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軸對稱的教學反思
軸對稱圖形的教學,要求學生利用初步的概念進行判斷,通過判斷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哪些圖形不是軸對稱圖形,加強對概念的理解,接下來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四下軸對稱的教學反思,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四下軸對稱的教學反思1
本課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礎上,通過對對稱軸的進一步學習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稊(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法。所以,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折一折,畫一畫,找一找,說一說等一系列有序的活動。這樣的設計提供了讓學生探索、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及他們的發(fā)展需求,較好地體現(xiàn)了教學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的理念。
開始,我先讓學生復習了有關“軸對稱圖形”的概念,部分同學還記得“對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直線叫對稱軸”,然后再讓學生完成數(shù)學分層測試卡的基本練習,加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
接著我拿出長方形紙,學生很快判斷出是軸對稱圖形,同時讓學生找找對稱軸,再教學對稱軸的畫法,強調(diào)點劃線。隨后的正方形的四條對稱軸學生也很容易的找到了。接下來以動手方式為主,完成教科書想想做做第一題,尋找不同的圖形:梯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菱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有幾條對稱軸。在操作中感悟,利用“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看一看”等實踐操作,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自主研究出不同軸對稱圖形對稱軸的條數(shù),讓學生逐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在全班交流中幫助學生整理,梯形中的等腰梯形有1條對稱軸,三角形中的等腰三角形也有一條對稱軸;菱形有2條對稱軸;學生總的來說掌握的不錯。
緊接著我畫出一個平面圖形長方形,再讓學生探究怎樣畫長方形的對稱軸。在這個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討論、交流、匯報,最后總結(jié)歸納出:先量一組對邊的長度,再找出他們的中點,最后通過兩點畫軸。
這樣的程序可以引導學生由易到難,由直觀到抽象,準確理解和掌握對稱軸的含義及畫法,直觀的演示,可以加深學生對新知的理解。最后再以數(shù)學分層測試卡的綜合練習第四題為鞏固練習,加深學生的印象。
但課后我覺得課堂效果沒有很好地體現(xiàn)出教學設計的優(yōu)勢,主要原因是不敢放手,總怕學生對前面的知識理解不透徹影響新知的接受,因此,幾個重要的練習沒有保質(zhì)保量完成。另外,經(jīng)過認真細致反思,總結(jié)為以下幾點:
1.把科學與數(shù)學融為一體,體現(xiàn)了各學科間的整合;
2.課件設計合理,運用得當;
3.練習設計有層次,有坡度,體現(xiàn)了練習的多樣性;
4.挖掘教材較深,課堂調(diào)控地較好;
5.引導學生從折出對稱軸到畫對稱軸過渡自然;
6.評價語言及細節(jié)問題的指導不夠到位;
7.板書的內(nèi)容接近本課重點難點內(nèi)容。
8.學生自己能總結(jié)出來的知識,老師代替較多,如果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就能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四下軸對稱的教學反思2
本節(jié)課初步教學對稱現(xiàn)象和軸對稱圖形。通過學習,意在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xiàn)象,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并能根據(jù)其特征準確進行判斷,同時在活動中讓學生領略軸對稱圖形的美妙和神奇,感悟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三年級孩子第一次接觸軸對稱圖形,四年級和中學還將進一步進行研究,對四年級孩子來說,這初始的第一課,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需求,把握好教學的尺度,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是我們在備課時,著力思考和深入研究的問題。
一、把握知識的生成點。
雖然本節(jié)課是孩子第一次接觸軸對稱圖形,但是對于對稱現(xiàn)象,學生卻并不陌生,再加上從幼兒開始,學生就有機會進行折紙、剪紙等活動,有時也會用“對稱”來描述一些現(xiàn)象,因此我們認識到學生學習軸對稱圖形有著豐厚的生活經(jīng)驗。但物體的對稱特點與軸對稱圖形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皩ΨQ性”是某些物體的特征,“軸對稱”是部分平面圖形的特征。正如天安門是對稱的物體,畫下來的天安門圖形才是軸對稱圖形,天安門這個物體不是軸對稱圖形。因此找準知識的生長點,幫助學生正確地建立相關概念,并能主動靈活地應用概念進行判斷分析,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所在。
我們在備課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性資源,從生活中收集了大量的對稱物體,如人民大會堂、故宮、巴黎埃菲爾鐵塔、倫敦塔橋、蝴蝶、獎杯、向日葵……讓學生在靜靜的欣賞中,在同類物體的觀察比對中,主動發(fā)現(xiàn)它們的共同特征:即這些物體都是對稱的。在學生充分認識了生活中的對稱現(xiàn)象之后,我們又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將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體畫了下來,讓學生真切地體驗從立體到平面,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這樣的設計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經(jīng)驗儲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體悟到,今天這堂課研究的不再是生活中對稱現(xiàn)象,而是平面圖形的對稱。
“對折”是“軸對稱圖形”的研究方法,以往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會直接要求同學進行下列操作活動:請你們先把圖形對折,再觀察一下這些圖形對折后有什么特點。這樣的做法顯然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漠視了學生學習的心理需求,如果沒有要動手折一折的強烈愿望,學生只能處在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因為老師要我們折,所以我要折一折,至于為什么折,學生是茫然而盲目的。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課堂上,我們先引導學生回顧:我們以前學過不少平面圖形,像長方形、正方形等,在研究這些平面圖形的時候,我們都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借助學生對平面圖形已有的研究經(jīng)驗,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方法儲備,促使他們主動尋求既有的研究方法解決問題,提出本節(jié)課的研究方法——“對折”,這樣的處理使接下來學生的操作活動,目標變得清晰起了,同學們帶著明確的方法和活動目標進行活動,感受學習材料的特征,習得知識的過程自然而流暢,凸顯了數(shù)學學習方法價值。
對于判斷常見平面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我們也采用了先自由發(fā)表想法,再在意見產(chǎn)生分歧時,及時跟進:怎樣才能知道它們中到底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呢?由此,學生主動的利用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活動的開展完全順應了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學生學得深入而快樂。
二、找準研究的聚焦點。
軸對稱圖形的教學,要求學生利用初步的概念進行判斷,通過判斷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哪些圖形不是軸對稱圖形,加強對概念的理解,因此課堂上不可避免的會涉及到一系列學過的平面圖形:如長方形、正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腰梯形等,這里只對圖形個案,即只對這個三角形、這個梯形、這個平行四邊形和這個長方形進行判斷,不對一類圖形的整體進行判斷。但學生在判斷時總是會說“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等諸如此類并不科學的結(jié)論,教師面對這種情況,也總是只能在學生得出結(jié)論后一再強調(diào):要說“這個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這個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更有甚者,會出示各種類型的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判斷,從而歸納出: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軸對稱圖形,也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不是軸對稱圖形。這樣的處理常常會讓學生摸不著頭腦,產(chǎn)生疑惑,無形之中增加了學習的`難度,拔高了學習的要求。怎樣避免這樣的尷尬?課上我們給每個平面圖形都注上了序號,學生在猜想判斷、研究交流時,就自然而然地從關注圖形本身是不是軸對稱圖形,聚焦到了判斷軸對稱圖形的方法和得出結(jié)論的過程上來,這樣的處理看似簡單實則經(jīng)過了精心的設計,序號的使用既避免了讓整堂課的教學目標被拔高,也凸顯了三年級同學學習軸對稱圖形的價值和意義。
三、關注能力的提升點。
數(shù)學課僅僅有生活味是遠遠不夠的,做足“數(shù)學味”才是數(shù)學課的根本。
1.讓思維外化。
數(shù)學是思維的體操,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愛因斯坦曾經(jīng)指出:“一個人的智力發(fā)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語言的!彪m然本課是軸對稱圖形的初始學習階段,對孩子的要求比較低,但是如果在判斷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只要求學生簡單的憑借感覺判斷,顯然并沒有著眼于發(fā)展孩子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提升。因此,我們在備課過程中,總是盡量多的考慮學生語言表達所需要的支架與拐棍。課上,我們著力營造出分享交流的平臺,讓合作小組在操作活動后,充分展示出自己的想法,通過教師點評、生生互評的方式,鼓勵學生將思維過程用外化的語言來表達,課堂上預留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闡述觀點,提出困惑,當學生的數(shù)學表達不順暢時,我們適時采用同伴互助、教師點撥的方式,努力實現(xiàn)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的提升,而課堂也因為豐厚的數(shù)學表達,綻放出濃濃的“數(shù)學味”。
2.讓概念內(nèi)化。
“軸對稱圖形”是個比較長的名字,它的特征——對折后能完全重合,也是相對較長的一段話,幾次試教中發(fā)現(xiàn),孩子對概念的識記總是困難重重,怎樣將新的數(shù)學概念納入到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之中?我們認識到小學生獲得概念的認知心理活動過程是:“充分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念——形成概念”,針對孩子的年齡特征,我們做了各種嘗試:我們精心準備了各種學具,創(chuàng)設活動,讓學生在“折一折”、“看一看”、“想一想”、“指一指”等實踐活動中,充分感悟軸對稱圖形的特征;我們利用多媒體精心制作了動畫,演示出圖形對折的過程,深化學生對“完全重合”特征的理解;我們設計了簡練而精美的板書,以突出軸對稱圖形概念的本質(zhì)特征:為了真正打開學生的心扉,我們在課堂上預留充分的時間,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完全重合”的含義;我們設計了圖形分類的活動,通過“不完全重合”圖形與”完全重合”圖形的比較,深化學生對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的理解;課上,我們請孩子來領著大家讀一讀注上拼音的“軸”字,化解了由于生字對名稱識記的干擾……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口的多感官參與下,數(shù)學概念慢慢地建立起來,原來艱澀的概念,開始變得順暢而熟悉起來,當概念潛入孩子的意識之中,課堂才真正洋溢起數(shù)學之味。
【四下軸對稱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四下軸對稱教學反思05-29
軸對稱教學反思03-25
《軸對稱》教學反思01-07
《軸對稱》教學反思11-25
四下軸對稱教學設計(通用3篇)03-28
軸對稱圖形的教學反思04-05
《軸對稱一》的教學反思07-02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0-16
《軸對稱圖形》的教學反思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