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小學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4-07-16 10:15:20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說課稿[精]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說課稿[精]

        小學數學說課稿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的內容《四邊形》。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簡單的空間圖形、認識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以后進一步學習其它空間與圖形的基礎。教材首先出示了一幅校園場景圖,圖上有許多關于“空間與圖形”的信息。目的是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豐富他們對圖形特別是四邊形的感性認識,并從整體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幾何圖形。接下來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是借助于涂顏色的活動,讓學生從眾多的圖形中區分出四邊形,并感悟到四邊形有四條邊和四個角。例2讓學生通過把各種四邊形分類,對不同的四邊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特別是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知道: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它們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本單元的內容只要求學生能夠從具體的實物或圖形中識別出哪個是平行四邊形,對它的一些特點有個初步的直觀認識即可。同時對四邊形、平行四邊形、都不要求下嚴格意義上的定義。因此,我覺得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應該定為: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2.通過圍一圍、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是認識四邊形及其特征.難點是通過對四邊形的分類,進一步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

          在教學中我打算采取以下的'教學策略

          1.重生活經驗,讓學生的豐富的感性材料中感知數學。學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和空間與圖形有關,他們的生活經驗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因此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視野從課堂拓寬到生活的空間,并引導他們去觀察生活,從現實世界中發現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

          2.重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貞浬罱涷、觀察實物、動手操作、想像、情境描述等都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途徑,也是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的重要手段。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從事數學活動,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探索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從而獲得鮮明、生動和形象的認識,進而形成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主要指導學生掌握以下的學習方法:

          觀察法:通過觀察主題圖和圖形,找出四邊形,再通過分類等活動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動手操作法:通過分一分,圍一圍等活動,認識四邊形及其特征。

          概括法:在實踐活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概括四邊形的特征。

          我把本節課的預設過程分為四大塊,分別是,

          一.感知四邊形

          1.圍四邊形。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圖形:四邊形,你想像中的四邊形是怎樣的?讓生充分發表意見。然后表示出自己想像中的四邊形。(注意:如果學生圍出的以正方形和長方形為主,教師應及時點撥引導,適當補充一些梯形和平行四邊形以及不規則四邊形。)

          2.定義四邊形。這里的四邊形的定義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下定義。師:看著這么多的四邊形,你能說一說,到底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二.尋找四邊形

          1.在主題圖中找四邊形。

          2.在圖形中找四邊形。

          3.找生活中的四邊形。

          4.小結。

          三.進一步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

          過渡語:象這樣有四條直直的邊,有四個角的圖形就是四邊形,(圖形出示,不同類型的四邊形)。

          1.分類。師:你能按自己的標準把這些四邊形來分分類嗎?

          學生會出現幾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對此,要求學生說明自己的理由,對于學生的不同方法,只要有自己的理由,都要予以肯定。其中把長方形、正方形分為一類,其它圖形分為一類進行的分類方法進行重點研究,解決本課的難點“進一步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

          2.練習

          準備一些關于特征的判斷題。

        小學數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六冊第四章“年、月、日”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小學階段接觸的較大的時間單位。在本單元以前,學生已經學過了較小的時間單位“時、分、秒”。以后,學生將會把它們用于實際生活,小學階段不要求對時間進行再拓展。因此此課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時間單位是較為抽象的計量單位。本課,學生將認識時間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大月、小月、特殊月、平年、閏年的知識及其判斷方法。

          3、教學目標

         、僦R目標:掌握時間單位年、月、日,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理解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掌握判斷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天數的方法。

         、谀芰δ繕耍航洑v動手操作,搜索資料,探索知識規律的過程,提高觀察、判斷、探究能力。

         、矍楦袘B度目標: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時間單位年、月、日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難點: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

          突出重點:采取大月歌和左拳記憶法,把抽象的知識概括成有趣的順口溜與點拳頭。簡單,學生易于接受。

          突破難點:平年、閏年的判定方法是本課難點,必須讓學生獨立去觀察、猜想、歸納,才能順利內化成自身的知識。

          5、學情分析

          在低年級,小學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與他們的實際生活最為接近的時間單位,如時、分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逐漸接觸了離他們生活較遠的時間單位,如年、月。學生在日常活動中越來越多地積累關于較大的時間單位感性知識,“六一”兒童節、每年的生日、元旦、國慶、植樹節等讓孩子建立年月日的初步時間觀念。這些知識是三年級學生學習此課的基礎。“年、月、日”之間的關系較為繁多。學生掌握起來容易出現混亂。

          二、說教法

         。ㄒ唬┙虒W指導思想

          1、“開放觀察研究”引導孩子自主學習。

          新課標理念之下,教師應扮演主導角色,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只有當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有所思考,才能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在教法上,我是采用“開放觀察研究”的方式進行,放手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尋找教育素材。通過對形式多樣,制作精美的年歷進行觀察、統計、思考、總結,同時在學校生活中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數學交流與數學表達的能力。新課標認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從具有濃厚現實意義的年歷入手,本章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更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課前調查成果”建立“已有的知識經驗”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新課程標準)平年、閏年、大月、小月、特殊月、判定大小月的方法、判定平年閏年的方法等等的知識使本課知識密度相對較大。本課在知識連貫性方面稍微欠缺。與單位“時“的聯系在龐大的知識體系中顯得并不緊密。所以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處理上我采用觀察研究方式,喚醒學生以往的知識經驗。同時以問題方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形成新的“已有的知識經驗”。

          3、動畫、游戲、比賽多種形式調節課堂學習氣氛

          三年級學生的注意力較容易分散,運用多種形式調節課堂氣氛很重要。我在課堂上靈活運用多媒體動畫、游戲和比賽,吸引學生注意力,加強對知識規律的運用,加深印象。

         。ǘ┙虒W準備

          1、課前一周布置學生收集家里和親戚朋友家里的年歷,找出其中連續四年,觀察數據并完成“課前調查成果”紙。

          2、教具:年歷卡、PPT幻燈片。

          三、說學法

          課前,學生搜尋資料、觀察、概括、對比、思考,把生活的數學進行歸納、總結,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提高。課上孩子以兒歌和游戲為橋梁,把客觀規律內化成為自身知識網絡的一個組成部分。課后,大月歌、左拳記憶法等作為知識的載體,將幫助學生解決來自生活和學習的諸多問題。

          四、說教學過程

          課前一周布置學生課前調查連續四年的年歷,完成“課前調查成果”。

          學生手中的“課前調查成果”如下

          年份天數

          1月31

          2月28/29

          3月31

          4月30

          5月31

          6月30

          7月31

          8月31

          9月30

          10月31

          11月30

          12月31

          全年365/366

          根據以上信息回答問題。

          1、一年有幾個月?

          2、一個月有多少天?

          3、哪幾個月有31天?哪幾個月有30天?

          4、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課堂教學環節

          (一)匯報課前調查結果

          同學們,在上個星期,老師讓同學們去收集年歷,觀察連續4年的年歷中的天數。同學們的結果怎樣?有什么發現?下面請一個同學來把他的調查結果匯報出來。

          學生匯報如:

          1、一年有12個月。

          2、有的月份有31天,有的30天,還有29天和28天。

          3、有31天的月份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有30天的月份是四、六、九、十一月,

          有28天或29天的月份是二月。

          4、二月有28天或29天。

          有的年份全年365天,有的366天。

         。ǘ⿲W習新知

          1、月份和年份

          有31天的月份,我們稱為“大月”,有30天的月份,我們稱為“小月”。對于天數會改變的、最特殊的二月,我們稱它為“特殊月”。(邊板書大月、小月、特殊月)

          二月如此與眾不同,這里面一定藏著小秘密。同學們想知道嗎?我們請數學小博士為我們解釋清楚。

          PPT幻燈片播放地球繞太陽轉動的動畫,并響起數學小博士的聲音:“地球總是圍繞太陽旋轉的,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實際的時間是365日5時48分46秒。為了方便,人們把一年定為365日,叫做平年。這樣,每四年就與標準時間相隔將近一天。人們就在這一年的二月份多加一天。就是366日了,這樣的年份我們稱為閏年”

          2、月份的記憶方法。

          要記住大月和小月,有什么辦法呢?

         。▽W生思考兩分鐘后提問)

          學生介紹自己記憶的方法,可能是單雙數記法、大月歌記法、左拳記憶法等等,只要符合規律,都予以肯定。

          ①單雙數記憶法:七月以前單月是大月,八以后雙月是大月.

         、诖笤赂瑁阂、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圩笕洃浄ǎ簭娜^邊沿開始數,凸起來的地方是大月,每個月31天。凹進去的地方是小月,每個月30天,。二月除外。

          3、讀一讀、賽一賽

         、偃嗤瑢W用左拳記憶法一起邊做邊念。

         、诒荣惸膫小組的同學最熟練最響亮。

          ③全班同學讀大月歌,且考考哪個小組記得最牢。

         、軘祵W活動;顒右螅寒斃蠋熣f月份數,是大月時全班男生起立,是小月時全班女生起立。老師依次說出三月、十一月、七月、九月、六月、八月、一月、十二月,二月。

          4、判斷平年和閏年

          我們已經學會辨別大月和小月的方法。那么,平年和閏年又怎樣區分呢?

          我們仔細想想,閏年就是當年二月有29天的年份。所以,我們只需要看二月份的天數,就可以判斷出那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了。請翻開書本49頁“做一做”,把閏年圈出來。觀察閏年的年份數字,你能發現什么?學生可能的回答如下:

          ①每四年就出現一個閏年。

         、诙际请p數。

         、鄱际4的整倍數。

          總結規律:把年份除以4,有余數的是平年;沒有余數是閏年。

          我們用發現的規律,猜一猜20xx年之后的下一個閏年。(xxxx)把它除以4檢驗一下。再找出xxxx年的年歷檢驗一下。

          5、練習反饋,引出疑問:下面請同學們判斷一下,1864年、1963年、xxxx年、1900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6、平年閏年判定的補充規定。

          1900÷4=475沒有余數,可是它是平年,為什么呢?請聽數學小博士的解釋。

          PPT幻燈片播放地球繞太陽轉動的動畫,并響起數學小博士的聲音:每四年出現一個閏年,時間差不是整整24小時,而是23小時15分4秒。所以四年一閏,又多加了44分56秒?雌饋碚`差很小,時間長了,誤差就大了。每400年就多算了3日2時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應該少增加3天。為了便于計算,就做了“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規定因此科學家又做了一項補充規定:“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ㄈ┚毩暦答,鞏固新知:

          判斷題①五月是大月。()

         、谑辉率谴笤。()

         、20xx年是平年。()

         、躼xxx年的二月有29天。()

         、20xx年的一月有31天。()

         。ㄋ模┤嘈〗Y,暢談收獲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小學數學說課稿3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本篇雖說是青島版,但說課模板流程我們有很多都可以學習和借鑒

          今天我說的課題出自青島版4年級上冊課本,第105頁第7單元的信息窗1《五級船閘》小數除以整數。(課件出示課題)

          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整數除法、小數乘法、商不變的性質、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等知識,這為學習本節課的知識打好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本節課所學內容也為以后進一步學習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課的知識在小學數學的知識結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連接作用。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為本節課確立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用豎式計算小數除法時,小數點對齊的道理。(課件出示)

          根據上述對教材與內容的簡單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課件展示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經歷探究初步理解小數除以整數(整數部分夠商1)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小組和全班同學的合作交流,感受小數除以整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感和數學思維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或失敗的教訓,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鑒于時間關系,這里就不讀了。

          課件出示為了突破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現階段的數學學習方法的特點,并且基于本節課知識的特點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教學理念,我為學生選擇了小組合作探究的教法,即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新知,教師只需引導好學生探究的方向,而不要過多的干涉學生,進而達到綠色課堂的目的。

          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整節課,我準備分四個環節組織教學:

          課件出示第一環節:情境導入新知

          首先,我通過課件的配合(出示三峽情境圖),談話引入,即直接給學生出示幾幅三峽的圖片,從而引出三峽五級船閘的情境圖課件出示,提示學生發現五級船閘的作用——蓄水。

          課件出示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三峽情境圖,及五級船閘的作用,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好奇心。

          課件出示 第二環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完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雖然他們已經學習過整數除法的運算,對他們對小數除法的認識還是剛剛開始,所以,這部分知識對四年級學生而言,還是比較喜歡對實例進行模仿的自覺性學習。

          首先,在學生懂得五級船閘的作用之后,我借助課件出示情景圖的內容,進而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情境圖中的數學信息,在這里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并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分析的習慣。

          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能夠自己提出問題:由你所發現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呢?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先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然后引導學生進入小組合作的模式,根據所發現的信息,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即:

          水位一天能夠上升多少米?

          處理這個紅點問題時,學生會很容易的找出情境圖中的信息,并提出相關問題,而且能夠列出解決這個問題的算式:9.84÷3=,由此也引出了新的問題:

          被除數是小數怎么辦?

          在這里,也引出了這節課的課題:小數除以整數 板書課題。

          板書課題后,可以問學生這么一句話:看到這個課題和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由這個問題,引發學生對以往所學知識的思考,在這里要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比如整數除法、小數乘法等。

          在學生發言完畢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所想起的以前學過的相關知識,去解決這個問題:9.84÷3= 板書算式

          學生獨立思考之后,可以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彼此的觀點。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充分研討尋找解決此問題的方法,在這里,學生在討論中,可能就會出現多種觀點,比如把小數化為整數、估算等,把小數變成整數,也就是把被除數變成整數,然后用在三年級已經學習過的整數除法去除,這樣就把被除數擴大了100倍,最后要把所得的商縮小到它的一百分之一。

          估算即把9.84看做9,9除以3得3,9.84比9大,所以商也比3大。

          在這里,最關鍵的是要引導學生從計數單位的角度來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9代表9個1,除以3,得3個1,商寫在個位上。8代表8個十分之一,除以3,結果是2,2寫在什么位置呢?引導學生理解2寫在8的上面,并且在個位的3的后面要點上小數點,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2是商在十分為上。這樣商的小數點也于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這樣就解決了小數點的問題,剩下的計算可以教給學生去講解,余數2可以看做20個百分之一,與百分位上的4組成24個百分之一,除以3,得到商是8。

          8代表多少?寫在那里? 這里可以讓學生自己說出。

          由此,也突破了對本節課所設的重點難點。對于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在重視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的同時,也要達到避免學生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少走彎路的目的。

          同時也解決了本課的紅點問題,即用豎式計算小數除以整數,是本單元的基礎,是進一步學習小數除法的關鍵所在,所以這個重難點要突破好,讓學生從根上去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在學生對情境圖理解、認識、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的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切忌出現教師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同時也實現:學生通過小組和全班同學的合作探討交流,感受計算小數除以整數的算理和算法,培養學生的數感和數學思維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識和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或失敗的教訓,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的教學目標。

          第三環節:鞏固深化,加深理解。我分為2個層次。

          1.掌握計算方法:讓學生加深對計算小數除以整數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于用豎式計算小數除以整數的運用的熟練程度。

          2.解決實際問題:課件出示實際問題,進行反饋練習

          問題的設置要多層次,多樣式,依次遞增練習的難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到得到鍛煉和提高。

          最后一個環節是:總結提高,課后延伸。

          首先,我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盡可能的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要點,把總結提高的工作放手教給學生來做,再引導學生課后查閱相關資料:還想知道哪些有關小數除法的知識?自己可以通過閱讀書籍和上網查閱來獲得更多的知識。

          這樣,通過課堂總結,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獲得數學知識的能力。

          以上是我對《小數除以整數》這一節課的簡要分析和初步構思,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

        小學數學說課稿4

          一、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使之‘做’數學”的教學理念。做數學是目前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觀念,它強調學生學習是一個現實的經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根據本節教學內容的特點,主要意在體現“做”數學的兩方面:一引導學生“玩”數學;二幫助學生“悟”數學。因此有意識地采用操作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等活動方式,讓學生從中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嘗到發現數學的滋味。

          二、 設計思路

          “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是浙江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二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扒蟊纫粋數多幾的應用題”是在學生能“比較數量多少”和“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的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又一類應用題。

          教材強調“先分后合”,通過“誰與誰比,誰多誰少,多的可以分成哪兩部分”來理解算理。因此,通常的教學模式是“著重讓學生理解:母雞與公雞比,母雞多,母雞的只數分成——與公雞只數同樣多的和比公雞多的兩部分,把這兩部分合起來,就是母雞的只數來解此類應用題!钡珡膶嶋H的教學情況看,讓一年級的學生完整地敘述這一思考過程是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學生對為什么要分?分了過后又為什么要合很難理解,教師上課時也說不明道不清。

          針對以上的現象,本節課設計的意圖是想在強調“同樣多”與“多的部分”的概念的基礎上,抓住“母雞比公雞多3只”的重點句,通過探討“誰和誰比,以誰為標準,誰多誰少”,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即求母雞的只數轉化抽象成“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文字題(求比5多3是幾)”來解此類應用題,使說的過程變得簡潔,以便于學生接受。而且還為學生以后學習分數、百分數應用題尋找單位“1” 的量作鋪墊;谝陨辖虒W想法的另一個原因是教材在教完“求兩數相差多少的應用題”、“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應用題”各內容之后,都出現了同類的文字題。說明各類應用題與同類文字題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是否意味著生活問題與數學模型的建構相互依存。

          針對以上的教學設想,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通過觀察和操作,滲透“一一對應”及“比較”的思想、方法,幫助理解掌握“同樣多”與“多的部分”。

          (2)學生掌握表述解答方法的過程,并能正確解答此類應用題。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動手操作和實踐應用能力及探索創新、合作學習的意識。

          (4)向學生滲透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思想觀點,進行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為力求體現“引導學生‘玩’數學,幫助學生‘做’數學”這一教學思想,教與學主要舉措為學具操作、計算機輔助教學、組織討論探索、引導合作發現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來,構建“轉化”的全過程,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理解”或“消化”的過程,同時通過以下的學習方法親身體驗合作的成功和愉悅。

          (1)觀察的方法,通過觀察電腦的動畫演示,突出“同樣多”這一重要概念,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動手操作的方法,通過動手操作擺“同樣多”與“多的部分”,感悟應用題與文字題的轉化統一。

          (3)嘗試法,教師先讓學生嘗試從具體實物操作中抽象成文字題,在嘗試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然后相互討論,相互啟發,最后總結出方法。

          (4)概括的方法,在合作交流學習的過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能總結概括出解此類應用題的方法。

          三、教學程序

          依據這節課的教材知識結構及小學生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為優化教學過程,實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課堂教學要求,這節課的程序安排為:

          第一環節:引導學生“玩”

          1、開門見山地讓學生按要求玩學具

          (1)擺一擺“同樣多”的兩種物體,學生自由擺。引導出“一一對應”的擺法后,再次擺“同樣多”的兩種物體,同桌交流檢查。

          (2)擺一擺“多的部分的物體”,學生自由擺并演示說操作的過程。第一行擺4個 ,第二行擺比第一行多2個 。就是比4多2個所以擺6個。主要引導學生說出為什么第二行為什么擺6個?(比4多2是6。)

          (3)相互合作擺“多的部分的物體”,指名演示并說過程。

          2、教師引導得出:剛才我們所做共同點就是算“比幾多幾是多少”

          [設計意圖: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設置“玩”的環節是針對兒童這一特點及教學內容所考慮!巴妗睌祵W不僅是學生的認知過程,而且也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意交流的過程!巴妗睌祵W的獨特之處在于主體處于愉悅心理狀態下去學數學。學生通過擺學具從具體實物操作的過程中初步感知“求比一個數多幾是多少”的文字表述,為新課應用題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環節:幫助學生“悟”

          1、應用題教學 例 公雞5只,母雞比公雞多3只,母雞有多少只?

          (1)獨立思考,嘗試解題。

          (2)小組合作,交流解法。教師參與學習。

          (3)匯報解法?赡艹霈F:用學具演示;直接說算式;轉化成“比5多3是幾”等。

          (4)電腦演示線段圖,抓住“母雞比公雞多3只”通過“誰與誰比,以誰為標準,誰多誰少”來進一步理解算理。

          2、引導歸納轉化成文字題

          [設計意圖:合作方式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本節應用題教學,也想嘗試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如: 從實際的問題“母雞比公雞多3只”的理解:誰與誰比,以誰為標準,誰多誰少,及轉化成文字題都有一定的難度,安排合作討論等。這樣以分組合作的形式,出現在課堂上,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提高了參與學習的效率,也便于教師的個別輔導。更重要的是在合作學習中同學之間相互幫助和交流。由此引發了他們的成就感和進取心。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學生的個體人格的發展,創造了適宜的環境條件]

          更多相關的小學數學說課稿推薦:

          小學數學說課稿《秒的認識》

          小學數學說課稿《角的度量》

          小學數學說課稿《分數的初步認識》

          小學數學說課稿 《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

          小學數學面試說課稿《長方體和立方體的認識》

          第三環節:組織學生“用”

          1、課后練習。

          2、選擇自己喜歡的兩樣物體編應用題

          [設計意圖:學生在以上合作交流探索的基礎上,已初步建立把應用題轉化成文字題的思想方法,并能正確解答。這里設計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編題的目的一是鞏固新知,步步深入;二是給學生提供自主的活動空間及實際的應用意識。]

          第四環節:指導學生“想”

          1、 談談對這類應用題解題的感想。比如請你用“難、容易、比較難、比較容易”選一來進行評價并說明理由。

          2、如果是“母雞比公雞少3只”你會做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回憶歸納本節課所學內容,讓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形成知識網絡,培養了抽象概括能力,同時抓住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與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應用題的內在聯系來再次調動學生的求知欲。]

        小學數學說課稿5

          一、說教材 :

          《路程、時間與速度》是九義教材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

          1、說學情分析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具備了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能力,能獨立解答求每分鐘行多少米的應用題,在已有的生活實踐中,經歷了初步感知路程、時間、速度的生活經驗,能模糊地感覺到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一定關系,這些知識、能力及經驗為學生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建構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模型,解決相應的應用題提供了前提條件,并為以后學習較復雜的行程問題奠定了基礎。

          2、說預期效果

          根據教材結構與內容的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本節課預想達成的教學效果如下:

          (1) 知識目標:通過對生活材料的分析,幫助學生理解速度的含義,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 能力目標: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會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3) 情感目標:養成學生積極關注、收集、處理生活中數學信息的習慣,體驗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快樂。

          3 、說教學重、難點

          要想達成預期的效果,教學中必須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的數量關系,會運用數量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是理解速度的含義,掌握速度單位的表示方法。

          對個九、十歲的孩子來說,“速度”的概念比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確,不像時間那么常見,并且速度的單位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學生們從未見過,因此,教學關鍵是讓學生從大量的生活實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義,歸納出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內在聯系。

          二、說教學方法

          1、教法:本節課我運用了遷移法、復合的現實數學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手段。

          2、學法:教學中運用了分析綜合法、經驗歸納法以及小組合作探究法指導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的達成預期效果,我準備從以下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 再現生活情境,導入新課。

          教育心理學認為:教學時應設法為學生創設逼真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思考的欲望。因此本節課一開始就再現了同學們都非常熟悉和喜愛的運動會場景,“今年10月,我校舉行了第八屆運動會,學校打算選出一位運動員參加省‘徑賽明星’的比賽,你會怎么選?”同學們當然會選跑的快的運動員。由此自然地進入第二環節。

          (二)主動探究模型,探究新知。

          觀察運動員的兩張比賽成績表,從表中你能得出哪些數學信息?誰跑的`最快呢?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觀察、分析、比較、思考,從表1中得出200米徑賽中張方最快,因為他用的時間最少,而1分鐘定時往返跑中丁勇跑的路程最長,所以他跑的最快,從而領會“路程一定時,時間越短速度越快;時間一定時,路程越長速度越快!痹谏厦娴膬山M快慢比較中,表面上看是比較路程或時間,實質上比的就是速度。怎樣讓學生透過表面看實質呢?于是我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現在學校要在這兩名運動員中選出一名參加省‘徑賽明星’的比賽,該選誰呢?一石激起千層浪!是啊,路程、時間都不相同,又怎么比呢?情境條件和已有知識的矛盾、沖突,點燃了學生的好奇心和發現欲,也激發了他們暢談選擇理由的愿望,積極調動原有知識和經驗來解決問題----那就是要找一個統一的標準:他們每秒鐘各跑了多少米?速度的概念應運而生。 要比快慢,先求速度,通過列式,計算出他們每秒鐘跑多少米。(板書:每秒各跑多少米?200÷40=5(米)360÷60=6(米))這些數量各表示什么?一起聽智慧老人說說吧。ㄖ腔劾先酥v解路程、時間與速度的定義)路程、時間與速度這三個相關聯的量,學生原來只能模糊地感知,不能清晰地表達,所以,我借助智慧老人之口,直截了當地揭示概念,多媒體的演示,既能形象地幫助學生建立概念,又節省了時間,建立了速度的概念,我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速度的單位,每秒跑5米,,每秒跑6米,用另一種形式說是5米/秒,6米/秒。那么速度單位可以寫成……(板書速度單位)通過提問:速度單位與我們學過的單位有什么不同?剖析出速度的單位是由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共同組成的,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速度的含義,知道速度是單位時間內所行駛的長度,這樣就架構起行程問題中三個數量之間聯系的橋梁。 接著提問:你還知道哪些速度單位呢?引導學生創造出其他的速度單位,并進行板書。接下來展示生活中常見的速度,同學們想知道你寫的這些速度哪里會用到嗎?讓大家讀一讀,它們分別表示人、飛機、聲音、光的速度。以上的“說一說、讀一讀”能讓學生聯系生活,從大量的生活實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義,掌握速度單位的表示方法,并讓學生認識了更多的速度單位,突破難點。在學生充分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這三個量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這些數分別表示什么?根據回答進行板書。那怎樣求速度呢?在這個教學重點環節里,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探究,通過小組討論總結、歸納數量關系,進而得出:路程÷時間=速度,這里圍繞“總結---歸納”二個環節進行學法指導,幫助學生深刻領會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密切聯系。 為了讓學生體驗生活數學,我充分借助現代教育技術,開始情境的延伸:(課件)用線段圖表示題中數量,能使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更只管、更形象,解答問題后,通過提問:每道算式分別表示什么?讓學生總結歸納出路程和時間的關系式:路程÷速度=時間,速度×時間=路程,仔細觀察這三道數量關系式,它們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通過對比,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路程、時間、速度這三個數量之間的緊密聯系。

         。ㄈ┒嘣謱佑柧,鞏固內化。 在鞏固練習中,我遵循由易到難的規律,設計了分層訓練。第一層:基本訓練,通過練習明確,已知路程、時間、速度中的任意兩個數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數量。第二層:綜合訓練,這三道圖文結合題,通過學生觀察、分析,從紛繁復雜的條件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解決問題。第一題求時間,第二題求速度,提別是第三題,它的解答方法多樣化,可以比路程,也可以比時間,還可以比速度。在練習中選取一些學生熟悉的事物,能讓他們積極地思考,輕松地練習,感受著數學的魅力,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ㄋ模┞撓祵嶋H應用,拓展提高。

          通過前面的學與練,學生對路程、時間與速度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到底學的這些知識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還有哪些方面應用這些數學知識呢?

         。1) 限速標志我知道 這是高速公路上限制速度快慢的標志牌?纯瓷钪羞有哪些地方用到限速牌?

         。2) 為什么人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呢? 其實光的速度比聲音的速度快得多,所以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 (3) 氣象臺預測臺風到達的時間 臺風給人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 ①今年8月,臺風“泰利”在西太平洋生成,沿西北方向在我國登陸,臺風距離大陸2160千米,中心最大風速60米/秒,你能預測臺風到達的時間嗎? ②現在臺風距九江約900千米,預計24小時后到達九江,你能估計臺風的速度嗎? 這一環節充分利用數學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讓學生看到自己學到的知識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增強了數學應用意識,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愿望!

          四、板書設計

          路程、時間與速度 路程=時間×速度 速度=路程÷時間

        小學數學說課稿6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104—105頁

          教材分析:自然界和人們在社會實踐中發生的現象是多種多樣的。有一類現象,在一定條件下必然發生,這類現象成為確定性現象,有些事件的結果在一定的條件下無法事先預知,即隨機現象(不確定現象)。本節內容旨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著不確定現象,認識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教材選取了“新年聯歡會上抽簽表演節目”的現實情境,引入本單元的學習內容。通過例1、例2的教學,使學生初步體驗在現實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1)學生初步體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2)學生了解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義,能夠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現象;(3)學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2.過程與方法:通過設計一些有趣的實驗以及自身的體會使學生理解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讓學生經歷“猜想-實踐-驗證-推測”的過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教學重難點: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確的隨機的概念。

          教學過程:

          1.教具準備:盒子、5個紅球、5個白球、

          2.創設情境:

          元旦節晚會上,學校準備了一次摸獎活動。摸獎的規則是:在一個盒子里放一些球,每位同學都有一次摸獎機會。摸到紅球有獎,摸到白球沒有獎。如果請你設計,你能想出幾種放球的方案?

          [設計意圖] 把教材中呈現的“新年聯歡會上抽簽表演節目”的情境改變為選擇性更少的更現實的摸獎的情境,為更好的引導學生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作好心理上的準備。

          板書學生的方案:

          全放紅球 全放白球 既放紅球又放白球

          3.摸球活動,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

          小組合作,進行摸球試驗,并把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

          小組合作要求:1.小組長組織,確定記錄人和匯報人;2.摸前攪和一下,摸時不能看,按一定順序來摸,次數不定;3.每摸一次,就把結果記錄下來;摸完后,觀察記錄單,能發現什么。

          4.組織學生交流,認識“一定”、“不可能”、“可能”。

          學生匯報試驗結論,并說一說你們是怎樣試驗的。如,匯報全放紅球試驗時,說一說放了幾個紅球,摸了幾次,每次摸到的是什么顏色的球,能摸到其它顏色的球嗎?為什么?

          5.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摸球試驗的結論。

          6.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

          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不僅可以描述摸球試驗的結論,還可以描述現實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會現象。根據P105圖,想一想,這些事件的發生是“一定”、“不可能”,還是“可能”?

          組織匯報,說說判斷的理由。

          拓展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現象的結果是確定的,哪些現象的結果是不確定的。

          7.鞏固學習效果

          通過教材108頁1、2兩個題目鞏固學習效果

          8.總結本節課學習內容

          課后反思:

          可以在做完實驗總結一定、可能、不可能之后再做一次摸球的實驗,首先讓同學們進行猜測可能性,然后進行驗證,最后再鞏固總結可能性,這樣會起到更好地使同學們接受的效果。

        小學數學說課稿7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小學數學組的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下面開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學習內容,是小學生學習整數除法的最后階段,是整數除法的完成和提升階段。本課是在學生掌握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本課的教學具有一定的總結性和概括性。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利于學生完整地掌握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并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小數除法積累經驗。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不夠商1寫0占位的意義,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商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對兩位數除法計算方法的掌握,并能初步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地進行計算。培養分析、比較、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養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自覺驗算的好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不夠商1寫0占位。

          教學難點:理解算理并比較熟練地計算這類除法題。

          二、說教法

          本節課根據“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理念,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主線,先以復習引入,再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合作討論,從而發現靈活的試商方法,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三、說學法

          根據學情我設計了“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實踐應用”的學習方法。在算法探索、分析比較環節中,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合作討論:把除數看作哪個數試商?學生在討論中交流各自的想法,掌握靈活試商的方法,從而達到算法多樣化和優化的目的,并在后面的練習中進行實踐應用。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

          1.口算

          52÷13= 600÷20= 7200÷36= 640÷16=

          在口算過程中說一說計算52÷13和600÷20時是怎么想的?

          2.筆算

          750÷5= 900÷6=

          訂正時,要求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特別要強調,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不夠商1,就對著那一位商0。

          設計意圖:舊知的復習是為了喚起學生對新知的預判,也是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做必要的鋪墊。

         。ǘ┨骄啃轮

          兩位數除三位數

         。1)導入

         。和ㄟ^剛才的復習,說明同學們對除數是一位數,商末尾有0的除法掌握得很好。

          出示問題:學校共有612名學生,每18人組成一個環保小組,可以組成多少組?

          教師:你怎樣理解“可以組成多少組”這個問題?你認為商是幾位數?

          設計意圖:新知的學習是在舊知的基礎上,有意義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在自己的知識儲存中選取有用的舊知作為探求新知必備的“食糧”。

          (2)探究方法

          預設如下:

          教師:先算18除什么數?

          學生:先看被除數前兩位,18除61個十,商3。

          接著問:這個3表示的是什么?余下的是多少?

          學生:商3表示3個十,余下的是7個十。然后用18除72,商4。

          設計意圖:在新知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的方法,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產生認知的沖突,以前學的是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看前三位,而現在夠了,怎么辦呢?通過學生自己去經歷這一過程,探索出商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的方法,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的始終是穿針引線的作用。

         。3)試一試

          989÷43= 244÷58= 68÷26=

          兩位數除三位數,商末尾有0

          出示:930÷31=

         、賹W生試算930÷31,一名學生在黑板上計算,教師在下巡視,及時發現學生嘗試做題時出現的問題。

         、诮處煟哼@道題的商是多少?為什么?被除數十位上的商是3,已經沒有余數了,為什么還要在個位上商0?

         、坌〗M討論,充分發表各種見解。

          預設各種理解:

          a.因為根據除法的計算法則,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要對著那一位寫商;如果不夠商1,就要在那一位上商0,所以商的個位上就寫0。

          b.被除數十位上的商雖然是3已經沒有余數了,但個位上的0除以31仍然得0,所以商的個位應寫0。

          c.因為930÷31商的首位在被除數的十位上,商應該是兩位數,所以應該是30。

          d.因為除到被除數的十位商3,除到被除數的個位商0,表示商是30個一,也就是30,所以個位要寫0。

          e.如果商的個位不寫0,商是一位數3,不表示兩位數30,經驗算,3×31不等于930,所以商不是3。

          教師對學生的各種見解給予充分肯定,然后指導商寫得不完整的同學把商寫完整,從而使學生再次體會到:做除法時除到被除數十位正好沒余數,而個位是0,只要在被除數個位上商0就可以了。

          注意:教師要強調這個0不能丟,并用紅色粉筆描一描這個末尾0。

          設計意圖:課堂上設置“大問題”,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把學習的內容留白,讓學生自己去填寫,充分調動了學生探索的積極性,也給學生探索留下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3.對比練習

         。1)練習

          把被除數改成940,即940÷31。

          教師:想一想這道題與剛才那道題有什么不同?做題過程中有疑問的可以跟同桌議一議。

          結合板演豎式提問:當十位上商3后,出現了余數“1”,為什么還要把被除數個位上的`0移下來?引導學生明確因為十位上的余數“1”表示一個十,把個位上的0移下來,余數則表示是10。

          提問:商的末尾不添0行嗎?為什么?

          教師強調:商的末尾不添0,商就不是兩位數,也就不能表示3個十,而只是3;同樣若商的末尾不添0,根據“被除數=除數×商+余數”驗算,結果也不能等于被除數。

          設計意圖:雖然把例題改為練習題,但卻給學生指引出探索的方向、方法,留給學生探究的空間,巧妙地把學習難度降低了,也能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

         。2)比較

          教師提問:比較兩道例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口述:相同點——都是商末尾有0的兩位數除法。不同點——前一道沒余數,而后一道有余數。

          師生共同小結商末尾有0的除法,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沒有余數,商末尾的0必須寫上;一種是有余數但不夠商1時,也要用0占位。為了防止商末尾的0丟掉,可在計算前判斷商的位數,計算后進行驗算。

          (3)做一做

          722÷36= 901÷90=

          教師:邊做邊想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筆算方法。

          (4)小結

          師生共同小結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購谋怀龜档母呶怀,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數前三位。

          ②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

         、矍蟪雒恳晃簧蹋嘞碌臄当仨毐瘸龜敌。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和總結,幫助學生梳理筆算除法的方法。

         。ㄈ┬轮\用

          1.做一做

          784÷54=6 49÷31=3 64÷12=7 62÷38=

          2.判斷

          下面的計算對嗎?

          902÷22=41 583÷19=30……13

          教師:在筆算除法時有沒有需要提醒大家的?

          設計意圖:練習做到有層次、有梯度,類型多樣,使學生學得既扎實又靈活。不局限于例題的學習,用錯例進行舉證可以幫助學生避免同類錯誤的發生。

          3.解決問題

          劉叔叔帶700元買化肥,同一種化肥買了16袋,剩60元。每袋化肥的價錢是多少?

          教師: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預設:花了的錢不知道,要先求,因為剩了60元,只有去掉這60元,剩下的錢才是用來買化肥的。

          學生自主完成計算過程。

         。ㄋ模┤n小結

          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在試商的過程中,應注意什么?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的聆聽。

        小學數學說課稿8

          一、 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的分析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第十冊第四單元的一個學習內容。在這個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學會了約分、通分、分小數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最直接的知識起點。本節課的內容又是進一步學習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同時又是本單元的重點。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能理解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才能相加減的算理,并且已經初步具有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識遷移能力。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及對學情的把握,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擬訂為:

          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從中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并進一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計算時必須先通分的算理

          教學關鍵:通分

          三、 教學理念

          通過學習新課標,使我明白了: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基于新課標的上述理念,我把本節課的教學流程預設為:創設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構——鞏固內化,拓展創新——回顧總結,完善認知。

          四、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 課件播放:千島湖美麗的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畫面定格在千島湖的最高峰 。

          今天老師帶大家一起去千島湖游玩好嗎?

          2、出示一組千島湖游玩的信息:

          游船碼頭千島湖最高峰

          坐纜車要 小時

          爬山要 小時

          賓館 游船碼頭

          乘汽車要 小時

          騎自行車要 小時

          要求學生分組討論:你準備怎樣游千島湖,并用算式表示你所需的時間。

          得出:1/2+ 1/3 5/8 +7/81/2+7/8 5/8+1/3

          【設計意圖: 我創設這個情境的意圖首先想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教學理念。其次在這個情境中,給學生提供了一組開放性的學習素材,有利于學生提出問題,自主探究。

          在學生列出的4個算式中,其中5/8+7/8是同分母分數的加法,意圖是復習同分母分數的加法,意圖是復習同分母分數的計算法則。另外3個是導分母的加法,為接下來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

         。ǘ┖献魈骄浚灾鹘

          這一環節是探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是本課的中心環節。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安排這樣的五個小環節。

          1、獨立探險究

          每人獨立嘗試3個算式,注意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

          2、小組合作,集體反饋

          4人小組交流方法,再各組派代表全班交流

          3、算法優化

          在多種算法中,討論出最合理的方法:先通分,再計算。

          有的學生可能出現以下的算法:

         。1)化成小數計算

         。2)通分計算

          (3)畫圖解決。當學生出現這幾種方法后,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體會并感悟出:化成小數計算時有一定的局限性;畫圖解決很麻煩。從而得到:異分母分數加法要先通分,再計算比較合理。

          4、驗算得出異分母分數減法

          你能把自己的計算結果驗算一下嗎?(學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減法)

          通過驗算這個小環節,自然引出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然后讓學生通過獨立計算,掌握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的計算方法。

          5、歸納概括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法則

          6、 再一次請學生選擇游玩路線

          【設計意圖:此環節中教師將學習的自主權完全交給了學生,使學生最大程度的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在這個環節中學生經歷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算法多樣化、優化的過程,使他們在體驗中理解、掌握了異分母分數相加減的方法,同時既培養了良好的驗算習慣,又使學生的探究能力、自學能力得到了相應的提高。最后通過對計算結果的比較,再次請學生選擇哪種登山方式,并說明你的想法。有的`學生會說乘纜車,這樣節省時間;也有的學生會說爬山,這樣可以節省金錢。這一小小的環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又一次讓學生在選擇中體驗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展示了數學的魅力!

          (三)鞏固內化,拓展創新

          學生學習新的知識方法后,還必須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加以鞏固、提高、拓展、創新,形成技能,發展智力。

          1、單一練習:把下面各組分數通分。

          【設計意圖:因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最關鍵是通過通分把異分母轉化為同分母,所以我設計的第一個練習是通分。接下來第二個練習我設計了一個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真實情景,在這個大情景中又包含了3個層次的練習!

          2、創設生活情境:

          目前我校正在打造書香校園的品牌,圖書室最近新買了一批圖書。

         。1) 買來的故事書占總數的 1/4

          科技書占總數的 1/6

          基本練習:出示兩條信息

          要求學生根據這兩個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學生可能列出 1/4+1/6 1/4-1/6

          【設計意圖:一方面是鞏固新知,另一方面當學生在計算時出現有12、24作公分母時,通過比較,感悟出用最小公倍數作公分母最簡便。】

         。2) 綜合練習:

          在前面2條信息的基礎上,再增加一條信息:連環畫占總數的 1/5。

          要求學生求出:這三種書共占總數的幾分之幾?

          學生列出:1/4+1/6+1/5

          【設計意圖:一方面由2個異分母分數擴展到3個,這是知識的又一次拓展,也是對教材進行整合;另一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新的挑戰!

         。3) 思考練習;

          在前兩個信息的基礎上,補充這樣一個問題:其他書占總數的幾分之幾?

          讓學生嘗試解決:1-1/4-1/6

          【設計意圖:為了體現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讓學有余力的同學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我給學生提出了一個思考性的問題。如果學生不能當場解決,可讓學生帶著問題出課堂,課后去思考!

          (四)回顧總結,完善認知

          請學生談談,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從中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

         。ㄎ澹┌鍟O計 通分

          異分母分數相加減 同分母分數相加減轉化

          【設計意思:通過學生的回顧總結,再次讓學生明白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通過通分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從而不斷完美學生的認知結構!

          總之,整節課的教學內容設計上力求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的教學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一理念。在學習方式上力求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一理念,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算法的多樣性。在教學評價上:我不僅關注計算法則的得出,更關注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知識的學習過程。

        小學數學說課稿9

          一、說教學理念

          1、以學生發展為本,著力強化主體意識。

          2 、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知識經驗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變“學數學”為“做數學”。

          3、 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過程,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猜想、驗證、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

          4、聯系生活實際、感受數學與現實世界的緊密聯系,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二、說教材

          《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九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商不變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約分、通分的基礎。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將本課的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知道分數基本性質與整數除法中商不變性質的關系。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數;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及動手實踐的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

          2、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究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感受“變與不變”、“極限”等數學思想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情感狀態,養成注意傾聽的習慣,體驗互助合作的樂趣。

          本課的教學重點:在通過觀察、比較后抽象、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并會簡單應用。

          本課的教學難點: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溝通與商不變的規律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準備有:多媒體課件、每位學生二張長方形紙、兩張圓形紙。

          三、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力求改變過去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重教法、輕學法的狀況。樹立以“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定教”、“教為學服務的思想。根據學生的學情,以自主探究為主線,以發展創新為宗旨,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材料,采用引導探究、引導合作、引導發現、組織討論、組織練習等教法。精心組織一系列有效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努力使課堂多一些自主、少一些包辦;多一些民主、少一些權威,實現教學為學服務的目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尤其強烈。因此,當學生對二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二等于六分之三產生疑問并急于了解其中奧秘時,沒有把現成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而是充分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在新知教學環節中,我主要采用引導探究、引導體驗、組織討論等方法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自由、開放地去探索、發現、創造分數的基本性質,讓他們在嘗試中發現、討論中明理、合作中成功、質疑中發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創造欲得到滿足。

          現代教學論認為: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學生在寫出一組大小相等的分數后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加以驗證,這一驗證的過程使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多種感官配合下,把靜態的知識轉化為動態的求知過程。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應當是一個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在例題教學環節,我采用自主探究的學法,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從而學會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數,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在知識的`鞏固階段,我還采用組織練習法,當然以上這些教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本著“一法為主,多法為輔”的思想,我將多種教法進行優化組合,以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

          四、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谶@樣的理念,本課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有:自主發現法、操作體驗法、合作交流法、自學嘗試法等。

          1、學生在探究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學生主要采用自主發現法、操作體驗法、合作交流法,學生在得出二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二等于六分之三后,小組合作找出幾組像這樣大小相等的分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為了能寫出大小相等的分數,必然會產生對那組等式進行觀察的愿望,從中有所發現。之后學生通過同伴間的交流,運用折紙、等多種方法證明自己寫出的那組分數大小相等,他們在嘗試中發現,在實踐中體驗。最后學生交流在寫數過程中的發現,最后在討論中明理,揭示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2、在學習例題的過程中學生主要采用自學嘗試法,獨立自主地學習將分數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不同的分數,并嘗試完成做一做,達到檢驗自學的目的。

          當然,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維方式的不同,不同的學生所采用的學習方法也不盡相同,作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選擇,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數學。

          五、 說教學程序

          依據新的教學理念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本課的教學設計為以下四個過程:即談話導入、提出問題;自主探索、尋找規律;運用規律、鞏固深化;反思評價,完善認知。

          第一、談話導入、提出問題:

          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的意義以及數與除法的關系等內容,我想大家一定學的非常好對嗎?先來考考大家!

          設計意圖:這的樣設計,直接扣入主題,體現了數學的簡潔之美,迅速的點燃孩子們求知欲望的火花,從而為主動探究新知聚集動力。

          第二、自主探索,尋找規律。

          此過程共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建立幾組相等的分數,提供探究的數據。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不僅復習了已有的知識,而且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用數形結合的思想理解分數的大小,從而很直觀上建立起三組分子和分母各不相同而分數的大小確相等的數學。再通過學習已有的學習經驗和手中的學具,讓學生接著舉出幾組分數大小相等的分數,這樣師生共同呈現的多組分數,為下面研究問題提供了大量的數據。

          第二個環節:小組合作,探究規律。

          設計意圖:“疑是思之始,學之端”。這些分子和分母各不相同而分數大小確相同的分數之間一定存在著一些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需要進一步的研究。這樣的設計,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獨立自主,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對自己的所疑之處,提出合理的說明和解釋,通過師生共同的梳理,把靜態的知識轉化為動態的求知程,從而得出結論。

          第三個環節:溝通聯系,揭示規律。

          設計意圖:聯系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結合商不變的性質,進一步說明分數基本性質。這樣的設計,從實踐的觀察和發現到理論的證明,層層深入的證明了我們發現規律的合理性,從而建立起“商不變的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之間的內在聯系,新的學習活動與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引起了認知結構的重新構建,這是從理論上對規律的證明,在大量的實踐材料和理論證明中完成了“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數學模型的構建過程。

          第三、運用規律、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進一步理解、深化新知識的重要環節,在設計練習題時,要體現“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這一新課程的理念。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解題能力,在面對全體學生的基本上有所提高,注意對知識的鞏固。立足于基本練習,注意練習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通過綜合練習培養學生的思維,也滲透“極限”和“歸納”的數學思想方法。

          第四、反思評價,完善認知

          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你認為自己在今天課堂上的表現怎樣?你幫助了誰或誰幫助了你?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不但讓學生談知識技能方面的收獲,還著重讓學生談了學習的方法、情感態度方面的收獲,再一次激起良好的情緒體驗。

        小學數學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且學生已經能夠準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些都為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而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對質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對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且學生已經能夠準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些都為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而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對質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對于噸這個質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雖然略有所聞,但接觸并不多。教材所展現的知識結構,層次清楚、循序漸進,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先通過碼頭裝卸貨物的情景、通過集裝箱、貨車運載大宗物品的場景,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噸”的應用,然后結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噸的觀念,提示了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1噸=1000千克。接著教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大白菜、奶牛、豬、水泥、油桶、小學生體重等物體幫助學生加深1噸=1000千克的認識。最后通過練習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噸與千克之間的簡單換算及質量單位的合理運用。

          二、說目標。

          1、借助生活中的具體事物,讓學生感知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

          2、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3、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說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噸的含義,知道1噸=1000千克

          教學難點:建立1噸重的概念

          四、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設計教案時擬體現以下幾點:

          1、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數學學習的最終目標是應用,噸又是一個生活中常常會見到、用到的單位。這樣的內容決定了這節課的教學應該從生活中來,再走到生活中去。

          2、加大主體參與的力度

          噸雖然在生活中常見,但對孩子來說,依然顯得抽象。為了能讓孩子對1噸有較為深刻的'認識,一定要讓孩子親自去嘗試,在親身感受中去想像,去推算。

          3、幫助學生組建認知結構

          學生的認知結構由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在教學中,通過觀察圖片、比賽、練習向學生展示了一個有序、完整的知識結構,從而幫助學生組建起關于質量單位及其換算的認識結構。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分四個環節進行

         。ㄒ唬┞撓瞪顚嶋H導入新知,引入質量單位——噸

          該環節主要是通過學生常見的蘋果,由一個——一箱——一卡車,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還需要用到比千克再大的重量單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自然導入新知——認識噸

         。ǘ┳灾魈剿、研究問題

          本環節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噸的觀念,了解噸與千克之間的關系

          教學噸的認識時,教師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在哪里見過或聽過“噸”,教師再適時出示圖片,讓學生感受到一般在計量比較重的或大宗貨物時,用噸作單位。為了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師提問:認識了噸,你們想不想知道1噸到底有多重呢?這時教師并不急著揭示1噸=1000千克,而是設計了一項比賽,讓學生在拎一拎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幾十千克就已經很重了,這時再揭示,像這樣的100袋大米才重1噸。這時學生對“噸是一個很大的重量單位”的感觸便十分深刻。

          練習的過程同時也是對新知不斷深化的過程,本課的練習與新授部分無法分開,充分體現了在練中學。因為考慮到“噸”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在學生對噸、對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已經有了初步認識的時候,我又設計了以下五個層次的練習讓學生深化“1噸”的觀念。

          第一層:通過對1千克白菜的推算,進一步感知1噸有多重,之所以放在第一層,因為推算多少個1千克等于1000千克比較容易。

          第二層:提供了一組剛好重1噸的物體,讓學生通過觀察圖意并說一說各是什么物體,各有多少,對“1噸”重的物體有更多了解。

          第三層:提供了生活中常見的幾種物體,讓學生收集信息,通過算一算、說一說,不僅加深對“1噸”的理解,也培養了他們推算的能力。

          第四層:結合以上的過程,讓學生想一想自己身邊熟悉的物品,想一想多少個這樣的物品也重“1噸”。

          第五層:出示兩塊磚重5千克,讓學生通過推算得出多少塊磚重1噸。這里是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推算能力。

          這五個層次層層遞進,要求逐步提高。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訓練。

          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時,對于單位換算的方法,學生已經基本掌握。在這里,我先是提供了兩道附有圖片的單位換算,一來考察學生收集圖片信息的能力,二來,也讓學生體會到單位換算的基本方法:要記住千克和噸之間的進率。然后再出示單位換算題,鞏固方法。

         。ㄈ┤n總結

          本環節主要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ㄋ模┩卣固岣

          本環節先是通過一組題幫且學生整理所學過的質量單位,使學生能夠準確分分辨克、千克、噸。幫助學生組建知識結構。

          再通過一道實際應用的題目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系,并通過這道題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小學數學說課稿11

          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及目標分析: 教材內容分析:《回家路上》是新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教學內容。這是一節綜合應用學過的25的乘法口訣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練習課,教材由看圖講故事、練一練兩部分組成,看圖講故事主要是通過小動物放學回家的這一情境,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數學信息,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練一練這一環節設計了形式各異有趣的算一算、填一填等練習加深學生對乘法口訣的記憶與應用。 目標確定分析:本課是學生學習了2---5乘法口訣的基礎上而設計的一節練習鞏固課,教材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小動物放學回家的生活情境圖,目的是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片,獨立獲取相關的數學信息,并且能將獲取的數學信息重新整合而提出有用的數學問題來,從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教學目標之一;其二,就是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乘法口訣,并且比較熟練地用口訣進行表內乘法的口算;目標三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初步的應用意識。

          教法學法:

          本節課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活動中獲取知識,讓學生自愿互相合作、互相交流,并感受合作學習的樂趣,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思路為: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提供機會,主動參與實際操作,深化理解實踐應用,形成本領完善認識,體驗成功。學生通過說一說,算一算,讓學生親自感悟數學與現實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學生對枯燥的訓練往往不感興趣,但對以看圖講故事的形式呈現信息比較感興趣。所以我先創設了小動物放學回家的情境,提供了比較豐富的有關乘法數量關系的.數學信息,并通過3個問題,給學生提供機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學過的乘法口訣的理解與應用。問題1:說一說,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在具體的情境圖中能夠迅速而全面地發現數學信息,對于正確解題是非常重要的。這里讓學生看圖找出數學信息,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老師適時加以引導,使信息更加明確化,為后面的列乘法算式打下基礎。問題二:你能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在此,先讓同桌互相說一說,再提名匯報交流,讓學生在說自己的問題聽同伴的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提出問題的能力。問題三:你能解決這些問題嗎?讓學生根據問題列出乘法算式,并說出問什么這么列式,計算時應用了哪句口訣?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了2--5的乘法口訣,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了應用意識。之后的練一練通過故事串將這些不同形式的練習題串聯起來,讓學生在故事中始終以飽滿的精神、濃厚的興趣投入到練習中更深一步提高利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同時形成自己的本領。

          存在問題:

          本節課由于教室光線有點亮,多媒體課件效果并不好,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沒有完全的提起來,再由于實際把握的不好,課后的練習題處理的較少。

        小學數學說課稿12

          這堂課給人的感覺是水到渠成,如沐春風,教師教得親切,自然,活潑,學生學得簡便愉快,有以下優點值得我們學習:

          1、教學設計新穎別致,整堂課不覺得在學,而覺得是一堂套圈的活動課,學生是參與者,教師是評委,在玩中學,比生硬的說理更讓人信服,更富有感染力,哪個學生不好玩,不好動?這堂課滿足了學生的興趣,所以氣氛也相當的活躍,無疑,教學設計是成功的。

          2、教學流程生動,流暢,層次感強。如三次套圈,每次的.目的都不一樣,第一次引出連加,第二次引出連加中的進位,教師并進行重難點引導,第三次是估算,也是在游戲中進行,為之后的環節打下基礎,最后,用600元錢買價格不一樣的動物娃娃,夠不夠?將連加運用到生活中,一氣呵成,環環相扣,層層鋪墊,教學環節相當嚴謹。

          3、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這節課也把權力下放,教師只作點拔,成為活動的組織者,巧妙設疑,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拓展他們的解題思路,激活他們的思維,如套圈比賽,男女生競爭,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參與的面和質量,讓人覺得是學生在推波助瀾,學生們自主合作完成了學習任務,有一點啟發:只要教師放開你呵護的雙手,就會發現,孩子也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

          幾點提議:

          一、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能否多舉幾個例子;

          二、在學生上臺套圈時,能否交給臺下的同學一些任務,如讓他們算結果等;

          三、課堂要有小結,但這堂課的小結過于匆忙,流于形式。

        小學數學說課稿13

          一、教材解讀:

          1、教材的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課時

          2、教材簡析:三角形分類是在學生認識了直角、鈍角、銳角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開展學習的,教材分為兩個層次:按角分為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通過集合圖來體現分類的不重復和不遺漏原則;按邊分為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著重引導學生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邊和角的特征。學好這部分知識為以后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與操作,發現三角形中角與邊的特征,學會按一定標準給三角形分類,感受三角形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2)經歷觀察與探索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教學重點:學會給三角形分類。

          5、教學難點:找出三角形角與邊的特征。

          6、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不同的'三角形紙片若干袋(每袋都一樣),三角板,量角器,直尺、雙面膠若干

          二、教學設想

          自主學習的過程實際就是教學活動的過程。以活動促學習是本節的教學定位。通過情景創設,學生經歷探索發現、討論交流、獨立思考等活動,逐步建立對三角形角與邊特征的認識。通過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分一分、連一連、猜一猜等多種形式的學習,為學生提供更多數學對話的機會,通過教具、學具、多媒體的運用,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空間到幾何空間的抽象變化的過程,從而獲得對三角形邊、角特征的認識,進而學會給三角形分類。

          三、教法與學法

          教法:創設情景為自主探究搭建平臺;積極引導為有效學習指明方向;主動參與為合作交流營造氛圍;激勵評價為主動學習鼓勵加油。學法:觀察分析在情景中提出問題;探索思考在操作中解決問題;分組交流在探索中理解問題;獨立反思在總結中內化問題。

          四、教學流程

          1、情景導入。問:你能按一定標準給教室里的人分分類嗎?利用學生身邊的事物,往往更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為多角度的給三角形分類作好鋪墊。

          2、探索新知。出示一些三角形紙片,問:三角形有哪些特征呢?(三個角、三條邊、三個頂點)手拿實物問:每個三角形的角和邊一樣嗎?今天我們就根據三角形各自的邊和角特征來分分類。學生動手探索分3個環節,前兩個環節采用比賽的形式,促使學生考慮合理分工、團結合作,提高課堂效率。

          ①觀察與測量。分給每個學習一袋三角形紙片、一張彩色紙板和雙面膠(每個小組的三角形一樣),引導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觀察、測量、記錄各個三角形的特征。

         、谡、分類。根據記錄的數據,經過小組分析、討論,將分類后的三角形貼在彩色板上。

         、廴嗾故窘涣鳌熒c評。

          ④歸納小結。

          給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名稱,找出不同點和相同點,出示集合圖,講解分類的不重復和不遺漏原則;給出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名稱,找出它們的特征。

          3、鞏固練習

          ⑴連一連。(課件出示)

          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目的是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各種三角形的特征,并利用這些特征給三角形分類。

          ⑵游戲,猜一猜。

          給出三角形的一個角或兩個角,猜一猜可能是什么三角形?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特征。深刻辨別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當學生感到有些疲勞時,這時我就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心理特點,采用游戲練習方式,增加題目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桥袛唷#ㄕn件出示)

         、僖粋三角形里如果有兩個銳角,必定是一個銳角三角形。()

          ②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銳角三角形。()

          ③所有的等邊三角形都是銳角三角形。()

          目的是辯明概念。同時,要求學生用手勢表示,能促使人人參與學習,達到面向全體的作用。

         、忍羁铡

         、僖阎妊切蔚膬蛇呴L為4cm和5cm,則它的周長為()。

         、谝阎妊切蔚闹荛L為17cm,其中一條邊長為7cm,則它的其腰長為()。

         、垡阎妊切蔚膬蛇呴L分別是4cm和8cm則它的周長為()。

          在鞏固等腰三角形特征的同時又注重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全文小結:以談收獲和實際應用的方式結束。

        小學數學說課稿14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一單元第二小節教學內容之一,本節課教學P20—P21的例4、例5以及第21頁的做一做中的題目,練習五第1-4題。

          數除法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另一種是除數是小數的除法。“一個數除以小數”是在學習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商不變性質”等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小數除法教學的重點,也是今后學習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重要基礎。“學好本節課教學內容,旨在讓學生初步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算理,掌握計算法則,滲透轉化的數學方法來培養相互聯系的辯證觀點,幫助學生理解計算方法,從而建立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法則,為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簡單問題和今后進一步學習打下初步基礎。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可以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的算理;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應用法則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歸納、概括、嘗試以及創新能力,提高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及事物之間互相聯系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其中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應用法則進行計算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但是由于五年級學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有限,理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的算理成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教學新課之前首先要檢查學生對商不變性質的.掌握情況,然后引導學生運用商不變性質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從而把新知轉化為舊知,使新知舊知融為一體。本節教材適合采用“嘗試教學法”。在學生已經掌握除數是整數除法和充分復習商不變性質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學習例4,二次嘗試例5,最后達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

          學法:教學中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線。面向全體學生,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放手讓學生利用舊知遷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通過嘗試經歷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數變成整數,必須分別把它們擴大多少倍?小數點怎樣移動?

          0.330.230.120.78

          2、把下面的數分別擴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582130.63.95

          3、填寫下表。

          被除數252502500

          除數550500

          商

          根據上表,說說被除數、除數和商之間有什么變化規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ǘ┨骄克憷須w納法則

          1.例5:奶奶編"中國結",編一個要用0.85米絲繩,這里有7.65米絲繩,可以編幾個

          列式0.58÷7.65

          提問:怎樣才能轉化為我們前面所學的整數除法

          同桌討論(引出根據商不變的規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100倍)

          然后按什么除法去算?

          2.例6:12.6÷0.28

          提問:這道題和上面例題的方法相同嗎如不同該怎樣擴大被除數和除數呢

          同桌討論:引出應以除數的小數位數為標準,這里被除數和除數應擴大100倍,才能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同時教師要適時點撥:被除數的位數不夠時用"0"補足;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3.分小組演算,討論和提煉方法

          A組:6.4÷0.857.6÷4.246.8÷1.2

          B組:16.1÷0.460.093÷0.3190÷0.06

          課堂學生演算時,教師巡視,進行引導,點撥,使學生逐步領悟本節知識的要點所在.

          思考:你用哪種方法轉化?為什么?

          同桌互相說說轉化的方法及道理。獨立計算后,訂正。強調: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多少倍,由哪個數的小數位數決定?

          4、比較例4與例5有什么不同?(被除數在移動小數點時,位數不夠在末尾用“0”補足。)

         。ㄈ⒕毩暎赫n本P21練一練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后,歸納小結。

          對被除數小數點移位后補“0”的方法,教師可作適當點撥。學生試做后先不急于講評,讓他們對照教材中的兩個例題啟發學生觀察、比較兩道例題的不同點與計算時的注意點。引導學生分析、比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讓學生在充分積累經驗的基礎上歸納出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會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

         。ㄋ模┗仡櫩偨Y

          思考: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應怎樣計算?討論得出(填空):除數是小當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是: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先移動()的小數點,使它變成();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移動()(位數不夠的,在被除數的()用“0”補足);然后按照除數是()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看書P19-20,劃出重點詞語。

          板書例5:奶奶編"中國結",編一個要用0.85米絲繩,這里有7.65米絲繩,可以編幾個

          列式7.65÷0.58=9個

          答:可以做9個。

          例6:12.6÷0.28

          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100倍,

        小學數學說課稿15

          一、說教學內容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學期第五單元找規律第一課時。這節課是學生初步探索一些事物隱含的規律,掌握了一些找規律的方法基礎上學習的。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將掌握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的規律以及由此引申出來的數量關系,為下節課學習全長、段長和段數的知識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系間的規律,初步學會聯系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初步發展分析、比較、綜合與歸納等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用數學觀點分析生活現象的初步意識初步能力,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逐步形成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

          三、教學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币虼耍處煴仨氜D變角色,依據學生的特點,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猜測、試驗、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為了做到這一點,在教學時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擺一擺等實踐活動中,了解“規律”,初步建立“規律”的概念。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找”出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之間的規律,通過“找”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能力。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用恰當的數學語言描述規律。

          五、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我在在教學思想上,以學生為主,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在教學活動中。

          在教學方法上,采用直觀法、動手操作、引探、游戲法等方法,從扶到放,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嘗試、探索、練習、實踐操作過程中悟出規律和創造規律的方法。

          六、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引導學生,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機會,讓學生在合作交流,操作的過程中找出規律。

          七、教學過程

         。ㄒ唬┘と,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禮物(出示盒子),猜猜看,里面裝的是什么? (生:猜測)師:(出示一個黃球)問:這是什么?什么顏色?(再出示一個白球)問:現在呢?再看(又出示一個黃球),再看看(再出示一個白球)。那你們猜一猜,下一個會是什么顏色的呢?為什么?師:(手指著球)一個黃球一個白球、一黃球一個白球依次排列著,像這樣,一個間隔著一個排列的,我們稱它為一一間隔排列(板書:間隔排列)

         。ǘ┳灾魈剿,發現規律

          1、觀察排列。

          多媒體課件展示主情景圖中的三列物體,讓學生認真觀察,并說說從圖上找到了哪些一一間隔排列的物體。

          讓學生再觀察,小組說說每行物體的排列有什么特點,引導出“兩端物體”“中間物體”。

          2、比較發現。

          請同桌兩人一起,分別數出每一組物體的`個數,填寫在表格里;然后再比較每一組的數

          3、操作驗證。

          在其他地方,一一間隔排列的物體是不是也都有這樣的規律呢?引導學生用學具或者畫符號來代替相關物體,排一排、數一數,驗證發現的新規律。

          師:數一數兩種物體的個數,看看有什么發現?把你們的發現告訴同桌,并與前面發現的規律比一比,一樣嗎?

         。ㄈ⿲嶋H舉例,體驗規律美

          1、生活處處有規律

          師:你能在生活中找到有這樣規律的例子嗎?仔細想想,先跟同學說一說,再告訴全班同學。

          2、欣賞生活中的規律美

          展示生活中規律美的畫面

          (四)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1.廣告牌。

          多媒體課件展示電線桿與廣告牌,請學生觀察,這里的排列有什么特點?這跟我們前面看到的排列是不是一個規律?啟發:如果馬路邊有25根電線桿,你知道有多少個廣告牌嗎?如果有30個廣告牌,那又會有多少根電線桿呢?大家能不能用式子來表示兩端物體與中間物體之間的關系?

          2.鋸木頭。

          多媒體課件展示鋸木頭情景圖,并要求學生運用今天發現的規律解決教材提出的問題。

          提示:有困難的同學可以畫圖幫助分析。

          學生獨立思考,集體交流,探索木頭段數與鋸的次數的關系。

          3、拓展提升。

          (1)師:同學們,我們來玩一個排隊的游戲好嗎?5個男生排成一排,要求每兩個男生之間排1一個女生,需要幾個女生?

          師:如果我想排成一個圓形呢?

          師:類似于這樣的間隔排列,你還見到過嗎?(鐘表,手鏈)

          (2)快速回答:在圓形池塘的一周栽75棵柳樹,每兩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要栽多少棵桃樹呢?

          八、全課總結。

        【小學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1-09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1-09

        說課稿小學數學03-10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05-25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11-25

        小學數學優質說課稿02-28

        小學數學《比的意義》說課稿11-21

        小學數學說課稿10-17

        小學數學《比的意義》說課稿06-11

        小學數學《約分》說課稿05-20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