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送別高二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長亭送別高二上冊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的主旨。
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點。
3.理解本文運用多種修辭方法融古代詩詞和民間口語為一體的語言特色。
教學重點:主旨和情景交融的特點。
教學難點:情景交融的特點。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解讀賞析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
同學們,前一課我們學習了關漢卿的《竇娥冤》,了解了元雜劇中的一個個性鮮明、敢于反抗的婦女竇娥的光輝形象,今天我們將學習了解元雜劇中另一個勇于反抗現(xiàn)實的婦女崔鶯鶯的形象。
二.介紹王實甫和他的作品:
王實甫(約1260-1336),名德信,字實甫,大都(現(xiàn)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雜劇作家。他的創(chuàng)作活動時期約在元成宗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據(jù)賈仲明《凌波仙》吊詞介紹,王實甫在當時即享有盛名,常與演員、歌伎往來。所作雜劇十四種,僅存《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四丞相高會麗春堂》《呂蒙正風雪破窯記》三種及《韓彩云絲竹芙蓉亭》《蘇小卿月夜販茶船》各一折。劇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禮教為題材,塑造了崔鶯鶯、紅娘、劉月娥等不同婦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戲劇性強,曲詞優(yōu)美,對元雜劇和后來戲曲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西廂記》和《西廂記諸宮調》相比,在思想上更趨深刻。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主張,具有更鮮明的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題。首先,《西廂記》歌頌了以愛情為基礎的結合,否定封建社會傳統(tǒng)的聯(lián)姻方式。作為相國小姐的崔鶯鶯和書劍飄零的書生相愛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以門第、財產和權勢為條件的擇偶標準的違忤。崔鶯鶯和張生始終追求真摯的感情。他們最初是彼此對才貌的傾心,經過聯(lián)吟、寺警、聽琴、賴婚、逼試等一系列事件,他們的感情內容也隨之更加豐富,這里占主導的正是一種真摯的心靈上的相契合的感情。其次,崔鶯鶯和張生實際上已把愛情置于功名利祿之上。張生為崔鶯鶯而“滯留蒲東”,不去趕考;為了愛情,他幾次險些丟了性命,直至被迫進京應試,得中之后,他也還是“夢魂兒不離了蒲東路”。崔鶯鶯在長亭送別時叮囑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她并不看重功名,認為“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即使張生高中的消息傳來,她也不以為喜而反添癥候!段鲙洝冯m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終成眷屬作為團圓結局,但全劇貫穿了重愛情、輕功名的思想,顯示出王實甫思想的進步性。
三.預習檢測: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D )
A.諗知(niǎn)暮靄(ǎi)胸臆(yì)B.泠泠(léng)相偎(wēi)棲遲(qī)
c.賡續(xù)(gēng)玉醅(péi)揾做(wěn)D.蕭瑟(sè)憔悴(cuì)頃刻(qǐng)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D )
A.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
B.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
c.到京師休辱末了俺孩兒,掙揣一個狀元回來者。
D.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
E.我見他閣淚汪汪不敢垂。
3.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C )
A.有心待與他舉案齊眉(端飯的盤子)雖然是廝守得一時半刻(相守)
B.雖然眼底人千里(眼前)趁程途節(jié)飲食(趕)
C.也合著俺夫妻們共桌而食(和著)尋思起就里(內中的實際情況)
D.一遞一氣長吁氣(交替)再休似此處棲遲(留戀)
四.理清劇情結構:
第一部分(“夫人、長老上”——“素與我恓恓惶惶的寄”):趕赴長亭。表現(xiàn)崔鶯鶯為離別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第二部分(“做到見夫人科”——“專聽春雷第一聲”):長亭餞別。主要刻畫崔鶯鶯、張生二人纏綿依戀而又無可奈何的情態(tài)、心理,突出崔鶯鶯珍重愛情而輕視功名利祿的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四邊靜]霎時間杯盤狼藉”——“小生又生此念”):臨別叮囑。主要表現(xiàn)崔鶯鶯對張生的關心和擔心。
第四部分(“[一煞]青山隔送行”——結尾):夫妻分別。描寫崔鶯鶯目送張生依依難舍的情景和離別后的痛苦。
五.理解第一部分:
1.[端正好]一曲是化用誰的詩詞?你能背誦原作嗎?
提示:范仲淹《蘇幕遮》一詞——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2.[端正好]一曲所寫的環(huán)境起何作用?
提示: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時節(jié)特征的景物,襯托出崔鶯鶯為離別所煩惱的痛苦壓抑的心情;后二句自問自答,采用夸張手法表現(xiàn)了崔鶯鶯因張生即將遠離而無限感傷的心境。
3.[滾繡球]中哪些詞極力體現(xiàn)出主人公難分難舍的心情?
明確:每一句都有:遲、疾、難系、掛、迍迍、快快、早、松、減等。
4.[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幾個疊詞?這種手法和這些疊詞的運用有何藝術效果?
提示:排比手法;五個疊詞;排比和疊詞的運用造成了音節(jié)和聲韻的回環(huán)流轉,產生了“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
六.朗讀第一部分,體會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七.布置作業(yè):
1.嘗試改寫第一部分的三首曲子,寫成現(xiàn)代詩歌。(任選一首)
2.背誦這三首曲子。
第二課時
一.交流上一節(jié)課布置的改寫詩歌,作出適當?shù)脑u價。集體背誦三首曲子。
二.分析第二部分:
1.從夫人的說話來看,她是怎樣一個人?
提示:貪圖富貴權勢的勢利的貴族。
2.[脫布衫]中也有環(huán)境描寫,這里有何作用?
提示:渲染張生內心因離別而產生的惆悵凄涼之情。
3.“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與哪一詩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
提示:夸張手法,意思是說因為離愁別恨而消瘦了;與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同。
4.“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表現(xiàn)了崔鶯鶯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珍惜愛情,輕視功名利祿。
5.[滿庭芳]中用了幾個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運用孟光獻飯的典故,是表現(xiàn)崔鶯鶯對張生的`體貼之心;運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現(xiàn)崔鶯鶯對張生的愛之深切。
6.“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一句化用的是誰的詩句?
提示:范仲淹《蘇幕遮》——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7.“蝸角虛名,蠅頭微利”這個典故出于何處?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樣的意思?
提示:語出蘇軾《滿庭芳》詞。表明了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痛恨態(tài)度。
三.分析第三部分:
1.夫妻贈詩表現(xiàn)了二人怎樣的心情?
提示:崔鶯鶯告誡張生切勿忘記她;張生則發(fā)誓永無別戀。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誼。
2.怎樣理解[耍孩兒]中的典故?
提示:“紅淚”借王嘉《拾遺記》的典故,司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現(xiàn)主人公因離別而生的傷心之情。“伯勞飛去燕西歸”則用牛郎織女的典故表現(xiàn)兩人纏綿難舍的心情。
3.[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樣的心情?
提示:對張生的生活的關心,千叮萬囑,真情自現(xiàn)。
4.[二煞]中所用是幾個典故?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三個典故,見課本。其作用是表明崔鶯鶯對張生的擔心。
四.分析第四部分:
1.[一煞]中再寫環(huán)境,其作用是否與先前所寫相同?
提示:稍有不同,這里是表現(xiàn)崔鶯鶯目送張生遠去時那種凄愴悲苦的眷戀之情。以所見之物,寫內心深藏之情。
2.[收尾]中寫‘殘照’其含義是什么?
提示:以“殘照”表現(xiàn)內心的悵惘失意之情。
五.體會《西廂記》的語言特色:
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展現(xiàn)人物內心的情感,增強感染力;二是融古代詩詞與民間口語為一體,使語言既清麗華美,又生動活潑。
(自由朗讀全文,再次體會語言特點。)
六.討論:本文的主題是什么?
抓要點:歌頌真誠的愛情,表現(xiàn)反封建、輕名利的思想。
七.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一~四題。
【長亭送別高二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長亭送別》語文教案03-31
《長亭送別》教案06-13
《長亭送別》 的教案04-09
《長亭送別》 教案04-09
《長亭送別》的教案10-07
《長亭送別》教案08-08
長亭送別高二語文教學設計06-27
長亭送別鑒賞教案06-14
課文《長亭送別》的教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