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06-03 16:58:28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總9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總9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通過多樣化的計算訓練,提高計算的準確性。

          3、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問題。

          4、滲透環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探索,并交流得出正確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準確性。

          教具學具:

          課件、小棒、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這兒有個謎語,請聽謎語,小小游泳家,說話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蟲保莊稼。(打一動物)

          師:青蛙經常在上面地方?他們在田里做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蟲子。 (板書課題)

          師:青蛙對我們很有用處的,青蛙吃掉害蟲,就保護了莊稼。所以,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一定要保護青蛙,不能隨意捕殺。

          [設計理念: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入,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學生生活經驗得基礎上對學生滲透環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分析畫面,并提出問題。

          生1:我發現青蛙媽媽和小青蛙在田野里吃蟲子。

          生2:我知道青蛙媽媽吃了56只蟲子,小青蛙吃了30只蟲子。

          2、根據故事情境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生1: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蟲?

          生2:青蛙媽媽比小青蛙多吃了幾只害蟲?

          生3:小青蛙比青蛙媽媽少吃了幾只害蟲?

          3、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現在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蟲?你們打算怎樣列式呢?

          生:56+30=?

          師:為什么用加法計算呢?

          生:求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師:56+30=?該怎樣計算呢?

          [設計理念:在加強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更側重學生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綜合運用知識和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2、能解決與圓的面積有關的簡單問題,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嘗試解釋所得結果和方案。

          3、感受數學運算的合理性與結果應用的現實性,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課前準備:三塊不同規格的臺布圖片。

          教學過程:

          一、選臺布問題

         。ㄒ唬﹩栴}情境

          1、師生談話。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家餐桌是什么樣的,從而引出選臺布的問題。

          師:同學們,餐桌是每個家庭都有的生活用品,誰來給大家說一說,你們家的餐桌是什么形狀的?

          指名回答,給學生充分交流不同餐桌的機會。

          師:老師的一個朋友剛買了一個圓形餐桌,桌面的直徑是120厘米。

          板書:圓桌直徑120厘米。

          師:他打算選一塊正方形的臺布。到商店一看,有三種不同規格的臺布可供選擇。

          出示課本第96頁三塊臺布圖片。

          師:選那塊更合適呢?這位朋友想請老師參謀一下。今天,我們一起來幫他解決“選臺布”的問題。

          教師板書課題:選臺布。

          2、讓學生觀察三塊臺布,了解三種臺布的數據信息。并理解“110cm×110cm”等規格的含義。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三塊臺布,你發現了什么?

          生:這三塊臺布的花邊不一樣,大小也不一樣。

          師:你們知道臺布下面式子表示了什么嗎?

          (二)解決問題

          1、提出:“計算第一塊臺布和圓桌面的面積各是多少,比一比誰的面積大”的要求,給學生自己計算的時間,然后交流學生計算的結果。 師:同學們真聰明,根據這些式子就知道了臺布的邊長,F在,請同學們算一算圓桌面和邊長110cm臺布的面積,比一比,誰的面積大。

          學生認真計算、比較,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來匯報一下你計算和比較的結果?

          學生說,教師板書:

          桌面面積:3.14×602=11304(平方厘米)

          第一塊臺布面積:110×110=12100(平方厘米)

          因為12100>11304,所以臺布的面積大。

          2、提出:“選擇第一塊臺布是否合適?”的問題,給學生充分表達不同意見的機會,最后,形成共識:不合適。 師:通過計算,我們知道邊長110厘米的臺布的面積大于圓桌的面積。那么,選用這塊臺布是否合適呢?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意見:

          合適。因為,第一塊臺布的面積比圓桌面的面積大。

          不合適。雖然第一塊臺布的面積大于圓桌面的面積,但是第一塊臺布的邊長只有110厘米,而圓桌的直徑是120厘米,這塊臺布不能蓋住圓桌面,所以不合適。

          如果學生出現兩種意見,通過討論形成共識。

          3、提出:第二塊、第三塊哪塊合適呢?為什么?鼓勵學生在小組內踴躍發表自己的見解。 師:看來判斷臺布是否合適,只比較面積的大小不行,還要看臺布的邊長和圓桌的直徑,F在我們已經確定第一塊臺布不合適,那第二塊、第三塊哪塊合適呢?為什么?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說一說自己的意見。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參與討論并進行指導。

          師:同學們討論得很熱烈,誰來說一說你們小組的或你個人的意見?

          學生可能會有不同意見:

          第二塊比較合適。因為第二塊臺布的邊長與圓桌直徑相等,正好蓋住圓桌面;第三塊臺布的邊長比圓桌直徑大40厘米,有些浪費。

          第二塊和第三塊臺布都合適。因為第二塊臺布的邊長與圓桌直徑相等,正好蓋住圓桌面;第三塊臺布的邊長大于圓桌直徑,一定能蓋住圓桌面。

          第三塊臺布更合適些。因為第三塊臺布的邊長比圓桌面的直徑大一些,鋪在圓桌上面四周都能下垂一部分,這樣比較美觀,臺布不易被掀起。

          師:我的意見是選擇第三塊臺布。因為臺布的邊長比桌面的直徑大一些,臺布鋪上后,桌子的四周垂下來一部分,既美觀,又不容易被掀起來。

         。ㄈ﹪L試練習

          練一練第1題,引導學生先讀題,觀察圓桌圖,弄清題意和計算的思路,再獨立完成,最后交流計算的過程和結果。

          師:我們幫助朋友解決了選臺布的問題,再來解決一個和臺布有關的問題。同學們看課本97頁,自己讀題并認真觀察圖。

          學生讀題。

          師:誰來說一說,要計算臺布的面積和花邊的長,必須要知道什么?

          生:必須要知道臺布的直徑或半徑。

          師:好,請同學們自己計算這塊臺布的周長和面積。

          學生算完后交流。答案:

          臺布直徑:1.6+0.2×2=2(米)

          臺布面積:3.14×()2=3.14(平方米)

          臺布周長:3.14×2=6.28(米)

          二、設計包裝問題

          1、提出設計包裝箱的問題。讓學生讀題,弄清題中的數據信息和設計要求。

          師:剛才,我們解決了和圓桌臺布有關的問題,下面我們再來解決一個設計包裝箱的問題。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97頁,讀一讀題中文字,并觀察情景圖。

          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

          師:說一說你了解到那些數學信息?

          學生可能回答:

          這種鮮橙汁包裝罐底面的直徑是5厘米,高是13厘米。

          要求設計一個長方體包裝箱,每箱裝24罐。

          2、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包裝箱,并要求畫出包裝箱底面擺放飲料的示意圖。 師:剛才我們已經了解了設計包裝箱的有關信息和要求,下面就來請同學們自己設計一個長方體包裝箱,并在一張紙上畫出包裝箱底面擺放飲料筒的示意圖。

          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3、交流學生的設計方案。要給學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案的機會,說一說制定方案的過程,并把不同的方案示意圖展示出來。 師:誰來把你畫的圖讓大家欣賞一下?說一說飲料怎樣擺放?長方體包裝箱的長、寬、高各是多少?怎樣算出來?

          在交流過程中,如果出現不合常理,攜帶不夠方便、美觀的方案,要給學生指出,并與其他方案進行比較。

          三、課堂練習

          練一練第2題,讓學生認真讀題后自主解答。交流時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師:同學們真棒,設計出了好幾種飲料包裝箱,下面看練一練的第2題,我們來解決一個裝運礦泉水桶的問題。請同學們認真讀題后自主解答。

          學生自主解答,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全班交流。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生:根據礦泉水桶的底面周長可以算出礦泉水桶的底面直徑:100.48÷3.14=32(厘米)

          車箱長:2.1米=210厘米

          車箱寬:1.8米=180厘米

          因為:210÷32≈6,

          180÷32≈5,

          所以:小貨車只能放6排,每排擺 5桶。

          運輸小貨車一次最多可裝5×6=30(桶)。

          四、拓展學習

          鼓勵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記錄下來,并嘗試解決。師:這節課,我們運用已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了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類似的問題,請大家注意觀察,并把它記錄下來,然后我們嘗試著去解決,你一定會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一定會成為一個非常聰穎的人。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條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多個單位),能用條形統計圖直觀、形象地表示數據。

          2、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能力。

          實驗目標:

          1、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運用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主動參與新知的探索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

          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統計。

          二、合作學習,探案求知

          1、教學例1

          課件出示例1的統計表。

          教師:從收集的統計表中,你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可能回答:小紅踢120個,小方踢100個,小紅比小方多踢20個……

          教師:從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獲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制成統計圖嗎?怎么制呢?學生可能回答:可用我們學過的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畫3根就可以表示3個同學。

          教師:1格表示多少呢?(課件出示1格表示1個)如果1格表示1個,小紅踢的毽子個數要畫多少格?(課件動態展示畫出120格)學生產生沖突:畫120格好麻煩喲。教師質疑:那怎么辦?有什么好的辦法來表示呢?學生可能會想到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

          教師:小組合作學習,思考討論。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適呢?說說想法。②小組內繪制出條形統計圖。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制的條形統計圖。

          課件展示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時繪制的條形統計圖

          教師:觀察比較這些統計圖,在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適呢?通過學生的觀察比較,他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答案。

          學生1:用1格表示10個比較合適;120個就畫12格;100個就畫10格,90個就畫9格。

          學生2:用1格表示2個,5個也可以,只是畫的格子要多些!處熃Y合學生畫的統計圖的美觀方面進行適當評價。

          教師:現在用1格表示10個來完成書上116頁的統計圖。

          2、教學例2

          課件出示例2的統計表。

          教師:根據這個統計表你獲得哪些數據信息?學生匯報所獲得的信息。

          教師:小明要幫爸爸制作條形統計圖。思考或同桌交流。①橫軸和縱軸各表示什么?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適呢?全班交流,匯報。學生自己動手繪制條形統計圖。

          課件展示條形統計圖

          教師:觀察統計圖,你有什么發現?

          課件出示:小明家蘋果產量逐年增加;20xx年的蘋果產量是20xx年的2倍……

          教師:根據你的發現,你對小明家承包蘋果園有什么想說的?還有什么好的建議?

          3、小結今天學的條形統計圖與以前學過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教師:以前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接觸的數據都比較小,因此我們都用1格表示1個單位。在生活中,我們還經常接觸到更大的數據。

          課件出示:為了方便,我們用1格可以表示多個單位,不僅可表示10個,也可以表示2個,5個,100個,1000個等,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

          三、鞏固練習

         。ㄕn件出示練習題)

          四、課堂總結

          教師:這節課學了些什么?有什么收獲或問題?

          《條形統計圖》課后問卷

          1、老師用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的授課形式,你喜歡嗎?為什么?

          2、老師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制的條形統計圖,對你的學習有幫助嗎?有哪些幫助?

          3、你喜歡老師使用多媒體課件講授本節課嗎?為什么?

          統計數據分析

          學生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化學習效果統計

          圖表二

          認同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的人數 認同率%

          實驗班(40人) 39 97.5%

          對照班(40人) 33 82.5%

          效果分析:

          1、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對于多媒體進入數學課堂有較高的興趣,喜歡多媒體教學的數學課,非常認同這種教學模式,認同率達到97.5%。從問卷中可以看出對照班學生也希望數學課中能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認同率也有82.5%,希望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2、在實驗課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放映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用 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是在學生學習了用1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課件展示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時繪制的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更形象、更直觀地看到了這是解決問題的需要,這較好的運用了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主動參與新知的探索與學習。通過課件,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放手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材87頁例3、4和課堂活動

          教學內容:

          1、知道1小時有多長

          2、知道1秒有多長

          3、簡單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時針走1大格是多少?分針走小格呢

          2、1小時是 多少分?

          3、1分你能做些什么?

          二、新課

          1、教學例3

          1小時是60分,那有多長?

          我門一節課有多少分鐘》課間休息多久?有多少分鐘了?那在休息10分鐘就是60分,也就是1時

          1小時能做些什么你知道嗎?

          學生舉例

          學生看書

          2、教學例4

          你的脈搏1分鐘跳多少次?那條一次是多少時間?

          有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嗎?

          那1秒有多長?

          學生回答

          觀察鐘面,認識秒針,秒針走1小格就是1秒,那秒針走一圈是多少秒?

          觀察秒針走一圈后分針走了多少

          得出1分=60秒

          三、課堂活動

          1、10秒你能 派多少個球?

          學生活動

          2、完成4題

          課后記: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小學階段的第一堂數學課,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喜歡學習數學的情感。教材選擇兒童樂園的一些場景,組成生動活潑、惹人喜愛的畫面,吸引學生學習。主要教學活動是觀察場景,了解里面有些什么;數出各種物體的個數,并用畫圓點的方式表示各種物體的數量。通過這些活動,初步感受看和數能了解生活中的現象和事物,是學習數學的方法。同時,在活動中進行初步的常規教育。

          教材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綜合性場景圖,里面有許多物體,各種物體的個數都不相同,分別為1~10個。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圖及相應的點子圖。每幅小圖里只有一種物體,是從綜合場景里分離出來的。點子圖表示物體的數量。

         。.組織學生觀察。

          場景圖里的內容很豐富,其中的各種物體及其數量和位置,都是精心設計和安排的。有些物體數量較少,有些物體數量較多;有些物體比較集中,有些物體比較分散;有些物體容易看到,個別物體有較隱蔽的部分。觀察和交流是這部分內容的主要教學活動。容易興奮但不能持久是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他們的觀察比較粗糙,往往看了一些物體就不再關注其他物體;在交流的時候不能把話說清楚、說完整,不善于傾聽同伴的發言。因此,要組織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從圖中看到些什么,指指這些物體在哪里。帶領學生經歷從整體到部分從粗略到細致的觀察過程,不但了解圖的內容,而且學習觀察的方法。要組織學生交流,相互傾聽和相互補充,使觀察的效果更好,還要讓學生知道一些學習常規。

         。.用圓點表示物體的個數。

          十幅小圖都是從場景中分離出來的,一幅小圖里只有一種物體,便于計數和表示數量。用圓點表示物體的個數,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尚未進行認數教學,暫時不宜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二是幾個物體畫幾個圓點,圓點與物體的個數相同,滲透對應思想;三是圓點能且只能表示各種物體數量方面的屬性,不表示物體的其他屬性。這種初步的抽象,對后面的認數十分重要。

          前三幅小圖,物體及圓點都已畫好。可以通過滑梯下為什么畫一個圓點秋千下為什么畫兩個圓點圓點表示什么意思等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圓點的作用。這樣,在飛機、蝴蝶、鳥下面畫表示個數的圓點就不會有困難了。至于根據已經畫出的七個、八個、十個圓點,說出小圖中的物體,只要在情境圖里指一指有關的物體,數一數是這樣的幾個,不要求學生畫這些物體。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生活實例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系,會用圓規畫圓。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圓規,所以用圓規畫圓是難點,掌握圓的特征是重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形的呢?(指名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圓形,如有的鐘面是圓形的,當然鐘面也可以做成方的;現在的硬幣有多邊形的.,也有圓形的。唯獨車輪子,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不管是大車還是小車的車輪子,為什么都要做成圓的呢?

         。óa生疑問,引起爭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的認識。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就可以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1.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同學們在操場上做游戲,想畫一個比較標準的大圓,可以怎么畫?(指名回答)

          (老師在黑板上演示用繩子畫圓)先取一段繩子,把繩子的一端固定在一點上,另一端套在石頭和棍棒上,然后拉緊繩子,繞著這個固定的點轉一周就畫出了一個圓。

          老師剛才畫圓時,中間的點怎么樣?(中間的點不動。)

          我們把這個不動的點叫定點。(板書:定點)

          粉筆畫出的線為什么能首尾相接呢?

          應該說圓上任意一點到定點的距離都是相等的,我們把這段相等的距離叫定長。(板書:定長)

          如果我們在本上畫圓,用我們剛才畫圓的方法方便嗎?(不方便)那可以怎么畫?

          (出示圓規)這是我們畫圓的工具圓規。圓規有兩個腳,一腳帶尖,另一腳帶筆。認真看老師怎樣用圓規畫圓。畫圓時,先定好一點,然后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的距離,把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這點上,把帶有鉛筆的一腳旋轉一周就畫出了一個圓。(老師用圓規在黑板上畫一個圓。)

          你們會用圓規畫圓嗎?

          請你在本上畫一個任意大小的圓,邊畫邊想,畫圓時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

          畫圓時,要先定點,再定長,剛才我們用圓規畫圓時哪是定點?哪是定長?

         。ㄏ茸寣W生動手畫圓,邊畫邊體會出哪是定點,哪是定長。先感性認識,再上升到理性認識。)

          定點,用數學語言說叫圓心。(板書:圓心)

          什么叫圓心?(指名回答)

          哪兒是定長?老師在圓上畫出這段定長,觀察這條線段兩端在什么地方?這條線段叫半徑。(板書:半徑)

          誰說說什么叫半徑?(指名回答)

         。ɡ蠋熢僭趫A上畫出直徑。)老師邊畫你們邊觀察,這條線段通過哪兒?兩端在哪兒?

          像這樣,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板書:直徑)

          誰再說說什么叫直徑?(指名回答)

          我們通過觀察,認識了圓心、半徑、直徑。書上對這些概念做了準確的敘述,同學們打開書,看看我們剛才概括的跟書上完全一樣嗎?有沒有補充?

         。▽W生補充:圓心用字母O表示,半徑用字母r表示,直徑用字母d表示。)

         。ɡ蠋熥寣W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出什么是圓心、半徑、直徑,這是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再通過看書,使總結出的結論更準確,更完善。)

          老師想看看同學們是不是真正掌握了這些概念。

          練一練

         。1)判斷這幾條線段中哪一條是半徑?

         。2)判斷哪條線段畫的是直徑?

          (3)這四條線段中哪一條是半徑?哪一條是直徑?(學生舉數字卡片判斷) 同學們對于半徑、直徑的概念掌握得很好,我們繼續研究圓還有什么特征?

          2.研究圓的特征。

          用我們準備好的學具轉動A面,你發現半徑有什么特征?轉動B面,你發現直徑有什么特征?

         。▽W生分小組討論。)

         。ɡ蠋熢僭诨脽羯涎菔疽槐椋釂栍懻摻Y果。)

         。ò鍟o數條相等

          剛才同學們自己發現了直徑、半徑有這些特征。在下面兩個圓中:(出示) 甲圓的半徑和乙圓半徑相等嗎?

          甲圓直徑是乙圓直徑的2倍嗎?

          那么圓在什么情況下才存在這些特征?(板書:同一圓里)

          練一練(正確畫,錯誤畫。)

         。1)在同一圓里,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3)在同一圓里,半徑是4厘米,直徑一定是2厘米。()

         。4)圓心在圓上。()

          同學們判斷得都很正確。老師想讓同學們用直徑、半徑的倍數關系來計算下面幾道題

          同學們對于半徑、直徑的倍數關系掌握得很好,如果老師給出半徑和直徑的數據,你們會畫圓嗎?小組討論一下,半徑2厘米的圓怎么畫?直徑6厘米的圓怎么畫?(小組討論)

          請同學們把半徑2厘米的圓畫在本上,要求標圓心、半徑。邊畫邊想,什么決定圓的位置?什么決定圓的大。恐睆6厘米的圓請同學們回家畫在本上。

          剛才同學們畫了半徑是2厘米的圓,圓的位置由什么決定的?圓的大小呢?

         。ò鍟┪恢么笮

          圓心決定圓的位置,畫圓時要先點圓心。

         。ɡ蠋熍e起一個圓)有一個同學是個小馬虎,他在畫完這個圓后,忘了點圓心了,你能幫助他找到圓心嗎?

          如果這個圓畫在黑板上或本子上忘了點圓心,怎么找到它的圓心呢?

          (指導學生說出用直尺在圓面上從下往上推,推到最長的一段,就是直徑。)

          三、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你能用我們剛學的圓的知識來解答剛上課時提出的問題為什么世界上的車輪子都是圓的嗎?(指名回答,前后呼應,用剛學的圓的知識來回答剛才上課時提出的問題,解決實際問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分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認識圓心、半徑、直徑。通過演示用繩子在黑板上畫圓,使學生體會到:畫一個圓必須要有定點、定長。定點用數學語言說叫圓心,定長就叫半徑。并引出直徑的概念。通過判斷半徑、直徑的練習,鞏固其概念。

          第二層次,研究圓的特征。每四人一組,每組有一個學具,學具是在一個硬紙板的正面和反面,分別釘1個用透明膠片剪成的活動的圓,在A面的活動圓上畫著半徑,B面的活動圓上畫著直徑。學生分小組轉動A面的活動圓,發現在同一個圓中有無數條半徑;轉動B面發現在同

          出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說課內容:

          《國土面積》這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一單元第6——7頁的內容。

          教材分析:

          《人口普查》是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的第三節課,根據學生思維發展特點,二年級下冊已經學過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以及萬以內數的讀寫方法。本單元學習的內容是學習萬以上的大數。《人口普查》是在認識計數單位“十萬”、數位順序表及更大的數的基礎上學習大數的讀寫。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對多位數進行估計,發展估計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借助數位順序表,掌握大數的讀、寫方法,能正確的讀寫大數,同時培養認真讀寫書的良好習慣。

          2.情感與態度:經歷自主探索大叔的讀、寫方法的過程,提升歸納與概括的思維的能力。

          3.解決問題:密切大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由于四年級學生還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所以,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結合具體情境,借助數位順序表,掌握大數的讀、寫方法,能正確的讀寫大數,同時培養認真讀寫書的良好習慣。

          教法學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和討論交流,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對此進行解釋和應用。因此,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我綜合運用采用主題式教學,以生動有趣的情境為依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究的;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經歷數學的建模過程;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形式,每個活動面向全體,同時在開放性練習的基礎上又注重個性的張揚。同時又設計了與教法相適應的學法,如自主嘗試、驗證……

          教學過程: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題”,倡導“先學后教,少教多學,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從這種設計理念起航,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我將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教師以參與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以供學生討論。

          (1)你能讀出這些數嗎?

          (2)你能寫出香港和澳門的人口數嗎?

          (設計意圖:以20xx年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為現實背景,談話導入,進入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激發學習。)

          二、組織自主學習。

          1、提出學習任務“怎樣讀出北京、安徽、香港人數?”

          2、根據數位順序表,結合萬以內數的讀法探索。

          3、小組交流分享,感受讀法。

          (設計意圖: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在這一理念指導下,我從學生的現實學習狀況入手,給學生準備獨立嘗試的學習單,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先獨立探索,根據數位順序表,讀出北京、安徽、香港人數并在小組交流分享,感受讀法。)

          三、小組合作,完成中卡。(明確目標:每組根據要求探索“億以上的數”的讀法。)

          1、出示單元組活動要求。

          2、根據先前歸納的內容,進一步感受大數的讀法。

          3、教師補講,評價學生的活動情況。

          (在這個環節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老師進行個別輔導,然后把各自成果在小組內說一說,讓小組長安排小組成員輪流發言,在發言過程中,小組成員可做補充,多幫助學困生,教師巡視,輔導學習困難的小組,最后在全班交流,學生在匯報的過程中課件演示)。

          四、鞏固應用,正確的讀寫大數。

          1、引導學生把數分級,然后一級一級的仔細讀;

          2、先獨立完成,一起交流方法。

          提示:匯報時,我請有代表性的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學生暢談收獲,開展評價活動。

          這個環節我這樣設計是為了在學生交流這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本節課上還存在的問題,今后去彌補。

          板書設計:

          大數的讀、寫

          億級萬級個級

          千百十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億億億萬萬萬

          1265830000

          十二億六千五百八十三萬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認識圓,會用圓規畫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點:會用圓規畫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教學準備:課件,白紙,圓規。

          教學過程:

          一.激趣設疑,導入新課。

          1,示四驅車,問這是什么?

          2,(課件)出示汽車的圖片,問,你們發現它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追問:為什么車輪都是圓的,如果不是圓的會怎樣?

          3,導入,板題:圓的認識

          4,你想了解圓的哪些知識?(學生自由回答)

          二,在畫圓的教學活動中探索新知。

          1,任意畫圓,體會什么是圓。

         。1)畫一個圓

         。2)展示,比較哪個圓,哪個不圓?問:怎么就畫圓了?

         。3)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用圓規畫圓的?

          2.用圓規畫圓,理解圓的構成及圓心。

          (1)讓學生在白紙的四個角上分別畫一個圓,邊畫邊想:圓是由什么組成的?(圓周,圓心)

         。2)展示(圓的和不圓的對比)說說為什么有的同學畫不圓?怎樣就畫圓了?

         。3)畫圓時固定的一點誰知道叫什么?(板書:圓心)

         。4)標出你所畫的圓的圓心。

         。5)圓心的重要性:你能說說你是怎樣確定圓的位置的?

          3,通過畫圓感悟什么是半徑及特征。

         。1)請你在畫一個比剛才再大一點的圓,邊畫邊思考:怎么就比剛才大一點了?

          (2)在圓上表示出圓規兩交叉開的長度。

          (3)師:這條線段也有名稱,你能試著給它起個名字嗎?(板:半徑)

         。4)請你任選一個圓畫出它的半徑,邊畫邊想:你能畫多少條?你發現了什么?體會半徑是什么樣的線段?

          (5)匯報追問:你怎么知道半徑長度都相等的?

         。6)判斷,哪條線段是半徑?

          (7)討論:什么叫半徑?(匯報)

          (8)再畫一個比剛才小一點的圓,說說你認為圓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4,通過畫圓感悟什么是直徑及特征。

          (1)課件演示:問:看這兩條半徑怎樣了?

          (2)你知道這條線段叫什么嗎?(板:直徑)

          (3)畫一個圓,并畫出它的直徑,邊畫邊想:半徑和直徑有什么區別?

         。4)判斷,哪條線段是直徑?

         。5)說說什么叫直徑?

         。6)觀察直徑有什么特征?

          5,畫一個圓,并畫出一條半徑和一條直徑。

          觀察討論:半徑和直徑有什么關系?(匯報)

          三,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說說為什么車輪是圓的?

          2,馬路上的井蓋為什么做成圓的?

          四,談談你的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教材第26頁練習四第3題、第4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的方法,加深對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數據的理解,能利用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

          2.使學生聯系實際進行統計,經歷統計過程,體會統計在實際中的應用和作用,培養統計的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老帥復印好歷年班級簿中學生第二學期的身高記錄,為每位學生準備一張畫折線統計圖的方格紙;學生事先了解自己家庭去年下半年每月的電話費支出情況。

          教學重點:掌握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的方法。

          教學難點:利用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做練習四第2題。

          讓學生看第3題,說一說第3題的題意和從統計表里知道了什么。要求學生在課本上畫出折線統計圖。讓學生相互交流,說說從圖里知道了什么。提問:你從這里可以看出折線統計圖表示的數據比統計表有哪些好處?指出:復式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直接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而且還可以對這兩位同學的成績及變化情況作出比較。

          2.提問:你認為完成一項統計要經過哪些過程,

          說明:一項完整的統計,先要收集數據并進行分類整理,再選擇適當的統計圖或統計表表示出相關的數據,然后對數據作出比較,分析、推理和判斷。

          二、實踐性練習

          1.做練習四第4題。

          讓學生了解題意。要求兩名學生相互合作,按要求從復印的身高記錄上收集自己和同伴的身高數據。要求在課本上制成復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與自己的同伴討論從圖中能得出哪些結論。組織學生在班內交流自己得出的結論。提問;你認為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可以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數據,幫助我們進行分析?

          2.統計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

          讓學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要求學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額。你能與自己的同桌同學合作,制作出你們兩家的電話費支出的復式折線統計圖嗎?學生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制作的復式折線統計圖,看看你們家的電話費支出情況怎樣,比比兩家去年下半年的電話費支出有什么不同。組織學生根據自己制作的統計圖把分析情況進行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練習了什么內容?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總9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總八篇05-31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總五篇05-28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總6篇05-28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總8篇05-13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總5篇05-08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總5篇06-0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總10篇05-25

        小學數學教案匯總7篇05-07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五篇05-31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八篇05-2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