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小學數(shù)學教案8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教材第136頁復習第24、2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復式統(tǒng)計表的結構。能根據(jù)收集的數(shù)據(jù)填寫復式統(tǒng)計表。
2、使學生理解求平均數(shù)的意義,明確求平均數(shù)的數(shù)量關系,學會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復式統(tǒng)計表的結構,求平均數(shù)的數(shù)量關系,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是最后一節(jié)復習課。我們要復習有關統(tǒng)計的知識,通過復習我們要進一步認識復式統(tǒng)計表的結構,能根據(jù)收集的數(shù)據(jù)填寫復式統(tǒng)計表。進一步理解求平均數(shù)的意義,會求平均數(shù)。
二、復習復式統(tǒng)計表
1、出示本年級3個班人數(shù)統(tǒng)計表,學生調查后填寫。
_______小學四年級男女生人數(shù)統(tǒng)計表
______年_____月
人 性別 數(shù) 班級 合計 男生 女生
總計
一班
二班
三班
(1)哪個班男生多?哪個班女生多?哪個班總人數(shù)多?
(2)哪個班男女生人數(shù)差最大,哪個班男女生人數(shù)最接近?
(3)三個班共有多少人?
2、師說明編復式統(tǒng)計表時,先要寫表的名稱及日期。表中表頭分哪幾項要設計好。
三、復習求平均數(shù)
1、怎樣求平均數(shù)?(總數(shù)#總份數(shù)=平均數(shù))
如果題里總數(shù)是未知的,就要先求出總數(shù)?偡輸(shù)有時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我們可以根據(jù)條件,找出總份數(shù)。
2、練習:
(1)在一次射擊練習中,小剛投中的環(huán)數(shù)是9、8、8、9、10、10,小明投中的環(huán)數(shù)分別是10、7、7、8,兩人誰的表現(xiàn)更好?
(2)學校氣象小組一天中測得的氣溫分別是:16℃、24℃、28℃、32℃、35、26℃、21℃、18℃,求今天的平均氣溫。
學生練習說一說第一題怎樣比較兩人誰的表現(xiàn)好?第2題要求平均氣溫總度數(shù)如何求?次數(shù)是多少?
3、練習:做期末復習第24題、第25題。
第24題。
(1)學生先填合計數(shù)。再計算平均每月下雨多少天?
(2)講解:題中已知每個季度下雨的天數(shù),要求的卻是平均每月下雨的天數(shù),因此應該除以12而不是除以4。
第25題。
(1)這是一個什么統(tǒng)計表?第一組7個同學,第二組8個同學的體重分別是多少?
(2)要比較哪個組同學的平均體重重一些,應該算什么?怎樣計算?
學生算第一組、第二組同學的平均體重。注意算總重量時不要加錯。
比較:哪個組同學平均體重重一些?重多少?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復習了什么內容?
五、布置作業(yè)
1、 先把統(tǒng)計表填寫完整,再回答問題:
紅旗鎮(zhèn)圖書館少兒書籍借閱情況統(tǒng)計表。
20xx年4月
人 日 數(shù) 期種類 總計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24日
合計
連環(huán)畫 8 16 15 6 0 24 32
童話書 7 20 14 16 9 58 56
科幻書 10 7 8 4 12 50 60
(1)哪一天借閱連環(huán)畫的人最多?
(2)哪一天接待少兒讀者最多,有多少名?
(3)從18日~24日共接待多少名少兒讀者?
2、小明從家到學校走了5分鐘,每分鐘走的米數(shù)分別是60米、49米、46米、44米、51米,4、明平均每分鐘走多少米?(先估計一下小明速度的范圍,再計算。)
3、文具店有兩種牌子的鋼筆,5天內雄鷹牌的銷量分別是24支、18支、23支、24支、21支,中華牌6天的銷量分別是16支、12支、17支、11支、10支、12支。哪一種牌子的鋼筆平均每天的銷量大?下一次文具店進貨時,應選用什么牌子的鋼筆?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6頁體積計算和練一練,練習二十第5一14題,練習二十后的思考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經學過的體積計算公式,進一步了解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以及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能正確地進行體積計算。
教具準備:
三個大小不同的物體,如文具盒、橡皮、粉筆盒等;練習二十第13題的長方體(用橡皮泥做成)。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口算。
讓學生口算練習二十第5題。
2.引入課題。
今天這節(jié)課,復習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板書課題)通過復習,要進一步掌握已經學過的體積計算公式,更加清楚這樣公式的推導過程及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能根據(jù)公式正確地進行體積計算。
二、復習體積計算
1.復習體積的意義。
出示三個大小不同的物體。提問:這三個物體的大小相同嗎?大小不同就是什么不同?什么叫做物體的體積?(板書;體積: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哪個物體的體積最大,哪個物體體積最小,
2.復習體積的計算。
(1) 提問:我們學過哪些形體的體積?(分行板書畫出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圓錐的圖形)請同學們在課本第106頁用字母表示出這樣形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一邊寫一邊看每個圖形體積公式推導過程的關系,再思考這些體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指名學生口答體積計算公式,老師接在每個立體圖形后面板書相應的體積公式。提問:這些體積計算公式里,哪一個是其他幾個的基礎?誰來說一說,我們是怎樣由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推導出其他體積計算公式的?老師進一步說明體積公式推導過程的聯(lián)系,并在圖形之間用箭頭表示出來.
(2) 歸納柱體體積公式。請同學們比較一下正方體、長方體和圓柱的體積公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說明:正方體、長方體和圓柱體,它們上、下底面是完全一樣的。像這樣從上到下一樣大小的直直的形體,一般都叫做柱體。從上面統(tǒng)一的公式可以看出,這樣形體的體積,都用底面積乘高計算。
3.學生練習.
(1)做練一練第l題.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說明計算體積一般按體積計算公式進行。
(2)做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口答算式和結果,老師板書。追問:求容積是按什么來計算的?要注意什么?指出;計算容積按計算體積的方法進行,要注意應從容器里面測量長度,結果一般用容積單位。
三、綜合練習
1.做練習二十第6題。
讓學生先在課本上判斷。指名學生口答,錯誤的說法要求說明理由。
2.討論練習二十第7、8題.
提問:第7題里,沙填在沙坑里后成什么形狀?第8題圓柱側面展開是正方形,說明了什么?
3.做練習二十第11、12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一道題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先提問每個問題求的是什么,再檢查計算過程和結果。追問:一般說來,求制作時所用的材料是要計算什么?求能容納物體的重量要求出什么來計算?
4.做練習二十第13題。
出示橡皮泥長方體讓學生觀察,然后提問:怎樣把它截成兩個正方體?用刀把長方體切成兩個正方體。誰來說說,增加的表面積部分在哪里?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怎樣想的。
5.口答練習二十第15題。
讓學生在小組里先估計,解釋估計的方法。討論后讓學生交流,并給出合理的解釋。
四、講解思考題
讓學生說明題意,按題意畫出示意圖。提問:求這個梯形面積要知道哪些條件?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都與正方形哪個條件有關?梯形的一條底比另一條底長多少厘米?你有辦法根據(jù)題里已知條件之間的關系,求出原來正方形的邊長嗎?請大家課后想一想,試一試。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復習,你更加明確了哪些內容?
六、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二十第79題,第11和12題里自己未做的一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二十第10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被除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比除數(shù)。┑挠嬎惴椒,并能正確計算和驗算。
2、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逐步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驗算。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習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被除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比除數(shù)。
1、引導學生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解決問題。
2、師出示問題:“華夏小學同學捐出576本故事書,送給6所希望小學,平均每所小學分到多少本?”
3、列出算式:576÷6
4、探討估算方法
。1)學生獨立估算商是多少?
。2)組內討論估計的過程。
5、探究豎式計算方法。
。1)學生列出豎式。
。2)提出問題:被除數(shù)百位上的“5”比除數(shù)“6”小怎么辦?
。3)交流反饋
。4)教師小結:被除數(shù)的最高位上的數(shù)比除數(shù)小,就要看前兩位。
。5)學生獨立計算后,引導學生理解商“9”要寫在十位上的算理。
二、學習驗算方法。
1、教師提出探索性問題。
要檢驗商是否正確該用什么方法驗算?
2、學生獨立思考
3、同伴交流
4、全班匯報,教師歸納小結:要檢查除法算得對不對,可以用商和除數(shù)相乘的方法來驗算。
5、嘗試解決問題
問題(1)如果把這些書送給4所希望小學,平均每所小學分多少本?
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獨立計算后集體討論計算方法。
問題(2)王老師有100元,最多可以買幾盒拼圖,還剩多少元?
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你遇到了什么問題?
小組代表匯報,集體解決問題。
6、質疑: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鞏固練習
1、出示教科書P62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交流計算方法,鼓勵學生用比較分析法做。
(3)集體訂正。
2、摘蘋果游戲
。1)出示試題,貼上蘋果。
846÷6156÷4364÷7432÷6389÷9872÷4
。2)摘下商是兩位數(shù)的算式上的蘋果
。3)算一算,集體練習,指名部分學生板演。
四、應用
1、出示教科書P62第4題,按如下過程進行思考。
。1)說出題中的數(shù)學信息。
。2)找出題中的數(shù)學問題。
。3)找出問題解決的方法。
。4)獨立完成
2、出示教科書P62頁第五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鉛筆有多長》(分米、毫米的認識)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習了厘米和米的基礎上,認識分米和毫米。教科書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借助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引入對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并關注了對長度單位之間關系的學習。
【教學目標】
1、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實際意義,積累測量經驗,初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能根據(jù)具體情境恰當選擇長度單位,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體會單位的實際意義,初步發(fā)展估測意識,并激發(fā)學生對測量學習的好奇心和參與測量活動的主動性。
3、通過尋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強對分米和毫米實際意義的體會,并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際測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長,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能力。
難點:通過實際測量體會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同時,通過“估一估”、
“量一量”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
學具:米尺,卡片,吸管,鉛筆,剪刀,測量單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溫故引新。
1、觀看數(shù)學故事《偷吃紅土的小象》。
師:請看數(shù)學故事《偷吃紅土的小象》,看看在這個數(shù)學故事中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數(shù)學思考?你有什么好辦法?
2、回憶在測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師:你覺得在測量時要注意些什么呢?周老師帶來了現(xiàn)場留下的腳印,誰來測量?
生:測量并匯報,這個腳印的長度是10厘米。
3、揭示“分米”。
師:10厘米還可以用另一個長度來表示,它就是——1分米,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分米的認識。
師:你知道分米用字母怎么表示嗎?
二、認識分米。(11:00之前必須結束)
1、在直尺上找出“分米”,揭示分米和厘米的關系。
師:現(xiàn)在請你拿出直尺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
PPT 活動一: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
生匯報
師小結:借助直尺,同學們充分的感受了1分米的長度,如果要把1分米和10厘米用一個符號來連接,你會選擇哪個符號呢?
師:很好!1分米=10厘米。
2、自主學習,進一步認識分米。
師:現(xiàn)在,我們對1分米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接下來請你拿出桌上的吸管,估一估這根吸管的長度比1分米長,還是短?
師:現(xiàn)在我們就利用這根吸管來繼續(xù)研究1分米。請看活動要求!
PPT 活動二:
估 估一估1分米的長度。
量 用直尺量一量,進行調整后剪下1分米長的吸管。
找 用1分米長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長約1分米或幾分米的物品。
生匯報
師小結:在今后的估計中,這些1分米、2分米、7分米(分別拿出吸管、文具袋,指出課桌的高)的長度都可以作為我們估計的'標準和依據(jù)。
3、發(fā)現(xiàn)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上學期我們還認識了米,那米和分米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請四人小組合作探究,試著在米尺上找一找,也可以借助吸管來研究。
PPT 活動三:
小探究
1米 ? 分米
生匯報
師小結:真棒!我們通過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用手指來比劃1分米,還找到了生活中的1分米,相信同學們對分米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和感受!
三、認識毫米。
1、通過“量一量”,揭示毫米。
師:請用直尺在測量單上“量一量”鉛筆有多長?
生匯報
師:不是6厘米嗎?鉛筆的長度比6厘米長,但是又不到7厘米,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它就是剛剛——毫米,用字母來表示。
2、通過自學,發(fā)現(xiàn)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師:剛才我們一起對分米進行了研究,接下來請同桌之間用研究分米的方法,展開對毫米的獨立學習吧!
PPT 活動四:
找一找 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
比一比 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
看一看 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或幾毫米。
想一想 1厘米=?毫米。
生匯報。
師小結:看來同學的收獲可真多,通過自學,我們知道了1厘米=10毫米。
3、通過摞卡片,感受毫米、厘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師:剛剛我們說一張卡片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現(xiàn)在請你將3張卡片放在一起,這時的厚度大約是——3毫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3毫米,現(xiàn)在把5張卡片放在一起,這時的厚度大約是——5毫米,再用手摸一摸!如果同桌兩個人把所有的卡片合在一起,這時候大約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用手指感受一下10毫米的長度吧。
師:現(xiàn)在請看,周老師吧20張卡片摞在一起,這就是?30張卡片呢?90張卡片呢?再添10張卡片就是?
師: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那看來1分米就是10厘米,也是100毫米!看來1毫米實在是太短了!不細心都注意不到,所以,在測量時一定要認真仔細!
師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并且在老朋友米和厘米的幫助下,發(fā)現(xiàn)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接下來就請你帶著這些滿滿的收獲,趕快幫黑貓警長找到偷吃紅土的小象吧!
四、實際應用,解決問題
1、測量腳印
師:你覺得案發(fā)現(xiàn)場的這個腳印是哪只小象留下的?
生獨自測量
師:看來確實是小象嘟嘟偷吃了紅土,可是,你知道小象為什么要偷吃紅土嗎?
師:紅土中有小象所需要補充的礦物質銅和鹽,但是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東西,不勞而獲是不對的。
2、修改日記。
師:小馬虎最近也學習了長度單位,他已經迫不及待的寫了一篇數(shù)學日記,一起讀一讀吧!
今天早晨,我從2米長的床上爬起來,拿起1毫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臉,
用70米長的毛巾把臉擦干,吃過早飯去上學。來到學校,我坐在5分米高的凳子上,
拿出7厘米厚的語文書準備開始語文課。
3、選擇合適的單位填空。
師:這兩個算式請同學們今天回家后想一想,并把自己的想法說給爸爸媽媽聽!
1( )-9( )=1( ) 1( )-99( )=1( )
4、全課小結。
師:誰來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小結:看來同學們收獲了很多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其實長度單位不只是我們現(xiàn)在認識的這四個,還有比米更長的單位,也有比毫米更短的單位,這些長度單位都等著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
五、板書。
分米、毫米的認識
米
1米=10分米 分米 d
1分米=10厘米 厘米 cm
1厘米=10毫米 毫米 mm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能正確運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遷移類推、歸納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已有知識與經驗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學方法
講授法、提問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游戲導入
口算擂臺比賽,教師出示口算題目,學生快速說出答案。
教師隨機提問:你是用哪句口訣計算出來的?通過提問揭示課題《表內除法》。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 引導觀察,建立表象
問題1:觀察情境圖,你了解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
問題2:你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計算出小旗的總數(shù)嗎?你是用哪句口訣計算出來的?
生:7×8=56 口訣:七八五十六。
問題3:這56面小旗,每列掛8面,可以掛幾列?每行掛7面,可以掛幾行?
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教師巡視指導。
小組展示兩種方法,教師作出評價。
2. 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問題1:你能列出除法算式么?
生:56÷8=();56÷7=()。
問題2:要用哪句口訣求商?
生:口訣 七八五十六。
觀察發(fā)現(xiàn):仔細看黑板上的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同桌互相說一說。
生:兩道算式用同一句口訣。
師生共同總結算法:除數(shù)是幾就想和幾有關的口訣,利用乘法口訣求商。
多媒體出示兒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訣缺幾商是幾。請學生讀一讀。
(三)鞏固練習
多媒體出示做一做中的題目,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如何計算的,集體講解訂正。
(四)課堂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進行小結,學生暢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教師給予點評和提升。
(五)布置作業(yè)
學生搜集身邊見到的能用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解決的一些日常實際問題,以待下節(jié)課分享交流。
板書設計
表內除法
7×8=56 口訣:七八五十六
56÷8=(7) (七)八五十六
56÷7=(8) 七(八)五十六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例2、例3及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使學生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匯報課外認方向的情況。
2、說說教室和校園的東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2
1、觀察第3頁的校園圖,你能畫出校園的示意圖嗎?怎樣畫,能讓別人看懂方向?
2、學生同桌合作畫。
3、交流匯報:把學生畫的多種情況展示出來。
4、請大家觀察這幾種不同的示意圖,你覺得怎么樣?(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太亂了。)
5、為了方便交流,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現(xiàn)在,你能按這個要求畫出示意圖嗎?并注意標上“北”的方向。
6、學生獨立繪制“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示意圖。
(二)教學例3
1、觀察例3圖,你是怎么找到“北”邊的?(圖上標有)
2、兩個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宮怎么走?請你先用手指出路線圖,同桌互相看看指對了嗎?
4、同桌互相說
去體育館怎么走?去醫(yī)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電影院怎么走?
三、鞏固練習
1、認一認地圖上的方向:(課件)
2、做一做
從圖上獲知“北”,根據(jù)“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練習指一指。
四、綜合練習
1、觀察第2頁廣場圖,請根據(jù)示意圖指出東西南北。
2、你能說說這幅廣場圖中哪個建筑物分別在哪邊嗎?
3、第6頁第3題、第7頁第4題: 觀察中國地圖,先找出“五岳”,F(xiàn)在告訴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據(jù)這個說說其他的山分別是什么“岳”嗎?比一比,誰說得對!講評。
4、引導學生閱讀:你知道嗎?
五、總結。
六、布置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板書設計:
繪制平面圖 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找到位置
學看路線圖 說出路線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教材結合活動情景,引入了在直線上表示從一點向兩個相反方向運動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線上表示正數(shù)、0和負數(shù)的內容。教材試圖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負數(shù)的意義,并通過學習,學會用標有正、負數(shù)的直線解決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
雖然是負數(shù)的初步認識,但內容較為抽象。以往負數(shù)的教學都安排在中學階段,現(xiàn)在主要考慮到負數(shù)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了一些負數(shù),有了初步認識負數(shù)的基礎,所以課本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初步認識負數(shù)。
教學目標:
1.在直線上表示正數(shù)、0、和負數(shù),逐步滲透數(shù)軸概念。
2.體會用標有正、負數(shù)的直線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策略。
3.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能力,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在直線上表示正數(shù)、0、和負數(shù)。
教學難點:
應用標有正、負數(shù)的直線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s3分鐘)
同學們,我們以前也學習過在直線上表示,一些數(shù),大家還能記得,都表示哪些數(shù)嗎?
預設:整數(shù)、小數(shù)、分數(shù)。
那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負數(shù)能不能在直線上表示呢?
二、自主學習
。s7分鐘)
出示教材第5頁例3圖。如何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行走的距離和方向呢?
學生自我嘗試解決?赡芟氲
1.先畫出直線。
2.再確定方向。
3.再確定距離。
三、合作交流
。s10分鐘)
1.結合學生學過的正、負數(shù)表示生活中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經驗,引導學生明白可以用正、負數(shù)來表示在東西方向上走的距離。
具體方法如下
。1)以大樹為起點規(guī)定向東為正,向西為負。在直線上用0表示起點,0右邊的數(shù)是正數(shù),左邊的數(shù)是負數(shù)。
(2)把他們行走后的情況和直線上的點(0、正、負數(shù))對應起來。如-1表示以大樹為起點向西1米,1表示以大樹為起點向東1米。相反的,以大樹為起點向東2米,在直線上對應的點2,以大樹為起點向西2米,在直線上的點是-2。
2.同學們,怎樣用數(shù)來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呢?
(1)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匯報。
。2)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用課件出示數(shù)軸,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shù)。
。3)讓學生說出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shù),讓學生對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shù)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4)教師總結:我們可以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shù)、0、負數(shù),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做數(shù)軸。
3.觀察數(shù)軸,比較數(shù)的大小。
引導學生觀察數(shù)軸。
、 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②在數(shù)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1.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③ 師及時小結
數(shù)軸除了可以表示整數(shù),還可以表示小數(shù)、分數(shù)。每個數(shù)都能在數(shù)軸上找到它們相對應的點。
四、精講點撥
。s8分鐘)
1.數(shù)軸:可以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shù)、0、負數(shù),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做數(shù)軸。
2.數(shù)軸除了可以表示整數(shù),還可以表示小數(shù)、分數(shù)。每個數(shù)都能在數(shù)軸上找到它們相對應的點。
五、測評總結(約12分鐘)
1.達標練習:第5頁做一做。
2.全課總結。學習了在直線上表示正、負數(shù),你收獲了什么?
3.作業(yè)布置。第6頁,練習一第4題。
板書設計:
在直線上表示正、0、負數(shù)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周長的含義。
2. 使學生通過圍、量、算等具體的活動,自主探索測量、計算周長的方法。
3. 使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享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周長
1. 剪一剪。
談話: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恍┓浅?蓯鄣目ㄍ^像圖片(電腦演示:三幅卡通頭像圖片),認識它們嗎?在三幅卡通頭像圖片中,你最喜歡誰就把它從紙上剪下來,看誰剪得又快又好!
學生拿出圖片,剪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卡通頭像。
2. 說一說。
討論:你是怎樣剪的?(沿著頭像的邊剪的)學生互相評價剪出的作品,體會頭像的邊的意思。
小結:沿著頭像的邊剪,就是沿著頭像四周的邊線剪。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頭像四周的邊線嗎?(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間互相指一指)
揭示:頭像四周邊線的長就是頭像的周長。(板書:認識周長)
二、 提供實例,認識周長
1. 教學例題。
出示游泳池圖:這是一幅兒童游泳池圖,你能指出它四周的邊線嗎?
指出:游泳池圖池口黑色邊線的長就是池口的周長。
出示樹葉圖:你能指出樹葉四周的邊線嗎?
指出:這片樹葉四周邊線的長就是樹葉的周長。
2. 練一練。
。1) 想想做做第1題。
提問:你還能指出我們身邊一些物體某一個面四周的邊線嗎?
學生可能指出數(shù)學書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課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體的面的邊線,并說一說它們的周長分別指什么。
。2) 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題目。
談話:你能描出這些圖形的邊線嗎?請同學們拿出水彩筆,在書上第62頁第2題上描一描。
用實物展示臺展示學生的作業(yè),互相評價。
提問:我們描出的每個圖形的邊線的長就是它們的什么?
三、 引導探究,測量周長
1. 自主探究。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周長,怎樣測量物體的面或平面圖形的周長呢?請同學們看這三件物品。(出示長方形的名片、五角星紙片和1元的硬幣)先在小組里討論怎樣測量它們的面的周長?你能想到哪些好方法?
學生可能想到量、圍、滾等不同的方法。
組織活動:下面請同學們拿出這三件物品,小組分工合作,用你認為合適的方法,分別量出它們的面的周長。
學生按要求測量長方形名片、五角星紙片和1元硬幣面的周長,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
2. 反饋。
提問:哪個小組的同學來匯報一下,你是怎樣測量長方形名片的周長的?
可能出現(xiàn)以下幾種方法:
。1) 量出四條邊的長,再相加;
(2) 量出名片的長和寬,再計算;
。3)用一根細線沿名片的邊線圍一周,再量細線的長;
。4) 把名片沿直尺的邊翻動一周。
比較: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名片的周長,在這些方法中,你比較喜歡哪一種方法?為什么?
提問:你是怎樣測量五角星紙片的周長的?有不同的方法嗎?
再問:你認為測量五角星的周長,用什么方法比較合適?(量出其中一條邊的長,再用這條邊長乘10)
提問:你是怎樣測量1元硬幣的周長的?(學生可能會用圍或滾的方法測量1元硬幣的周長)
追問: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幣的周長,而要用圍或滾的方法呢?
3. 小結。
提問:你學到了哪些測量周長的好方法?在測量周長的活動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談話:看來測量周長要根據(jù)物體形狀的不同,靈活地選用合適的方法,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4. 教學試一試。
出示題目。
提問:你有辦法知道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嗎?自己先試一試。
反饋:你是怎樣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學進行交流。
5. 想想做做第4題。
出示題目。
提問: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嗎?(學生搶答,并說說是怎樣計算的)
6. 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題目。
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四、 拓展延伸,提升認識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這樣的一片樹葉,你有辦法量出這片樹葉的周長嗎?(在討論不同方法的基礎上,明確用圍的方法測量樹葉的周長)
談話:請同桌同學合作,用圍的方法測量這片樹葉的周長。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反饋測量的結果,并說一說測量時要注意些什么。
課件演示:用細線沿樹葉的一周圍一圈,最后展開細線,量出樹葉的周長。
五、 課堂總結
提問:今天我們共同認識了周長,你有收獲嗎?如果用一句話表達你對周長的認識,你想說些什么?
談話:認識了周長,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呢?其實,周長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是極為廣泛的,你發(fā)現(xiàn)了嗎?
欣賞短片:周長在生活中的應用。
談話: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學會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就一定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總說明
認識周長的教學設計凸顯了先進的教學理念,賦予教學內容更豐富的內涵,為學生的課堂學習開拓了十分廣闊的空間,使課堂教學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課堂的生命活力來自于學生對事件或事實的感受、體驗,來自于對問題的敏感、好奇,來自于豐富活躍的猜想、假設,來自于不同觀點的碰撞、爭辯、啟迪、認同,更來自于探究過程中的時而山窮水盡、時而柳暗花明的驚奇和喜悅。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靈活使用教材,把對周長概念的建構過程分解為認識邊線、認識周長兩個階段,并創(chuàng)造性地把對邊線的認識融于學生熟悉、喜愛的卡通圖畫之中,使學生的認識經歷了豐富的感知過程。剪一剪、指一指、說一說、描一描等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學生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探索活動中充分地實踐著、思考著、感受著如此豐富的感受之后,周長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課堂的生命活力體現(xiàn)在教師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思考、交流、實踐、探究的空間,引導學生經歷體驗、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初步建立周長的概念之后,教師設計了一個小組活動,要求小組成員討論如何測量長方形名片、五角星紙片和一元硬幣的面的周長,鼓勵學生利用現(xiàn)有的工具思考測量周長的不同方法。在這樣開放的探索空間中,教學過程呈現(xiàn)出雙向的交流、動態(tài)的建構,師生分享著發(fā)展的快樂,成長的愉悅。
課堂生命的活力更要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周圍豐富多彩的世界,發(fā)現(xiàn)、提升數(shù)學的美,使學生從課堂學習中獲得多方面的滋養(yǎng),讓課堂成為學生精神享受的家園。本課的結束環(huán)節(jié),教師安排了周長在生活中的應用的短片欣賞,一個個鮮活的畫面,使學生對周長的理解進一步得到深化,學習數(shù)學的情感也由此被進一步激發(fā)。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shù)學教案03-24
秋季小學數(shù)學教案10-10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07-04
【推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5
【熱】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6
【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