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平均數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24 20:46:4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平均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平均數教學設計

          (一)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概念.

          (二)掌握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三)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平均數是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它和平均分的意義不完全一樣,平均數實際上每一份不一定一樣多,而平均分是指實際上每份都一樣多.因此理解平均數的概念是難點,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是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口答:

          1.小華4天讀完60頁書,平均每天讀幾頁?

          2.五一班有42人,平均分成6個組,每個組有多少人?

          3.小明期中測驗語文和數學兩科成績共得180分,平均每科成績多少分?

          師:上述1,2兩題都是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1份是多少.實際上它們每一份都一樣多,而第3題是把兩個數的和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是它們的平均數,而不是原來每份實際的數,所以“求幾個數的平均數”與“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1份是多少”,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二)學習新課

          1.新課引入.

          在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中,經常用到平均數的概念,如平均速度、平均成績、平均產量等.怎樣理解平均數的概念,如何求出幾個數的平均數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課題.(板書:平均數)

          2.出示例2.

          用4個同樣的杯子裝水,水面的高度分別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這4個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

          3.分析,教師演示,學生觀察、思考.

          教師拿出盛水的4個同樣的杯子,標明刻度.

          師:這4個杯子水面高度相等嗎?

          生:這4個杯子水面高度不相等.

          師:求4個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什么意思?

          生:平均高度就是4個杯子里的水面一樣高.

          師:怎樣才能找出4杯水的平均高度呢?

          出示掛圖(即課本中的下圖)放在4個杯子后面,指出紅線標明的地方(4厘米)就是平均高度.

          教師演示,把水多的杯子倒一些到水少的杯子,使4杯水同樣多,得到平均高度.

          師:這平均高度是每杯水的實際高度嗎?它是怎樣得到的呢?

          通過演示使學生明確,它不是每杯水的實際高度,而是把4個杯子里的水平均分的結果.

          師:如果我們不倒水,能算出這個平均高度嗎?

          小組討論.從而明確:要求4個杯子水的平均高度,要先把4個杯子的水面高度加起來,再除以4,相當于把4個杯子里的水合在一起,再平均倒在4個杯子里,看每個杯子水面的高度是多少.用算式表示就是(6+3+5+2)÷4.

          教師板書:(6+3+5+2)÷4

          =16÷4

          =4(厘米)

          答:4個杯子水面平均高度是4厘米.

          說說括號里求什么?為什么除以4?得到的結果表示什么.

          要強調4厘米是平均數.

          4.做29頁上的“做一做”中的第1,2,3題.

          訂正時讓學生講出思考過程.

          5.總結規律.

          師:從剛才做的幾道題中,你能說一說求平均數的一般方法嗎?

          通過學生的回答概括為:求幾個數的.平均數,先要求出這幾個數的總數,然后再找出要把它平均分成的份數,最后用總數除以總份數就可以得到平均數.

          6.出示例3.學生默讀例3,理解題意,明確條件和問題.

          師:如何比較哪一組平均身高高一些?怎樣計算出高多少?

          啟發學生想:如一個一個地比,非常麻煩,而且不容易比清楚.先算出各組的平均身高,就容易比較了.

          讓學生運用從例2中學到的方法,自己求出兩組各自的平均身高,再求出哪一個組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多少.

          師:如果不求平均身高,直接用各組所有人數的和進行比較行不行?為什么?

          使學生明確,由于兩組人數和每人身高不一樣,不能直接比較,只能用平均身高進行比較.

          (三)鞏固反饋

          1.選擇正確列式,并說明理由.

          一輛汽車第一天行53千米,第二天行58千米,第三天上午行30千米,下午行27千米.平均每天行多少千米?

          A.(53+58+30+27)÷3

          B.(53+58+30+27)÷4

          2.光明小學五年級3個班為災區人民捐款750元,六年級4個班為災區人民捐款1210元.平均每個年級捐款多少元?這兩個年級平均每班捐款多少元?

          小組討論后得出:

          平均每個年級捐款多少元?

          (750+1210)÷2

          兩個年級平均每班捐款多少元?

          (750+1210)÷(3+4)

          強調是把哪幾個數平均分、分成多少份,要認真審題,找出所需要的總數及總份數,再求出它們的平均數.

          (四)作業

          練習七第1,2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小學里所講的平均數一般是指算術平均數,也就是一組數量的和除以這組數量的個數所得的商.因為這個平均數不是實際的數,與過去學的平均分的意義不完全一樣,因而平均數的概念比較抽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經常用到如平均產量、平均速度等等,因此首先要建立平均數的概念,再分析求平均數的方法.本節課設計既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又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首先通過簡單的口答題,初步認識平均數的意義,分清平均數與平均分的聯系與區別.為學新課做好鋪墊.

          新課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學習例2.求4個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通過教師的演示,提問,學生在觀察、討論的基礎上,理解平均高度的意義,建立平均數的概念.

          第二個層次是指導列式計算.在實際中,求幾個數的平均數,都不可能像杯子倒水那樣操作,因此引導學生要通過計算來解決.

          第三個層次,讓學生做書上的“做一做”幾個題,啟發學生總結出求幾個數的平均數的一般算法.

          第四個層次,通過例3讓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類推、自己計算,從而加深對平均數的理解,熟練地掌握計算方法.

          練習的設計有所提高和變化,要讓學生分清把哪幾個數平均分,分成多少份,為以后學習復雜的求平均數問題打下基礎.

          板書設計

          求平均數

          例2 用同樣的4個杯子裝水,水面的高度分別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這4個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

          (6+3+5+2)÷4

          =16÷4

          =4(厘米)

          答:這4個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例3 四年級一班第一小組有6個同學,第二組有7個同學,下面是兩組同學身高的統計表.(單位是厘米)

          eq x(統計表)

          (1)第一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6+142+140+135+137+144)÷6

          =834÷6

          =139(厘米)

          (2)第二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2+141+133+138+145+135+142)÷7

          =966÷7

          =138(厘米)

          (3)第一組平均身高比第二組高多少?

          139-138=1(厘米)

          答:第一小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1厘米.

        【平均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平均數》教學設計06-05

        《平均數》教學設計11-12

        人教版平均數的教學設計07-31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04-03

        平均數教學設計反思07-06

        平均數教學設計范文07-04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08-27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06-18

        人教版平均數的教學設計08-0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