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精選8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精選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1
第二次上完“角的初步認識”這本節(jié)課,又聽了各位老師的點評,收獲很多。本課是教學角的初步認識。這些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讓學生經歷找角、摸角、、認角、做角、比角、畫角的過程,使他們深刻認識角。找角是讓學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樣的角,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過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頂點和角的兩條邊,為認識角的特點做鋪墊;認角是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對角的認識,怎樣才是一個角;做角是讓學生用自己準備的材料動手做角,讓學生認識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比角是用活動的角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畫角是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角。
我反思這節(jié)課上得好的地方有以下兩點:
1、結合生活情景引出角,并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所學的角,使學生經歷數(shù)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知識的現(xiàn)實性,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xiàn)實問題,從而激發(fā)起探索數(shù)學的興趣。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角。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兒童的智力活動是與他們周圍物體的作用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說:兒童的理解來自他們作用于物體的活動。
小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是一項重要的智力活動,特別是數(shù)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學生往往缺乏感性經驗,只有通過親自操作,獲得直接的經驗,才便于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數(shù)學的概念和法則。因此,我在教學時根據兒童學習的這一特點,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如折疊、拼擺、制作學具等,來幫助學生學習。
但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比較角的大小這一環(huán)節(jié),其實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目的要讓學生學會怎樣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并能體會到角的大小和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系,而和角兩邊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雖然教學想法及教學思路還好,比如用兩個大小一樣、兩條邊長短不一樣的角來比較大小,為了證實角的大小和角兩條邊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但是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不是很好,學生們對這個知識點還理解得不透。應該借用一個活動的角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如果這樣的話,教學效果應該會更好一點。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2
“現(xiàn)行的教本就是最好的參考書。”“當書本的內容已經不能滿足我們的教學時,教師要大膽刪改,選取最適合本地區(qū)的孩子的資源進行教學。”
這是我去年參加省優(yōu)質課堂觀摩活動時,一位參與人教版編寫的教授說的話。這兩句話,到現(xiàn)在我還記憶猶新。因為它告訴我:要相信書本而不能迷信書本;要善用教科書而不能盲從教材;要用一顆科學的、研究的心去教我們的書,這樣才是對我們的教科書最大的尊重,對教研最大的尊重。
本學期,我們學校數(shù)學科組對二年級的《角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內容進行研究,打磨精品課。該開展研究,老師們就嚷開了:精品課是什么概念?我們這樣一間小學校,基層中的基層,也能搞精品課,我沒有本事,你去搞吧。”我問:“為什么我們就不能搞?”“我們的基礎不好,我們的設備不夠先進,我們對電腦不夠精;還有,我們想不來這么多花俏的課件,人家的課件都美死了,都不用書本的內容,我們要是用書本的內容,輸定了!”
老師們的話讓我無言以對,是的,比賽嘛,“先進”兩個字在任何時候都吃得開。我們只是一間基層學校,要開展精品課程,真的很不容易,但是放棄不是我們的作風,獲不獲獎,一點關系都沒有,關鍵是我們要研究,要進步,要發(fā)展,精品課程建設市里的教研重頭戲,一定要踐行!
我跟老師們說:“課件再美,也就是完成教學的輔助工具,它只是教學手段的載體。如果書本原有的材料已經足夠我們完成教學,我們就把最簡單的事情最好,那就是成功!我們追求不來精美,我們就追求樸素美!黃愛華老師拿著一根粉筆就能上出讓人叫絕的好課,我們只要在這過程中努力了,進步了,就達到我們的要求了!”我把上面這兩句話跟老師們說,大家仿佛有所感悟,就開始研究了。
于是,我們就開始動手。上什么課我們早就確定了,這跟我們學校的校驗已經我們學校的課題生相符合的.,就上二年級的“角的初步認識”。
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書本的主題圖生動有趣,知識面豐富,切合學生生活,完全符合我們的學情,足夠我們順利進行教學的,就沒有必要再標新立異,我們好好利用教科書。把它用好,上好。
考慮到要讓老師們實實在在地發(fā)展,而不是“做”一個漂亮的課。用這樣的程序:備課——說課——集體備課——試教——修改——試教——修改——定型這幾個步驟來進行。
彭老師設計的這節(jié)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建立角的概念。
學生對于角究竟有多少認識呢?在一年級的時候,學生曾經有過觀察物體的學習體驗,學生覺得在長方體、正方體上都有一些尖尖的角,可以說對于角的認識他們是比較模糊的,只是直覺中感覺角應該是尖尖的,另外學生也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這些平面圖形中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所以,角的認識首先應該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出發(fā),通過讓學生自己指指身邊的角,學生指出后教師將學生指的在黑板上畫出,當發(fā)現(xiàn)老師畫的和自己說得不符合時,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知識體系發(fā)生了矛盾,在矛盾中感知原來自己所說的只是角的頂點,角還需要有兩條邊,并規(guī)范了摸角的方法。
二、重視操作活動,提供適當?shù)牟牧,激發(fā)學生探索的興趣。
通過折疊、拼擺、測量、制作學具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主動探索中建立具體感性認識,從而輕松理解并掌握各種特征,更好地實現(xiàn)學習目標。概念的獲得或者空間觀念的建立,要能夠讓學生自我建構,不能夠就概念而概念。老師設計了指一指、看一看、比一比、畫一畫,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來激發(fā)學生探索和建構的興趣。找,就是找到角在生活中的原型,能夠在生活中找到各種各樣的角,豐富學生對于角的感性認識,實踐證明,學生的感性經驗越豐富那么形成認知就越容易,感性經驗越多,學生的認識就越完整。看,就是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來人是從生活中抽象出來的幾何圖形——角,讓學生通過觀察來區(qū)分出各種各樣的角是有相同點的,通過相同點的尋找概括出角所共同具有的本質屬性,從而概括出角的特點,和角的各部分名稱,在這些步驟中,學生調動了生活經驗,充分的運用感知覺,饒有趣味的自我建構了角的概念,這個概念雖然可能還不夠完整,但是在孩子們的心里,應該是一種非常清晰的幾何圖形。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3
《角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但通過前測學生對于角這個圖形只有3個學生知道,有3個學生認為是直角,所以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擺一擺、找一找、說一說、畫一畫、玩一玩等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實踐操作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首先我通過擺學過的圖形讓學生初步感知一下角,再讓學生找找生活中的角,在學生敘述找到的角時,由于自己沒有規(guī)范的引導學生怎么來表述找到的角,學生在指角的時候有點云里霧里,指的都是一個點。
然后從實物中抽象出角,讓學生小組合作找角的特征,通過練習判斷角讓學生鞏固對角特征的認識。
在畫角環(huán)節(jié)中,我先提醒學生畫角用到的工具,還有是要畫清哪些東西,其實沒必要,只不過自己不放心,可以放開讓學生同桌交流畫角的方法后自主畫角,在電腦演示畫角的正規(guī)方法后,可以讓學生去畫和第一個方向不同的角。玩角意圖是讓學生理解角的大小指兩邊張開的大小而不是學生印象中的哪個角面大,角就大。然后再讓學生理解和邊的長短沒有關系這個知識點,自己在教材處理上超過了教材本身的難點,所以在設計中自己只要點到數(shù)學上角的.大小指什么就可以,沒必要讓學生理解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沒有關系。這個空出來的時間可以通過練習讓學生去感知角的大小。
如從正方形上剪下一個角,讓學生去選擇會是哪個角,在找的過程中學生體會角的大小。還可以安排學生創(chuàng)造角,讓學生花更多的時間去感知角。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4
成功之處:
1、角來源于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
在認識角時,我借助學生熟悉的三角尺導入,先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這里學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充分利用學生認知過程中的這一知識盲點,通過三次指角,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而且這三次指角逐漸滲透了角是從一點引發(fā)的兩條射線組成的這一知識,為學生以后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做好了鋪墊。然后讓學生從剪刀、紅領巾、鐘表上找一找角,給了學生一個抽象知識的過程,準確過渡出角的幾何形象。再用一組判斷題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這樣的設計既體現(xiàn)了角來源于生活用充滿了數(shù)學味。
2、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創(chuàng)造角的環(huán)節(jié)首先是對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進一步鞏固,而且讓學生在拉動活動角的過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但是關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仍然是無法確定的,因此我設計了比角的環(huán)節(jié)。當課件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是角的邊長不一樣的角,大多數(shù)學生傾向于邊長的角大,這時老師通過重疊法把兩個角重疊在一起,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這巧妙的一比,不單幫助學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無關,還讓學生學會了怎么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隨后的畫角也是對知識的不斷鞏固畫一個和第一個角大小不一樣的角。
不足之處:
1、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結束之后,我的小結語不多,沒有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得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之間過于零碎。
2、沒有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比如在鐘表上找角時,有學生比劃出了一個圓形,我預設時沒有想到,因此我只是問了一句:這是角嗎?然后讓其他學生來找角。其實我可以在學生認識了角的'特征后再回過頭來看看,說說為什么圓形不是角,可以幫助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再比如在反饋用毛線創(chuàng)造角時,預設是同桌合作拉出一個角,讓他們說說角的頂點和邊分別在哪里,然后松開其中一條邊,讓學生判斷這還是角嗎,體會角的邊必須是直直的。但實際反饋時,上來展示的第一組用毛線拉成了一個三角形,第二組用毛線和吸管拉成了一個T型,實在是出乎意料之外,我只是匆匆就走了個過場。后來在其他老師的指導下,我發(fā)現(xiàn)其實這是很好的生成資源,可以和練習中的數(shù)角聯(lián)系起來。我沒有好好利用,實在是可惜。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5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既是實際生活的需要,也是學生后面繼續(xù)學習幾何知識的需要。在具體編排上,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引領學生經歷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過程,使學生初步認識角,同時通過多種活動及動手操作,調動學生多感官的參與,使學生從多角度認識角。
根據學生情況及本課的要求,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技能目標:結合生活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體會角是有大小的,感悟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豐富學生對角的直觀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目標: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并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通過學生自己制作角,增強學生的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教學重點: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難點:引導學生會畫角,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有關。
一、反思教學的優(yōu)缺點通過教學演示,本人感覺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應該是理想的,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談一談:
1、情景引入,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由于角在實際生活中有著豐富的“原型”,學生對此也有一定的經驗積累,因此我呈現(xiàn)了學生非常熟悉的校園生活情境圖,進而激發(fā)學生探索數(shù)學的興趣,由此引出角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到角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對生活進行觀察的能力。
2、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讓學生看到數(shù)學知識形成和發(fā)展過程,親身體驗如何“做數(shù)學”
兒童的理解來自于他們作用于物體的活動,數(shù)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學生往往缺乏感性經驗,只有通過親自操作,獲得直接的經驗,才便于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數(shù)學的概念和法則。因此在本節(jié)課中我通過找找、看看、摸摸、畫畫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從直觀到抽象的理解什么是角,角有什么特征,讓學生親歷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從而建立起表象,突破教學難點。
3、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爭讓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和活動是一個生動的,主動和具有個性的過程。本節(jié)課中,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教師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數(shù)學活動,真誠地與學生合作,共同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課堂文化。
二、反思問題,及本次教學實踐的收獲及悟出的道理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實踐,可以說讓我收獲多多,而教師只有積極主動地把握臨時生成的環(huán)節(jié),及時反思和調整教學內容,才能更有效的來調控課堂!首先談談我的收獲:
1、做為一名教師,要主動駕馭教材,從整體著眼,優(yōu)化教學內容,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條件,增強知識建構的有效性。
由于制作課件時,教學素材有限,所以只能讓學生觀察課本上校園圖,并沒有采用學生實際生活的校園圖,并且不能從其中的實物中抽象出角,使學生經歷數(shù)學知識的抽象過程,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如能采用學生自己生活的校園圖,應該可以大大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成了愿意主動去探究新知,讓學生理解數(shù)學就在身邊。
這也讓我領悟到:教材只是教師教學的一個憑借,而不是惟一的標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組出具有遷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教學活動。因此,我們要樹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觀念,從而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要讓學生暴露認知的障礙,使數(shù)學學習成為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長久以來,我們的教育往往只重視知識的傳承,而忽視了學生動手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F(xiàn)代教育要求我們必須創(chuàng)設一種環(huán)境,有意識地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知、感悟和體驗,進而上升至智慧。
本節(jié)課我設置了讓學生指角的活動,在此活動中,有部分學生指出的角就是一個點,在教學中,我并沒有急于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而是充分利用了學生認識過程中的這一知識“盲點”,讓學生暴露認知的障礙,巧妙地引導學生自己正誤,把學生對角的認識自然地從生活實際過渡到數(shù)學知識,這樣學生并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構建新知。
3、提問要抓住學生的思維方式,要促使知識逐漸深化這也讓我領悟到:教師在設計提問時,要抓住學生的思維方式提問,這是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的刺激素。提問時,要特別注意方法和技巧,語言要生動、形象、具體,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同時要針對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和接受能力來提問,讓學生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能跳著摘桃子,讓學生學習能力弱的學生也能跳著摘桃子。
三、對不足之處的改進策略及設想。
通過本次的教學,本人也增加了幾點小設想:
1、能否增加有現(xiàn)實意義的內容,使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內容的選取應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痹趯W生在處理練習時,能否增加有現(xiàn)實意義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能運用到生活中去,讓學體會,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2、增加課堂的預見性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發(fā)現(xiàn)在上課前,教師要能預見學生會在哪一個問題上出“意外”,本人對課堂的預見性還不夠。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問題之一。但是也讓我領悟到:在教學應該沿著學生發(fā)展的路徑來進行。科學的教學過程是一個開放的、不斷生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不確定性和非預定性的因素。課前時,教師要能預見學生會在哪一個問題上出“意外”,教師就應該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當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時,教師就應該及時地抓住并納入教學內容之中,使之適應學生的需要在這方面我還很欠缺,還有待我在教學去實踐去探索!
經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更注重了自身知識的拓展,注重學生“學會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其積極了解更多的有關知識,獲得進一步學習的能力,教育學生學以致用。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6
3月22日在德培有幸聽了三位老師的課,不敢說學到了很多東西,但對我有著很大的啟發(fā)。三節(jié)課都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先進理念。
虞棋健老師教授的《角的初步認識》一堂課,導入有心意,整堂課思路清晰,過渡自然,以開放題收尾使課有了延續(xù)。
教師以表演節(jié)目《剪五角星》導入,從上課的一開始就牢牢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然后提問“怎樣的小朋友才能得到五角星呢?”通過學生們的積極回答又提出了希望,“老師希望我們班的小朋友人人都能得到五角星”從而又一次“騙取”了學生的心。看似簡單的導入卻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虛榮心”或者說“好勝心!苯又茏匀坏倪^渡到,“為什么叫五角星呢?”切入正題。
因為角的概念對兩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抽象的,或者說學生是很模糊的。虞老師首先讓學生指五角星上的角,通過學生的思考、合作,教師的啟發(fā)、講解明確了角是由一個點,兩條直直的線組成的。在這個形成概念的過程中教師并沒有正面指出學生的錯誤認識,也沒有直截了當告之,而是通過學生自己探究,同桌討論,進而得到教師的肯定來得出的?梢哉f整個過程,問題的發(fā)現(xiàn),以及解決都是由學生自己完成的,教師只是充當了一名組織者。這里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理念:教師的角色轉換。
在初步建立了概念以后,教師在讓學生找生活中的角時又反復強調了指角的正確方法:從一點引出兩條線。這為今后學習角的形成打好了基礎。之后回到了“數(shù)學“領域中研究的'角,從實物中分離出了角。明確了角的各部分名稱及組成。判斷角這部分加深了學生對角的組成特點的認識。在制作角這個環(huán)節(jié)當中,虞老師先提出了活動的要求,之后再讓學生動手,在整個過程當中適當參與其中加以指點。使學生的合作交流更有目的性、實效性,讓小組合作學習真正落到了實處。
虞老師設計的練習,從“足智多謀——火眼金睛——七十二變”三個練習題層層緊扣,很有梯度性。最后的開放題更是升華了本堂課,使課得到了延伸。
對于本堂課讓我產生疑問的是,課上的太順利了,反而覺得上這堂課的真正價值不是太大。學生上了這堂課以后好象學的東西不是太多。所以我覺得是不是對學生的知識起點了解的不夠深入。
以上只是本人的一點體會,不妥之處難免。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7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角在生活的應用非常廣泛,但是二年級的孩子對角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尖尖的一點”這一個層面上,很難抽象出數(shù)學中角的形象。因此本節(jié)課的側重點就放在幫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確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為此,我將整節(jié)課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一是通過指一指活動,初步感知角的形狀;二是通過找一找活動,引導學生從“生活角”中抽象出“數(shù)學角”,認識角的形狀和各部分名稱;三是通過開放性的操作活動,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變化特點;四是角在生活中的應用,鞏固角的知識。在整堂課中,我創(chuàng)設了直觀、生動且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數(shù)學活動,通過“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進學生將豐富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把學生的思維引
向深刻,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
本節(jié)課的優(yōu)點:
1、角來源于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
在認識角時,我提供恰當?shù),精心選擇內容的主題圖,用線條標出學生從主題圖中找出的角,并呈現(xiàn)出整體,以利于學生感知,同時借助學生熟悉的三角尺導入,先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這里學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然后讓學生從剪刀、紅領巾、鐘表上找一找角,給了學生一個抽象知識的過程,準確過渡出角的幾何形象。找角活動結束后,讓學生對比觀察找出來的這些角,說說它們又什么共同的地方,一加深學生對數(shù)學意義上的角的感知。再用一組判斷題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這樣的設計既體現(xiàn)了角來源于生活用充滿了數(shù)學味。
2、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創(chuàng)造角的環(huán)節(jié)首先是對“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進一步鞏固,而且讓學生在拉動活動角的過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但是關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仍然是無法確定的,因此我設計了比角的環(huán)節(jié)。當課件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是角的邊長不一樣的角,大多數(shù)學生傾向于邊長的角大,這時老師通過重疊法把兩個角重疊在一起,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這巧妙的一比,不但幫助學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無關,還讓學生學會了怎么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隨后的畫角也是對知識的不斷鞏固——畫一個和第一個角大小不一樣的角。
本節(jié)課有待改進之處:
1、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結束之后,我的小結語不多,沒有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得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之間過于零碎。
2、沒有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讓同桌兩位同學用自己準備好的活動角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時,由于每位同學的活動角不精致,比較時不準確。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8
1、以一個相關的游戲或活動導入新課,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進取性,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2、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展開學習。角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雖然學生沒有構成角的概念,可是能夠初步辯認出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的角,對角有一些朦朧的認識。本節(jié)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經歷從具體的實物中抽象出角的過程,切實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事物。
3、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觀察、比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學習。本節(jié)課,經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擺一擺、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動,充分感知角的形狀、建立角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分析本事。
4、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次序不能顛倒,否則不能到達欲期效果。本節(jié)課,按照“擺角、拼角——演角——折角——觀察感受角——畫角——角名稱”的順序使學生對角的`認識步步深化,效果較好。
5、課堂上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活而不亂”,教師要掌握好“度”,適時“放”、適時“收”,不能一味地“放”。
6、一節(jié)課,至少要有一處創(chuàng)新,否則會聽之無味。不足:總有一部分學生誤將角畫成三角形。如果在拼擺的活動中加一項:用四根小棒能夠擺出什么圖形?三根呢?(三角形)兩根呢?(什么也不能擺)教師可指出:這樣擺成的圖形叫——角。這樣,學生的印象可能更深一些,不至于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吧。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9
“角的初步認識”是一個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資料,因為新的課程改革提倡的是讓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所以我在備課時,設計了讓學生自己動手發(fā)現(xiàn)知識的活動。全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入,在學生原有的對圖形的認識的基礎上,利用小棒擺圖形,當擺到三角形時問:再拿走一根后是什么圖形?從而自然地引入所學的資料。第二部分是活動實踐并小結。第三部分是練習。
其中第二部分又分為找出生活中的角、根據自己對角的感受制作角、結合課本和實踐小結角的特征、畫角等幾個部分。那里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知識,自主學習,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精神,也是整堂課最重要的部分,最能考驗教師在課堂上的應變潛力和對所教學資料的熟悉程度。因為教師很難預料到學生在操作實踐中會出現(xiàn)什么問題。教學中,我對于自己備課時沒有預料到的狀況及時做出了靈活處理,沒有生硬地把學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設計的思路。如在讓學生自己制作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用兩條硬紙條做出三種不同狀況的“角”,一種是常見的只有一個角,另一種是十字形的“角”,還有的是T字形的“角”。那里學生做的時候有的并不明白自己做出了幾個角,只認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則是自己明白發(fā)現(xiàn)并創(chuàng)造出來。教師此時應因勢利導,先讓學生說出他說的角是指哪個,問僅此一個角嗎,還有嗎,能比畫出來給大家看看嗎?并及時給予表揚,這樣既能鼓勵其用心性,又能鞏固對角的認識,一舉兩得。
新課改給廣大教師帶給了許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師們也在教學中根據它采取了許多新的方法,創(chuàng)設了許多情境。但僅此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務必從思想上時刻意識到學生自主參與、體驗學習、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重要性,讓學生真正自主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想,去做,去交流,去發(fā)現(xiàn),從自己的成敗體驗中獲取知識,這樣的學習才是用心的、有價值的學習。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10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節(jié)教學目標一是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稱。二是會用尺子畫角。
本節(jié)課,我利用猜圖形的游戲導入新課,讓學生猜出被遮住的圖形分別是三角形和五角星,從而導出這兩個圖形的共同點都有角,進而導出課題,并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主題圖和例1的教學通過學生觀察角的圖形,從而引導學生明白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在引導的過程中,我主要讓學生觀察,從而得出角的兩條邊是直直的,角的頂點是尖尖的,不尖不直不是角,然后通過判斷題的練習和折角進一步使學生明白了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從而達成了教學目標一。
之后,教學角的畫法,在教學角的畫法時,我先在黑板上演示,畫角時要先定頂點,然后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直直的線,這樣就畫成一個角,然后再在課件上演示,讓學生進一步明白了,角的畫法,之后學生自己在本子上畫角。從而達成的'教學目標二。
本節(jié)成功之處是能引導學生認識角的組成,通過折角,體驗角的頂點尖尖的,兩邊直直的,通過演示活動角體驗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不足之處是在學生畫出角后,沒有讓學生很好的展示,另外就是學生畫的時間過長,沒有來得及全課小結下課鈴就響了。
改進措施: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把握好時間,為使學生們更好的交流,還要充分利用展臺進行教學。
以上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反思,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和領導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11
通過對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然而卻不會用規(guī)范的數(shù)學語言來描述角,所以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這樣設定:“結合生活情景及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通過各種學習活動,領悟角的一些特征,感受角的生活原型;會用尺子畫角,并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動手操作能力。”同時把“角的大小的`決定因素—與兩條邊叉口張開的程度有關,張得越開角越大,反之越小;與邊的長短無關,學生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12
上完課后,我自己整體的感覺是頭重腳輕。雖然課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進行了課前測,對統(tǒng)計的數(shù)據進行了分析。也在6班和三班進行了兩次試課。尤其是三班試課效果非常好,本以為能上的非常順利,但是在我們班上課卻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
最大的問題是在第2個找角的環(huán)節(jié),學生不能從實物中準確找出,并說清楚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原因在于在認角的環(huán)節(jié)沒有讓學生對角的特征進行鞏固,對角的特征認識的不夠透徹,這部分沒有打扎實,所以在找角的時候,就不能準確找到角。另外,學生的表達能力還需要培養(yǎng),明顯的看出學生不能按照老師的話進行復述,說明平常此方面訓練不夠。此環(huán)節(jié)處理不好,結果嚴重影響了整節(jié)課的時間,導致后面的幾個環(huán)節(jié)都很倉促的處理。
找角找的不順利,還有一點就是頭沒有帶好。第1個同學馬愉宸沒有示范好,本來以為挑個最好的學生能給大家示范好,或者是說經過我的引導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怎么說。誰知她再也說不明白了,結果后面就都不是很完整。
另外,在三班上課的時候,其實也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當時我并沒有注意到,就是在鐘表上去指角的時候,有個孩子也是指的一根針的尖,我當時就簡單的認為是他指錯了。現(xiàn)在想想,他也是和我們班的馮羿默那樣,把一根針當成一個小小角。這個原因有三:第一說明學生觀察的很仔細,能看到小小的角,但是同樣也看得出不能看到我們一眼看到的兩根針所形成的圖形是角,說明學生把實物抽象成角還是很難的。第二就是我選擇的這個教具不是很好,最好拿那種指針是一根線的那種,指針上沒有角,也許就會避免這個情況。第三:在試課的時候沒有把這個問題仔細分析,沒有想好解決的策略。這就造成了下面的問題,當我肯定了馮羿默指的鐘表上的一根表針上的小角。在后面剪刀中去找角,就出現(xiàn)了把剪刀的一個刀刃或者更小的地方看成角的情況。這里肯定不太合適,因為有些剪刀的刀刃是圓弧的,不是尖尖的,所以說這個地方不是很嚴謹!
由于前面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占用了大量的時間,所以后面的環(huán)節(jié)都沒有按照計劃完成。對于難點角的大小,原來準備用橡皮筋去綁鉛筆形成活動角,讓學生親手操作之后,感受角的大小和角兩邊的張開的'程度有關,也沒有讓學生充分的去體會,只是讓他們簡單的把角變大,變小。然后就讓學生只根據老師手里的這個活動角去感知,沒有經過一個時間的等待,沒有讓學生充分發(fā)現(xiàn),缺乏小組探究合作。
另外呢,在3班上課的時候,其實賈老師也告訴我說,他們班回答問題的基本上不是平常學習非常好的孩子。這一點也沒有引起我的重視,因為在我們班上課的時候,我也是把注意力關注到了非常好的表達能力強的孩子身上,結果他們的表達卻不是那么完整。所以說有時候我們認為的,會回答問題好的、能起引領作用的,反而還不如那些平時不太說話但是也有自己想法的孩子。所以說這也給我了一個警示,就是我們不能帶著任何的有色眼鏡去看每一個孩子。要公平的對待任何一個孩子。
關于細節(jié)問題我注意的也不是太好。比如在進行完口算之后,我沒有讓學生把口算本收拾好,就開始上課了。學生桌面上了鋪了一堆東西,這樣會影響他們的聽課效果。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還要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課雖然結束,但是思考一直在路上。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13
“角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上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角在生活的應用非常廣泛,但是二年級的孩子對角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尖尖的一點”這一個層面上,很難抽象出數(shù)學中角的形象。因此本節(jié)課的側重點就放在幫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確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為此,我將整節(jié)課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一是通過指一指活動,初步感知角的形狀;二是通過找一找活動,引導學生從“生活角”中抽象出“數(shù)學角”,認識角的形狀和各部分名稱;三是通過開放性的操作活動,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變化特點;四是角在生活中的應用,鞏固角的知識。在整堂課中,我創(chuàng)設了直觀、生動且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數(shù)學活動,通過“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進學生將豐富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刻,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
本節(jié)課的優(yōu)點:
1、角來源于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
在認識角時,我借助學生熟悉的三角尺導入,先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這里學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充分利用學生認知過程中的這一知識“盲點”,通過三次指角,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而且這三次指角逐漸滲透了“角是從一點引發(fā)的兩條射線組成的”這一知識,為學生以后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做好了鋪墊。然后讓學生從剪刀、紅領巾、鐘表上找一找角,給了學生一個抽象知識的過程,準確過渡出角的幾何形象。再用一組判斷題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這樣的設計既體現(xiàn)了角來源于生活用充滿了數(shù)學味。
2、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創(chuàng)造角的環(huán)節(jié)首先是對“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進一步鞏固,而且讓學生在拉動活動角的過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但是關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仍然是無法確定的,因此我設計了比角的環(huán)節(jié)。當課件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是角的邊長不一樣的角,大多數(shù)學生傾向于邊長的角大,這時老師通過重疊法把兩個角重疊在一起,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這巧妙的一比,不單幫助學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無關,還讓學生學會了怎么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隨后的畫角也是對知識的不斷鞏固——畫一個和第一個角大小不一樣的角。
本節(jié)課有待改進之處:
1、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結束之后,我的小結語不多,沒有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得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之間過于零碎。
2、沒有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比如在鐘表上找角時,有學生比劃出了一個圓形,我預設時沒有想到,因此我只是問了一句:“這是角嗎?”然后讓其他學生來找角。其實我可以在學生認識了角的特征后再回過頭來看看,說說為什么圓形不是角,可以幫助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再比如在反饋用毛線創(chuàng)造角時,預設是同桌合作拉出一個角,讓他們說說角的頂點和邊分別在哪里,然后松開其中一條邊,讓學生判斷這還是角嗎,體會角的邊必須是直直的。但實際反饋時,上來展示的第一組用毛線拉成了一個三角形,第二組用毛線和吸管拉成了一個“T”型,實在是出乎意料之外,我只是匆匆就走了個過場。后來在其他老師的指導下,我發(fā)現(xiàn)其實這是很好的生成資源,可以和練習中的數(shù)角聯(lián)系起來。我沒有好好利用,實在是可惜。
二年級的孩子們,已經初步接觸了基本的幾何圖形,而這節(jié)課也是在一年級學生學習了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之后進行教學的,可以說學生具備一定的認知經驗和生活經驗。但是孩子們對角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尖尖的一點”這一個層面上,很難抽象出數(shù)學中角的形象。經過對教材的反復研究,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本節(jié)課的的側重點放在幫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確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兩個層面上。對于本節(jié)課設計分成了3部分:課前的微課學習(主要是讓學生學習畫一個普通角,在畫角的過程中體會角的特征,為抽象角的模型奠定基礎。);課上在活動中感知建立角的正確表象,并在操作中體會角的大小;課下拓展提升(找一找家里的角,并摸一摸、說一說)。有了這樣的整體構思,使得這節(jié)課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課后的感悟也有些許。
1、從生活中找角,在活動中建立角的表象。
教學中從學生熟悉的.—五角星引入,在學生初步講解角的基本特征之后,讓學生指角,充分利用學生認知過程中的知識“盲點”(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結合角的特征,不斷反復的指角,最終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在過渡到生活中找角、指角,給了學生一個抽象知識的過程,準確過渡出角的幾何形象,體現(xiàn)了角來源于生活用充滿了數(shù)學味。
2、動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在學生建立角的初步表象之后,讓學生利用自己做的活動角進行體會角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由2個大小相同,邊的長短不同的角,課件演示通過重疊法把兩個角重疊在一起,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探究,到底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小鴨嘴巴大”的活動,更是幫助學生突破了難點,明確的角的大小與角開口的大小有關,得出結論順其自然。學生在活動中成長。
3、每一節(jié)課都不是完美的,留有缺憾才讓我不斷反思進取。
。1)學生已經進行了微課學習—畫角,但是課堂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用時較多,導致后面探究活動比較緊張。
(2)學生建立了角的基本表象,但是指角的練習較少,不夠扎實。
。3)對于活動角的利用還比較局限性,個別學生的活動角做的不夠規(guī)范,沒有提前整改。
一次備課、一節(jié)課、一次反思、一次提升,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才能不斷豐實我的臂膀,讓我的教學之路走的更長。
“角的初步認識”雖然內容簡單,但要讓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并不容易,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找角——說角——比劃角——創(chuàng)作角——畫角”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充分的活動起來。
這節(jié)課的難點就在于讓學生建立起角的空間觀念來。學生已有的對角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事實上學生所認識的只是角的頂點,卻不知角還有兩條邊。要使學生建立起角的正確觀念來,我認為首先要打破學生的錯誤觀念,有破才有立。在此思路上,我在學生指給我看三角尺上的角就在尖尖的地方上時,我順勢利導把那點印在黑板上。學生看到那一點才意識到,其實他們剛才指的不是角,只是一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建立起角的正確觀念來。
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角時,我讓學生先閉上眼睛想物體上的角的樣子,然后讓他把想象中的角的樣子畫出來,通過讓學生想角,在腦海中建立角的表象。同時讓學生經歷數(shù)學知識抽象的過程。在學生形成正確表象后,我讓學生互相交流,探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使學生經歷“具體”到“抽象”的過程。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之處,在備課中對學生備得不夠,在讓學生摸角的兩條邊時,我問她感覺怎樣,她回答感覺很舒服,癢癢的。他的回答讓我當時無所適從,但我對于自己備課時沒有預料到的情況及時做出了靈活處理,沒有生硬地把學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設計的思路。而是接著問她,為什么會感覺很舒服?他回答因為它很平、很直。還有在學生動手操作中指導得還不夠細致和到位。這些,都是我在教學中需要注意和加強的。
總的來說,本節(jié)課是達到了最后的教學目標。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提醒自己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經歷知識的形成和探究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參與者和創(chuàng)造者。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14
教學片段:
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個問題:一個長方形截去一個角,剩下幾個角?
生:(大部分學生)還剩三個角。(平時課上喊的最響的一個學生正在自己的本子上畫著,他好象不同意這個說法。)
師:(懷疑的口氣)對嗎?請小朋友拿出課前準備的'長方形紙和小剪刀,動動手,試試看。(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師:一個長方形截去一個角,剩下幾個角?
。▽W生發(fā)生爭論,有的說剩下五個角,有的說剩下四個角,有的說剩下三個角)
師:有三種不同意見,請你把剪的結果給同學們看一看,告訴同學們剪去的是哪一個角,剩下的是哪一個角?
(學生有三種不同剪法)
師:一個長方形截去一個角,剩下幾個角?
(學生總結:剪的方法不同,可以剩下五個角,可以剩下四個角,可以剩下三個角)
……
[反思]:
當代兒童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研究成果是:兒童是通過活動來學習的。俄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尖上!睂τ谝孕蜗笏季S為主的小學生來說,教學是枯燥的、嚴肅的。因此我在本課的教學中,把數(shù)學知識轉化成有形有色的學具操作時,他們倍感興趣,使學生產生了內驅力,變“苦”學為“樂”學,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在操作中獲得了新知,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15
今天的我,進行了新課,角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不知道是為什么,是有的地方進行太慢了。課到了最后,第一個講的班連畫角都沒有講完。后來慢慢回想,我的課確實存在問題。
1、角的初步認識,剛開始的我以圖形開頭,出示圓、半圓、之后蓋住最后一個圖形露出一個角,讓同學們猜,有的.猜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問學生原因,學生說因為有一個尖尖的角。導入課題
2、然后讓學生觀察大屏幕上的校園,讓他們找到角。他們找到很多地方都有角。然后讓學生觀察老師帶來的三樣物品,剝去他們美麗的外衣,看看這些角有什么特點。
學生發(fā)現(xiàn):尖尖地、直直地兩條線。
3、讓學生用三角板扎自己的手心,留下一個點。引出數(shù)學家把它叫做頂點,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邊。
4、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角。(這點忘了講了)
5、探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在4班講的時候讓他們用學具了,所以進行地有點慢。之后得出角的大小與角的張開大小有關,與角的長短無關。
6、畫角,先畫頂點,然后從這個點出發(fā)分別向兩個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直直的線。
總結:時間把控還是有問題,應在學生注意力集中的20分鐘內把重難點講完。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16
角的初步認識”雖然內容簡單,但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加上生活經驗不足,在教學中不容易把角的概念講清楚,尤其是“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這一教學難點,學生更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備課的時候,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活動中加深了對角的認識,重點是讓學生掌握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認識角。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導入,容易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找身邊的角,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中抽象出角的圖形,使學生對角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在“折角”部分,先放手讓學生去折,他們會利用手中的紙,折出很多大小不一的角。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把他們折的角收集起來,讓他們自己來分類。通過小組討論,匯報、演示,初步感受角有大小之分。(二)比較角。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也是下了大力氣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用活動角開展了邊操作邊思考的活動:“怎樣才能擺出一個大一點的角?怎樣又能擺出一個小一點的角?”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到:(1)活動角的兩條邊的長短始終沒有變,所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2)張開的“口”越大,角就越大,張開的“口”越小,角就越小。所以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口”的大小有關。學生在活動中把本節(jié)課的難點輕而易舉的突破了。(三)畫角。畫角尊重了學生的認知基礎。首先讓他們用自己的'方法畫角,從畫出的角可以看出學生畫的角都很規(guī)范,因此對他們畫角的過程不做正確與否的點評?赐陮W生畫的角之后,我再傳授規(guī)范的畫角方法,對以后學生進一步認識角打下基礎。數(shù)學課有很多的內容可以通過實踐、操作來學習,我們要讓數(shù)學從實踐活動中來,再回到實踐活動中去(即,學會運用數(shù)學的本領),這是我們現(xiàn)在的新課程教學所提倡的,我也要努力從這方面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總之,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做到不打無準備之戰(zhàn),也就是說我要力爭做到每節(jié)課都要認真?zhèn)湔n,認真鉆研教材,另外我還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使自己感覺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學生更對得起家長。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17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本課我從學生最熟悉的校園入手,在考察學生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還復習了以前學習過的簡單平面圖形,并從一部分圖形中引出本課的主角:角。
接下來是很多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如讓學生上講臺,大屏幕的圖形上指一指哪里有角,調動學生積極性,使他們很想自己找一找角。由組長分發(fā)已經準備好的三角尺,孩子們每人都有機會找角。通過觀察、討論等活動,學生自己探究出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在反復說清角的組成以后,通過一個簡單的判斷題,考察了全班的掌握情況還是非常不錯的。
第二個動手操作是讓學生自己做一個角,并嘗試把角變大或者變小,學生操作起來沒有問題,但是問他們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時,由于二年級孩子所了解的詞匯有限,他心里很明白但是表達的并不清楚,這對孩子來說是個難點。我通過反復操作,讓學生體會角的大小和兩條邊的張開的大小有關,并在兩個邊長不同但是張開大小一樣的角的幫助下,完成了另一個難點的學習,再通過小手表和大掛鐘的對話,使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體會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第三個活動是用紙自己折角,還有畫角,整節(jié)課下來,我通過四個比較大的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角,了解角,到最后可以畫出角。這節(jié)課上下來,我覺得很舒服,孩子們可以在我的引領下,把學具按照要求收放整齊,語言表達也還不錯,最重要的是,我沒有把知識強加給他們,我們是在互相探討中學會了關于角的知識,回到班級里,我得到的反饋也是不錯的',孩子們對這部分內容學的很扎實。
這也給我一個啟示,很多常態(tài)課是需要給孩子充分發(fā)揮的機會的,老師不能嫌麻煩就剝奪了孩子的動手學習的機會,要知道,他們自己動手探究來的知識,遠比我們直接告訴他,要學的扎實的多,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盡可能多的給學生發(fā)揮的機會,讓他們盡可能展示自己。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18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資料,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角在生活的應用十分廣泛,但是二年級的孩子對角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尖尖的一點”這一個層面上,很難抽象出數(shù)學中角的形象。因此本節(jié)課的側重點就放在幫忙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確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為此,我將整節(jié)課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一是透過觀察活動,初步感知角的特征;二是透過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變化特點;三是角在生活中的應用,鞏固角的知識。在整堂課中,我創(chuàng)設了直觀、生動且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數(shù)學活動,透過“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進學生將豐富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刻,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
本節(jié)課有待改善之處:
1.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結束之后,我的小結語不多,沒有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得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之間過于零碎。
2.沒有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比如在鐘表上找角時,有學生比劃出了一個圓形,我預設時沒有想到,因此我只是問了一句:“這是角嗎?”然后讓其他學生來找角。其實我能夠在學生認識了角的'特征后再回過頭來看看,說說為什么圓形不是角,能夠幫忙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再比如在反饋用毛線創(chuàng)造角時,預設是同桌合作拉出一個角,讓他們說說角的頂點和邊分別在哪里,然后松開其中一條邊,讓學生決定這還是角嗎,體會角的邊務必是直直的。在動手操作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領悟的不夠,我只是匆匆就走了個過場。之后在其他老師的指導下,我發(fā)現(xiàn)還是讓孩子感悟太少,就應把這個環(huán)節(jié)吃透,再后面進行的話就很順利了。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19
教學完二年級下冊《角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我有了一些想法。在二年級下冊的8個單元知識的難易排列中,我原本是把角的認識排在后面的。但真正教完后感覺到,每一個單元都有一些易錯點和重難點。
角是最基本的幾何圖形之一,也是認識其他圖形的一個重要基礎。在學生學習本課前,已經直觀的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還認識了線段。學生先認識了一些常見的幾何圖形,并且在學習這些圖形中已經對角有了一些感受。所以在教學第一課時《認識角》時,教學目標完成的比較順利,學生能夠正確的說出角的特征,在實物、簡單的圖形中找到角。課后練習的情況也還可以,說明學生在初步感知角的基本特征時較為簡單,并能正確識別角。
因為前一課時較為輕松,所以在認識直角、鈍角、銳角時我沒想到學生會出現(xiàn)許多問題。教材安排的先認識直角符合學生的認知順序,絕大部分學生對直角都有著特別的感知,因為前面學習的長方形、正方形都是由直角組成的。再通過和直角的比較,直觀認識銳角和鈍角,學生在認識鈍角、銳角的基礎上同時也了解了它們和直角的關系。這里,教材的意圖是把銳角、鈍角的認識初步定為在“比直角大”“比直角小”這個層次上,既為判斷一個角是不是銳角或鈍角提供了方法,同時也強化了對直角的認識。在這樣的教學基礎上,我好教學生如何判斷直角:用三角板的直角來比劃。而在真正寫作業(yè)時,問題就出現(xiàn)了:1、少部分學生不能找準三角板上的'直角。2、不能正確使用三角板來判斷角的大小。3、部分學生不能自覺使用三角板來判斷角。
經過兩次練習后,我發(fā)現(xiàn)這幾個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是:1、對直角的直觀認識不夠深刻。所以當角的擺放發(fā)生變化時,就不能很快的辨別出來。2、上課教學比較角時,不夠細致,部分孩子可能不能完全學會方法。3、學習習慣不到位,老師的要求有了,但是檢查還不夠嚴謹。針對這幾個問題,在接下來的練習課中,我進行了針對性的強化,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學生能夠有質量的進行練習。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20
角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這部分資料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角的重要基礎,也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資料之一!督堑某醪秸J識》是二年級上冊的教學資料,主要的教學目標是: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角的初步認識雖然資料簡單,可是學生的年齡較小,生活中有關角的概念有很模糊,要想把角的概念講清楚并不容易。所以在備課的時候盡可能從學生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出發(fā),并經過確定角、找出生活中的角、做活動角、畫角等活動使學生加深對角的概念的理解。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一開始從美麗的學校情境圖入手,給學生介紹園丁手中拿著的剪刀,張開的圖形和做操小朋友伸開的兩臂構成的圖形就是角。讓學生在這幅情境圖中找出剩余的角,學生匯報時,并用閃爍角展示出來,采用直觀法,生動形象,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許許多多物體表面都存在角。調動學生學習的進取性。
二、探究新知
小學低年級學生思維仍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教學中如何從生活中的物體抽象出角,我是這樣做的。首先,經過張開的剪刀,鐘表上時針與分針的夾角,三角尺上這三幅圖,在學生找出后,以圖像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觀察抽象出來的三個角,比較觀察找到角的共同點,講解頂點和邊。然后經過確定角來加深對角概念的理解。其次,經過折角、做活動角讓學生發(fā)現(xiàn)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與它邊的長短無關,與角兩邊分開的程度有關,角的兩邊叉開的越大,角越大,兩邊岔開得越小,角就越小。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也尊重了學生認知的特點。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解決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最終,講解畫角的方法加深對角的理解。
三、課堂小結
課堂的結尾,結合本節(jié)課的知識,讓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從而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回顧。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6-25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與反思08-18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1-10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優(yōu)秀05-16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優(yōu)秀05-16
【薦】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4-07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選9篇)04-04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6篇)08-21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5篇)09-18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5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