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探理想信念的思修論文(通用8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理想信念的思修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淺探理想信念的思修論文 篇1
一、理想信念克服人生的挫折失敗
一個人在成長和成才的道路上,并非只有成功和花朵。也可能遇到挫折和失敗。我們對這些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是在逆境中奮起,還是在逆境中消沉。常常成為一個人成功的關鍵。理想信念是激勵人們迎接挑戰(zhàn),克服困難的精神支柱和強大的力量。理想信念越強大,理想信念越堅定,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意志就越堅定,有志的人會充分估計到人生旅途中的艱難困苦,從而正視它,想辦法克服它,人生就在與困難作斗爭的過程中顯示出了極大的樂趣。
當重大挫折出現時,大部分人會無能為力,只有少數心志極為堅定的人能夠克服困難,沖破桎梏,不為挫折所打敗。這少數人是人類的精英,成就不可限量!而大部分人呢?他們往往在這種重大打擊面前迷茫而不知所措,等他們回過神來,可能挫折己經降臨到他們生活的每一處。這個時候,心志脆弱的,當場崩潰,甚至命不久矣;心志稍弱的,悲觀喪氣,失去生活的信心和信念,沉淪苦海,難以自拔;心志堅強的,痛苦不已,精神虛弱,元氣大傷。在挫折過去之后,這些人會有什么不同的表現呢?心志脆弱的,如果沒有氣絕身亡,那么要么一輩子在陰影中度過,要么得了頑疾,終身不愈;心志稍弱的,要么被挫折打倒,一身碌碌無為,再無出頭之日,要么痛定思痛,在經歷了無數痛苦和折磨之后,站了起來,破而后立,成長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心志堅定的,要么回避痛苦,從此心中有了疙瘩,再難忘記,要么揮淚前行,忘記苦難,越挫越勇,通往一條理想之路。值得一提的是,在年輕的時候經受巨大的挫折,痛定思痛,經歷無數痛苦和折磨,再次站起來,這其中面對的痛苦和折磨是令人難以想象的,可一旦他們站起來了,他們的人格和能力將會得到升華。
二、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奮斗目標
積極進取的人生首先要確立正確的理想和信念,擁有了明確的目標,就如同擁有了一筆寶貴的財富。人生是一個在實踐中奮斗的過程。要使生命富有意義,就必須在有意義的奮斗目標的指引下,沿著正確的人生道路前進。理想信念對人生歷程起著導向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為的定向器。理想信念一旦確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確,精神振奮。不論前進的道路如何曲折,人生的境遇如何復雜,都可以使人透過烏云和陰影,看到未來的希望和曙光,永不迷失前進的方向。如果一個人有了人生目標,有了理想和信念,相信他會披星戴月,不畏艱險,努力前進。
三、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進動力
理想和信念是激勵人們向著既定目標奮斗前進的動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一個人有了堅定正確的理想和信念,就會以驚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業(yè),創(chuàng)造奇跡。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之所以能在充滿困難的條件下最終成就偉業(yè),一個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們胸懷崇高的理想信念,因而具有鍥而不舍的動力。與此相反,一個人如果沒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就有可能渾渾噩噩,虛度一生,甚至腐化墮落,走上邪路。
四、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人生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相輔相成的統(tǒng)一過程。理想信念作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內容,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統(tǒng)一起來,使人的內心世界成為一個健康的.系統(tǒng),保持心靈的充實和安寧,避免內心世界的空虛和迷茫。另一方而又引導人們不斷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標,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的人格。一個人的理想信念越崇高,越堅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會越高尚。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理想和信念,就不會有強大的精神支柱,因而勢必會隨波逐流,得過且過。而且難免會在挫折和困難而前沉淪下去。
進取的人生還要有堅忍不拔的斗志和執(zhí)著的奮斗精神?沼泻赀h的日標,但卻不準備靠自己的艱苦奮斗去實現它,那么這個目標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求知求學時,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對困難要迎難而上,而不是消極退縮。學習生涯的跋涉,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唯有以恒心和毅力沿著布滿荊棘的路勇敢地走下去,自豪而不自滿,奮發(fā)而不懈怠,才能達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在人的生命歷程中,理想和信念總是如影隨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據和前提。信念則是實現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況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當理想作為信念時,它是指人們確信的一種觀點和主張;當信念作為理想時,它是與奮斗目標相聯系的一種向往和追求!袄硐胄拍睢,雖然是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關系著大家的一生,情系著大家的命運。為了我們自己以后的人生,為了我們的未來,讓我們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理想,然后用信念支持著自己前進吧!那么,相信自己會有一個不平凡的未來,不平凡的人生!
淺探理想信念的思修論文 篇2
一、信念的傳承
理想和信念的傳承絕非理論知識的簡單累加,在五四運動至今近百年來,我們在先輩的思想政治教育下,其知識的豐富程度遠甚于李大釗、陳獨秀等前輩,然就其信念而言有幾人能望其項背?我們每個人都能脫口而出“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的感言,又有幾人能真正體味這句蘊藏了中國當代最偉大導師之一畢生情感的話語?
長期以來由于受知識化的影響,我們將感情看作變化的、不可靠的,但是信念本身是關懷感情、精神的皈依,并且這里的情感可以歸結為由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導致心理積淀的顯現。對于一個新中國的新時代成員來說,“社會主義”比“活著”更為必然。顯然這不是某種科學論證的結果,而是中華民族5000年歷史文化演變的見證。我們看到當年社會主義理論為中國所接受并不僅僅因為它的科學性,更因為它能使中國獨立、富強。可以得出:理想信念教育在高等教育必須與愛國主義相結合,并且這種教育必然是建立在個人情感上而非科學分析上,思想政治工作者應扮演一個精神導師的角色而不是管理者、推理者的角色,這才是思想工作的落腳點。
二、淺談理想和信念
古人云 “有志者事竟成”、“志當存高遠”。沒有志向就談不上為理想而奮斗的問題。古往千古流芳的英雄人物,他們無不是因為懷揣著崇高理想而為人類做出自己的貢獻從而被世人緬懷。文藝復興時期,法國啟蒙思想家蒙田說過:б桓鋈艘壞┏越了自我,具有把整個人類納入自我之中的廣闊的胸懷,他的責任和使命感就會使他在天翻地覆、轟轟烈烈的新舊交替時代充當新時代的號手和舊時代的批判者。理想和信念決定著人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它是人類對自身現狀的永不滿足和對美好未來的不懈追求,就產生了理想。理想和信念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是人們向往和追求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也是人類精神生活的產物。
交流學習、解惑疑難在猿人時代就有了,否則人類文明怎得以一代代延續(xù)和發(fā)展,在前人的基礎上依靠交流學習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交流學習在人類歷史發(fā)展中所起的作用是多么的巨大。我的奮斗只為實現我的理想完成我的夢想,我現在雖然在一家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工作,收入也還不錯,但我從未放棄過我的理想和信念。我通過現代網絡、書籍與社會各界人士交流心得,即豐富了各種知識,也不不至于在知識經濟時代被淘汰,同時利用業(yè)余時間給自己充電,為自己理想的實現打下基礎?v觀整個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理想和信念功不可沒,沒有了理想人類就沒了精神支柱。鄧小平一生三起三落У他從不言敗、從不放棄自己的追求,為中國現代化規(guī)劃了宏偉的藍圖,外國人稱他為“打不倒的東方小個子”。
崇高的理想和科學信念對人生的實踐活動具有重大的指導作用。我們在樹立個人理想的同時要緊密聯系社會理想,根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按照時代和人民的'要求以及自己的實際條件確立自己的奮斗目標,并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和完善個人理想,在保障社會理想實現的前提下實現我們的個人理想。我們既要樹立社會主義的遠大理想、堅定信念,同時也要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扎扎實實地做好現階段的每一項工作。
只有樹立了正確的理想并為之奮斗的人才能找到人生最美好的歸宿。托爾斯泰: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沒有昨天前輩的堅定理想和信念,我們今天可能仍然生活在刀耕火種的時代,前輩人如果不奮力推翻三座大山,我們今天就會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三、個人的理想和社會理想統(tǒng)一
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的關系:社會理想以個人理想為基礎,個人理想以社會理想為導向,如果個人理想脫離了社會理想就會失去正確的方向,個人理想就會流于空談。個人理想只有升華為社會理想才更深刻、更富有意義。
社會理想是指引個人理想的基本方向,只有樹立了科學的、崇高的社會理想才能使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和諧一致,才能更順利地實現個人理想。只有把社會理想與個人理想結合起來,倡導國家和集體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與滿足個人的利益愿望、實現個人的價值統(tǒng)一起來,個人理想才會有深厚的社會基礎和持久的生命力。確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時不能脫離當代中國的現實社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當代中國宏偉藍圖,也是全中國人民共同的理想。根據自己的特點和自己在生活、職業(yè)、道德,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更豐富多彩、充滿活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個人理想必須同社會理想相一致。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學習、踐履篤行、甘于奉獻,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實現自身的價值,為祖國、為人民創(chuàng)造更 加燦爛美好的明天。
淺探理想信念的思修論文 篇3
每個人,都有或曾有個屬于自己的夢,即所謂的理想,那么理想是什么,其意義又是什么呢?理想是建立在現實可能性基礎上的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理想的意義在于人們對未來事物的想象和希望,他帶著特定歷史時代的烙印,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認識的深化,理想亦不斷的被調整、豐富和發(fā)展。理想具有客觀現實性,預見性,超前性,時代性和階級性。并且理想的形式是多樣的,他有大有小,有平凡又有偉大,卻都是獨一無二的!
現在不少的大學生每天只會夸夸其談,我以后怎么怎么樣,可有誰再想我現在怎么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你連今天的事都做不好,何談以后怎么樣。我們應該一步一步的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真正的認識自己,少做點空想,多做點事實,少想一點結果怎么樣,多去享受一下經歷的過程。事實上,大學生或多或少都有過迷茫與困惑。因為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實現了高考這一所謂“人生理想”后,由于迷失了目標以致喪失了繼續(xù)努力學習的動力,時常感到空虛無聊,找不到寄托,哀嘆生活沒有意義。中學生徐力、大學生馬xx事件告訴我們,人生需要一個理想目標,沒有理想的人,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生活如荒涼的戈壁,更別提有所作為了,F在,大學生談理想,有時候會覺得很抽象,談未來,談責任又覺得很蒼白,很無力。但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弄清楚自己是誰,在社會與他人心中的定位如何。
同時,一個堅定的信念,會讓你勇敢的走著自己的路。信念也同理想一樣,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現象,信念是認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機統(tǒng)一體,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確定的,對某種思想和事物堅信不疑并身體力行的心理態(tài)度和精神狀態(tài)。郭沫若說過“我們只愿在真理的圣壇之前低頭,不愿在一切物質的權威之前拜倒! 我們只愿在真理的圣壇之前低頭,不愿在一切物質的權威之前拜倒。如果把理想比作舟,那么信念就是帆。舟不能沒有帆,而沒有舟,更沒有帆存在的意義。鑒于兩者的關系,人們更喜歡將它們放在一起討論,將它們視為一體。
理想信念是激勵人們迎接挑戰(zhàn),克服困難的`精神支柱和強大力量,理想越堅定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意志就越堅定。理想信念是一個思想認識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理想不等于現實,理想的實現往往要通過一條充滿艱險的曲折之路,有賴于腳踏實地,持之以恒的奮斗。
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國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狀況,主流是積極的、健康的。他們對黨的方針政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理想有較高的認可度;他們關注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了解個體的發(fā)展與國家前途的內在聯系;他們看到了改革開放帶給中國的巨大變化,對鄧小平理論有了逐漸深刻的理解。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黨員在學校和我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他們有朝氣,有熱情,思維活躍,富于創(chuàng)新精神,給高校的基層黨組織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但是,同時也應當看到,當代大學生在理想信念方面日益呈現出多元化傾向,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淡薄,一部分大學生,包括學生黨員對社會主義信心不夠堅定,對社會主義前途存在模糊認識,某些消極、落后的政治觀點、價值觀念和各種錯誤思潮在大學生中還有相當的影響力。
但是,空談理想,不去實踐,即使有著堅如磐石的信念,也是無濟于事的。俗話說的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真正行動起來,一切才會變得真實,同時,機遇也是理想實現不可缺少的。
人生是一個奮斗的過程,活著就是一場不見硝煙的戰(zhàn)爭。一個人有了理想信念,就會以驚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業(yè),創(chuàng)造奇跡。大學時期確立的理想信念,對今后的人生之路將產生重要影響,甚至會影響終身。況且當代大學生還肩負著祖國和民族的希望承載著家庭和親人的囑托,滿懷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不管你現在正處于一個什么狀態(tài),朋友,讓我們一起為自己樹立個目標并勇敢的為之努力奮斗吧!
淺探理想信念的思修論文 篇4
一、新形勢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所處的時代背景
從國際上看,當今世界,和平、發(fā)展、合作是時代的潮流,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fā)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世界力量的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發(fā)生新的深刻變化。世界正處在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低潮狀態(tài),共產主義信念在很大程度上遭到質疑。與此同時,西方還出現了一股以福山為代表的意識形態(tài)終結論的社會思潮,認為自由民主制度是人類意識形態(tài)發(fā)展的終點和人類最后一種統(tǒng)治形式,并由此構成了歷史的終結。這股思潮的實質是要用他們主導的所謂的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觀來代替社會主義制度,是要否定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國家中的指導思想地位,從而削弱人們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經濟全球化以及以互聯網為標志的人類交往方式的變革是當今時代發(fā)展的重要趨勢。而經濟全球化不斷由經濟交往拓展至政治交往和文化交往,更是改變了社會意識的面貌,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廣泛地交流和激烈地碰撞?梢哉f,經濟全球化不僅給世界的經濟與發(fā)展帶來了深刻的變化,而且極大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情感方式、風俗習慣、社會心理和價值觀念。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深入和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西方國家的各種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也相涌而入,競相沖擊著人們已有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
從國內來看,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發(fā)展,我們國家也正處于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理想信念深刻變化的時期。正是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yè)方式、利益關系、分配方式日趨多樣化,使不同社會群體在經濟地位、社會角色、職能分工等方面的差異日益明顯,使人們思想活動越來越表現出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從而引起人們思想觀念和價值追求的日趨多樣化。同時,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迅速發(fā)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網絡傳播具有開放性、匿名性、交互性、便捷性等特點,網絡世界的互動關系異常復雜,也加速了各種思想、文化、信息的交流與傳播。我國社會生活所發(fā)生的這些深刻變化,反映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上,就出現了社會意識多樣化的趨勢。
從積極意義上講,社會意識多樣化體現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成果,是我國思想文化領域日益繁榮的重要表現。各種社會意識和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有利于激發(fā)社會的創(chuàng)造活力與生命力,有利于推動思想文化的創(chuàng)新、繁榮與發(fā)展。自立意識、民主意識、平等意識、自由意識、競爭意識、質量意識、效率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法治意識等正在蓬勃發(fā)展起來;人們的思想意識不斷獲得新的解放,釋放出前所未有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活力,思想狀態(tài)和精神風貌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意識的內容和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人們的精神生活變得更加充實和生動活潑?梢哉f,社會意識多樣化是思想文化的生命和活力所在,是一個社會文明、和諧、進步與繁榮的精神表現。
但隨之而來的是問題的另一方面,社會意識多樣化很容易導向價值相對主義甚至虛無主義。從現實生活看,作為社會意識多元化具體體現的各種社會思潮不斷涌現、爭奇斗艷,甚至魚龍混雜、泥沙俱下,不免摻雜著正確與錯誤、進步與落后、積極與消極的思想傾向。一些錯誤的思想觀點在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行為、破壞著社會的和諧發(fā)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們理想信念層面的動搖和偏差,不能不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
二、新形勢下大學生理想信念的
主要特征和問題
在任何一個社會里,大學生都是思維活躍、富于創(chuàng)新的高智力群體。大學生正處于個體價值觀逐步穩(wěn)定和定型的決定性階段,他們的價值觀極易受社會環(huán)境變遷和社會思潮的影響,理想信念作為價值觀的核心更是如此。當前國際國內復雜多變的形勢以及社會思想文化的多樣化給身處其中的當代大學生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帶來一定難度。這正是我們的理想信念教育面臨的新挑戰(zhàn)和新課題。
從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微觀方面看,更多表現出務實和理性的姿態(tài),側重于個人理想實現途徑的多樣化。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生理發(fā)育的成熟期和心理發(fā)展的過渡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他們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社會角色及地位,決定了他們的關注點更多地局限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婚戀、就業(yè)等非常現實的幾個方面。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他們思想活躍,自主意識顯著,表現欲望強烈,對未來生活充滿憧憬和美好期待。因此,他們更多地關注近期理想(或者可稱作是近期目標),比如順利完成某個專業(yè)的學習,培養(yǎng)和鍛煉自己某個方面的技能,獲得某項獎勵等;同時,他們也更傾向于關注個人的理想,比如努力學習以期如愿以償找到滿意的工作(職業(yè)理想),掙更多的錢,讓自己和自己的家庭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生活理想)等。
從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宏觀方面看,他們展現出來的社會理想總體上是健康、積極、向上的。在思想政治方面,他們熱愛黨,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充滿信心。但另一方面,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入的當代,多樣化的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在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一些消極、錯誤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侵蝕著大學生的心靈。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國外西方發(fā)達國家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傳播媒介優(yōu)勢,竭力推銷資本主義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而且手段越來越多、方式越來越隱蔽。如果大學生對資本主義
的文化和價值觀滲透喪失應有的警惕,缺乏強有力的應對措施,很容易落入西化和分化的意識形態(tài)陷阱,失去主心骨。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大學生的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的關系方面的問題。當代大學生成長生活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個體意識和主體意識日益增強,比前幾代大學生更加務實理性。部分大學生更加重視并努力追求個人的利益和價值,其一味追求成功和滿足自我的欲望明顯強化。如前面所述,正當地追求個人生活理想和職業(yè)理想無可厚非。問題是,某些大學生對個人喜好的偏執(zhí)和對自我利益的貪求,使得他們往往傾向于夸大個人與社會之間的對立和沖突,而對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之間相互依存、密切聯系的認識相對不足。比如有的大學生努力學習僅僅是為了就業(yè)和出國留學,在追求個人理想的過程中,他們往往忽略甚至排斥社會理想的存在。對于大學生理想信念方面出現的這些問題,我們既不能視而不見,也不能作壁上觀。在我國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作為國家和民族未來希望的大學生們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他們的理想信念狀況關系到我國能否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三、當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
理想信念教育的對策
一個人的理想信念的形成離不開社會生產與生活的實踐,作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升華,理想信念的形成更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與人們的個體身心發(fā)展狀況、社會化程度和社會實踐的水平密切相關。當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須貼近大學生與社會生活的實際,引導大學生把個人的前途和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把個人的理想追求同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緊緊聯系在一起,真正把理想信念教育落到實處。
1.關注大學生自我發(fā)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把理想信念教育看作是一個引導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
在一定意義上講,客觀事物對作為認識主體的人來講是否具有價值,關鍵在于其是否能夠滿足人的需要。該事物滿足人需要的程度越高,該事物對人的意義就越大,相應的,人們對該事物的價值評價就越高,希望擁有該事物的動機也就越強。理想信念對于人的作用和意義也是如此,理想信念教育必須適應受教育者的需求,才能獲得植根生長的土壤。
因此,提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首要的一點就是要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關注大學生自我發(fā)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之中。針對當前大學生高度關注個體發(fā)展、崇尚成功的思想特點,理想信念教育必須關注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具體需求,對于他們所處特定社會時期、特定生活環(huán)境和特定人生階段所必然帶給他們的各種疑惑和困難,要積極引導并協助解決。比如,加強大學生認識自我的能力,只有正確的認識自己,把握好自身的社會定位和發(fā)展要求,才能進一步理解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以及自我與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關系,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再比如,加強大學生的挫折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人生過程中的順境和逆境,才能逐步幫助學生們認清實現理想的長期性、艱巨性和曲折性,在追求理想信念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能夠不畏犧牲、不懈奮斗等。把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看作是一個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
2.關注大學生個人理想和近期目標的確立與實現,把理想信念教育看作是一個思想認識與實踐相統(tǒng)一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類型的。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可以把理想劃分為許多類型:從理想的層次上劃分,理想有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從理想的時序上劃分,理想有長遠理想和近期理想等;從理想的對象上劃分,理想有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等;從理想的內容上劃分,理想有社會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職業(yè)理想和生活理想等。以往我們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更多關注社會理想、長遠理想和崇高理想,而對大學生的個人理想、近期理想和一般理想強調不足,造成理想信念教育過于高遠而不切實際。其實,理想信念是個思想認識問題,更是個實踐問題。我們鼓勵大學生志當存高遠,立志做大事,個人理想只有同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相結合,個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會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義的。但是同時,我們也要防止好高騖遠、陷入空想,而是引導大學生清醒地認識到,立志需躬行。偉大的事業(yè)、崇高的理想,起點就在腳下,在一切平凡的崗位上,在扎扎實實的學習和工作中。實現崇高的理想,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平凡的工作做起。
所以在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時,一方面不能泛泛而談社會理想、崇高理想、長遠理想,另一方面也不能只強調個人理想、一般理想和近期理想,而是要把社會理想和個人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長遠理想和近期理想緊密結合在一起,用社會理想、崇高理想、長遠理想來引領個人理想、一般理想和近期理想;用個人理想、一般理想和近期理想帶動社會理想、崇高理想、長遠理想。真正把理想信念教育看作是一個思想認識與實踐相統(tǒng)一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3.關注大學生的思想困惑和社會多樣價值并存的現實,把理想信念教育看作是一個幫助大學生進行正確價值判斷和選擇的過程
如前所述,我們當前處于多樣價值并存的時代,這既有利于大學生樹立自強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成才意識、創(chuàng)業(yè)意識,但同時也使大學生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充滿了多樣性、多變性和矛盾性。部分高校老師在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時采取唯我獨尊的姿態(tài),以生硬的形式告訴大學生應該樹立什么樣的理想信念。這樣一種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多元文化背景的社會現實,也沒有考慮大學生的實際特點,容易引起學生的排斥心理,反而沒有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淺探理想信念的思修論文 篇5
一、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所面臨的新的時代背景與時代課題
1.在全球化背景下,價值領域空前頻繁的相互交流與激烈碰撞。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后,加快了融入全球化的步伐,同樣加劇了我國思想理論界與世界的融會與交鋒。其利無須贅言,其弊便是致使價值選擇的茫然甚至混亂,這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究其原因:其一,面對社會思潮多元碰撞,促使當代大學生要在多種價值判斷中進行選擇。這使青年學生避免了改革開放前價值選擇一元化所帶來的僵化,但同時又面臨喪失價值選擇標準的危險,我們跳出了“沒有選擇的標準”之禁錮,但又可能進入“沒有標準的選擇”之歧途。其二,青年學生對西方現代社會思潮的認識局限。由于青年學生在理論修養(yǎng)與社會實踐上的欠缺,面對復雜的現代西方社會思潮,求新追異成為其群體性特征,卻很難認清這些思潮的本質以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西方社會思潮之間的關系。加之,在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中,只是對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如何超越傳統(tǒng)西方文化進行介紹,并沒有理清這些先進理論同當代西方社會思潮之間的理論關系。沒有清晰地向學生表明現代西方社會思潮的本質是什么?馬克思主義是如何實現對其超越的?在理論尚未澄明的情況下,在教學實踐中,也只能進行灌輸式的說教,難以使學生在理想信念形成的過程中積極地進行反思與批判,難以使理想信念內化為大學生自覺的行動準則。因此,如何對西方社會思潮進行批判與借鑒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面臨的重要理論課題。
2.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社會結構、經濟體制與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正在進行著深刻的社會轉型,其進步意義有目共睹,但同時也伴隨著種種轉型的陣痛。這反映在高校中則表現為:青年學生身處精神追求與物質追求、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近期理想與長遠理想這三對矛盾的掙扎之中。從理論層面看,上述三對矛盾本身并不存在無法調和的沖突,而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但是問題的關鍵在于部分青年學生對于物質利益、個人選擇與現實問題的偏執(zhí)與貪求,抑或是在這些矛盾的掙扎中茫然不知所措。這表面上看來,是理想信念的日益?zhèn)體化與多元化,但實際上卻是對這一問題偏激化或虛無化的理解。即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他們在其價值判斷中,仍然存在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機械思維方式,或者什么都不是的虛無主義傾向。從教學實踐層面看,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財富的與日俱增、個體選擇的日益豐富,只是偏重于后者的說教,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其同當代大學生對于社會現實的感性判斷產生某種隔膜。而如何統(tǒng)攝理想與現實,幫助學生對中國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理性與感性的統(tǒng)一,同樣是當代大學理想信念教育變革的重要課題。
3.互聯網時代的沖擊。由于互聯網對信息傳播方式的革命性變化,其普及也使傳統(tǒng)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面臨著挑戰(zhàn)。首先,網絡信息傳播具有開放性與便捷性的特點,這就加速了前文所述的價值觀念的交流與碰撞,增加了價值選擇相對主義的可能性。其次,互聯網信息發(fā)布方式具有明顯的去中心化、分散化傾向,也就是人人均可成為信息的發(fā)布者,并有可能得到廣泛的傳播。這就導致互聯網海量信息中良莠不齊的價值選擇標準,甚至不乏較為極端的價值判斷與虛假的信息。大學生作為互聯網主要的使用人群之一,一方面易接受這些混雜思想的影響,使價值判斷進一步模糊化;另一方面,改變了傳統(tǒng)理想信念教育實踐中師生在教學中所處的地位。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是信息的占有者與傳播者,而學生則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方,是將何為正確者傳授給學生。但是由于互聯網使獲取信息日漸高效便捷,通過互聯網學生可以輕易獲得遠遠超過教師在短暫的課堂時間能夠傳達的關于某一知識的信息。教師與學生信息占有不對稱關系的改變,使學生日漸由教育實踐的被動接受者成為主導方。因此,教學的主要任務也由傳遞信息轉變?yōu)檎鐒e信息的方法,也就是說,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既要幫助青年學生確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也使其獲得樹立正確理想信念的方法,不僅“授之以魚”,還“授之以漁”。前文提及的三方面變化雖然有細節(jié)上的差別,但又存在一個共同的焦點:當代大學生在理想信念領域存在的種種問題,其深層次原因在于思維方式局限,即缺乏辯證的理論反思能力。而要培養(yǎng)辯證思維方式則要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上做出適當的調整。
二、關于新時期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內容調整的探討
1.充分利用學術界理論研究的前沿成果,適當強化對當代西方社會思潮的本質的介紹。20世紀以來的西方社會思潮以消解傳統(tǒng)形而上學傾向為己任,其產生與發(fā)展有著清晰的歷史脈絡。如果說近代自文藝復興以來興起的理性主義,是為了消解宗教意義上的神祇、政治意義上的帝王將相,以彰顯人類的理性,并以此為基礎來確證人的尊嚴與價值,并將其視為放之四海皆準的終極價值。那么包括后現代主義在內的現代西方社會思潮就是要消解“理性主義”本身神圣的光環(huán),即消解文化意義上的圣人圣言。在他們看來,“理性”本身已經異化為新的神祇,在理性的絕對性、普遍性、統(tǒng)一性的統(tǒng)治下,人們已經失去了獨立性和豐富性與無限性的可能,甚至威脅人類存續(xù)本身。不論是人本主義將這種理性稱作冷酷的'、無人性的理性;還是生態(tài)主義聲討對科技理性的盲目崇拜,進而對自然進行無休止掠奪,導致生態(tài)危機等等都是這一觀念的體現。不能否認現代西方社會思潮中有著深切的人文關懷和對人類現實生存危機的思考。但我們也應看到,他們在消解一切神圣形象的同時,也消解了人類對于神圣與崇高本身的追求。他們對崇高的否認也必然導致價值判斷上的相對主義,甚至理想信念上的虛無主義。這既體現在現代西方社會思潮的相互激蕩上,也體現在相對主義思想所帶來的意義缺失、崇高失落所導致的整體迷茫之中。
2.理清馬克思主義同現代西方社會思潮的邏輯關系以及如何實現對他們的超越。與現代西方社會思潮一樣,馬克思主義也將消解“理性主義”對人的異化作為自己的歷史任務,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西方理論界對現代性進行反思的理論起點之一。但與它們不同的是,馬克思主義不是以一種抽象的“理性”反對另一種抽象的“理性”,不是以具體性對抗普遍性、以獨特性對抗統(tǒng)一性、以相對性對抗絕對性,而是將它們統(tǒng)一于人類不斷發(fā)生發(fā)展的實踐活動中,以實踐辯證法來展現主觀與客觀、人與自然世界、人與人類社會之間豐富的矛盾性,即“用‘現實的理性’(實踐)去批判‘抽象的理性’(絕對精神),從而達到思維與存在、人與世界之間的否定性統(tǒng)一的辯證理解”。這樣,馬克思主義至少完成了對西方近代社會思潮的三個超越。(1)近代西方社會思潮仍然用矯枉過正的態(tài)度來面對理性主義的神圣化與絕對化,在批判理性主義的同時走進了相對主義與虛無主義的誤區(qū),而馬克思主義則以實踐辯證法將兩者加以統(tǒng)合,在批判它的同時,也看到這種絕對化與神圣化表征著人類對于終極價值孜孜不倦的追問,這不僅僅是人類理性的狂妄自大,也不僅僅是普遍對具體、集體對個體的吞噬;也同時是人類不斷突破個體生命的有限性,以期實現整體人類的“類生命”的永恒性所做的努力,也是人類追求生存的意義、人生之價值的題中應有之義。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既看到“理性神圣化”對人本身的宰制,也看到了其蘊含的價值追求。(2)馬克思主義在消解了“抽象理性”的神圣性后,確立了“現實理性”———實踐的重要意義。因為人類的社會實踐是一個時代性、歷史性、生成性的過程,所以以實踐為基礎的人類理性及其確立的規(guī)則與規(guī)范也應具有上述特點。正如馬克思將表征人類思想反思的哲學稱作“時代精神的精華”而不是永恒的真理一樣,人類在不斷追求神圣與崇高的過程中,不斷在確立時代性、歷史性的真理,又不斷對這一真理本身進行反思,達到人的進一步解放。也就是說我們在消解“絕對”的過程中,不斷確立“相對的絕對”,這既是矛盾的又是統(tǒng)一的。而西方現代社會思潮在抽象的反對絕對化時,脫離社會實踐的生成性,必然導致在相對多重的價值選擇中徘徊而無所適從。而這相對的絕對正是時代性的理想信念的價值所在。(3)承認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就必然要求我們不斷地推進社會實踐、發(fā)展真理。正如馬克思所言問題的關鍵不在于“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也就是說,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不僅要對反映時代精華的理想信念具有堅定的信仰,還要不斷地推進我們的社會主義實踐,讓我們的理想信念不斷豐富與完善。這也正是我黨不斷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不斷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指導中國的革命實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經驗。
三、關于新時期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方式調整的探討
1.高校兩課教師應達到對辯證思維的理論自覺。教師本身應對馬克思主義以矛盾性原則、歷史性原則與否定性向度為導向,以超越性和解放性為價值旨趣的辯證思維方法有較為深刻的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應引導學生避免價值判斷的單向度與相對主義。所謂價值判斷的單向度,是指要么偏向極端的理想主義而忽視社會現實本身,要么偏向與極端的功利主義而導致崇高的缺位。而價值判斷的相對主義則是指在理想與現實的掙扎之中,走向價值的虛無主義。其次,辯證思維中這一否定批判精神并不是要我們一概地反對事物,而是對一種價值觀念進行前提性的批判,也就是確立這一價值觀念的根基進行批判,這樣有利于青年學生對其進行正本清源的思考。雖然這種前提性批判一樣會導致見仁見智的問題,但這一追根溯源的思考過程本身已是一個刪繁就簡、去粗取精的過程。再次,這種批判不是對一種思想觀念徹底的拋棄,而是我們常說的“揚棄”,既要肯定它存在的歷史性價值,又要實現對其的超越。這就會使我們既不會盲從式地跟隨短暫的、流行的價值風潮,也不會變成簡單化的懷疑主義者。而是在不斷澄明各種價值觀念的過程中,始終為反思保留空間,既可以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又可以為人生、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為豐富的可能性提供前提。要把握馬克思主義辯證思維的真實內涵,還要避免將其庸俗化的理解為一種思維工具,而是要不僅將其理解為我們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還視其為一種既包容通達又剛健有為的人生態(tài)度,F實的思想困惑與理想信念的動搖往往是由“人的思維與現實生存環(huán)境的矛盾結構”導致的,它體現為理想與現實、感性與理性、精神與物質、個體與社會之間巨大的矛盾張力。在馬克思主義看來,要化解這些矛盾,不單純是思想觀念的問題,而是要在人類合目的性與合規(guī)律性相統(tǒng)一的實踐之中,也就是馬克思所說的“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理想信念不可能在隨遇而安的坐享其成中實現,其中的挫折與失落在所難免。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有戰(zhàn)勝挫折的智慧,還要有跨越困難的勇氣。包容通達的人生態(tài)度,可以避免青年學生在價值選擇中的偏執(zhí)與迷茫;剛健有為的價值取向,可以賦予當代青年以勇于通過自身的實踐創(chuàng)造,促成理想信念變?yōu)楝F實。
2.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使用辯證思維方式進行自我批判的能力。由于理想信念教育的特殊性,要求被教育者必須對理想信念擁有堅定的內心確認,否則只是外在強加的規(guī)則,而不是理想信念本身。這就要求教師在自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思維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分析現實問題的同時,幫助學生運用辯證思維的方式對自己已經形成的價值觀念進行自我反思批判。在這里我們可以借鑒在中西方教育史上被視作奠基人的兩位思想家蘇格拉底與孔子。蘇格拉底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通過反問,誘導學生找出自己思維的盲點與疏漏,卻基本不為學生提供確定性的真理,而通過對話使學生自己探索真理之所在。而這種通過對話而不是宣稱的方式使學生達到對事物的深入認識的方法被其稱作“助產術”。也就是說蘇格拉底并未將自己視為真理的占有者,而是平等地通過對話幫助學生產生正確的觀念。正確的觀念是學生自我反思的結果,而不是蘇格拉底外在的給予,因此他將自己的工作稱作為“助產士”,這種對話的方式也被哲學家稱作辯證法的原初形態(tài)。而這也正是孔子所說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平等地與學生進行探討。唯其如此,才能真正體現學生在理性信念的確立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將理想信念內化為自己的內心確認。同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思想觀念的自我反思過程,也就是不自覺地在使用辯證的思維的過程,也就是將這一思想方法內化為自我思維方式的過程。
淺探理想信念的思修論文 篇6
一、創(chuàng)業(yè)教育對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價值
(一)創(chuàng)業(yè)教育與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是相融的
創(chuàng)業(yè)教育和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本質上都是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創(chuàng)業(yè)教育重在培養(yǎng)學生開拓創(chuàng)新、勇于嘗試和敢于冒險的精神,其基本目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理想與創(chuàng)業(yè)信念,即一種職業(yè)理想和在此基礎上對社會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義務感[1],最終目標是一種主體人格的體現,即使學生成為社會實踐活動中能動的主體。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在現階段強調了“以愛國主義為主要內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重點的時代精神”的教育。其目的在于發(fā)揚高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其“以高職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重在培養(yǎng)高職學生健康全面的人格特征。由此可見,創(chuàng)業(yè)教育和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在以高職學生為主體、促進高職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上是一致的。因此,實踐創(chuàng)業(yè)教育有助于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目標的達成。
(二)創(chuàng)業(yè)教育有益于增強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踐性
傳統(tǒng)的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通常以“兩課”和“思政課”的形式來體現,枯燥乏味的純理論灌輸,與高職學生偏好實踐的性格特征格格不入,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理念信念教育猶如空中樓閣,教學效果不理想。特別是在近年來高職院校開展工學結合教學改革的影響下,這一問題被進一步放大。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兩面性,除了加強課堂政治理論教學等顯性教育,還要重視社會實踐活動及其重要的隱性育人功能[2]。通過把創(chuàng)業(yè)教育與“兩課”教學結合起來,一方面使得理想信念教育從抽象走向具體,增加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增強了內容的感染力,發(fā)揮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隱性功能;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也為創(chuàng)業(yè)教育明確了政治方向,有利于學生樹立起科學的創(chuàng)業(yè)目標。
(三)創(chuàng)業(yè)教育有益于提高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
從本質而言,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種價值觀的養(yǎng)成教育,僅僅依靠顯性的課堂政治理論教學,而缺乏實踐教育、示范啟迪、言傳身教等途徑,很難真正把握學生的思想政治動態(tài),難以提高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知深度。創(chuàng)業(yè)教育將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置于實踐教學當中,同時結合時代特色,以鮮活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將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給學生。學生在實踐中,通過親身體驗去感悟、去思索,從而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和不屈不撓的意志品質,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從而增強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
二、依托創(chuàng)業(yè)教育實施高職學生理念信念教育的途徑
(一)重新定位創(chuàng)業(yè)教育目標,突出理想信念教育
創(chuàng)業(yè)教育在近年來逐漸被國內高校所重視,并被界定為“旨在培養(yǎng)學生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學生勇于嘗試、實踐、冒險的精神,激發(fā)學生首創(chuàng)、創(chuàng)業(yè)的激情,培養(yǎng)學生獨立工作、技術創(chuàng)新、社交、管理等全面的技能”的一門課程[3]。目前,國內高職院校實施創(chuàng)業(yè)教育,更多地將其視為工學結合教學思想的一種體現和解決就業(yè)壓力的一種途徑,因此,更加側重創(chuàng)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在通過創(chuàng)業(yè)教育實施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中,必須重新定位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目標,將創(chuàng)業(yè)教育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相結合,更加注重高職學生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對精神信念的需求,注重高職學生的全面自由發(fā)展。因此,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目標應定位為:在培養(yǎng)基本創(chuàng)業(yè)技能的基礎上,幫助高職學生點燃創(chuàng)業(yè)的激情和夢想,樹立科學的創(chuàng)業(yè)理想和創(chuàng)業(yè)信念,進而將這種職業(yè)理想和信念升華為對社會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義務感。培養(yǎng)高職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培養(yǎng)其健康全面的人格特征,最終使其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課程體系,提高內容的深度與廣度
目前,國內高職院校創(chuàng)業(yè)教育大多僅以選修課程的形式開展,內容缺乏系統(tǒng)性,因此,教學的深度、廣度及效果并不理想。要將創(chuàng)業(yè)教育作為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載體,必須在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對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課程體系進行梳理,形成完善的、系統(tǒng)的創(chuàng)業(yè)教育課程體系,同時將創(chuàng)業(yè)教育課程體系有機地融入高職專業(yè)課程的教學當中,才能發(fā)揮其理想信念教育的價值,才能擴大理想信念教育的深度和廣度;诟呗殞W生理想信念教育內涵,在工學結合思想的指導下,結合專業(yè)課程教學,進行創(chuàng)業(yè)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分為循序漸進的四個階段。
1.“兩課”等公共基礎課程項目化改造。結合時代特色,將“兩課”教學融入創(chuàng)業(yè)教育。用理想信念教育指導創(chuàng)業(yè)思想,用創(chuàng)業(yè)教育具體化教學內容。同時在“兩課”的教學中,采用項目化教學手段,如情境模擬教學、案例教學等,提高課程的感染力。
2.專業(yè)基礎課程項目化改造,融入創(chuàng)業(yè)教育模塊。高職專業(yè)基礎課程重在培養(yǎng)學生對專業(yè)領域的認知,是專業(yè)意識層面的教學。因此,對專業(yè)基礎課程進行項目化改造,融入高職學生創(chuàng)業(yè)教育模塊,將有助于學生在認識本專業(yè)領域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業(yè)意識,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業(yè)熱情,從而樹立起正確的社會主義職業(yè)理想和人生價值觀。與“兩課”相比,這種創(chuàng)業(yè)意識落在實處,更加具有現實意義。
3.專業(yè)核心課程項目化改造,融入企業(yè)真實項目。高職專業(yè)核心課程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技能,是專業(yè)實踐層面的教學。通過融入企業(yè)實踐性項目,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不僅熟悉了企業(yè)真實的生產經營過程,同時也鍛煉了其必備的創(chuàng)業(yè)技能。由于該階段在實際教學中側重技能的養(yǎng)成,因此,應格外強調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優(yōu)秀企業(yè)文化、典型創(chuàng)業(yè)案例的引入,同時結合教師的言傳身教、示范啟迪,進一步堅定高職學生對國家、社會、集體和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4.專業(yè)拓展課程項目化改造,實現創(chuàng)業(yè)教育全程化。高職專業(yè)拓展課程側重培養(yǎng)學生在深度和廣度上進一步提升專業(yè)技能。專業(yè)拓展課程強調課外實踐,更加強調學生主體,通過讓學生在特定的主題下進行創(chuàng)業(yè)實踐,發(fā)揚集體主義精神,磨煉創(chuàng)業(yè)意志,堅定創(chuàng)業(yè)信念,促進學生主體人格的不斷完善,從而最終養(yǎng)成高職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和必勝信念。新的創(chuàng)業(yè)教育課程體系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創(chuàng)業(yè)教育,將創(chuàng)業(yè)教育融入專業(yè)技能教育,因此在四個階段的專業(yè)技能教學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這一融合關系,將課程“態(tài)度目標”(或稱為素質目標)放在與知識、技能目標同等的高度,才不會偏離理想信念教育這一主題,才能真正將理想信念教育落到實處。
(三)創(chuàng)建創(chuàng)業(yè)教育環(huán)境,開展立體化創(chuàng)業(yè)實踐活動
創(chuàng)業(yè)教育課程體系的創(chuàng)新與教學實施必須要求配套的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并提升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因此,高職院校應積極構建多元化、多層次學生創(chuàng)業(yè)基地并營造良好的創(chuàng)業(yè)氛圍。根據對杭州幾大高教園區(qū)高職院校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調研,目前可借鑒的立體化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建設方案內容包括專業(yè)工作室(初級的創(chuàng)業(yè)技能訓練)、模擬實踐公司(跨專業(yè)合作創(chuàng)業(yè))、學院創(chuàng)業(yè)園(學生自主創(chuàng)業(yè))、學院創(chuàng)業(yè)中心(學院支持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校辦企業(yè)和校企合作企業(yè)(融入企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訓練)等。不同的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迎合了不同階段理想信念教育的不同需求。創(chuàng)業(yè)氛圍的營造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多層次的創(chuàng)業(yè)實踐活動來實現,如省級、院級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大賽、挑戰(zhàn)杯及各種形式的創(chuàng)業(yè)比賽,教師創(chuàng)業(yè)教育科研項目等。通過多種形式的創(chuàng)業(yè)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意識與能力,激發(fā)學生爭先創(chuàng)優(yōu)的意志品質。
(四)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業(yè)典型的教育輻射作用
創(chuàng)業(yè)教育是一種注重示范啟迪的理想信念教育[4],因此,通過對優(yōu)秀在校生、優(yōu)秀畢業(yè)生和行業(yè)企業(yè)成功者的創(chuàng)業(yè)典型的案例教育,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熱情,點燃高職學生心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和必勝信念的追求,有助于理想信念的升華。通過以創(chuàng)新、系統(tǒng)的創(chuàng)業(yè)教育為載體實踐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雖然可以有效地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實踐性和實效性,但它也是把雙刃劍。在實踐中,應充分認識到,無論是創(chuàng)業(yè)教育還是理想信念教育本身,都需要長期堅持與努力,同時,也將遇到各種曲折和困惑。如果不能有效地疏解和引導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則會給高職學生在心理上帶來較大的陰影,最終影響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因此,在實踐中,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現狀和思想動態(tài),及時處理實踐中的突發(fā)事件。
三、基于現實的效果評價
在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和創(chuàng)業(yè)教育日益得到重視的今天,本文探討了以創(chuàng)業(yè)教育為載體進行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創(chuàng)新途徑,其中多種思想也得到了現實的驗證,如我院創(chuàng)新的“兩課”及“思政課”教學模式、豐富的創(chuàng)業(yè)課程和多元化的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有效地提升了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踐性、實效性和感染力,迎合了高職學生的特點。通過對在校學生的抽樣調查,學生滿意度為87.2%,較以往提高了23.7個百分點。
淺探理想信念的思修論文 篇7
理想信念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重在于對當代大學生指引人生的奮斗目標、提供人生的前進動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為什么學是在學習生活中面對的人生課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一個總的原則和目標,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解答好這一重要的人生課題,只有通過理想信念教育,才能促使當代大學生在學習的同時用理想信念教育指引自身,自覺將個人發(fā)展與祖國的繁榮富強相結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因此,理想信念教育一直都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的模塊。
1“90 后”大學生理想信念狀況及特征
由于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深入,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思想觀念的開放,以及信息化網絡時代的飛速發(fā)展,“90 后”大學生這一群體的特點具有明顯的時代烙印,其理想信念狀況也出現了不同的特征。具體說來,有如下幾點:
(1)“90 后”大學生自我意識強,理想信念淡薄,政治鑒別力差,理想信念非理性化。從整體上看,“90 后”大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獨立性、自主性較強,同時受國外一些消極思想的影響,有自由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思想滋生。另外,部分學生,尤其是體育院校大學生大多性格直率、愛憎分明、愛打抱不平,對于現實社會中的陰暗面表現得更為激進。往往缺乏冷靜思考、理性判斷力較差,易受到一些消極社會思潮的影響,且其在政治上不成熟,鑒別力較差。加之理論根底淺,判斷能力不強,在復雜的環(huán)境因素影響下,對理想信念和自身行為的選擇趨向非理性,從眾心理嚴重,容易被其他人利用。
(2)價值取向功利化,過分追求個性發(fā)展、個人理想,忽視與社會主流思想的統(tǒng)一;更關注個人利益,忽視國家社會利益。同時,隨著容易受到現實社會中人們過分追求物質享受的種種現象對“90 后”大學生的生活理想產生的影響,使他們在生活理想上比較重視物質理想,忽視精神理想。當代大學生的就業(yè)壓力較大,這也使他們在面對個人與集體、社會、國家的關系時,不能較好的將實現大學身自身價值和實現社會價值很好地結合起來,從而使得大學身在價值取向方面扭曲。在職業(yè)理想上,重視個人利益,忽視對社會的貢獻。許多“90 后”大學生在選擇職業(yè)時更加重視個人的發(fā)展和個人價值的體現,愿意選擇工作較為穩(wěn)定,待遇好的就業(yè)方向,愿意投身西部偏遠地區(qū)和祖國需要的行業(yè)的意愿不大。
(3)高校大學生就求學期間容易出現理想信念迷茫期。我國中學階段應試教育現象較為嚴重,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了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許多學生把上大學作為人生奮斗的唯一目標。當目標實現后,就失去了奮斗方向,感到不知所措。加上遠離家鄉(xiāng),有的高校因為條件有限,其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校園環(huán)境等各方面條件都與大學身的理想中的大學有很大差距,面對現實環(huán)節(jié),部分學生無法做到較好的調整,從而感到十分失望和迷茫。
(4)“90 后”大學生道德理想認同感較高,但缺乏參與性和實踐性!90 后”大學生整體道德水平較高,但是缺乏對現有的一些社會現象深入的了解,以致對某些社會現象理解片面,無法客觀看待,辨別力較差,以致道德理想信念呈現出一定的功利性和現實化特征。對于個人修養(yǎng)方面,缺少關注社會、服務大眾的思想道德信念可見,突出強調其個人價值,對于社會服務等方面關注較少?傊,“90 后”大學生對高尚的道德是高度認同的,但是自我踐行不夠,道德理想知行不一。
(5)新媒體環(huán)境下“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受到巨大沖擊。新媒體環(huán)境下網絡和手機的.普及和網絡科技的發(fā)展對當下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新媒體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這對于大學生及時獲取信息具有極大優(yōu)勢。而網絡媒體魚龍混雜,信息內容良莠不齊,部分大學生不具備成熟的信息分析能力,以致其判斷能力較差,就會對于不正確的消息信以為真,對其的是非判斷產生影響。新媒體在為大學生的情緒宣泄提供了平臺,但網絡由于匿名性和監(jiān)管難度大,相關法律措施不完善等原因,容易讓學生道德觀念淡化和法律意識淺薄。
2“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施路徑
“90 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個涉及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個人等多個方面的問題。具體的實踐途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提升自身素質!90 后”大學生理想信念缺失,主要是由以下幾方面原因導致:社會不良價值觀念的引導、新思潮的負面影響、自身心智不成熟,心理素質不穩(wěn)定、辯證思維能力差。并且“90 后”大學生普遍忽視政治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薄弱,加之他們社會經歷少、責任擔當能力弱,耐受挫折能力和實踐能力差。這就要求“90 后”大學生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我心理素質,培養(yǎng)高尚的社會道德,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結合社會需要,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2)重視家庭教育。家庭是大學生個體成長的第一環(huán)境和個人社會化的主要場所,家庭環(huán)境和父母在“90 后”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起著重要影響。父母是子女成長的啟蒙老師,父母首先應該樹立正確的、科學的理想信念,以身作則,充分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并且要善于將理想信念教育貫穿于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在生活中不斷引導,以積極向上的理想信念教育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鼓勵當代“90 后”大學生將其個人的成長進步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相結合。在“90 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補充作用。
(3)優(yōu)化學校的教學和科研環(huán)境,構建良好的校園氛圍。學校是影響和塑造大學生理想信念的重要場所,因此高校應該尊重學生個體特點,堅持以生為本,促進教學質量提高,適應“90后”大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具體有以下幾點:
1.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將灌輸與引導相結合。“90后”大學生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非常強,而目前高等院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主要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形勢政策課來灌輸,教學形式單一,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要注重對教學模式科研工作,教學途徑向多元化、靈活性、多載體的方向轉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在高等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從學生思想實際出發(fā),以素質教育為主導,注重人文教育和人文關懷,以增加實際的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的親和力和說服力。
2.理想信念教育是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整體塑造,要注重循序漸進的過程,也要做好大學生在校期間思想塑造的規(guī)劃。由于成長的過程不一,大學生在不同階段的思想認識也各不相同,學生面臨的學業(yè)壓力和人生努力的方向也不相同。針對學生選擇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高等院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方式也有所區(qū)別。高校應以“90 后”大學生在四年大學教育為基本線索,分年級、分階段建立健全理想信念教育的長效機制。
3.關注大學生自我發(fā)展和解決學生實際問題。“90 后”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決定了他們的關注點更多集中在涉及個人的生存和發(fā)展的方面,如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婚戀、就業(yè),而對社會發(fā)展等深層次的理論問題則關注很少。所以,在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時,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把握學生的脈搏,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做好平時的第二課堂的工作,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如: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為載體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從而拉近學生的距離,真正將理想信念教育落到實處,從而潛移默化的對其影響,引導其如何去解決大學生成長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4.開展豐富的校園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校報、?约靶@網等,引導“90 后”大學生對時事政治和客觀世界進行理性的認識與分析,引導他們深入學習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保持思想上的與時俱進。另一方面,組織形式多樣、覆蓋面廣的校園文體活動,以契合當代大學生特點的方式引導他們正確看待各種社會問題,及時準確地反映校園內外各種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跡,發(fā)揮榜樣的模范帶頭作用。還可以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青年志愿服務活動等,引導他們走入社會,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并盡自己所能服務社會。
5.優(yōu)化傳播載體。充分發(fā)揮網絡傳播的時效優(yōu)勢,拓寬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渠道。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新的重要陣地。要利用好新媒體做好“90 后”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校園網絡媒體的渠道建設,把握新媒體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規(guī)律?傊鎸π滦蝿菹碌摹90 后”大學生的高校主體,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把握教育的規(guī)律,整合校內外現有的資源,開創(chuàng)性的做好“90 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促使其全面成長,尊重其個性發(fā)展,引導其與社會發(fā)展相協調。
淺探理想信念的思修論文 篇8
近年來,人們越發(fā)重視文化教育事業(yè)的開展,國內的高等教育體系也不斷的得到了發(fā)展與完善,高校在讀生開始備受社會各階層人士的關注。然而,近年以來我國屢次出現的高校生道德敗壞案件,引發(fā)了人們對高校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熱烈探討。怎樣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成為了教育工作者的核心研究課題之一。同時,人們開始意識到思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作為培育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已經成為了亟待解決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
一、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義
1.是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在要求。
高校生的思想道德培養(yǎng)工作,受到國家以及全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廣泛重視,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任務。增強高校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有以下兩點作用:首先,可以提高廣大學生群體的思想道德素質;其次,培養(yǎng)廣大學生群體正確的三觀和宏大的社會理想。此舉可以說是提高廣大高校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必備之義。同時,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廣度和深度,也可以推動廣大學生群體形成百折不撓以及奉獻社會的高尚精神,這成為了高校在讀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必要品質。此項活動開展的核心工作為培養(yǎng)高校在讀生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此項活動開展的最終目標為,讓更多有識青年形成宏大理想信念和高尚的品格。這也正是高校做好思想道德建設的意義所在。正因如此,加強高等院校在讀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成為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必備內涵及內在要求。
2.是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必然要求。
培育高校在讀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就是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各高等院校之所以普遍開設這一課程,就是要幫助廣大高校有識青年,找準定位,形成正確的三觀,自覺擔負起社會公共義務,把中華民族的偉大發(fā)展目標當作個人理想追求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青年團體爭先勇進,立志于成為當代社會需要的現代化專業(yè)性人才,繼而促進民族大團結,實現我族人民的復興之愿。各青年團體,既是國之棟梁,又是和諧社會前進發(fā)展的排頭兵,自然也就成為了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核心針對群體。廣大有識青年的思想認識高度和社會精神文明發(fā)展方向是否統(tǒng)一,與和諧社會的建設目標是否統(tǒng)一,都是影響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以及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影響因素。
3.是鼓舞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精神保障。
青年在接受高等教育階段,可是說是培育青年團體全面健康發(fā)展的核心時期,青年們的三觀將會在這時隨著教育引導方向的轉變而轉變。因為青年團體們畢竟初出茅廬,缺少社會實踐經驗和人生閱歷,無法正確的找準其存在價值及意義的大有人在,同時也沒有合理的、體系化的理論對其進行必要的引導,正因如此,青年團體們的三觀不堅定的同時,也就無法堅持正確的理想信念。由此可以看出,強化青年團體的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其樹立健全的三觀,是鼓舞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精神保障。
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學提高的方法
1.踐行馬克思主義思想觀。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取得自主權、人民主權、中國近代化逐步推進的致勝思想觀的地位出現。踐行馬克思主義思想觀,從而更好的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需要踐行以下幾方面:首先,大力推行踐行馬克思主義思想觀相關活動,引導大學生積極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修身養(yǎng)性,將自身的素質提升到與社會主義社會要求人才相適應的層次;其次,帶領大學生在馬克思主義思想影響下積極進行社會實踐,從而更好的知曉中國的未來和發(fā)展,明確身負的責任以及職責,看清社會的發(fā)展趨勢,清楚個人將來的夢想和追求的方向;最后,為大學生樹立積極將馬克思主義融入社會實踐的'高尚思想,正確利用馬克思主義來消除生產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以腳踏實地、夯實基礎、不卑不亢的品質去迎接祖國美好的未來。
2.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首先,大學生的地位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受益者和承擔者,這點毋庸置疑。同時在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充分融入其中,從而滿足大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更好的實現其個體價值,為進一步落實忠于祖國而蓄力。其次,不剝削學生主體地位的利益,切記不要讓理想信念教育成為學生的負擔,一定要營造自主選擇的空間,使其獨立體會理想信念的影響力,以便使其有效明確自身的職責和使命,從而增強理想信念教育的意義。再次,增強理想信念教育的權威性。在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中,大學生通過老師的多種授課方式來塑造自身優(yōu)良的品質,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其權威性,與此同時,把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和希冀告訴學生,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最后,用具體事例論述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使大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的應用中感受到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來促進理想信念教育過程的效果,開展多種教育方式,有利于引發(fā)教育者的情感,從而帶領大學生主動學習和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從而推動其思想理念的形成和發(fā)展,積極融入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中,刻苦鉆研,求真務實,艱苦奮斗,為更好的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而努力,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四有新人而奮斗終身。
3.強調理想信念教育的結構性
在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包括:才氣、性格、德行,因此必須采取不同的方式對學生開展差異性教育和輔導,以便能夠使多數大學生從心底感悟理想信念教育原則和目的。一方面,尊重學生主體的個體差異性。避免出現一刀切的教育理念,根據個體的差異來開展多種教育教學模式,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給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大教育難度和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綜合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知識講授,從而帶動學生的激情,同時要選擇有吸引性的教學內容進行講授,帶動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充實教育內容。把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作為理想信念教育的關鍵步驟,這一步已經成為理想信念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點。同時,教師應該充實教學內容,綜合利用多種教學工具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展示,及時把社會主義現代化理念同學生的未來方向相聯系,讓每個人都充分體會自己對于國家未來發(fā)展的意義,以便在未來的祖國發(fā)展前進過程中,學生能夠發(fā)揮其主人翁作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建言獻策。
4.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逐漸融入理念教育
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最重要的途徑就是進行課堂教學。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其可以對學生們進行“德律教育”,也可以對學生們進行“法制教育”,使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宣揚社會主義法治思想,從而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根本上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同時把思想積極落實于行動之中,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中國夢的存在性。教師需要借助文字、高清圖、短片等多種工具來使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信息來自主學習理想信念教育所要求的內容,從而快樂學習,輕松學習。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應該積極樹立端正的三觀,把課上所學的理念信念教育的相關內容應用到實踐中,保證使同學在快樂學習的時候,也在穩(wěn)步推進的教育體系中不斷塑造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為祖國的又好又快發(fā)展提供助力。
5.把理想信念教育應用于生活
只有將理想信念教育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方能在更大程度上顯現出它的價值。大學生把理論應用于實踐,一方面提升了自身的理想信念基礎,另一方面也確立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并為之不懈奮斗,最終完善大學開展教育工作的初衷。根據大學生體現出的明顯功利心特點,想要提高大學生理想信念工作,不僅可以通過理論講授,也可以通過校外活動。在老師的領導下,讓大學生親身體驗邊區(qū)孩子們的艱難困苦,使其充分感受中國社會發(fā)展的現狀,并且組織大學生進行公益活動的實踐,可以以義工的身份在社區(qū)活動,通過這個形式使學生們了解社會諸多有問題的情況;同時,鼓勵學生進行假期支教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這樣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人生價值的思考,以此來提高他們的社會使命感,從而引導其牢固樹立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思想,實現其生命的價值。
【淺探理想信念的思修論文】相關文章:
論文:對修身修什么的點滴淺思09-24
漢語拼音教學淺探論文08-18
大學生思修論文12-18
思修論文格式模板08-22
思修個人總結02-09
思修心得體會 思修心得與體會08-30
存貸款結息期淺探的散文09-27
思修實踐報告范文10-08
自考《思修》試題及答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