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杜甫《登高》翻譯的美學追求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杜甫《登高》翻譯的美學追求,歡迎閱讀與收藏。
杜甫詩《登高》聲韻和諧、意象絕美、意境深遠,在譯詩中很難予以再現。
詩歌是文學的最高形式,是人類智慧的濃縮。中國古詩詞語言優(yōu)美、韻律鮮明、凝練含蓄、形式工整,是音美、形美、意美合而為一的典范,是中華民族文學寶庫的精華,也是綻放在世界文苑里的一枝奇葩。中國詩歌蘊含了
豐富的中國文化,是外國人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譯者在譯作中有責任將中國古典詩詞的美最大程度地再現出來,以便于讓更多的英文讀者能夠了解和欣賞,詩歌翻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詩歌翻譯的美學理論
對于詩歌翻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許淵沖根據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的《自文字至文章》一文中所說的:“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钡贸隽俗约旱摹叭勒摗奔匆饷馈⒁裘、形美。他提出“譯詩要像原詩一樣能感動讀者的心,這是意美;像原詩一樣有悅耳的韻律,這是音美;還要盡可能保持原詩的形式,這是形美!痹凇叭馈敝,意美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音美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形美是更次要的,是第三位的。我們要在傳達原文意美的前提下,盡可能傳達原文的音美;還要在傳達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盡可能傳達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齊備。如果三者不可得兼,那么首先可以不要求音似,也可以不要求形似;但是無論如何,都要盡可能傳達原文的意美和音美。
二、杜甫《登高》原文及解讀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老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登高》是公元767年秋杜甫于五十六歲流離到夔州,重陽登高面對深秋景色,感時傷懷而作的不朽詩篇。全詩通過對深秋蕭條景色的描寫抒發(fā)了作者對長年漂泊無依,老病孤愁生活的感慨悲壯之情,被視為中國傳統(tǒng)七言律詩的巔峰之作和經典代表,聲韻和諧、意象絕美、意境深遠,歷來膾炙人口、為人稱道。元人稱它“一篇之內,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胡應麟曰:“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移,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后無來學,此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詩藪》)楊倫亦稱贊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杜詩鏡銓》)。
三、《登高》翻譯的美學追求
《登高》對仗工整、意境深遠,在譯詩中,自然無法傳譯出此詩“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的音美,同時也難以再現“八字皆對,起手二句,對舉之中又復用韻、格法奇變”的形美。其翻譯之難絕不亞于“戴著腳鐐跳舞”。盡管如此,仍有中外譯家在此首詩的翻譯上各顯神通!兜歉摺返挠⒆g本目前已有十多種,翻譯方法各異。下面我們從美學的角度看看“詩譯英法唯一人”許淵沖對杜甫《登高》的譯文,通過對許先生的譯詩進行分析,了解他在《登高》翻譯實踐中的美學追求。
杜甫《登高》簡析
這首詩是大歷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時所作。蕭瑟的秋天,在詩人的筆下被寫得有聲有色,而引發(fā)出來的感慨更是動人心弦。這不僅由于寫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詩人對人生之秋所描繪的強烈的感情色彩。頷聯狀景逼真,是后人傳誦的名句。頸聯兩句,十四個字包含了多層含意,備述了人生的苦況,更令人寄予強烈的同情。
古人有農歷九月九日登高的習俗,這首詩就是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的重陽節(jié)時詩人登高抒懷之作。此時杜甫寓居長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節(jié)縣),患有嚴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頓。全詩通過對凄清的秋景的描寫,抒發(fā)了詩人年邁多病、感時傷世和寄寓異鄉(xiāng)的悲苦。
詩篇前四句描寫登高聞見之景。首聯連借風、天、猿、渚、沙、鳥六種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飛等詞修飾,指明了節(jié)序和環(huán)境,渲染了濃郁的秋意,風物具有鮮明的夔州地區(qū)特征。這兩句不僅是工對的聯語,而且句中自對,如“天高”對“風急”,“沙白”對“渚清”。句法嚴謹,語言錘煉,素來被視為佳句。頷聯前句寫山,上承首句;后句寫水,上承次句。寫山為遠望,寫水為俯瞰。落木而說“蕭蕭”,并以“無邊”修飾,如聞秋風蕭瑟,如見敗葉紛揚;長江而說“滾滾”,并用“不盡”一詞領起,如聞滾滾濤聲,如見湍湍水勢。兩句詩,無論是描摹形態(tài),還是形容氣勢,都極為生動傳神。從蕭瑟的景物和深遠的意境中,可以體察出詩人壯志難酬的感慨之情和悲涼心境。詩篇后四句抒發(fā)登高所生之慨。頸聯上句寫羈旅之愁!俺W骺汀保砻髟娙硕嗄昶床欢ǖ奶幘;“萬里”,說明夔州距離家鄉(xiāng)非常遙遠,是從距離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從時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字是在前兩聯寫足秋意后,順勢帶出,并應合著“登高”的節(jié)候。下句寫孤病之態(tài)。“百年”,猶言一生;“百年多病”,遲暮之年百病纏身,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獨”字,寫出舉目無親的孤獨感;“登臺”二字是明點題面,情才因景而生。這兩句詞意精煉,含意極為豐富,敘述自己遠離故鄉(xiāng),長期漂泊,而暮年多病,舉目無親,秋季獨自登高,不禁滿懷愁緒。尾聯進一步寫國勢艱危,仕途坎坷,年邁和憂愁引得須發(fā)皆白;而因疾病纏身,新來戒酒,所以雖有萬般愁緒,也無以排遣。古人重陽節(jié)登高照例是要飲酒的,而詩人連這點歡樂也失去了。這一聯分承五、六句:“艱難”備嘗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甚又是“多病”的結果。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tài),一一得到表現。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xiāng)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又從白發(fā)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于對”,細細體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無怪乎胡應麟盛譽其為“曠代之作”清代楊論推崇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杜詩鏡銓)),明人胡應麟更說此詩“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詩藪》)
【杜甫《登高》翻譯的美學追求】相關文章:
杜甫的《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03-01
杜甫《登高》原文翻譯及鑒賞06-18
杜甫《登高》全詩翻譯賞析07-29
杜甫登高原文翻譯及賞析03-18
登高杜甫11-24
杜甫《登高》08-26
登高杜甫唐詩10-12
杜甫《登高》詩詞03-24
杜甫《登高》 賞析04-25
杜甫《登高》賞析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