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高中化學說課稿合集7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化學說課稿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1
一、對教材的分析及教學目標的確立
1.教學內容:高中化學第一冊(必修)第五章第四節(jié)《化學鍵》第一課時包括:①化學鍵,②離子鍵,③共價鍵,④極性鍵和非極性鍵。
2.教材所處的地位: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習了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學習化學鍵知識。本節(jié)內容是在原子結構的基礎上對分子結構知識——化學鍵的學習,學習這些知識有利于對物質結構理論有一個較為系統(tǒng)完整的認識。同時對下節(jié)教學——電子式的學習提供基礎,下節(jié)課重點解決的問題就是用電子式表示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過程,學生首先要知道化學鍵的概念。學習化學鍵知識對于今后學習氮族元素、鎂鋁等章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是關于離子鍵的內容——復習初中學過的活潑的金屬鈉跟活潑的非金屬單質氯氣起反應生成離子化合物氯化鈉的過程。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課堂討論的形式對這段知識進行復習,同時予以拓寬加深,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離子鍵的概念;第二部分是關于共價鍵的內容——跟離子化合物一樣,復習初中學過的氯氣和氫氣起反應形成共價化合物氯化氫的過程基礎上提出共價鍵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紹非極性鍵和極性鍵,它是對共價鍵知識的加深,學生學習了共價鍵之后,必然要考慮成鍵原子之間對共用電子對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電子對在成鍵原子間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學生的疑問,引出了非極性鍵和極性鍵的概念。
4.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目標:理解離子鍵和共價鍵的概念;了解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條件;了解化學鍵的概念和化學反應的本質。
2)能力目標:對立統(tǒng)一論思想:陰、陽離子構成了離子化合物中的矛盾的兩個方面。
3)情感目標:通過觀察鈉跟氯氣起反應、氯氣和氫氣的演示實驗,從宏觀上體驗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所引起的化學變化,激發(fā)學生探究化學反應的本質的好奇心;通過課件演示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過程,是學生深入理解化學反應的微觀本質——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培養(yǎng)學生對微觀粒子運動的想象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離子鍵和共價鍵的概念。
難點:化學鍵的概念,化學反應的本質。
確立依據:化學鍵存在于微觀結構中,我們無法進行觀察,只能通過CAI演示,使學生去了解形成過程。這部分內容屬于化學基本概念,這在高考試題中也屬于重點,所以很有必要去突破這部分內容。
三、教材處理
內容調整:這節(jié)課先講解化學鍵相關的知識,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內容放到下一課時去學習。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2
大家好,我要講的這節(jié)課是《*****》。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四個部分對本節(jié)課作如下說明:
一、 說教材
。ㄒ唬⒔滩暮單觯ê喴f明本說課的內容來自哪一學科、哪一冊書、哪一
章節(jié))
。ǘ、本說課內容在學科知識體系中所處地位和作用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ㄈ、教學目標
按照《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為貫徹實施《****教學法》,結合校學生實際學情確立如下三維目標:
(或者這樣銜接:根據教學大綱和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我設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ɑ蛘哌@樣銜接:依據教改的精神、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ㄋ模⒔虒W重點和難點
1、重點 ***********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
2、難點 ***********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3、確立依據
二、說教法
古希臘生物家普羅塔弋說過這樣一句話:“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蔽矣X得,我們在教學時必須特別注意這一點,即不能將學生當作容器來對待,
在確定教學方法時,必須遵守葉圣陶先生“教是為了不教”的訓令,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實際準備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ɑ蜻@樣銜接:教學方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調發(fā)展。根據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ㄒ唬、教學方法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本節(jié)課我通過啟發(fā)學生發(fā)現問題。
根據本節(jié)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采取啟發(fā)-掌握式教學方法并充分發(fā)揮電腦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作用。
。ǘ⒔虒W手段
。ㄈ、教學媒體的運用
。ǜ鶕虒W內容和采取的教學方法及手段,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做到授之于漁)
三、說學法
。ㄒ唬W習方法
。ǘ⒛芰ε囵B(yǎng)
四、說教學程序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結合化學新教材的編寫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如下嘗試:
。ɑ蛘哌@樣銜接: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在教學中應以讓學生掌握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和常見反應為主,不宜把問題向縱深引申。我對本節(jié)課的安排如下:)
。ɑ蛘哌@樣銜接:教與學有機結合而對立統(tǒng)一。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體現,教師必須善于駕馭教法,指導學法,完成教學目標,從而使學生愉快地、順利地、認真地、科學地接受知識。
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意圖如下:)
(一)、新課導入
熟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聯系實際,呈現給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素材,這將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ǘ、新知識的學習
(三)、檢測訓練
。ㄋ模、總結鞏固
五、說板書設計
。ò鍟O計時要體現出程序性、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
說課要堅持從實際出發(fā),不能搞一刀切。應因材、因時、因地、因人(學生、教師)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說課方式和方法,提高說課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1.教材分析
初中化學第三章“水氫”的內容可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水和氫氣,第二部分為原子結構知識的擴展。對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節(jié)以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為題,討論了水與工農業(yè)生產等的緊密關系,在學生了解了水污染產生的嚴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義之后,就應該對水作進一步認識,但教材只講了水的物理性質和水的組成,把水的化學性質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節(jié)中去,而把本節(jié)重點放在分析水的組成。教材的編排還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本節(jié)是在學習了原子、分子、元素、單質、化合物等概念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鞏固和加深了這些知識。通過實驗現象引出的氫氣,又為學習氫氣的性質作出鋪墊。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a、使學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質;b、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使學生認識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了解水的化學式;c、通過本節(jié)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關系,并可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
(2)能力目標:a、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b、培養(yǎng)學生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3)德育目標:a、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b、通過觀看有關水資源和水的污染的錄像,增強環(huán)保意識。
3.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電解水的實驗和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確定組成水的成分元素。
(2)教學難點: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電解水,即從宏觀現象轉向微觀分析。
二、說教學
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如下:
1. 以問題導入新課,簡潔明了在講授新課前,通過計算機展示出兩個聯系實際的問題,然后進入新課。
2.歸納出水的物理性質。展示一杯水,培養(yǎng)學生從觀察中發(fā)現問題,學生結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質。
3.分析實驗現象,探究水的組成,進行微觀解釋(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引出水的組成這個重要知識點。因此,作好演示實驗尤其關鍵(展示實驗),書第48頁,這是未改進的演示實驗,實驗效果不直觀,效果不好;這是改進后的實驗,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更便于學生主動根據實驗進行探究。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出水的電解產物——氧氣和氫氣,然后學生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水屬于化合物,重點知識得以解決。
(展示課件)分析了水的組成后,接著展示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從討論中發(fā)現,問題得到解決,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難點也得以突破。
4. 課堂練習鞏固,達標檢測。
5. 觀看錄相:有關水資源及其污染。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jié)課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辨證統(tǒng)一”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fā)展”的原則,采用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yōu)組織,并體現以下特點: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重點改進了演示實驗,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投在屏幕上,將實驗加以放大,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包括實驗裝置、步驟、現象都展現在每一個學生眼前,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讓每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突出了重點。
2.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通過課件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水屬于哪類物質?水分子是由什么構成的?),給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良好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結論。自制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化枯燥為生動,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學生也為其形式之新穎,從而產生樂學情緒,激發(fā)了他們以探究為特征的求知欲望。
3.加大教學密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做到高密度的學習知識,大信息量的優(yōu)化處理,
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利用文字閃動,圖象移動,顏色變換的手段,不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為了增強學生對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認識,課上選擇一段“有關水資源和水污染”的錄像,增強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4.優(yōu)化教學過程:計算機以其獨特的功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培養(yǎng)探究能力,發(fā)展智力,教師、計算機、學生形成一個有機的`組合。通過計算機不僅能學懂、學會、學活、學精,而且能促使學生樂學、善學、勤學、活學,師生共同進入教與學的自覺狀態(tài)和最佳狀態(tài),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過程。
總之,我在設計本課教學程序時,力求符合探究學習的三個特征:(1)學習者由問題或設計任務出發(fā);(2)學習者通過觀察、假設、實驗等探究活動提出自己的解釋;(3)學習者通過表達和交流,檢驗或修正自己的解釋。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大家好,我是第xx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三章第二節(jié)《鐵及化合物的性質》。將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 內容介紹及教材處理
本節(jié)課內容包括:鐵單質、氧化物、氫氧化物及鐵鹽四部分。我是這樣處理的,因為鐵單質在初中階段已經學習過,本節(jié)課重點學習鐵的化合物的相應性質及Fe2+、Fe3+檢驗。并將Fe2+、與Fe3+的相互轉化這個難點放在下節(jié)課學習。學生已經學習過氧化還原反應,Al及其化合物的性質。這些知識對學生來說均有一定難度,而Fe(OH)2的性質是這兩部分的綜合利用,難度更大。我準備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方式,結合實驗探究,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主動探究結果,達到分散難點的目的。
二、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鐵是金屬中的重要元素,由于鐵是變價金屬,所以高考中對元素及化合物的考查,鐵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你們說課就是中考中的地位。)通常以無機推斷題形式出現。同時,鐵又是日常生活、工業(yè)生產及國防中應用極其廣泛的金屬。
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實驗,讓學生了解鐵的氧化物、氫氧化物的性質。
2、過程與方法目標:教學過程中注意運用歸納、對比的方法。對鐵的化合物形成知識體系。
3、情感態(tài)度目標:通過課本上設置的“學與問”、“科學與探究”,是學生深入了解金屬化合物的一些性質,感悟到金屬在生活實際中的廣泛應用。
四、 重點、難點
本節(jié)課的重點為:........
由于......所以我將本節(jié)課的難點設定為:......
五、 教學過程
1、對于鐵的氧化物的學習,我是通過讓學生課前預習,完成學案,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2、(你實際的教學設想,大體步驟。對于??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以上是本節(jié)課的主要授課內容,為了強化學生對........的理解,我設計了........,另外針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進行作業(yè)布置。
對于本節(jié)課我也進行了如下反思(這個必須要說,你可以直接用我的)
新舊兩版教材除了在課程安排上又說不同外,對于教學方式由老師傳授、學生被動。轉變?yōu)橐越處煘橹黧w、學生為主導。老師有意圖的設計、引導、啟發(fā),學生自主觀察、歸納、總結,親身體驗。如我本節(jié)課.......,讓學生........,是學生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訉W習,提升學生們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注明:
1、條理清晰,說出你所要敘述的1、2、3、........
2、幾個方面全面,不能丟項
3、彩色部分的話語是重點語句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5
一、說課指導
在《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依據課改的精神,對這節(jié)課進行分析和設計
二、說課教材與學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酚類物質是采用具體代表物的方式進行學習。授課安排為1課時。酚與醇結構相似,都含有羥基,本節(jié)內容是學生初次運用所學規(guī)律預測一類物質可能發(fā)生的反應,并通過各自代表物的性質的對比,理解醇羥基與酚羥基的區(qū)別,體會官能團與取代基之間相互影響的重要思想,為后續(xù)的有機化學的學習提供方法打下基礎。
2、學情分析
從知識層面看,在必修階段已經具備有機化學基本的類別概念,知道一些典型有機物的性質。在選修5第一、二章的學習過程中對官能團決定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基團的相互影響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有待完善。
從能力層面看,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分析簡單實驗的能力;對“結構決定性質”這一普遍規(guī)律比較熟悉,因此具有性質預測的知識基礎,知道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和流程,具備進行探究活動的能力。本節(jié)課授課對象是實驗班學生,他們樂于展示自我,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容易展開。但他們自主探究的意識、合作創(chuàng)新的精神還有一定程度欠缺,需要老師引導和支持。
三、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
通過對教材、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分析,我制訂出本節(jié)課要完成的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a、認識酚類物質,能夠識別酚和醇
b、掌握苯酚的結構、性質及用途
c、理解苯環(huán)和羥基的相互影響
(2)過程與方法方面
a、通過以問題為驅動的自主實驗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類比推測、分析解決問題和觀察的能力以及實驗綜合能力
b、在苯酚結構與性質的理論探討過程中,培養(yǎng)思維的全面性、深刻性,提升思維品質。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
a、通過對苯環(huán)和羥基的相互影響理解,讓學生體會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b、通過苯酚的用途與毒性引導學生從化學的視角認識生活、認識社會,學會辯證的看待化學物質
c、訓練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與人溝通、爭辯、交流的勇氣
2、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苯酚的化學性質(酸性、苯環(huán)上的三元取代)
。2)難點:建立官能團之間相互影響的基本觀念。
四、說課教法與學法分析
1【教法選擇】
創(chuàng)設情景、實驗探究、理論探究
2【教學輔助手段】
利用實物感知、教學模具和多媒體動畫演示
2【學法指導】
和教法相呼應,引導學生采用觀察、對比、,遷移、分析、和實驗探究等學習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
五、教學設計思路——以問題為中心
1、 以結構、性質、用途為主線,展示學科特色。
2、 從學生認知結構出發(fā),設置問題鏈,讓問題與活動來驅動教學進程,幫助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
3、通過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實驗,以“分組實驗、小組討論、小組間互相交流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4、從小課堂到社會,通過苯酚用途與性質的結合,將知識遷移至陌生的情境,將學習延伸至社會大課堂。
六、說課程序
。ㄒ唬⑶榫耙耄
【情景一】電影:戰(zhàn)爭
【情景二】展示藥皂、苯酚軟膏
我通過戰(zhàn)爭引出的結構式,進一步構建酚類物質的定義。并提出為什么生石灰可以銷毀?這樣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酚類物質的興趣。
再通過展示藥皂、苯酚軟膏,從生活走向化學讓學生對代表物苯酚有一個表象認識,為學生學習新課創(chuàng)設了饒有興味的意境。
。ǘ、構建苯酚物理性質:
[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實驗一]苯酚的物理性質
學生分組實驗:①看、聞
、谶m量苯酚+水振蕩,再加熱(留用)
、圻m量苯酚+乙醇
[歸納]苯酚的物理性質(思考:苯酚不慎滴在皮膚上如何處理?)
組織學生觀察苯酚的顏色、狀態(tài),指導學生通過分組實驗自主探究苯酚的溶解性,根據實驗結合教材相關內容,歸納出苯酚的物理性質。
。ㄈ、設疑探究:
本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中心,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兩個情景:
【情景三】展示苯酚模型
學生觀察苯酚模型結合多媒體動畫演示,分析該分子結構,并與乙醇、芳香醇等醇類結構作比較,通過結構比較,產生認知沖突:同樣含有羥基,為什么要劃分為酚和醇兩類物質,在性質上它們會有哪些共性?苯環(huán)代替烴基,與羥基的聯手使得化學性質產生了怎樣的差異?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根據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或通過實驗探究,介紹金屬化合物的主要性質。
本節(jié)課的知識是鐵的化學性質知識的延伸和發(fā)展。教材從鐵在地殼中含量僅次于氧、硅和鋁為引入,以及在介紹鐵的氧化物時,列舉了氧化鐵作為涂料在生活中的常見應用,說明了研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意義與價值。在介紹鐵的氧化物、鐵鹽和亞鐵鹽性質時,以實驗探究為手段,重點介紹了Fe(OH)2的、Fe2+的還原性與Fe3+的氧化性。
2.教材內容編排注意與第一、二章知識的銜接。
本節(jié)課教材內容突出了課程標準中要求的鐵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并且注意與已學知識的聯系與銜接,引導學生主動運用已有知識分析和解決新的問題,并逐步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知識網絡:
。1)與“物質分類”知識的銜接。本節(jié)對鈉、鋁、鐵、銅四種重要金屬的化合物的性質按氧化物、氫氧化物和相應鹽的順序編寫。同類化合物的性質有許多相似性,這樣編排便于從一類化合物的性質中找出共性,形成規(guī)律性的知識,有利于對同類其他化合物的認識和推斷。例如:堿性氧化物與酸反應,堿與酸反應,這些通性在教材中都是直接一筆帶過,沒有安排相應實驗來介紹。
(2)與“離子反應”知識的銜接。離子反應代表了反應的實質,教材“學與問”欄目中要求學生根據Fe(OH)2和Fe(OH)3都是不溶性堿,寫出它們與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以及Fe2O3、FeO與酸的反應、鐵鹽和亞鐵鹽性質均以離子方程式書寫,充分體現了與“離子反應”知識的銜接。
。3)與“氧化還原反應”知識的銜接。Fe3+與Fe2+相互轉化的實質就是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這是本節(jié)課一個重點內容。教材以實驗探究的形式,引出了Fe3+遇到強還原劑、Fe2+遇到強氧化劑的變化,正是利用化合價變化來對反應類型進行判斷。
3.通過對實驗探究獲取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
教材介紹Fe(OH)2的制備與性質、Fe3+離子檢驗、Fe2+與Fe3+相互轉化等知識的介紹,主要通過實驗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現象背后所反映的物質性質。做好幾個教材安排的幾個實驗,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觀察與分析能力。
二、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鐵的氧化物和鐵的氫氧化物的物理性質。
。2)初步掌握鐵的氧化物和鐵的氫氧化物的化學性質,通過對灰綠色沉淀成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2價鐵的化合物易被氧化的性質。
。3)知道溶液中Fe3+的檢驗方法。
。4)知道Fe3+與Fe2+之間能夠相互轉化,能從氧化還原的角度分析轉化發(fā)生的條件。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初步學會從物質分類和氧化還原的角度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
。2)通過對鐵的化合物氧化還原性的預測,初步學會用氧化還原反應理論研究物質氧化還原性。
。3)通過對鐵的化合物實驗演示與探究活動,初步學會通過實驗研究物質化學性質的思路和方法。
。4)通過對“氫氧化亞鐵”制備實驗條件的思考與交流,初步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目標
。1)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品質。
(2)體驗學習過程中新舊知識的銜接和運用,逐步培養(yǎng)學生主動運用知識、遷移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三、說方法
1.運用分類的方法,根據物質所屬類別(金屬氧化物、堿、鹽)預測物質性質
2.整合實驗過程,設計問題情景進行引導、啟發(fā)式教學
本節(jié)課安排了3個實驗,氫氧化鐵與氫氧化亞鐵的制備、Fe3+離子的檢驗以及Fe3+與Fe2+的轉化。相對而言本節(jié)課實驗的內容較多,而不管是Fe(OH)2的性質或是Fe2+與Fe3+的轉化,均涉及到+2鐵元素的還原性這一特點,以及都使用到Fe2+溶液。為此,筆者在授課過程中,通過對把“Fe(OH)2的制備與性質實驗”、“Fe3+離子的檢驗”和“Fe2+與Fe3+的轉化”三個實驗進行整合,同時設計了幾個問題情景,以起到優(yōu)化課堂效率,形成知識系統(tǒng)的作用。
同時,通過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能夠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與思考,發(fā)揮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
四、說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閱讀課文關于鐵的氧化物的介紹,利用分類法歸納FeO、Fe2O3、Fe3O4的性質,填寫以下表格:
【學生實驗1】氫氧化鐵、氫氧化亞鐵的制備與Fe3+離子檢驗(整合實驗)
實驗步驟:
、偃芍г嚬芊謩e加入2mLFeCl3溶液,另取兩支試管分別加入2mL新制FeSO4溶液(在大燒杯加入鐵釘與稀硫酸反應得到,并保持Fe與H2OS4反應不斷進行,放在公共藥品臺上,學生自行取用)。
②先往兩支FeSO4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和KSCN溶液(動作要迅速),觀察與記錄現象。再往兩支FeCl3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和KSCN溶液,觀察與記錄現象。
【問題情景1】閱讀課文,結合實驗現象,思考與討論:
1.利用KSCN溶液,可以根據什么現象檢驗溶液中Fe3+的存在?Fe2+離子遇到KSCN會產生相同的現象嗎?
2.FeSO4溶液滴加KSCN溶液一段時間后,再次觀察溶液的顏色,出現了什么變化?該變化說明了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3.Fe(OH)2沉淀是什么顏色?為什么往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生成的沉淀會出現顏色變化?
【師生小結】
1.含Fe3+的溶液遇KSCN溶液變紅,Fe2+離子沒有此現象,利用這一反應可以檢驗Fe3+的存在。
2.含Fe2+離子的溶液放置一段時間后,與KSCN溶液會出現紅色,證明生成了Fe3+,由此說明Fe2+溶液容易被空氣中的O2氧化為Fe3+。
3.Fe(OH)2為白色絮狀沉淀,但在空氣中因被氧氣氧化會而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的Fe(OH)3沉淀。
【問題情景2】
1.從Fe2+被O2氧化為Fe3+,體現了Fe2+的什么性質?除了O2,還有哪些物質可以氧化Fe2+?
2.若要實現從Fe3+轉為Fe2+的變化,需要加入什么物質?
【學生實驗2】Fe2+與Fe3+的轉化,按照教材P61科學探究進行實驗,觀察與記錄實驗現象。
【問題情景3】結合實驗探究的現象,思考與討論:
1.Fe3+與鐵粉充分反應后的產物是什么?如何證明?
2.回憶前面有關Fe2+的實驗,為什么用Fe與稀硫酸制備FeSO4溶液,并保持鐵過量?
3.實驗中如何判斷Fe3+已充分反應?反應不充分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
【師生小結】
1.以鐵粉為還原劑,可以將Fe3+還原為Fe2+,此時溶液與KSCN不變紅,說明溶液中已無Fe3+離子。加入氯水后溶液重新變紅,說明前面反應的產物是Fe2+,遇到氯水后重新被氧化為Fe3+。
2.Fe與稀硫酸制備FeSO4溶液,并保持鐵過量,可以防止溶液中的Fe2+被空氣中的O2氧化。
3.往FeCl3溶液中加入鐵粉充分振蕩試管,一段時間后仍有鐵粉過量,說明溶液中已無Fe3+(已充分反應)。若反應不充分,滴加KSCN后溶液會出現紅色,不能證明Fe3+已被鐵粉還原。
【問題情景3】學生課后思考與討論
通過學習我們指導,Fe2+離子和Fe(OH)2中+2價的鐵均易被氧化。根據所學的知識,思考:利用FeSO4溶液和NaOH溶液時,如何通過實驗條件的控制,制備較純凈的Fe(OH)2白色沉淀?
高中化學說課稿 篇7
主要教學內容
。ń虒W重難點)
教法分析
學法分析
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fā)過程的影響
(教學重點)
1、演示法:視頻建立感性認知
2、討論法:分析推理探究假設
3、探究法:實驗證明或證偽
4、討論法:得出探究結論
利用推理和歸納的分析方法,結合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了解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fā)過程的影響。
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fā)過程的影響
。ń虒W難點)
1、演示法:活動建立感性認知
2、講授法:介紹熵變概念
3、討論法:分析推理探究假設
4、探究法:實驗證明或證偽
5、討論法:得出探究結論
利用歸納和演繹的邏輯分析方法,利用常見的化學反應和物理變化,學習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fā)過程的影響。
熵變與環(huán)境保護
。ń虒W重點)
1、活動體驗法:角色扮演
2、討論法:環(huán)境保護與低碳生活或的必要性
從體驗活動中感受熵增原理的簡單應用,進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生活觀。
【教法與學法分析】
【教學流程】
1情境體驗、引入課題
由生活常識引入自發(fā)與非自發(fā)過程(視頻播放:破鏡重圓、覆水難收)
2認識概念、明確任務
自發(fā)過程的定義,學習任務:研究化學變化中的自發(fā)過程的特征
3體驗活動、引發(fā)思考(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fā)進行的影響)
水從高處自發(fā)流向低處的過程中什么物理量發(fā)生了變化?
4探究一:焓變對化學反應自發(fā)過程的影響
4.1引出探究、建立假設
探究一:能量對化學反應自發(fā)過程的影響。
假設一:化學變化的自發(fā)過程應表現為放出能量,即:△H<0
4.2方法引導、證明證偽
問題:如何驗證這個假設是否成立?
方法引導一:證明:科學研究中,要證明一個假設成立,就是證明凡符合假設的所有情況都能得出結論。(一般為窮舉法)
證明:例舉大量支持假設的實例(4-5個)
結論:假設一可以成立嗎?(設計之初是希望學生做出肯定的回答,進而通過產生沖突引出“證偽法”,但實際教學中學生能力很強,通過獨立思辯做出了否定回答,認為舉出反例即可推翻假設,即直接可將“證偽法”引出。)
方法引導二:更能體現科學本質特征的方法:“證偽”
證偽:要證明一個假設不成立,只需舉出一個反例即可。
證偽探究:利用所給試劑Ba(oH)2(s)、NH4cl(s)設計一個實驗證偽假設一。
4.3匯報結果、得出結論
匯報結果
探究結論
“證偽”實驗
說明:化學反應的自發(fā)過程并不是必須表現為放出能量,即△H<0不是判斷反應自發(fā)的唯一標志。
“證明”實驗說明:雖然很多實例支持了假設,但不能為假設的成立提供的確鑿證據。同時,證明的過程其實是在實踐中積累了經驗,即△H<0有利于化學反應的自發(fā)進行。
5體驗活動、引發(fā)思考(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fā)進行的影響)
火柴棒的散落
6概念支架、例舉經驗
介紹熵及熵增原理,舉出常見的“熵增原理”的實例
7探究二:熵變對化學反應自發(fā)過程的影響
7.1引出探究、建立假設
探究二:混亂程度對化學反應自發(fā)過程的影響
假設二:化學變化的自發(fā)過程應表現為混亂度增加,即:△s>0
7.2頭腦風暴、自主探究
任選證明實驗或證偽實驗
試劑:cacl2(aq)、H2so4(aq)、Na2co3(aq)
書寫化學反應式并說出證明或證偽的理由。
7.3匯報結果、得出結論
探究結論
“證明”實驗說明:△s>0有利于化學反應的自發(fā)進行
“證偽”實驗說明:△s>0不是判斷反應自發(fā)的唯一標志
8演示實驗、整合結論
熱冰實驗
整合結論:
化學反應的自發(fā)過程同時受△s和△H的影響。
△s>0與△H<0都是有利于化學反應的自發(fā)進行。
二者因素影響趨勢相同時:
△s>0、△H<0,反應自發(fā);
△s<0、△H>0,反應非自反;
二者因素影響趨勢不同時:
反應是否自發(fā)取決于△s和△H哪種影響更大
9體驗活動、拓展思考
熵與環(huán)境保護
體驗活動:混亂的制造者與整理者
拓展思考: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所耗費……?
1、從“熵增原理”的角度思考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道路的選擇。
2、從“熵增原理”的角度思考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收集比起來,何者難度更大,思考為什么要提倡“低碳生活”。
【精選高中化學說課稿合集7篇】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教學反思11-12
小學美術說課稿精選01-19
高中化學教學主題課件10-05
高中化學課后反思12-16
高中化學教學工作計劃合集15篇01-25
高中化學教學工作計劃(合集15篇)01-27
高中化學教學工作計劃合集15篇01-25
散步說課稿(合集15篇)11-10
英語說課稿合集15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