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的故事
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的故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都說人怕出名,豬怕壯,事實也的確如此,比如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平日得罪權(quán)貴多了,最后被打擊報復(fù),這類事件,是白居易身上有著很多案例可循。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這是他人生的一個轉(zhuǎn)折點。白居易被貶的表面原因是他越職奏事,率先上書請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了當(dāng)朝權(quán)貴,實際上真正的根源在于他平日所作的諷喻詩招致了當(dāng)權(quán)者的嫉恨,故借此機會打擊報復(fù)。
對此,白居易自言:“始得名于文章,終得罪于文章!
白居易的感傷詩最出色的是長篇敘事詩《長恨歌》和《琵琶行》。
前者為早年(元和元年)所作;后者便是外遷這一階段的作品。這兩首詩均達到很高的思想藝術(shù)水平,長期在人民中廣泛流傳。這一時期白居易還寫了不少親朋間酬贈往來的篇章,如《別舍弟后月夜》、《江南遇天寶樂叟》等,感今傷昔,嘆老嗟病,有濃厚感傷色彩。
白居易在內(nèi)外遷調(diào)的時期雖然以“獨善其身”為處世原則,但他的兼濟之志并未完全消失,轉(zhuǎn)而表現(xiàn)在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為人民做好事。在杭州時,他主持修筑湖堤、疏浚水井,造福百姓;離開蘇州時,人們泣涕相送,依依不舍。作為一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始終心系民間疾苦。
拓展:白居易什么時候被貶為江州司馬
白居易 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屬山西)。晚年官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
入仕以前 自代宗大歷七年(772),至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生于鄭州新鄭(今屬河南)。自幼聰慧,5、6歲學(xué)作詩,9歲熟悉聲韻。11歲時,因兩河藩鎮(zhèn)戰(zhàn)亂,由滎陽逃難到徐州符離(今安徽宿縣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縣尉的堂兄。5、6年的顛沛流離生活中,白居易接觸到民間疾苦,并受到當(dāng)時任蘇州、杭州刺史的兩位詩人韋應(yīng)物、房孺復(fù)的影響,作有《江南送北客因憑寄徐州兄弟書》、《賦得古原草送別》等詩篇,15、16歲時,立志應(yīng)進士舉,刻苦讀書,口舌成瘡,手肘成胝。后來,父死母病,靠長兄白幼文的.微俸維持家用,奔波于鄱陽、洛陽之間,生活比較艱苦。
貞元十六年,白居易29歲,進士及第。十八年(802) ,又與元稹同時考中“書判拔萃科”。兩人訂交,約始于此,后在詩壇上齊名,并稱“元白”。十九年春,授秘書省校書郎。永貞時(805),王叔文、韋執(zhí)誼實行政治革新,白居易曾向韋上書,建議廣開言路,選拔人才,懲惡賞善,舉賢任能,不失時機地迅速改革。但不久,王、韋等被貶,改革失敗。他的建議未及采用,寫有《寓意》等詩表示惋惜。元和元年(806),罷校書郎,撰《策林》75篇,對社會政治各項重大問題所提治理方案,是研究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資料。這年中“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作《觀刈麥》,《長恨歌》。
元和二年,帖集賢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學(xué)士。次年授左拾遺。五年,改京兆府戶曹參軍,均依舊充翰林學(xué)士。草擬詔書,參預(yù)國家機密。在儒家“兼濟”思想的指導(dǎo)下,他不怕得罪權(quán)貴,連續(xù)上書論事,如《奏請加德音中節(jié)目》、《論制科人狀》、《論和糴狀》、《奏閿鄉(xiāng)縣禁囚狀》等,都是關(guān)系國家治亂、人民生活的重要文件。與此同時,他還自覺地以詩歌作為“補察時政”、“泄導(dǎo)人情”的武器,促進新樂府運動,寫了大量的諷諭詩,和他在政治上的努力相輔而行。但由于朝政日趨腐敗,他的這些奏狀和詩歌反而招來當(dāng)權(quán)者的忌恨與打擊。
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喪居家,服滿返京任太子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兩河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聯(lián)合叛唐,派人刺殺主張討伐藩鎮(zhèn)割據(jù)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請急捕兇手,以雪國恥。但卻被腐朽的官僚勢力攻擊為越職言事,并捏造“傷名教”的罪名,將他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這對他是個沉重的打擊。
貶江州以后的內(nèi)外遷調(diào) 自元和十一年(816),至大和二年(828) 。白居易到江州后的第二年,寫下《琵琶行》。詩中通過一個擅奏琵琶的長安名妓淪落江湖的不幸身世,寄托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悶。在這之前,他已經(jīng)看到朝廷的種種黑暗,萌生過及早抽身的念頭。經(jīng)過這次打擊,思想更從“兼濟”急遽轉(zhuǎn)向“獨善”,決心要做到“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言”(《重題》);“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詠懷》)。但他并沒有辭官歸隱,而是選擇了一條“吏隱”的道路,一邊掛著閑職,一邊在廬山蓋起草堂,與僧朋道侶交游,以求知足保和,與世無忤。與之相適應(yīng),描寫閑靜恬淡境界、抒發(fā)個人情感的閑適詩和感傷詩,便開始多起來,而前期那種戰(zhàn)斗性強烈的諷諭詩則比較少見了。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還京,拜尚書司門員外郎,遷主客郎中,知制誥,進中書舍人。因國事日非,朝中朋黨傾軋,屢次上書言事不聽,于長慶二年(822)請求外任,出為杭州刺史。后又做過短期的蘇州刺史。在杭州時,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頃;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飲用。離蘇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書監(jiān)。次年轉(zhuǎn)刑部侍郎。
退居洛陽的晚年生活 自大和三年(829),至?xí)?846)。白居易從58歲開始,定居洛陽。先后擔(dān)任太子賓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職。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他在洛陽過著飲酒、彈琴、賦詩、游山玩水和“棲心釋氏”的生活。時常與名詩人劉禹錫唱和,時稱“劉白”。他在舒適的晚年仍然時常想到人民。73歲時,還出資募人鑿開龍門八節(jié)石灘,以利行船。兩年后病終。葬于龍門香山琵琶峰。詩人李商隱為撰墓志。今已辟為游覽勝地。
【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09-21
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的原因08-23
白居易為何被貶為江州司馬?09-21
白居易為什么被貶為江州司馬?09-15
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的真正原因09-21
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直言進諫是官場大忌09-15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元稹11-13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元稹11-25
元稹《聞樂天授江州司馬》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