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局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華書局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華書局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識記戰(zhàn)國時期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標志、商鞅變法開始變法的時間和變法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商鞅變法的原因和意義。
重點:
商鞅變法的內(nèi)容商鞅變法的評價
難點:
改革與保守派的觀點分歧變法的某些措施含義及作用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看教材38頁的簡表,分析秦國在戰(zhàn)國前期的形勢,排在七雄的末位,但中后期秦國卻強大起來,并通過一系列戰(zhàn)爭滅掉了六國,完成了國家的統(tǒng)一。那么,秦國是怎樣走向強國之路的呢?——商鞅變法(這是一條主要途徑)
二、教學過程
(一)秦孝公求賢(為什么要實行變法?)
1、原因
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社會原因):鐵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廣(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主要標志)。
秦國相對落后(自身原因):會盟都不讓參加,魏國侵略卻無力還擊。
2、辦法
改革內(nèi)政,變法圖強,發(fā)布求賢令。(秦孝公深感落后就要挨打)
商鞅來到秦國。
理解“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二)商鞅主持變法
1、時間:公元前356年。
2、背景: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3、主要內(nèi)容:
經(jīng)濟上:改革土地制度——廢除“井田制”、實行土地私有;重農(nóng)抑商——獎罰分明。
政治上:獎勵軍功——論功行賞,不論貴賤;遷都咸陽,推行縣制——強化國家管理,設31縣;嚴明法令——實行連坐法。
4、變法的影響:
觸犯了貴族利益——商鞅被車裂處死。
取得成效——連婦女兒童都知道“商君之法”。
(三)秦國的變化
1、性質(zhì):是戰(zhàn)國后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
2、成果:廢除舊制度,建立新制度;秦軍的戰(zhàn)斗力大大提高;社會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
3、興修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鄭國渠。
(四)小結
秦國是怎樣走上強國之路的呢?
前期勢弱——秦孝公決心變法圖強——商鞅主持變法——取得顯著成果(強大)
思考: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五)板書設計
1、秦國為什么要實行變法?
2、變法前期秦孝公采取怎樣的辦法?
社會進步(社會):鐵器、牛耕(標志)改革內(nèi)政、變法圖強、發(fā)布求賢令(商鞅)
秦國落后(自身):鄙視、挨打
3、商鞅變法的具體內(nèi)容?
4、變法產(chǎn)生怎樣的社會影響(見小字部分)?
經(jīng)濟:改革土地制度—廢除井田制觸犯貴族的利益——商鞅被車裂處死
重農(nóng)抑商—獎罰分明取得成效——婦女兒童都知道商君之法
政治:獎勵軍功—論功行賞、不論貴賤
遷都咸陽,推行縣制—強化國家管理
嚴明法令——實行連坐法
5、變法取得怎樣的成果?
6、變法成功與否?
(性質(zhì):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分析秦孝公變法的目的—變法圖強,
建立了新制度,軍隊戰(zhàn)斗力提高,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實現(xiàn)沒有?結論——是一次成功的
興修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鄭國渠改革。
中華書局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2
[知識與能力]
掌握教材中出現(xiàn)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認識到開發(fā)邊疆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chuàng)、靈敏是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兩漢經(jīng)營西域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的史觀。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fā)式教學
[授課過程]
一、復習、提問上節(jié)內(nèi)容
二、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一塊學習第17課兩漢經(jīng)營西域和絲綢之路
三、講授新課:
。1)張騫出使西域:
1、西漢時期,人們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區(qū)和更西的地方,稱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
。2)絲綢之路:從長安往西經(jīng)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nèi),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
。3)班超經(jīng)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
四、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五、作業(yè)
附:板書設計
一、張騫出使西域:
1、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稱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
二、絲綢之路:
從長安往西經(jīng)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nèi),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
三、班超經(jīng)營西域:
1、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開始。
中華書局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遠古傳說時代中華文明起源:黃帝其人及他對華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貢獻;堯舜禹的“禪讓”和原始社會走向終結的有關史實。
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yǎng)感知歷史的形象思維能力;全面、系統(tǒng)地思考問題和追蹤歷史發(fā)展線索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樹立正確的社會發(fā)展觀,激發(fā)愛國之情,增強民族意識。
【教學重難點】
了解黃帝──“人文初祖”是全課的重點。
正確認識堯舜禹的“禪讓”的含義是難點。
【導學過程】
教師講解與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
【情景導入】
以江丙坤郁慕明清明祭拜黃帝陵冢的視頻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黃帝是什么樣的人呢?為什么清明節(jié)會有那么多人祭拜黃帝陵呢?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第3課,遠古的傳說
【自主預習】
1、讀課文結合課件圖片了解本文內(nèi)容。
2、小組討論華夏族的'由來,人文初祖,禪讓制等知識。
(一)炎黃戰(zhàn)蚩尤
結合課文內(nèi)容及課件圖畫歸納出華夏族,炎黃子孫名稱的由來,知道涿鹿之戰(zhàn)。明確黃帝所進行的戰(zhàn)爭打破了氏族之間狹隘的界限,促進了相互間的交流和融合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因而被尊為華夏族的祖先。
(二)黃帝--人文初祖
結合課文內(nèi)容及課件圖畫知道黃帝對于人類的貢獻。明白他被人們稱為人文初祖的原因。
(三)堯舜禹的“禪讓”
了解什么是禪讓以及禪讓的本質(zhì),堯舜禹的事跡。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及夏王朝的建立等有關知識。
【合作探究】
1、你對神話(即黃帝時期有關發(fā)明的各種神話傳說)有什么看法?認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帶有神話色彩?怎樣看才更為科學?
2、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是從什么時候算起?后世為什么稱黃帝為人文初祖?
3、你還聽過哪些有關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什么樣的人才能被選為部落首領?
學生小組之間合作探究交流解決上述問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
【中華書局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下冊《賣炭翁》教案07-30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8篇01-22
《愛蓮說》教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07-29
《臺階》教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12-06
七年級語文下冊《白鵝》教案02-16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計劃(精選11篇)02-22
《回延安》教案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12-06
語文七年級下冊優(yōu)秀備課教案02-17
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案02-21
七年級下冊語文《木蘭詩》教案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