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浣溪沙原文,譯文,賞析

        時間:2024-06-29 13:14:37 古籍 我要投稿

        浣溪沙原文,譯文,賞析

          浣溪沙原文,譯文,賞析 篇1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譯文】

          游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山腳下剛生長出來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鳥的叫聲從松林中傳出。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啊!

          【注釋】

          蘄qí水:縣名,今湖北浠水縣。時與醫(y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游,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浸:泡在水中。

          蕭蕭:形容雨聲。

          子規(guī):杜鵑,又叫杜宇、布谷、子規(guī)、望帝、蜀鳥等。

          無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時代。

          白發(fā):老年。

          唱黃雞:感慨時光的流逝。因黃雞可以報曉,表示時光的流逝。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三月作者游蘄水清泉寺時所作,當(dāng)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蘄水,縣名,即今湖北浠水縣,距黃州不遠(yuǎn)�!稏|坡志林》卷一云:“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日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yī)而聾,遂往求療。……疾愈,與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里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边@里所指的歌,就是這首詞。

          【鑒賞】

          東坡為人胸襟坦蕩曠達(dá),善于因緣自適。他因詩中有所謂“譏諷朝廷”語,被羅織罪名入獄,“烏臺詩案”過后,于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二月貶到黃州。初時雖也吟過“飲中真味老更濃,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樣惴惴不安的詩句,但當(dāng)生活安頓下來之后,樵夫野老的幫助,親朋故舊的關(guān)心,州郡長官的禮遇,山川風(fēng)物的吸引,促使他撥開眼前的陰霾,敞開了超曠爽朗的心扉。這首樂觀的呼喚青春的人生之歌,當(dāng)是在這種心情下吟出的。

          上闋三句,寫清泉寺幽雅的風(fēng)光和環(huán)境。山下小溪潺,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仿佛經(jīng)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凈。傍晚細(xì)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的啼聲。這一派畫意的光景,滌去官場的惡濁,沒有市朝的塵囂。它優(yōu)美,潔凈,瀟灑……充滿詩的情趣,春的生機。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誘發(fā)詩人愛悅自然、執(zhí)著人生的情懷。

          環(huán)境啟迪,靈感生發(fā)。于是詞人在下闋進發(fā)出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攄寫有關(guān)人生的哲理。“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叭松L恨水長東”,光陰猶如晝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東奔駛,一去不可復(fù)返,青春對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然而,在某種意義上講,人未始不可以老當(dāng)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煥發(fā)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詞人發(fā)出令人振奮的議論:“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人們慣用“白發(fā)”、“黃雞”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發(fā)出衰颯的悲吟。白居易當(dāng)年在《醉歌》中唱道:“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杜甫也曾化用樂天詩,吟過“試呼自發(fā)感秋人,令唱黃雞催曉曲”之句。此處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們不要徒發(fā)自傷衰老之嘆�!罢l道人生無再少?”“休將白發(fā)唱黃雞!”這與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黃雞并白發(fā)”,用意相同。應(yīng)該說,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這是對生活、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這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在貶謫生活中,能一反感傷遲暮的低沉之調(diào),唱出如此催人自強的歌曲,這體現(xiàn)出蘇軾熱愛生活、曠達(dá)樂觀的性格。

          【賞析二】

          蘄水,今湖北浠水,在黃州(今湖北黃岡)東。蘄水的.清泉寺,下臨蘭溪。蘭溪水出于箬竹山,溪旁多蘭花,故名曰:蘭溪。此詞是元豐五年(1082年)三月,46歲的蘇軾貶官黃州期間所作。

          上片寫暮春三月蘭溪的雨后景色。首句點名了蘭溪得名的緣由――山下溪邊多蘭。同時又點明了游蘭溪的時令。蘭剛發(fā)芽,芽雖短,但是生機勃勃長勢很快,一個“浸”字寫盡春蘭的活力。次句寫漫步溪邊,“松間沙路凈無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潤無泥”。蘇軾將“潤”改為“凈”,更加突出了蘭溪的潔凈和一塵不染�!笆捠捘河曜右�(guī)啼”點出了凈無泥的原因,同時又烘托出自己貶官黃州期間的凄涼環(huán)境和悲涼心情。暮雨蕭蕭、子規(guī)哀鳴都是寫實。暮春三月,春色正濃,可寫之景可謂數(shù)不勝數(shù)。但是作者獨取此景,這顯然和他當(dāng)時的處境和心情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

          但是,蘇軾畢竟是一個“奮厲有當(dāng)世志”的杰出人物。溪水西流使他感悟到:溪水尚且可以西流,難道人生就再無少了嗎?何必自傷白發(fā),哀嘆衰老呢?集中體現(xiàn)了他雖然身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末句“休將白發(fā)唱黃雞”中的“白發(fā)”和“黃雞”都出自于白居易的《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時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保┌拙右赘袊@黃雞催曉、白日催年、朱顏易逝,調(diào)子低沉。蘇軾在這首詞中是說不要傷悲嘆白發(fā),感慨黃雞催曉,光陰易逝。這就一掃白詩的低沉調(diào)子,也沖淡了上片“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的悲涼氣氛。

          此詞,上片寫景,景色如畫,淡雅凄婉;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奮人心。近千年來,不知令多少身受挫折的失意人重新煥發(fā)出生活下去的勇氣和繼續(xù)前進的信心!這首詞從山川景物著筆,意旨卻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達(dá)作者熱愛生活、曠達(dá)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整首詞如同一首意氣風(fēng)發(fā)的生命交響樂,一篇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宣言書,流露出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讀之令人奮發(fā)自強。

          上闋寫暮春三月蘭溪幽雅的風(fēng)光和環(huán)境:山下小溪潺,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仿佛經(jīng)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凈。傍晚細(xì)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的啼聲。作者選取幾種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繪出一幅明麗、清新的風(fēng)景畫,令人身臨其境,心曠神怡,表現(xiàn)出詞人愛悅自然、執(zhí)著人生的情懷。

          下闋迸發(fā)出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dá)有關(guān)人生的哲理。“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結(jié)尾兩句以溪水西流的個別現(xiàn)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懷,自我勉勵,表達(dá)出詞人雖處困境而老當(dāng)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

          這首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語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啟人心智,令人振奮。詞人以順處逆的豪邁情懷,政治上失意后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催人奮進,激動人心。

          【賞析三】

          這闋小令是三月所寫,蘭溪在黃州東南,寫的是雨中的南方初春。

          五千年來有些意象在中國人眼中總是無比的凄楚與憂傷,比如長長短短的雨,比如杜宇,比如黃昏,比如飛過鷓鴣的青色天際。

          詞的上半闋寫景,大的背景是子規(guī)鳴叫著的細(xì)雨蒙蒙。照一般看來,無邊的暮雨中杜宇泣血,自然是一切憂傷得說不出�?墒翘K東坡偏偏就把它寫成了一首愉快清麗的歌,一幅生機盎然的畫:蘭芽在山中茁壯成長,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刷得干干凈凈,在綿綿的細(xì)雨中,有杜鵑在清啼。

          后人對蘇東坡的評價是豪邁,因為他極少因外物的悲而悲。在我看來,倒不如說他是通透曠達(dá),正是因為永遠(yuǎn)置身事物之外去體味事物本身,所以得到的快樂與感言多于或異于常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到詞的有我與無我之境,有我之境是將自己的情感帶入事物中,便是淚眼看花花不語,而此詞中蘇東坡卻跨越了觸景傷情或是因情傷景,到達(dá)王國維所言的無我境界。因此此詞大背景的凄涼便成了新涼,杜宇的叫聲也清亮了起來。

          下闋詞是抒懷。"休將白發(fā)唱黃雞"一句典自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瓏》: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白居易想表達(dá)的是紅顏易老,良時不返,偏偏蘇東坡反其道而用之,勸說世人莫要因為自己韶華已逝而心灰意冷,唱黃雞催曉的悲傷調(diào)子。

          誰說人生不可能再年輕?門前的流水尚可以一輩子朝西,又怎么可以唱那些黃雞催曉的悲傷歌曲?這是蘇東坡的人生哲學(xué),老又如何?依然可以左牽黃右擎蒼,努力進取。誰說人不似花,再無少年時?青春可以永駐,只要心不老,青春就永遠(yuǎn)不會老去,老去的,只是歲月本身。

          蘇東坡善于直抒胸臆,不假比興,所以讀之覺顯露直白。他的詞大多源于他的生活經(jīng)驗與人生感悟,看似不經(jīng)意地脫口而出,實則是真正超脫的思想心情。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蘇軾按排行位居第二,故曰“仲”,至于取字“和仲”,則是蘇洵希望兒子性格和緩(蘇軾性格比較急躁),后來父親另給他取字子瞻,則與他的名“軾”更相關(guān),且希望兒子高瞻遠(yuǎn)矚),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死后追謚文正。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書畫家、文學(xué)家、美食家,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政治上屬于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dá),其詩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現(xiàn)存詩3900余首。宋詞豪放派創(chuàng)始人,也作婉約詩詞。

          在文章方面與歐陽修合稱“歐蘇”,在詞作方面與辛棄疾合稱“蘇辛”。在詩歌方面與黃庭堅的并稱“蘇黃”,在書法方面"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開創(chuàng)"尚意"書風(fēng),其作《黃州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在繪畫方面擅畫枯木竹石,反對程式束縛,重視神似,為其后世"文人畫"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后代文人稱其為“坡仙”“詩神”“詞圣”等。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同為唐宋八大家中,合稱“三蘇”。

          蘇軾是蘇洵的次子(蘇洵長子夭折)。嘉v二年(1057年),蘇軾與弟弟蘇轍同登進士。曾在立新法中反對王安石,被貶到黃州。世人說:“門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钡诟缸尤酥�,蘇軾的成就是最高的,勝過蘇洵和蘇轍。清人敬稱:“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詞客”指的就是蘇氏父子。

          經(jīng)典名篇:《水調(diào)歌頭》《赤壁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fēng)波》《江城子密州出獵》《飲湖上初晴后雨》《浣溪沙》《臨江仙》《題西林壁》《記承天寺夜游》等。

          蘇軾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浣溪沙原文,譯文,賞析 篇2

          浣溪沙·小院閑窗春色

          李清照〔宋代〕

          原文:

          小院閑窗春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春色深一作:春已深)

          遠(yuǎn)岫出云催薄暮,細(xì)風(fēng)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譯文:

          小院掩映在春庭深深的綠樹繁花中,樓的小窗閑掩,層層厚重的門簾沒有卷起,幽暗的閨房中顯得暗影沉沉。獨自靠著欄桿,愁情無人可以訴說,只好心不在焉地?fù)芘傧摇T齐m無心,卻催得暮庭早降;微風(fēng)吹雨,暮庭中的輕風(fēng)吹動著細(xì)雨,撥弄著暗淡的輕云。院子里的梨花即將凋謝恐怕連這斜風(fēng)細(xì)雨都難以承受,真讓人傷景。

          注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春景:《草堂詩余》(楊金本無題)等題作“春景”。閑窗:雕花和護欄的窗子。閑,闌也。閑窗,一般用作幽閑之意�!耙选弊钟行┌姹咀鳌巴ァ弊�。重簾:層層簾幕。沉沉:指閨房幽暗,意指深邃。理:撥弄�,幥伲猴椨竦那伲从袂�。也作為琴的美稱,泛指古琴。遠(yuǎn)岫:遠(yuǎn)山。岫:山峰。薄暮:日將落日薄暮,意指黃昏。輕陰:暗淡的輕云�!袄婊ā本洌阂庵^梨花盛開之日正春庭濃郁之時,而它的凋落使人為之格外傷感,甚至難以禁受。難禁:難以阻止。

          賞析:

          這是一首惜春詞,寫身處閨閣的女主人公面對即將逝去的春色,無聊地?fù)芘幥�,看遠(yuǎn)處云岫,聽輕風(fēng)細(xì)雨,覺梨花欲謝,不勝惋惜。全詞上片主要描寫環(huán)境,下片著重刻劃景物,通過從室內(nèi)到室外的景物描寫,用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手法,含蓄蘊藉的筆致,寫出女主人公傷春懷人的悒悵情懷,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孑然獨處的'凄寂心境。

          詞的上片主要描寫環(huán)境,下片著重刻劃景物。

          “小院閑窗春已深”中的“小院”點明詞中女主人公所在之地。這小院蔭蔽在春色已深、綠樹繁花中,天快黑了,樓上窗子一直閑掩著。庭院中未見人來往,窗欞間沒有燕穿簾,顯得寥廓落漠,真可謂深閨似海!“重簾未卷影沉沉”寫少女身處這深院之中,感到孤零岑寂、凄苦難言,一任簾幕低垂;因是重簾,室內(nèi)光線暗淡。沉沉,是形容室內(nèi)深邃。這里“影沉沉”不是說夕陽投影拉得很長很長,而是說室內(nèi)陰暗,更覺黑黝黝的。這兩句中的“小院閑窗”和“重簾未卷”,一是從外面看出的實景,一是就內(nèi)面見到的現(xiàn)狀,并非兩處,只是一個地方的互文。通過環(huán)境描繪,女主人公因春意闌珊、幽閨深邃而產(chǎn)生的孤寂和愁苦統(tǒng)統(tǒng)突現(xiàn)了出來。

          在這枯寂愁悶時,將是怎樣破岑寂、遣愁懷的呢?信步走向樓前,憑樓遠(yuǎn)眺,希望在開闊的自然景象中尋求一些慰藉。然而卻只見白云催暮,風(fēng)雨弄陰;天色轉(zhuǎn)暗,夜暮將臨,幾乎同自己的陰沉郁悶的心情一樣,反而增添苦惱,煩悶起來。她開始站在那里發(fā)愣,接著坐下來彈起琴來:“倚樓無語理瑤琴�!边@句就是與她無可奈何時希圖擺脫心情苦惱、煩躁不堪的一種下意識動作。事實上詞中女主人并非有意練琴,只不過是借以破除孤寂,訴說愁懷。所以不像毛熙震《后庭花》中的少女“倚欄無語搖輕扇”那樣輕松明快,自不及馮延巳(一作歐陽修)《蝶戀花》中的女友“淚眼倚樓頻獨語”那樣凄楚。盡管這樣,但她的閑愁郁悶終于沒有被琴聲驅(qū)走,精神枷鎖,無法解脫�!耙袠菬o語”形象地寫出了那由愁苦郁積進而陷于神魂無措的精神狀態(tài)�!盁o語”二字更深切地表達(dá)了她的苦澀難言的心情。

          過片兩個對句,與前段結(jié)語緊密聯(lián)系,是她在樓前所見的實景,從正面揭示愁思之由:“遠(yuǎn)岫出云催薄暮”為遠(yuǎn)景。這句是說地面水氣,入夜遇冷而成云霧,籠罩峰巒,白天經(jīng)太陽蒸發(fā),逐漸消散,峰巒再現(xiàn)。而山穴中云氣,日照困難,要到日將落時才冉冉升起。陶淵明《歸去來辭》云:“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就是寫傍晚景象,故云“催薄暮”。薄暮,日將落時之謂�!凹�(xì)風(fēng)吹雨弄輕陰”為近景,是說傍晚時分,天色漸暗,暮靄沉沉,而微風(fēng)吹拂,雨花飛濺,好似與輕陰相戲弄,故云“弄輕陰”。

          前句中著一“催”字,加速了夜暮降臨;后句中用一“弄”字,使輕陰轉(zhuǎn)濃,融成一片,天色變黑。既生動,又形象,無異于在愁人心上加蓋了一層厚厚的陰影,愁懷難遣,自不待言。

          最后一句“梨花欲謝恐難禁”是承“春色深”而來,按節(jié)候與“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陣子》中語)相合。因此以“梨花欲謝”總括環(huán)境和景色,以“恐難禁”概述落漠和愁苦。詞中女主人愁思之由,至此道出。出于它,才將細(xì)微的景物與幽渺的感情極為巧妙而和諧地結(jié)合起來,使由惜春引起難以捕捉的、抽象的愁思就成了可以接觸的具體形象。

          賞析:

          小、閑、深,正是空閨寫照。而春色深濃,未許泄漏,故重簾不卷,一任暗影沉沉。春情躁動,更不能形之言語,只可托之瑤琴矣!

          “深”字是上片之眼。閨深、春深、情深,“倚樓無語”,說三藏七,“此時無聲勝有聲”,蘊藉未吐之深情,更具有無限的韻味。

          下片宕天,由室內(nèi)而室外�!斑h(yuǎn)岫出云”見陶淵明《歸去來辭》:“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痹瞥鲈茪w,時光亦隨之荏苒而逝,不覺晚景催逼。夜來更兼細(xì)風(fēng)吹雨,輕陰漠漠,“弄”既指風(fēng)雨之弄輕陰,還指此時、此境中,詞人乍喜還愁的情感波動。結(jié)末仍結(jié)穴在風(fēng)雨摧花,欲謝難禁的憂思上。

          歷代詩評家評此詞“雅練”,“淡語中致語”(沈際飛本《草堂詩馀》)。寫閨中春怨,以不語語之,又借無心之云,細(xì)風(fēng)、疏雨、微陰淡化,雅化,微微逗露。這種婉曲、蘊藉的傳情方式,是符合傳統(tǒng)詩歌的審美情趣的。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fēng)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浣溪沙原文,譯文,賞析 篇3

          原文:

          攤破浣溪沙·揉破黃金萬點輕

          宋代:李清照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fēng)度精神如彥輔,大鮮明。(大一作:太)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jié)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譯文: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fēng)度精神如彥輔,大鮮明。(大一作:太)

          桂花它那金光燦爛的色彩和碧玉一般如刀裁制的層層綠葉,其“風(fēng)度精神”就像晉代名士王衍和樂廣一樣風(fēng)流飄逸,名重于時。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jié)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疊疊的花瓣兒,就像一個只會矯妝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氣。丁香花簇簇?fù)斫Y(jié)在一起顯的太小氣,一點也不舒展。桂花的濃香把我從懷念故人和過去的夢中熏醒,不讓我懷念過去這是不是太無情了?

          注釋: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fēng)度精神如彥輔(fǔ),大鮮明。(大一作:太)

          揉破黃金萬點輕:形容桂花色彩的星星點點。輕:四印齋本《漱玉詞》作“明”,注“一作‘輕’”。鮮明:此處宜訓(xùn)作分明確定之義。

          梅蕊(ruǐ)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jié)苦粗生。熏(xūn)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何俗甚:俗不可耐。丁香千結(jié):語出毛文錫《更漏子》詞:“庭下丁香千結(jié)”。苦(讀作古)麄(“粗”之古體)生: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二謂:“苦粗生,猶云太粗生,亦甚辭�!笨啻郑寒�(dāng)作不舒展、低俗而不可愛的意思�?啵河邢訔壷�。透:醒。熏透:即被桂花香熏醒。

          賞析:

          這是一首詠花詞。詠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態(tài)、花性以揮發(fā)開去,抒引出詞人胸中的萬千感慨。

          上片伊始“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兩句,便如抖開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畫卷,那黃金揉破后化成的米粒狀的萬點耀眼金花,那碧玉剪出重重疊疊的千層翠葉,若非清香流溢追魂十里的月中丹桂,更無別花可堪比擬。桂花的花朵嬌小無比,自不以妖艷豐滿取勝,作者緊緊抓住的是它的金玉之質(zhì)。筆觸顯得深刻、自然、貼切、生動。“輕”與“重”是相對的,作為黃金無疑是重的,但能揉而破之化為飛入翠葉叢中的萬點黃花,不論在事實上還是感覺上都是輕柔的。

          接下來筆鋒倏然跳出,來了句“風(fēng)度精神如彥輔,太鮮明”,從花到人、由此及彼,這既把金玉其質(zhì)的桂花點活了,也把彥輔其人的風(fēng)度精神點活了。彥輔,是西晉末年被后人稱為“中朝名士”的樂廣的表字;因其官至尚書令,故又史稱“樂令”。據(jù)史傳記載:樂廣為人“神姿朗徹”、“性沖約”、“寡嗜欲”,被時人譽為“此人之水鏡也,見之瑩然,若披云霧而青天也”。于此可見樂彥輔之倜儻非常。然而詞人對歷史名人樂廣之所以崇敬有加,恐怕是離不開時代的原因:當(dāng)時正值北宋、南宋交替的亂世,恰像樂廣之處于西晉末年一樣,樂廣能在“世道多虞,朝章紊亂”之際,做到“清己中立,任誠保素”,無疑地這便是身處季世的詞人所遵奉的做人標(biāo)則。若此,則清照將桂比人、將人擬桂,便在情理之中了。“太鮮明”三字是褒揚之詞,不論是花中仙品──桂子,還是“人之水鏡”──樂彥輔,都有著十分鮮明的個性。

          下片起始也和上片一樣,是一副對句“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jié)苦麄生”。寒梅、丁香均為芳香科植物,為世人所深愛。尤其是傲霜凌雪的梅花更是花中之佼佼者,清照筆下原亦不乏詠梅佳句,如“雪里已知春信至”、“香臉半開嬌旖旎”、“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漁家傲》)、“良宵淡月,疏影更風(fēng)流”(《滿庭芳》)等,竟以“俗”、“粗”加之呢。應(yīng)是緣于有所“感”而產(chǎn)生的一種情。即如歡樂的人看見周圍的一切都閃著使人愉悅的光環(huán),而被愁苦籠罩的人即使看到平素喜愛之物,也會撩起如云涌起理而還亂的愁緒。更詞人在這里又采用了抑彼而揚此的手法,明貶梅與丁香的'“粗”、“俗”,暗譽丹桂之清、雅,以達(dá)到更加鮮明主題的目的。

          結(jié)尾句“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終于點出個“愁”字來。這兩句語意自然十分明了,其未點透處卻是詞人含嗔帶斥地指責(zé)的對象,不外桂花與梅花和丁香之間,雖皆可詮釋得通,如以作者的明貶暗譽的手法來看,這里指的該是金花玉葉的桂花。這個結(jié)尾,似是詞人謂桂子:我是如此執(zhí)著地傾心于你質(zhì)地高雅、不媚不俗,而你卻竟以沁人的馥香驚擾了我的千里夢,卻也太無情了。

          該詞寫作特點上片側(cè)重正面描寫桂花質(zhì)地之美,從形到神、由表及里,表現(xiàn)出貴而不俗、月朗風(fēng)清的神韻,重在精神氣質(zhì);下片則運用對比手法,進一步襯托桂花的高雅,重在隨感,帶有較為濃郁的主觀感受。上下合璧,借花抒情,便成了一篇回味無窮的小調(diào)。

          浣溪沙原文,譯文,賞析 篇4

          浣溪沙·萬里陰山萬里沙

          清代·納蘭性德

          萬里陰山萬里沙。誰將綠鬢斗霜華。年來強半在天涯。

          魂夢不離金屈戌,畫圖親展玉鴉叉。生憐瘦減一分花。

          譯文

          沒有楚天千里清秋。沒有執(zhí)手相看淚眼。只有陰山,胡馬難度的陰山。這里,獵獵的風(fēng),將你的寸寸青絲吹成縷縷白發(fā)。歲歲年年,你望見的是連綿千萬里的黃沙,人在天涯。

          魂牽夢繞中,你將她翩翩的像打開。一遍遍回想,她的溫柔她的笑。直到地老天荒,直到那些離別和失望的傷痛,已發(fā)不出聲音來了。

          注釋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一作《浣溪紗》,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diào)四十二字,平韻。

          陰山:今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諸山的統(tǒng)稱。

          綠鬢:謂烏黑發(fā)亮的頭發(fā)。古人常借綠、翠等形容頭發(fā)的顏色。斗,斗取,即對著。霜花,謂白發(fā)。

          強半:大半、過半。

          金屈戌(xū):屈戌,門窗上的環(huán)鈕、搭扣。此謂金飾(即銅制)腳屈戌,代指夢中思念的家園。

          玉鴉叉:即玉丫叉。丫叉,本為樹枝分叉之處,后泛指交叉形象的首飾。這里謂“玉鴉叉”是借指閨里人之容貌。

          生憐:謂看著畫圖上她那消瘦的身影而生起憐惜之情。生憐,可憐。

          賞析

          這是一首邊塞行吟詠嘆的詞,表達(dá)了詞人在荒涼的異地對人生的哀憐,也透露出納蘭性德自身對于官場的厭倦。這出使的幾個月,納蘭性德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這天之涯度過了,面對著連綿的陰山與漫天的黃沙,滿頭青絲怎能不迅速花白。于是睡夢之中不免魂飛故里,重又看到了家中金碧輝煌的屈戍�;秀敝校^戴玉鴉叉的妻子在緩緩地展開畫軸(或許那上面正畫著她日夜所思之人),那花容似乎因思念瘦損了很多,令人油然生出憐惜之情。

          詞中第一句中“陰山”一方面是實指,即是如今也能一睹的陰山,但古代詩詞中經(jīng)常使用這一形象,它已經(jīng)形成了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如南北朝著名民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蒼穹,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又如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它是漢胡分別的地理標(biāo)志,中原與蠻荒的分野處,文明與野蠻的交匯點,也因此,在這兒的讀書人,尤其是漢文化影響下的讀書人,都會有一種極強烈的失落感,無端而起悵惘,這是一種喪失歸屬感的表現(xiàn)。這是納蘭性德每次出使途中所寫詞中典型的心理。

          上片寫現(xiàn)實邊塞之景,下片寫夢中家居之景。閱讀這首詞時,納蘭的情之真、意之切如在目前。邊塞詩詞屬于古代詩詞的一個支流,邊愁主題則屬于悲一類,納蘭性德這首邊塞行吟詠嘆的《浣溪沙》,也屬于這類。 [4]詞通過刻畫“北風(fēng)”“晚煙”“戌壘”“斜日”等邊塞之景,將塞外的荒涼和詞人內(nèi)心的凄愴合二為一,凄涼中透著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

          創(chuàng)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納蘭受命與副都統(tǒng)郎談等出使覘梭龍打虎山,十二月還京,這首詞大約作于此行中。

          浣溪沙原文,譯文,賞析 篇5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瀟瀟 一作:蕭蕭)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譯文

          游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山腳下剛生長出來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鳥的叫聲從松林中傳出。

          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 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啊!

          注釋

          蘄qí水:縣名,今湖北浠水縣。時與醫(y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游,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浸:泡在水中。

          蕭蕭:形容雨聲。

          子規(guī):杜鵑,又叫杜宇、 布谷、子規(guī)、望帝、蜀鳥等。

          無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時代。

          白發(fā):老年。

          唱黃雞:感慨時光的流逝。因黃雞可以報曉,表示時光的流逝。

          賞析

          這是一首觸景生慨、蘊含人生哲理的小詞,體現(xiàn)了作者熱愛生活、樂觀曠達(dá)的性格。

          上片寫暮春游清泉寺所見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jīng)過春雨的沖刷,潔凈無泥。時值日暮,松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xì)雨中啼叫著。這是一幅多么幽美寧靜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點出游清泉寺時的時令,也點明蘭溪之名的由來。“浸”字與“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楚辭·招魂》)中的“漸”字一樣,均有“蔓延”之意。蘭草此際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機勃勃,長勢很快,已由岸邊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鵑啼聲凄婉,本是易引發(fā)羈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際漫步溪邊,觸目無非生意,渾然忘卻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污穢,心情是愉悅的。兼之疾病始愈,有醫(yī)者相伴游賞,故杜鵑的啼叫亦未能攪亂作者此時之清興。總之,上片只是寫實景,其內(nèi)心所喚起的應(yīng)是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發(fā)感慨和議論�!鞍俅|到海,何時復(fù)西歸”(漢·《長歌行》)。“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曾使古今無數(shù)人為之悲嘆。而作者此際面對著眼前西流的蘭溪水,卻產(chǎn)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么不可以重新?lián)碛星啻耗耆A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還童”,乃是說應(yīng)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tài)。因為人并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人所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有“誰道使君不解飲,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諸句,乃嗟老嘆衰之詞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認(rèn)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應(yīng)有那種“黃雞催曉”、朱顏已失的'衰頹心態(tài),體現(xiàn)了作者在貶謫期間曠達(dá)振作的精神狀態(tài)。

          全詞的特點是即景抒慨,寫景純用白描,細(xì)致淡雅;抒慨昂揚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寧六年(1073)曾有詩云:“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其三)。乃是在錢塘潮來江水回流時所生發(fā)的感慨,與此詞旨趣有相近之處。但當(dāng)時作者是自請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館的頭銜到美麗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濃。此時則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黃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輕易可以擺脫的。因此,此詞下片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青春活力的呼喚,對老而無為的觀點的否棄,便顯得尤為可貴。可以說,這種在“命壓人頭不奈何”的逆境中的樂觀奮發(fā)的精神,是蘇軾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三月作者游蘄水清泉寺時所作,當(dāng)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蘄水,縣名,即今湖北浠水縣,距黃州不遠(yuǎn)。《東坡志林》卷一云:“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日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yī)而聾,遂往求療。……疾愈,與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里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這里所指的歌,就是這首詞。

          浣溪沙原文,譯文,賞析 篇6

          浣溪沙·徐邈能中酒圣

          蘇軾〔宋代〕

          原文

          徐邈能中酒圣賢,劉伶席地幕青天,潘郎白璧為誰連。

          無可奈何新白發(fā),不如歸去舊青山,恨無人借買山錢。

          譯文

          徐邈醉得連酒的清濁能辨,劉伶以地為坐席以青天作帳幕,夏侯湛死后,潘安和誰合稱連白璧。沒有什么辦法不讓新白發(fā)增添,不如歸葬于家鄉(xiāng)熟知的青山上,抱恨沒有人借給我購田買房隱居的錢。

          注釋

          ①浣溪沙: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此調(diào)有平仄兩體。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shù)詞人所常用。

         �、谛戾悖鹤志吧�,燕國薊人。三國時期魏國初建,官至尚書郎。中:醉昏。酒圣賢:言酒的清濁。

          ③劉伶:魏末晉初的文人,“竹林七賢”之一,字伯倫,沛國人。著《酒德頌》一篇。

         �、芘死桑杭磁税玻置嗽�。字安仁。滎陽中牟人。西晉著名文學(xué)家、政治家�!稌x書·夏侯湛傳》:夏侯湛字孝若,譙國譙人也。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構(gòu)新詞,而美容觀,與潘安友善,每行止,同輿接茵,京都謂之“連璧”。

         �、葙I山錢:購買田房隱居的錢。

          賞析

          上片,借贊揚古代賢明之士來表達(dá)對同情者的仰慕之情。 “徐邈能中酒圣賢”,是隱喻徐得之的直言相諒,秉性修甚,頗有徐邈能識酒的.清濁(世道清濁),醉而不問公事的灑脫氣質(zhì)�!皠⒘嫦啬磺嗵臁保请[喻劉唐年隱居鄉(xiāng)間,簡從陋出的生活和賢明放達(dá)的性格,如同“竹林七賢”之一劉伶“屋無室廬,幕天席地”的曠達(dá)胸懷�!芭死砂阻禐檎l連”,是隱喻詩人潘大臨與摯友的友善。兩者分離,蘇軾發(fā)出“潘郎白璧為誰連”的哀嘆。蘇軾有意將古之徐、劉、潘三賢才與今之徐、劉、潘三賢才同姓偶合,為的是表達(dá)蘇軾向慕賢明,追求曠達(dá)的處世觀。

          下片,直抒欲回朝不成,真做隱士又無奈的仕宦觀�!盁o可奈何新白發(fā),不如歸去舊青山”,點明蘇軾目前的“無可奈何”的政治處境和“新白發(fā)”的衰老生命。蘇軾離開黃州友善的人后感到寂寞孤獨。即是死后,不如歸葬于家鄉(xiāng)的青山秀水邊。這是蘇軾視死如歸的坦蕩的生死觀�!昂逕o人借買山錢”,進一步寫自己欲回朝不得,欲隱居不能的無奈愁緒。一個“恨”字道出了這種只能退步、安居現(xiàn)狀的隨緣心態(tài)。

          全詞,運用三個歷史人物來隱喻三個現(xiàn)實人物,再由三個現(xiàn)實人物而聯(lián)想到蘇軾自己的政治處境與適應(yīng)心境,可謂借古喻今的絕妙構(gòu)想。文字含蓄精練,蘊涵著豐厚的思想情感,是蘇軾感舊詞作中的佳作。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浣溪沙原文,譯文,賞析 篇7

          原文

          作者:蘇軾

          萬頃風(fēng)濤不記蘇。雪晴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

          翠袖倚風(fēng)縈柳絮,絳唇得酒爛櫻珠。尊前呵手鑷霜須。

          譯文及注釋

          譯文只記得昨夜風(fēng)聲一片,卻不記得何時醒來,看江上大雪紛飛,想這瑞年,明年麥子定能豐收,只要百姓吃飽我就不愁了。

          歌女林臨風(fēng)而立,身邊飛舞的雪花如柳絮,喝下美酒的紅唇,如櫻桃絢爛,我則在酒杯前吁氣措手,摸著白胡須。

          注釋⑴蘇:即江蘇蘇州市。舊注云:“公有薄田在蘇,今歲為風(fēng)濤蕩盡。“這句是指自己在蘇州的田地被風(fēng)潮掃蕩但卻并不介意。

         �、七@兩句想象黃州一帶由于大雪而第二年將獲得“麥千車”的大豐收,而“人飽”將使“我愁”消除;說明自己的“愁”是對國計民生的憂念。

         �、谴湫洌褐复┐渚G衣裳的歌女。絳唇:紅唇。櫻珠:櫻桃。這兩句是說歌女的舞袖上縈繞著隨風(fēng)飄來如同柳絮般的雪花,當(dāng)她舉杯飲酒時雙唇好似爛熟的紅櫻桃。

         �、辱嚕喊纬K殻喊醉�。

          賞析

          整首詞境界鮮明,形象突出,情思深婉,作者以樂景表憂思,以艷麗襯愁情,巧妙地運用相反相成的藝術(shù)手法,極大地增強了藝術(shù)的形象性,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內(nèi)心世界。

          詞的首句,“萬頃風(fēng)濤不記蘇”的“蘇”,當(dāng)指蘇州,舊注中的“公”,當(dāng)指蘇軾。這一句說的是蘇軾未把蘇州為風(fēng)災(zāi)蕩盡的田產(chǎn)記掛心上。

          詞上片寫詞人酒醉之后依稀聽見風(fēng)聲大作,已記不清何時蘇醒過來,待到天明,已是一片銀裝世界。詞人立刻從雪兆豐年的聯(lián)想中,想象到麥千車的豐收景象,而為人民能夠飽食感到慶幸。下片回敘前一天徐君猷過訪時酒筵間的情景。歌伎的翠袖柳絮般潔白、輕盈的雪花縈繞中曳,她那紅潤的嘴唇酒后更加鮮艷,就像熟透了的櫻桃。而詞人卻酒筵歌席間,呵著發(fā)凍的手,捋著已經(jīng)變白了的胡須,思緒萬端。

          詞人攝取“呵手鑷霜須”這一富有典型特征的動作,極大地增強了藝術(shù)的形象性和含蓄性,深刻地揭示了抒情主人公謫貶的`特定環(huán)境中的憂思。這一憂思的形象,襯以白雪縈繞翠袖和鮮艷的絳唇對比強烈,含蘊更豐。

          上片比較明快,下片更顯得深婉,而上片的情思抒發(fā),恰好為下片的無聲形象作提示。上下兩片的重點是最末的無聲形象。它們彼此呼應(yīng),互為表里,表現(xiàn)了詞人一個晝夜的活動和心境。遣詞、用字的準(zhǔn)確形象,也是這首詞的特點。如“不記”二字,看來無足輕重,但它卻切詞序“酒醒”而表現(xiàn)了醉中的朦朧�!暗睢币辉~,確切地表達(dá)了由實景引起的聯(lián)想中產(chǎn)生的美好愿望�!盃€櫻珠”,著一“爛”字,活畫出酒后朱唇的紅潤欲滴。

          浣溪沙原文,譯文,賞析 篇8

          浣溪沙·雨過殘紅濕未飛

          周邦彥〔宋代〕

          雨過殘紅濕未飛,疏籬一帶透斜暉。游蜂釀蜜竊春歸。

          金屋無人風(fēng)竹亂,衣篝盡日水沉微。一春須有憶人時。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雨后幾朵殘花還濕漉漉地掛在枝頭,沒有隨風(fēng)飛散凋落。一帶疏籬,透進星星點點的斜暉。那些竊香釀蜜的蜂兒游蕩夠了,都忙著回窠了。

          房屋中空寂無人,只有窗外的竹樹在晚風(fēng)中搖擺。薰衣的香篝里,水沉的香氣經(jīng)過一整天,已經(jīng)變得很稀薄了。屋中主人在整個春天中總有懷人的時候吧!

          注釋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一作《浣溪沙》,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diào)四十二字,平韻。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

          殘紅:凋殘的花,落花。

          斜暉:亦作“斜輝”。指傍晚西斜的陽光。

          游蜂:飛來飛去的蜜蜂。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閨中懷人的小詞。此詞上闋寫戶外:雨后斜陽照著枝上殘花,游蜂竊得花香,飛進蜂窩釀蜜。下闋寫戶內(nèi):閨房之內(nèi),悄無一人,只見窗外春風(fēng)掠過,竹影斑駁映地,香爐內(nèi)的水沉香料,整天吐著輕微的氤氳。此詞通體停勻,輕重平衡,尤以兩結(jié)輕靈蘊藉,如一足亭亭玉立,饒有無窮情致。

          上片寫屋外景物。這是一個暮春的傍晚,一場春雨剛過,枝頭的幾朵殘紅被雨水沾濕了,還沒有隨風(fēng)飛散凋落;一帶疏籬,透過了星星點點的斜暉�!皻埣t”點明春暮,“斜暉”點明日暮。春殘、日幕,再加上暫留枝頭的殘紅、轉(zhuǎn)瞬即逝的斜暉,這一切物象,對于一個在懷人的寂寞期待中消逝著青春歲月的閨中人,自會引起很深的悵觸。

          上兩句寫靜物,接下來一句轉(zhuǎn)寫活動中的事物:“游蜂釀蜜竊香歸�!庇畏洳苫ㄡ劽�,本身就標(biāo)志著春天的'活潑生機和散發(fā)著歡樂的青春氣息,它在傍晚時分竊香滿載而歸,更標(biāo)志著春天的收獲和美好的歸宿。這對于向往著青春歡樂的女主人公來說,又是一種撩撥和刺激�!案`香”二字,還包蘊著某種愛情上的暗示。如果說,前兩句是用春殘、日暮的景象正面烘托,那么這一句便是用富于活力的物象反面襯托。手法不同,目的卻是一致的。

          “金屋無人風(fēng)竹亂,衣篝盡日水沉微�!睆奈萃膺^渡到屋內(nèi)�!敖鹞荨卑涤媒鹞莶貗傻牡涔剩凳九魅斯纳矸菘赡苁琴F家姬妾一流。傍晚時分,整個屋宇庭院,空寂無人,唯見微風(fēng)起處,竹影參差搖曳。這靜中之動,越發(fā)襯托出了金屋的靜悄與寂寞。屋子里面,燃著沉水香的熏籠,因為已經(jīng)熏燃了一整天,只剩下了一絲絲似有若無的香煙。這景象,透出了金屋永日的寂靜和女主人公意緒的索寞無聊。“亂”字,“微”字,還讓人聯(lián)想到女主人公心情的不寧和思緒的澀滯。

          前面五句,從屋外到屋內(nèi),通過層層鋪敘渲染,已經(jīng)創(chuàng)造出一個充滿寂寞無聊、空虛悵惘氣氛的環(huán)境,困居金屋的女主人公的傷春意緒也隱然可觸,結(jié)句勢必要歸結(jié)到女主人公身上,而且似乎必用重筆方能有力地收住。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在這里并沒有直接讓女主人公出現(xiàn),只用作者的口吻側(cè)面虛點,還采用了“一春須有憶人時”這種帶有猜度意味的輕軟筆意,仿佛說:處在這樣空寂的環(huán)境里,金屋中人在整個春天總該會有懷人的時候吧。明明是必然會有,卻故意用或然的口吻;重意輕點,內(nèi)容與形式似乎不協(xié)調(diào),卻反而更加讓人感覺到這輕點所蘊含的感情容量。微婉含蓄的表達(dá)方式在這里得到了重筆直抒所不能得到的效果。這一收束,與前面的含蓄筆法也構(gòu)成了和諧的統(tǒng)一。

          這首詞情景相分,又交融無間。表達(dá)上文從字順,選用意象清麗流暢。下片寫人情,亦從自然中流露,不顯傷感、不表怨怒,一氣呵成。

          創(chuàng)作背景

          孫虹《周邦彥寄內(nèi)系列詞編年考證》認(rèn)為此詞寫于周邦彥荊州、長安游學(xué)期間,初步斷定其寫于公元1071年(熙寧四年)至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之間。

          浣溪沙原文,譯文,賞析 篇9

          浣溪沙·夜

          朝代:唐代|作者:韋莊|

          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干,想君思我錦衾寒。

          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惟把舊書看,幾時攜手入長安?

          譯文

          昨天晚上的那個夢勾起我多少亡國之恨��!我夢見了和過去出游上苑時一樣的熱鬧場面。車如流水,絡(luò)繹不絕;馬似游龍,奔騰跳躍。月光明媚,春風(fēng)拂面,花兒正紅。

          注釋

         �、艖浗希捍嗽~調(diào)名于《花草粹編》中注云:“一名‘夢游仙’‘夢江南’‘江南好’�!庇置巴稀薄!度圃姟贰对~譜》等均作“憶江南”。

         �、茐艋辏汗湃苏J(rèn)為在睡夢中人的靈魂會離開肉體,故稱“夢魂”。唐代劉希夷《巫山懷古》中有句:“頹想臥瑤席,夢魂何翩翩。”

         �、沁€似:《花間集補》中作“還是”。上苑:古代供帝王玩賞、打獵的園林。這里指南唐的.御花園。

         �、溶嚾缌魉R如龍:意思是車子接連不斷像流水一樣馳過,馬匹絡(luò)繹不絕像一條龍一樣走動。形容車馬絡(luò)繹不絕,十分繁華熱鬧。語出袁宏《后漢紀(jì)·孝章皇帝紀(jì)》上記載:“建初二年(馬)太后詔曰:‘吾萬乘主,身服大練,食不求甘,左右旁人無香熏之飾,衣但布皇,如是者欲以身率服眾也�!斑^濯龍門,見外家車如流水馬如龍。吾亦不譴怒之,但絕其歲用,冀以默愧其心�!�

         �、苫ㄔ拢夯ê驮�,泛指美好的景色�;ㄔ抡猴L(fēng),意思是形容春天鮮花怒放,春夜月光明朗,春風(fēng)微拂的情景,描繪春光的明媚。

          浣溪沙原文,譯文,賞析 篇10

          四面垂楊十里荷,問云何處最荷多。畫樓南畔夕陽和。

          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且來荷里聽笙歌。

          譯文

          四面垂柳圍繞著十里香荷。請問哪里蓮荷最多?畫樓南畔,夕陽西落。

          天氣乍一變涼,給人們帶來了秋的寂寞。蕭索的光陰,需用美酒打發(fā)、消磨。暫且來此荷叢,細(xì)聽吹笙唱歌。

          注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

          問云句:襲用韓愈《奉酬盧給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荷行〉》詩“問言何處莢蓉多”句。下句“畫樓南畔”是“何處”的回答。

          光陰句:承上句“人寂寞”,因寂寞無聊,所以要用酒消遣日子。唐人鄭谷《樣潼歲暮》詩:“美酒消磨日”、歐陽修《退居述懷寄北京韓侍中》詩“萬事消磨酒百分”。消磨:消遣,排遣。

          笙(shēng)歌:合笙之歌。

          賞析

          上片首寫西湖荷荷盛多:“四面垂楊十里荷,問云何處最荷多�!睗}州西湖是安徽的風(fēng)景名勝,其十里荷荷更是秾麗迷人。人謂“東坡處處有西湖”,如杭州有西湖,潁州也有西湖,“性本愛丘山”的詞人,他吟詠湖山,并熱愛湖山。在十里荷香的潁州西湖,必會引發(fā)他描摹湖景的無限樂趣,故下文云:“畫樓南畔夕陽和”。在四面依依垂楊和十里荷香的幽雅境界里,詞人又看到南畔的畫樓頂端正掛著一輪溫和的夕陽,五彩的'晚霞籠罩天空,映照著水波蕩漾的湖面,給人以舒展愜意的美感享受。

          下片突然轉(zhuǎn)折,從快意煞時轉(zhuǎn)向孤寂哀傷:“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天氣乍涼引發(fā)了詞人的寂寞感,真實而自然,但實際上,并非天涼必然引起寂寞,而是由于詞人內(nèi)心早存寂寥空漠的人生感受的緣故,天涼只是氣候的誘因而已。此時的詞人,可謂壯志難酬而心存憂慮,他在朝中屢遭小人攻訐和當(dāng)軸者的忌恨,被迫“補外”作地方官。詞人此時正是在三次被排擠而“補外”的坎坷境遇中,所謂“一肚皮不合時宜”,使他厭倦仕途、崇尚歸田。結(jié)語“且來荷里聽笙歌”,說自己且憂中取樂,躲進荷荷叢中來聽賞悠揚哀傷的笙歌。

          此詞作細(xì)致描繪了詞人面對潁州西湖的盛開荷荷所引起的仕宦寂寞感受。全詞大起大落,心物交融,強烈反差,寄慨遙深。本欲在淡泊利祿中使自己的心理獲得平衡,然而實際上卻是“剪不斷、理還亂”,使自己陷入愈加難以解脫的矛盾苦悶之中。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閏八月至九月間詞人初到潁州太守任上。詞人當(dāng)時在觀賞潁州西湖的荷荷,忽然感覺當(dāng)官寂寞孤寥,于是作下了這首詩。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浣溪沙原文 ,譯文 ,賞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浣溪沙原文,譯文,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浣溪沙原文、譯文及賞析07-31

        《浣溪沙》原文、譯文及賞析02-24

        《浣溪沙》原文及譯文01-12

        《浣溪沙端午》譯文及賞析06-16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10-06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02-08

        《浣溪沙》原文賞析02-01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05-06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08-17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

          2. 浣溪沙原文,譯文,賞析

              浣溪沙原文,譯文,賞析 篇1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譯文】

              游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山腳下剛生長出來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鳥的叫聲從松林中傳出。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啊!

              【注釋】

              蘄qí水:縣名,今湖北浠水縣。時與醫(y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游,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浸:泡在水中。

              蕭蕭:形容雨聲。

              子規(guī):杜鵑,又叫杜宇、布谷、子規(guī)、望帝、蜀鳥等。

              無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時代。

              白發(fā):老年。

              唱黃雞:感慨時光的流逝。因黃雞可以報曉,表示時光的流逝。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三月作者游蘄水清泉寺時所作,當(dāng)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蘄水,縣名,即今湖北浠水縣,距黃州不遠(yuǎn)�!稏|坡志林》卷一云:“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日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yī)而聾,遂往求療。……疾愈,與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里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边@里所指的歌,就是這首詞。

              【鑒賞】

              東坡為人胸襟坦蕩曠達(dá),善于因緣自適。他因詩中有所謂“譏諷朝廷”語,被羅織罪名入獄,“烏臺詩案”過后,于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二月貶到黃州。初時雖也吟過“飲中真味老更濃,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樣惴惴不安的詩句,但當(dāng)生活安頓下來之后,樵夫野老的幫助,親朋故舊的關(guān)心,州郡長官的禮遇,山川風(fēng)物的吸引,促使他撥開眼前的陰霾,敞開了超曠爽朗的心扉。這首樂觀的呼喚青春的人生之歌,當(dāng)是在這種心情下吟出的。

              上闋三句,寫清泉寺幽雅的風(fēng)光和環(huán)境。山下小溪潺,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仿佛經(jīng)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凈。傍晚細(xì)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的啼聲。這一派畫意的光景,滌去官場的惡濁,沒有市朝的塵囂。它優(yōu)美,潔凈,瀟灑……充滿詩的情趣,春的生機。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誘發(fā)詩人愛悅自然、執(zhí)著人生的情懷。

              環(huán)境啟迪,靈感生發(fā)。于是詞人在下闋進發(fā)出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攄寫有關(guān)人生的哲理。“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叭松L恨水長東”,光陰猶如晝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東奔駛,一去不可復(fù)返,青春對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然而,在某種意義上講,人未始不可以老當(dāng)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煥發(fā)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詞人發(fā)出令人振奮的議論:“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人們慣用“白發(fā)”、“黃雞”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發(fā)出衰颯的悲吟。白居易當(dāng)年在《醉歌》中唱道:“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杜甫也曾化用樂天詩,吟過“試呼自發(fā)感秋人,令唱黃雞催曉曲”之句。此處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們不要徒發(fā)自傷衰老之嘆�!罢l道人生無再少?”“休將白發(fā)唱黃雞!”這與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黃雞并白發(fā)”,用意相同。應(yīng)該說,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這是對生活、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這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在貶謫生活中,能一反感傷遲暮的低沉之調(diào),唱出如此催人自強的歌曲,這體現(xiàn)出蘇軾熱愛生活、曠達(dá)樂觀的性格。

              【賞析二】

              蘄水,今湖北浠水,在黃州(今湖北黃岡)東。蘄水的.清泉寺,下臨蘭溪。蘭溪水出于箬竹山,溪旁多蘭花,故名曰:蘭溪。此詞是元豐五年(1082年)三月,46歲的蘇軾貶官黃州期間所作。

              上片寫暮春三月蘭溪的雨后景色。首句點名了蘭溪得名的緣由――山下溪邊多蘭。同時又點明了游蘭溪的時令。蘭剛發(fā)芽,芽雖短,但是生機勃勃長勢很快,一個“浸”字寫盡春蘭的活力。次句寫漫步溪邊,“松間沙路凈無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潤無泥”。蘇軾將“潤”改為“凈”,更加突出了蘭溪的潔凈和一塵不染�!笆捠捘河曜右�(guī)啼”點出了凈無泥的原因,同時又烘托出自己貶官黃州期間的凄涼環(huán)境和悲涼心情。暮雨蕭蕭、子規(guī)哀鳴都是寫實。暮春三月,春色正濃,可寫之景可謂數(shù)不勝數(shù)。但是作者獨取此景,這顯然和他當(dāng)時的處境和心情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

              但是,蘇軾畢竟是一個“奮厲有當(dāng)世志”的杰出人物。溪水西流使他感悟到:溪水尚且可以西流,難道人生就再無少了嗎?何必自傷白發(fā),哀嘆衰老呢?集中體現(xiàn)了他雖然身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末句“休將白發(fā)唱黃雞”中的“白發(fā)”和“黃雞”都出自于白居易的《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時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保┌拙右赘袊@黃雞催曉、白日催年、朱顏易逝,調(diào)子低沉。蘇軾在這首詞中是說不要傷悲嘆白發(fā),感慨黃雞催曉,光陰易逝。這就一掃白詩的低沉調(diào)子,也沖淡了上片“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的悲涼氣氛。

              此詞,上片寫景,景色如畫,淡雅凄婉;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奮人心。近千年來,不知令多少身受挫折的失意人重新煥發(fā)出生活下去的勇氣和繼續(xù)前進的信心!這首詞從山川景物著筆,意旨卻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達(dá)作者熱愛生活、曠達(dá)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整首詞如同一首意氣風(fēng)發(fā)的生命交響樂,一篇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宣言書,流露出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讀之令人奮發(fā)自強。

              上闋寫暮春三月蘭溪幽雅的風(fēng)光和環(huán)境:山下小溪潺,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仿佛經(jīng)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凈。傍晚細(xì)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的啼聲。作者選取幾種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繪出一幅明麗、清新的風(fēng)景畫,令人身臨其境,心曠神怡,表現(xiàn)出詞人愛悅自然、執(zhí)著人生的情懷。

              下闋迸發(fā)出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dá)有關(guān)人生的哲理。“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結(jié)尾兩句以溪水西流的個別現(xiàn)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懷,自我勉勵,表達(dá)出詞人雖處困境而老當(dāng)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

              這首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語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啟人心智,令人振奮。詞人以順處逆的豪邁情懷,政治上失意后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催人奮進,激動人心。

              【賞析三】

              這闋小令是三月所寫,蘭溪在黃州東南,寫的是雨中的南方初春。

              五千年來有些意象在中國人眼中總是無比的凄楚與憂傷,比如長長短短的雨,比如杜宇,比如黃昏,比如飛過鷓鴣的青色天際。

              詞的上半闋寫景,大的背景是子規(guī)鳴叫著的細(xì)雨蒙蒙。照一般看來,無邊的暮雨中杜宇泣血,自然是一切憂傷得說不出�?墒翘K東坡偏偏就把它寫成了一首愉快清麗的歌,一幅生機盎然的畫:蘭芽在山中茁壯成長,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刷得干干凈凈,在綿綿的細(xì)雨中,有杜鵑在清啼。

              后人對蘇東坡的評價是豪邁,因為他極少因外物的悲而悲。在我看來,倒不如說他是通透曠達(dá),正是因為永遠(yuǎn)置身事物之外去體味事物本身,所以得到的快樂與感言多于或異于常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到詞的有我與無我之境,有我之境是將自己的情感帶入事物中,便是淚眼看花花不語,而此詞中蘇東坡卻跨越了觸景傷情或是因情傷景,到達(dá)王國維所言的無我境界。因此此詞大背景的凄涼便成了新涼,杜宇的叫聲也清亮了起來。

              下闋詞是抒懷。"休將白發(fā)唱黃雞"一句典自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瓏》: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白居易想表達(dá)的是紅顏易老,良時不返,偏偏蘇東坡反其道而用之,勸說世人莫要因為自己韶華已逝而心灰意冷,唱黃雞催曉的悲傷調(diào)子。

              誰說人生不可能再年輕?門前的流水尚可以一輩子朝西,又怎么可以唱那些黃雞催曉的悲傷歌曲?這是蘇東坡的人生哲學(xué),老又如何?依然可以左牽黃右擎蒼,努力進取。誰說人不似花,再無少年時?青春可以永駐,只要心不老,青春就永遠(yuǎn)不會老去,老去的,只是歲月本身。

              蘇東坡善于直抒胸臆,不假比興,所以讀之覺顯露直白。他的詞大多源于他的生活經(jīng)驗與人生感悟,看似不經(jīng)意地脫口而出,實則是真正超脫的思想心情。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蘇軾按排行位居第二,故曰“仲”,至于取字“和仲”,則是蘇洵希望兒子性格和緩(蘇軾性格比較急躁),后來父親另給他取字子瞻,則與他的名“軾”更相關(guān),且希望兒子高瞻遠(yuǎn)矚),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死后追謚文正。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書畫家、文學(xué)家、美食家,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政治上屬于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dá),其詩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現(xiàn)存詩3900余首。宋詞豪放派創(chuàng)始人,也作婉約詩詞。

              在文章方面與歐陽修合稱“歐蘇”,在詞作方面與辛棄疾合稱“蘇辛”。在詩歌方面與黃庭堅的并稱“蘇黃”,在書法方面"自出新意、不踐古人",開創(chuàng)"尚意"書風(fēng),其作《黃州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在繪畫方面擅畫枯木竹石,反對程式束縛,重視神似,為其后世"文人畫"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后代文人稱其為“坡仙”“詩神”“詞圣”等。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同為唐宋八大家中,合稱“三蘇”。

              蘇軾是蘇洵的次子(蘇洵長子夭折)。嘉v二年(1057年),蘇軾與弟弟蘇轍同登進士。曾在立新法中反對王安石,被貶到黃州。世人說:“門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钡诟缸尤酥�,蘇軾的成就是最高的,勝過蘇洵和蘇轍。清人敬稱:“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詞客”指的就是蘇氏父子。

              經(jīng)典名篇:《水調(diào)歌頭》《赤壁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fēng)波》《江城子密州出獵》《飲湖上初晴后雨》《浣溪沙》《臨江仙》《題西林壁》《記承天寺夜游》等。

              蘇軾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浣溪沙原文,譯文,賞析 篇2

              浣溪沙·小院閑窗春色

              李清照〔宋代〕

              原文:

              小院閑窗春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春色深一作:春已深)

              遠(yuǎn)岫出云催薄暮,細(xì)風(fēng)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譯文:

              小院掩映在春庭深深的綠樹繁花中,樓的小窗閑掩,層層厚重的門簾沒有卷起,幽暗的閨房中顯得暗影沉沉。獨自靠著欄桿,愁情無人可以訴說,只好心不在焉地?fù)芘傧摇T齐m無心,卻催得暮庭早降;微風(fēng)吹雨,暮庭中的輕風(fēng)吹動著細(xì)雨,撥弄著暗淡的輕云。院子里的梨花即將凋謝恐怕連這斜風(fēng)細(xì)雨都難以承受,真讓人傷景。

              注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春景:《草堂詩余》(楊金本無題)等題作“春景”。閑窗:雕花和護欄的窗子。閑,闌也。閑窗,一般用作幽閑之意�!耙选弊钟行┌姹咀鳌巴ァ弊�。重簾:層層簾幕。沉沉:指閨房幽暗,意指深邃。理:撥弄�,幥伲猴椨竦那伲从袂�。也作為琴的美稱,泛指古琴。遠(yuǎn)岫:遠(yuǎn)山。岫:山峰。薄暮:日將落日薄暮,意指黃昏。輕陰:暗淡的輕云�!袄婊ā本洌阂庵^梨花盛開之日正春庭濃郁之時,而它的凋落使人為之格外傷感,甚至難以禁受。難禁:難以阻止。

              賞析:

              這是一首惜春詞,寫身處閨閣的女主人公面對即將逝去的春色,無聊地?fù)芘幥�,看遠(yuǎn)處云岫,聽輕風(fēng)細(xì)雨,覺梨花欲謝,不勝惋惜。全詞上片主要描寫環(huán)境,下片著重刻劃景物,通過從室內(nèi)到室外的景物描寫,用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手法,含蓄蘊藉的筆致,寫出女主人公傷春懷人的悒悵情懷,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孑然獨處的'凄寂心境。

              詞的上片主要描寫環(huán)境,下片著重刻劃景物。

              “小院閑窗春已深”中的“小院”點明詞中女主人公所在之地。這小院蔭蔽在春色已深、綠樹繁花中,天快黑了,樓上窗子一直閑掩著。庭院中未見人來往,窗欞間沒有燕穿簾,顯得寥廓落漠,真可謂深閨似海!“重簾未卷影沉沉”寫少女身處這深院之中,感到孤零岑寂、凄苦難言,一任簾幕低垂;因是重簾,室內(nèi)光線暗淡。沉沉,是形容室內(nèi)深邃。這里“影沉沉”不是說夕陽投影拉得很長很長,而是說室內(nèi)陰暗,更覺黑黝黝的。這兩句中的“小院閑窗”和“重簾未卷”,一是從外面看出的實景,一是就內(nèi)面見到的現(xiàn)狀,并非兩處,只是一個地方的互文。通過環(huán)境描繪,女主人公因春意闌珊、幽閨深邃而產(chǎn)生的孤寂和愁苦統(tǒng)統(tǒng)突現(xiàn)了出來。

              在這枯寂愁悶時,將是怎樣破岑寂、遣愁懷的呢?信步走向樓前,憑樓遠(yuǎn)眺,希望在開闊的自然景象中尋求一些慰藉。然而卻只見白云催暮,風(fēng)雨弄陰;天色轉(zhuǎn)暗,夜暮將臨,幾乎同自己的陰沉郁悶的心情一樣,反而增添苦惱,煩悶起來。她開始站在那里發(fā)愣,接著坐下來彈起琴來:“倚樓無語理瑤琴�!边@句就是與她無可奈何時希圖擺脫心情苦惱、煩躁不堪的一種下意識動作。事實上詞中女主人并非有意練琴,只不過是借以破除孤寂,訴說愁懷。所以不像毛熙震《后庭花》中的少女“倚欄無語搖輕扇”那樣輕松明快,自不及馮延巳(一作歐陽修)《蝶戀花》中的女友“淚眼倚樓頻獨語”那樣凄楚。盡管這樣,但她的閑愁郁悶終于沒有被琴聲驅(qū)走,精神枷鎖,無法解脫�!耙袠菬o語”形象地寫出了那由愁苦郁積進而陷于神魂無措的精神狀態(tài)�!盁o語”二字更深切地表達(dá)了她的苦澀難言的心情。

              過片兩個對句,與前段結(jié)語緊密聯(lián)系,是她在樓前所見的實景,從正面揭示愁思之由:“遠(yuǎn)岫出云催薄暮”為遠(yuǎn)景。這句是說地面水氣,入夜遇冷而成云霧,籠罩峰巒,白天經(jīng)太陽蒸發(fā),逐漸消散,峰巒再現(xiàn)。而山穴中云氣,日照困難,要到日將落時才冉冉升起。陶淵明《歸去來辭》云:“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就是寫傍晚景象,故云“催薄暮”。薄暮,日將落時之謂�!凹�(xì)風(fēng)吹雨弄輕陰”為近景,是說傍晚時分,天色漸暗,暮靄沉沉,而微風(fēng)吹拂,雨花飛濺,好似與輕陰相戲弄,故云“弄輕陰”。

              前句中著一“催”字,加速了夜暮降臨;后句中用一“弄”字,使輕陰轉(zhuǎn)濃,融成一片,天色變黑。既生動,又形象,無異于在愁人心上加蓋了一層厚厚的陰影,愁懷難遣,自不待言。

              最后一句“梨花欲謝恐難禁”是承“春色深”而來,按節(jié)候與“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陣子》中語)相合。因此以“梨花欲謝”總括環(huán)境和景色,以“恐難禁”概述落漠和愁苦。詞中女主人愁思之由,至此道出。出于它,才將細(xì)微的景物與幽渺的感情極為巧妙而和諧地結(jié)合起來,使由惜春引起難以捕捉的、抽象的愁思就成了可以接觸的具體形象。

              賞析:

              小、閑、深,正是空閨寫照。而春色深濃,未許泄漏,故重簾不卷,一任暗影沉沉。春情躁動,更不能形之言語,只可托之瑤琴矣!

              “深”字是上片之眼。閨深、春深、情深,“倚樓無語”,說三藏七,“此時無聲勝有聲”,蘊藉未吐之深情,更具有無限的韻味。

              下片宕天,由室內(nèi)而室外�!斑h(yuǎn)岫出云”見陶淵明《歸去來辭》:“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痹瞥鲈茪w,時光亦隨之荏苒而逝,不覺晚景催逼。夜來更兼細(xì)風(fēng)吹雨,輕陰漠漠,“弄”既指風(fēng)雨之弄輕陰,還指此時、此境中,詞人乍喜還愁的情感波動。結(jié)末仍結(jié)穴在風(fēng)雨摧花,欲謝難禁的憂思上。

              歷代詩評家評此詞“雅練”,“淡語中致語”(沈際飛本《草堂詩馀》)。寫閨中春怨,以不語語之,又借無心之云,細(xì)風(fēng)、疏雨、微陰淡化,雅化,微微逗露。這種婉曲、蘊藉的傳情方式,是符合傳統(tǒng)詩歌的審美情趣的。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fēng)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浣溪沙原文,譯文,賞析 篇3

              原文:

              攤破浣溪沙·揉破黃金萬點輕

              宋代:李清照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fēng)度精神如彥輔,大鮮明。(大一作:太)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jié)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譯文: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fēng)度精神如彥輔,大鮮明。(大一作:太)

              桂花它那金光燦爛的色彩和碧玉一般如刀裁制的層層綠葉,其“風(fēng)度精神”就像晉代名士王衍和樂廣一樣風(fēng)流飄逸,名重于時。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jié)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疊疊的花瓣兒,就像一個只會矯妝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氣。丁香花簇簇?fù)斫Y(jié)在一起顯的太小氣,一點也不舒展。桂花的濃香把我從懷念故人和過去的夢中熏醒,不讓我懷念過去這是不是太無情了?

              注釋: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fēng)度精神如彥輔(fǔ),大鮮明。(大一作:太)

              揉破黃金萬點輕:形容桂花色彩的星星點點。輕:四印齋本《漱玉詞》作“明”,注“一作‘輕’”。鮮明:此處宜訓(xùn)作分明確定之義。

              梅蕊(ruǐ)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jié)苦粗生。熏(xūn)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何俗甚:俗不可耐。丁香千結(jié):語出毛文錫《更漏子》詞:“庭下丁香千結(jié)”。苦(讀作古)麄(“粗”之古體)生: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二謂:“苦粗生,猶云太粗生,亦甚辭�!笨啻郑寒�(dāng)作不舒展、低俗而不可愛的意思�?啵河邢訔壷�。透:醒。熏透:即被桂花香熏醒。

              賞析:

              這是一首詠花詞。詠花而志不在花,只是借花形、花態(tài)、花性以揮發(fā)開去,抒引出詞人胸中的萬千感慨。

              上片伊始“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兩句,便如抖開了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畫卷,那黃金揉破后化成的米粒狀的萬點耀眼金花,那碧玉剪出重重疊疊的千層翠葉,若非清香流溢追魂十里的月中丹桂,更無別花可堪比擬。桂花的花朵嬌小無比,自不以妖艷豐滿取勝,作者緊緊抓住的是它的金玉之質(zhì)。筆觸顯得深刻、自然、貼切、生動。“輕”與“重”是相對的,作為黃金無疑是重的,但能揉而破之化為飛入翠葉叢中的萬點黃花,不論在事實上還是感覺上都是輕柔的。

              接下來筆鋒倏然跳出,來了句“風(fēng)度精神如彥輔,太鮮明”,從花到人、由此及彼,這既把金玉其質(zhì)的桂花點活了,也把彥輔其人的風(fēng)度精神點活了。彥輔,是西晉末年被后人稱為“中朝名士”的樂廣的表字;因其官至尚書令,故又史稱“樂令”。據(jù)史傳記載:樂廣為人“神姿朗徹”、“性沖約”、“寡嗜欲”,被時人譽為“此人之水鏡也,見之瑩然,若披云霧而青天也”。于此可見樂彥輔之倜儻非常。然而詞人對歷史名人樂廣之所以崇敬有加,恐怕是離不開時代的原因:當(dāng)時正值北宋、南宋交替的亂世,恰像樂廣之處于西晉末年一樣,樂廣能在“世道多虞,朝章紊亂”之際,做到“清己中立,任誠保素”,無疑地這便是身處季世的詞人所遵奉的做人標(biāo)則。若此,則清照將桂比人、將人擬桂,便在情理之中了。“太鮮明”三字是褒揚之詞,不論是花中仙品──桂子,還是“人之水鏡”──樂彥輔,都有著十分鮮明的個性。

              下片起始也和上片一樣,是一副對句“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jié)苦麄生”。寒梅、丁香均為芳香科植物,為世人所深愛。尤其是傲霜凌雪的梅花更是花中之佼佼者,清照筆下原亦不乏詠梅佳句,如“雪里已知春信至”、“香臉半開嬌旖旎”、“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漁家傲》)、“良宵淡月,疏影更風(fēng)流”(《滿庭芳》)等,竟以“俗”、“粗”加之呢。應(yīng)是緣于有所“感”而產(chǎn)生的一種情。即如歡樂的人看見周圍的一切都閃著使人愉悅的光環(huán),而被愁苦籠罩的人即使看到平素喜愛之物,也會撩起如云涌起理而還亂的愁緒。更詞人在這里又采用了抑彼而揚此的手法,明貶梅與丁香的'“粗”、“俗”,暗譽丹桂之清、雅,以達(dá)到更加鮮明主題的目的。

              結(jié)尾句“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終于點出個“愁”字來。這兩句語意自然十分明了,其未點透處卻是詞人含嗔帶斥地指責(zé)的對象,不外桂花與梅花和丁香之間,雖皆可詮釋得通,如以作者的明貶暗譽的手法來看,這里指的該是金花玉葉的桂花。這個結(jié)尾,似是詞人謂桂子:我是如此執(zhí)著地傾心于你質(zhì)地高雅、不媚不俗,而你卻竟以沁人的馥香驚擾了我的千里夢,卻也太無情了。

              該詞寫作特點上片側(cè)重正面描寫桂花質(zhì)地之美,從形到神、由表及里,表現(xiàn)出貴而不俗、月朗風(fēng)清的神韻,重在精神氣質(zhì);下片則運用對比手法,進一步襯托桂花的高雅,重在隨感,帶有較為濃郁的主觀感受。上下合璧,借花抒情,便成了一篇回味無窮的小調(diào)。

              浣溪沙原文,譯文,賞析 篇4

              浣溪沙·萬里陰山萬里沙

              清代·納蘭性德

              萬里陰山萬里沙。誰將綠鬢斗霜華。年來強半在天涯。

              魂夢不離金屈戌,畫圖親展玉鴉叉。生憐瘦減一分花。

              譯文

              沒有楚天千里清秋。沒有執(zhí)手相看淚眼。只有陰山,胡馬難度的陰山。這里,獵獵的風(fēng),將你的寸寸青絲吹成縷縷白發(fā)。歲歲年年,你望見的是連綿千萬里的黃沙,人在天涯。

              魂牽夢繞中,你將她翩翩的像打開。一遍遍回想,她的溫柔她的笑。直到地老天荒,直到那些離別和失望的傷痛,已發(fā)不出聲音來了。

              注釋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一作《浣溪紗》,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diào)四十二字,平韻。

              陰山:今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諸山的統(tǒng)稱。

              綠鬢:謂烏黑發(fā)亮的頭發(fā)。古人常借綠、翠等形容頭發(fā)的顏色。斗,斗取,即對著。霜花,謂白發(fā)。

              強半:大半、過半。

              金屈戌(xū):屈戌,門窗上的環(huán)鈕、搭扣。此謂金飾(即銅制)腳屈戌,代指夢中思念的家園。

              玉鴉叉:即玉丫叉。丫叉,本為樹枝分叉之處,后泛指交叉形象的首飾。這里謂“玉鴉叉”是借指閨里人之容貌。

              生憐:謂看著畫圖上她那消瘦的身影而生起憐惜之情。生憐,可憐。

              賞析

              這是一首邊塞行吟詠嘆的詞,表達(dá)了詞人在荒涼的異地對人生的哀憐,也透露出納蘭性德自身對于官場的厭倦。這出使的幾個月,納蘭性德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這天之涯度過了,面對著連綿的陰山與漫天的黃沙,滿頭青絲怎能不迅速花白。于是睡夢之中不免魂飛故里,重又看到了家中金碧輝煌的屈戍�;秀敝校^戴玉鴉叉的妻子在緩緩地展開畫軸(或許那上面正畫著她日夜所思之人),那花容似乎因思念瘦損了很多,令人油然生出憐惜之情。

              詞中第一句中“陰山”一方面是實指,即是如今也能一睹的陰山,但古代詩詞中經(jīng)常使用這一形象,它已經(jīng)形成了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如南北朝著名民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蒼穹,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又如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它是漢胡分別的地理標(biāo)志,中原與蠻荒的分野處,文明與野蠻的交匯點,也因此,在這兒的讀書人,尤其是漢文化影響下的讀書人,都會有一種極強烈的失落感,無端而起悵惘,這是一種喪失歸屬感的表現(xiàn)。這是納蘭性德每次出使途中所寫詞中典型的心理。

              上片寫現(xiàn)實邊塞之景,下片寫夢中家居之景。閱讀這首詞時,納蘭的情之真、意之切如在目前。邊塞詩詞屬于古代詩詞的一個支流,邊愁主題則屬于悲一類,納蘭性德這首邊塞行吟詠嘆的《浣溪沙》,也屬于這類。 [4]詞通過刻畫“北風(fēng)”“晚煙”“戌壘”“斜日”等邊塞之景,將塞外的荒涼和詞人內(nèi)心的凄愴合二為一,凄涼中透著一種歷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

              創(chuàng)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納蘭受命與副都統(tǒng)郎談等出使覘梭龍打虎山,十二月還京,這首詞大約作于此行中。

              浣溪沙原文,譯文,賞析 篇5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瀟瀟 一作:蕭蕭)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譯文

              游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山腳下剛生長出來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鳥的叫聲從松林中傳出。

              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 門前的溪水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啊!

              注釋

              蘄qí水:縣名,今湖北浠水縣。時與醫(y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游,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浸:泡在水中。

              蕭蕭:形容雨聲。

              子規(guī):杜鵑,又叫杜宇、 布谷、子規(guī)、望帝、蜀鳥等。

              無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時代。

              白發(fā):老年。

              唱黃雞:感慨時光的流逝。因黃雞可以報曉,表示時光的流逝。

              賞析

              這是一首觸景生慨、蘊含人生哲理的小詞,體現(xiàn)了作者熱愛生活、樂觀曠達(dá)的性格。

              上片寫暮春游清泉寺所見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jīng)過春雨的沖刷,潔凈無泥。時值日暮,松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xì)雨中啼叫著。這是一幅多么幽美寧靜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點出游清泉寺時的時令,也點明蘭溪之名的由來。“浸”字與“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楚辭·招魂》)中的“漸”字一樣,均有“蔓延”之意。蘭草此際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機勃勃,長勢很快,已由岸邊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鵑啼聲凄婉,本是易引發(fā)羈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際漫步溪邊,觸目無非生意,渾然忘卻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污穢,心情是愉悅的。兼之疾病始愈,有醫(yī)者相伴游賞,故杜鵑的啼叫亦未能攪亂作者此時之清興。總之,上片只是寫實景,其內(nèi)心所喚起的應(yīng)是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發(fā)感慨和議論�!鞍俅|到海,何時復(fù)西歸”(漢·《長歌行》)。“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曾使古今無數(shù)人為之悲嘆。而作者此際面對著眼前西流的蘭溪水,卻產(chǎn)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么不可以重新?lián)碛星啻耗耆A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還童”,乃是說應(yīng)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tài)。因為人并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人所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有“誰道使君不解飲,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諸句,乃嗟老嘆衰之詞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認(rèn)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應(yīng)有那種“黃雞催曉”、朱顏已失的'衰頹心態(tài),體現(xiàn)了作者在貶謫期間曠達(dá)振作的精神狀態(tài)。

              全詞的特點是即景抒慨,寫景純用白描,細(xì)致淡雅;抒慨昂揚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寧六年(1073)曾有詩云:“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其三)。乃是在錢塘潮來江水回流時所生發(fā)的感慨,與此詞旨趣有相近之處。但當(dāng)時作者是自請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館的頭銜到美麗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濃。此時則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黃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輕易可以擺脫的。因此,此詞下片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青春活力的呼喚,對老而無為的觀點的否棄,便顯得尤為可貴。可以說,這種在“命壓人頭不奈何”的逆境中的樂觀奮發(fā)的精神,是蘇軾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三月作者游蘄水清泉寺時所作,當(dāng)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蘄水,縣名,即今湖北浠水縣,距黃州不遠(yuǎn)。《東坡志林》卷一云:“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日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yī)而聾,遂往求療。……疾愈,與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里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這里所指的歌,就是這首詞。

              浣溪沙原文,譯文,賞析 篇6

              浣溪沙·徐邈能中酒圣

              蘇軾〔宋代〕

              原文

              徐邈能中酒圣賢,劉伶席地幕青天,潘郎白璧為誰連。

              無可奈何新白發(fā),不如歸去舊青山,恨無人借買山錢。

              譯文

              徐邈醉得連酒的清濁能辨,劉伶以地為坐席以青天作帳幕,夏侯湛死后,潘安和誰合稱連白璧。沒有什么辦法不讓新白發(fā)增添,不如歸葬于家鄉(xiāng)熟知的青山上,抱恨沒有人借給我購田買房隱居的錢。

              注釋

              ①浣溪沙: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此調(diào)有平仄兩體。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shù)詞人所常用。

             �、谛戾悖鹤志吧�,燕國薊人。三國時期魏國初建,官至尚書郎。中:醉昏。酒圣賢:言酒的清濁。

              ③劉伶:魏末晉初的文人,“竹林七賢”之一,字伯倫,沛國人。著《酒德頌》一篇。

             �、芘死桑杭磁税玻置嗽�。字安仁。滎陽中牟人。西晉著名文學(xué)家、政治家�!稌x書·夏侯湛傳》:夏侯湛字孝若,譙國譙人也。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構(gòu)新詞,而美容觀,與潘安友善,每行止,同輿接茵,京都謂之“連璧”。

             �、葙I山錢:購買田房隱居的錢。

              賞析

              上片,借贊揚古代賢明之士來表達(dá)對同情者的仰慕之情。 “徐邈能中酒圣賢”,是隱喻徐得之的直言相諒,秉性修甚,頗有徐邈能識酒的.清濁(世道清濁),醉而不問公事的灑脫氣質(zhì)�!皠⒘嫦啬磺嗵臁保请[喻劉唐年隱居鄉(xiāng)間,簡從陋出的生活和賢明放達(dá)的性格,如同“竹林七賢”之一劉伶“屋無室廬,幕天席地”的曠達(dá)胸懷�!芭死砂阻禐檎l連”,是隱喻詩人潘大臨與摯友的友善。兩者分離,蘇軾發(fā)出“潘郎白璧為誰連”的哀嘆。蘇軾有意將古之徐、劉、潘三賢才與今之徐、劉、潘三賢才同姓偶合,為的是表達(dá)蘇軾向慕賢明,追求曠達(dá)的處世觀。

              下片,直抒欲回朝不成,真做隱士又無奈的仕宦觀�!盁o可奈何新白發(fā),不如歸去舊青山”,點明蘇軾目前的“無可奈何”的政治處境和“新白發(fā)”的衰老生命。蘇軾離開黃州友善的人后感到寂寞孤獨。即是死后,不如歸葬于家鄉(xiāng)的青山秀水邊。這是蘇軾視死如歸的坦蕩的生死觀�!昂逕o人借買山錢”,進一步寫自己欲回朝不得,欲隱居不能的無奈愁緒。一個“恨”字道出了這種只能退步、安居現(xiàn)狀的隨緣心態(tài)。

              全詞,運用三個歷史人物來隱喻三個現(xiàn)實人物,再由三個現(xiàn)實人物而聯(lián)想到蘇軾自己的政治處境與適應(yīng)心境,可謂借古喻今的絕妙構(gòu)想。文字含蓄精練,蘊涵著豐厚的思想情感,是蘇軾感舊詞作中的佳作。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浣溪沙原文,譯文,賞析 篇7

              原文

              作者:蘇軾

              萬頃風(fēng)濤不記蘇。雪晴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

              翠袖倚風(fēng)縈柳絮,絳唇得酒爛櫻珠。尊前呵手鑷霜須。

              譯文及注釋

              譯文只記得昨夜風(fēng)聲一片,卻不記得何時醒來,看江上大雪紛飛,想這瑞年,明年麥子定能豐收,只要百姓吃飽我就不愁了。

              歌女林臨風(fēng)而立,身邊飛舞的雪花如柳絮,喝下美酒的紅唇,如櫻桃絢爛,我則在酒杯前吁氣措手,摸著白胡須。

              注釋⑴蘇:即江蘇蘇州市。舊注云:“公有薄田在蘇,今歲為風(fēng)濤蕩盡。“這句是指自己在蘇州的田地被風(fēng)潮掃蕩但卻并不介意。

             �、七@兩句想象黃州一帶由于大雪而第二年將獲得“麥千車”的大豐收,而“人飽”將使“我愁”消除;說明自己的“愁”是對國計民生的憂念。

             �、谴湫洌褐复┐渚G衣裳的歌女。絳唇:紅唇。櫻珠:櫻桃。這兩句是說歌女的舞袖上縈繞著隨風(fēng)飄來如同柳絮般的雪花,當(dāng)她舉杯飲酒時雙唇好似爛熟的紅櫻桃。

             �、辱嚕喊纬K殻喊醉�。

              賞析

              整首詞境界鮮明,形象突出,情思深婉,作者以樂景表憂思,以艷麗襯愁情,巧妙地運用相反相成的藝術(shù)手法,極大地增強了藝術(shù)的形象性,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內(nèi)心世界。

              詞的首句,“萬頃風(fēng)濤不記蘇”的“蘇”,當(dāng)指蘇州,舊注中的“公”,當(dāng)指蘇軾。這一句說的是蘇軾未把蘇州為風(fēng)災(zāi)蕩盡的田產(chǎn)記掛心上。

              詞上片寫詞人酒醉之后依稀聽見風(fēng)聲大作,已記不清何時蘇醒過來,待到天明,已是一片銀裝世界。詞人立刻從雪兆豐年的聯(lián)想中,想象到麥千車的豐收景象,而為人民能夠飽食感到慶幸。下片回敘前一天徐君猷過訪時酒筵間的情景。歌伎的翠袖柳絮般潔白、輕盈的雪花縈繞中曳,她那紅潤的嘴唇酒后更加鮮艷,就像熟透了的櫻桃。而詞人卻酒筵歌席間,呵著發(fā)凍的手,捋著已經(jīng)變白了的胡須,思緒萬端。

              詞人攝取“呵手鑷霜須”這一富有典型特征的動作,極大地增強了藝術(shù)的形象性和含蓄性,深刻地揭示了抒情主人公謫貶的`特定環(huán)境中的憂思。這一憂思的形象,襯以白雪縈繞翠袖和鮮艷的絳唇對比強烈,含蘊更豐。

              上片比較明快,下片更顯得深婉,而上片的情思抒發(fā),恰好為下片的無聲形象作提示。上下兩片的重點是最末的無聲形象。它們彼此呼應(yīng),互為表里,表現(xiàn)了詞人一個晝夜的活動和心境。遣詞、用字的準(zhǔn)確形象,也是這首詞的特點。如“不記”二字,看來無足輕重,但它卻切詞序“酒醒”而表現(xiàn)了醉中的朦朧�!暗睢币辉~,確切地表達(dá)了由實景引起的聯(lián)想中產(chǎn)生的美好愿望�!盃€櫻珠”,著一“爛”字,活畫出酒后朱唇的紅潤欲滴。

              浣溪沙原文,譯文,賞析 篇8

              浣溪沙·雨過殘紅濕未飛

              周邦彥〔宋代〕

              雨過殘紅濕未飛,疏籬一帶透斜暉。游蜂釀蜜竊春歸。

              金屋無人風(fēng)竹亂,衣篝盡日水沉微。一春須有憶人時。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雨后幾朵殘花還濕漉漉地掛在枝頭,沒有隨風(fēng)飛散凋落。一帶疏籬,透進星星點點的斜暉。那些竊香釀蜜的蜂兒游蕩夠了,都忙著回窠了。

              房屋中空寂無人,只有窗外的竹樹在晚風(fēng)中搖擺。薰衣的香篝里,水沉的香氣經(jīng)過一整天,已經(jīng)變得很稀薄了。屋中主人在整個春天中總有懷人的時候吧!

              注釋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一作《浣溪沙》,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diào)四十二字,平韻。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

              殘紅:凋殘的花,落花。

              斜暉:亦作“斜輝”。指傍晚西斜的陽光。

              游蜂:飛來飛去的蜜蜂。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閨中懷人的小詞。此詞上闋寫戶外:雨后斜陽照著枝上殘花,游蜂竊得花香,飛進蜂窩釀蜜。下闋寫戶內(nèi):閨房之內(nèi),悄無一人,只見窗外春風(fēng)掠過,竹影斑駁映地,香爐內(nèi)的水沉香料,整天吐著輕微的氤氳。此詞通體停勻,輕重平衡,尤以兩結(jié)輕靈蘊藉,如一足亭亭玉立,饒有無窮情致。

              上片寫屋外景物。這是一個暮春的傍晚,一場春雨剛過,枝頭的幾朵殘紅被雨水沾濕了,還沒有隨風(fēng)飛散凋落;一帶疏籬,透過了星星點點的斜暉�!皻埣t”點明春暮,“斜暉”點明日暮。春殘、日幕,再加上暫留枝頭的殘紅、轉(zhuǎn)瞬即逝的斜暉,這一切物象,對于一個在懷人的寂寞期待中消逝著青春歲月的閨中人,自會引起很深的悵觸。

              上兩句寫靜物,接下來一句轉(zhuǎn)寫活動中的事物:“游蜂釀蜜竊香歸�!庇畏洳苫ㄡ劽�,本身就標(biāo)志著春天的'活潑生機和散發(fā)著歡樂的青春氣息,它在傍晚時分竊香滿載而歸,更標(biāo)志著春天的收獲和美好的歸宿。這對于向往著青春歡樂的女主人公來說,又是一種撩撥和刺激�!案`香”二字,還包蘊著某種愛情上的暗示。如果說,前兩句是用春殘、日暮的景象正面烘托,那么這一句便是用富于活力的物象反面襯托。手法不同,目的卻是一致的。

              “金屋無人風(fēng)竹亂,衣篝盡日水沉微�!睆奈萃膺^渡到屋內(nèi)�!敖鹞荨卑涤媒鹞莶貗傻牡涔剩凳九魅斯纳矸菘赡苁琴F家姬妾一流。傍晚時分,整個屋宇庭院,空寂無人,唯見微風(fēng)起處,竹影參差搖曳。這靜中之動,越發(fā)襯托出了金屋的靜悄與寂寞。屋子里面,燃著沉水香的熏籠,因為已經(jīng)熏燃了一整天,只剩下了一絲絲似有若無的香煙。這景象,透出了金屋永日的寂靜和女主人公意緒的索寞無聊。“亂”字,“微”字,還讓人聯(lián)想到女主人公心情的不寧和思緒的澀滯。

              前面五句,從屋外到屋內(nèi),通過層層鋪敘渲染,已經(jīng)創(chuàng)造出一個充滿寂寞無聊、空虛悵惘氣氛的環(huán)境,困居金屋的女主人公的傷春意緒也隱然可觸,結(jié)句勢必要歸結(jié)到女主人公身上,而且似乎必用重筆方能有力地收住。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在這里并沒有直接讓女主人公出現(xiàn),只用作者的口吻側(cè)面虛點,還采用了“一春須有憶人時”這種帶有猜度意味的輕軟筆意,仿佛說:處在這樣空寂的環(huán)境里,金屋中人在整個春天總該會有懷人的時候吧。明明是必然會有,卻故意用或然的口吻;重意輕點,內(nèi)容與形式似乎不協(xié)調(diào),卻反而更加讓人感覺到這輕點所蘊含的感情容量。微婉含蓄的表達(dá)方式在這里得到了重筆直抒所不能得到的效果。這一收束,與前面的含蓄筆法也構(gòu)成了和諧的統(tǒng)一。

              這首詞情景相分,又交融無間。表達(dá)上文從字順,選用意象清麗流暢。下片寫人情,亦從自然中流露,不顯傷感、不表怨怒,一氣呵成。

              創(chuàng)作背景

              孫虹《周邦彥寄內(nèi)系列詞編年考證》認(rèn)為此詞寫于周邦彥荊州、長安游學(xué)期間,初步斷定其寫于公元1071年(熙寧四年)至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之間。

              浣溪沙原文,譯文,賞析 篇9

              浣溪沙·夜

              朝代:唐代|作者:韋莊|

              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干,想君思我錦衾寒。

              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惟把舊書看,幾時攜手入長安?

              譯文

              昨天晚上的那個夢勾起我多少亡國之恨��!我夢見了和過去出游上苑時一樣的熱鬧場面。車如流水,絡(luò)繹不絕;馬似游龍,奔騰跳躍。月光明媚,春風(fēng)拂面,花兒正紅。

              注釋

             �、艖浗希捍嗽~調(diào)名于《花草粹編》中注云:“一名‘夢游仙’‘夢江南’‘江南好’�!庇置巴稀薄!度圃姟贰对~譜》等均作“憶江南”。

             �、茐艋辏汗湃苏J(rèn)為在睡夢中人的靈魂會離開肉體,故稱“夢魂”。唐代劉希夷《巫山懷古》中有句:“頹想臥瑤席,夢魂何翩翩。”

             �、沁€似:《花間集補》中作“還是”。上苑:古代供帝王玩賞、打獵的園林。這里指南唐的.御花園。

             �、溶嚾缌魉R如龍:意思是車子接連不斷像流水一樣馳過,馬匹絡(luò)繹不絕像一條龍一樣走動。形容車馬絡(luò)繹不絕,十分繁華熱鬧。語出袁宏《后漢紀(jì)·孝章皇帝紀(jì)》上記載:“建初二年(馬)太后詔曰:‘吾萬乘主,身服大練,食不求甘,左右旁人無香熏之飾,衣但布皇,如是者欲以身率服眾也�!斑^濯龍門,見外家車如流水馬如龍。吾亦不譴怒之,但絕其歲用,冀以默愧其心�!�

             �、苫ㄔ拢夯ê驮�,泛指美好的景色�;ㄔ抡猴L(fēng),意思是形容春天鮮花怒放,春夜月光明朗,春風(fēng)微拂的情景,描繪春光的明媚。

              浣溪沙原文,譯文,賞析 篇10

              四面垂楊十里荷,問云何處最荷多。畫樓南畔夕陽和。

              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且來荷里聽笙歌。

              譯文

              四面垂柳圍繞著十里香荷。請問哪里蓮荷最多?畫樓南畔,夕陽西落。

              天氣乍一變涼,給人們帶來了秋的寂寞。蕭索的光陰,需用美酒打發(fā)、消磨。暫且來此荷叢,細(xì)聽吹笙唱歌。

              注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

              問云句:襲用韓愈《奉酬盧給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荷行〉》詩“問言何處莢蓉多”句。下句“畫樓南畔”是“何處”的回答。

              光陰句:承上句“人寂寞”,因寂寞無聊,所以要用酒消遣日子。唐人鄭谷《樣潼歲暮》詩:“美酒消磨日”、歐陽修《退居述懷寄北京韓侍中》詩“萬事消磨酒百分”。消磨:消遣,排遣。

              笙(shēng)歌:合笙之歌。

              賞析

              上片首寫西湖荷荷盛多:“四面垂楊十里荷,問云何處最荷多�!睗}州西湖是安徽的風(fēng)景名勝,其十里荷荷更是秾麗迷人。人謂“東坡處處有西湖”,如杭州有西湖,潁州也有西湖,“性本愛丘山”的詞人,他吟詠湖山,并熱愛湖山。在十里荷香的潁州西湖,必會引發(fā)他描摹湖景的無限樂趣,故下文云:“畫樓南畔夕陽和”。在四面依依垂楊和十里荷香的幽雅境界里,詞人又看到南畔的畫樓頂端正掛著一輪溫和的夕陽,五彩的'晚霞籠罩天空,映照著水波蕩漾的湖面,給人以舒展愜意的美感享受。

              下片突然轉(zhuǎn)折,從快意煞時轉(zhuǎn)向孤寂哀傷:“天氣乍涼人寂寞,光陰須得酒消磨。”天氣乍涼引發(fā)了詞人的寂寞感,真實而自然,但實際上,并非天涼必然引起寂寞,而是由于詞人內(nèi)心早存寂寥空漠的人生感受的緣故,天涼只是氣候的誘因而已。此時的詞人,可謂壯志難酬而心存憂慮,他在朝中屢遭小人攻訐和當(dāng)軸者的忌恨,被迫“補外”作地方官。詞人此時正是在三次被排擠而“補外”的坎坷境遇中,所謂“一肚皮不合時宜”,使他厭倦仕途、崇尚歸田。結(jié)語“且來荷里聽笙歌”,說自己且憂中取樂,躲進荷荷叢中來聽賞悠揚哀傷的笙歌。

              此詞作細(xì)致描繪了詞人面對潁州西湖的盛開荷荷所引起的仕宦寂寞感受。全詞大起大落,心物交融,強烈反差,寄慨遙深。本欲在淡泊利祿中使自己的心理獲得平衡,然而實際上卻是“剪不斷、理還亂”,使自己陷入愈加難以解脫的矛盾苦悶之中。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閏八月至九月間詞人初到潁州太守任上。詞人當(dāng)時在觀賞潁州西湖的荷荷,忽然感覺當(dāng)官寂寞孤寥,于是作下了這首詩。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