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岳陽樓記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4-09-10 09:46:33 秀雯 古籍 我要投稿

        岳陽樓記原文及賞析

          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中,大家對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廣為流傳的經(jīng)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岳陽樓記原文及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岳陽樓記原文及賞析

          岳陽樓記原文及賞析 1

          原文

          岳陽樓記

          范仲淹〔宋代〕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具通:俱)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yuǎn)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隱曜一作:隱耀;淫雨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譯文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kuò)大它原有的規(guī)模,把唐代名家和當(dāng)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yuǎn)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nèi)f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fēng)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dān)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zé),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diǎn)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fēng)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fēng),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應(yīng)當(dāng)心系百姓;處在僻遠(yuǎn)的江湖間也不能忘記關(guān)注國家安危。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dān)憂,在僻遠(yuǎn)的江湖也擔(dān)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釋

          記:一種文體?梢詫懢、敘事,多為議論。但目的是為了抒發(fā)作者的情懷和政治抱負(fù)(闡述作者的某些觀念)。

          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慶歷,宋仁宗趙禎的年號。文章末句中的“時六年”,指慶歷六年(1046),點(diǎn)明作文的時間。

          滕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職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諒,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謫守,把被革職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發(fā)到邊遠(yuǎn)的地方。在這里作為動詞被貶官,降職解釋。謫,封建王朝官吏降職或遠(yuǎn)調(diào)。守,做郡的長官。漢朝“守某郡”,就是做某郡的太守;宋朝廢郡稱州,應(yīng)說“知某州”。巴陵郡,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岳陽,這里沿用古稱!笆匕土昕ぁ本褪恰笆卦乐荨薄

          越明年:有三說,其一指慶歷五年,為針對慶歷四年而言;其二指慶歷六年,此“越”為經(jīng)過、經(jīng)歷;其三指慶歷七年,針對作記時間慶歷六年而言。

          政通人和:政事順利,百姓和樂。政,政事。通,通順。和,和樂。這是贊美滕子京的話。

          百廢具興:各種荒廢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百,不是確指,形容其多。廢,這里指荒廢的事業(yè)。具,通“俱”,全,皆。興,復(fù)興。

          乃:于是。

          制:規(guī)模。

          唐賢今人:唐代和當(dāng)代名人。賢,形容詞作名詞用。

          屬(zhǔ):通“囑”,囑托、囑咐。予:我。作文:寫文章。以:連詞,用來。記:記述。

          夫:那。勝狀:勝景,好景色。

          銜:包含。

          吞:吞吐。

          浩浩湯湯(shāng):水波浩蕩的樣子。湯湯,水流大而急。

          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橫,廣遠(yuǎn)。際涯,邊。際專指陸地邊界,涯專指水的邊界)。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或早或晚(一天里)陰晴多變化。朝,在早晨,名詞做狀語。暉,日光。氣象,景象。萬千,千變?nèi)f化。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此,這。則,就。大觀,雄偉景象。

          前人之述備矣: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說的“唐賢今人詩賦”。備,詳盡,完備。矣,語氣詞“了”。之,助詞,的。

          然則:雖然如此,那么。

          南極瀟湘:南面直到瀟水、湘水。瀟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極,盡,最遠(yuǎn)到達(dá)。

          遷客:謫遷的人,指降職遠(yuǎn)調(diào)的人。騷人:詩人。戰(zhàn)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后人也稱詩人為騷人。

          多:大多。會:聚集。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看到自然景物而引發(fā)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覽,觀看,欣賞。得無……乎,大概……吧。

          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頭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叭舴颉苯啤跋衲恰。“至若”近似“至于”。淫雨,連綿不斷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開:(天氣)放晴。

          陰,陰冷。

          排空,沖向天空。

          日星隱曜(yào):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曜(不為耀,古文中以此當(dāng)作日光),光輝,日光。

          山岳潛形:山岳隱沒了形體。岳,高大的山。潛,隱沒。形,形跡。

          行:走,此指前行。

          檣(qiáng)傾楫(jí)摧:桅桿倒下,船槳折斷。檣,桅桿。楫,船槳。傾,倒下。摧,折斷。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樣子。

          則,就。有:產(chǎn)生……的(情感)。

          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dān)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zé)。去,離開。國,國都,指京城。憂,擔(dān)憂。讒,讒言。畏,害怕,懼怕。譏,嘲諷。

          蕭然:凄涼冷落的樣子。

          感極,感慨到了極點(diǎn)。而,連詞,表順接。

          至若春和景明:至于到了春天氣候暖和,陽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風(fēng)和煦。景,日光。明,明媚。

          波瀾不驚: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驚,這里有“起”“動”的意思。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天色湖面光色交映,一片碧綠,廣闊無邊。一,一片。萬頃,極言其廣。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在水中游來游去。沙鷗,沙洲上的鷗鳥。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歇。集,棲止,鳥停息在樹上。錦鱗,指美麗的魚。鱗,代指魚。游泳,或浮或沉。游,貼著水面游。泳,潛入水里游。

          岸芷(zhǐ)汀(tīng)蘭: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芷,香草的一種。汀,小洲,水邊平地。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長煙一空: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或,有時。長,大片。一,全。空,消散。

          皓月千里:皎潔的月光照耀千里。

          浮光躍金:湖水波動時,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閃耀起金光。這是描寫月光照耀下的水波。有些版本作“浮光耀金”。

          靜影沉璧:湖水平靜時,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塊玉璧。這里是寫無風(fēng)時水中的'月影。璧,圓形正中有孔的玉。沉璧,像沉入水中的璧玉。

          互答:一唱一和。

          何極:哪有窮盡。何,怎么。極,窮盡。

          心曠神怡:心情開朗,精神愉快。曠,開闊。怡,愉快。

          寵辱偕忘:榮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寵,榮耀。辱,屈辱。偕,一起,一作“皆”。

          把酒臨風(fēng):端酒面對著風(fēng),就是在清風(fēng)吹拂中端起酒來喝。把,持,執(zhí)。臨,面對。

          洋洋:高興的樣子。

          嗟(jiē)夫:唉。嗟夫為兩個詞,皆為語氣詞。

          嘗:曾經(jīng)。求:探求。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心思)。

          或異二者之為: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或,近于“或許”“也許”的意思,表委婉口氣。為,這里指心理活動,即兩種心情。二者這里指前兩段的“悲”與“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為互文)。以,因為。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在朝中做官就擔(dān)憂百姓。居廟堂之高:處在高高的廟堂上,意為在朝中做官。廟,宗廟。堂,殿堂。廟堂:指朝廷。下文的“進(jìn)”,即指“居廟堂之高”。

          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處在僻遠(yuǎn)的地方做官就為君主擔(dān)憂。處江湖之遠(yuǎn):處在偏遠(yuǎn)的江湖間,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之: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是,這樣。下文的“退”,即指“處江湖之遠(yuǎn)”。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天下人擔(dān)憂之前先擔(dān)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后才享樂。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

          微斯人,吾誰與歸:(如果)沒有這種人,那我同誰一道呢?微,(如果)沒有。斯人,這種人(指前文的“古仁人”)。誰與歸,就是“與誰歸”。歸,歸依。

          賞析

          《岳陽樓記》是作者應(yīng)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岳陽樓而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通過寫岳陽樓的景色,以及陰雨和晴朗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dá)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文章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fēng)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jié)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kuò)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jié)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為雜記中的創(chuàng)新。

          《岳陽樓記》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開頭即切入正題,敘述事情的本末緣起。以“慶歷四年春”點(diǎn)明時間起筆,格調(diào)莊重雅正;說滕子京為“謫守”,已暗喻對仕途沉浮的悲慨,為后文抒情設(shè)伏。下面僅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八個字,寫出滕子京的政績,引出重修岳陽樓和作記一事,為全篇文字的導(dǎo)引。

          第二段,格調(diào)振起,情辭激昂。先總說“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設(shè)定下文寫景范圍。以下“銜遠(yuǎn)山,吞長江”寥寥數(shù)語,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概。一“銜”一“吞”,有氣勢!昂坪茰珳,橫無際涯”,極言水波壯闊;“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概說陰晴變化,簡練而又生動。前四句從空間角度,后兩句從時間角度,寫盡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前人之述備矣”一句承前啟后,并回應(yīng)前文“唐賢今人詩賦”一語。這句話既是謙虛,也暗含轉(zhuǎn)機(jī),經(jīng)“然則”一轉(zhuǎn),引出新的意境,由單純寫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筆法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從而構(gòu)出全文的主體。

          三、四兩段是兩個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兩股不同的情感之流,傳達(dá)出景與情互相感應(yīng)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寫覽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這是一個引發(fā)議論的詞,又表明了虛擬的情調(diào),而這種虛擬又是對無數(shù)實境的濃縮、提煉和升華,頗有典型意義。“若夫”以下描寫了一種悲涼的情境,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凄楚。這里用四字短句,層層渲染,漸次鋪敘。淫雨、陰風(fēng)、濁浪構(gòu)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無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嘯猿啼”之際,令過往的“遷客騷人”有“去國懷鄉(xiāng)”之慨、“憂讒畏譏”之懼、“感極而悲”之情。

          第四段寫覽物而喜者。以“至若”領(lǐng)起,打開了一個陽光燦爛的畫面!爸寥簟北M管也是列舉性的語氣,但從音節(jié)上已變得高亢嘹亮,格調(diào)上已變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寫,雖然仍為四字短句,色調(diào)卻為之一變,繪出春風(fēng)和暢、景色明麗、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鷗鳥在自由翱翔,魚兒在歡快游蕩,連無知的水草蘭花也充滿活力。作者以極為簡練的筆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圖,讀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段的句式、節(jié)奏與上一段大體相仿,卻也另有變奏。“而或”一句就進(jìn)一步擴(kuò)展了意境,增強(qiáng)了疊加詠嘆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氣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樓也”的心境也變成了“寵辱偕忘”的超脫和“把酒臨風(fēng)”的揮灑自如。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開啟,兼有抒情和議論的意味。作者在列舉了悲喜兩種情境后,筆調(diào)突然激揚(yáng),道出了超乎這兩者之上的一種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動,因物悲喜雖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堅定的意志,不為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yuǎn)”,憂國憂民之心不改,“進(jìn)亦憂,退亦憂”。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議。作者也就此擬出一問一答,假托古圣立言,發(fā)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誓言,曲終奏雅,點(diǎn)明了全篇的主旨!班!微斯人,吾誰與歸”一句結(jié)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悲涼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標(biāo)明寫作時間,與篇首照應(yīng)。

          這篇文章表現(xiàn)作者雖身居江湖,心憂國事,雖遭迫害,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qiáng)意志,同時,也是對被貶戰(zhàn)友的鼓勵和安慰!对狸枠怯洝返闹,是因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時的另一位文學(xué)家歐陽修在為他寫的碑文中說,他從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dāng)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笨梢姟对狸枠怯洝纺┪菜f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一生行為的準(zhǔn)則。孟子說:“達(dá)則兼善天下,窮則獨(dú)善其身”。這已成為封建時代許多士大夫的信條。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yuǎn)”,本來可以采取獨(dú)善其身的態(tài)度,落得清閑快樂,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應(yīng)立身行一的準(zhǔn)則,認(rèn)為個人的榮辱升遷應(yīng)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勉勵自己和朋友,這是難能可貴的。這兩句話所體現(xiàn)的精神,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品質(zhì),無疑仍有教育意義。

          藝術(shù)手法

          就藝術(shù)而論,《岳陽樓記》也是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

          第一,岳陽樓之大觀,前人已經(jīng)說盡了,再重復(fù)那些老話沒有意思。范仲淹就換一個新的角度,找一個新的題目,另說他的一套。文章的題目是“岳陽樓記”,卻巧妙地避開樓不寫,而是去寫洞庭湖,寫登樓的遷客騷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時產(chǎn)生的不同感情,以襯托最后一段所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別出心裁,讓人佩服。

          第二,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記事簡明,寫景鋪張,抒情真切,議論精辟。議論的部分字?jǐn)?shù)不多,但有統(tǒng)帥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說這是一篇獨(dú)特的議論文!对狸枠怯洝返淖h論技巧,確實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第三,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它雖然是一篇散文,卻穿插了許多四言的對偶句,如“日星隱曜,山岳潛形!薄吧锄t翔集,錦鱗游泳!薄伴L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這些駢句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錘煉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銜遠(yuǎn)山,吞長江”這兩句的“銜”字、“吞”字,恰切地表現(xiàn)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安灰晕锵,不以己悲”,簡潔的八個字,像格言那樣富有啟示性!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把豐富的意義熔鑄到短短的兩句話中,字字有力。

          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jié)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為雜記中的創(chuàng)新。

          名家點(diǎn)評

          北宋陳師道《后山詩話》:范文正公為《岳陽樓記》,用對語說時景,世以為奇。尹師魯讀之曰:傳奇體爾。傳奇,唐裴铏所著小說也。

          明代孫緒《無用閑談》:范文正公《岳陽樓記》,或謂其用賦體,殆未深考耳。此是學(xué)呂溫《三堂記》,體制如出一軸。然《岳陽樓記》閎遠(yuǎn)超越,青出于藍(lán)矣。夫以文正千載人物,而乃肯學(xué)呂溫,亦見君子不以人廢言之盛心也。

          清代金圣嘆《天下才子必讀書》:中間悲喜二大段,只是借來翻出后丈優(yōu)樂耳,不然便是賦體類。一肚皮圣賢心地,圣賢學(xué)問,發(fā)而為才子文章。

          清代顧兗《文章規(guī)范百家坪注》:樓遷齋評:首尾布置與中間狀物之妙,不可及矣。然最妙處在臨末斷遺一轉(zhuǎn)語。乃知此老胸襟度量,直與岳陽洞庭同其廣。

          清代蔡世遠(yuǎn)《古文雅正》:前半設(shè)局造句,猶是文人手筆。末段直達(dá)胸臆,非文正公不足以當(dāng)之;騿柺烦紖伪局屑爸煳墓砸晕恼珵樗纬宋锏谝,何也?曰:魏文會大矣,而本領(lǐng)徽不及;派公誠矣,而規(guī)局徽不及。堯舜君民之念,無日不存于中心,事如白日青天;公誠絕倫超群也。

          清代林云銘《古文折義》:題是記岳陽樓,任他高手,少不得要說此樓前此如何傾壞,如何狹小,然后敘增修之勞。再寫樓外佳景。以為滕公此舉大有益于登臨已耳。文正卻把這些話頭點(diǎn)過,便盡情閣起,單就遷客騷人登樓異情處,轉(zhuǎn)入古仁人用心,遂將平日胸中致君澤民、先憂后樂大本領(lǐng)一齊揭出。蓋滕公以司諫謫守巴陵,居廟堂之高者忽處江湖之遠(yuǎn)。其憂讒畏譏之念,寵辱之懷,撫景感觸,不能自遣,情所必至。若知念及君民之當(dāng)憂,自有不暇于為物喜,為己悲者。篇首提出“謫守”二字,本是此意。妙在借他方之遷客騷人,閑閑點(diǎn)綴,不即不離。謂之為子京說法可也,謂之自述其懷抱可也,即謂之遍告天下后世君予俱應(yīng)如此存心,亦無不可也。嘻,此其所以為文,公正之文歟。

          清代吳楚材、吳調(diào)候《古文觀止》:岳陽樓大觀,已被前人寫盡,先生更不贅述,止將登樓者覽物之情,寫出悲喜二意。只是翻出后文憂樂一段正論。以圣賢憂國憂民心地,發(fā)而為文幸,非先生其孰能之?

          清代過珙《古文評注》:首尾布置與中間狀物之妙不可及矣。尤妙在入后憂樂一段,見得惟賢者而后有真憂,亦惟賢者而后有真樂。樂不以憂而廢,憂不以樂而忘。此雖文正自負(fù)之詞,而期望子京,隱然言外。必如是始得斯文本旨。

          清代余城《重訂古文釋義新編》:通體俱在謫守上著筆,確是子京重修擊陽樓記,一字不肯茍下。圣賢經(jīng)濟(jì),才子文章,于此可兼得矣。

          清代浦起龍《古文眉詮》:先憂后樂兩言,先生生平所持誦也。緣情設(shè)景,借題引合,想見萬物一體胸襟。

          清代唐德宜《古文翼》:撇過岳陽之景,專寫覽物之情,引起憂樂二意,又從憂樂寫出絕大本領(lǐng)。從來名公作記,未有若此篇之正大堂皇者,可想見文公一生節(jié)概。

          清代李扶九原編、黃仁黼重訂《古文筆法百篇》:入手即將題點(diǎn)過,而“謫守”二字,已伏一篇之意。蓋謫者多悲而少喜,故將景物隨寫一筆,即便昂開,提出主意,隱對子京。切定洞庭暢發(fā)兩段,得寬題走窄境法。末段提出仁人之用心,以規(guī)勉之,何其正大。不知此即文正公自己寫照也。公為秀才時,嘗言“士君子當(dāng)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辈挥X因上悲喜,即便吐露,而憂樂正與悲喜對也。亦豈己所不能而貌為大言乎?樓記發(fā)此大議,可謂小中見大之文?雌湟唤Y(jié),虛托閃開,作想慕不已之情,冷冷而住,不自任而矜張,不打照子京而寡跡,尤為巧妙絕倫。至中間兩對,已早開有明八股之風(fēng)矣。黼按君子之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心可即境而存,心不可隨境而變。其所存于中者大,斯其所遇于外者小矣。文正此記,前半為岳陽寫景繪情,經(jīng)營慘淡,已到十分。而其中或悲或喜,處處隱對子京,即處處從請守著想。故末以憂樂二字,易悲喜二字,歸到仁人身上。見得境雖變,心不與之俱變;心所存,道即與之俱存。出憂其民,處憂其君,仁人之心,自有其所以異者存也。通幅不矜才,不使氣,使自己胸襟顯得磊磊落落,正大而光明。非其存于中者大,而能若是乎?

          清代尤焴《可齋雜稿》:文正《岳陽樓記》,精切高古,而歐公猶不以文章許之。然要皆磊磊落落,確實典重,鑿鑿乎如五谷之療饑,與世之圖章繪句、不根事實者,不可同年而語也。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篇文章寫于慶歷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內(nèi)憂外患的年代,對內(nèi)階級矛盾日益突出,對外契丹和西夏虎視眈眈。為了鞏固政權(quán),改善這一處境,以范仲淹為首的政治集團(tuán)開始進(jìn)行改革,后人稱之為“慶歷新政”。但改革觸犯了封建大地主階級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強(qiáng)烈反對。而皇帝改革的決心也不堅定,在以太后為首的保守官僚集團(tuán)的壓迫下,改革以失敗告終!皯c歷新政”失敗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呂夷簡,范仲淹貶放河南鄧州,這篇文章便是寫于鄧州,而非寫于岳陽樓。

          按照宋代人的習(xí)慣,寫“記”以及散文一類的文章,本人并不一定要身在其地,主要是通過這種文章記錄事情、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古時,邀人作記通常要附帶一份所記之物的樣本,也就是畫卷或相關(guān)文獻(xiàn)之類的資料,以供作記之人參考。滕子京雖然被貶岳州,但他在任期間,做了三件政績工程,希望能夠取得朝廷的諒解。重修岳陽樓便是其中之一,完成于慶歷五年(1045)。滕子京為了提高其政績工程的知名度,贈給范仲淹《洞庭晚秋圖》,并向他求作兩記,一則就是《岳陽樓記》,另一則是《偃虹堤記》!对狸枠怯洝匪鰞(nèi)容有實物可查,然而《偃虹堤記》則無跡可尋。但是在《偃虹堤記》中,范仲淹也同樣將偃虹堤描寫得具體翔實,相較岳陽樓毫不遜色。因而,便引發(fā)了少數(shù)學(xué)者關(guān)于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時是否去過岳陽樓的爭議。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蘇州吳縣。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學(xué)家。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后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楚國公,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人物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范仲淹高祖范隋,唐懿宗時渡江南下,任麗水縣丞,時逢中原兵亂,遂定居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五代時,曾祖和祖父均仕吳越,父親范墉早年亦在吳越為官。宋朝建國后,范墉追隨吳越王錢俶歸降宋朝,任武寧軍節(jié)度掌書記。

          宋太宗端拱二年八月丁丑日(989年10月1日),范仲淹生于徐州節(jié)度掌書記官舍。

          淳化元年(990年),范墉因病卒于任所,母親謝夫人貧困無依,只得抱著兩歲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長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從其姓,取名朱說。

          苦讀及第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得知家世,傷感不已,毅然辭別母親,前往南都應(yīng)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學(xué),投師戚同文門下。數(shù)年寒窗生涯后,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經(jīng)典的要義,有慷慨兼濟(jì)天下的抱負(fù)。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以“朱說”之名參見科舉考試,登蔡齊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一介“寒儒”成為進(jìn)士,被任為廣德軍司理參軍,掌管訟獄、案件事宜,官居九品。鑒于已有朝廷俸祿,范仲淹便把母親接來奉養(yǎng)。

          天禧元年(1017年),范仲淹因治獄廉平、剛正不阿,升為文林郎、集慶軍節(jié)度推官。隨后他便歸宗復(fù)姓,恢復(fù)范仲淹之名(一說天圣六年[1028年]范仲淹服母喪后方更名)。

          泰州治堰

          天禧五年(1021年),范仲淹調(diào)任泰州西溪鹽倉監(jiān),負(fù)責(zé)監(jiān)督淮鹽貯運(yùn)及轉(zhuǎn)銷。西溪瀕臨黃海之濱,唐時李承修筑的舊海堤因年久失修,多處潰決,海潮倒灌、鹵水充斥,淹沒良田、毀壞鹽灶,人民苦難深重。于是范仲淹上書江淮漕運(yùn)張綸,痛陳海堤利害,建議沿海筑堤,重修捍海堰。

          天圣三年(1025年),張綸奏明朝廷,仁宗調(diào)范仲淹為興化縣令,全面負(fù)責(zé)修堰工程。天圣四年(1026)八月,母親謝氏病逝,范仲淹辭官守喪,工程由張綸主持完成。

          執(zhí)教興學(xué)

          天圣五年(1027年),范仲淹為母守喪,居應(yīng)天府寧陵縣。時任南京留守、知應(yīng)天府晏殊聽聞范仲淹的才名,就邀請他到府學(xué)任職,執(zhí)掌應(yīng)天書院教席。范仲淹主持教務(wù)期間,勤勉督學(xué)、以身示教、創(chuàng)導(dǎo)時事政論,每當(dāng)談?wù)撎煜麓笫拢m奮不顧身、慷慨陳詞。當(dāng)時士大夫矯正世風(fēng)、嚴(yán)以律己、崇尚品德的節(jié)操,即由范仲淹倡導(dǎo)開始,書院學(xué)風(fēng)亦為之煥然一新,范仲淹聲譽(yù)日隆。

          天圣六年(1028年),范仲淹向朝廷上疏萬言的《上執(zhí)政書》,奏請改革吏治,裁汰冗員,安撫將帥。宰相王曾對他的萬言書極為贊賞,時晏殊在樞府,王曾便極力推舉范仲淹,晏殊遂面圣陳述范仲淹既往政績。十二月,宋仁宗召范仲淹入京,任其為秘閣校理,負(fù)責(zé)皇家圖書典籍的?焙驼。

          秉公直言

          天圣七年(1029年),仁宗十九歲,劉太后依然主持朝政。冬至,仁宗準(zhǔn)備率領(lǐng)百官在會慶殿為太后祝壽。范仲淹認(rèn)為這一做法混淆了家禮與國禮,就上疏仁宗說:“皇帝有事奉親長之道,但沒有為臣之禮;如果要盡孝心,于內(nèi)宮行家人禮儀即可,若與百官朝拜太后,有損皇上威嚴(yán)”,諫言仁宗放棄朝拜事宜。上疏奏報內(nèi)廷,沒有獲得答復(fù)。范仲淹又上書劉太后,請求還政仁宗。奏書入宮,再次石沉大海。

          晏殊得知范仲淹上疏,大驚失色,批評他過于輕率,不僅有礙自己的仕途,還會連累舉薦之人。范仲淹據(jù)理力爭,并回寫一封長信(《上資政晏侍郎書》),詳述自己做法的緣由,申明自己的政治立場:“侍奉皇上當(dāng)危言危行,絕不遜言遜行、阿諛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雖有殺身之禍也在所不惜!

          天圣八年(1030年),范仲淹請求離京為官,被任為河中府通判;次年,調(diào)任陳州通判。范仲淹雖“處江湖之遠(yuǎn)”,不改憂國憂民本色,在此期間,他也多次上疏議政。朝廷欲興建太一宮和洪福院,范仲淹認(rèn)為“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建議停工;在吏治方面,范仲淹針對主張削減郡縣,精簡官吏,并多次上書陳述中央直接降敕授官的危害,認(rèn)為“不是太平治世的政策”[51;又建議朝廷不可罷免職田,認(rèn)為“官吏衣食不足,廉者復(fù)濁,何以致化”。范仲淹的這些上疏雖未被朝廷采納,但其一片忠心打動了仁宗。

          明道二年(1033年),劉太后駕崩,仁宗親政,召范仲淹入京,拜為右司諫。時群臣多議太后垂簾時為政之失,范仲淹卻認(rèn)為太后雖秉政多年,但亦有養(yǎng)護(hù)仁宗之功,建議朝廷掩飾太后過失,成全其美德。仁宗采納,詔令朝廷內(nèi)外不得擅自議論太后之事。[仁宗因劉太后新亡,欲立楊太妃(參見詞條章惠皇后)為皇太后,參與軍國大事。范仲淹認(rèn)為頻立太后,有皇帝不能親政之嫌。仁宗采納,罷黜太后冊名,但稱謂不改。

          七月,天下大旱,蝗災(zāi)蔓延,江淮和京東一帶災(zāi)情尤其嚴(yán)重。為了安定民心,范仲淹奏請朝廷派人視察災(zāi)情,仁宗不予理會。范仲淹便質(zhì)問仁宗:“如果宮中停食半日,陛下該當(dāng)如何?”仁宗幡然醒悟,派范仲淹安撫災(zāi)民。范仲淹應(yīng)詔賑災(zāi),開倉濟(jì)民,并將災(zāi)民充饑的野草帶回朝廷,以警示六宮貴戚戒除驕奢之風(fēng)。

          伏閣請對

          明道二年(1033年)冬,郭皇后誤傷仁宗,宰相呂夷簡因與郭皇后不和,遂協(xié)同內(nèi)侍閻文應(yīng)、范諷等人,力主廢后。消息傳出,群臣議論紛紛,都認(rèn)為廢后不合適,范仲淹也向皇帝進(jìn)言。因呂夷簡事先令有司不得接受臺諫章疏,疏入內(nèi)廷,不得奏。范仲淹遂與御史中丞孔道輔、侍御史蔣堂、段少連等十余人跪伏垂拱殿外,請求召見,仁宗不見,派呂夷簡出來解釋。范仲淹等與之當(dāng)庭辯論,呂夷簡理屈詞窮,無以為對。

          第二天,范仲淹與眾人商議,打算早朝之后,將百官留下,再次與宰相諫爭。一行人剛走到待漏院,朝廷詔書下達(dá),外放范仲淹知睦州,孔道輔等人也或貶或罰,無一幸免。河陽簽判富弼上書仁宗,建議詔還范仲淹入京,以開言路,未得批復(fù)。

          景祐黨爭

          景祐元年(1034年),范仲淹調(diào)知蘇州。他辟所居南園之地,興建郡學(xué)。時蘇州發(fā)生水災(zāi),范仲淹命令民眾疏通五條河渠,興修水利,導(dǎo)引太湖水流入大海。次年(1035年),因治水有功,范仲淹被調(diào)回京師,判國子監(jiān),很快又轉(zhuǎn)升為吏部員外郎、權(quán)知開封府。范仲淹在京城大力整頓官僚機(jī)構(gòu),剔除弊政,開封府“肅然稱治”,時稱“朝廷無憂有范君,京師無事有希文”。

          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因不滿宰相呂夷簡把持朝政,培植黨羽,任用親信,向仁宗進(jìn)獻(xiàn)《百官圖》,對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銳批評,勸說仁宗制定制度、親自掌握官吏升遷之事。呂夷簡不甘示弱,反譏范仲淹迂腐,誣蔑范仲淹“越職言事、勾結(jié)朋黨、離間君臣”。范仲淹便連上四章論斥呂夷簡狡詐,因言辭激烈,遂被罷黜,改知饒州。侍御史韓瀆曲意迎合,列寫范仲淹同黨的姓名,奏請仁宗在朝廷張榜公示。范呂之爭,牽連甚廣。秘書丞余靖上書請求修改詔命;太子中允尹洙上疏自訟和范仲淹是師友關(guān)系,愿一起降官貶黜;館閣校勘歐陽修責(zé)備高若訥身為諫官,對范仲淹被貶之事一言不發(fā),蔡襄亦作《四賢一不肖》詩,攻擊高若訥,皆牽連遭貶。朝臣畏懼宰相勢力,莫敢置言。范仲淹被貶出京,竟無人敢送別,只有龍圖閣直學(xué)士李紘、集賢校理王質(zhì)出郊餞行。

          景祐四年(1037年),呂夷簡罷相,士大夫們接連不斷地替范仲淹辯白,雙方互相辯駁,朋黨爭論四起。仁宗詔宰相張士遜問計,下詔禁止互結(jié)朋黨。

          因范仲淹多次因諫被貶謫,梅堯臣作《靈烏賦》力勸范仲淹少說話、少管閑事、自己逍遙就行。范仲淹回作《靈烏賦》,強(qiáng)調(diào)自己“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盡顯為民請命的凜然大節(jié)。

          戍邊西北

          寶元元年(1038年),原稱臣于宋的西北黨項首領(lǐng)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與宋朝的外交關(guān)系正式破裂。次年(1039年),為逼迫宋朝承認(rèn)西夏的地位,李元昊率兵進(jìn)犯宋境,于三川口之戰(zhàn)大敗宋軍,集兵于延州城下,準(zhǔn)備攻城。消息傳至京師,朝野震驚。

          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因邊事吃緊,仁宗以范仲淹眾望所歸,召回京師,擔(dān)任天章閣待制、知永興軍。七月,升為龍圖閣直學(xué)士,與韓琦一同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副使,擔(dān)任安撫使夏竦的副手。八月,范仲淹兼知延州。

          范仲淹到任后,更改軍隊舊制,分部訓(xùn)練,輪流御敵。先前,邊路分馬步軍部署統(tǒng)兵萬余人,兵馬鈐轄領(lǐng)兵五千,兵馬都監(jiān)帶兵三千,御敵時官卑者先出戰(zhàn)。范仲淹在檢閱州兵馬后得一萬八千人,分為六部,每部置一將,加強(qiáng)訓(xùn)練,根據(jù)“敵之寡眾”分別出戰(zhàn)。此后,他派兵相繼奪回塞門諸寨,修復(fù)已破蕩的金明寨、萬安城等。九月,范仲淹遣將軍任福破白豹城(今甘肅華池東北約25公里處),迫使入侵保安軍(治今陜西志丹)、鎮(zhèn)戎軍(治今寧夏固原)的西夏軍撤兵。又派狄青等攻取西界蘆子平,種世衡興筑青澗城(在延州北約200華里處),營田實邊。十月,遣朱觀等襲破西夏洪州界郭壁等十余寨。同時修筑青澗城和鄜城,作為軍事基地,節(jié)省邊費(fèi)。仁宗為這支軍隊賜名康定軍。十二月,朝廷采納韓琦、尹洙之策,下詔在次年(1041年)正月上旬,由涇原、鄜延兩路同時出兵,大舉伐夏,但范仲淹與在朝中的杜衍、歐陽修等皆以為條件不成熟,主張積極防御,尋覓戰(zhàn)機(jī),小規(guī)模出擊。范仲淹在戍邊西北期間,逐漸培養(yǎng)出狄青、種世衡、郭逵等有才干的將領(lǐng),其他如張亢、王信、范恪、周美等,也是范仲淹所拔擢的。

          康定二年(1041年)正月,仁宗詔命陜西各路討伐西夏,范仲淹上疏,建議加強(qiáng)邊防守備,徐圖西夏,仁宗采納。范仲淹又奏請修筑承平、永平等要塞,把十二座舊要塞改建為城,以使流亡百姓和羌族回歸。

          二月,李元昊進(jìn)兵渭州(今甘肅平?jīng)觯,仁宗批?zhǔn)夏竦的反攻計劃,韓琦命尹洙謁見范仲淹,聯(lián)絡(luò)同時發(fā)兵。范仲淹認(rèn)為反攻時機(jī)尚未成熟,堅持不從。韓琦派環(huán)慶路副都部署任福率兵出擊,西夏軍受挫撤退,任福下令急追,追至西夏境六盤山麓,于好水川遇伏被圍,任福等十六名將領(lǐng)陣亡,折兵萬余(參見詞條好水川之戰(zhàn))。四月,仁宗降夏竦為豪州通判,范仲淹為戶部員外郎、知耀州,職責(zé)不變。

          五月,范仲淹改知慶州,兼環(huán)慶路都部署司事。李元昊起兵時,曾聯(lián)絡(luò)羌族,約定環(huán)慶路酋長六百余人為其向?qū)。范仲淹到任后,即以朝廷名義犒賞羌族各部,與之簽訂條約,嚴(yán)明賞罰,羌族遂脫離西夏,為宋效力。為進(jìn)一步穩(wěn)固邊防,范仲淹又修筑大順城,遏止白豹城、金湯城一帶的西夏軍進(jìn)犯;同時,修葺細(xì)腰、胡蘆等軍塞,切斷敵軍通路,使明珠、滅臧兩部族安心歸附宋朝。

          慶歷二年(1042年)閏九月,李元昊分兵兩路,再次大舉攻宋。涇原路經(jīng)略安撫招討使王沿獲知夏軍來攻,命副使葛懷敏率軍阻擊,進(jìn)抵定川寨,宋夏會戰(zhàn),宋軍大敗,葛懷敏與部將等16人戰(zhàn)死,喪師9400余人(參見詞條定川寨之戰(zhàn))。 李元昊獲勝后,揮師南下,進(jìn)逼潘原,關(guān)中震動。十月,范仲淹親率六千軍隊,從邠州、涇州出發(fā)來進(jìn)行援救,西夏軍隊撤出邊塞。開始,定川戰(zhàn)敗的消息傳到朝廷,仁宗手按地圖對左右侍臣說:“若仲淹出援,吾無憂矣。”范仲淹的援兵的奏報一到,仁宗大喜道:“吾固知仲淹可用也!比首诜浅P蕾p范仲淹的軍事才能,加封為樞密直學(xué)士、右諫議大夫,任鄜延路都部署、經(jīng)略安撫招討使。

          十一月,仁宗采納范仲淹建議,恢復(fù)設(shè)置陜西路安撫、經(jīng)略、招討使,讓范仲淹、韓琦、龐籍分領(lǐng)職事。范仲淹與韓琦在涇州設(shè)置官第,讓文彥博、滕宗諒、張亢分掌秦州、慶州、渭州。范仲淹為將帥,號令清楚,愛護(hù)士兵,對于前來歸附的各部羌人,誠懇接納,信任不疑,因而,至李元昊向北宋稱臣(參見詞條慶歷和議)為止,西夏軍隊不敢輕易侵犯他所統(tǒng)轄的地區(qū)。

          慶歷新政

          主詞條:慶歷新政

          慶歷三年(1043年),李元昊請求議和,西方邊事稍寧,仁宗召范仲淹回京,授樞密副使,又擢拔歐陽修、余靖、王素和蔡襄為諫官(人稱“四諫”),銳意進(jìn)取。六月,諫官上言范仲淹有宰相之才,仁宗欲拜為他參知政事,范仲淹推辭不就;八月,仁宗罷免副相王舉正,再拜范仲淹為參知政事。

          仁宗調(diào)整輔臣結(jié)構(gòu)后,范仲淹、富弼、韓琦同時執(zhí)政,歐陽修、蔡襄、王素、余靖同為諫官。仁宗多次召見范仲淹、富弼等人,征詢天下大事。范仲淹認(rèn)為事有先后,朝廷陳弊積久,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仁宗再次賜給他親筆寫的詔書,又為這件事打開天章閣,召集二府的大臣按條奏對,范仲淹惶恐不安,退朝后作《答手詔條陳十事》,上疏仁宗“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厚農(nóng)桑、修武備、減徭役、推恩信、重命令”十件事。仁宗采納,詔書統(tǒng)一頒布,以示天下,只有府兵法,因輔臣反對而作罷。

          慶歷四年(1044年),范仲淹又上疏仁宗四策:“一曰和,二曰守,三曰戰(zhàn),四曰備。”請朝廷力行七事:“一,密為經(jīng)略;二,再議兵屯;三,專于遣將;四,急于教戰(zhàn);五,訓(xùn)練義勇;六,修京師外城;七,密定討伐之謀!,并奏請擴(kuò)大相權(quán),由輔臣兼管軍事、官吏升遷等事宜,改革廣度和深度進(jìn)一步增加。新政實施后,恩蔭減少、磨勘嚴(yán)密,希圖僥幸的人深感不便,于是毀謗新政的言論逐漸增多,指責(zé)范仲淹等是“朋黨”的議論再度興起。六月,邊事再起,范仲淹請求外出巡守,仁宗任命為陜西、河?xùn)|宣撫使。

          慶歷五年(1045年)正月,反對聲愈加激烈,范仲淹請求出知邠州,仁宗準(zhǔn)奏,遂罷免其參知政事之職,改為資政殿學(xué)士、知邠州,兼陜西四路緣邊安撫使。冬十一月,范仲淹因病上表請求解除四路帥任、出知鄧州,以避邊塞嚴(yán)寒,仁宗同意,升他為給事中、知鄧州。隨著范仲淹、富弼等大臣的離京,歷時僅一年有余的新政也逐漸被廢止,改革以失敗告終。

          高風(fēng)亮節(jié)

          慶歷六年(1046年),范仲淹抵達(dá)任所鄧州,重修覽秀亭、構(gòu)筑春風(fēng)閣、營造百花洲,并設(shè)立花洲書院,閑暇之余到書院講學(xué),鄧州文運(yùn)大振。時尹洙被貶筠州,疾病纏身,范仲淹便把尹洙接到鄧州養(yǎng)病。

          慶歷八年(1048年),仁宗下詔調(diào)范仲淹知荊南府,鄧州人民殷切挽留,范仲淹也喜歡鄧州,就奏請朝廷,得以留任。范仲淹在鄧州共計三年,百姓安居樂業(yè),其傳世名篇《岳陽樓記》及許多詩文均寫于此地。

          皇祐元年(1049年),范仲淹調(diào)知杭州。子弟以范仲淹有隱退之意,商議購置田產(chǎn)以供其安享晚年,范仲淹嚴(yán)詞拒絕。十月,范仲淹出資購買良田千畝,讓其兄范仲溫找賢人經(jīng)營,成立范氏義莊,對范氏遠(yuǎn)祖的后代子孫義贈口糧,并資助婚喪嫁娶等用度。

          皇祐三年(1051年),范仲淹升為戶部侍郎,調(diào)往知青州。后因冬寒病重,求至潁州。

          與世長辭

          皇祐四年(1052年)正月,仁宗調(diào)范仲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五月二十日(6月19日)在徐州病逝,享年六十四歲。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陽縣尹樊里萬安山下。

          早在范仲淹患病時,仁宗便經(jīng)常派人送藥慰問。到范仲淹病逝后,仁宗嗟嘆哀悼許久,又遣使慰問其家人。下葬之后,仁宗親自題寫范仲淹墓的碑額為“褒賢之碑”,加贈兵部尚書,謚號“文正”。后經(jīng)屢次加贈為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追封楚國公。

          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宋欽宗“褒贈近世名臣”,特贈范仲淹為魏國公。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康熙帝頒詔“以宋臣范仲淹從祀孔廟”,稱“先儒范子”。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又允許其從祀于歷代帝王廟。

          岳陽樓記原文及賞析 2

          原文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yuǎn)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譯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kuò)大它原有的規(guī)模,把唐代名家和當(dāng)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yuǎn)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nèi)f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fēng)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一譯: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dān)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zé),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diǎn)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fēng)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ㄟ@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fēng),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dān)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dān)憂。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dān)憂,在僻遠(yuǎn)的江湖也擔(dān)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

          寫于為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釋

          記:一種文體。可以寫景、敘事,多為議論。但目的是為了抒發(fā)作者的情懷和抱負(fù)(闡述作者的某些觀念)。

         。1)選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蘇州吳縣(現(xiàn)江蘇省吳縣)人,北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岳陽樓在湖南岳陽西北的巴丘山下,樓高三層,下臨洞庭湖,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樓賦詩。

         。2)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慶歷,宋仁宗趙禎的年號。

          (3)滕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職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諒,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古時朋友間多以字相稱。謫zhé①<動>譴責(zé);責(zé)備。《左傳?成公十七年》:“國子~我!雹<動>被貶官,降職。《琵琶行》:“~居臥病潯陽城!雹<名>缺點(diǎn);過失!独献印罚骸吧蒲詿o瑕~!

          【謫戍】把被革職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發(fā)到邊遠(yuǎn)的地方。在這里作為<動>被貶官,降職解釋。

          守:指做州郡的長官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慶歷五年(1045)。越,到了,及。

         。5)政通人和:政事順利,百姓和樂。政,政事;通,通順;和,和樂。這是贊美滕子京的話。

         。6)百廢具興:各種荒廢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百,不是確指,形容其多。廢,這里指荒廢的事業(yè)。具,通“俱”,全,皆。興,復(fù)興。

         。7)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乃,于是;增,擴(kuò)大。制:規(guī)模。

         。8)唐賢今人:唐代和宋代的名人。

         。9)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屬,通“囑”,囑托、囑咐。予,我。作文,寫文章。以,用來,連詞。記,記述。

         。10)予觀夫巴陵勝狀:夫,指示代詞,相當(dāng)于“那”。勝狀,勝景,好景色。

          (11)銜(xián)遠(yuǎn)山,吞長江,浩浩湯湯:銜,銜接。吞,吞沒。浩浩湯湯(shāng):水波浩蕩的樣子。

         。12)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橫:廣遠(yuǎn)。際涯:邊。(際、涯的區(qū)別:際專指陸地邊界,涯專指水的邊界)。

         。13)朝暉夕陰:或早或晚(一天里)陰晴多變化。朝,在早晨,名詞做狀語。暉:日光。氣象,景象。萬千,千變?nèi)f化。

         。14)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此,這。則,就。大觀,雄偉景象。

          (15)前人之述備矣: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說的“唐賢今人詩賦”。備,詳盡,完備。矣,語氣詞“了”。之,的。

         。16)然則北通巫峽:然則:雖然如此,那么。

         。17)南極瀟湘:南面直到瀟水、湘水。瀟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極,盡。

         。18)遷客騷人,多會于此:遷客,被貶謫流遷的人。騷人,詩人。戰(zhàn)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后人也稱詩人為騷人。多:大多。會,聚集。于,在。此,這里。

         。19)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飽覽這里景色時的感想,恐怕會有所不同吧。覽:觀看,欣賞。物:景物。之情:情感。,得無:恐怕/是不是。異:差別,不同。乎

          (20)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頭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叭舴颉苯啤跋衲恰薄!爸寥簟苯啤爸劣凇。淫(yín)雨霏霏,連綿不斷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21)開:解除,這里指天氣放晴。

         。22)陰風(fēng)怒號(háo),濁浪排空:陰,陰冷。號,呼嘯;濁,渾濁。排空,沖向天空。

         。23)日星隱曜(yào):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曜(不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輝;日光。

         。24)山岳潛形:山岳隱沒了形體。岳,高大的山。潛,隱沒。形,形跡。

         。25)商旅不行:走,此指前行。

         。26)檣(qiáng)傾楫(jí)摧:桅桿倒下,船槳折斷。檣,桅桿。楫,船槳。傾,倒下。摧,折斷

         。27)薄暮冥冥(míng míng):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樣子。

          (28)斯:這,在這里指岳陽樓。

          (29)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則,就。有,產(chǎn)生……(的情感)。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dān)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zé)。去,離開。國,國都,指京城。去國,離開京都,也即離開朝廷。憂,擔(dān)憂。讒,讒言。畏,害怕,懼怕。譏,嘲諷。

         。30)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蕭然,蕭條的樣子。感極,感慨到了極點(diǎn)。而,表示順接。者,代指悲傷感情,起強(qiáng)調(diào)作用。

         。31)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氣候和暖,陽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風(fēng)和煦。景,日光。明,明媚。(借代修辭)。

          (32)波瀾不驚: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驚:這里有“起”“動”的意思。

         。33)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一,全。萬頃,極言其廣。

          (34)沙鷗翔集,錦鱗游泳: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在水中游來游去。沙鷗,沙洲上的鷗鳥。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歇。集,棲止,鳥停息在樹上。錦鱗,指美麗的魚。鱗,代指魚。游泳:或浮或沉。游:貼著水面游。泳,潛入水里游。

         。35)岸芷(zhǐ)。╰īng)蘭:岸上與小洲上的花草。芷:香草的一種。。盒≈,水邊平地。

         。36)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7)而或長煙一空: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颍河袝r。長:大片。一,全。空:消散。

         。38)皓月千里:皎潔的月光照耀千里。

         。39)浮光躍金: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這是描寫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40)靜影沉璧: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這里是寫無風(fēng)時水中的月影。璧,圓形正中有孔的玉。

          (41)漁歌互答:漁人唱著歌互相應(yīng)答。互答,一唱一和。

         。42)何極:哪有窮盡。何:怎么。極:窮盡。

         。43)心曠神怡:心情開朗,精神愉快。曠,開闊。怡,愉快。

          (44)寵辱偕(xié)忘:榮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偕:一起。寵:榮耀。辱:屈辱。

          (45)把酒臨風(fēng):端酒面對著風(fēng),就是在清風(fēng)吹拂中端起酒來喝。把:持,執(zhí)。臨,面對。

         。46)洋洋:高興得意的樣子。

          (47)嗟(jiē)夫:唉。嗟夫為兩個詞,皆為語氣詞。

         。48)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嘗,曾經(jīng)。求,探求。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之,的。心,思想感情(心思)。

         。49)或異二者之為: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颍凇盎蛟S”“也許”的意思,表委婉口氣。異,不同于。為,這里指心理活動。二者,這里指前兩段的“悲”與“喜”。

          (5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為互文)。以,因為。

         。5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在朝中做官擔(dān)憂百姓。意為在朝中做官。廟,宗廟。堂,殿堂。廟堂:指朝廷。下文的“進(jìn)”,對應(yīng)“居廟堂之高”。進(jìn):在朝廷做官。

         。52)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處在僻遠(yuǎn)的地方做官則為君主擔(dān)憂。處江湖之遠(yuǎn):處在偏遠(yuǎn)的江湖間,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對應(yīng)“處江湖之遠(yuǎn)”。之: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是:這樣。退:不在朝廷做官。

         。53)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擔(dān)憂之前先擔(dān)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后才享樂”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而,順承。必:一定。

         。54)微斯人,吾誰與歸:如果沒有這樣的人,那我同誰一道呢?微,沒有。斯人,這樣的人。誰與歸,就是“與誰歸”。歸,歸依。

          (55)時六年:慶歷六年(1046年)

          賞析

          中心思想

          這篇文章敘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后產(chǎn)生的不同感情,表達(dá)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dá)胸襟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fù)。

          主題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一提起岳陽樓,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詩句或名句。

          答:作用:體現(xiàn)本文主旨。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2、位卑未敢忘憂國。

          9、作者巧妙地用兩個設(shè)問句來逐層深入地闡明論點(diǎn)。第一個設(shè)問句先從反面說,后從正面說,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內(nèi)涵,得出“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shè)問句,將文章推向高潮,從而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diǎn)。

          10、“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一句的修辭:對偶。

          11、“遷客騷人”登樓“覽物之情”為什么不同?

          答:他們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產(chǎn)生或喜或悲的.感情(或“以物喜,以己悲”

          12、選文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⑴對滕子京的勸勉和規(guī)諫。⑵抒發(fā)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yuǎn)大抱負(fù)。

          13、“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和“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兩句中的“異”字,分別指什么內(nèi)容?

          答;“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中的“異”,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發(fā)出的“遷客騷人”的不同的感觸,即“悲”與“喜”兩種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遷客騷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壞的影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用自己的話概括“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并指出作者這樣寫的目的。

          答:第一種:遠(yuǎn)離京城,懷念家鄉(xiāng),擔(dān)心遭誹謗和諷刺的悲傷。第二種:胸懷開闊,精神愉快,榮辱偕忘的喜悅。目的: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zhuǎn)入議論,突出全文主旨。

          15、本文共五個自然段,其中敘事的是第1段,寫景、抒情的是2、3、4第段,議論的是第5段。

          16、出自本文的成語:百廢具興 、政通人和、心曠神怡。

          文章第二段用神來之筆再現(xiàn)了岳陽樓的宏偉景象,照應(yīng)了題目,此外還有什么作用?

          答:“銜”和“吞”把遠(yuǎn)山長江與洞庭湖的關(guān)系寫得活靈活現(xiàn),同時領(lǐng)起下文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景

          17、兩種不同的覽物之情,各是怎樣的?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diǎn)是什么?

          答:一種是“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的“因己而悲”的感情; 一種是“心曠神怡,寵辱偕忘”的“因物而喜”的感情。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diǎn)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8、概括各段的大意:①交代作記的緣由。②描寫洞庭湖遠(yuǎn)景,生發(fā)議論,引出兩種情景。③——④、描寫陰晴兩種天氣的景色極其感受。⑤、闡述古仁人之心,抒發(fā)自己的遠(yuǎn)大抱負(fù)。

          19、聯(lián)系全文,說說你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看法或理解。

          答:范仲淹的這句話體現(xiàn)了憂君思想,帶有時代的局限性,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著借鑒和教育意義。

          20、文章略寫巴陵勝狀,詳寫覽物之情,試簡述其原因。

          答:寫景不是本文的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圖是借題發(fā)揮,談一個人應(yīng)有的政治抱負(fù),并以此規(guī)箴友人。

          21、“遷客騷人”與“古仁人”的區(qū)別在哪?

          答: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2、本文的議論點(diǎn)明了作者的“憂樂”觀,這種“憂”“樂”與前文“遷客騷人”的“悲”“喜”是否一致?為什么? 答:不一致。作者的憂樂觀是以天下為基礎(chǔ)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而遷客騷人的悲和喜是以自己的得失和外物的好壞為前提,是以物喜,以己悲。

          23、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達(dá)了對友人滕子京地勸勉,結(jié)尾作者發(fā)出“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慨嘆。就全文來看,這句話有何言外之意?

          答: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yuǎn);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dá)了自己愿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dá)胸襟和遠(yuǎn)大抱負(fù)。

          24、“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三句話因其文質(zhì)兼美而膾炙人口,請選擇感受最深的一句,結(jié)合《岳陽樓記》和自己的生活談一談體會。

          答:任選其一即可。談體會既要聯(lián)系全文,又要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如選第一句可圍繞政治理想來談;選第二句可圍繞曠達(dá)胸襟來談;選第三句可圍繞遠(yuǎn)大政治報負(fù)及民族責(zé)任感來談,言之成理即可。

          25、“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中的“騷人”是什么意思?根據(jù)我們學(xué)過的古詩文,舉出曾到過岳陽樓的“遷客騷人”之作。

          答:詩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27、文中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為現(xiàn)代人的你能否做到?為什么?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wù)効捶ā?/p>

          答:①能。這說的是一種從容的平常心境。只要發(fā)揮心靈力量,砥礪意志,就可以養(yǎng)成平常心境。面對考試的失敗,以平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不能。這是一種需要修煉才能達(dá)到的境界,作為中學(xué)生,心靈尚需砥礪,戰(zhàn)勝外在的力量不易。擔(dān)心考試失敗是學(xué)生普遍的心態(tài),便是這個道理。

        【岳陽樓記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岳陽樓記原文及賞析03-05

        岳陽樓記原文及賞析08-07

        《岳陽樓記》原文賞析03-24

        《岳陽樓記》原文及賞析08-23

        岳陽樓記原文及賞析10-31

        岳陽樓記原文、譯文及賞析11-24

        岳陽樓記原文及翻譯賞析06-22

        范仲淹《岳陽樓記》原文賞析02-26

        《岳陽樓記》原文及優(yōu)秀賞析05-0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