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古詩》的分析

        時間:2024-08-28 21:47:35 古詩 我要投稿

        關于《古詩十九首》的分析(通用5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chuàng)作的詩。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的分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古詩十九首》的分析(通用5篇)

          《古詩》的分析 篇1

          古人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非常注重表現(xiàn)藝術,在寫景、狀物、言情、述志時,往往采用既對立又統(tǒng)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辯證手法,讓讀者在品味賞讀中獲得無窮的藝術享受。這些辯證的表現(xiàn)手法包括點染、虛實、疏密、濃淡、離合、雅俗、曲直、隱顯、巧拙等。下面以中學課本中涉及到的詩詩詞為例,試作說明。

          1、點染

          點染,是國畫的術語。原指畫家在繪畫時,有的地方點,有的地方染,從而繪出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后來借用到古詩詞中來,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面正面點明旨意,有些地方側(cè)面渲染。

          這種手法在寫景抒情的詩詞中比較常見,一般用景物來染;用一句話,一個詞來點出作者要抒發(fā)的感情。渲染是為了突出旨意,旨意統(tǒng)率渲染,相互依存,和諧統(tǒng)一。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逼渲械摹皵嗄c人在天涯”是點;其余各句均是“染”,以突出相思的傷悲。這樣的例子在中學語文課本中還有很多,如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逼渲械谝痪涫恰包c”,點出“傷離別”;其余各句是“染”,渲染傷別之情。李清照的《聲聲慢》一詞用“乍暖還寒”、“三杯兩盞淡酒”、“晚來風急”、“雁過也”、“滿地黃花”、“梧桐更兼細雨”來渲染自己的心緒,最后用“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點出“愁”的主旨。王實甫《長亭送別》中的[正宮][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都是染,后面的“都是離人淚”是點。

          2、虛實

          虛實結(jié)合是古詩詞重要的藝術手法之一。所謂“實”,是詩詞中可以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具體捉摸到的部分;所謂“虛”則是指詩詞中表現(xiàn)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識之中的部分。換言之,就方法而言,詳細為實,簡略為虛;具體為實,抽象為虛;有據(jù)為實,假托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就對象而言,景為實,情為虛;眼見為實,想象為虛;有者為實,無者為虛;顯者為實,隱者為虛;當前為實,過去和將來為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等等。

          虛實結(jié)合,可以給人以無窮的暇想和綿長的回味,也可以使詩人的感情表達得更深沉而充分。如李白的《蜀道難》,以虛寫實,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guī)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象,創(chuàng)造出了讓人驚嘆不已的蜀道形象;詩人的情感表達得強烈而飄逸。李商隱的《錦瑟》運用“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四個典故,以虛(傳說、典故)寫虛(過去的經(jīng)歷、夢想、挫折等),詩人的感情真切而又深藏,讓后學者產(chǎn)生了眾多的揣度和想象,被喻為古代“朦朧詩”。而李煜的《虞美人》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卻又以實寫虛,將詩人抽象的“愁”化為了具體可感的江水滾滾,新鮮美妙。

          3、疏密

          詩詞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寫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為疏,密度大者為密。疏者大筆勾勒,重在傳神;密者工筆細描,重在鋪寫渲染。

          在詩詞中,疏利于寫大景,密利于寫小景;在詞、曲中,婉約者較密;豪放者較疏。但在一首詩詞中,詩人們也時而采用疏密結(jié)合的手法,構(gòu)成一定的意境,如杜甫的《登高》中“風急天空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四句,前兩句“風急”、“天高”、“猿嘯”、“渚清”、“沙白”、“鳥飛”一句三個意象,顯得綿密急促;后兩句“落木”、“長江”一句一意象,顯得物象稀少而疏闊。從美學角度看,密可以產(chǎn)生了一種緊促感,疏可以產(chǎn)生了一種弛緩和開朗感,一緊一緩,能給欣賞者帶來心理的愉悅。又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四句,也是深得疏密之妙。前兩句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一寫環(huán)境,一寫時間,可謂疏朗簡潔;后兩句卻寫到“明月”、“青松”、“月光”、“清泉”、“石頭”、“水花”,意象十分豐富;一疏顯得宏闊,一密顯出清幽,給人心曠神怡之感。

          4、動靜

          客觀事物的動靜之態(tài),給了詩人們許多創(chuàng)作的靈感,他們常常將事物的動、靜結(jié)合起來描寫,做到靜中見動,動中見靜,動靜相生,動靜互襯,妙趣無窮。

          如查慎行的《舟夜書所見》:“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天星!鼻皟删鋵戩o,后兩句寫動,富有生活情趣。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月靜春山空。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币詣訉戩o,花落、月出、山鳥的動,突出了春澗的幽靜。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鼻皟删鋵憚,繪出一幅絢麗的圖景;后兩句寫靜,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但也靜中見動:景物動靜的結(jié)合,反映了詩人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心理活動。李白的《望天門山》更是高妙,以“天門中斷楚天開”寫出了水神奇的“動”,力量巨大;又用“碧水東流至此回”寫出了山雄奇險峻的靜——強大力量的'靜;然后又用“兩岸青山相對出”寫靜,又靜中有動;“孤帆一片日邊來”寫動,又動中有靜:動靜相襯,即有力量的對抗,又有寧靜與和諧,真可謂運筆如神!

          5、濃淡

          濃淡在繪畫中,主要指色彩的深淺、明暗。后來用于文學創(chuàng)作,主要指語言的色彩。濃者,重筆濃彩,絢麗;淡者,素筆淡寫,不尚雕飾。

          就作者個人而言,有的追求素淡,有的追求濃艷,有的則濃淡兼施。濃淡相互映襯,可以收到鮮明生動的藝術效果。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上片寫金陵的壯麗秋景,用了“似練”、“翠峰”、“殘陽”、“彩舟云淡”等,語言色彩華美;下片嘆六朝競逐豪華,吊古傷今,語言素淡;以濃襯淡,服務于政治家睹今鑒古的深遠思慮。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寫“紅藕”、“玉簟”、“羅裳”、“蘭舟”、“錦書”、“月滿”,色彩較濃;下片寫“花”、“水”、“閑愁”,色彩較淡;濃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發(fā)了詞人的相思之苦:“濃”尚不可解其愁,“淡”又讓她何以堪?

          6、雅俗

          雅俗是運用語言的一種藝術。“雅”是典雅,“俗”是通俗。

          在詩詞中適當運用雅語和俗語,就會雅俗共賞,增強詩歌的藝術魅力。如張養(yǎng)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前七句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用詞典雅,造句精工;結(jié)尾兩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用語卻極是通俗:這樣以俗入雅,突出表達了詞人關注百姓疾苦的情懷。又如白居易《憶江南》詞,“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能不憶江南”,用語通俗;而“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用語典雅:不用雅,寫不出江南之優(yōu)美;不用俗,便失去了親切感和獨特的向往之情,可謂相得益彰。

          7、巧拙

          巧拙也是語言運用的藝術!扒伞笔枪で桑白尽笔菢阕,二者結(jié)合,?墒盏絼e具一格、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

          如姜夔的《揚州慢》:“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鼻耙痪錁阕荆髢删涔で。無前者,后兩句失去依托;無后者,前一句,失去了應有的表達效果:前后相合,一幅凄清之景頓生,一股興嘆之情流動。又如周邦顏的《蘇幕遮》:“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鼻耙痪鋵懱柍跎端疂u干,比較樸實;后二句寫青青池水,風吹水動,晃動的葉子仿佛在不斷高舉一樣,用筆和造景都很巧。

          8、曲直

          曲與直是詩人表達感情的兩種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

          一般來說,詩人心情平靜時,喜歡含蓄委婉,感情激動時,便直吐為快。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復雜變化的,因而在作品中總是兼用曲與直兩種手法來表情達意,力求做到曲直互補,妙合其心。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描寫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明寫了對仙境的向往,暗寫了對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屬于“曲”的手法;到詩的結(jié)尾處卻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就是“直”,一曲一直間將詩人率真可愛的個性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白居易的《琵琶行》雖然也曲直兼用,但沒有了李白的率真,而是以曲為主;他寫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直接表明的是對下層歌妓和勞苦百姓的同情,曲折表達的卻是政治受挫后,對現(xiàn)實的深刻認識和對世態(tài)炎涼的強烈不滿。說自己的遭際屬于“直”吧,可他還是表達得那么“曲”,不講原委,只說同感。曲折與直率的運用,與詩人的心境有關,耐人尋味。

          9、隱顯

          “隱”與“顯”,也是詩人表達感情的兩種方式!半[顯”與“曲直”非常相似,常常將兩者聯(lián)系在一起說,曲就顯得隱,而直就顯。

          詩人在表達深藏內(nèi)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時,往往隱約其辭,采用隱諱曲折的方式。如朱慶馀的《近試上張水部》,明明是想說自己考前心里沒底,又期待成功,盼望張籍的幫助,卻又隱諱曲折地虛擬新婦的口氣問新郎:“畫眉深淺入時無?”又如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在明了抒發(fā)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時,也隱約地抒發(fā)了“塵滿面,鬢如霜”的政治失意之情。

          10、離合

          離合是一種離題旁涉與緊扣題目的辯證表現(xiàn)手法。直寫題目,內(nèi)容就會局促;蕩開筆墨,內(nèi)容又會偏離題目。而離合就是要講究直寫與旁寫,正寫與側(cè)寫的和諧,側(cè)寫、旁寫都要做到服務于正寫,服務于題目,從而使詩詞意脈相連,似斷實續(xù),搖曳多姿。

          這種手法在詠物的詩詞中表現(xiàn)得非常突出,因為古人主張詠物要力求“不即不離”、“不沾不滯”。如蘇軾的《水龍吟》:“似花還是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M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遍_篇搖曳入題,以似花非花、無情有思吟詠楊花,接著由楊花衍生出思婦意象,人與花、物與情,在不即不離之間,詠物而不滯于物,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古詩》的分析 篇2

          一、常規(guī)分析

          每一首詩詞都有一些“比較固定”的基本要素,比如季節(jié)、時間,人物(主人公)及其相關動作,人物所處地點和人物心情等。當然,這里說的“比較固定”,是指這些要素在詩詞中通常都會描述出來:有些詩詞表現(xiàn)的明顯,有些詩詞則表現(xiàn)的隱晦。雖然隱晦,但認真去尋察還是能發(fā)現(xiàn)的。在鑒賞分析時若能抓住這些基本要素進行有效分析,往往能切中詩歌命脈,明確詩詞“畫意”,體會詩情。請看下面的鑒賞示例:

          餞別王十一南游

          劉長卿

          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

          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

          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賞析:這是一首送別詩。從詩題看,抒情主人公是詩人自己。“青山”暗點季節(jié)是春天,“落日五湖春”一句雖是詩人的想象之景,但也點明了是春天時節(jié)。“汀洲”是指水邊平地。春光明媚,景色怡人,本該是踏春賞景的好時節(jié),但此時詩人身處如此妙境又在做什么呢?通過“望”、“揮手”、“淚沾巾”這一系列動作,我們發(fā)現(xiàn)詩人濃墨重彩地渲染了自己出神凝思、依依惜別的憂傷情緒。最后一句一個“愁”字則更鮮明地點染出詩人心中那份無盡的失落、惆悵的傷感。全詩境界開闊,新穎別致,情景交融,意味不盡。

          二、意象分析

          劉勰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抒情性是詩詞的第一特性。但古典詩詞在表達情感方面比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來抒發(fā)情感的,這些景或物都明顯帶上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這些景或物就是意象。意象是作者用來表達思想,抒發(fā)感情的載體。我們就是要抓住這些意象,仔細體味,通過聯(lián)想、想象感悟詩詞營造的意境,從而準確“入情”。請看下面的.鑒賞示例: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賞析:這首詩寫了哪些意象呢?有人家、花朵、蝴蝶、黃鶯。詩歌前二句突出花之多且繁盛,“千朵萬朵”是上句“滿”的具體化,“表現(xiàn)了春天盎然的生機。蝴蝶競相在花叢間翩躚飛舞,著一”戲“字,表現(xiàn)了蝶兒歡快的心情!绷暨B“則表明蝶兒對姹紫嫣紅的花朵的深情依戀。黃鶯呢?它正跳躍于枝頭,展開婉轉(zhuǎn)清麗的喉嚨歌唱呢,像是在為明媚燦爛的春天送去一支美妙的贊歌!眿伞氨憩F(xiàn)了鶯兒的忸怩喜悅的神態(tài)!鼻∏ 巴怀鳅L兒啼叫的清麗。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霸娭械倪@些意象充分浸潤了作者內(nèi)心的欣喜之情,表達了詩人對生機盎然的春天的喜愛,對現(xiàn)實生活的無限熱愛。全詩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三、表達技巧分析

          獨 不 見

          沈佺期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賞析:這首詩運用了多種表達技巧。首聯(lián)兩句不僅濃墨重彩夸張地描繪了女主人公居室之美,也以“海燕雙棲”反襯出少婦的孤獨寂寞;頷聯(lián)從聽覺角度(寒砧聲、落葉聲)烘托少婦苦苦相憶而又不見所思的愁苦;頸聯(lián)用“秋夜長”的細節(jié)刻畫少婦的寂寞難眠;尾聯(lián)上句直抒胸臆,是女主人公愁苦已極的獨白,下句借“明月照流黃”進一步烘托少婦“思而不得見”的愁思。這首詩,詩人從人物心情和環(huán)境氣氛入手,多方面多角度地刻畫了一個身居華室之中,心馳萬里之外,輾轉(zhuǎn)反側(cè),久不能寐的孤獨愁苦的女主人公形象。全詩情景交融,境界廣遠,余韻無窮。

          四、對比分析

          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事實上,生活也總是在各領域進行著有形無形地比較,無處不在,古今一例。不同的是,古代詩詞中的比較不僅僅局限于同類事物。在詩人敏感的內(nèi)心深處,客觀世界的一切形聲色都很可能點燃詩人情感的“導火線”。非同類事物的比較在古詩詞中有著相當普遍的反映,或顯或隱,或正比或反比,它像一根指揮棒,自覺不自覺地左右著詩人的情感體驗。能夠?qū)υ娺M行比較分析,是一種很好的思維角度。請看下面鑒賞示例:

          渡 湘 江

          杜審言

          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賞析:這首詩通篇運用對比反襯手法。詩歌前兩句是虛與實的對比,樂與悲的對比。首句回憶昔日的春游,在以往春日遲遲的如繡的園林里,是多么歡樂呀,但為什么這里用一個“悲”字呢?這個悲,是今天的悲。詩人被貶“南竄”,滿懷離愁。這句移現(xiàn)情入舊景,頗有新意。次句寫眼前景,一路上的鳥語花香非但不能激起詩人的歡樂,反而更增添了在流放邊疆途中濃厚的哀愁,景隨情遷。后兩句是人與物的對比。京國逐客對照湘江逝水,用“水北流”對照“人南竄”,反襯出對自己不平遭遇的不滿與憂愁及對京國的懷念。全詩即景抒情,通過對比反襯,流露了濃厚的悲思愁緒。

          詩詞鑒賞分析角度與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這里只例舉四種常用的方法以供參考。在具體分析時,我們也不能僅僅簡單地套用某一種,而應該綜合并用,盡可能進行多方位的思考,深入感受詩詞所營造的意境,從而準確地理解詩詞。

          《古詩》的分析 篇3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4個生字。認識“離、枯、榮、野、燒、盡”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材說明

          這首古詩原題為《賦得古原草送別》,作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原詩8行4句,課文摘用其前4行,詩題改為《草》。這4行詩句的意思是:原野上長滿了茂盛的野草,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長,野火只能燒掉草的莖、葉,它的根還在,來年春天,草兒又重新發(fā)芽生長。課文概述了野草的特點,贊頌了它頑強的生命力。

          教學重點是學會4個生字,背誦課文。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觀察路邊、田邊、河邊等處的小草,了解有誰種它,長得怎么樣。

          準備本課的生字卡片,朗讀課文的錄音帶,荒原野草圖。

          (二)識字、寫字教學

          識字教學

          學習生字,注意讀準“原、歲、吹”的音,記住“原”的里面由“白”“小”組成,不能寫成“泉”;“吹”右邊第二筆是“乛”,下面是“人”,不能寫成“乂”。

          2.寫字教學

          指導寫字,要引導學生整體識記生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注意重點筆畫的寫法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歲”字上部的“山”與下部的“夕”的.比例是上短下長,不能寫得一樣長;“吹”字左邊的“口”稍窄些,右邊的“欠”稍寬些;“又”字的下部基本平齊,撇、捺相交在中線上。

          (三)詞句教學

          古詩中的詞語不要求學生全都準確理解,學生只要熟讀背誦大概了解詩意就行了。本課中個別詞與學生日常用語有所差別,可直接告訴學生詞語在詩中的意思,如:“離離”,形容野草茂盛的樣子;“歲”指“年”;“榮”就是茂盛的意思。

          (四)朗讀指導

          朗讀古詩,一是每個字都要讀得正確、清楚,速度稍慢一些;二是要讀出節(jié)奏、韻腳,五字一句的詩一般都是前兩個字連起來讀,后三個字中按詞語稍有停頓,句末的字要讀滿。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教學時要通過教師范讀,聽朗讀錄音幫助學生掌握讀法。注意詩中的兩個“一”讀音不同,可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五)練習提示

          第三題是區(qū)分平翹舌音的練習。要讓學生獨立完成,選正確后,再讀一讀古詩,達到把每個字讀正確。

          第四題為的是復習鞏固生字詞,加深對課文的記憶。練習前可先背一背課文;填寫時要把字寫正確、寫端正;填寫后同座可交換看一看,檢查一下填對了沒有。

          (六)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1—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談話引出課題,范讀課文。

          1.提問:在花、草、魚、鳥中,你們最喜歡什么?

          2.揭示課題,簡介課文:詩人白居易贊美草的古詩。

          3.范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三)學習生字詞,解釋“離離”“歲”“榮”。

          (四)指導朗讀,練習背誦。

          (五)識記字形,指導寫字。

          (六)完成填空練習。

          五、參考資料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遠芳侵古道,

          一歲一枯榮。晴翠接荒城。

          野火燒不盡,又送王孫去,

          春風吹又生。萋萋滿別情。

          這首詩通過對野草的描繪來表達與朋友分別時的情感和友情的深厚。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唐代大詩人。陜西渭南縣人。出身比較貧寒,29歲中進士。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時期,使他對當時社會的激烈矛盾和人民的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許多創(chuàng)作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深刻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剝削與荒淫腐朽的本質(zhì),具有同情人民的思想,成為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白居易一生寫了近三千首詩,著有《白氏長慶集》。

          《古詩》的分析 篇4

          1、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點

         。1)實詞解釋

          我省中考文言文閱讀命題中已連續(xù)十多年出現(xiàn)此題型,并且分值(3-4分)相對不變。所選字詞都是來源于課文下注釋。我們在指導學生復習時把重點放在課下注釋中的以下幾類字詞: ①一詞多義②詞類活作③古今異義④通假字等。

          (2)句子翻譯

          我省近十幾年翻譯句子是必考題型,題量由多到少,分值有所增加。2003—2006年為個每個2分, 2007、2008年為一個每個3分, 2009、2010年為兩個每個2分。

          2、中考語文古詩文常見題型

         。1)文學常識:填空形式,注意“三要素”①文章題目 ②作者姓名 ③作者朝代。其他如:作者的字號、對作者的評價、相關作品等不會作為考試內(nèi)容。

         。2)文中名句的默寫:空出兩個句子,根據(jù)前后句填空。要注意平時的默寫落實,防止音對字錯的現(xiàn)象。

         。3)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

          這種題要求考生用“/”來劃出文言語句的朗讀節(jié)奏,可能會有一些具體的提示,如告訴考生劃兩處或三處。例如:“入/則無/法家拂士”。

          應對這一題型,我們教給學生劃分朗讀節(jié)奏的方法:首先要理解句義,再按意義劃分。一般主語謂語要分開,較長的修飾限制語要劃開。如“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主語+謂語+賓語),又如“今齊地/方千里”等。

          (4)解釋實詞、虛詞的含義:

          以課下注釋中的單個詞為主,多注意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等。如果有本義和句中義的,盡量答全,尤其不能丟掉句中意思,即這里指……的內(nèi)容。

         。5)文言句子的`翻譯:

          從內(nèi)容上看,易考關鍵語句的翻譯;從古漢語角度看,易考特殊句式的翻譯;從來源看,大多來源于課下注釋。

          句子翻譯切記以下三點:

         、僬Z句翻譯以直譯為主,做到文通字順,簡明規(guī)范,通達流暢。

          ②翻譯時,忠實原文,不違原意;掌握實詞,活用虛詞;辨析詞義,弄清語序;遇到難句,前后聯(lián)系。

         、劬渲腥嗣、地名、固有名詞以及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一樣的字詞,不必翻譯。

          一般要用直譯法。直譯譯不通時再輔以意譯法。翻譯時注意運用“留”、“補”、“刪”、“換”、“調(diào)”的方法?荚嚂r按語言點給分,所以翻譯句子時要字字落實。

         。6)文章內(nèi)容要點的歸納、文章中心的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

          這些題一般不是自由發(fā)揮題,盡量按照新教參,加以整理。牢牢記住每段的段意,每課的中心,注意每課的課后題。

         。7)文章內(nèi)容、語言、人物、寫法等方面的欣賞與評價:

          要求考生對文章的某一點談看法,寫出自己的觀點。就文中的人物、事件、觀點等某一方面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能力角度上說,是考鑒賞評價和發(fā)散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

          所以,中考古詩文復習必須字詞句的全方位復習,古詩文課文相關的文學常識、虛詞、實詞、通假字、重點句子的翻譯,這幾點必須弄明白。

          《古詩》的分析 篇5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觀情感的客觀事物,它滲透了作者的審美意識和人格情趣。古代很多詩詞大家,常常以鳥類為意象,來渲染離愁別緒,新怨舊恨,增強藝術的感染力。

          杜鵑

          杜鵑,又名子規(guī),杜宇、蜀魄等!度A陽國志·蜀志》載:“古有蜀王杜宇,號望帝,后禪位出奔,其時子規(guī)鳥鳴,蜀人思念杜宇,故覺此鳥鳴聲悲切!币苍S因此,人們總是把杜鵑聲與“悲傷”、“思歸”的情緒聯(lián)系在一起。如辛棄疾《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來未抵人間離別!痹~人用杜鵑來惋惜百花凋零,春已歸去的傷感之情。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弊右(guī)聲聲,仿佛呼叫著“不如歸去”,然而,遷客卻仍要遠行,這是令人何等的傷情?作者正是借子規(guī)的啼聲,來襯托自己的愁心。表達了對友人受貶的無限同情。

          燕

          成雙成對的燕子,總使人想起團圓或離散。“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詩經(jīng)·谷風》),成雙成對的燕子,引起有情人渴望比翼雙飛的思念。燕子依舊,物是人非,更易使人產(chǎn)生時事變遷、昔盛今衰的感嘆。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而最讓人傷感的,莫過于像燕無家可歸一樣,成了無根之人。南唐后主、亡國之君李煜,眼看燕子歸來,和淚寫下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千古名句。

          鴻雁

          是大型的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如歐陽修《戲答元稹》:“夜聞歸雁生相思,病人新年感物華! 趙嘏《長安望秋》:“殘星數(shù)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鼻赜^《減字木蘭花》:“困依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龔自珍《己亥雜詩》:“三更忽軫哀鴻思,九月無襦淮水湄!

          鷓鴣 鷓鴣,在古人眼里,叫聲凄切、清長,如說“行不得也,哥哥”。在詩詞中,鷓鴣聲仿佛是哀怨、凄清的化身。如:辛棄疾《菩薩蠻》:“江晚正愁余,深山聞鷓鴣!睂χ叺哪荷珶o限惆悵,深山里又傳來鷓鴣鳥悲苦的叫聲。黃昇《月照梨花》中:“不知郎馬何處,煙草凄迷,鷓鴣啼!薄靶胁坏靡哺绺纭保曲p鴣的叫聲,也是少婦的心聲!苞p鴣啼”,含蓄地表達了情系郎君,翹首盼郎歸的心情。

          烏鴉

          烏鴉全身黑色,人們對它常有厭惡之感,常用來描寫衰敗荒涼的景象。如秦觀《滿庭芳》:“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毙翖壖病队烙鰳贰罚骸翱煽盎厥,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边^去的事情不堪回首,今天,飛集在敵人廟里的烏鴉爭食剩余祭品,祭鼓頻敲。表達了對統(tǒng)治者不能收復中原的不滿。

          蟬

          蟬又名知了,以善鳴而聞名。秋日來臨也是蟬的末日將到,鳴聲也顯得凄切,古詩詞中寒蟬即秋蟬鳴叫聲大多帶有凄涼、悲傷的色彩。如:駱賓王《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以蟬之高潔自況,也以蟬鳴的悲涼來襯托自己身陷囹圄的憂傷心情。柳永《雨霖鈴》中“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寫秋蟬叫聲凄切,不僅點明了節(jié)令,而且渲染了離別的氣氛。蟬鳴長一聲短一聲,聲聲牽動離人心。

          猿

          猿是哺乳動物,據(jù)說與人類同宗。它的啼叫聲,更多地被賦予情感色彩。如:杜甫《登高》中“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寫猿聲之哀,襯托出了“悲秋作客”、“失意潦倒的困境。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以杜鵑和猿的啼聲渲染了悲苦的氣氛,反映環(huán)境的惡劣,表達心中的憤懣。

          黃鸝

          黃鸝聲脆,易使人喜。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詩人歡愉開朗的胸懷聞黃鸝聲便知;晏殊“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農(nóng)家春游之樂躍然紙上。(朱文德 乙常青)

        【《古詩》的分析】相關文章:

        《寄人》古詩分析09-12

        古詩《江雪》的詩意分析07-06

        古詩《題西林壁》教材分析06-11

        古詩詞中的意像分析08-29

        古詩分析: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06-29

        對于古詩《贈汪倫》的教學案例與分析08-17

        關于古詩文中的五種特殊修辭分析09-16

        中考語文古詩文默寫各題型分析參考06-14

        關于從審美心境角度對古詩詞教學瓶頸的突破分析08-12

        古詩文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分析08-0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