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冊“用數學”教學設計(精選11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數學上冊“用數學”教學設計(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數學上冊“用數學”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47頁及練習七第13、14題。
設計意圖:
本節(jié)的“用數學”是讓學生能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計算出結果,側重通過計算得出,而不是去數未知數的數量,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圖文應用題。所以,本節(jié)課力圖基于傳統(tǒng)教學手段,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fā)展”的教學理念,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為學生提供經歷用6、7的加減法解決問題的過程情境和時空,著力指導學生運用所獲知識,看圖解決問題,找出求“一共有幾個小朋友?”用加法解決,而求“剩下幾個向日葵?”用減法解決,讓學生初步知道求整體,用加法計算,求部分,用減法計算。以“一同去郊游”為主線,創(chuàng)造性地拆分情景圖,努力做到情景圖動態(tài)化,彌補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不足,使學生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引領學生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學會觀察圖畫,理解圖畫內容,知道圖上加括號和問號的用意,能從圖中看清告訴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 創(chuàng)設親身經歷用6、7的加減法解決問題的時空,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3. 引領學生體驗數學的魅力,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 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5. 滲透環(huán)保教育,使學生熱愛我們的大自然,熱愛我們的生活,促進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健康發(fā)展。
教學關鍵:
知道圖上“大括號”和“?”表示的意思。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畫面內容表達的意思,根據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系選擇適當的方法算出要求的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活動式的情景圖、小黑板、《一同去郊游》樂曲、錄音機、圖卡、口算卡片。
一年級數學上冊“用數學”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fā)學生數學探求知識的興趣,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題。
2、結合“用數學”的過程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教育。
重點體會知識的價值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題。
難點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題。
內容與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那咱們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課件出示)
早上的太陽出來了,瞧,郊外的鮮花景色可真美啊,看遠處還有幾只可愛的猴子呢。
課件出示梅花鹿圖
圖中有9只梅花鹿,有3只慢慢離開了,還剩下幾只梅花鹿?
請你看圖說出圖意,你是怎樣算出圖上的梅花鹿的?
你能獨立列出算式嗎?評價,你們認為誰說的好?
走過鹿林又來到小河邊,看,河里有幾只白鵝呢?
課件出示白鵝圖
生說圖意
全班交流
獨立列式計算
評價:你認為他說的有道理嗎?
三、課中操
同學們都是聰明的孩子,有美麗的小鳥和小梅花鹿都在為你們跳舞呢。
四、做一做
說出圖意再列式。
既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作業(yè)
一年級數學上冊“用數學”教學設計 篇3
一、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已經掌握了如何用沒有刻度的直尺和圓規(guī)作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同時在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作圖的步驟,具備了基本的作圖能力,并能簡單的表達作圖過程,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基礎。同時在以前的數學學習中學生已經經歷了很多合作學習的過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學習的經驗,具備了一定的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分析
教科書基于學生在上節(jié)課學習了如何作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并積累了一定的活動經驗,提出本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任務是:會用尺規(guī)作一個角等于已知角,并了解它在尺規(guī)作圖中的簡單應用。為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能按照作圖語言來完成作圖動作,能用尺規(guī)作一個角等于已知角,并了解它在尺規(guī)作圖中的簡單應用。
2、能利用尺規(guī)作角的和、差、倍。
3、能夠通過尺規(guī)設計并繪制簡單的圖案。
4、在尺規(guī)作圖過程當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
三、教學設計分析
1、回顧與思考
活動內容:
。1)怎樣利用沒有刻度的直尺和圓規(guī)作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
。2)練習:已知線段a,b,c,作一條線段m,使得m=a+b—c
活動目的:
通過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的用尺規(guī)作線段,既達到了復習鞏固,反饋落實的目的,同時熟練尺規(guī)的使用,積累活動經驗,也為后面學習用尺規(guī)作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2、情境引入,探索發(fā)現
活動內容:如圖2
一年級數學上冊“用數學”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并能列出綜合算式。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滲透分析問題的兩種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綜合法。
3.培養(yǎng)學生有意識地對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策略進行回顧反思的意識與習慣。
4.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1.學會用連乘的方法解決相關實際問題。
2.初步體驗分析問題的兩種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綜合法,培養(yǎng)學生有意識地對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策略進行回顧反思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難點:
主動獲取信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并能理清解題思路。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還認識我嗎?喜歡數學嗎?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今天李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走進生活,走進生活中的數學世界。
大家都逛過超市吧,我們一起去看看超市中有哪些數學問題?
(課件出示幾幅超市畫面,定格一張。4個信息,每盒有4個蛋撻,有6盒蛋撻,每個蛋撻3元,每個面包5元。)
你看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出示:每盒有4個蛋撻,有6盒蛋撻,?
1、師:你能根據這兩個信息提出一個問題嗎?同意嗎?怎樣解答?
師: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學生回答,因為是求幾個幾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蛘邔W生說,因為每盒有4個蛋撻,求6盒蛋撻,用乘法計算就是一共有多少個?
孩子們真能干!繼續(xù)
師: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課件出示),買一盒蛋撻多少錢?那必須得知道哪些信息?同意嗎?可不可以補充有6盒蛋撻,每個面包5元這兩個信息?為什么呢?(解決問題時要選擇與問題相關聯的、有用的信息)
根據學生回答把信息補充完整出示,(每盒有4個蛋撻,每個蛋撻3元)
那么我們補充的這個問題怎樣解決?
為什么這樣列算式?
學生答:因為是求4個3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
因為每個的錢乘以個數就能夠得到總的價錢。是的,每個的價錢是物品的單價,個數是數量,一共的錢就是總價,我們通常用單價乘數量就可以得到總價。
師:同學們,你們真能干,已經能解決求幾個幾是多少的一步計算的乘法問題了,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板書:解決問題。
二、新授。
師:回憶一下,解決問題一般分哪幾個步驟呢?(學生回答,師貼板書,
3個步驟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
師:接下來我們就按這個步驟來解決超市中售賣保溫壺的問題吧。(課件出示題目)。請同學們拿出學習任務單,自主學習。
1.自主學習。
。ɡ蠋熝惨曋笇r追問,你為什么先求這個問題?方法的不同。對比它的分步列式和綜合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2.匯報交流。
師:哪位同學來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
閱讀與理解。(預設,學生說,在閱讀理解這里我知道了已知信息是……,要求的問題是……)老師立即貼黑板。
師:12箱這個信息是在哪里找到的?我們在閱讀理解時就要從文字或者圖片中去尋找信息,圖文結合。
分析與解答。
方法一:學生匯報,先算每箱賣了多少錢?
列式:12x45=540(元)
再求5箱一共賣了多少錢?
540x5=2700(元)
綜合算式:12x45x5
=540x5
=2700(元)
答:一共賣了2700元錢。
同意他的做法嗎?你有什么問題問問他呢?
師:你是根據怎樣想到先算每箱賣多少錢的?
生答:我根據每個保溫壺是15元,每箱有12個想到的,老是迅速貼思路圖。師:又是怎樣算到一共多少錢的?貼。
師:和他一樣,想到這種方法的同學請舉手,真棒。(學生回位,單子留下。)
師:同學們,看這個思路圖,我們一起來說說這種方法是怎樣解答的。根據已知信息每個45元,一箱12個,用乘法可以求出每箱多少錢(添乘號),然后再用每箱價錢和賣出了5箱這兩個信息,又用乘法就能求到了一共賣了多少錢?(添乘號)
師:按照這樣的思路好多同學用了分步計算解答和列綜合算式解答這個問題,比較這兩種解答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生答。
。ㄏ嗤航獯鹚悸废嗤际窍惹笠幌滟u了多少錢,再求5箱一共賣了多少錢。不同:分步計算時用了2個算式來解答,綜合算式解答是由兩個一步計算的算式合并成一個兩步計算的連乘的綜合算式。板書“用連乘”今天我們就是用連乘來解決問題的)
方法二:
師:除了先算每箱賣了多少錢這種方法外,還有其他方法嗎?
學生匯報:先算一共有多少個?
列式:12x5=60(個)
再求5箱一共賣了多少錢?
60x45=2700(元)
綜合算式:12x5x45
=60x45
=2700(元)
答:一共賣了2700元錢。
師:也想到這種方法的同學請舉手。誰能照黑板上的方式介紹一下這種方法的思路嗎?學生說老師貼,用每箱12個乘一共有5箱這兩個信息可以求到一共有多少個保溫壺,再用求到的數量乘每個保溫壺的單價,就求到了一共的價錢。
回顧與反思。
1.這個題我們解答正確了嗎?還要怎么辦?(生:檢查------)你是怎么檢驗的?(重算一遍)
我們做的第一種方法的結果和第二種的結果一樣,可以互為檢驗。用兩種方法都算出來,一共賣了2700元,證明做的結果是正確的。在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全班口答。
(課件出示兩種方法)
2.師:剛才我們用了兩種方法來解答這個問題,比較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請在小組內說一說。學生小組討論。
(相同:結果相同,綜合算式都是用連乘來解決的。都用到了單價乘數量等于總價這個數量關系。第一種方法的第一步是用單價乘數量求到每箱一共賣的總價;第二種方法的第二步也是用單價乘數量求到5箱一共賣的總價)
不同:解題思路不相同。方法一是先算每箱賣了多少錢?方法二是先算一共有多少個?
解題思路不同找到中間問題就不同。解決問題時找準中間問題是關鍵,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一個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解答,用一個成語來說就是……殊途同歸)
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我們一起看看有關問題解決的微課。
看了微視頻你想說點什么?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用連乘解決的數學問題還有很多很多,你能用今天學到的方法來解決嗎?
三、鞏固練習。
1.小紅堅持鍛煉身體,每天跑2圈,跑道每圈長400米,他一個星期(7天)跑多少米?學生獨立完成再匯報。
預設:這道題可以有兩種方法計算。一種,先算7天一共跑了多少圈?再算一共跑了多少米?第二種方法就是先算一天跑了多少米?再算7天跑了多少米?
2.開放題。補充一個信息和一個問題,讓它變成用連乘計算的問題,并解答。
張莊小學新蓋16間教室,。每扇窗子安裝8塊玻璃,
。
老師巡視。匯報。
師:適時表揚,真能干,同學們真棒,今天學了新知識的連乘問題就知道運用了,我太佩服你們了。
四、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還想學什么?
師:是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多種多樣,只要認真分析,理清思路,就能解決更多的其他問題,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
一年級數學上冊“用數學”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初步培養(yǎng)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ǘ、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索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經歷從生活數學到數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知識的現實性。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結合商和余數在實際情境中的含義正確寫出相應的單位名稱。.
教學難點運用恰當的方法和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教師:同學們,國慶節(jié)到了,學校為祝賀祖國的生日,要進行迎國慶歌詠比賽,要在校園里拉上彩旗,彩旗是按1面黃旗,2面綠旗3面紅旗的順序組成的。
出示課件:猜一猜,第13面是什么顏色的?第35面呢?第98面呢?
教師:同學們真厲害,猜得非常準確,其實這就是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咱們運用有余數的除法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教師: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就是“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
板書課題: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
二、嘗試問題,自主學習。
(1)顯示例4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
教師:在同學們的體育活動當中也會出現有余數的除法的實際問題,大家請看!
提問: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據圖中的有效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
生1:有32個同學生2:老師要求每6人一組
生3:可以分幾組,還多幾人?
。ㄕn件同步出現:可以分幾組,還多幾人?)
師:你能幫老師解決這個數學問題嗎?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開始吧。
。2)自主學習,嘗試解決問題。
教師:小幫手們動作可真快!請兩位小幫手給大伙兒說說你的計算方法。
師:哪位同學給大家說說自己的算法?
教師根據學生的口述板書,
如果有的學生沒有寫出單位,這時提問:
師: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呢?余數2呢?那單位各是什么呢?(根據商和余數的單位提問:
教師:你們知道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嗎?余數2呢?
生:商表示可以分5組,余數表示還多2人。
。3)出示練習十三的第2題。
師:下面這道有關跳強繩的問題怎么解決呢?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19-8=11(米)11÷2=5(根)……1(米)
答:可以做5根短跳繩,還剩1米。
三、探究合作,解決問題。
2、做56頁第3題。畫線段圖分析,說一說。
四、本課小結:請同學們談談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五、練習作業(yè)。
1、教材P56第2、3題。
2、把你學到的知識講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目標具體,可操作性強,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本節(jié)的設計是以創(chuàng)設開放性的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是為生活服務的。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數學上冊“用數學”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54~55頁例2~例3。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語言表達活動,使學生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體會數量之間的相互關系。
2.使學生經歷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求一個數里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逐步培養(yǎng)學生“說”操作的意識和能力,提高操作的思維含量和自主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的過程,會用乘法口訣求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轉化為“一個數里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觀察填空。
指名學生回答,并講一講蜻蜓的只數是蝴蝶的2倍,就是5的2倍,2個5等于10(只)的思考過程。
2.擺小棒。
老師在投影儀上擺5根小棒,然后問:老師擺了幾根小棒?(5根)
提問:誰愿意到上面來擺小棒?
請一名小朋友到投影儀上來擺小棒,其他小朋友在桌面上擺小棒。
如果小朋友們擺的小棒是老師的3倍,應怎樣擺?(學生繼續(xù)操作。)
提問:你是怎樣擺的?一共擺了多少根小棒?
學生擺的根數是老師的3倍,就是擺5的3倍,5根5根的擺,擺3個5根,一共是15根。
板書:3個5根是15根
5的3倍是(15)
3.小結:我們剛才一起復習了有關“倍”的知識,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倍”的數學問題。
。墼O計意圖]鞏固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操作技能,為學習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做好知識和探究方法的準備。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擺小飛機,認識“倍”。
師:(用5根小棒擺出一架飛機)小朋友們想不想擺小飛機呀?
。ㄕ堃幻∨笥训酵队皟x上擺小飛機,其他小朋友在桌面上擺小飛機,教師指導。)
組織匯報交流,用多少根小棒擺了小飛機幾架。
學生(可能)的擺法:
用10根小棒擺了小飛機2架;用15根小棒擺了小飛機3架;用20根小棒擺了小飛機4架……
。ɡ蠋煂W生進行鼓勵性評價,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索的信心。)
教師在投影上用15根小棒擺小飛機3架,也就是說15根小棒是5根小棒的3倍。接著提問:誰能說一說用10根小棒擺了小飛機2架,就是說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幾倍?用20根小棒擺呢?
讓學生多說一說,進一步理解“倍”的意義。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用小棒擺小飛機再說一說的活動,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學生在擺小飛機的活動中,經歷了動手操作和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所做所想的過程,逐漸抽象出了“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認識了“倍”概念,訓練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再擺一擺,把對“幾倍”的理解轉化成“除法”問題。
教師用投影出示下圖:
師:老師用5根小棒擺了小飛機1架,小朋友們準備用多少根小棒來擺小飛機?(15根)小朋友擺小飛機用的小棒數是老師用的小棒數的幾倍?(3倍)
。ㄗ寣W生互相說一說,因為5根小棒擺1架小飛機,所以15根小棒可以擺小飛機3架,15根是5根的3倍。)
師:誰能把這15根小棒迅速地擺一擺(不用擺成小飛機樣子),能夠讓大家一下子就看出15是5的3倍來呢?
板書:15是5的(3)倍
請小朋友在投影儀上擺出下圖,并說一說。
學生:把15根小棒,每5根小棒分一份,15根里面有3個5根,所以15是5的3倍。
板書:15根里有3個5根
師:如果你們用20根小棒來擺小飛機,所用小棒根數是老師的幾倍?(20根是4個5根,所以20是5的4倍。)
小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就是“求一個數里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用除法計算。像上面擺小飛機就是求15是5的幾倍。想:15里面有幾個5,用除法算15÷5=3,所以15是5的3倍。說明“倍”是一種關系,不是計量單位,所以3后面什么也不用寫。板書:15÷5=3
。墼O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擺小棒,應用轉化的數學思想,把“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轉化成“一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問題。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方式來思考問題,提高了思維質量。
3.想一想,說一說。
(1)蘋果3個,梨6個,梨的個數是蘋果的幾倍?(6里面有幾個3,用除法算6÷3=2)
。2)蘿卜6個,茄子2個,蘿卜的個數是茄子的幾倍?(6里面有幾個2,用除法算6÷2=3)
。墼O計意圖]讓學生由實物聯想到倍數關系,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
。3)擺圓片。(動手操作,再說一說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幾倍。)
a.第一行擺4個○,第二行擺8個○。
b.第一行擺9個○,第二行擺3個○。
。4)8里面有( )個4,8是4的( )倍
12里面有( )個3,12是3的( )倍
24里面有( )個6,24是6的( )倍
42里面有( )個7,42是7的( )倍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引導學生讀課本第54頁至55頁的內容。
2.學習例3(思考回答問題)。
(1)仔細看圖,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2)引導學生想一想,怎樣解決“唱歌人數是跳舞人數的幾倍”。
。3)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4)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并組織學生集體訂正。
(5)還能提出什么問題。(根據學生的問題、思路引導分析解決。)
3.引導學生完成“做一做”。
4.歸納小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就是求一個數里有幾個另一個數,用除法計算。
。墼O計意圖]突出學生的自主參與,獨立思考。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學習探索。
四、鞏固訓練
1.練習十二第1題。
要求學生認真看圖。
(1)圖中有些什么動物?
。2)分別是多少只?
。3)獨立分析解決,小鹿的只數是小猴的幾倍?
。4)為什么這樣列式?
。5)還能提出其他問題嗎?
2.獨立完成第2題。
一年級數學上冊“用數學”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9頁例5以及相關練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判斷題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
2、進一步鞏固正比例的意義,掌握用正比例方法解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能正確地用正比例的方法來解答應用題。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精神。
4、在成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利用已學的正比例的意義,通過自己探索掌握解答正比例應用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關系,找出相等關系并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激發(fā)興趣。
1、填空并說明理由。
(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成( )比例。
。2)單價一定,總價與數量成( )比例。
。3)每塊地磚的大小一定,磚的塊數和所鋪的總面積成( )比例。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讓學生溫故而知新,為學習下面的內容鋪墊!
3、提出問題:老師請你用一把米尺去測量學校旗桿的高度,你能行嗎?
生1:把旗桿放下量。
生2:爬上去量。
生3:利用影子的長度量。(如果沒有學生說教師可做適當引導。)
師:相信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一定會找到解決的方法的。
【設計意圖:激起學生學習這習欲望,欲望是產生動機的催化劑!
二、揭示課題、探索新知。
1、小黑板出示例5
張大媽:我們家上個月用了8噸水,水費是12.8元。
李奶奶:我們家用了10噸水,上個月的水費是多少錢?
思考:題中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
師:你能利用數學知識幫李奶奶算出上個月的水費嗎?
(1) 學生自己解答。
(2) 交流解答方法,并說說自己想法。
算式是:12.8÷8×10
=1.6×10
=16(元)。(先算出每噸水的價錢,再算出10噸水需要多少錢。)
(也可以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數關系再求總價。)
10÷8×12.8
=1.25×12.8
=16(元)
【設計意圖:用以往學過的方法解決例題,有助于從舊知跳躍到新知的學習,同時有利于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檢驗,幫助學生在后面的學習中構建知識結構。】
師:像這樣的問題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識來解決,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用比例的知識進行解答。(板書課題:用比例解決問題)
。3)小黑板出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和討論:
1)題目中相關聯的兩種量是( )和( ) ,說說變化情況。
2)( )一定,( )和( )成( )比例關系。
3)用關系式表示是( )
(4)集體交流、反饋
水費:用水噸數 = 每噸水的價錢(一定)
師概括:因為水價一定,所以水費和用水的噸數成正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水費和用水的噸數的比值是相等的。
。5)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列出比例式(方程):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反饋學生解題情況。
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χ元。
12.8 :8 =χ:10 或 =
8χ=12.8×10 8χ= 12.8×10
χ=128÷8 χ=128÷8
χ= 16 χ= 16
答: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6元。
【設計意圖: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從而解決問題,能使他們增強學習的信心、能給他們自信。在交流中,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6)將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進行檢驗。
你認為李奶奶用了10噸水交16元錢,這個答案符合實際嗎?你是怎么判斷的?
生交流,匯報。
2、變式練習。
剛才我們用歸一法和比例法幫李奶奶解決了水費的問題,同學們真不簡單,瞧!王大爺又遇到了什么問題呢?出現下面的練習:
張大媽:我們家上個月用了8噸水,水費是12.8元。王大爺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9.2元,他們家上個月用了多少噸水?
(1)比較一下改編后的題和例5有什么聯系和區(qū)別?
。2)學生獨立用比例的知識解決這個問題。指名板演。(教師巡視)
。3)集體訂正,學生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3、概括總結
師:剛才我們用正比例知識幫李奶奶和王大爺解決了生活中的水費問題,請大家回憶一下解題思路,再想一想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是怎樣的?
學生討論交流,匯報。
師總結:
1、分析找出題目中相關聯的兩種量。
2、判斷他們是否是正比例關系。
3、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列出比例。
4、最后解比例。
5、檢驗作答。
【設計意圖:歸納解題的策略,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形成技能。
1、解決課前提出的問題。小明在解決這一問題時,采集到了下面信息:在下午1時旗桿旁的一棵高2米的小樹影長1.5米,旗桿影長9米,你能根據這些信息解決求旗桿高嗎
師提醒: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的身高和影長成正比例。
學生讀題后,先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 題中已知哪兩種相關聯的量?
②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你是根據什么判斷的?
② 你能列出等式嗎?
生獨立完成,并匯報解答過程。
2、教科書P60“做一做”。
生獨立解答。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的鞏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與生活實踐,從中體會所學知識的生活價值。】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九第3、5題。
板書設計:
用比例解決問題
水費 用水噸數 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χ元。
12.8元 8噸
?元 10噸 12.8 :8 =χ:10
8χ= 12.8×10
水費:用水噸數 = 每噸水的價錢(一定)
χ=128÷8
χ= 16
答: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6元
一年級數學上冊“用數學”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課本P29頁例3,練習六1~3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簡單的除法應用題,會寫單位名稱。
通過提供豐富、現實、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感知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系,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
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愛動腦分析、解決問題的習慣。
教學重點:
解答簡單的除法應用題。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探索解決除法應用題的方法。
教學準備:主題圖、格子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出示例3主題圖。
(1)談話:小朋友在課間喜歡玩些什么游戲?是怎么玩的?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學生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組交流從圖中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匯報。
【設計意圖】:在愉悅的談話中拉近師生距離,讓學生情緒飽滿、積極投入學習。
二、探索學習
教學例3
(1)、從圖中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講給你的同桌聽聽。
(2)、學生討論、交流、匯報:
x一共有多少學生?x平均分成3組,每組幾人?x每組5人,可以分幾組?
(3)、一幅圖提出了3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該怎樣解答?說說這樣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個問題怎么解答?試試看能給大家講講為什么這樣計算的理由嗎?
(4)、你能說出表示的意思嗎?
通過解答這3道題,你能發(fā)現它們間的關系嗎,和你組里的同學討論討論。
(5)、看!又來了3位同學,那每組應該有幾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組里的小朋友說說。
2、出示課題
板書:解決問題
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了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設計意圖】:將學生置身于現實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選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再分析、比較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為進一步學習乘除法應用題做鋪墊。創(chuàng)設開放情境,為學生提供信息。
三、拓展應用
引導學生完成P29頁“作一做”。請學生觀察情境圖后用自己的語言講小刺猬運水果的故事,引發(fā)學習興趣。鼓勵學生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解答。
學生從圖中搜索解決問題所需的信息。獨立解決書中提出的問題。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六1~3。
教師巡視、指導。
做完的同學選擇一道題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樣計算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一年級數學上冊“用數學”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
2、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培養(yǎng)學生從眾多方法中擇優(yōu)的能力。
3、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判斷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用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主題圖、圓片、題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猴最喜歡吃什么呢?(桃子)對了,猴媽媽今天就給孩子們分桃來了!(主題圖出示)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動手操作,探究方法。
師:一共有多少個桃?(12個)
師:猴媽媽準備給每只猴子分3個,可以分給幾只猴子?
。ò鍟12個桃,每只猴子分3個,可以分給幾只猴子?
。▽W生思考后師指名列算式,并板書12÷3)
師:究竟能分給幾只猴呢?各小組來動手分一分,再說一說分的過程。
。ㄐ〗M合作分桃,并敘述分的過程)
師:大家通過動手分,知道了可以分給4只小猴,如果我們不動手分,又該怎么樣想呢?
(先小組討論,之后再分組向大家匯報)
2、點明課題,學習新知
師:剛才有一組同學用乘法口訣很快就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怎么樣“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板書課題)
師:12÷3的商是幾?你是怎么樣算的?誰能說一說?
生:我想3和幾相乘得12,因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4
。ò鍟跋耄喝ㄋ模┦,”,并讓同桌敘述這一思考過程。)
3、鞏固方法,靈活應用。
師:如果猴媽媽“把12個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幾個?”
。ò鍟,指名學生讀題,然后列式)
師:12÷4=?你是怎么算的?(同桌互說)
4、小結
剛才我們先通過動手分一分算出了12÷3的商,然后又學習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我們還知道用“三四十二”這句口訣不僅可以計算12÷3等于幾,還可以求出了12÷4的商。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做一做”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要求做的時候想一想這些題目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說出用同一句乘法口訣可以計算兩道除法算式。
2、練習五第1題。
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氣球圖,然后說一說圖意,最后填上合適的數。
3、口算練習。
師出示折疊口算卡片。先讓學生說出用哪句乘法口訣,再說出商,再讓學生直接說出商。
四、課堂小結,深化新知
師:小朋友們,誰來說說這節(jié)課我們都學會了哪些本領?
五;教學后記
一年級數學上冊“用數學”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
課本第18頁,例1
教材分析:
教材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fā),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經歷探索求商的方法,教材選取的被除數不超過12,便于學生在數據較小的情況下,通過操作和推理探索求商的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有了連加、連減和乘法做基礎,有了對除法的認識做鋪墊和平均分實物的實踐經驗,因此,在教學是著重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使學生自主探究找出求商的方法。
教學目標:
1、 探索求商的過程,理解求出除法算式的商的多種方法。
2、 了解用乘法口訣想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3、 體會乘法與除法之間的聯系,感受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簡便,體驗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道理,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20根。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鞏固舊知
1、背誦乘法口訣
2、先填空,再說說你用的哪句口訣?(“開火車”游戲)
2×( )=4 3×( )=6
4×( )=8 ( )×3 =12
。 )×4 =20 5×( )=15
二、創(chuàng)設情景,探究新知
。ㄒ唬┕适乱耄蓡栴}
師:同學們真棒,不但乘法口訣背的好,還能準確的利用口訣解決問題,老師要獎勵一下大家,給大家講個故事。
(課件出示:孫悟空大鬧天宮回到花果山,帶回了一些鮮美的桃子。)
師:回到花果山以后小猴子們看到桃子都想吃。孫悟空想:“糟了,桃子不夠分,怎么辦?”它靈機一動說:“我考大家一個問題,誰回答對了,就把桃子獎勵給它吃吧!
出示問題:“有12個桃子,如果每只小猴分3個,可以分給幾只小猴?”
。ǘ┏尸F問題、分析題意
師:從題中你知道了哪些重要的數學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預設1:總共有12個桃子,每只小猴分3個,問題是要求可以分給幾只小猴。
預設2:12是總數,3表示每份數,求份數!
(三)探究交流,解決問題
1、動手操作,建立表象
師:同學們說得很棒!那到底可以分給幾只小猴呢?你也來當一回猴王,用你手中的小棒來分一分吧?
。ㄕn件出示)活動要求:
1、分:請利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
2、寫:根據分的過程,列出算式,寫下來;
3、說:和你的同桌互相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
。▽W生操作,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的動手操作能力真強,我要請一位座得最端正的小朋友來上面擺一擺!請大家仔細觀察,他是怎么分桃子的?
。▽W生1,現場操作)
師:你們同意嗎?咱們給他掌聲鼓勵鼓勵吧!
2、小組合作,交流算法
師:剛才我看到兩個同學,擺的特別快,說得也很清楚,我們來聽聽他們是如何分的?
預設1:采用不斷連減的方法。
第一只小猴分3個,12-3=9,剩余9個; 第二只小猴分3個,9-3=6,剩余6個;第三只小猴分3個,6-3=3,剩余3個; 剩余3個分給第4只小猴,3-3=0 正好分完。
。12-3-3-3-3=0,一共拿了4次,可以分給4只小猴)
預設2:采用不斷連加的方法。
1只猴分了3個,2只猴就分了6個,3只猴又加3個就分了9個, 4只猴再
加3個就分掉了12個,所以可以分給4只猴子。
師:還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嗎?
預設3:用乘法口訣來算。
12÷3=4
三(四)十二,商是4相當于12里面有4個3,所以能分給4只小猴。
(四)優(yōu)化算法,點名課題
師:看來咱們班的猴王可真不少。〈蠹曳值亩挤浅0,我們來總結一下,這3位同學雖然列的算式不同,但是都從中找到了4,都能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你是猴王,你會喜歡哪一種那?為什么?和你的同桌互相說一說吧!
預設:直接用乘法口訣計算,因為這樣算起來很快、很方便。
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板書)
三、鞏固練習
1、你能用乘法口訣求商嗎?
。1)16÷4= 想:因為四( )十六, 所以商是( )。
。2)30÷5= 想:因為五( )三十, 所以商是( )。
。3)30÷6= 想:因為( )六三十, 所以商是( )。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課本18頁,做一做)
12÷6= 6÷2= 12÷4=
8÷2= 9÷3= 10÷5=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3、(課件出示)課本20頁,第1題:
6÷3=? 怎樣想?
注意:計算后,鼓勵學生和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算出商的?
4、課本20頁,第2題
有( )棵黃瓜苗,( )個花盆。平均每盆種幾棵?
( )÷( )=( )
5、拓展提升: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能發(fā)現什么?
12÷3= 12÷4=
6、拓展提升:根據算式12÷4=3 講一個小故事。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又有哪些新的收獲那?
(學生匯報)
預設學生1:我學會了用多種方法來求商。
預設學生2:我喜歡直接用乘法口訣來求商,計算很快,也很方便。
五、課堂作業(yè):
1、練習四的第3題。
2、練習四的第4題。
6÷6= 2÷1=
5÷5= 3÷1=
4÷4= 6÷1=
師:你能寫出幾道像上面這樣的算式嗎?
六、板書設計: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方法一:不斷連減。
12-3-3-3-3=0
方法二:不斷連加。
3+3+3+3+3=12
方法三:用乘法口訣求商(最優(yōu))
12÷3=4
三(四)十二,商是4
一年級數學上冊“用數學”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看、說、擺、分、畫、互問及互答等形式的活動突出拼角活動的內涵。
2、加深對直角、銳角和鈍角之間的關系的理解。
3、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和解決問題的經驗。
教學重點:
根據不同的要求,用三角尺拼出各種角。
教學難點:
加深對直角、銳角和鈍角之間的關系的理解。
教學準備:
一副三角尺,釘子板、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先觀察,說說每個角是什么角。
學生觀察后匯報。學生匯報時,問:你是怎樣驗證的,
2、這兩個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鐘形成的角,指名學生上臺用 同樣大嗎, 三角尺在鐘面上
擺一擺,然后說一說
3、出示一副三角尺。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學習了直角、銳角 和鈍角,尋找銳角和鈍角時,我們是用三角尺上 的直角去尋找的。
出示一副三角尺,看來三角尺的用處還真 大,那么,三角尺上還藏著哪些知識呢,這節(jié)課 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用一副三角尺拼一拼
(1)比較兩個三角尺。
觀察兩個三角尺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小組討論交流后 匯報)
根據學生匯報,教師小結:
相同:兩個三角尺都有一個直角和兩個銳
角。
不同:一個三角尺兩個銳角是一樣的,另 一個三角尺上的兩個銳角是不一樣的。
(2)你能用三角尺拼出一個鈍角嗎,
交流:鈍角比直角大,我們在拼的時候可以怎么想,(利用直角,在直角上加一個銳角) 學生動手拼一拼,展示不同的拼法,指名交流,拼出的是直角嗎?
小結:用直角和銳角拼出的角一定是鈍角。
三、拓展練習
1、教材第42頁做一做。 同桌合作,交流
從兩副三角尺中選出兩個,拼出銳角、直角展示 和鈍角。
2、練習八第12、13、14題。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在拼一拼中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一年級數學上冊“用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用數學》教學設計08-07
用數學教學設計04-10
用數學教學設計09-06
一年級數學《用數學1》教學設計07-29
用數學教學設計15篇09-06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2-27
一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設計01-28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06-15
一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設計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