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的說課稿(通用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琵琶行的說課稿(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琵琶行的說課稿1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琵琶行》,我打算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一)課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琵琶行》是高中新課標語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單元“詩的唐朝”里的一篇課文。本單元鑒賞重點:養(yǎng)成誦讀涵泳的習慣,記誦有代表性的詩篇及名句;能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理解作品的內容價值,認識唐詩的杰出成就,培養(yǎng)熱愛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民族自豪感;能感受詩的意境和形象,品味語言,領略作品的表現力,注重審美體驗。通過這一單元學習提高鑒賞評價古詩的能力!杜眯小芬辉娛翘拼F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歌行體敘事長詩,是我國古代敘事詩和音樂詩中的“千古絕唱”。它最大的藝術特點是用極富音樂性的語言摹寫音樂形象,通篇體現了深刻的思想內容和高超的藝術技巧。在白居易死后,當時的皇帝唐宣宗寫詩悼念:“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說明遠在作者逝世前,本詩已經風行全國,很有影響了。這首詩最大的藝術特點是用極富音樂性的語言摹寫音樂形象,這是我們鑒賞和學習這課的一個重點。
。ǘ┙虒W目標
根據新課標所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三維目標并重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有感情的誦讀詩歌并背誦詩歌第二段。欣賞作者以形象比喻來表現音樂形象的語言藝術。
2.情感目標: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內涵。體會詩中的情感和意境,體會作者對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和共鳴,把握人物形象和詩歌社會意義。
3.能力目標:分析音樂描寫,激發(fā)學習詩歌的興趣,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ㄈ┙虒W重點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敝挥袀魇诮o學生有效的鑒賞方法,學生才會舉一反三,逐步提高閱讀和鑒賞能力。針對此,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悟詩人高超的寫作技巧,包括明暗線結構、情景交融的特點,特別是對音樂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層次的描寫技巧。
。ㄋ模┙虒W難點
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樹立全新的詩歌鑒賞觀,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二.學情介紹
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平常在教學中首先應考慮學生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和學習心理狀態(tài)。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二學生。他們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識積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應該沒有問題,可以在課前預習完成。但學生主要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的基礎上,沒有掌握系統的詩詞鑒賞方法。如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感受一篇融音樂、文學于一爐的抒情敘事詩是我重點思考的問題。我想只有讓學生反復誦讀、相互交流和教師的適當引導才能彌補學生在鑒賞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三.說教法
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把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
轉變?yōu)楠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熱情參與、獨立解決問題。針對這個理念,本文我主要采用了“整體感知——局部研讀——綜合領悟——遷移提高”的教學方法,以教師教為主導,以學生學為主體,以誦讀、設疑、討論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所以我覺得采用誦讀法和師生討論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比較適合。此外還要求學生在課前疏通字句,解決字詞問題。本文采用兩課時教學。
四.說教學方法和手段
學生畢竟沒有很高的文學和音樂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枯燥的傳授知識效果未必好,還應輔以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尤其是讓學生聽《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等古樂,有利于學生對文章中的音樂有個感性的認識。
整體感知---局部研讀---綜合領悟---遷移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精讀(把握語氣、節(jié)奏、感情),通過提問設計、板書設計,師生討論分析等來掌握本詩的特點和思想情感,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學生畢竟沒有很高的文學和音樂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枯燥的傳授知識效果未必好,還應輔以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尤其是讓學生聽《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等古樂,有利于學生對文章中的音樂有個感性的認識。
五.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課前預習任務,學生自讀課文,用圈點勾畫批注的讀書方法,梳理疑難字詞,理解詩歌大意,能順暢地朗誦課文。早讀檢查(包括:A、作家作品B、寫作背景C、掌握生字生詞D、熟讀課文)五、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琵琶曲《高山流水》讓學生進入情境,要求學生用心傾聽,感受曲中的感情。然后,利用知音傳說,引入新課——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伯牙的人擅長彈琴、作曲,他在漢陽江口彈琴時碰到子期在岸邊細細傾聽,并贊嘆不絕。伯牙十分驚嘆,這樣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會欣賞我的琴聲呢?
他請子期上船,并問他:你喜歡聽我彈琴,我現在彈一曲,請你說出曲子內容。說罷,伯牙彈了起來。子期聽后說:妙極了!你彈出來的琴聲像巍峨的高山一樣,像流動的江水一樣。伯牙驚嘆不已。從此,他們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來稱呼知音。被貶潯陽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時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藝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兩人在琴聲中相互理解,產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寫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
兩千多年前,文人雅士俞伯牙,山野樵夫鐘子期,音樂將他們聯系了起來,于是世上便流傳著知音的佳話;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又是音樂讓他們共同演繹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那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白居易遭貶謫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憐而信筆寫來的經典樂府《琵琶行》。
。ǘ┳寣W生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課文的感情基調和錄音的朗誦技巧,然后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回答問題:文章主要寫了幾個內容?
學生通過整理可以概括出:江頭送客聞琵琶,江上聆聽琵琶曲、歌女自訴身世苦、曲罷詩人傷遷謫、重聞琵琶青衫濕這樣五個內容。
(三)齊讀第二段,力爭背誦。
再次突出方法指導:大弦以下四句要快讀,情調輕快;間關兩句速度放慢,但要讀得流暢;冰泉以下四句是為高潮蓄勢,要稍微小聲讀;銀瓶以下四句寫樂曲高潮和終止,要讀的緊張熱烈,至“裂帛”戛然而止。達到有感情的朗誦的目的。
體會作者思想感情方面,采用小組討論方法概括琵琶女的藝術形象和思考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再由問題從全文看,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哪些句子能夠反映?這種心情又是如何引發(fā)的呢?
來引出作者孤寂傷感,凄涼落寞的心情。
白居易和琵琶女的對比
出自京都:自言本是京城女——我從去年辭帝京
才華出眾:名滿京都女藝人——才華橫溢大詩人
落魄失意:年老色衰嫁商人——直言相諫貶江州
因為白居易和琵琶女有類似的遭遇,因此他才能從琵琶曲中聽出琵琶女的哀怨,以至淚濕青衫,發(fā)出感慨。從而得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文章主旨。
課后作業(yè):
流暢地背誦課文第二段
小組長監(jiān)督(這樣達到背誦的目的)
板書設計
琵琶女 白居易
京倡 京官
商婦——音樂——謫官
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主題)
我認為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直觀,既突出了詩歌的主題,又突出了明暗兩條線索的結構特點。有利于學生把握這篇課文的重點。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第二課時
主要是用小組討論和提問引導的方法來達到分析音樂描寫,激發(fā)學習詩歌的興趣,提高詩歌鑒賞能力的教學目的。
首先用問題直接導入新課程,
讀了本詩,我們恐怕更多的是對琵琶女的命運掬一把同情淚。確實,琵琶女的命運令世人感嘆。但是,我們是否能夠從琵琶曲調的起伏變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變化的軌跡呢?下面請同學進行小組討論后選代表發(fā)言。(說明:這一問使學生從全新的角度去體味音樂的藝術魅力。音樂的描寫已經超出了藝術欣賞的范疇,蘊含著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運的揭示。讓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能夠大大調動學生的情趣,激發(fā)他們的興趣。)
請思考回答“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時!痹娙税拙右诪楹卧谝粋素不相識的琵琶女面前淚灑青衫呢?
([說明]通過這樣一個問題,能夠使學生了解“淚”的深沉含義,從而進一步把握本詩思想感情的另一側面。)
詩歌往往少不了風物的描寫,同樣,本詩歌前后貫穿了幾處風物描寫的文字。這些風物有什么作用呢?
。╗說明]設計這樣一問,能夠使學生明確,鑒賞詩歌一定不能忽視詩中風物描寫的文字,它們也是詩歌思想感情的載體。)
[總體評說]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著名的詩歌,我在引導學生鑒賞時,沒有常式的詞句翻譯、結構梳理等,有意識地從新的角度設置問題,激發(fā)興趣,使學生讀得深入,讀得興濃。學生在獲得情感愉悅的同時,鑒賞力也確有明顯的提高。
課后作業(yè):選擇一首你喜歡的歌,從歌詞、旋律等方面自選角度進行分析,寫出你喜歡的原因,字數不限。
。ㄟ@一環(huán)節(jié),既是對知識與能力目標的鞏固,也是學生表達與交流的一種方式,讓學生及時反饋鞏固新知識,學以致用。)
附板書設計: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琵琶聲——盡訴心中悲悱情
青衫淚——同是天涯淪落人
風物意——一枝一葉總關情
。ㄎ艺J為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概括了從三個方面去鑒賞這首詩歌詩的方法。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琵琶行的說課稿2
我說課的內容是《琵琶行》。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程序、板書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ㄒ唬┙滩牡匚
《琵琶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3第二單元第三課,本單元閱讀教學,要求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情境,感受詩人的情感世界;注意在朗讀中提高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旨趣的感悟能力;注意結合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來解讀詩歌。
《琵琶行》是白居易創(chuàng)作于被貶之后的一首歌行體長篇敘事詩。詩中琵琶女幽怨的琴聲和不幸的身世深深的打動了詩人,激起了詩人情感的共鳴:“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边@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千古絕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卓越的藝術技巧,具有極大的審美價值。
。ǘ┙虒W目標
本著“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新課程教育觀,圍繞三個維度,結合課程目標、教材特點、學生實際三個因素,力求易于操作、易于檢測,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三維目標
A、知識與能力: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把握故事情節(jié);品味主旨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內涵。
B、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明確創(chuàng)作背景,把握故事情節(jié);通過誦讀課文來感知課文;通過討論點撥法、移情入境法體會情感內涵。
C、情感與態(tài)度:感受詩作體現的人性美。
2、教學重點難點:理解主旨句的內涵。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教師是學習共同體中的首席”這一教師觀,強調三個對話: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運用如下教學法:
指導自學法、引導點撥法、討論談話法、教學相長法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識積累,淺顯字句的疏通,基本可以獨立完成;他們已有了一定的人生經歷,具有強烈的探求欲和敏銳的感悟能力。
。2)學法
學法的改變是實施新課程的關鍵與核心。依據新課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觀,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本著在必修課“閱讀與鑒賞”方面“發(fā)展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個性化閱讀”新課標理念,學法設計如下:
自主學習法、討論探究法、合作學習法、入境移情法
四、說程序
(一)、導入。
我以“知音”這個典故導入。俞伯牙和鐘子期因音樂而成為知心朋友,白居易和琵琶女也是因為音樂而情意相通。
結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以故事導入,會吸引其注意力,使學生能在知識的海洋中愉悅地航行,而且,典故的內涵與全文的主旨一脈相承,在學習之前,做到了“未成曲調先有情”。
。ǘ、明確目標。
教學應有效。有效的教學始于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所以我首先出示學習目標,這樣使學生學習時做到有的放矢,學習后可以自我衡量、自我檢測。
。ㄈ⒆x小序。
讓學生自讀小序,帶著兩個任務:
1、借助注釋,自問自答,質疑解難,疏通文字。
2、請學生談談你從中讀出了什么。
之所以這樣設計,第一,要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夯實文言基礎,我覺得課程改革絕不是削弱或不要知識,學生的發(fā)展必須建立在扎實的知識基礎之上,忽視基礎,學生發(fā)展“更上一層樓”的理想,就會成為空中樓閣。第二,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從被動到主動的學習意識,使他們能夠利用現有資源,獨立解決問題。第三,以小序為切入點,以一點而帶全篇,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以小序為點,可全部拎起。如學生在談“自己從中讀出了什么時”,一定會有人談到創(chuàng)作背景和故事梗概方面的內容,當談到創(chuàng)作背景,教師可順勢引導完成“了解背景”這一任務,當談到“故事梗概”,教師可順勢進入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把握正文展開情節(jié)。這樣,使后續(xù)環(huán)節(jié)的呈現,水到渠成,回黃轉綠,教學思路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
。ㄋ模、讀正文。
師生共同誦讀之后,請學生合作學習,各用一句話,概括五段情節(jié)。
這是對課文的整體感和,也是理解主旨的基礎。學會合作,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
(五)、理解主旨。
1、找出主旨句。
2、賞析“同是天涯淪落人”一句。教師質疑:白居易與琵琶女二人“同”在何處?學生誦讀相關段落,發(fā)言。
3、賞析“相逢何必曾相識”一句,引導學生移情入境,深入體會白居易的“淚”包含的情感內涵。
4、深化:師點撥,這種感受僅僅是白居易一個人的嗎?學生發(fā)言。
5、聯系生活,師問: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體驗和感受?
理解主旨句是本課的重點兼難點,如何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化整為零、各個擊破的辦法,遵循由內容到內涵的認識規(guī)律,先把握內容,賞析第一句,再挖掘情感內涵,賞析第二句。之后,努力開掘學生的思維深度,于無疑處設疑:這兩句為什么會成為千古流傳的名句?在學生眾說紛紜之際,教師指出一個思考角度——這種感受僅僅是白居易一個人的嗎?在學生思維“幽咽泉流冰下難”時,教師適時點撥,由此使學生頓悟,明白這兩句所具有的普遍性。新課程明確規(guī)定,要以“在生活中學習”為教學觀,要加強生活與知識的融通整合,聯系生活,用活教材,所以最后引導學生回歸生活。
。、小結及布置課后作業(yè)。
以知音的主題作結。教師表達讀后感悟,請學生完成課后練筆。
這樣設計,既與導入內容呼應,全課首尾圓合,渾然一體;又高度概括人類情感的共通性,強化了重點、難點;同時布置練筆,以教師的創(chuàng)作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做到“課有盡而意無窮”。
五、說板書
板書設計:
琵琶行
琵琶女 白居易
才貌雙絕 昔 才高位顯
年長色衰 今 被貶放逐
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眼睛,我的板書即抓住主旨句這個“詩眼”,這個重點兼難點,體現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在外在形式上,具有藝術性,“琵琶女”相關的內容用紅色,“白居易”相關的內容用綠色,賞心悅目。在呈現方式上,師生合力完成,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通觀整個教學設計,就出發(fā)點而言,我力求讓學生言其聲、表其悟、抒其情、獲其得。盡管語文教學任重而道遠,但在新課程下,在課改之途中,我會一直“上下求索”!
琵琶行的說課稿3
大家好,我是來自宜賓市四中的艾宗坤。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琵琶行》,我打算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ㄒ唬┱n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琵琶行》是高中新課標語文教材(必修三)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是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敘事長詩,同時它也是我國古代敘事詩和音樂詩中的“千古絕唱”。這首詩最大的藝術特點是用極富音樂性的語言摹寫音樂形象,這是我們鑒賞和學習本課的一個重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所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三維目標并重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體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內涵。體會詩中的情感和意境,體會作者對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和共鳴,把握人物形象和詩歌社會意義。這是情感目標。
2.欣賞作者以語言文字來表現音樂形象的藝術技巧,了解運用環(huán)境描寫側面烘托氣氛,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手法。這是知識目標。
3.初步學習這種以文字表現音樂的寫作手法。這是能力目標。
(三)教學重點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傳授給學生有效的鑒賞方法,學生才會舉一反三,逐步提高閱讀和鑒賞能力。但很多時候有些人只對吃魚感興趣對抓魚并不感興趣。所以我的理解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欲!敝挥屑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才能真正完成教學目標。針對此,我選擇教學突破口是:由詩眼入文,巧設疑問,激發(fā)求知欲。引導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去閱讀。
。ㄋ模┙虒W難點
由于音樂是無形的,聽者、演奏者的心理是很難摹寫的。但這篇文章卻很好的表達了出來。因此授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作者對音樂的描寫以及是如何將樂曲的情調和演奏者、聽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的。感受“聲中之情”“文中之情”。文章的難點就是了解作者是如何通過音樂來感知聽者、演奏者內心感情,并將兩者融為一體的。
二、說學情
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首先考慮學生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和學習心理狀態(tài)。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二學生。他們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識積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應該沒有問題,可以結合注釋在課前預習完成。但學生主要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的基礎上,沒有掌握系統的詩詞鑒賞方法。如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感受一篇融音樂、文學于一爐的抒情敘事詩是我重點思考的問題。我想只有讓學生反復誦讀和相互交流才能彌補學生在鑒賞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三、說教法
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把學生原有的被動學習方式轉變?yōu)楠毩ⅰ⒑献鳌⑻骄康膶W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熱情參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這個理念,我主要采用了“整體感知——局部研讀——綜合領悟——遷移提高”的教學方法,以教師教為主導,以學生學為主體,通過提問設計、板書設計,師生討論分析等來掌握本詩的特點和思想情感,以誦讀、設疑、討論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ㄕn時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主要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課文脈絡,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欣賞作者以語言文字來表現音樂形象的藝術技巧;第二課時:主要是學生展示交流自己嘗試用文字描摹音樂的成果;第三課時:,結合導學案處理相關練習內容。)我今天說課內容選取的是第一課時。
。ㄒ唬⿲胄抡n
對于新授課來說,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課前我先給學生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讓學生在明快的節(jié)奏中感知音樂中的“高山”“流水”,先進入音樂欣賞的氛圍。然后在音樂的背景中我開始講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導入語:
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雅士,一個山野樵夫,是音樂把他們聯系在一起,共傳知音的傳說;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又是因為音樂,讓他們再次演繹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這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畔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見證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白居易遭貶謫之后,偶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憐信手寫來的經典樂府《琵琶行》。
(二)具體研習
聽課文錄音,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感情基調,然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回答問題。(文章主要通過“樂聲”和“感受”兩個方面來描述詩人和琵琶女的這場偶遇,抒發(fā)“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這也是全文的主旨句,我將圍繞此句做文章,打破逐段講解的老套路。)
1、全文最富有感情最能體現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鞔_:“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币鱿聠。)
2、“淪落”是什么意思?文中“淪落”的人有哪些?
。鞔_:琵琶女和白居易。)
3、(誰解淪落人?)(引出對第三段和第四段的學習,分別讓學生設想自己就是文中人物,讀出應有的情感。了解琵琶女和詩人的遭遇。)
4、“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同是”同在哪里?
。ㄒ粋是朝廷官員,一個是江湖的歌妓,一個是高朋滿座,一個是門前冷落,反彈琵琶求其相同點。)
明確:同在經歷、心境、都來自京城、懷才不遇??)
5、是什么將兩個素不相識的人聯系在了一起?
。鞔_:音樂)
6、(誰識琵琶聲?)這是怎樣的音樂?
(轉入對第二段的研習,學生齊讀,說說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這是文章的重點部分。對音樂的描寫尤有獨到之處。出現了很多名句,可以讓學生先挑出來讀讀。然后我準備了以下幾個問題:
a,作者在描寫聲音時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b,音樂有什么特點?
c,隨著音樂的變化感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d,琵琶女的演奏收到了什么效果?
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回答這幾個問題。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寫音樂的妙處,通過回答上面的問題,學生可以概括出作者描寫音樂的方法:
a,詩人善用比喻,用一連串比喻反復形容!按笙亦朽腥缂庇,小弦切切如私語??”這些詩句都是用生活中具體的聲音作比喻,形象地描繪了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各種不同的音樂節(jié)奏和旋律。
b,音樂時而厚重時而清脆,時而悠長時而短促,極富變化。
c,悲憤、哀怨、凄楚。
d,“此時無聲勝有聲”、“東船西舫悄無言”,都讓人感到那琵琶聲中既有琵琶女的形象,也有聽者的共鳴。
。ㄈ┱n外延伸
學生剛接觸這類文章可能還不能充分領悟其中的內涵,因此為了加深他們的興趣,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閱讀鑒賞這類文章的能力,我會讓學生課外進行比較閱讀。此外學生還可找描寫音樂的文章和詩歌,如《聽穎師彈琴》、《李憑箜篌引》等。
(四)作業(yè)
家庭作業(yè)能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F在的音樂類型豐富,學生也有自己所鐘愛的音樂,因此我讓學生課后學習運用語言藝術來描述聽覺的手法,就自己喜歡的一段音樂用形象的語言寫出自己的感受,文體、字數不限。
五、說板書
琵琶行
白居易
主題:同是天涯淪落人,誰解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誰識琵琶聲
比喻句 音樂特點 感情變化 藝術效果
我認為板書設計要力求簡潔,直觀,既突出了詩歌的主題,又突出了詩歌音樂性的語言,并且突出了明暗兩條線索的結構特點。有利于學生把握這篇課文的重點。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為老師不能成為一個知識的傳聲筒和復讀機,而應該是發(fā)掘他們潛力的伯樂,并且能與學生共同成長變化著。所以我希望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來主動發(fā)現結論,實現師生互動,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我用一首詩作為《琵琶行》的讀后感,和大家共鳴: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韻依依。
樂天潯陽聞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識。
寄語天涯淪落人,莫愁前路無知己。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琵琶行的說課稿4
一、說教材
(一)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本文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欣賞作者以語言文字來表現音樂形象的藝術技巧。
2.體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內涵。
3.初步學習這種以文字表現音樂的寫作手法。
。ǘ┙虒W重點
感受作者通過文字表現音樂形象的技巧手法。(有關美感與文學的文章在高一時學到過幾篇。但用文字來細致具體的描寫音樂的文章學生很少接觸。學習這種技巧是重點。)
。ㄈ┙虒W難點
理解作者對音樂的描寫以及是如何將樂曲的情調和演奏者、聽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的。(音樂是付諸于感官的,學生還能感知。但聽者、演奏者的心理是很難摹寫的。如何通過音樂來感知聽者、演奏者內心感情,并將兩者融為一體是文章的難點。)
二、說學情
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二學生。他們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識積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應該沒有問題,可以在課前完成。而如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感受一篇融音樂、文學于一爐的抒情敘事詩是我重點思考的問題。我想只有讓學生反復誦讀和相互交流才能彌補學生在鑒賞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三、說教法
針對學生的這些情況,再加上這是一篇課內自讀文,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老師講的過多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所以我覺得采用誦讀法和學生討論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比較適合。此外還要求學生在課前疏通字句,解決字詞問題。本文采用一課時教學,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可以適當增加課外知識,用兩課時、三課時進行教學。
四、說教學方法和手段
學生畢竟沒有很高的文學和音樂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枯燥的傳授知識效果未必好,還應輔以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尤其是讓學生聽《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等古樂,有利于學生對文章中的音樂有個感性的認識。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在課前我先給學生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讓學生在明快的節(jié)奏中感知音樂中的“高山”“流水”,先進入音樂欣賞的氛圍。然后在音樂的背景中我開始講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伯牙的人擅長彈琴、作曲,他在漢陽江口彈琴時碰到子期在岸邊細細傾聽,并贊嘆不絕。伯牙十分驚嘆,這樣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會欣賞我的琴聲呢?他請子期上船,并問他:你喜歡聽我彈琴,我現在彈一曲,請你說出曲子內容。說罷,伯牙彈了起來。子期聽后說:妙極了!你彈出來的琴聲像巍峨的高山一樣,像流動的江水一樣。伯牙驚嘆不已。從此,他們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來稱呼知音。被貶潯陽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時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藝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兩人在琴聲中相互理解,產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寫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
。ǘ┓治稣n文
。薄⒃凇洞航ㄔ乱埂返呐寐曋凶寣W生反復朗讀課文,然后回答問題:文章主要寫了幾個內容。
學生通過整理可以概括出:文章主要寫了琵琶女的琴聲和詩人的感受兩部分內容。
文章通過琴聲和感受兩個方面來描述詩人和琵琶女的這場偶遇,抒發(fā)“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
。病⑾旅嫖抑v講對文章內容的分析。
我從兩條思路去分析這篇文章。
第一條思路:三奏,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
學生通過討論可以找到:第一次演奏在文章第一節(jié),第二次演奏在文章第二、三節(jié),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節(jié)。在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中,學生要掌握的是作者對聲音的描寫技巧。
先分析第一次演奏,即第一節(jié)。我設置如下問題:
a,這一段音樂描寫屬于什么描寫?
b,從這里的景物描寫中可以看出琵琶女演奏的是怎樣的音樂?
學生通過討論找到答案:這是種音樂的側面烘托描寫。也是用文字去表現音樂的一種手法。通過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了悲涼蕭瑟的琵琶聲。
第二次演奏,這是文章的重點部分。這一部分出現了很多名句,可以讓學生先挑出來讀讀。然后我準備了以下幾個問題:
a,作者在描寫聲音時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運用的詞有什么特點,舉例說明。
b,這一段根據演奏的起承轉合可以分為幾層,哪一層是高潮部分?
c,這一部分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結尾,有什么作用?
d,這一部分琵琶女音樂的基調是怎樣的?
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回答這幾個問題。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寫音樂的妙處,通過回答上面的問題,學生可以概括出作者描寫音樂的方法:
a,詩人善用比喻,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之樂。
b,善用擬聲詞和雙聲疊韻詞。
c,側面烘托的手法。
d,在對樂曲的描寫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
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節(jié),讓學生反復誦讀,自己品味。
第二條思路:三感,即作者的三次感悟。
對應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相應有三次感受。學生在文中不難找到。
在第一次感悟中可以讓學生回答怎樣的問題:
a,你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初聽聲音時的心情嗎?
b,你從哪里捕捉到了作者的心情?
c,這樣的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這三個問題由淺入深推進,表明了作者孤寂傷感的心情,渲染了琵琶女的悲涼音樂。
第二次感悟在文章的第四節(jié),是文章的難點部分。為了更好理解文章主題,要聯系琵琶女的身世來感知文章。在這里我打算問這樣幾個問題:
a,哪些句子能夠體現出作者的心情?
b,詩人聽了琵琶聲,知道了琵琶女的遭遇,心底發(fā)出的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c,為什么詩人說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
這一部分闡明了文章的主題。詩人和琵琶女在身世、才華和遭遇上都有相似之處。兩個形象心靈溝通,怨恨交織,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主題。
第三次感悟在文章的最后一節(jié),要學生回答:如何理解“江州司馬青衫濕”?
這句話更襯托出樂曲的悲凄,用它作結,補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內涵,這是詩人同情琵琶女淪落之淚,也是傷感自己遭貶之淚。從而鮮明突出了全詩的主題。
。、到這里全文的.分析結束,下面我講講文章的小結。
全文結束后,設計提問:詩人為什么不知道琵琶女遭遇之時便已經聽出了音樂中的情感?(過渡到白居易的處境)
學生分組討論,交換意見。最后我總結:
A、白居易的身份:被貶的官員,有政治抱負不得施展。這一點與琵琶女的“不得志”有相似之處。
B、秋天,“醉不成歡慘將別”,心情落寞。
小結:正是在這樣相同的境遇中,詩人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可以說,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他才寫下了這篇優(yōu)美感人的《琵琶行》以贈之。最后我用一首詩作為《琵琶行》的讀后感,和大家共鳴:
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韻依依
樂天潯陽聞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識。
寄語天涯淪落人,莫愁前路無知己。
。ㄈ┱n外延伸
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閱讀鑒賞這類文章的能力,如在課堂上出示《老殘游記明湖居聽書》中關于王小玉說書的片段。讓學生課外進行比較閱讀。此外學生還可去找描寫音樂的文章和詩歌,如《聽穎師彈琴》、《李憑箜篌引》等。
(四)作業(yè)
讓學生初步學習運用語言藝術來描述聽覺的手法,課后就自己喜歡的一段音樂用形象的語言寫出自己的感受,文體、字數不限。
琵琶行的說課稿5
一.說教材
A.教材簡析
《琵琶行(并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3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學習的是唐代詩歌,共七首詩。《琵琶行(并序)》是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歌行體長篇敘事詩,是我國古代敘事詩和音樂詩中的“千古絕喝”。詩歌主題鮮明、人物形象生動,抒情真切細膩,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卓越的藝術技巧。
B.教學目標
《全日制普通高中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要求我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藝術技巧,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而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是培養(yǎng)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根據教學大綱和單元教學要求,結合本課特點,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了解文學常識;積累重點文言實詞;品味主旨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內涵;感知作者把音樂描寫與聽者、演奏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的寫作特點。
2.技能目標:讓學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寫法來描寫音樂;培養(yǎng)學生詩歌、音樂的鑒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認識封建社會的黑暗現實,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新社會的感情;引導學生領會詩人情操里體現出的人性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C.教學重點難點
高一學生,對中國滄桑歷史的實際體驗有所欠缺,不容易理解封建社會推殘人才的黑暗現實,因此,我把體會主旨句的內涵、認識封建社會的黑暗現實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本文成功之處是通過聽者的感受來描寫音樂,而音樂很難描摩,因此我把鑒賞音樂作為教學的難點。
D.課時安排:本文是一篇講讀課文,我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突破教學重點。
第二課時:主要突破教學難點。
二.說學生
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他們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識的積累,已具備了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能力,主體意識、參與意識更為強烈,這為閱讀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有利的因素。
三.說教法
根據學生的水平特點,我覺得學生對文意的疏通應該沒有問題,可以布置他們課前預習,進而積累重點文言實詞,如:左遷、明年、因為、凡、言等。課堂中,為了指導學生領會主旨句的內涵和感受音樂與語文、情感融為一體的特點,結合課件,我將采用激趣法、情境教學法、誦讀法、問導法和討論點拔法。
四.說學法
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在上述教法的指導下,我引導學生通過聽、讀、思、議、寫的學習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五.說教學習過程
(一)營造氛圍,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新課導入得法,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增強教學效果。我課前先給學生播放《高山流水》的曲子,進入音樂欣賞的氛圍。然后在音樂的背景中我開始講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繼而引出話題:被貶潯陽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時也偶遇一位知音,并深深地被知音精湛的技藝所折服,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概嘆。著名的《琵琶行(并序)》由此寫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詩文。
。ǘ┙榻B文學常識和寫作背景
課前我要求學生查找關于作者的資料,拿到課堂中進行交流,而后我補充強調:“行”的詩體、作者的作品(前期:《秦中吟》《新樂府》諷喻詩;后期:《長恨歌》《琵琶行》感傷詩)和本文的寫作背景。
。ㄈ┱w感知,把握感情基調。
向學生展示多媒體動畫配樂朗讀,通過音樂的熏陶、聲情并茂的朗讀、形象逼真畫面的感染,把學生帶到了白居易《琵琶行》的氛圍之中,讓學生體會到詩中沉郁悲涼的感情基調。這就為學生鑒賞詩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ㄋ模┙庾x身世遭遇,突破教學重點
1.誘導點撥,領悟主旨
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本文塑造了琵琶女和詩人兩個人物形象,文中用哪句話將這兩個人物形象連接在一起的?學生很容易找出詩文中的主旨句。繼而向學生提出第二個問題:為什么詩人會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這樣的哀嘆?到底詩人與琵琶女之間有什么共同之處?以這個問題來讓學生體會主旨句的內涵。為了完成這個學習任務,我設計了一個對聯題,引用詩中的“同是天涯淪落人”作為上聯,要求學生根據琵琶女與詩人的共同點填寫下聯。接著讓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進行點撥,最后讓學生展示答案。點撥時我抓住詩人、琵琶女前后生活變化來引導:
。1)都由京都漂泊淪落到潯陽,下聯:異地相逢淚漣漣;
。2)都有由榮至衰的凄涼落寞之感,下聯:共懷世間愁郁情;
。3)在這人生際遇中,他們一個賦詩,一個吟曲,都是由感而發(fā)。下聯:吟曲賦詩總關情;
。4)音樂把他們的曲與文聯系起來,下聯是:共奏人間悲涼曲。
在點撥的過程中,我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理解烘托、對比的表現手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力。
體會了主旨句的內涵,琵琶女被玩弄、被侮辱的歌妓形象已躍然紙上,于是我讓學生總結其形象。
2.體會作者的人性美,認識黑暗的會現實
我設計兩個問題:身為仕徒階級的詩人,把自己的命運同下層社會婦女的命運聯系起來,體現詩人怎樣的品格?(敢于沖破封建門第觀念,同情下層人民的進步思想)具有高尚情操、才華橫溢的詩人在官場上難覓知音、受排擠,從而暴露出什么問題?(統治階級不容賢良、排斥異己、壓抑人才)從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人性美和對黑暗社會的認識。進而要求學生談談生活在新社會中的感觸,激發(fā)學生熱愛新社會的感情。
(五)品味音樂,突破教學情意
1.品讀詩中意
首先讓學生找出集中描寫音樂的段落(第二段)來齊聲朗讀。接著請學生找出該段中自己最能讀出詩人感情的句子進行示范朗讀。同學們就在你讀我評的互相交流中完成誦讀指導任務,而且也進一步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情感。
在這基礎上,我讓學生欣賞兩個經典畫面:“荻花瑟瑟”與“千呼萬喚始出來,猶如琵琶半遮面”,渲染氛圍。再播放富有“婉轉流暢——沉咽穩(wěn)重——間歇頓挫——激越高昂“的旋律變化特點的幾段琵琶曲,請一位同學伴著琵琶曲朗誦該段。其他同學閉目傾聽,進一步感受音樂、詩文、感情融為一體的特點。
2.解讀樂中情
在上面朗讀訓練的基礎上,我要求學生根據聽后感受,分組討論以下問題:音樂的描寫中體現了怎樣的旋律變化?請你用熟悉的樂曲或某個場面的描寫來再現;在這個變化的旋律中又飽含琵琶女、詩人怎樣的情緒變化?這是個開放性的問題,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培養(yǎng)同學們的發(fā)散性思維、想象聯想能力。相信同學們傾聽了富有旋律變化的琵琶曲的伴讀下完成第一個問題并不困難。而假如學生能用熟悉的樂曲或場面來再現詩中音樂的旋律變化,那么體會詩人、琵琶女那種“喜悅——憂愁暗恨——高亢激越的情緒變化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這樣就突破了教學難點。
3.把握音樂的描寫技巧
對于這一點,我是這樣引導的:詩人用怎樣的藝術手法來表現音樂之美?這問題并不難,也許學生會很快找出用比喻、疊詞的手法來對音樂進行正面描寫,而用“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這環(huán)境來對音樂作側面烘托。此外,詩中“間關鶯語花底滑“這一句還采用了通感的修辭,這點學生可能不易把握,我將讓學生回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采用通感的修辭的兩個句子:“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和“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著的名曲”。以此來啟發(fā)、引導學生。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正是在相同的境遇中,在琵琶曲的感染下,詩人找到了知音,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寫下了這篇優(yōu)美感人的《琵琶行》。
。ㄆ撸⿺U展提升(作業(yè))
1.請同學們鑒賞《李憑箜篌引》中音樂描寫的技巧。
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2.請同學們重聽一曲《高山流水》,然后用形象的語言加以描繪200字左右。
【琵琶行的說課稿(通用5篇)】相關文章:
琵琶行的說課稿范文10-13
《琵琶行》獲獎說課稿03-15
琵琶行說課稿范文12-30
高三語文《琵琶行》說課稿(通用5篇)10-30
琵琶行說課稿(15篇)11-03
琵琶行說課稿15篇11-03
琵琶行說課稿集錦15篇11-04
《琵琶行》說課稿范文(精選3篇)07-15
琵琶行高二語文說課稿10-22
《琵琶行》高一語文說課稿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