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螳螂捕蟬》第二課時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螳螂捕蟬》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螳螂捕蟬》教案通用,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螳螂捕蟬》教案 1
【學習目標】
1.理解“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故事的含義。
2.學會有條理地復述故事。
3.能夠用這個故事所揭示的道理理解生活中類似的事例。
【課文提示】
1.作者劉向(約前77—前6)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jīng)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著《九嘆》等辭賦33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
2.選自《說苑》!墩f苑》按類編輯了先秦至西漢的一些歷史故事和傳說,并夾有作者的議論,借題發(fā)揮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觀念,帶有一定的哲理性。
【詞語積累】
悲鳴飲露委身曲附傍延頸務欲得其前利顧患
【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
原文:園中有樹,其上有蟬。
翻譯:園子里有(一棵)榆樹,樹上有一只蟬。
原文: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翻譯:蟬高高在上一邊悲傷的鳴叫,一邊吸飲露水,(它)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后面;
原文: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
翻譯:螳螂緊貼樹枝彎曲前肢想捕食蟬,卻不知道黃雀在它的旁邊;
原文: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
翻譯: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吃螳螂,卻不知道彈丸在它的下面(正要彈射它)。
原文: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
翻譯:這三種情況都是力求要得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卻不顧忌它們后面的災禍啊。
【課文分析】
蟬、螳螂、黃雀在同一背景的舞臺上,演出著相似的悲劇,而悲劇的根源卻都在于貪圖眼前小利而不顧及自己的生命安全。人如果這樣,也免不了悲劇的結(jié)局。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目光短淺,只顧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后潛伏的危機、殺機,最終是免不了要招致災禍的。所以,居安思危、近憂遠慮,應成為人們?yōu)槿颂幨碌囊环N原則。
【思考問題】
1.本故事給我們敘述了怎樣一種場景?
。ㄩ喿x課文,我們可以想象:拿著彈丸的人欲射黃雀——黃雀延頸欲啄螳螂——委身曲附的螳螂欲取蟬——蟬正得意洋洋地飲露。)
2.怎樣描寫蟬、螳螂、黃雀的?
(“蟬”、“螳螂”、“黃雀”都為眼前的利益而顯示出得意忘形的神態(tài):蟬——悲鳴飲露、螳螂——委身曲附、黃雀——延頸欲啄。然而它們不知道悲劇即將發(fā)生。)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ㄟ@個故事,本來是告誡君王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時,要瞻前顧后,通盤謀劃,注意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現(xiàn)在用來諷刺那些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防備后患的人。)
《螳螂捕蟬》教案 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機智品質(zhì),并懂得“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顧后患”的道理。
3、復述課文中的寓言故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我們上堂課初步學習了《螳螂捕蟬》這篇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這位少年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勸說吳王的?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3、指名讀吳王說的話。
[一開頭,就可以看出老師是把這篇課文作為寫人的文章來教的。首先引導學生理解“少年”的形象,是對的。]
二、學習第二段。
過渡:盡管吳王已經(jīng)下了死命令,但是這位侍奉吳王的少年,仍要想去勸說吳王。他究竟是怎么勸說吳王,并使吳王取消攻打楚國的念頭的呢?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討論這兩個問題。
[兩個過渡性的問題,提示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1、講讀第3自然段。
出示:“第二天清晨,他拿著彈弓,在王宮花園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露水沾濕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這樣,一連轉(zhuǎn)了三個早晨!
(1)指名朗讀。
。2)讀了這段話,你知道了什么?(從“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一詞,可看出少年想引起吳王的注意。從
“毫不介意”、“一連轉(zhuǎn)了三個早晨”等詞語,可看出少年一定要等到吳王的決心。)
。3)轉(zhuǎn)了三天,少年仍未見到吳王。他心里會想些什么呢?(啟發(fā)學生想象,再次感受少年冒死勸說吳王的決心。)
[句意理解的引導得法,尤其是啟發(fā)想象少年的內(nèi)心,有利于提高少年的形象,很有創(chuàng)意。]
2、講讀第4-11自然段。
過渡:看來,這位少年他是非等到吳王不可了。三天后,少年終于被吳王發(fā)現(xiàn)了。他是怎么與吳王交談的呢?請大家自由朗讀吳王與少年的對話。
。1)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ㄉ倌攴浅M褶D(zhuǎn)地與吳王交談。通過“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引發(fā)吳王的好奇心,從而很自然地講述“螳螂捕蟬”這個故事!
。2)同桌分角色練讀:吳王與少年的對話。要求:注意讀好吳王、少年對話的語氣,體會他們各自的心情。指名分角色朗讀。
。3)少年究竟給吳王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根據(jù)學生講述出示故事內(nèi)容)
、儆谩啊眲澇龉适拢⒕氄f。
、谥该v故事。提示:講故事要生動。
、勰阌X得故事中,哪句話講得最有道理?
④討論:你覺得少年所講得“它們”表面上指什么呢?“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指蟬、螳螂、黃雀。螳螂想啄食蟬,黃雀想捕食螳螂。)
、菀x故事。(師引)蟬一心想著——(生讀)眼前的露水,(師引)卻沒顧到——(生讀)身后的螳螂;(師引)螳螂一心想啄食——(生讀)眼前的'螳螂,(師引)卻沒顧到——(生讀)身后的黃雀;(師引)黃雀一心想捕食——(生讀)眼前的螳螂,(師引)卻沒顧到——(生讀)樹下的少年。(師引)蟬、螳螂、黃雀,它們(生讀)都只顧眼前的利益,卻不知道身后的禍患。
、奚倌曛v這個“螳螂捕蟬”的故事,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呢?
[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先讓學生弄清情節(jié),通過分角色的朗讀,進入情境。然后把少年講的故事找出來,講述、討論,理解寓意,并理解少年“用意”。層次十分清楚。]
三、學習第三段。
過渡:少年講了這個故事,他的目的達到了嗎?從哪里看出來?
1、指名朗讀課文最后一段。
2、理解“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了)
3、吳王到底明白了什么?(出示填空:吳王聽了少年的話,受到了啟發(fā),明白了,所以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四、深入探究。
1、少年的目的達到了,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那么,少年怎么會想到講這個故事的?(因為吳王所處的環(huán)境與“螳螂捕蟬”有相似之處。因此,少年就通過這個故事,讓吳王自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2、少年表面上是講故事,實際上是暗勸吳王不要攻打楚國。如果說大臣們的勸是“直勸”、“力勸”的話,那么少年的勸稱得上是什么呢?(智勸)
3、小結(jié)。侍奉吳王的少年懂得一個好的主意要成功,得選擇一個合適的環(huán)境、恰當?shù)臅r機,他真可算得上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人。
[引導學生進行對照、分析,深刻地理解少年的形象。不僅讓學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很好地滲透了探究性學習的精神,而且照應了開頭。]
五、總結(jié)全文。
這篇課文,寫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巧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吳王,使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你從中懂得了什么?
吳王很固執(zhí),不聽大臣的勸說,一定要攻打楚國。但是,后來他聽了少年的故事,堅決地放棄了攻打楚國的念頭。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fā)?
少年在花園里,給吳王講螳螂捕蟬的故事。你讀了這個故事,又懂得了什么?
六、作業(yè)。
1、復述寓言故事。
2、填空:
《螳螂捕蟬》一文,主要寫了少年巧用,從而體現(xiàn)少年的,同時還告訴我們的道理。
板書:
23、螳螂捕蟬
螳螂
。▍菄
。ǔ䥽┫s黃雀(其他諸侯國)
少年智勸吳王(有勇有謀)
[充分利用了文本資料,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和語文基本功的訓練。不僅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少年的形象,學習他的精神和品質(zhì);而且從吳王的角度思考,懂得一個人應該勇于改正錯誤,還引導學生深刻地理解寓意。在語文基本功訓練方面,抓得也較為全面,既有理解的訓練,又有積累和運用的訓練。]
《螳螂捕蟬》教案 3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理解重點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
3、師生共同探討,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在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時,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要瞻前顧后,通盤謀劃。體會少孺子的機智、愛國。
4、結(jié)合文章的內(nèi)容,擴寫課文。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品味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講述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道理。
讀寫結(jié)合點:
結(jié)合文章的空白點擴寫課文,使學生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寫體會。
德育滲透點:
培養(yǎng)學生做事瞻前顧后、通盤考慮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文化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螳螂捕蟬》。上節(jié)課,我們結(jié)合文中注釋讀通了這片文言文,并了解了文章大意。你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少孺子用螳螂捕蟬的故事讓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師板書:少孺子吳王
二、精讀課文:
1、學習起因部分:
教師:正如大家所言,故事因吳王伐楚開始,書中是怎樣寫的?
、胖干x----你讀懂了什么?——指導朗讀(讀出吳王的固執(zhí)、驕橫跋扈)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
、瓶梢再|(zhì)疑如:吳王為什么會如此堅決的攻打楚國呢?請學生結(jié)合搜集到的資料來談
⑶請你想象一下群臣聽到后會是怎樣的'情形?指名說
、壬偃孀勇牭胶螅謺绾蜗肽?
2、學習經(jīng)過部分:
、抛宰x描寫少孺子行為、語言的語句。思考: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何疑問?
⑵出示描寫他行為的句子——指生朗讀,談理解。
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指導朗讀,把他的動作讀清楚。
、琴|(zhì)疑,如:他為什么連續(xù)三天這樣?(學生理解到他是等機會勸吳王就可以)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天,他終于遇到吳王了?吹剿麧M身露水,吳王非常驚訝,他說-----子來,何苦沾衣如此?(指生讀出疑問的語氣)
、扔谑,少孺子就對他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我們不妨讀讀
出示少孺子的部分語言。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以;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后下也。
、赡隳苷归_想象,把這有趣的情景用自己的話說說嗎?
練習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
教師:蟬、螳螂、黃雀這些小動物何等警醒,平時生活中,你想悄悄靠近都難,而此時,在離它們不遠的地方,就潛伏著可能置它們于死地的敵人,這種危險怎么就察覺不到呢?
學生分析,引出——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患也。
指名朗讀,多有哲理的話呀,讀出文言文的韻味。
。6)聽了他的話,吳王恍然大悟——善哉!乃罷其兵
這三個小動物之間的趣事何以讓堅決舉兵的吳王罷兵呢?
出示地形圖——觀察、分析(說出戰(zhàn)爭對國家的危害,對百姓的危害)
、艘环掽c醒夢中人,吳王此時會想到什么?又會對少孺子說些什么呢?
寫話練習
3、學到這兒,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艑W生提不出,老師質(zhì)疑,如:吳王為什么不在大庭廣眾之下講這個故事呢?
讓學生體會到:一個好主意要想成功,還得選擇一個適當?shù)沫h(huán)境,恰當?shù)臅r機,這就是計謀。從這點看到少孺子是一個()的人。(足智多謀、機智等)
⑵正因為如此,他在給吳王講故事時是非常輕松、隨意,我們再讀他的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不慌不忙、不緊不慢———指導朗讀——背誦)
⑶從全文中,你還感受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說出自己的理由。
板書:愛國、勇敢
、裙植坏,吳王稱贊道——善哉!
言下之意,是()善哉!
4、多么機智愛國的少孺子,多么有趣又寓意深刻的故事,盡然于這簡短的
100多字中,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之一。除此以外,它還有這樣的特點——出示課件
古今翻譯的不同如:悲,今譯為悲傷;古代譯為動聽
其的指代用法。在句中都表示他的或他們的,但所指卻不同。
三、拓展延伸:
1、后人將這個故事縮為一個成語,想必大家都知道——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2、學了這個故事,給你的最大啟迪是什么?可以從少孺子的角度,也可以從吳王的角度來談。
《螳螂捕蟬》教案 4
教學目標:
1、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這兩個詞語造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能憑借課文語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教學準備:
制作課件
教學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復習舊知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23課《螳螂捕蟬》。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主要講什么內(nèi)容?(少年通過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吳王放棄攻打楚國)
二、抓關鍵詞,復述故事(目的:分散復述的重點)
1、聽寫四組詞語
A、蟬悠閑自由自在B、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
C、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D、侍奉吳王的少年拿著彈弓瞄準
2、請聯(lián)系這四組詞語,聽“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
要求:大泊中心校束曉燕
邊聽邊記
3、記住了嗎?下面就請你們按這四組詞語和掛圖(出示)復述故事。(可以加進自己的想象,進行發(fā)揮、創(chuàng)造,盡量做到具體、生動)
4、指名復述故事。評價
5、故事中有哪幾個主人公?9板書:蟬螳螂黃雀少年)誰能用箭頭來表示一下在他們之間發(fā)生的事?
過渡:這就是課文中少年給吳王講的一件有意思的事。少年通過這一挺有意思的事,想告訴吳王什么道理呢?
三、自主閱讀,體悟道理
1、請自由朗讀課文,劃出文中直接說明的一句話。
2、交流。
。1)出示“: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2)指名讀。(評價、試讀)讀了這句話后有什么疑問嗎?
(它們?nèi)齻“眼前的利益”分別是什么?“隱伏著的禍患”又是什么呢?……)
。3)同學們提的問題都很好,大家想想,該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
。í毩㈤喿x,從文中找答案;分組討論,解決問題……)
(4)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上述問題。
。5)把你的學習成果向大家匯報一下好嗎?出示表格,檢查學習效果。你會填嗎?
眼前的利益
隱伏的禍患
蟬
螳螂
黃雀
。6)、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它們可能是怎么想的呢?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
3、吳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訴他的道理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
出示句子: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他說:“你講得太有道理了!”(“恍然大悟”怎么理解?吳王明白了什么?從中可看出吳王是個什么樣的人?練讀這句話)
過渡:學到這兒,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四、結(jié)合質(zhì)疑,體悟少年的智慧
1、重點討論:那少年為什么不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吳王講這個故事呢?
。ńY(jié)合課文內(nèi)容談談自己的看法。讓學生感悟到少年是智勸)
2小結(jié):如果說大臣的勸是直勸、力勸的話,那么,少年的勸稱得上是智勸、巧勸?梢娨粋好主意要想成功,還得選擇一個適當?shù)?環(huán)境,恰當?shù)臅r機,這就是計謀。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是個怎樣的少年?(有勇有謀,充滿智慧)
文中什么地方能看出?(結(jié)合學習第三自然段內(nèi)容,隨機點撥:哪些詞語能體現(xiàn)出他冒死巧諫的智謀和決心?練讀)
五、練讀對話,練習表演(目的:深化理解課文,同時進行朗讀訓練、復述訓練)
a)課文以簡練的語句寫出了少年冒著極大的風險勸說吳王的過程。如果把這一過程表演出來的話,你們覺得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呢?
1.熟讀對話,讀出符合人物身份的恰當語氣,最好能記住。
2.根據(jù)語言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情、動作。
3.加進旁白。(結(jié)合第3自然段內(nèi)容,加進這樣的想象:花園里此時是怎樣的的一番景象呢?形成表演前的旁白)
b)學生分別逐項準備,逐項匯報。
1.分角色朗讀對話,進行評價。
2.自由選擇同伴合作練習表演,體會人物的神情、動作。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口述旁白,評議、補充。
c)哪兩位敢于上臺表演呢?學生上臺表演,然后評價。
六、總結(jié)課文,課堂練習
1、總結(jié)課文:這篇寓言故事中的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告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顧不到身后隱患是危險的。最終使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學了課文,你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板書: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在你身上有過這樣的教訓嗎?
2、這則寓言故事在寫作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呢?
(A、借助故事說明道理:這是寓言的一般表達方式)
。˙、前后照應,首尾連貫)
3、課堂練習,用帶點的詞語造句。
出示句子,指名讀:
A、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
B、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指名造句,師生評議。
七、布置作業(yè)
1、造句
恍然大悟……
自由自在……
2、填空
學了這篇寓言故事,我們認識了()的吳王,()的少年,懂得了()的道理。
3、學習課文的寫法,編一則寓言故事,說明一個道理。(寫在日記本上)
板書:23螳螂捕蟬
蟬螳螂黃雀少年
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
教學反思:
《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王決定攻打楚國并下令不準別人來勸阻,這時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吳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我在教《螳螂捕蟬》時,從學生閱讀心理出發(fā),根據(jù)教材本身特點,大膽地重組教學內(nèi)容,第一課時我主要抓住了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以聽寫詞語導入學習,然后根據(jù)詞語講述《螳螂捕蟬》的故事,在學生基本把握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在一起探討“少年為什么要給吳王講這個故事”和“少年是怎樣勸說吳王的”這兩個關鍵的問題,雖然我改變了課文的“序”,但我以發(fā)展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為主線,安排了聽、說、讀等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層次分明的實踐中能得到全面的訓練和整體的發(fā)展。在教學時,雖然細節(jié)把握得還不夠到位,但總的學習目標還是達到了。學生對“螳螂捕蟬”的寓意基本理解了,對少年的智勸、巧勸也有了一定的感悟。當然,設計總是完美的,但在操作過程中總會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理解文章第一小節(jié)時,雖然我也知道應該讓學生讀透文章,在讀中體悟吳王的固執(zhí)、在讀中了解“不堪設想”的后果,可在學生稍微遇到一點挫折時,我總?cè)滩蛔〖敝ジ嬖V他答案;當學生的答案與我的預設有偏差時,我就會感到茫然,不知如何把學生引導到我的思路上來,這也許是因為我的教學機智還不夠吧。
《螳螂捕蟬》教案 5
教學要求:
1.細讀課文,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并能回答課后的問題。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3.能憑借課文語言文字,感悟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復習,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1)朗讀詞語,注意帶點字的讀音不堪設想乘虛而入恍然大悟自由自在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禍害大王隱伏處死前爪露水
(2)朗讀寫詞語蟬悠閑自由自在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侍奉吳王的少年拿著彈弓瞄準隱伏著禍患
。3)說話練習(用以上每一排上的詞語先說一句話,再連起來說一段話)①學生自己試講后交流。②出示卡片“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劢處熜〗Y(jié)投影出示圖片
(4)投影故事內(nèi)容,齊讀(教師邊出示蟬螳螂黃雀少年圖片)
(5)你覺得故事中哪一句話講得最有道理?投影句子:“它們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學生齊讀
三、質(zhì)疑,導入精讀
1、讀了故事,你想知道什么?
2、學生交流,歸納出示學生提出的問題四、學生自主探求學習
1、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想,同桌討論,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打上問號。
2、學生交流
五、指導精讀感悟課文過渡;
。ㄒ唬⿲W習課文第一段。
。1)投影出示:“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它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2)指名讀
。3)這句話大臣們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
。4)聯(lián)系課文說說:“乘虛而入”“不堪設想”的意思。
(5)你覺得大臣的意見如何?(意見正確,考慮周到)
。6)指導讀好這句話。
。7)吳王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從哪里看出來?出示:可是吳王固執(zhí)地說:“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應該怎樣讀好這句話。
。8)吳王這樣堅持自己的錯誤意見,一點也不覺悟,誰也能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吳王的這種表現(xiàn)?對,這就叫(板書):執(zhí)迷不悟。
(二)學習課文第二、三段
過渡:有個侍奉吳王的少年想勸說吳王,他又是怎樣做的?學生回答后出示:第二天清晨,他拿著一只彈弓,在王宮花園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露水沾濕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這樣,一連轉(zhuǎn)了三個早晨。
。1)學生齊讀你認為應該怎樣讀,你從中體會出什么?你有什么疑問嗎?
。2)教師設疑:(機動)少年為什么不當場進去講述這個故事?如果當場當時跑進去,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師述:學到這里你對第一個問題理解了嗎?(指名學生說說)
。3)教師小結(jié)以上段落學習的方法。
。ㄈ┲笇Ьx、領悟課文第4-12段。
(1)請大家照以上方法練讀以下各個自然段。
。2)學生練習朗讀
(3)檢查:指名分角色朗讀,其他學生認真聽,想一想:每一句該怎么讀才有味道?①學生評議并進行朗讀練習,②
教師小結(jié):講一個故事要生動,不然,吳王不愛聽。
。4)同桌練習分角色朗讀。提示:注意吳王、少年的語氣有何不同,體會他們各自的語氣、神情。
。5)男女生集體分角色朗讀。
。6);出示句子討論:
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佟八鼈儭笔侵刚l?說說它們“眼前的利益”各是什么?“身后的禍患”各是什么?(學生回答,完成板書:捕啄彈)
、谶@里的“它們”除了指這些外,還可能指誰?為什么?
③吳王眼前的利益是什么?身后的禍患是什么?
、苓@句話和前面哪一句話是有聯(lián)系的?
小結(jié)
。ㄋ模┲笇Ьx第14自然段
(1)吳王聽了有沒有明白其中的道理?從哪里看出來?板書:恍然大悟
。2)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佟拔颉笔鞘裁匆馑?“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
、趨峭醯降酌靼琢耸裁矗繋熓觯簩W到這里你對第二個問題理解了嗎?(指名說說)
③出示填空:吳王聽了少年的話,受到了啟發(fā),明白了所以取消了攻打了楚國的念頭。
六、總結(jié)課文學了這一課,對你今后做事有什么啟示?
《螳螂捕蟬》教案 6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明白吳王打消攻打楚國念頭的原因。
2、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會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表現(xiàn)課文內(nèi)容、表達對課文的理解。
3、情感目標: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說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既是文章的重點,也是文章的難點。
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收集八字成語
教學過程:
一、話題導入。
1、同學們,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吳王要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吳王不僅不聽,還下了個死命令,那么,大臣們?yōu)槭裁匆磳δ兀繀峭跤窒铝藗什么死命令呢?
2、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3、學生交流。
4、想象說話。會產(chǎn)生哪些不堪設想的后果……
5、吳王的態(tài)度如何?此時此刻,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吳王?
。ǔ鍪緝山M句子。吳王下了個死命令。誰敢來勸阻我,就處死他。)比較兩個死的意思。
過渡:可就是這位固執(zhí)的吳王,聽了少年的講了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故事,就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這個故事的內(nèi)容是什么呢?(板書: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二、學故事,明寓意。
1、學生讀故事內(nèi)容。
2、指名說蟬、螳螂、黃雀的共同之處。齊讀。
3、說說蟬、螳螂、黃雀眼前的利益和身后的禍患各是什么?
4、齊讀故事。要求讀出蟬、螳螂、黃雀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后禍患的心理。
5、練習復述。(出示圖片和原文中的詞語)
6、指名復述,師生評價。
7、交流故事的帶來的啟示。(板書: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后禍患,危險。
8、吳王恍然大悟,悟出了什么?引導學生交流。此時此刻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樣的吳王?(小結(jié)板書:吳王攻楚諸侯國在后。)
過渡:這究竟是位怎樣的少年呢?
三、感悟少年。
1、(出示讀書要求)學生自讀(2—8)自然段。邊讀邊思,在文中批注。
2、全班交流。(要求:先讀出文中的詞句,再說自己的想法)
3、師適時點撥和引導,讓學生體會少年的愛國、勇敢、智慧等特點。
4、教師小結(jié):同樣是勸,大臣的勸阻遭到了吳王堅決的反對,而少年的勸說卻使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這位少年的勸說是一種怎樣的勸?
5、學生回答。(板書:少年智勸)
過渡:少年用智慧勸阻了吳王了,早朝時,吳王如何向大臣宣布呢?
四、拓展延伸。
1、學生練寫吳王早朝時的講稿。
2、指名扮演吳王上早朝。
3、(出示一段古文)學生對照課文邊讀邊理解,并找出表示寓意的一句。
4、引導學生說八字成語。
五、作業(yè)布置。
1、找一些成語的典故讀讀。
2、小組演演這篇課文。
板書設計:少年智勸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吳王明理吳王攻楚諸侯國在后
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后禍患,危險!
教學反思:
《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王決定攻打楚國并下令不準別人來勸阻,這時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吳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我在教《螳螂捕蟬》時,從學生閱讀心理出發(fā),根據(jù)教材本身特點,大膽地重組教學內(nèi)容。雖然我改變了課文的'“序”,但我以發(fā)展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為主線,安排了聽、說、讀、寫等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層次分明的實踐中能得到全面的訓練和整體的發(fā)展。教學中,我抓住吳王前后態(tài)度的對比,少年與大臣的對比,突出少年的形象。學生對“螳螂捕蟬”的寓意基本理解了,對少年的智勸、巧勸也有了一定的感悟。在實際教學中還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對課文中的細節(jié)把握得還不夠到位,在指導學生讀書和引導學生感悟方面做得還不夠。當學生的答案與我的預設有偏差時,我就會感到茫然,不知如何把學生引導到我的思路上來,這也許是因為我的教學機智還不夠吧。
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段話:“精彩的有智慧的語文課,不在于教師講授無數(shù)個知識點,而在于學生提出更多的為什么;不在于教師運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學生是否在學習過程中有大量的參與和自由表達的機會;不在于設計的課堂有無其基礎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在于學生是否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通過學習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學生從課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們質(zhì)疑和評判了多少,在于他們是否展開想像的翅膀,拓展廣闊的心靈,在于學生對自己的發(fā)展是否有足夠的自信!蹦軌蜃寣W生借助課本發(fā)展語言、訓練思維、培育智慧也一直是我的追求,雖然我的課堂還存在著許多缺點,還留下了不少遺憾,但正是有了這樣的探索,才能不斷地進步。
《螳螂捕蟬》教案 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指導學生讀懂《螳螂捕蟬》的故事,學習在閱讀中體驗人物的內(nèi)心。
3、通過學生的自讀自悟,體驗人物情感,領悟寓意。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讀懂《螳螂捕蟬》的故事,學習在閱讀中體驗人物的內(nèi)心。
教學過程:
一、從《螳螂捕蟬》的故事入手,揭示中心。
1、默讀,課文中的哪些地方直接寫這個故事的。
2、生自由讀第九自然段,練習講故事。
3、指名說故事,師相機板書:蟬、螳螂、黃雀、少年。
4、故事中的“蟬、螳螂、黃雀、少年”,它們的表現(xiàn)怎樣?再讀課文,勾畫出相關的詞語。相機板書:休閑、捕捉、啄食、瞄準。
5、從他們的表現(xiàn)我們可以看出,他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齊讀文中的句子。
相繼板書:只顧眼前的利益、不顧身后隱伏的禍患。
6、那我們再來看一看,“蟬、螳螂、黃雀”它們眼前的利益是什么?身后隱伏的禍患又是什么?比較一下,它們值得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后隱伏的禍患嗎?相機板書:不能、而。
二、從吳王聽了少年故事后的感悟,揭示中心。
1、吳王聽了少年的故事后恍然大悟!拔颉笔鞘裁匆馑?“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那吳王明白了什么呢?
生讀第一段后回答。師相機板書:楚國、吳國、諸侯國。
引導學生理解詞語:乘虛而入、不堪設想。
2、揭示中心: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不顧身后隱伏的禍患。
三、從吳王的變化,感悟少年的機智勇敢。
聽了少年的話,吳王終于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那么多的大臣勸說吳王都沒有奏效,為什么他聽了少年的話就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呢?
四、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揭示寓意。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五、復述故事。
1、出示詞語:乘虛而入、不堪設想、螳螂捕蟬、恍然大悟。
2、指名講故事。
板書設計:
10、螳螂捕蟬
蟬螳螂黃雀少年
休閑捕捉啄食瞄準
楚國吳國諸候國
(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不顧身后隱伏的禍患。
教學點評:
《螳螂捕蟬》這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卻不知被身后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勸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顧不到身后的隱患是危險的.。
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不顧身后正隱伏著的禍患”,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在本課時教學中,教學目標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基點,定位準確、科學;教材處理大膽重組,不拘泥于面面俱到;教學過程重視學生參與,關注知識生成;教學評價充滿情感,注重激勵,體現(xiàn)了多元化。在本課時教學中,執(zhí)教老師緊扣《螳螂捕蟬》這個故事,單刀直入,拎起故事的線索——“蟬、螳螂、黃雀、少年”。抓住文中描寫“蟬、螳螂、黃雀”神態(tài)、動作的語句,突出它們只顧眼前的利益,不顧身后隱伏著的禍患。接著,教者又緊扣吳王聽了故事后的感悟,點出了“楚國、吳國、諸侯國”之間的關系,再此突出“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后隱伏著的禍患”。課文結(jié)束時,教者設計了“理解‘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目的是讓學生在明白成語本意的基礎上,再明白它的寓意,也是對“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后隱伏著的禍患”的再一次強調(diào)。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沒有做繁瑣的分析,滔滔不絕的講解,而是真正成為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協(xié)調(diào)者、合作者和激勵者。
薩特說過: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chuàng)造。因此,我們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不要去刻意追求“標準答案”,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螳螂捕蟬》教案 8
教學目標:
1、會寫4個生字;理解“螳螂、諸侯、稟報”等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有感情地讀好少年和吳王的對話,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
3、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說明道理的表達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讀好少年和吳王的對話,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說明道理的表達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寓言故事。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E竽充數(shù)掩耳盜鈴自相矛盾揠苗助長……)
2、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的寓言故事,題目是——《螳螂捕蟬》,齊讀課題。引導學生注意讀準“螳螂”的讀音及認清字形。
3、讀了課題你有哪些疑問呢。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導學:這則寓言故事會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請大家?guī)е@個問題和自己的疑問開始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尤其注意長句子的正確斷句,要多讀幾遍。不懂的字詞做上標記。
2、學生按照初讀要求自讀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1)課件出示詞語,引導學生開火車讀詞語并正音。
螳螂捕蟬恍然大悟自由自在不堪設想乘虛而入稟報諸侯勸阻瞄準毫不介意侍奉?固執(zhí)
(2)理解詞語意思。
先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字詞,然后讓學生互相答疑。
教師重點點撥以下詞語:
諸侯:古代帝王統(tǒng)轄下的列國君主的統(tǒng)稱。
毫不介意:一點也不在意。
不堪設想:事情的結(jié)果不能想象,指會向很壞、很危險的方向發(fā)展。
禍患:禍事;災難。
(3)指導書寫:“稟”上下結(jié)構(gòu),下面為“示”,書寫時要托住上面部分!昂睢睕]有小豎,與“候”要區(qū)別開!绑搿倍际窍x字旁,并且都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書寫時要左窄右寬,結(jié)構(gòu)要緊湊。
。4)指名分段讀文。
尤其注意指導長句子的讀法。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按事情的起因、發(fā)展、結(jié)果給課文分段。
2、學生先讀文獨立思考分層次,然后在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最后在班內(nèi)交流。
第一段(1自然段):寫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固執(zhí)得不聽任何人的勸阻。
第二段(2~11自然段):寫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講述“螳螂捕蟬”的故事,巧妙地勸說吳王。
第三段(12自然段):寫吳王終于明白過來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四、圈圈畫畫,討論質(zhì)疑
1、導學:你喜歡讀精彩的故事嗎。
是怎樣的原因讓你喜歡。
2、學生自由討論交流。(故事有趣,讀起來輕松;有人生的道理;驚險刺激,像探險一樣;故事人物形象生動,感染人……)
3、導學:我們今天學習的這個寓言故事是否也蘊含這些因素呢。默讀課文,圈圈畫畫,找出依據(jù)。
4、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圈畫相關語句。
5、在小組內(nèi)討論、質(zhì)疑、交流畫出的語句。
6、小結(jié):同學們找到的語句都是很好的依據(jù),這則寓言故事究竟蘊含哪些讓我們喜歡的因素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交流。
五、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1、先描紅生字,再在本子上書寫生字,最后聽寫。
2、熟讀課文,按照分的層次練習復述。
3、搜集八字成語及背后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簡潔入課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0課——《螳螂捕蟬》,這個題目其實是出自一個成語,結(jié)合課前搜集誰來說出這個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2、上節(jié)課同學們初讀了課文,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么。
可以分為幾部分。
3、上節(jié)課我們還對精彩故事的必備條件進行了討論,大家喜歡的故事大概有這么幾點:有著深刻的道理,情節(jié)一波三折,感到驚險,人物的某種品質(zhì)或精神打動了你,觸動了你的心弦,讀著有趣、輕松。《螳螂捕蟬》是一個蘊含這些因素的精彩故事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討上節(jié)課你圈畫出的“依據(jù)”是否成立。
二、品讀感悟,賞析精彩
1、有道理。
。1)導學:本文精彩因素中最明顯的是什么。(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不能只想到眼前利益,而不顧身后隱伏的禍患。)故事中這個道理是如何來揭示的。
用課文中的“依據(jù)”來說明。
。2)學生思考后回答:通過少年講故事來說明,也就是在課文的
9、11自然段,(3)指名讀
9、11自然段。
。4)導學:我們可以把它連成一段話來讀,最直接說明道理的是哪一句話。什么是眼前利益。
隱伏的禍患又是什么。
。5)學生借助課件中蟬、螳螂、黃雀的利益和隱患的圖片,直觀感受故事情節(jié),體會道理。
。6)小結(jié):所以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不顧身后隱藏的危機。這個道理讓這則寓言精彩。
2、驚險。
(1)導學:這個故事確實告訴我們重要的道理。那么這個故事有驚險之處嗎。所謂驚險,也就是讓人擔心、緊張,并有懸念。瀏覽課文,說說課文中有這樣的驚險和擔心嗎。
。2)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后,小組內(nèi)逐一說。
。3)教師引導學生班內(nèi)交流:文章帶給我們的.驚險和擔心。
A、擔心吳王攻楚,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B、少年想去勸,可已經(jīng)下了死命令,怎么辦。
C、擔心少年不能被吳王發(fā)現(xiàn)或是吳王怪罪他。
。4)導讀:第4~12自然段大部分內(nèi)容是少年與吳王的對話,談話的進程比較快,這個過程中你有擔心與緊張嗎。你會怎樣讀對話。同桌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
。5)導讀:你的一顆心什么時候放下來的。
吳王恍然大悟了,還記得大臣勸阻時他的固執(zhí)嗎。學生齊讀第1自然段。
。6)導學:這時吳王悟出了什么。又想到些什么。
。▍峭趼犃松倌甑墓适,知道了自己就像是故事中的蟬、螳螂與黃雀一樣,只考慮到眼前的利益,沒有顧及到身后的隱患,如果自己執(zhí)意攻打楚國的話,將會被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不堪設想,國家會遭難,百姓會遭殃。)
。7)小結(jié):同學們,你認識了一個怎樣的吳王。(固執(zhí),但能知錯就改。)是呀,吳王終于明白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道理了,我們也舒了一口氣,夠驚險。
3、感人。
。1)導學:故事中有令你感動的地方嗎。
。ㄕn件出示文中插圖)文中的少年與你們的年紀差不多大吧。你認為這是一個怎樣的少年。(他冒著生命危險,去勸吳王,他為國分憂,有一顆愛國心,機智勇敢,他勸得巧妙。)
教師重點點撥:
選擇時間——“清晨”。因為只有清晨才有露水,才有蟬“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所講的故事才顯得真實。而且只有清晨有露水,少年才會“沾濕衣裳”,這也才能引起吳王的注意。這個“清晨”的時間是少年刻意選的,顯示出其過人的謀略。
《螳螂捕蟬》教案 9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8個生字。
2.理解他們在課文中的意思。理解“其”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代指的不同內(nèi)容。
3.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課文。講述課文講的故事并找出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4.背誦課文。默寫課文中少孺子講的那段話。
5.理解課文內(nèi)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講述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道理
教學難點:
了解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二、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詞,讀通句子。
2.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檢查初讀情況
指名自然段讀課文,注意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讀得不準的字音。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看看寫這個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的是什么。
2.組成小組相互交流,討論。
3.集體交流,討論。
4.分段讀熟課文,爭取能講清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
五、指導書寫生字
課后小結(jié):學生能正確讀文,通過學生交流能理清文章的層次,知道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再讀古文時,需要教師指導如何停頓,以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句子意思。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2.指名回答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導精讀課文
1.精讀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讀好吳王的話。
(2)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一些大臣卻反對,吳王和大臣誰的意思正確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3)練讀這句話,體會大臣們考慮問題的周到。
(4)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的起因。
2.精讀課文第二段、第三段。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試用自己的話敘述“螳螂捕蟬”的故事。
(2)同桌互說。
(3)指名說故事:“螳螂捕蟬”。從“具體、生動”這一要求來評議指導。
(4)組織小組討論:少年僅僅是為吳王講一個故事嗎?你能從哪些語句中找到理由?
(5)組織討論:少年說的一番話,為什么能打消吳王攻打楚國的念頭?
(6)帶問題讀課文;ハ嘤懻摚杂砂l(fā)表意見。
2.分角色朗讀全文,(同桌、小組、集體)深入體會課文內(nèi)容。
3.指導運用詞語:“自由自在”、“恍然大悟”。
三、復述課文
指名復述課文,結(jié)合對學生的評議,指導學生掌握復述的基本要求,既要把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簡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又要能把關鍵的地方講具體、講生動。
課后反思:
在備課過程中,我考慮到學習古詩文與現(xiàn)代文的不同,因此在課上先講述了學期古詩文要注意的幾點要求,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感到生疏。
在備課過程中,我還考慮到螳螂捕蟬與打仗的聯(lián)系,如果老師只運用語言去描述,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于是我出示了一張地形圖,使學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兩者之間的關系,明白了文章要說明的道理:考慮問題要周全,同時也使文章主要人物(年輕人)的特點:機智、勇敢、以國家利益為重出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文章的重難點得到解決。
在講課過程中我還注重朗讀的指導,教給學生朗讀古詩文的方法,并運用多種方法讀課文,從而激發(fā)學生朗讀古文的興趣。
《螳螂捕蟬》教案 10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ò鍟n題:螳螂捕蟬)認讀“螳螂”兩字后齊讀課題。談話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一個古代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利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阻了國王攻打鄰國的事。那么,“螳螂捕蟬”是怎么回事?它為什么能國說服國王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
二、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爭取弄清上面的問題。
3、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讀課文,注意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讀得不準的字音。
2、檢查下列詞語的理解:“不堪設想、乘虛而入、自由自在、恍然大悟”。
。1)如果其它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2)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
。3)聽了少年的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指名讀句子,聯(lián)系句子理解詞義。
指名說,集體討論。
乘虛而入:趁著空隙或趁人沒有防備時進入。
不堪設想:堪:能夠。不能想像將會再成怎樣壞的結(jié)局。
自由自在:不受約束。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
3、針對前面對課文質(zhì)疑的幾個問題,指名發(fā)言,說說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看看寫這個故事的起因的是哪些自然段,寫經(jīng)過、結(jié)果的是哪些自然段。概括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
2、組成小組相互討論交流。
起因(1):吳王決定要攻打楚國,并下令不準別人來勸阻。
經(jīng)過(2-11):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巧妙地勸說吳王。
結(jié)果(12):吳王聽了少年的話,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3、分段熟讀課文,爭取能講清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
五、指導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能用簡潔的語言講述“螳螂捕蟬”這則寓言故事。
2.了解“螳螂捕蟬”這則寓言的寓意,并能分析清楚“螳螂捕蟬”與“吳王伐楚”之間的關系。
3.能有感情地朗讀人物的對話。
教學重點:
能有感情地朗讀人物的對話。
教學難點:
了解“螳螂捕蟬”這則寓言的寓意,并能分析清楚“螳螂捕蟬”與“吳王伐楚”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講述“螳螂捕蟬”這則寓言故事
1.請同學們翻開默寫本,我們先來聽寫幾組詞語。
①蟬悠閑自由自在
、隗牍爸碜忧白
③黃雀伸長脖子啄食
、苌倌陱椆闇
2.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學生讀題)《螳螂捕蟬》
3.(出示插圖)我們來看這幅圖?粗鴪D,再根據(jù)我們剛才聽寫的這些詞語,你能用簡潔的語言來說說“螳螂捕蟬”這個故事嗎?先自己說說看。(學生練說)
4.指名學生說,再請人說。
。á賹W生邊說邊貼板書:蟬,螳螂,黃雀
②如有學生說到寓意,及時予以肯定:你能想到這是一則寓言故事,并把它的寓意告訴大家,你很會思考。
如沒有學生說到寓意,就及時提醒:這是一則寓言故事,每一則寓言故事都會告訴人們一個道理,這叫做寓言的寓意。如果你能在故事的結(jié)尾點明寓意,就會講得更好了。
貼板書:一心想眼前利益沒顧到身后隱患
5.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則寓言。
二.學文明理
1.在中這則寓言是一位少年講給吳王
聽的,它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又是怎樣講述的呢?讓我們認真地來學習課文。首先我們來看看學習要求。
2.(出示自學要求)
自由地、認真地朗讀課文的2——12自然段
、僬乙徽遥涸趨峭鹾蜕倌甑膶υ捴校阏J為最精彩的是哪一句話。把它畫出來,并說明理由。
、谙胍幌耄簠峭鯊纳倌甑脑捴小拔颉背隽耸裁?
③評一評:你喜歡文中的哪一位人物,請你對他做出簡要的'。(并從書中找出理由)
(提示:①可以在書上做批注。
、诟髯酝瓿扇蝿蘸,如有時間可以同桌交流一下)
老師將講給你們5、6分鐘的時間自學,請你要抓緊時間啊。
3.自學
4.全班交流
1)交流第一個問題
。á俪鍪局攸c句:“蟬,螳螂,黃雀,他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②朗讀:真是畫龍點睛的一句話啊,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交流第二個問題
(①貼板書:楚國,吳王,其它諸侯國
吳王終于明白了:不能像蟬,螳螂,黃雀一樣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要顧及身后禍患啊。
②貼板書: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顧及身后禍患讀一遍)
3)交流第三個問題
(①交流的重點應該是少年的智慧。提升:勇敢要有智慧的支撐。一個好主意想要成功,還得選擇一個合適的環(huán)境,恰當?shù)臅r機,這就是計謀。少年就是一位有勇有謀,充滿智慧的人。)
、谧x重點句:這兩位人物都有令人喜歡的地方,但無疑少年是作者更加賞識的一位。因為正是它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使吳王明白了:做事(學生讀: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顧及身后的禍患。)
5.朗讀訓練
1)現(xiàn)在你心中已經(jīng)有了一個你喜愛的人物。憑著你對這個人物的喜愛,朱老師相信,你一定能把他說的每一句話都讀好。
2)(出示要求)讀一讀:把你喜歡的這位人物說的每句話都有感情地讀好。
3)學生自讀
4)指名讀,再讀,教師參與讀
5)齊讀:老師讀旁白,喜歡少年地站起來讀,喜歡吳王的坐著讀。
三.拓展
1.同學們,學習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收獲啊?最好能聯(lián)系實際談一談
(*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顧及身后禍患
學會智勸
深明大義,知錯就改)
2.同學們談的都很好,我相信學習了這一課,又一個道理已經(jīng)銘記于你們心中了。讀重點句: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顧及身后隱患。)
3.補充寓言
“螳螂捕蟬”既是一則有趣的寓言,又是一個能啟迪人的智慧的故事。你還知道那些寓言故事嗎?
四.布置作業(yè)。
請你仿照《螳螂捕蟬》這課文的方法,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件事與一則寓言結(jié)合起來,編寫一個故事。
板書設計:
23螳螂捕蟬
吳王―――楚國 (趙國在后)
螳螂―――蟬 (黃雀在后)
只顧眼前利益 身后隱伏禍
文獻摘錄:
寓言故事是根據(jù)劉向《說苑》中的有關記載改編。既是寓言故事,書中的人物都是寓言形象,有的還是假托的,不宜過多介紹史實,強調(diào)它的真實性。
【《螳螂捕蟬》教案】相關文章:
《螳螂捕蟬》教案10-07
《螳螂捕蟬》教案03-28
《螳螂捕蟬》的教案07-17
《螳螂捕蟬》教案精選10-16
[精品]《螳螂捕蟬》教案11-21
《螳螂捕蟬》教案15篇08-09
螳螂捕蟬注釋11-14
《螳螂捕蟬》說課稿10-15
螳螂捕蟬作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