不“盡”的又是什么?
是啊,朋友只身一人離開了,望著滾滾長江水,李白我目送著孤獨的小船漸漸消失在水天相接的盡頭,我的心?我的思念?
我佇立江邊,久久地凝望,此時此刻,朋友啊,你的離去,就是我唯一的?以后?
想象中品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讓學生在讀中知道,“孤帆”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只帆船上。另一方面: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刮起風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后終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屹立。此時,只看見那滾滾的江水向東流去?誦讀這兩句詩時既要有節(jié)奏又要音斷氣連,尤其是“流”字拖長音,有孤帆遠去之感。通過想象和誦讀,感受詩人對好朋友的深情厚誼,體會詩人駐目神馳的情態(tài)和悵然若失的心情,此刻李白的心也早已隨友人一起去了。再次讓學生感情朗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教學到這里時學生的感悟已水到渠成:流就是留,是不舍,是牽掛,是羨慕,是詩人對好友綿綿不絕的情誼。
2、融想象中誦讀“煙花三月下?lián)P州”,配樂想象“煙花三月”的揚州什么景象?。
以古詩“江南春”為憑借,了解揚州——美麗的`江南城市,是當時最繁華的都會,尤其春天的揚州到處柳絮如煙,繁華似錦。孟浩然此去揚州要做什么?心情怎樣?設想他的心情自然輕松、愉悅。想象你是孟浩然,帶著你即將下?lián)P州的心情讀詩題呢?在這富有詩意的陽春三月,李白送別好友去那個令人神往的揚州,心情會怎樣?那肯定是即有惜別之情,又有羨慕之情。這個時候,假如你是李白,帶著送別好朋友的惜別之情、羨慕之情讀詩題。讓學生再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朗讀是對作品的再創(chuàng)造,在誦讀時要先把握作品基調!叭松怨艂x別”,許多人認為離別是傷感的,而本首詩中的孟浩然并非如元二出使荒僻的安西那般無奈。揚州是當時最繁華的都會,眾多才子佳人聚集于此,作為“風流天下聞”的大詩人孟浩然,此行的愉悅心情可想而知。而喜愛游山玩水的李白自然為好友高興,在情深意重的惜別之中,也流露出了一絲羨慕與向往。因此,了解背景,為“入情入境的誦讀”打下了基礎。正是:未成曲調先有情,學生自然學的有情趣。
三、注重古詩的積累
課堂教學中始終以古詩誦讀貫穿其中,創(chuàng)設了濃濃的古典詩詞氛圍。解題時推薦學生閱讀崔顥的“黃鶴樓”;品讀感悟時又出示了“江南春”、“江夏行”, 以古詩解讀詩意,體悟詩情;總結作業(yè)設計時再次重溫了“贈汪倫”,推薦誦讀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們積累背誦古詩,課余搜集整理送別詩或者李白的詩歌,語文課讀的任務落實扎實有效,同時也開啟了學生主動積累古詩的興趣之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反思7
新課標明確指出:小學生要閱讀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文。因此,教材中適當編排了一些古詩詞。怎樣進行古詩詞教學最有效呢?下面以我教《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為例,說說如何把“讀”作為詩詞教學的主旋律。以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體朗讀中,了解詩詞大意。教學伊始,我說同學們,誰能說出帶有“讀書”兩個字的名言或詩句呢?學生們紛紛說出:“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我問:你怎樣理解這些名言和故事中的“讀書”兩個字。同學們各抒己見,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時,我順勢點撥,今天我們就以“讀”為主來學習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請同學們打開書,先讀通順,再借助文中的插圖、注釋,想一想這首詩大概講的什么意思。學生初讀,自學。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因此,在開課伊始,我不是按慣例不讀課文就解釋詩題,而是讓學生先借助注釋和插圖自讀,了解大意,整體把握。這樣不僅做到解題不離文,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讀中了解詩題,了解背景,把握基調。
。1)、交流詩題意思,指導讀出節(jié)奏。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樣讀題目,即讀出了節(jié)奏,又讀出了內容。學生清楚的知道誰送誰、送的地點、送的目的地。
(2)、了解背景,指導讀出味道。出示黃鶴樓的圖片,插入傳說。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文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升天之處。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選擇在此辭別,雖是惜別,但更富有詩意,因此在讀“黃鶴樓”時聲調可以稍上揚。
。3)揚州是個什么地方呢?揚州——美麗的江南城市,是當時最繁華的都會,尤其春天的揚州到處歌舞升平,到處柳絮如煙,繁華似錦!把p十萬貫,騎鶴下?lián)P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4)孟浩然此去揚州要做什么?心情怎樣?他要去游玩、散心。心情自然輕松、愉悅。
。5)想象你是孟浩然,帶著你即將下?lián)P州的心情讀詩題呢?在這富有詩意的陽春三月,李白送別好友去那個令人神往的揚州,心情會怎樣?那肯定是即有惜別之情,又有羨慕之情。這個時候,假如你是李白,帶著送別好朋友的惜別之情、羨慕之情讀詩題。讓學生再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朗讀是對作品的再創(chuàng)造,在誦讀時要先把握作品基調!叭松怨艂x別”,許多人認為離別是傷感的,而本首詩中的孟浩然并非如元二出使荒僻的安西那般無奈。揚州是當時最繁華的都會,眾多才子佳人聚集于此,作為“風流天下聞”的大詩人孟浩然,此行的愉悅心情可想而知。而喜愛游山玩水的.李白自然為好友高興,在情深意重的惜別之中,也流露出了一絲羨慕與向往。因此,了解背景,為“入情入境的誦讀”打下了基礎。正是:未成曲調先有情。學生自然學的有情趣。
讀中感悟詩情,進入詩境。
。1)品讀“故人西辭黃鶴樓”說說李白為什么要送別孟浩然?他們是什么關系?你了解他們之間的交情嗎?
。2)品讀“煙花三月下?lián)P州”配樂想象“煙花三月”的揚州。融想象與誦讀中。
。3)品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讓學生再讀中知道,“孤帆”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詩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只帆船上。另一方面:詩人在黃鶴樓邊送行,看著友人乘坐的船刮起風帆,漸去漸遠,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點影子了,最后終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而詩人仍然久久屹立。此時,只看見那滾滾的江水向東流去……誦讀這兩句詩時既要有節(jié)奏又要音斷氣連,尤其是“流”字拖長音,有孤帆遠去之感。通過讀,感受詩人對好朋友的深情厚誼,體會詩人目駐神馳的情態(tài)和悵然若失的心情,此刻李白的心也早已隨友人一起去了。再次讓學生感情朗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教學到這里時我指出:流就是留,是不舍,是牽掛,是羨慕,是詩人對好友綿綿不絕的情誼。這時,再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由練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我覺得小學生沒有豐富的文學積淀,因此,教學不能枯燥的分析、機械的背誦,也不可“深挖”式地鑒賞。應當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放飛想象,品讀語言,做到有感情誦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入境。并在讀中讓學生掌握朗讀技巧,從而使朗讀指導“虛”“實”并用。
拓展研讀,積累應用。同學們,古典詩詞中的送別之情感人至深,有悲傷,有樂觀,有勸慰,有歡快……下面同學們回憶一下,你們都讀過那些送別的佳句,我們來共同感受古人那濃郁得離別之情。同學們紛紛的說出了下面詩句:
蠟燭有淚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贈別》唐·杜牧)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唐·李白)
海內存知己,天涯熱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別離》唐·陸龜蒙)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唐·高適)
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們積累背誦。同時指出: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許多的聚散離別,請你用幾句話,寫一寫與親人或好友離別時的場景或心情,并恰當運用學過的詩句來表達。這樣的教學,不僅增加誦讀積累的數(shù)量,也是一種初步的對比學習,激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愛。最后的練筆意在讀寫結合,古為今用。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反思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3、結合課文注釋或、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
4、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古詩,搜集有關描寫春天的詞語、句子或詩句。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李白寫的《贈汪倫》你們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很好,孩子們,把后兩句有感情的再讀一遍。是啊,汪倫送別李白的情誼真的是比那桃花潭水還要深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去感受李白送別友人的真情吧。
二、解題:
1、學習題目中的三個生字,齊讀課題。
2、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嗎?
三、初讀古詩。
李白如何描述他和孟浩然分別的情景呢?請大家自由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1、學習詩中兩個生字。
2、指名讀古詩。指導朗讀
課件范讀。
出示劃分好節(jié)奏的課件,根據(jù)劃分好的節(jié)奏,自己先學著讀一讀。
指名讀、教師范讀、齊讀
四、理解詩意
自由的讀一讀第一、二句,想想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1、故人:指老朋友。
2、西辭?
在西邊辭行,往東走。課件出示黃鶴樓和揚州的的位置圖。
3、煙花?形容花開得很繁茂,像浮動的`煙霧。煙花三月到底有多美,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課件出示春天的美景),美嗎?
師: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三月李白和孟浩然這對好朋友會做什么?
剛才我們了解了這兩句詩中一些詞的含義,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在這柳暗花明的三月,在這鶯歌燕舞的三月,本是和好朋友欣賞美景,吟詩作畫的好時候,可是老朋友就要離開自己到千里之外的揚州去了,假如你就是李白,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引讀
4、盡管依依不舍,但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孟浩然的船走了,李白回去了嗎?你從哪里知道?你能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詩中哪個詞告訴我們小船不見了?
孤帆什么意思?
這么大長江上難道真的只有孟浩然的這條小船嗎?為什么詩人卻說孤帆呢?
5、小船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李白還久久地佇立江邊,望著那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此時此刻他在想什么呢?
指名讀、引讀、齊講習
五、感悟詩情
帶著這種感受,這種感情把整首詩讀一讀。
指名讀、分男女讀、全班齊讀。
六、課外拓展
讀得真好,讀出了濃濃的惜別之情,老師為你們成為李白的知音而高興。一年后,李白回憶起當時與孟浩然分別的情景又寫下了《江下行》這首詩,我們一起來欣賞:去年下?lián)P州,江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真是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古代詩詞里,還有很多關于離別的佳作,請同學們回去后搜集一些描寫送別的古詩,用我們今天的學習方法仔細品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反思9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課采用了"文包詩"的形式,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xiàn)《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xiàn),的確是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理解課文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
課文共五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寫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登船遠去,觸景生情,吟詩抒情。在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運行之下,本課教學目標需三教時達成,但本課希望憑借設計科學的.教案和課件,運用激勵性評價手段調動學生朗讀、想象、領悟語言文字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預計用兩課時就可以達成教學目標。
教案經(jīng)過數(shù)次修改,課堂教學順利達成預設目標,其間不乏可取之處,如: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找出了能體現(xiàn)兩人依依惜別的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學生交流讀的感受后,進行引讀:兩個"一會兒"看似隨便,不禮貌,其中恰恰蘊含著深深的惜別之情。學生能結合生活實際經(jīng)驗進行體會,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沒有停留在表面。課堂上我抓住生成,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拓展想象,運用課件進行演繹,使得他們的感悟更深刻。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反思10
上周五聽了朗教員四年級的語文揭示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覺得很有感傷。本次舉止為教校的語文教員做了優(yōu)異的類型,建坐了標桿。語文教員都反映本人經(jīng)過過程此次舉止勞績頗豐。
起首,郎教員的基本功令人服氣。黑板上的課題固然寫得額外大年夜,可是字依然很斑斕,讓我自嘆沒有如。額外是那句寫字要像做人一樣認認實實,踏急躁實。板書函樸的簡筆劃為本節(jié)課刪色很多,講分清楚清楚明了“黃鶴樓”和“廣陵”的位置,也對分明詩句“故人西辭黃鶴樓”起到了一定的幫手感化。再有郎教員的朗讀額外到位有激情,教死都沒有好,她便范讀給教死聽,本人的深情變動了全數(shù)教室的氣氛。
第兩,道一道教室上的評價語行。教員的.評價語行精確到位,沒有是毫無意義的浮夸。當孩子們朗讀詩句時,教員的評價語“你實是好樣的,讀的很通暢,借很有激情!薄昂芡〞,假設更有氣勢一些會更棒!碑敽⒆觽儧]有發(fā)行時,教員鼓舞道“能道一面是一面,只要我們在考慮,這就是前進”。詞華雖沒有雄渾,但樸實中透著鼓舞;語氣雖沒有宛轉,但平實中透著褒揚;聲音雖沒有甜好,但卻句句透出力道。教員只有認實諦聽了教死的發(fā)行,才能精確的賜與評價,給教死自信,指導教死自動積極發(fā)行。
然后,教師備課十分充分。講義、教參發(fā)掘很深。上課伊始,教員和教死配合交流的送別詩便揭示了教員的功底。當“孟浩然和李白兩人了解的故事”從教員口中娓娓道往時,無沒有令人服氣。教員單手握拳,“李兄李兄”“孟兄孟兄”,這完備沒有是在表演,是教員對兩小我的深厚情義分明得極盡描摹,本情面沒有自禁的投進。
第四,本節(jié)課表現(xiàn)了“自主探供、坐異熟悉”的造就。教員的要供“兩小我安閑組合,可以或許經(jīng)過過程查資料、計議、采訪聽課教員的體式花式往交流詩句的意義!保@個要供的提出便充分表現(xiàn)了“自主探供才調、坐異熟悉”的造就。教死交流的很激烈,很充分。
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給了我很多啟示,關于內容的進一步發(fā)掘借有很多,光是這些優(yōu)面便無沒有令人服氣的了!奥仿湫藿,吾將下低而供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反思11
“文包詩”把學生學習古詩的難度降下來,也能讓學生樂于學習古詩,因為是在敘述一定的故事,而就因這孩子喜歡的故事,就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有心去學,那就變得簡單了。課文用優(yōu)美的語句,真摯的情感,精彩的對話向我們展示了李白送孟浩然的情景,文中文很美,圖也很有意境,真是圖文并茂,抓住這個特點,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這是很好的教材。
那如何處理這“文”和“詩”,孰重孰輕?這需要教師的引領。在上課伊始,導入非常重要,因為“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比绾巫寣W生很快走進課堂,走進文本,并能對文本產生興趣,這在課堂的導入上要下一番功夫。用比賽激趣,我國有很多詩人,你知道誰?學生可能會談到李白,那你會背有關他的古詩嗎?看誰背得多?那今天我們又要來學一首李白的詩,自己來讀讀課題,你知道什么意思嗎?文中就有答案,就請學生翻開書大聲的讀讀課文,看自己弄否弄明白這題目?學生很高興的讀課文,這樣的激趣應該是有效的。
明白課題之后,看看這課的生字,本人認為在小學階段,扎扎實實學習識字寫字是非常有必要的,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當然,在高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可以換種教學方式,但識字寫字教學是一定要有的。可以讓在課前預習,在課堂中抓住重點字詞,讓學生來理解新字新詞,比如你在什么時候就會這些字的說說看,對了,“生活處處都有語文”,只要細心觀察,就一定會有收獲的。
看看這些生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能連起來說段話嗎?課文生字學完了,我們來讀課文,誰愿意齊讀課文的,那就站起來一起來讀,不愿意也沒關系,如果你想讀了,需要等大家讀完這段之后,你才能來讀。如果你讀累了,就可以坐下來休息,等想讀課文了在繼續(xù)。那下面的文本,我想當齊泯王了,一個一個來讀,誰愿意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書就要多讀幾遍。這么美的文章更要多讀。說說你都讀到了什么?說說看,那你知道本文主要寫了什么?你能根據(jù)課題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嗎?學生描紅練字。
在精讀課文時,讓學生默寫生字,這是很有必要的,扎扎實實的學語文。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這是讓學生對上節(jié)課內容的回顧,也為下面教學打下基礎。在體會古詩的含義時。我先從古詩入手,讓學生讀讀古詩。把詩句中不懂的地方標出來邊讀邊想,在帶到全文中去思考,靜心默讀,這樣一定有收獲。讓學生交流一下,自己是如何讓把原來不懂的內容讀懂的。(結合課文內容,利用工具書、、、)這些都是理解課文很好的方法。詩句的前兩句是寫?zhàn)T行話別的情景,它與課文的哪幾節(jié)相對應?后兩句呢?小組交流,可以任意選擇一至三節(jié)或四五節(jié)為學習內容,并在小組中頭論討論1.你對文中內容印象最深刻?2.你還想提出什么問題供大家思考?全班交流,重點引導學生讀好李白與孟浩然的對話,體會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人是有請,景也有情,課文中描寫了哪些景色?從中你感受到什么?這叫“觸景生情”借景抒情。因為心情不一樣,景色也在自己的心中就有不一樣的,你在以前有這樣的感受嗎?試著寫一寫。李白這是因情而動,因為離別的不舍和傷感,按耐不住內心的情感,于是寫下來這千古名詩。情動而辭發(fā)。很多文中都是內心所感所想,那就讓我們再一次來讀讀這課文,這古詩,感受那真摯的情感。
最后齊讀古詩,能背下來嗎?我們來朗誦比賽,看看誰朗誦的有感情。課堂伊始從比賽中來,這又在比賽中去,這去來的中間,是學生情感的放飛,思維的古今的碰撞和交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反思12
六年級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能借助課文詞語注釋、工具書……初步理解詞意和詩句的意思,也積累了不少的古詩和掌握了一些學習古詩的方法,但他們對詩句所表達的意境和詩人所表達的感情還需要教師引領他們去體會和感悟。所以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節(jié)課上,我去除繁瑣的講解詞意、詩意;以“關鍵詞”入文,為體會詩境、感悟詩情的切入口;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看畫面、想畫面、角色體驗中,感悟詩情、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進一步理解詩意和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教師通過讓學生借助課文詞語注釋、工具書……,讓學生同桌交流預習的成果初步理解詞意和詩句的意思.?詩中“煙花三月”的美,李白送別時間的長是學生學習此詩中的重、難點,通過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的送別情境,想象李白在送別孟浩然的情景,讓學生體會到李白送別時間的長,朋友間無限依戀的情懷。整個教學流程就按照“一、故事導入、解讀課題,二、初讀詩文、感知詩韻,三、學生同桌交流預習情況嘗試讀懂詩意,四、創(chuàng)設情境、進入詩境,角色體驗、體會詩情,五、反復誦讀、體驗詩情,六、課外拓展”來進行,F(xiàn)將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反思如下:
一)、故事導入、解讀課題
本課教學課始以“故事激情”為切入點,讓學生從故事中了解到李白與孟浩然的關系和這首詩的背景,對學習古詩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為學生理解課文體會詩情做好了鋪墊。
二)、初讀詩文、感知詩韻
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一遍遍的自由誦讀、齊讀和在教師范讀中,將詩讀正確、讀通順和初步讀出詩的節(jié)奏與韻味。
三)、學生同桌交流預習情況嘗試讀懂詩意
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借助工具書、讀注釋、看插圖等已經(jīng)掌握的學習古詩的方法,揣摩句意、理解文本,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和自學古詩的能力。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充分信任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通過自學,讓學生與同桌充分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訓練學生自學和口語表達能力,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困難,可先跟同桌進行探討,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創(chuàng)設情境、進入詩境,角色體驗、體會詩情
在賞析:“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边@兩句詩句時,理解“煙花三月”是這首詩的一個難點,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受“煙花三月”,并讓學生用積累的詞語形容春天的美景來引發(fā)學生對春天美景的遐想,使學生對其內涵有了廣度和深度的認識。在教學中就通過讓學生用優(yōu)美的詞句來表現(xiàn)三月的美麗,不但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還訓練了語言,促使學生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并之得以活化。同時又輔以課件展示煙花三月的美麗,讓學生感到三月的美麗,美得并不空洞,為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奠定了基礎。并創(chuàng)設情境對話:當與好友告別時,假如你是李白會跟“孟兄”說什么呢?讓學生通過對詩句的理解結合插圖,由學生生活體驗入手,展開想象李白與孟浩然分別的情景,讓學生在角色體驗中感悟到詩情。讓學生通過感受、理解,再用言語、行動表達內心情感,融理解、感受、運用于一體。通過這一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目的是開啟學生思維,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對話,與詩人對話。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領悟,用自己的語言去溝通,去表達。最后讓學生通過朗讀把李白的戀戀不舍傳遞給遠方的孟浩然,讓他們的友情天長地久,引領學生達到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的意境,與文章達到共鳴。
在賞析:“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兩句詩句時。老朋友走遠了,此時此刻李白在想什么,他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呢?我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感受送別的現(xiàn)場,通過“老朋友的船走遠了,看不見了,李白也該回去了吧”
“李白一直看著老朋友坐的船漸漸走遠了,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從這你體會到了什么?”“假如你就是李白,站在黃鶴樓邊,心中會想什么?”這三個問題,讓學生較深入地感受到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深情厚誼。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欣賞歌曲《煙花三月》,感受詩人與好友分別時的心情、感受,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引導學生對文本深入的.理解,讓學生和詩人引起情感的共鳴,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體會詩情。在解決深層次的疑難后,我再引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最后兩句詩句,用自己的情感去誦讀古詩,用自己的聲音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就使孩子們與作者的情感水到渠成地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反復誦讀、體驗詩情
語近情遙、含吐不露。是這首詩的特點,李白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寄托在對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古詩教學應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體會詩中的意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促進學生對古詩優(yōu)美語言的感受、積累、內化。讓學生再三品讀,在朗誦中讓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詩人的心靈直接交流,更進一步整體的、深刻的體會詩情。使學生用自己的情感去誦讀古詩,用自己的聲音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感悟到詩中所蘊含的濃濃的惜別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課外拓展
課中,我安排了李白在一年后所作的《江下行》“去年下?lián)P州,江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做為拓展學習擴大閱讀面,加強了課內外的聯(lián)系,這樣課內外有機結合,加深學生對詩人的了解,更進一步體會詩人與好友孟浩然的深情厚誼和對朋友的離別依依不舍的感情,并延伸了教材內容,使學生的心靈也得到洗禮和啟發(fā)。既幫助學生感悟課文內容,又使詩歌中的所表現(xiàn)的情景、所抒發(fā)的情感在學生心中變得“充實”“厚實”起來,對調動激發(fā)學生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總之,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寫的情景時空跨度大,加之學生對人物以及古詩的背景了解又淺,學生就很難與文中人物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如何讓學生正確理解,讓詩歌中的景象在學生心中豐盈起來,讓學生在情感上與李白產生共鳴。我通過把課外資料引入課堂和創(chuàng)設情境,盡力拉近文中人物與學生的心靈距離。在課堂上,我本著充分相信學生,努力給他們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給他們自讀自悟的機會,爭取使學生都“動”起來,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目的。課堂上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反思13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七冊第六組課文的主題是“人間真情” ,精讀課文《古詩兩首》安排了兩首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其中的一首。
本詩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開元盛世,陽春三月,文人知己,江南名樓,繁華都會——這樣的創(chuàng)作背景使盛唐詩人筆下的這次離別在感傷之外,更充滿了少年人青春昂揚的氣息,充滿蓬勃的生命活力,色彩明麗,體現(xiàn)了盛唐獨有的精神風貌。因此,在“送別詩”中獨放異彩,是歷來傳頌的名篇。
引導學生誦讀是經(jīng)典詩詞教學之根本,誦讀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感知活動,“讀”是主線,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讀準、讀通、讀出節(jié)奏、讀出詩韻、讀出詩情,層層遞進,顯象得意。隨著對古詩語言逐步深入的品味,隨著放飛想象產生的多彩體驗,學生的古詩誦讀能力漸漸趨于個性化,成熟化。
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歸納、積累學習的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今后獨立閱讀古詩的能力。各個步驟結束時及時總結并寫在黑板上,成為板書的一部分。
注重氛圍的創(chuàng)設,注重引導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反思1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別詩,但它卻不同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一種深情體貼的送別。從李白、孟浩然兩人關系來看,雖帶有一絲依戀,幾許惆悵,更多的是李白表達自己的敬仰與向往,是一種富有詩意的送別。也正是基于這一點,文章充滿了詩情畫意。
在教學中注重體會一: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三月的揚州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在這春光明媚的陽春三月,是大家相聚的大好時光,可好友即將遠行,分別時的戀戀不舍使人感到憂傷。陽春三月的.美景與故人離別時的憂傷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為后面學生的想象做好鋪墊。在交流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抓住“煙花三月”的傳神,來引發(fā)學生對春天美景的遐想,聯(lián)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借著一喜一憂讓學生說說、演演臨行前,李白的心情如何?又會對孟浩然說些什么?讓學生通過感受、理解,再用言語、行動表達內心情感,融理解、感受、運用于一體。
教學中注重體會二:“帶著朋友的句句叮嚀,孟浩然毅然乘船東去,只留下李白一人獨自站在江邊遠望,遠望……他望到些什么?”以一個問題為發(fā)散點,給學生們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學生可以根據(jù)對詩文的理解,從各個方面去思考,感悟,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當學生提到“孤帆”一詞時,我馬上設疑:“這時長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為什么只見“孤帆”?
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這樣用三個帶有層次性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目的是開啟學生思維,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對話,與詩人對話。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領悟,用自己的語言去溝通,去表達。最后讓學生通過朗讀把李白的戀戀不舍傳遞給遠方的孟浩然,讓他們的友情天長地久,引領學生達到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的意境,與文章達到共鳴。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反思15
在這節(jié)課上,我并沒有單純地逐字逐句地講解,而是更多地利用創(chuàng)設的情境,抓住對重點字詞的理解去理解整首詩的大意,新課標也明確地指出了對于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即可。而且,四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學習古詩的一定基礎,完全可以通過突破重點字詞的理解去解讀詩的大意,所以我把重點落在想象詩歌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上。
根據(jù)上述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所以我制定了第一個教學目標,就是突破重點字詞,理解古詩的大意。第二個目標,就是領會古詩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這也是本首古詩的教學重點。古詩的學習,更應注重對詩人內心情感的體驗。大家都知道,文章是作者有感而發(fā)的心靈獨白,那么詩更是如此,尤其在短短的幾個句子里,所包含的情與感,更是顯得沉甸甸的。所以,引導學生去理解和體會詩人那時那刻的內心世界,是學生真正讀懂古詩的關鍵。第三個目標,是注重古詩的朗讀和積累。古詩是很具有一種韻律之美的,多讀古詩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生的語感和朗讀水平。小學是基礎教育,多積累古詩是為他們未來的學習打基礎的,小學生是記憶的最好時期,就更應該讓他們多積累古詩,讓他們通過反復的誦讀,轉化為內在的修養(yǎng)。
為了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我在課前就預先制作了一個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課前搜集了李白與孟浩然、黃鶴樓、廣陵等的相關資料,整個教學流程就按照“情景導入,了解背景,課題質疑、自學釋疑,感悟詩境、誦讀詩文”來進行。
一、情景導入,了解背景
在上課前,講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順勢就進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
[反思]在這一板塊中,迅速帶領學生進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交流資料,達到資源共享,從而使學生對古詩的寫作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讓他們真正地走近詩人,體驗其人、其境,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課題質疑、自學釋疑
在這一個板塊中,第一步就是讓學生首先緊扣一個“送”字引導學生提問題(誰送誰?在哪送?送到哪?何時送?怎么送?)第二步就讓學生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借助注釋和收集的資料,在小組中自行解決以上問題。
[反思]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充分信任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通過自學與小組學習相結合,讓學生充分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訓練學生自學和口語表達能力,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
第三步就是讓學生匯報自學情況。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根據(jù)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困難,我就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何時送”和“怎么送”這兩個問題。
在處理“何時送”這個問題時,我注意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感悟煙花三月的美麗,體會作者對友人在這么美麗的三月到揚州去的喜悅和羨慕之情。同時也注重引導了學生入情入境地讀。
[反思]讀書要展開想象,這是讀書的好方法。本詩中“煙花”一詞是學生感悟的難點之一,在教學中就通過讓學生用優(yōu)美的詞句來表現(xiàn)三月的美麗,不但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還訓練了語言,促使學生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并之得以活化。同時又輔以課件展示煙花三月的美麗,讓學生感到三月的`美麗,美得并不空洞,為學生入情入境地讀奠定了基礎。
三、感悟詩境、誦讀詩文
在本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通過第二板塊的學習對詩的意思已經(jīng)大致了解了,所以通過學生再讀詩句,就肯定會在詩中看似矛盾的地方質疑。果然不出我所料,學生很快就在看似矛盾處提出了問題。比如:“這時長江里只有孟浩然的一條船嗎?李白為什么只見‘孤帆’呢?”“為什么帆船會走到天空里去了呢?”等問題。
在解決深層次的疑難后,我再引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最后兩句詩句,用自己的情感去誦讀古詩,用自己的聲音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就使孩子們與作者的情感水到渠成地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反思]我這樣處理,主要是促使學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抓住關鍵詞語‘孤帆’‘碧空盡’深入理解,進而領悟全詩情感,看似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以便孩子們更深入理解孟浩然和李白之間的深情厚誼。
總之,在課堂上,我本著充分相信學生,努力給他們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給他們自讀自悟的機會,爭取使學生都“動”起來,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目的。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出現(xiàn)了很多不如人意的的地方,比如:1、語言不夠精煉,沒有經(jīng)過精雕細作。2、節(jié)奏顯得前松后緊,整體把握不夠好。3、對于難點的突破,由于時間的關系,現(xiàn)得比較匆忙等。但我相信,隨著經(jīng)驗的積累和不斷地學習,以及個性化教學風格的形成,以上這些不足會逐步得到克服。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反思】相關文章: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07-1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09-2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反思精選08-2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04-29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反思總結通用08-22
《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反思08-27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實錄及反思07-15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說課稿09-15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翻譯10-26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意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