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下冊《變形記(節(jié)選)》公開課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tǒng),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下冊《變形記(節(jié)選)》公開課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品味《變形記》中的人物描寫。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分析《變形記》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比較解讀兩篇小說的意蘊美。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變形記》中揭示的資本主義社會的人際關系。
教學重點欣賞《變形記》中極度夸張以及怪誕離奇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難點
《變形記》的主題的多義性。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分析歸納法。
教學過程
一、積累常識知人論世
1.導入。
曹雪芹在自題《紅樓夢》的絕句中寫道:“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卓別林《摩登時代》中所演的在機器大生產中加式流水線上,變異為機器的工人形象。不正常的社會生活往往會使人性扭曲,人倫淪喪,甚至異化為非人,這在文學作品中似乎是一個永恒不變的主題?ǚ蚩ㄒ运摹蹲冃斡洝酚譃檫@主題平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2.作者簡介。
卡夫卡(1883—1924),奧地利小說家,生前默默無聞,死后卻贏得世人驚服,與馬塞爾普魯斯特、詹姆斯喬伊斯等并稱為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先驅和大師。1909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說《司爐工》獲馮塔納德國文學獎金。短篇名作有《判決》《變形記》《在流放地》《中國長城》《鄉(xiāng)村醫(yī)生》《致科學院的報告》《饑餓藝術家》《獵人格拉克斯》《歌手約瑟芬,或耗子之流》等,長篇小說有《審判》《城堡》《美國》。他的作品大都是死后由摯友馬克斯布洛德編輯出版的。
卡夫卡一生非?部括D―三次訂婚,又三次主動解除婚約,沒有自己的家庭;他是一個銀行小職員,對工作感到十分痛苦,但又不得不去。但他勤奮地寫作,幾乎隔絕社會上的交往,以及為藝術而獻身的精神讓他的作品影響巨大。
3.作品《變形記》介紹。
主人公格里高爾是個小人物。父親破產,母親生病,妹妹上學。沉重的家庭負擔和父親的債務,壓得格里高爾喘不過氣來。他拼命干活,目的是還清父債,改善家庭生活。在公司,他受老板的氣,指望還請負債后辭職?梢哉f,對父母他是個孝子,對妹妹他是個好哥哥,對公司他是個好職員。變成甲蟲后,身體越來越差,但他還為還清父債擔憂,還眷戀家人,甚至為討父親歡心,自己艱難地乖乖爬回臥室。這樣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責任感的人,最終被家人拋棄。格里高爾的悲劇是令人心酸的,具有豐富的社會內涵。
4.背景介紹。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使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經(jīng)濟蕭條,社會產生動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黑暗的現(xiàn)實,痛苦的生活,使得人們對資本主義社會失去信心,一方面尋求出路,銳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獨、頹廢、絕望之中。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一些思想敏銳的藝術家認為世界是混亂的、荒誕的,他們著書立說,批判資本主義的人際關系,批判摧殘人性的社會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現(xiàn)代主義文學應運而生。現(xiàn)代主義文學作品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人和人之間關系的冷酷,人對社會的絕望。藝術上強調使用極度夸張以至怪誕離奇的表現(xiàn)手法,描繪扭曲的人性,表現(xiàn)人的本能和無意識的主觀感受,開掘個人的直覺、本能、無意識、夢幻、變態(tài)心理以至半瘋狂、瘋狂的言行、心理,F(xiàn)代主義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探索人的心靈,為揭示人的內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藝術手法。
5.表現(xiàn)主義文學。
表現(xiàn)主義文學興起于20世紀初,極盛于20年代和30年代的德、美等國家。它首先出現(xiàn)在繪畫界,是對以莫奈為代表的印象主義畫派的反駁。表現(xiàn)主義作家不滿于印象主義注重外在的客觀事物的描繪,要求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而表現(xiàn)事物內在的實質,要求突破對人的行為的描寫而揭示其內在的靈魂,要求突破對暫時現(xiàn)象的抒寫而展示永恒的品質和真理。他們強調描寫人們的主觀世界、知覺和潛意識,用特殊手法來反映現(xiàn)實世界。表現(xiàn)主義文學在詩歌、小說、戲劇各領域都產生過一大批有影響力的作家,卡夫卡是小說領域的杰出代表。
二、以本為本文內探賞
1.學生閱讀小說,理清線索和故事情節(jié)。
(教師對于沒有節(jié)選出來的部分進行補充)
明確:小說的情節(jié)線索雙線結構:
格里高爾:變成甲蟲成為累贅絕望而死
家里親人:驚慌憤怒逐漸憎恨把他弄走
2.歸納三部分情節(jié)內容。
第一部分:寫格里高爾發(fā)現(xiàn)自己變成了“巨大的甲蟲",驚慌而又憂郁。家人既驚慌又同情,父親大怒,把他趕回自己的臥室。
第二部分:寫格里高爾的甲蟲習性,以及逐漸成為全家的累贅。而父親、母親和妹妹也對他逐漸憎恨。
第三部分:寫家人為了生存只得打工掙錢,并把格里高爾趕出家門。格里高爾又餓又病,絕望死去。
3.在了解文章背景的基礎上,試討論文章主題。
明確:①作者通過格里高爾自始至終關心家庭,懷念親人與親人無動于衷最終拋棄了他的人情反差的描寫,揭示了當時社會生活對人的`異化,致使親情淡薄,人性扭曲。
②表現(xiàn)人對自己命運的無能為力,人失去自我就處于絕境。
、鄹窭锔郀栕兂杉紫x,無利于人,自行死亡;一家人重新工作,走向新生活;存在就是合理,生活規(guī)律是無情的。
三、全人視角一鏡千面
1.抓住細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
點撥:情節(jié)、環(huán)境、人物是小說的三大要素,其實文學就是人學。要分析人物,首先就要看他的語言、動作、心理,他在一系列矛盾中的所作所為,特別是關于他的一些細節(jié)。這篇小說的人物有格里高爾的父親、母親、妹妹、秘書等人,讓學生挑選出一個或幾個他感觸最深的人物,試對這個人物作細致的分析,然后交流。
示例1:小說主人公格里高爾作者寫了他的哪些“艱難”?
、俜淼钠D難。(他試了大約一百次,不管他怎么使勁撲向右邊,腿怎么拼命地掙扎,擺蕩后仍是仰姿。)
、谇笊钠D難。
A.職業(yè)累人。(長年奔波,睡眠不足,精神不佳,缺少朋友,不受尊重,壓力很大。)
B.債務壓力
C.不公平的待遇(失業(yè)威脅。)
③起床的艱難(注意一系列動詞)。
、荛_鎖的艱難。
A.用嘴轉動鑰匙。(無牙齒。)
B.用下顎咬住鑰匙。(受傷:棕色液體流淌滴落。)
、萃嘶胤块g時的艱難。
這是個小人物,是屬于弱勢群體。讓人感到心酸,想流淚。
示例:格里高爾誠實、本分、善良、忍耐、勤勞,很有責任感,愛家愛親人,忠于職守,頗善解人意。即使變蟲了,也不愿給親人增添痛苦。
示例2:格里高是個小人物。沉重的家庭負擔和父親的債務,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拼命的干活,卻受老板的氣。他不幸變成甲蟲,失業(yè)了,然而他還在為父債擔憂,還眷戀親人,甚至為了討父親歡心,乖乖的、艱難地爬回臥室。這樣忠實而又富有責任感的人,最終還是被親人拋棄。
示例3:格里高爾的思想感情和個性特點主要是通過心理描寫來表現(xiàn)的。當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變成大甲蟲。他驚慌、憂郁,但還想為還清父債而苦干。父親發(fā)現(xiàn)他變成大甲蟲,露出惡狠狠的樣子,把他趕回臥室。他謙恭地懇求盡快回屋,免得父親生氣。他忍辱負重個,順從父親。
示例4:小說用了許多筆墨寫了變形后格里高爾悲哀凄苦的內心世界,格里高爾雖然變成了甲蟲,但他的心理始終保持著人的狀態(tài),彌漫在人物心頭的是無邊的孤獨、冷漠與悲哀。
示例5:格里高爾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集中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掙錢養(yǎng)家,顯示了忠誠、善良而富有責任感的個性;一是爭取自由,還清父債,追求時來運轉、自由獨立,最終在無奈與平和之中追求另一種超脫——死亡。
示例6:格里高爾的父母庸俗實際。父殘忍虛榮,責任感不強;母懦弱善良;他的妹妹聰明耐勞,善解人意,勇敢堅強,不無冷酷。一家人本該相親相愛、互相幫助。格里高爾始終關心家庭,懷念親人,可一旦不能養(yǎng)家了,親人們就把他看作累贅,最終拋棄了他。
2.分析格里高爾變成甲蟲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工作:太辛苦,高度緊張,巨大的債務壓力
人際關系:沒有信任、關愛、友情
家庭:冷漠,厭棄
3.格里高爾變成甲蟲的心理過程又是怎樣的?
明確:①格里高爾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變成大甲蟲。他驚慌、憂郁。他回憶過去的生活,怨恨自己的“累人的差使",為還清父債而苦干、他清醒地想到起床,趕車上班去。父親發(fā)現(xiàn)他變成大甲蟲,露出一副惡狠狠的樣子,趕他回臥室。他謙恭地懇求,盡快回屋,免得父親生氣。他忍辱負重,還不忘順從父親。
、跒榧彝ソ(jīng)濟狀況焦慮,自我責備。格里高爾失業(yè)在家,過著甲蟲生活,只能爬來
爬去、但是,他為家庭經(jīng)濟狀況焦慮還想著給妹妹實現(xiàn)“美夢〃。他想著,父親老了,母親生病,妹妹還只有17歲。他一聽到家人出去做工掙錢,就“羞赧和傷心得渾身燥熱〃。他“受到了自責和憂愁的壓抑",“最后在絕望中,他覺得整個房間已經(jīng)開始繞著他旋轉起來,便掉下來摔在那張大桌子的中央"。
、凼苤貍,被親人厭棄而絕望,心態(tài)走向平和。一只蘋果砸在背上,身受重傷,格里高爾終于被妹妹厭棄。格里高爾“懷著深情和愛意回憶他的一家人,他認為自己必須要離開這里,他的這個意見也許比他妹妹的意見還堅決呢”。格甲高爾異常冷靜,他在絕望而又平和的心境中死去。面對變形,面對親人厭棄面對死亡,格里高爾驚慌、痛苦、絕望,最終平靜地死去。從這一點看,他還是一個清醒、堅強的格里高爾的人格形象集中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掙錢養(yǎng)家,顯示他忠厚、善良而富有責任感的個性是爭取自由,還清父債而追求時來運轉,自由獨立,最終在無條與平和中追求另外一種超脫一—死亡
4.這篇小說的心理描寫所刻畫的格里高的心理經(jīng)歷,有何表現(xiàn)意義?
明確:格里高爾同家人應該互相熱愛,互相幫助。可是,親人們認為格里高爾不能再養(yǎng)家,把他看做累贅最終拋棄了他。格里高爾死去,親人們也不悲痛,反而去郊游。在資本主義社會,在機器生產和生存競爭的高壓下,人被異化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現(xiàn)實世界,F(xiàn)實世界容納不了人。格里高爾變成甲蟲,這也是一種象征,象征人的異化,人性異化,人際關系異化。
5.教師小結。
人變甲蟲是人類精神世界遭致扭曲、異化的象征,是人與人之間的隔膜狀態(tài)以及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獨、絕望情感的折射。卡夫卡撕破了溫情脈脈的面紗,揭示了令人觸目驚心的社會本質。
四、適時追問叩詢真理
1.重點解讀,體會表現(xiàn)主義小說的藝術特色。有人評論說“小說描繪了一個真實而荒誕的世界”,怎樣理解“真實”與“荒誕”?
點撥:荒誕、變形和寫實的藝術手法,說它“真實”是因為作者用客觀冷靜的寫實手法,描寫了主人公變形前具體的生活細節(jié)和變形后逼真的心理狀態(tài),使人感到他所處的始終是一個真實的人的世界。說它“荒誕”是因為故事的整體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構建起來的,這個故事框架——人變成蟲的邏輯結構本身是非真實的,它只是用來寄寓人在哲理意義上的生存狀態(tài)而不是對外部生活的真實模仿。請學生分組討論。
示例1:首先是細節(jié)的真實。他像先將身體的下半部挪出床外,可是他還從未看見過,也想象不出現(xiàn)在下半身變成了什么樣子,只覺得它笨重得很難挪動。它只能十分緩慢的移動,到最后他幾乎發(fā)瘋似的使盡吃奶力氣,不顧一切地向前推進?伤x錯了方向,重重地撞到了床的另一頭的床架上,他感到火燙似的劇痛……
示例2:這篇小說勾畫人物內心世界,用內心獨白、回憶、聯(lián)想、幻想等手法屈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活動。他不斷地回憶、聯(lián)想過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時由于恐懼焦慮、痛苦和絕望而產生幻想、幻覺,并且在自由聯(lián)想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時空倒錯、邏輯混亂、思維跳躍等,具有一定的意識流特征,這就把真實與荒誕很好地溶于一爐了。
示例3:題為《變形記》,此處“變形”一詞很值得探究,它至少可以包含三個層面的內容。也可以體會了同真實與荒誕的深義。第一是小說主人公格里高爾生理上的變形。但格里高爾雖變形為甲蟲,他內心仍然保留著美好的人性,仍然記掛著工作,仍然為父親和妹妹操心,為家庭著急、分憂,他的情感中充滿了對親人的關心、體貼之清。因此,從這一點上可以說格里高爾是蟲形而人心。第二是當時社會人們心理上的變形。格里高爾形變而心未變,他的家人形未變而心變了。開始時家人對格里高爾還有所牽掛,但后來就變得十分冷漠,甚至要設法擺脫他,把他掃地出門。連身邊最親的人尚且如此,親情變成仇情,更何況是社會上陌生人呢?從這點上說,反映了當時的人們是人形而“蟲”心。第三是卡夫卡在這篇小說中運用的變形的藝術手法。此處“變形”是指卡夫卡采用一套有別于傳統(tǒng)的敘述方式和技巧,通過變形把描寫的客觀對象加以“陌生化”的處理,讓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披上一層奇異的色彩,以此來促使人們從不同角度重新思考同一事物,進而探究其本質?ǚ蚩ㄔ谧髌分杏米冃位恼Q的形象和象征的手法來表達他對社會、對人的思考,在荒誕的故事背后是并不荒誕的情感表達,寄寓的恰恰是卡夫卡對當時社會的深刻洞察和痛徹的思索。
五、對比閱讀研精精思
1.以《促織》與《變形記》互為參照,作比較解讀。
《促織》是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但蒲松齡在無意間已隱約觸及到了“人被異化”的問題,成名之子作為人的時候沒有價值,魂化為蟋蟀卻有了價值,讓這個山窮水盡的倒霉人家否極泰來。蟋蟀原始玩物,而作品中人卻成了可憐蟲,任由蟋蟀來主宰自己的命運。這種人與物間的不正常關系不也符合馬克思所作的“異化”解釋嗎?而卡夫卡作為現(xiàn)代主義中表現(xiàn)主義的代表,是有意識地以變形為手法,集中深刻地揭示了現(xiàn)代社會中普遍的人成為非人、人被異化的現(xiàn)象。兩部作品雖相隔兩百多年,卻遙相呼應,都揭示了在不合理的社會中“人的異化”的悲劇。
2.以《守財奴》與《變形記》互為參照,作比較解讀。
《守財奴》中葛朗臺從箍桶匠發(fā)家,到最后愛財如命,視財勝命,為財亡命,成了一個變態(tài)的吝嗇鬼,這是一個人被金錢異化的典型?ǚ蚩ㄔf過一句頗耐人尋味的話:“巴爾扎克的手杖上刻著,我能摧毀一切障礙;而我的手杖上寧可寫的是,一切障礙都在摧毀我!北容^“我能摧毀一切障礙”和“一切障礙都在摧毀我”兩句話,即能發(fā)現(xiàn)兩位作家文學觀、表現(xiàn)手法的不同:巴爾扎克作為歐洲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杰出代表,他是以自己的天才之筆、以摧枯拉朽的氣勢批判社會中的不合理存在,他的整部《人間喜劇》多是如此;而卡夫卡則以表現(xiàn)主義的手法來表現(xiàn)“現(xiàn)代人的困惑”,人在現(xiàn)實中弱小得不堪一擊,這正符合米蘭昆德拉所說的,卡夫卡所有作品都是表現(xiàn)“人在外部世界的規(guī)定下顯得無能為力”這一主題。再深入一步,聯(lián)系兩位作家的生平、文學觀、創(chuàng)作活動等我們會更為深刻地體會到現(xiàn)實主義小說與現(xiàn)代派的一脈相承之處。
【高一必修下冊《變形記節(jié)選》公開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雷雨》(節(jié)選)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2-06
《奧德賽》(節(jié)選)教案(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12-06
《勾踐滅吳》(節(jié)選)(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12-06
《棋王》(節(jié)選)教學設計(粵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12-06
《邊城》(節(jié)選)(蘇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