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論語》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積累、理解成語。
2.能準確流暢地朗讀并熟練背誦課文。
3.培養(yǎng)文言注釋能力。
4.聯(lián)系自身學習經(jīng)歷,體會課文內(nèi)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1.朗讀、背誦全文。 2.評點《論語》十則內(nèi)容。
教學難點:深層理解《論語》十則內(nèi)蘊。
教學時數(shù):4課時。
學習方法:1、誦讀法 2、評點質(zhì)疑法
第一課時
【學習要點】了解孔子及《論語》。認讀《論語》十則,整體感知,析讀十則內(nèi)容。
預習導學:
1、搜集關(guān)于孔子其人及《論語》的資料
2、細讀《論語》十則,熟讀成誦
課堂導學:
1、提問關(guān)于孔子的資料收集。(小組匯報,搜集成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公認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張仁義 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2、提問關(guān)于《論語》的資料收集。(小組匯報,搜集成果)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從漢朝初年到五四運動以前的兩千年間,《論語》一直是學生的一本必讀書,影響很大,書中有不少語句都作為成語保留在現(xiàn)代漢語之中。
3、朗讀課文:
范讀:學生要體會語氣、語調(diào)、停頓等。同學們正音正字。
全班齊讀:感知課文內(nèi)容,反復誦讀
4、總結(jié)三個通假字:
A B C
5、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1)領(lǐng)會大意,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表述。討論、弄清楚沒有注釋的詞語的意思。
。2)把十則《論語》按照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分類,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第二課時
學習重點:理解前五則課文內(nèi)容,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
學習難點:重點字詞釋義,弄清楚通假字。
學習要點:詳細分析,具體探討,學習前五則內(nèi)容。
1、第一則:
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 )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 )第三句講的是( )
【固定句式】“不亦……乎?”譯作“不也是……嗎?”
翻譯( )
2、第二則:
吾:______日:______三:______。篲_____為:______
謀:______忠:______交:______信:______傳:______習:______
翻譯本則( )
3、第三則:
故:______知:______可:______以:______為:______
總結(jié)出這章當中的一個成語( )
翻譯本則( )
討論正確的學習方法,強調(diào)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因為只“溫故”而不獨立思考,決然達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fā)現(xiàn),才“可以為師”。
4、第四則:罔:______ 殆:______
翻譯本則( )
同學們,這一章的內(nèi)容帶給我們什么思考?對于我們學習有何現(xiàn)實指導意義?
理解20xx多年前的圣人之語經(jīng)久不衰之魅力(小組探究發(fā)言,同學們要有自己的思考)
5、第五則:誨:______知之:______為:______是:______
【固定句式】“……也……”譯作“……是……”
翻譯( )
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6、前五則哪幾則是關(guān)于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的( )
哪幾則是關(guān)于思想品德修養(yǎng)的( )
7、請同學們當堂背誦前五則(10分鐘)
第三課時
學習重點:重點字詞釋義。
學習難點:理解后五則課文內(nèi)容,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
學習要點:詳細分析,具體探討,學習后五則內(nèi)容。
1、第六則:賢: 齊: 內(nèi): 自。
翻譯:( )
2、第七則:三: 行: 焉: 其:
善者: 從: 改之:
翻譯:( )
找出這兩則當中的成語( )、( )
思考:這一則我們應如何理解?
3、第八則:
士: 弘: 毅: 仁以為己任: 已:
翻譯( )
思考:這一則當中體現(xiàn)出了孔子的一種思想,你知道是什么嗎?
4、第九則:歲寒: 然: 后凋:
翻譯:(
5、第十則:以: 行: 其: 欲: 加: 于:
翻譯:( )
這一則的成語是( )
【理解第十則】討論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學說的兩個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體諒的意思。
6、后五則哪幾則是關(guān)于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的( )
哪幾則是關(guān)于思想品德修養(yǎng)的( )
哪幾則關(guān)于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 )
7、當堂背誦這后五則?纯茨奈煌瑢W背的最快。
第四課時
【學習要點】總結(jié)歸納,查缺補漏,在課堂上就完成背誦、默寫。
1、課文當中出現(xiàn)的讀音,進行復習。(5分鐘)
人不知而不慍( ) 學而不思則罔( ) 思而不學則殆( )不亦說( )乎 三。 )吾身 傳( )不習乎
誨( )汝( )知之乎 不知為( )不知 是知( )也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2、文言字詞句小結(jié)(這是我們學習文言的關(guān)鍵一步)
(1)而:(1)表示順接;(2)表示轉(zhuǎn)接。
學而時習之( )人不知而不慍( )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溫故而知新(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任重而道遠( )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死而后已( )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
。2)為:讀wèi時,多作介詞;讀wéi時,多作動詞。
為人謀而不忠乎?( )可以為師矣(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仁以為己任( )
。3)焉:見賢思齊焉(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
(4)之:①指示代詞,“這”;②第三人稱代詞,“它、它們”;③結(jié)構(gòu)助詞,“的”;④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⑤助詞,在句中只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無實義。
。5)固定句式:
、俨灰唷?→不是……嗎?②……也!恰。
3、當堂背誦這十則并當堂默寫!墩撜Z》作為千百年來的一部偉大的作品、作為四書五經(jīng)之一應當為我們所熟識,這十則又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背默是最基本的前提,只有會背默才能進一步理解其中的深意。
4、小組討論(小組合作探究,同學們要通過自己思考發(fā)現(xiàn)《論語》的經(jīng)典之處,發(fā)現(xiàn)《論語》的美)
。1)、你喜歡哪一則?為什么?(2)、你覺得哪一則對你啟發(fā)最大?(3)、你覺得怎樣才能真正學到知識?(4)、你還知道哪些指導我們?nèi)绾螌W習的名言?
《論語》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知大意,體驗人物 。
2、積累文言詞語,疏通課文 。
3、當堂背誦,積累成語警句。
4、通過朗讀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
5、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學會修身做人 。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
2、初步學會運用各種方法,疏通課文,理解大意 。
【教學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當堂背誦,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了解《論語》的有關(guān)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2.掌握重點字詞的讀音、含義,能熟讀背誦、默寫全文。
3.理解、運用其中關(guān)于學習的名言警句,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翻譯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學請診斷
1.教師導入。
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鞍氩俊墩撜Z》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這部儒家經(jīng)典對后世的卓越貢獻。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孔子,隨著這位“萬世師表”一起去探討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2.初讀課文,掃清語言障礙。特別注意加點字的音行、形、義。
人不知而不慍(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亦悅乎(yuè) 傳不習乎 (chuán)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hào)
3.孔子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chuàng)者,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曾大力宣傳“仁”的學說。在公認論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的結(jié)合,提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副其實;在維護貴族統(tǒng)治的基礎(chǔ)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F(xiàn)存《論語》一書,是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
后世對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贊譽,唐代的韓愈曾經(jīng)有詩:“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焙蟠慕y(tǒng)治者為了鞏固政權(quán)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為“至圣先師”“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國各地都有孔廟。山東曲阜的孔府是我國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宮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勝。
第二階段:自主探究
1.聽錄音,要注意聽準生字的讀音。然后學生自主朗讀。
2.根據(jù)課下注釋,翻譯課文。
參考: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后時常去溫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里)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為)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是不是復習過了呢?”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guī)矩!
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后,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就可以當老師了!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有危險!
孔子說:“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貧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他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起胳膊當枕頭,快樂也在其中了。非道義手段得到的富貴,對于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云。”
孔子說:“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學習的。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孔子在河岸上感嘆說:“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說:“一國軍隊,可以奪去他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迫改變的!
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記得牢固,懇切的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第三階段:合作探究
根據(jù)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小組內(nèi)合作研討,概括每一章所講的內(nèi)容。
參考:第一章:第一句講學習方法。第二句講學習樂趣。第三句講為人態(tài)度,屬于個人修養(yǎng)范圍。不斷溫習,(知識)方能牢固,學習之樂;志同道合的人遠道而來,切磋促進,人生之樂;自求長進,不怨他人,提高修養(yǎng)。
第二章:討論思想品德修養(yǎng)。朱熹認為,重在為學。“傳”指受之于師,“習”則熟之于己,而“忠”“信”為“傳習”之本。由此可見古代治學之人非常重視品德修養(yǎng)。
第三章:講的是不同年齡階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四章:討論學習方法,說明了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
第五章:討論正確的學習方法,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guān)系,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學習與思考相結(jié)合,方能有所得。
第六章:討論思想品德修養(yǎng),顏回清貧樂道的高尚品質(zhì)。
第七章:講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類似的毛病。要虛心求教,取長補短,彌補不足。
第八章:講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應樂在其中,不羨慕、不貪圖不義之財。
第九章:講的是要學習別人好的地方,借鑒別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點。
第十章:告訴我們時光飛快流逝,我們要學會珍惜時間。
第十一章:用國家的帥將與一個人的志向做對比,說明立下大的志向,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十二章:一個人,要有大志,好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較大的收獲。
第四階段:檢測小結(jié)
試背全文,比比看誰背的最準確。
背誦過程中要注意停頓,不搶不拖,不加字,不吞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學請診斷
1.教師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從《<論語>十二章》學到了很多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識。這十二章的語言都很簡練,但卻蘊含著非常深刻的道理,學習后,每個人都會受益匪淺。此外,《論語》是出成語最多的文化典籍,我們就更不能小視對這篇課文的挖掘。接下來,我們就繼續(xù)學習它。
2.準確翻譯句子。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4)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3.檢查課文的背誦情況。
第二階段:自主探究
試按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品德修養(yǎng)將課文中的句子進行分類。
1.學習方法:
(1)學而時習之。
(2)溫故而知新。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學習態(tài)度: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3.品德修養(yǎng):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第三階段:合作探究
通過本文的學習,你能就本篇課文的寫作特點及對后世的影響,談一點自己的看法嗎?
1.寫作特點:
(1)語言簡潔、含蓄雋永。語錄體是《論語》文體的基本特征,它就是記錄孔子的只言片語,或是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的對話,都比較短小簡約,還沒有構(gòu)成單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意思的表達卻不乏一定的深度,值得推敲斟酌學習。
(2)《論語》的文學色彩在于表現(xiàn)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寥寥數(shù)語中,蘊含著一個為人師者的胸襟、風范,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一個師者的拳拳育人之心。
2.影響:
《論語》這種在對話中說理的形式,直接影響了先秦說理文的體制;言近旨遠、詞約義豐的說理,形象雋永的語言,使它成為先秦說理文主要的形態(tài)。
第四階段:檢測小結(jié)
檢查課文的背誦和全文的翻譯、注釋等,要求做到掌握干凈、牢固。
板書設計
《論語》十二章
(1)學而時習之。
(2)溫故而知新。
學習方法:(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學習態(tài)度:(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
品德修養(yǎng):(3)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 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鑒賞品析
句子賞析
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賞析:“溫故而知新”是孔子對我國教育學的重大貢獻之一,他認為,不斷溫習所學過的知識,從而可以獲得新知識。這一學習方法不僅在封建時代有其價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認的適應性。人們的新知識、新學問往往都是在過去所學知識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而來的。因此,“溫故而知新”是一個十分可行的學習方法。
2.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賞析:孔子認為,在學習的過程中,學和思不能偏廢。他指出學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學的弊端。主張學與思相結(jié)合,才可以是自己成為有道德、有學識的人。這種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動中有其值得肯定的價值。
3.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賞析:這句話寫出了孔子淡薄的心境,以及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情懷。
寫法賞析
語言簡練,用意深遠。
課文共選取了十二章,又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和個人修養(yǎng)。這些是從《論語》中節(jié)選出的格言警句,每一章都表達了精深的道理,不僅內(nèi)容豐富,而且文字也頗具特色,句式整齊,音調(diào)和諧,讀起來相當流暢,富有感染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正是對今天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zhàn)。
教師應由知識的占有者轉(zhuǎn)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zhuǎn)化為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xiàn)代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yǎng)學習者”的過程,實現(xiàn)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zhuǎn)變。用扎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lǐng)。
(一)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由于學生的知識面相對狹窄,平時閱讀書籍、報刊、雜志等較少,這就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較差。
針對這種情況,本人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的現(xiàn)有書籍,有選擇的向他們推薦一些書籍,盡力擴大他們的知識面,以提高他們閱讀理解的能力。而在課堂上,注意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后回答問題,并適當?shù)匾龑,以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強化后,學生的知識面不但擴大了,而且閱讀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二)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有所提高。
本校的學生由于一些原因,口頭表達能力較差。為了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本人在課堂上,多注意讓一些羞于開口的同學起來回答問題,先用一些簡單的容易回答的問題,通過耐心引導其回答,并加以肯定、表揚,從中鍛煉他們的膽量,樹立他們的信心。
平時,還注意指定一些簡短的文章給他們朗讀,并且在班里舉行一些朗讀比賽,獎勵小禮品,以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從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學生們口頭表達能力有所提高,這不但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在學校開展的朗誦比賽中,本班學生多人參加并且都獲得了不錯的名次。這反過來又刺激同學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
(三)學生寫作能力有所提高。
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每周都會布置一個作文,并進行批改。在批改時充分肯定學生的閃光點,并且在班上公開表揚,讓學生嘗試到一點成就感,最終調(diào)動其寫作的積極性。
(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科目的興趣。
在吸收他人經(jīng)驗及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基礎(chǔ)上,盡力改變以往的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填充式教學方法,按照新課程標準,在課堂上通過設計一些與學生實際相貼近的問題,以啟發(fā)的教學方式去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
在教學活動中盡量做到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裝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主動的狀態(tài),在輕松的氛圍中理解、接受知識并適當?shù)丶皶r地鼓勵、表揚學生的表現(xiàn),肯定他們的回答,讓他們從回答問題中樹立信心。
還通過設計一些難度較大的與現(xiàn)實有關(guān)的問題,讓學生分組探討。這不但刺激他們的求知欲望,讓他們在探討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完成教師的教學目標,而且還讓他們從中體會到一種團隊合作精神,集體的凝聚力,從而提高他們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增強了他們對語文這一學科的興趣。注意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由于本地區(qū)學生受閩南音的影響,對語文的學生有一定的局限性,對待語文科目較不重視,要讓學生樹立信心,只有多抓學生的優(yōu)點,讓他們意識到有人關(guān)注他們,有人在乎他。當然這種做法收效甚微,但我還是要關(guān)注他們,畢竟他們也是班級中的一員,在學習中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因為我們的教育理論中有一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所以我不能放棄每一位同學。
《論語》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②了解《論語》的有關(guān)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jīng)典的原創(chuàng)精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并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
、诩ぐl(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jié)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培養(yǎng)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于實踐的意識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學習法;引導教學法。
教學時間:2課時
課前準備 :
①搜集孔子及其《論語》的有關(guān)資料。
、陬A習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①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②朗讀、背誦課文。
③研讀前五段內(nèi)容。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同學們,我們國家古代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僅對我國、也對世界文化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今天聯(lián)合國還有他的塑像,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多媒體顯示孔子像)(學生回答)對,他就是孔子。今天,讓我們共同來學習他關(guān)于學習的一些論述,看看對我們有什么啟發(fā)。關(guān)于孔子和《論語》(學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預習: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二、認定學習目標,明確重、難點
三、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同學們自讀課文“閱讀提示”,慢讀全文。
注意以下詞語:不亦說乎 不慍 三省吾身 不思則罔 不學則殆 誨汝 是知也 弘毅 死而后已 后凋
2.聽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體會語調(diào)。
四、細讀課文,整體感知朗讀課文:
1、聽錄音,朗讀課文。
2、結(jié)合課下注釋,串譯課文。
五、重點探究:
1.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fā)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 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 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2.自主、合作、探究
細讀幾遍,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jù)句子理解詞義,根據(jù)詞義理解句子。
教師提出要求: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老師聽聽。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重點掌握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點詞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師導學:關(guān)于課文翻譯,教師可以根據(jù)情況,給學生講解有關(guān)信、達、雅及直譯、意譯等常識,但要講得淺顯易懂。指導學生逐句翻譯前五段。
學生較為難以理解,需重點講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b.吾日三省吾身 c.傳不習乎?
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e.誨女知之乎!
六、課堂訓練:
1.反復朗讀,直到成誦。
2.小組內(nèi)交流每則文意,領(lǐng)會蘊含。
3.教師抽查學生翻譯難句
4.學生集體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全文。
5.學生跟著錄音輕讀,嘗試背誦。
七、課堂總結(jié):學生小結(jié)本節(jié)內(nèi)容
八、布置作業(yè)
、 背誦課文。②抄寫、識記字詞。③預習剩余部分內(nèi)容。板書設計:
教后反思: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注音、釋義: 說 信 慍 三省
2、翻譯句子:
、贉毓识 ②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二、課文探究:
理解后五段內(nèi)容按第一課時要求,逐句翻譯剩余各段。
教師需重點講解的:
、僖娰t思齊焉。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③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芷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精讀課文,深入感悟,鑒賞創(chuàng)新:
1.學生試作批注,概括、歸類每則內(nèi)容大意。
2.積累格言警句和成語。
指導學生運用“__________與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有關(guān)”句式說話。如“學而時習之”與學習方法、習慣有關(guān),“人不知而不慍”與個人修養(yǎng)有關(guān)。
教師點撥,幫助學生完成分類式學習筆記如下:
。1)成語類
溫故知新 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guī)?任重道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類
、僬剬W習態(tài)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guī)?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
②談學習方法的
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壅勑奚碜鋈说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三人行,必有我?guī)?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拓展延伸,以讀帶寫: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處世之道,對此,曾有過不同看法,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怎樣看待“所不欲,勿施于人”?
2.從“我的學習方法”或“我從《論語》學到很多”兩個題目中任選取一個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能引用論語或格言中關(guān)于學習方法的句子,字數(shù)300字左右。
五、教師小結(jié):
《論語》的思想內(nèi)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yǎng)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寫作練習
板書設計:
《論語》十則
學習方法:1、3、4、
學習態(tài)度:5、6、7、
修身做人:2、8、9、10、
《論語》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要求
1.要求能疏通文意,掌握本文得主要內(nèi)容。
2.掌握關(guān)于學習方法與學習態(tài)度得名言警句。
3.了解《論語》得基本情況及孔子得教育思想。
二、學習要點
1.掌握有關(guān)《論語》和孔子得基本文學常識。
2.掌握古文中重點詞語及句式得用法。詞語如“而”、“之”等;句式如賓語前置句等。
3.領(lǐng)悟《論語》十二章得深刻含義,體會孔子所倡導得“為學之道”。
三、作者生平
1.孔子圖片(參見本課PPT)
2.孔子資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得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得開創(chuàng)者,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其先世為宋國貴族。少年時家境衰落。成年后做過“委吏”(司會計)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歲時由魯國中都宰升任司寇,攝行相事。后罷官,曾周游列國,終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并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傳“仁”得學說。在世界觀上,對殷周以來得鬼神宗教迷信活動采取存疑態(tài)度,認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遠之”得見解。在認識論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得結(jié)合,提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實相副;在維護貴族統(tǒng)治得基礎(chǔ)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文化得正統(tǒng),影響極大,F(xiàn)存《論語》一書,是研究孔子學說得主要資料。
后世對孔子有非常崇高得贊譽,唐代得韓愈曾經(jīng)有詩:“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焙蟠媒y(tǒng)治者為了鞏固政權(quán)得需要,也一再得追封孔子,封其為“至圣先師,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國各地都有孔廟對其祭祀。山東得曲阜得孔府是我國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得宮殿建筑,也是著名得旅游名勝。
四、作品概述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guān)于孔子言行得記錄,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學派得經(jīng)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得主要依據(jù)。其體式歸納起來有:語錄體(也可稱格言體),僅指明是孔子得話,不寫出說話得環(huán)境(包括說話得對象),內(nèi)容大多是關(guān)于學習、道德修養(yǎng)、為人處事得一般原則;對話體,記錄孔子對弟子(或其他人)得問題所作得回答,它寫出了提問者得原話,但沒有寫談話得背景;敘事體,其中多少有一點情節(jié),但也往往是以記錄孔子得話為主。其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shù)、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得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得弟子們得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東漢時,《論語》被列為“七經(jīng)”之一,(七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論語》、《孝經(jīng)》)。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得重要經(jīng)典。舊注本有《論語注疏》(三國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得《論語集注》,清劉寶楠《論語正義》,今注本有楊伯峻《論語譯注》等。
五、創(chuàng)作背景
《論語》基本上是一部語錄體得散文著作,主要記載孔子得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記載孔門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得言行!稘h書·藝文志》云:“《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漢初所傳得《論語》,有古論、齊論、魯論之分,古論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寫成,孔安國曾為之作訓解,但已失傳。齊論為齊人所學,魯論為魯人所傳。東漢鄭玄就魯論篇章,參考齊論,為之作注,今亦殘佚。魏時得何晏集漢儒以來得各家之說,成《論語集解》,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得最早得《論語》注本。
有得學者以為,“論說”之“論”其名“始于《論語》”;然而在《論語》當中,有觀點、論據(jù)、論證過程得文字并不多見,大部分內(nèi)容只不過有觀點而已(出自孔子及其弟子之口)。因此,《論語》就自身而言主要還是記事文。但若從先秦諸子發(fā)展得整體背景上看,它無疑又是諸子論議之文得第一個階段,為語錄體!墩撜Z》得最大價值,在于真實再現(xiàn)了孔子平凡、偉大得人格形象;“蓋孔子人格之偉大,宜為含識之儔所公認;而《論語》則表現(xiàn)孔子人格唯一之良書也”。它所記載得孔子得言論,意趣深遠,有不少篇章形象而精警。
六、課文講解
1.課文朗讀
、俜蹲x: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diào)、停頓等。
、谧詾^:學生自讀課文。
、鄹兄罕疚牡脙(nèi)容包括學習得哪些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得態(tài)度、方法和思想修養(yǎng)。
《論語》語文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理解十則語錄中包含的道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為人處世;
2.背誦課文,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語感。
課堂核心 核心
知識 《論語》中包含的道理。
核心
能力 學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為人處世;
核心
方法 1.知人論世。
2. 反復誦讀。
《論語》十則復習
《論語》四則
、僮釉唬骸叭诵校赜形?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诳鬃尤眨骸耙嬲呷眩瑩p者三友。友直,友諒①,友多聞,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損矣!(《季氏》)
、嶙尤眨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
、茏酉娜眨骸叭罩渌觫荩聼o忘其所能⑥,可謂好學也已矣! (《子張》)
【注釋】①[友諒]與誠信的人交朋友。諒,誠信。②[便辟(piánpì)]習于擺架子裝樣子,內(nèi)心卻邪惡不正。③[善柔]善于阿諛奉承,內(nèi)心卻無誠信。④[便佞(piánnìng)]善于花言巧語,麗言不符實。⑤[所亡]自己所沒有的知識、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無”。⑥[所能]自己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擇其善者而從之 (2)學而不思則罔 (3)可謂好學也已矣
15.翻譯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譯文:
(2)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16.按要求填寫下面的表格。 (4分)
《論語》十則復習試題
《論語》十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譯文:孔子說:“學習后按一定時間去復習,不也是愉快的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的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譯文:曾參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守信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了呢?”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譯文:孔子說:“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憑借這一點就可以做老師了。”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稙檎
譯文:孔子說:“只讀書卻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害!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譯文:孔子說:“仲由,我教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tài)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的。”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薄独锶省
譯文: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和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在內(nèi)心自己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論語》語文教案 篇6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激趣熱身
任務:搜集主題資料,并進行分類整理
活動:主題預設------走近儒家傳統(tǒng)文化(結(jié)合北師大版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十課《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走近孔子(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主題活動:《孔子世家》---司馬遷、《孔子:第一位教師》---馮友蘭、《孔孟》---黃仁宇、《四書五經(jīng)的假面目》---南懷瑾、《孔子家語》---王肅、《儒學對人生價值的追求》---余翔林等)、走近《論語》(《論語》相關(guān)簡介及評論)
學情預估:
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搜集與整理長期以來是語文學習的“禁區(qū)”,學生相對來說比較陌生,同時又略顯有點難度,因此,平時我在閱讀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課上比較注意讓學生搜集、分類并進行整理這方面的知識,依此作為文言學習的知識儲備。與“走進儒家傳統(tǒng)文化”相比,“走進孔子”“走進《論語》”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搜索與分析。
說明:
資料的搜集與整理是本節(jié)課學深學透的基礎(chǔ),同時隨閱讀量的增加,疑點會呈波浪式出現(xiàn),有些問題不解自知,而更多的疑點則會呈現(xiàn)一派“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情景。我們正是抓住這點點滴滴的疑,從而展開探究。
二、文本導讀質(zhì)疑
任務:依話題為導向,結(jié)合文本交流匯報資料,從而使資源共享達到最優(yōu)化,依此激趣導課
活動:話題預設-----“遨游儒家傳統(tǒng)文化”、“感悟傳統(tǒng)經(jīng)典”“我心中的孔子”“我與孔子的心靈對白”“走進《論語》”……依小組為單位,依據(jù)搜集資料的實際選擇言之有物的話題,結(jié)合文本具體信息完成初讀學習的生疑、質(zhì)疑,進而為下一步的悟疑、解疑作下鋪墊!
學情預估:
初一的學生交流自己查找的資料,可能不很主動,最重要的是交流要切中主題,這需要教師既要點燃學生自我展示的熱情,又要進行方向性極強的指導。
說明:
關(guān)注文本,注重文本的生成與創(chuàng)新是文言學習的主旨所在,依據(jù)資料生疑、質(zhì)疑,進而圍繞文本展開討論,走進文本,深入探究。(重點參讀南懷瑾《四書五經(jīng)的假面目》)
三、探究研讀賞析
任務:圈點文言重點字詞,訓練句讀,分類商譯文本內(nèi)涵
活動:1、抄讀文本,刪除標點,訓練句讀,自主探究
2、圈點字詞,商譯(商討、翻譯)文本,分類整理
3、交流異議,反復誦讀
4、《論語》成語、格言、警句集錦
學情預估:
學生可能對文言文中的通假、句式、詞義的演變以及文言文常識性問題的解決產(chǎn)生障礙,諸如“說”同“悅”;“知”同“智”;“女”同“汝”以及“三省”、“三人行”中“三”的用法等,這些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進行正確詮釋!同時,在進行句讀訓練時,注重語法,商譯文本時,也要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
說明:
句讀訓練是文言學習的最基本能力,通過訓練可以增加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為商譯與誦讀做好了鋪墊。而商譯與誦讀的'過程則是對文本的深層次的探究研讀。由文本歸納總結(jié)成語、格言以及名言警句便是活學活用文言文的標志,更容易拉近學生與文言文的距離。
四、交流感悟,強化體驗,自省篤行(實踐)
任務:沉浸文言經(jīng)典體驗感悟?qū)嵺`
活動:1、誦讀感受,體驗經(jīng)典
2、交流感悟,結(jié)合所搜集資料,整體感悟孔子思想及《論語》
3、歸納大家的想法,進行類的升華
4、參照文本,強化自我體驗,實踐真知
學情預估:關(guān)注學生的是實際情感體驗,給學生搭建一個自我展示的舞臺,內(nèi)化文本知識,拓展學生視野,關(guān)注學生的知識構(gòu)建和人文素養(yǎng)。交流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最具開放性的,學生依據(jù)《〈論語〉十則》的文本信息,加之補充讀物和所搜集資料,從而學生會更有可言之的話題,因此,“放之有度”的教學在這里更能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民主與開放,也更具有人文關(guān)懷,因為我們始終在關(guān)注著學生。
說明:
歸納是對共性的提煉,學生可能會發(fā)現(xiàn)都是氣勢很大的東西,類的升華能提高學習效率。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訓練思維,進行情感與價值觀的學習,新的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三個維度的規(guī)定值得我們仔細琢磨。
情趣盎然品文言
------《〈論語〉十則》教學設計反思
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囿于“精華”二字,文言文作為課程內(nèi)容,似乎已被反復固化,精確性、示范性的特征被反復強調(diào),因此文言文的教學一味強調(diào)知識接受,只注重將語法、文法講深講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權(quán)威意識”尤其突出,依賴教參的統(tǒng)一要求是教學活動變得極為機械,教師死輸硬灌,學生生吞活剝、囫圇吞棗,整個過程忽視了學習主體,師生獨特的體驗無法融入整個教學的動態(tài)活動中,使整個教學喪失了主體的獨立性與創(chuàng)造性,最終文言文教學被簡單化的處理成了文言文誦記過程,并越來越呈現(xiàn)為單一化、模式化的過程,使得學生對文言文產(chǎn)生了厭煩、畏懼、排斥心理。
《〈論語〉十則》作為傳統(tǒng)文言教學名篇,知識點、考點以及文言文常識性問題是極其好把握的,但是,我沒有按照常規(guī)的教學思路去教授,而是暫且“拋開”教學目標來與同學們談論起了厚重卻又富有情趣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同時也涉及到很多頗富哲理的歷史典故,同學們在這無拘無束自由暢談的課堂氣氛中表現(xiàn)的異常活躍與興奮,自然這一切都是在我的“陰謀”之中的,因為這一節(jié)課我的目的就是希望激起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撥開他們心中一直以來存在的學習文言文的陰霾,告別他們一直恐懼的“之乎者也”的“古文”時代,同時我也沒有忘記這節(jié)課應該達到的教學目的。于是,我和同學們在探討影響中國人思想的宗教和學派時,便將他們的注意力慢慢的遷移到了儒家學派,當然這一切都是在學生文化積累沉淀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先前的一段時間我和他們一直搜集和積累古典文化方面的知識,當然更偏重于儒家學派的知識積累,所以學生們談起來可謂“頭頭是道”,有的紛紛講解孔子的思想及其奇聞軼事,有的講“四書五經(jīng)”,有的講到古代的典章制度,有的還講到一些古代社會的文化常識和社會人情風貌┅┅我感覺這時時機已經(jīng)到了,便直接切入我們的主題,讓學生們來自主學習《論語》中的這十則,學生因為有了剛才的你一言我一語,所以學習起來就更有了勁頭。但是接下來一系列的問題又來了:何以為“仁”?仁的具體內(nèi)涵是什么?“恕”的內(nèi)涵到底是什么呢?儒家“賢人”的標準又是什么呢?孔子的弟子有哪些呢?他們又有哪些思想主張呢?┅┅一系列的問題如雨后春筍般從學生們的腦瓜中涌了出來,誠然隱藏在古詩文中的微言大義,也在學生們的激烈討論與研究學習中得以深入透徹的理解,很明顯這其中有他們思想的痕跡,盡管有些想法顯得那樣稚嫩,但這確實是他們自己的所得,這一點一直是我所企求達到的效果。于是,我也很興奮的加入到他們的合作探究學習之中,盡可能多的給他們提供資料,引導他們擴充知識面,加深對文本的深層次的理解。一節(jié)課在我與學生們的交流探討中很快就結(jié)束了,但是學生的學習熱情絲毫沒有減退,當然這其中充滿的更多的則是疑惑與企盼得到挖掘的沖動,于是,我便安排了這一節(jié)課的課外作業(yè):圍繞本課內(nèi)容搜集相關(guān)知識,深層次的理解領(lǐng)悟其中的微言大義;搜集更多的《論語》資料依此解決你心中的疑惑;寫寫你學習后的點滴感悟。
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我不禁又對文言文教學多了一些思考:(一)調(diào)動經(jīng)驗,縮小差距。文言文、現(xiàn)代文是一脈相承的,許多的語詞、語句、語義是相同的,學生生活中就大量存在耳熟能詳?shù)某烧Z、名言警句,學生積累的知識經(jīng)驗、已有的學習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學習的重要基礎(chǔ),這些與學生生活、學習息息相關(guān)的經(jīng)驗因素一旦得到尊重并被充分調(diào)動,文言文與學生的距離就會大大消除。同時,還應加強學科間的整合,從而構(gòu)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尤其是歷史與政治學科,讓學生在自己熟知的“歷史背景中”采用合理的思維方式作出研討。
(二)調(diào)動情感,關(guān)注體驗。語文學習是以認知基礎(chǔ)上的體驗、感悟、熏陶為主體的。然而在現(xiàn)實中,我們卻每每發(fā)現(xiàn)學生與文言文文本之間缺乏對話,學生“活生生的體驗”及“自我的精神體驗”得不到重視和尊重,屬于學生自己的、自由的體驗被冷漠無趣的所謂翻譯所代替,學生學習的詩文似乎是與己無關(guān),與情趣、精美無關(guān)的一堆符號。因此,調(diào)動經(jīng)驗之后,還需對學生的情感體驗予以充分的關(guān)注,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想象,讓生活幫助他們來理解文本,促使他們的趣味、感情融入教學之中。讓學生以感知為基礎(chǔ),以吟誦品味為感情投入和個性理解為切入點,最終達到學生與文本,與作者的“心靈溝通”。
(三)提高能力,激活課堂。語文能力是人的心理文化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于語言層面的品位、格局和發(fā)展的傾向,其核心是語感,語感的獲得說到底則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形成。我們應該關(guān)注文言文的文本特點,憑借“注釋”、“文言空白”,憑借工具書來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思維能力,通過誦讀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加入了學生知識與生活經(jīng)驗,融入了學生情感體驗的文言文閱讀就是融入學生主體和個性見解的過程。,這從而從一個更高的層面和更廣闊的視角去把握文言文。通過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小組間的交流與探討等多種途徑,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經(jīng)歷“自由的言說”,自主的表達自己觀點的過程。海德格爾曾說:“語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動,”語言本身具有提高人類修養(yǎng)、使人精神高尚的人文價值,加之文言文作為我國文化遺產(chǎn),蘊含著大量的精神財富,我們何不在這片深邃的海洋中積極探索,在古文的世界中盡情沐浴人文素養(yǎng)之光!
《論語》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即席辯論的方法和途徑,做到有理、有節(jié)、有禮。
2、培養(yǎng)發(fā)言能抓住要害,有較強的說服力。
3、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和應變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語引入
有時候,對一個問題會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看法,這就要通過辯論來互相啟發(fā),提高認識,在辯論前,要根據(jù)自己一方所持的觀點準備材料,在辯論中要根據(jù)對方發(fā)言的漏洞進行即席反駁,這就是即席辯論。要使即席辯論有效地擊中對方要害,那就應該仔細聽清對方辯論中提出的觀點和內(nèi)容。尋找其發(fā)言中的漏洞。并記下這些漏洞,根據(jù)自己準備的材料,有的放矢地進行反駁,并闡明自己的觀點,這是辯論中最重要的本領(lǐng)。
二、典型引路:
1、出示辯論題:有了電腦,還要花功夫練習寫字(正方)
有了電腦,不要花功夫練習寫字(反方)
2、展示部分辯論場景:(放錄像)
反方發(fā)言:我認為"有了電腦,不要花功夫練習寫字。"因為電腦中有各種字體,練了也沒有用。如果你需要的話,從電腦中找出制作一下不就行了嗎?從而可以節(jié)省很多的時間來做別的工作,這也是時人代文明發(fā)展的標志。
三、組織討論:正方如何反駁。
1、正方記下發(fā)言漏洞:
。á湃绻枰脑,從電腦中找出制作打印出來就可以了。
、七@也是時代文明發(fā)展的標志。)
2、從哪些地方進行反駁:
。1、如果需要的話,從電腦中找出制作打印出來就可以了。
、傥倚枰貏e大的字你能制作嗎?
、诂F(xiàn)場需要,當時沒有電腦怎么辦?
、廴思倚枰闾醾意見,寫個留言或題個詞,你怎么辦?
2、這也是時代文明的標志。
、贂r代文明標志最重要的是人的現(xiàn)代文明素質(zhì),而不是先進的科技工具。
②練習寫字可以益智健身,培養(yǎng)良好的人格和情操。人的素質(zhì)高了,這練習寫字有助于社會文明的發(fā)展。)
三、小組合作:請再找出發(fā)言中的一處錯誤,并提出幾點反駁的理由:
一處錯誤:
幾點理由:
四、嘗試項目請聽"小學生要多看電視"的正方發(fā)言:
我認為小學生要多看電視,因為電視中有做人的道理,有美的欣賞,有丑惡的警戒,有各種科學的知識和技能,從中可以得到很多書本上得不到的知識和道理,電視看得越多,即就得到越多。
請在小組里進行交流,評出優(yōu)秀辯手,進行班級辯論。
五、總結(jié)注意點:
1、聽要仔細,及時抓住發(fā)言中的漏洞。
2、辯論時,要想好辯論要點,既要講"理",還要講"新"。做到語言規(guī)范,論據(jù)充分,說理有力,培養(yǎng)文明的語言習慣。
六布置作業(yè):以下面的題開展辯論
你認為是男性聰明,還是女性聰明,請選定題后寫出4條理由。
《論語》語文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認讀字詞;
2.理解各則語錄;
3.整理、積累語言材料。
4.學習和繼承中國古代先進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初步了解中國古代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輝煌成就。
二、教學思路
板塊式教學思路,全課的教學主要分為三個板塊。
三、教學重點
1.誦讀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習慣用語,以養(yǎng)成語感。
四、教學難點
1.讀懂《論語》,掌握其中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入感受《論語》精髓。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宋臣趙普曾經(jīng)告訴宋太宗說:“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钡拇_,我國兩千年來,不論立身處世以及政治社會,皆以儒家思想為中心,而論語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書,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便是這個意思。宋代大儒朱熹,把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子書,并分別為大學、中庸做章句;為論語、孟子做集注。朱注四書,后來歷代朝廷都定為官書,是科舉考試的標準本,所以流傳極廣,影響也最大。我們課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注(第45頁)
。2)、認讀課文(15分鐘左右)
1.同學們自讀課文的“閱讀提示”。
2.各自大聲地朗讀課文。
3.聽讀課文,注意校正讀音,體會語調(diào)。
4.分“則”朗讀課文,每讀一則,都要求對應著“點讀”課文注釋。
5.分學習小組,讀課文,說注釋,說譯文。
6.全班同學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全文。
。3)、析讀課文。(12分鐘左右)
1.同學們雙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詞句。
2.同學們試作批注,概括每一則的內(nèi)容大意。
3.教師指導同學們運用“與學習有關(guān)”這個句式說話。如“‘學而時習之’與學習方法有關(guān),與學習習慣有關(guān)”,又如“‘不恥下問’與學習態(tài)度有關(guān)”等。
4.教師指導同學們就課文中喜歡的成語或短語說話,要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4)理讀課文。(20分鐘左右)
老師下發(fā)印有“分類式學習筆記”的練習紙,請同學們根據(jù)紙上安排好了的類別整理課堂筆記(或者老師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學們在筆記本上進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類記下: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xiàn)山東省曲阜市東南)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
2.在“成語”類記下: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溫故知新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p>
3.在“名言警句”類記下:
、儆糜趯W習態(tài)度: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煂W而不厭敏而好學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②用于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默而識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③用于思想修養(yǎng):人不知而不慍三人行必有我?guī)?/p>
④用于思想方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萦糜谌松形颍菏耪呷缢狗颍簧釙円
、抻糜谌粘I睿河信笞赃h方來,不亦樂乎
4.“難句翻譯”類練習:
、儆信笞赃h方來,不亦樂乎?
、跍毓识,可以為師矣。
、廴诵,必有我?guī)熝伞?/p>
、苤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摺
、菔耪呷缢狗颍簧釙円。
、拗疄橹,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下課之前,同座同學互相交換檢查“分類式學習筆記”。
六、作業(yè)
1、背誦《論語》十則
2、課外收集其他關(guān)于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的格言警句。
[創(chuàng)意說明]
此教學設計的亮點在于“分類式學習筆記”。
這是一種整理性的課堂學習活動,也稱作“理讀”。而同時這也是一種帶有理性色彩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yǎng)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這種:能力及習慣訓練得越早,學生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就越強。而“歸類”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是在向傳統(tǒng)的做法挑戰(zhàn):平時課堂上,學生花大量時間記錄的、知識零散的課堂筆記,包括對教師苦心設計的大量板書的筆記,在知識積累、能力培養(yǎng)、習慣養(yǎng)成和提高教學效率上,作用到底有多大?
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同時也是在依循新修訂的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設計立意高遠的課堂實踐活動。
學生實踐活動的問題,是新大綱最為著重強調(diào)的內(nèi)容之一。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中這樣陳述道:“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薄爸匾晞(chuàng)設語文學習的環(huán)境,溝通課本內(nèi)外、課堂內(nèi)外、學校內(nèi)外的聯(lián)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這是在告訴我們,學生應在我們的語文課上進行充分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這一點,現(xiàn)在已是不容置疑的了。
《論語學而》
廣東 胡壽棟
問:
《論語·學而》篇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三句話我總覺得沒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后兩句跟學習更無關(guān)系。如何整體理解這三句話呢?
答:
初看這三句話確是沒有關(guān)系。但反復研讀,就能發(fā)現(xiàn)這位祖師爺在教育他的弟子時,是何等的刻骨銘心。
先看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里他在告知弟子學習方法的同時很明確地表達了他對學習的濃厚興趣。第二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表面上是說與朋友交往的態(tài)度,其實,還是講了學習的問題。古代求學方式有自學與從師而學,在從師方面,有請固定的老師指導,也有游學從師。元代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中就有記載:"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元且如此,何況先秦。游既是求學,也有探討,彼此通過交談,可以從對方那里學到很多知識與道理?鬃訉ε笥训牡絹磉@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感到非常的快樂,故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一個人既然如此好學,其才學肯定淵博,但也不能居高自傲。須知孔子為實現(xiàn)其政治理想,曾率領(lǐng)一批弟子周游齊、衛(wèi)、宋、陳、蔡、楚等國,終不見用。這里他告誡弟子,當人家不了解你的時候卻不怨恨,才是君子的風范。所以第三句話:"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是關(guān)于個人修養(yǎng)問題。由此觀之,從學習方法,談到學習態(tài)度,再到學習的成果,這三句話的聯(lián)系是多么嚴密。
其次,此文遣詞造句也很講究。"說"(悅)與"樂"似乎是同義詞,但聯(lián)系上下文來看,還是有細微的差別:"說"是心里感到喜悅、高興,可見孔子教育弟子對待學習要從內(nèi)心感到高興,要很愉快地去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學好。而"樂"是快樂、歡喜之意,有形之于色的意思,對待朋友的到來應現(xiàn)出歡樂的表情以示歡迎?鬃釉谇灿么硕謺r,可謂是恰如其分,頗具匠心。
三句都使用了反問句式,表明了孔子對自己所闡述的觀點是堅定不移的,強調(diào)弟子們要實現(xiàn)它的意義。
《論語》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的
子曰1.了解文言文的常識和方法
子曰2.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前部)。
子曰3.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前一部分)。
教學重點:目標3
教學難點:目標3
預習指導
子曰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子曰慍 罔 殆 謂哉 焉 誨
子曰2.看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試翻譯課文。
子曰3.熟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三分鐘演講
子曰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子曰請同學自由發(fā)言,說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guān)學習的格言或諺語來,以此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
子曰由此導入孔子關(guān)于學習的論述。
子曰三、文言文入門:
子曰教師講解:
子曰1.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直譯和意譯
子曰2.文言文的古今義和一詞多義
子曰3.通假字
子曰4.朗讀與背誦
子曰5.四種特殊句式:
子曰四、朗讀指導
子曰1.教師范讀課文。
子曰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次,教師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語音和停頓方面的錯誤,學生齊讀課文。
子曰3.抽二個學生朗讀,眾評。
子曰注意:引導學生注意文言文朗讀的停頓和重音。
子曰五、指導文言句子翻譯。
子曰因為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要與學生講清以下幾點:
子曰(l)弄懂每個字的含義。(2)把古代的單音字換成現(xiàn)代雙音詞。(3)弄清虛詞的用法。(4)補充適當?shù)脑~語。(5)調(diào)整句子的語序。(6)揣摩句子的語氣。(7)注意古今義的不同。(8)注意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9)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
子曰六、指導翻譯第1--5則:
子曰處理方法:
子曰1.第一則由老師示范性翻譯:
子曰由個別的詞義,到句意的直譯和意譯。
子曰2.每一則由教師講解幾個普遍性難字詞,然后學生自己試譯,不明白的舉手發(fā)問,由會的同學或老師答疑。
子曰3.分別請四位同學展示翻譯的結(jié)果
子曰4.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子曰七、指導背誦
子曰八、小結(jié)
子曰由學生談談學習了這五冊明白了什么學習方面的道理.
子曰自由發(fā)言,不拘對錯.
子曰九、作業(yè)
子曰l.課后練習一、二題。A類
子曰2.背誦全文。B類
子曰3.默寫全文。C類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子曰1.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子曰2.理解課文詞語句子的含義(后半部分)。
子曰4.朗讀與背誦.
子曰教學重點:目標2
子曰教學難點:辨別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句子。
子曰教學過程
子曰一、三分鐘演講
子曰二、檢查復習
子曰朗讀全文。
子曰二、導入
子曰上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學習理解、翻譯幾段文言句子。這一節(jié)課,請同學們自己來試翻譯余下的課文。
子曰三、翻譯課文6-10則
子曰l.教師講解下列難句:
子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2.學生嘗試自己翻譯,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講座,由明白的學生或老師答.
子曰3.抽查二個學生翻譯,其他同學進行評價糾正補充。
子曰四、獨立思考:本課所選各則都是談學習的,有的談學習態(tài)度,有的談學習方法,請各舉例說明。
子曰獨立思考后抽查發(fā)言,學生互相補充:
子曰(1)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識之。
子曰(2)學習態(tài)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五、片斷寫作:
子曰當堂完成學習本文的體會,要求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應該怎樣去做。100字左右
子曰寫完后班內(nèi)交流。(有關(guān)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問題)
子曰五、小結(jié)
子曰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許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積極意義。我們在學習中應進行借鑒、參考。
子曰六、背誦指導:
子曰抓關(guān)鍵詞的背誦法
子曰七、作業(yè)
子曰A 1.課后練習三、四題。B 默寫課文
《論語》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積累“溫故知新”、“見賢思齊”、“任重道遠”、“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語;能準確流暢地朗讀并熟練地背誦課文。
2、翻譯十則名言警句,深入理解其。
3、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提高思想品德修養(yǎng)。
教學重點:
目標1、2。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是9月23日,再有5天就是一個“圣人”2562周年華誕。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有很多很多人去山東省曲阜fù市“朝圣”!這個圣人是誰呢?(ppt1:“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今天我們在成都獅子山上,就不大可能跑到山東的孔子廟去拜祭,但我們可以通過學習第10課《<論語>十則》來紀念孔子誕辰2562年。(PPT2:“論語”。)學習該課的目標是(PPT3:“展標”。齊讀目標。)
二、誦讀課文
學生齊讀;正音。
三、直譯、理解(弄清每一則談的主要是哪個方面。板: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以下隨機PPT4:“直譯理解”)
第一、二則:抽生解釋紅色的字并直譯;抽生判斷每句談的各是哪個方面。
第三則:抽生解釋、直譯后強調(diào)“可”“以”及省略的“之”。
第四、五則:抽生解釋、直譯。強調(diào)學與思的關(guān)系和通假字“女”“知”
第六、七則:抽生解釋、直譯。思考為什么把兩則合在一起解釋翻譯。
第八則:抽生解釋、直譯。思考并回答前后三句的關(guān)系。理解“仁以為”。
第九則:抽生解釋、直譯。啟發(fā)學生理解其深刻含義:處于亂世,君子能堅守道義,潔身自好。
第十則:抽生解釋、直譯。啟發(fā)學生理解正面闡釋“推己及人,仁愛待人”與反面闡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自由朗讀
1、把文中的成語找出來。
2、把自己最喜歡的格言、警句背一背。
五、分讀課文(男、女輪流,捕捉感受)
六、分享感受(圍繞三方面)
1、自己感受最深或收獲的是什么?
2、自己過去做得不好的是什么,今后怎么辦?
七、結(jié)束語:
同學們,讓我們積累相關(guān)的成語、格言、警句,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并把它內(nèi)化為我們的文化和修養(yǎng),傳承我們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就是我們對孔子的紀念!
《論語》語文教案 篇11
本文是六則語錄性的文言文。由于初中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讀讀、背背、議議中理解常用的文言實詞,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并積累文中出現(xiàn)的成語、格言等。同時通過對內(nèi)容的探究,讓學生從我國古代文化瑰寶中獲得啟迪,受到教育。
[教法學法]
本文短小精悍,擬通過通讀感知、品讀賞析、創(chuàng)讀拓展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自讀、探究中獲得知識,得到啟示。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這些遺產(chǎn)需要我們?nèi)W習、繼承。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節(jié)選自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
(二)簡介孔子和《論語》
1(學生之間交流)把你了解的孔子和《論語》的知識講出來,如果不完整可以互相補充。
2 (1)介紹孔子?鬃(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2) 介紹《論語八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9篇,內(nèi)容有孔子談話,弟子問及弟子間的互相討論,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nèi)容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shù)、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精典著作之一。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I學生齊讀課文;
2學生朗讀課文。
(1)齊讀,散讀;個人讀。
(2)點撥朗讀文言文的技巧。
(3)結(jié)合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
(4)注意朗讀節(jié)奏,語速語調(diào)。
3討論、質(zhì)疑、析疑。
根據(jù)課文注釋,理解課文,互相提問,互相解答。把討論后仍不能解答的疑難問題,提交全班同學討論。
學生質(zhì)疑、析疑結(jié)束后,老師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詞、句,供學生探究。
如(1)指出下列句中加點字的含義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同"悅”,愉快)
人不知而不慍(惱恨,)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迷惑不解;殆,這里是"學業(yè)陷入困境"的意思)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認為可恥)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厭,滿足;誨,教導)
擇其善者而從之(好的)
又如分別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復習了舊知識,獲得了新的理解和體會,這樣的人就可以做老師)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幾個人一同走路,這里面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
4反復朗讀直至背誦。
5檢查學生背誦情況。
(四)小結(jié)
"溫故而知新"。當我們回顧這節(jié)課學的知識時,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孔子的每一句話,對我們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啟示啊!
(五)作業(yè)
完成課后思考與練習三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大致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在《(論語)六則》中,每條語錄都滲透著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品讀賞析,探究內(nèi)涵
l學生散讀、背誦、討論、賞菥。
2 (1)從文中找出關(guān)于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的句子。
(2)課文在學習方法方面強調(diào)什么?在學習態(tài)度方面又強調(diào)什么?
(要點提示: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學習要經(jīng)常溫習)
"溫故而知新"(在溫習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過程中,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要結(jié)合,要辯證地對待學思之間的關(guān)系)
學習態(tài)度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要謙虛好學)
"學而不厭"(學習要不滿足不斷進取)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要隨時隨地向人學習,擇善而從)
歸納:學習態(tài)度強調(diào)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
(在學生闡述這些內(nèi)容的過程中,要求能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來說,只要說得合理,老師就應給予肯定)
(三)創(chuàng)讀文句,拓展創(chuàng)新
1學生朗讀(分齊讀、二讀、個人朗讀)。
2 (1)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并說明理由。
(2)課文中有些話己凝固為成語,試著把它找出來。
(3)在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還不夠,結(jié)合課文說說,并闡明今后的打算。
(四)小結(jié)
(論語》中關(guān)于學習的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讓我們"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從我國五千年文明史中獲得更多的知識,為我們的成長,為建設祖國服務。
(五)作業(yè)
課外摘錄《論語》中的格言警句,在班上交流。
《論語》語文教案 篇1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文言文必須讀通的道理。
2.了解孔子關(guān)于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的論述。
3.初步熟悉幾個文言虛詞。
教學重點:
1.理解每一則語錄的意思。
2.弄清實詞的含義。
教學方法:
本篇課文是初中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開始,怎樣學習是關(guān)鍵,著力抓把誦讀,使學生當堂成誦,疏通文義后,讓學生在課上背誦。(全班齊背,再個別同學分行背誦)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學習文言文一定要讀、背誦,所以大家要多讀,讀熟才能背。
正音:
慍(yùn),罔(wǎng),殆(dài),謂(wèi),哉(zāi),
誨(huì),焉(yān),亦(yì),識(zhì)
自讀課文,注意生字的發(fā)音。
大家讀過課文后一定會發(fā)現(xiàn),每一則都有一個“子曰”,誰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孔子說)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子曰”呢?(因為《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言行的書)為什么叫“子”呢?(因為是孔子的弟子再傳弟子所記,用“子”表示對老師的尊敬。
《論語》和孔子簡介: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內(nèi)容有孔子的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相與談論。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jù),南宋·朱熹把《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孔子,(BC511—BC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chuàng)始者。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東南)。先世宋國貴族,少年時家境衰落。曾擔任過委吏、司寇等小官,后罷官,周游列國,終不在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并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鬃釉罅π麄鳌叭省钡膶W說,提出“敬鬼神而遠之”的見解,在認識論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的結(jié)合,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著者七十二人,但他看不起勞動人民,政治上維護貴族統(tǒng)治,提倡德治和教化。
學生再讀課文,老師領(lǐng)讀全文。
誦讀前四章,教學步驟如下:
、冽R讀1~2遍②頌讀并劃分停頓③疏通文義④自由練習誦讀(抽查個別學生),以下不再一一注明。
1.“學而時習之”
“學”指禮、樂、射、御四門課(這些都需要實習才能掌握)
“時習”按一定的時間實習(或溫習)[③]
〈譯〉學習了知識按時去實習它,這是很愉快的事。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譯〉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
“知”了解。
“慍”怨恨!熬印敝傅赖律嫌行摒B(yǎng)的人。
〈譯〉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
這三句話中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叫“反問”,我們現(xiàn)代漢語中也有。
2.“溫故而知新”
“故”指舊的知識,“新”指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
〈譯〉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這樣,可以做老師了。
3.“學而不思則罔”章
“罔”指迷惑而無所得。“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譯〉只讀書而不動腦筋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讀書,就會弄得精神疲憊。
孔子在這里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guān)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貢”章
這章形式與其它各章不同,是學生提問,老師作答。
“子貢”,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賜,字子貢。
“孔文子”衛(wèi)國大夫孔圉(yǔ)!爸u號”:在封建時代,帝王和大臣死后要根據(jù)他生平的功業(yè)給他一個名字叫“……”,孔圉的謚號是“文”。
“謂”叫做,稱為!懊簟甭斆簟!皭u”以……為恥(意動)。
“是以”因此。
〈譯〉子貢問道:“孔文子的謚號為什么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習,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文’做他的謚號!
借回答子貢的問話,借題發(fā)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圩鳂I(yè)]背誦全文六章,前四章會默會譯。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前四章的內(nèi)容。
5.“默而識之”章
“識”記。“之”學習所得!皡挕睗M足、厭倦。
“誨”教導。(“厭”同“饜”滿足)“何有于我哉”
〈譯〉口里不說而心里記住它,努力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學生而又知厭倦,哪一樣我能有呢?
6.“三人行”章
“擇”選擇!吧啤焙玫牡胤健!案摹备恼
〈譯〉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好地方學習,對他們的不好地方(自己也有這方面問題),就應該注意改正。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有老師。
背誦課文
[練習]一~四
。ㄒ螅喊颜n文間行抄在本上(空3行),一行寫字義,兩行翻譯。
【《論語》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論語》語文教案11-16
《論語十則》語文教案03-25
《論語》八則語文11-07
語文《論語》八則11-07
小學語文《論語》二則課堂教案08-07
初中語文《論語》教案(精選5篇)01-14
精選論語 教案11-16
《論語十則》的初中語文教案05-28
論語文低效教學12-06
《論語》十則語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