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白居易《長恨歌》研究

        時間:2024-08-08 15:51:11 白居易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白居易《長恨歌》研究

          在《長恨歌》研究中,主題及層次劃分一直是熱點問題。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白居易《長恨歌》研究,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居易《長恨歌》研究

          《長恨歌》是由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一首敘述唐玄宗李隆基和其貴妃楊玉環(huán)的愛情故事的詩歌。直到如今,對于這首詩歌的創(chuàng)作主題思想以及詩歌結(jié)構(gòu)的研究層出不窮,成果也相當顯著。對于《長恨歌》的主題,學界主要有三種觀點,即諷喻說、愛情說以及雙重主題說。這些研究也試圖揣摩創(chuàng)作者當時創(chuàng)作的這樣一首流傳甚廣的樂府歌行體詩歌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

          隨著當代西方詮釋學的影響日益擴大,德國闡釋學家伽達默爾有關(guān)本文理解和解釋中的“視域融合論”被學界廣泛接受!堕L恨歌》的研究也應將本文與接受者密切聯(lián)系,以便更好的詮釋這首詩。

          視閾融合與闡釋

          闡釋學是一種關(guān)于意義、理解和解釋的哲學理論。它經(jīng)歷了從赫德、施萊爾馬赫、狄爾泰、海德格爾的發(fā)展,到當代伽達默爾、利科爾等人的發(fā)展,而走向成熟的。伽達默爾是海德格爾的學生,他繼承了海德格爾“此在”闡釋學的本體論路向。而“視閾融合”這個概念是闡釋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

          “‘視閾’(Horizont)就是看視的區(qū)域(Gesichskreis),這個區(qū)域囊括和包容了從某個立足點出發(fā)所能看到的一切。把這運用于思維著的意識,我們可以講到視域的狹窄、視域的可能擴展以及新視域的開辟等等。”[1]388所以我們可以說我們的視域正是和我們思維著的意識緊緊相連。視域不同的人,思維也就不盡相同,那么他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認識必定是不同的!耙虼耍忈寣W處境的作用就意味著對于那些我們面對流傳物而向自己提出的問題贏得一種正確的問題視域!盵1]388而人們的“理解其實總是這樣一些被誤認為是獨自存在的視域融合過程。”[1]393在伽達默爾看來,理解和解釋的過程應建立在解釋者和作者的“詮釋性對話”的基礎(chǔ)上,也就是說我們理解和解釋某一個本文的過程,其實就是將作者作品的視域與解釋者視域融合的一個過程。那么,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有沒有可能完全恢復作者賦予作品的本來視域呢?伽達默爾對讀者“先入之見”(即“前見”)的辯護,讓我們知道了視域間轉(zhuǎn)換的不可能性。所謂的“先入之見”是理解者在開展理解和解釋活動之前的自身視域,這是與理解者的主觀因素密切相關(guān)的,如知識結(jié)構(gòu),文化背景等等。那么在這種“先入之見”的存在下,視域融合后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研究成果。

          在之前的《長恨歌》研究中,就主題的探討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很多觀點了,而另外一些學者從層次劃分、嬗變影響等都分別有討論。本文中,筆者選取了幾個角度,試圖對《長恨歌》進行一個全方位解讀。

          從“一篇長恨有風情”中看主題思想

          從以上論述看,為了無限接近作者的視域,研究作者當時創(chuàng)作本文時的處境、思想等是非常必要的。元和十年(815年),即《長恨歌》創(chuàng)作近十年后,白居易在《編集拙詩成一十五卷因題卷末戲贈元九李二十》中說:“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逼鋵嵰平獍拙右讓@首詩賦予的真實內(nèi)涵,就得理解這句話中的“風情”、“正聲”兩個詞。《詩大序》中說:“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興廢也!睆陌拙右椎谋硎鰧⑦@兩詞對立來看,“風情”應該是指《詩經(jīng)》的風詩。在秦漢之后,儒家思想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為了政治目的,《詩經(jīng)》也被穿鑿附會上了明顯的政治色彩,“風”也被逐漸賦予婉轉(zhuǎn)以“諷(勸諫)”的含義。從孔穎達的疏證來看,唐代不但接受,而且進一步強化了漢儒的觀點,以為風詩乃是婉轉(zhuǎn)以“諷”、有種種寄寓政治詩的經(jīng)典。

          從歸類來看,白居易編輯詩集時,把自己的詩分成了諷喻、感傷、閑適、雜律四類,《長恨歌》被分到傷感一類。這是否能說明什么呢?其實,作者對其詩集的分類是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的,第一次分類他是把作品分成了古體詩和近體詩兩個部分的,第二次則是按照感傷及其表達方式將詩分為了非感傷詩和感傷詩,第三次分類他是按照“兼濟”與“獨善”的標準來分成了諷喻詩和閑適詩的。這三次分類顯然采用的標準不同,所以感傷詩和諷喻詩不是對立的個體。由此,可以看出在文本中作者對其主題思想持有政治“諷喻”態(tài)度,并且對于其愛情主題也是認可的。

          而從作者的個人遭際來看,貞元六年,白居易在符離家為了考取進士而潛心攻讀,在閑暇之余,他與同村鄰家姑娘湘靈產(chǎn)生了愛慕之情。但由于門第的差異,二人終究還是沒走到一起。雖愛情未果,但白居易對自己的這份感情念念不忘,還多次賦詩以寄托相思悲嘆之情。如《寄湘靈》、《冬至日懷湘靈》等等。既是這樣一段難以割舍的情感,那么在寫關(guān)于明皇與楊妃愛情故事的詩時,一定會多少將自己對湘靈的感情注入作品中的。

          考察白居易自身的態(tài)度以及遭際,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后世研究者的研究主題之爭了。持諷喻說的人將白居易的政治態(tài)度和“一篇長恨有風情”這句話作為有力論據(jù);持愛情說的人一定會從詩歌分類以及詩人的遭際來大做文章;持雙重主題說的人就將這些綜合考量,作為論據(jù)。后世研究者之所以能夠有這么多不同的研究成果,是因為這首詩的文本、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心理等都有大量的藝術(shù)性“空白”。在后世的研究中,研究者們由于在不同的“前見”中理解它,就使它擁有了更多不同的意義。誠然,先前研究者的不同視域也是啟發(fā)筆者對《長恨歌》有自己的見解的重要因素。故綜合上文列出的三點,作者在投入自己的情感的同時還得兼顧禮教束縛,所以愛情和諷喻是共同存在的。

          《長恨歌》中的“恨”如何闡釋

          “接受美學”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空白”,它既指文本的設(shè)計,又指讀者的反應。就文本設(shè)計而言,“空白”即指語義單位之間的空缺與意義的隱含表達。就讀者而言,“空白”就是指讀者因文本意旨的不明確性而產(chǎn)生的視界上的模糊性與判斷上的多義性!堕L恨歌》這首詩的“空白”很多,但是就“恨”這個字的表達,也是值得深究的一個“空白”。

          白居易為什么要給本詩取名為“長恨歌”呢?這其中的“恨”指的是什么呢?就這兩點問題筆者展開了思考。筆者認為取名“長恨歌”的理由如下:首先,作為皇帝的李隆基在政治上遭到了“安史之亂”,在愛情上,他又在“馬嵬之變”中失去了摯愛。其次,作為寵妃的楊玉環(huán),她雖集“三千寵愛在一身”[2]182,但是在禍亂來臨之際,她也成為了泄憤的對象,失去了年輕的生命。最后,與作者來說,他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投入,不得不讓人想到他將其與湘靈無果的愛情,這也注入了這篇作品之中。就這三點來說,這個“恨”字的運用是恰到好處,非常巧妙的。

          細細分析本文,唐玄宗李隆基之“恨”其實是貫穿全文的一個主線。而這個“恨”是分為了三個層次的。詩的第一部分,就是“漢皇重色思傾國……盡日君王看不足!盵2]183是第一個層次,主要描述了李、楊二人是如何感情深厚,而使明皇荒廢朝政,這無疑是為李隆基之“恨”埋下了伏筆。作為一個皇帝,他迷戀紅顏,疏于政事,那么招致禍亂并是必然現(xiàn)象!皾O陽鼙鼓動地來……魂魄不曾來入夢。”[2]184這是第二個層次,描寫了“馬嵬之變”的史實,以及玄宗失去楊妃的痛苦。這一個層次中,作者將男主人公李隆基的“恨”推向頂點,也是李、楊愛情悲劇沖突的爆發(fā)點。在這部分中,詩文大部分都是表現(xiàn)了李隆基的痛苦的,“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盵2]184這是作為一個男人保護不了自己的女人,看著她死的“恨”。也寫出了作為一個皇帝,李隆基沒能勤政愛民導致“安史之亂”的“恨”。剩下的為第三部分,是描寫李隆基遣方士尋楊妃,方士在海上仙山上見到了已成仙的楊妃,并走時帶回了楊妃的信物和話語“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盵2]184雖無正面描寫李,但最后一句話無疑是概括整首詩的基調(diào),也是李的心聲所在。“此恨綿綿無絕期”[2]184無疑也是賦予了“恨”一個很厚重,很復雜的情感。李的“恨”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人感嘆的同時又很無奈,這才讓這個“恨”字生動起來。

          楊妃之“恨”是從詩中的藝術(shù)性“空白”中體現(xiàn)出來的,本為壽王妃的楊玉環(huán)被公公看中,選入宮為貴妃,并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誰知好景不長,李迷戀楊,以致荒廢朝政,招致禍亂。但緊要關(guān)頭,楊妃卻成了禍亂的“禍首”,使其招致殺身之禍。雖詩中并無太多描寫楊妃心理活動的句子,但我們從第三部分李隆基遣方士找到成仙的楊妃的那段描寫來看,楊妃的“恨”也是很具有感染力的。那個年代,作為一個女人,她一輩子的事業(yè)就是她的丈夫,楊妃只是追求愛情而已,雖“姊妹兄弟皆列土”[2]183但這也是李愛屋及烏的結(jié)果。然而,正是這樣追求愛情的女子,卻被人扣上“禍首”之名,含恨而終。她的“恨”乃是中國古代萬千女性共同的“恨”――只是最求愛情,卻成了男人們政治的犧牲品。此種“恨”更是一直回蕩在中國古代女性的心中。

          作者將自己對那段未果的愛情之“恨”賦予主人公身上,這“恨”夾雜了太多的意義。首先,迫于各種壓力他與主人公李隆基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愛情;其次作為大丈夫,他們又不得不以天下為己任,顧全大局犧牲小我;最后,這種真摯情感卻一輩子不能忘卻,時時折磨著他們的內(nèi)心。這也正是作者與男主人公產(chǎn)生共鳴的地方,所以這篇作品才讓人感同身受。

          結(jié)語

          在闡釋學中,對作品的解讀就是理解者和作者的互動過程,可以通過考察創(chuàng)作背景等來還原作者的視域,也可以通過對本文的細細品讀,來和作者對話。在《長恨歌》解讀過程中,筆者選取了以上兩個視角來進行視域融合下的解讀。在“前見”的影響下,為了讓其他的讀者能看到一個立體而生動的《長恨歌》,筆者從作者自己對作品的解讀以及作者的背景中,對這首詩的主旨進行了客觀分析,并就“恨”這個藝術(shù)性“空白”作了分析。這首詩之所以能流傳至今,并且依然在藝術(shù)魅力方面閃閃發(fā)光,是不同解讀者“視域融合”的結(jié)果。而筆者也在本文中對這首詩進行了視域融合下的解讀,碰撞出了“效果歷史”,希望能從另一個角度提供給研究者們不同的視角。

          拓展:

          一、詩歌內(nèi)容簡析

          從“漢皇重色思傾國”到“盡日君王看不足”,主要描寫了李隆基與楊玉環(huán)的相識、享樂及玉環(huán)的貌美、得寵。

          (一)兩人相識

          作品中兩人是這樣相識的,“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即楊玉環(huán)到了該出嫁的年齡,然后通過選秀,被李隆基看中。實則兩人是這樣認識的嗎?楊貴妃本是蜀州司戶楊玄琰的女兒,小名玉環(huán),自幼由叔叔養(yǎng)大。開元二十三年,被封為唐玄宗之子壽王李瑁的妃子,被唐玄宗看上后,先出家為道,號太真,至天寶四年納宮中,冊封為貴妃,受到玄宗的極度寵愛。李商隱的《龍池》詩:“龍池賜酒敞云屏,羯鼓聲高眾樂停。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 最后兩句寫夜半后,宴罷歸來,宮中的銅壺滴漏聲綿綿不絕,心中無事的薛王痛飲后早已睡去,而壽王卻徹夜難眠,一個“醒”字非常警策,可見其當時的痛苦情狀。所以作者所寫與史實是不符的,完全是出于政治的避諱。

         。ǘ┵F妃貌美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采用夸張、對比的寫作手法,集中描寫了貴妃之貌美。無論是白居易的描述,還是其他文人的描述,貴妃的貌美都是比較抽象的。李白的《清平調(diào)詞三首》,第一首從空間角度寫,以牡丹花比楊貴妃的美艷;第二首從時間角度寫,表現(xiàn)楊貴妃的受寵幸;第三首總承一、二兩首,把牡丹和楊貴妃與君王糅合,融為一體。但整體看,貴妃貌美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豐艷”之美,宋代人在《楊太真外傳》書中介紹,玉環(huán)與玄宗翻書,翻到《趙飛燕外傳》,說漢成帝給趙飛燕造了避風臺,玄宗說:“爾則任吹多少”;二是貴妃的皮膚特別白皙,作品中“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即是描寫語句。五代王仁裕撰《開元天寶遺事》記載:“貴妃每有汗出,細膩而多香,或試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紅也”。

         。ㄈ┵F妃受寵

          首先是自己受寵,“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其實,貴妃與皇帝也是常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磕磕絆絆的時候。史書記載貴妃與玄宗有兩次比較大的感情矛盾。第一次是天寶五載,貴妃因“妒悍不遜”,被玄宗趕回了娘家,后因高力士建議,玄宗接回,貴妃“伏地謝罪”,二人合好,從此“后宮莫得進矣”;第二次是天寶九年,因貴妃“復忤旨”,后來貴妃送給玄宗“一縷青絲”,從此玄宗對貴妃“寵待欲深”。其次是兄弟姐妹沾光。“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楊玉環(huán)兄弟姊妹全都因她得以分封,家庭顯赫,讓人羨慕。楊玉環(huán)冊封為貴妃后,玄宗又追封其父為太尉、齊國公,其叔為光祿卿,堂兄弟楊17官鴻臚卿,楊17為侍御史,楊釗賜名國忠,封魏國公,丞相;大姐封韓國夫人,三姐封虢國夫人,八姐封秦國夫人。

          (四)奢靡享樂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等句,反復渲染玄宗得貴妃以后,如何縱欲行樂,如何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即玄宗的迷色誤國。事實上,玄宗與貴妃在華清池沐浴之場景確實是比較奢華的,溫泉沐浴是有等級差別的,第一級別是御湯―九龍湯、蓮花湯,皇帝專用,第二級別是貴妃湯―海棠湯,楊貴妃專用,第三級別是太子湯,第四級別是公共溫泉。雖然,玄宗與貴妃過著歌舞升平的奢華生活,但二人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方面卻是志同道合之人。據(jù)唐人著錄的《開天傳信記》記載,天寶年間,玄宗上朝聽政捂肚子,高力士問其原因,皇帝說昨晚夢見一曲子,沒來得及記下,笛子放在肚子處,剛才是一邊聽政,一邊按笛眼,把這首曲子記下來。玄宗還選樂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園。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號“皇帝梨園子弟”。貴妃則在舞蹈方面造詣極高,她將《霓裳羽衣曲》變?yōu)榱宋枨,進行領(lǐng)舞。根據(jù)唐99李!端纱颁洝返挠涊d,當李白將《清平調(diào)詞三首》獻給皇帝的時候,貴妃則“持玻璃七寶盞,酌西涼州蒲桃酒,笑領(lǐng)歌,意甚厚”;而玄宗則“調(diào)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

          從“漁陽鼙鼓動地來”至“夜雨聞鈴腸斷聲”,敘述安史之亂爆發(fā)后,玄宗出逃,馬嵬縊妃事件,玄宗與貴妃在馬嵬驛生離死別的場面!傲姴话l(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到馬嵬驛時,禁軍將士不滿情緒高漲,將領(lǐng)陳玄禮代表將士請誅楊貴妃,玄宗無法,只好賜楊貴妃死!包S埃散漫風蕭索”,“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通過環(huán)境的描寫,寫出了玄宗在西南行軍的路上及在蜀地時痛苦的心情。

          自“天旋地轉(zhuǎn)回龍馭”至“魂魄不曾來入夢”,書寫李隆基對楊貴妃的思念。

          詩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描述了楊貴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傷,“群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還都路上的追懷憶舊,回宮以后“芙蓉如面柳如眉”的睹物思人及“西宮南苑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少”的觸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種種感觸。纏綿悱惻的相思之情,使人覺得回腸蕩氣。另外,從“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語句中,一方面說明玄宗對貴妃的思念至極、度日如年,一方面也側(cè)面反映出玄宗晚年孤獨的生活。

          自“臨邛道士鴻都客”至結(jié)尾,詩人采用的是浪漫主義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后來,在海上虛無縹緲的仙山上找到了楊貴妃。“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以行動寫人,寫出了貴妃內(nèi)心的焦急與迫切;“云鬢半偏新睡覺”,“風吹仙袂飄飄舉”,“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描寫見情,描寫楊貴妃的外在形態(tài),展示其內(nèi)心情感;最后當?shù)朗考磳㈦x開的時候,貴妃“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最后感覺還不能表達自己對玄宗的思念,又將“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的重重誓詞:“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一同寄去,敘事見情,把楊貴妃不念舊情,感恩報德,忠于愛情,矢志不渝的心情刻畫得淋漓盡致。詩歌的末尾,用“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結(jié)筆,點明題旨,回應開頭,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給讀者以聯(lián)想、回味的余地。

          二、對李隆基、楊貴妃的歷史評價

          (一)李隆基

          縱觀歷史,由于李隆基晚年的荒淫、迷色,導致唐朝由盛轉(zhuǎn)衰,但對一個人物的評價要一分為二。首先,李隆基是一個有為的皇帝。他開創(chuàng)了“開元盛世”的繁榮局面,還克己復禮,重用賢相,虛心納諫,崇尚節(jié)儉,“焚后庭珠翠之玩,戒其奢也;禁女樂而出宮嬪,明其教也”。其次,李隆基的時代是一個富裕時代。杜甫《憶昔》:“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最后,李隆基時代還是一個向上的時代。《舊唐書17q玄宗本紀》記載,“于時垂髫之倪,皆知禮讓”。但到了天寶時期,尤其是晚年,除任相失誤,拒絕納諫外,自己也變得驕奢淫逸起來。元稹《上陽白發(fā)人》:“天寶年間花鳥使,撩花狎鳥含春思。滿懷墨敕求嬪御,走上高樓半酣醉。”加之唐代節(jié)度使制度,軍事重心外重內(nèi)輕,使得唐朝由盛轉(zhuǎn)衰。

         。ǘ钯F妃

          楊貴妃不是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關(guān)鍵,她對政事不關(guān)心,也不干政,否定“紅顏禍水”說。她是一個悲劇人物。她自己沒有選擇幸福的權(quán)利,只不過是皇家王權(quán)的禮物和玩弄品,天生麗質(zhì)不是自己的錯,然而卻是釀成悲劇的開端。本來與壽王李瑁是郎才女貌的一對,但卻被玄宗看上,再到后來的馬嵬縊死,都是自己無法改變的,真所謂“紅顏薄命”。正如晚唐詩人羅隱《帝幸蜀》詩評價:“馬嵬煙柳正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

          總之,在這首長篇敘事詩里,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yōu)美的形象,敘事、寫景、抒情相結(jié)合,敘事有致,張弛自如;抒情深摯,纏綿細膩;語言優(yōu)美明麗,自然流暢。

        【白居易《長恨歌》研究】相關(guān)文章:

        白居易 長恨歌08-25

        長恨歌 白居易06-01

        長恨歌(白居易)05-20

        白居易長恨歌06-22

        白居易 長恨歌06-20

        白居易《長恨歌》07-31

        白居易的 《長恨歌》07-08

        長恨歌--(白居易)06-13

        《長恨歌》(白居易)07-18

        白居易的長恨歌06-02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