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夜泊宣城界》原文及注釋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夜泊宣城界》原文及注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夜泊宣城界(一題作旅行欲泊宣州界)
唐·孟浩然
西塞沿江島,南陵問驛樓。
湖平津濟(jì)闊,風(fēng)止客帆收。
去去懷前浦,茫茫泛夕流。
石逢羅剎礙,山泊敬亭幽。
火識梅根冶,煙迷楊葉洲。
離家復(fù)水宿,相伴賴沙鷗。
【注釋】
①全詩校:“一題作旅行欲泊宣州界!薄杜f唐書·地理志三·江南西道》:“宣州,隋宣城郡。”開元中,屬縣有宣城、當(dāng)涂、涇縣、秋浦、南陵等。
、谖魅:西塞山!对涂たh志·江南道三·鄂州》:“西塞山,在(武昌)一縣東八十五里,竦峭臨江!卑,此武昌縣即今湖北鄂城縣。
③問:尋。
、芙驖(jì):猶津渡。
、萑ト:猶言行行。
、蘖_剎石:《太平寰宇記·貴池縣》:“大江西自江州彭澤縣界與石水合,有連石入江,名石碑,又有六孤石生于江中,俗謂之羅剎洲,舟船上下為之險艱!
⑦敬亭山:《元和郡縣志·江南道四·宣州》:“敬亭山,在州北十二里,即謝眺賦詩之所!
、嘧R:全詩校:“一作熾。”梅根冶:《元和郡縣志·江南道四·宣州》:“梅根監(jiān),在(南陵)縣西一百三十五里。梅根監(jiān)并宛陵監(jiān),每歲共鑄錢五萬貫!眥讀史方輿紀(jì)要·池州府·貴池縣》:“梅根監(jiān),府東五十里,亦名梅根冶。自六朝以來,皆鼓鑄于此!
⑨楊葉洲:《太平寰宇記·貴池縣》:“楊葉洲,在(貴池)縣西北二十里大江中,長五里,闊三里,狀如楊葉,故名!
【賞析】
這首七絕以一“愁”字統(tǒng)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后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yuǎn)的意境。江畔秋夜?jié)O火點(diǎn)點(diǎn),羈旅客子臥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dú)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dá)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后世典范的藝術(shù)境界。
詩的首句,寫了午夜時分三種有密切關(guān)連的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時便已沉落下去,整個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樹上的棲烏大約是因?yàn)樵侣淝昂蠊饩明暗的變化,被驚醒后發(fā)出幾聲啼鳴。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靜謐的環(huán)境中,人對夜涼的感覺變得格外銳敏!八獫M天”的描寫,并不符合自然景觀的實(shí)際(霜華在地而不在天),卻完全切合詩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氣中正彌漫著滿天霜華。整個一句,月落寫所見,烏啼寫所聞,霜滿天寫所感,層次分明地體現(xiàn)出一個先后承接的時間過程和感覺過程。而這一切,又都和諧地統(tǒng)一于水鄉(xiāng)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圍和羈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運(yùn)思的細(xì)密。
詩的第二句接著描繪“楓橋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朧夜色中,江邊的樹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之所以徑稱“江楓”,也許是因楓橋這個地名引起的一種推想,或者是選用“江楓”這個意象給讀者以秋色秋意和離情羈思的暗示!罢空拷馍嫌袟,目極千里傷春心”,“青楓浦上不勝愁”,這些前人的詩句可以說明“江楓”這個詞語中所沉積的感情內(nèi)容和它給予人的聯(lián)想。透過霧氣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點(diǎn)點(diǎn)的幾處“漁火”,由于周圍昏暗迷蒙背景的襯托,顯得特別引人注目,動人遐想!敖瓧鳌迸c“漁火”,一靜一動,一暗一明,一江邊,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組合頗見用心。寫到這里,才正面點(diǎn)出泊舟楓橋的旅人!俺蠲摺,當(dāng)指懷著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皩Τ蠲摺钡摹皩Α弊职恕鞍椤钡囊馓N(yùn),不過不象“伴”字外露。這里確有孤孑的旅人面對霜夜江楓漁火時縈繞的縷縷輕愁,但同時又隱含著對旅途幽美風(fēng)物的新鮮感受。
詩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個字寫了六種景象,后幅卻特別疏朗,兩句詩只寫了一件事:臥聞山寺夜鐘。這是因?yàn),詩人在楓橋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鮮明深刻、最具詩意美的感覺印象,就是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從各方面顯示出楓橋夜泊的特征,但還不足以盡傳它的神韻。在暗夜中,人的聽覺升居為對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靜夜鐘聲,給予人的印象又特別強(qiáng)烈。這樣,“夜半鐘聲”就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詩人臥聽疏鐘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楓橋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詩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楓橋的詩意美,有了這所古剎,便帶上了歷史文化的色澤,而顯得更加豐富,動人遐想。因此,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也就仿佛回蕩著歷史的回聲,滲透著宗教的情思,而給人以一種古雅莊嚴(yán)之感了。詩人之所以用一句詩來點(diǎn)明鐘聲的出處,看來不為無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鐘聲這一筆,“楓橋夜泊”之神韻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現(xiàn),這首詩便不再停留在單純的楓橋秋夜景物畫的水平上,而是創(chuàng)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藝術(shù)意境。夜半鐘的風(fēng)習(xí),雖早在《南史》中即有記載,但把它寫進(jìn)詩里,成為詩歌意境的點(diǎn)眼,卻是張繼的創(chuàng)造。在張繼同時或以后,雖也有不少詩人描寫過夜半鐘,卻再也沒有達(dá)到過張繼的水平,更不用說借以創(chuàng)造出完整的藝術(shù)意境了。
【創(chuàng)作背景】
根據(jù)《唐才子傳》卷三記載,張繼于“天寶十二年(753)禮部侍郎楊浚下及第”,也就是說考取了進(jìn)士。而就在天寶十四年(755)一月爆發(fā)了安史之亂,天寶十五年(756)六月,玄宗倉皇奔蜀。因?yàn)楫?dāng)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xiāng)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他領(lǐng)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yuǎn)的小詩。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字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孟浩然詩歌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繼陶淵明、謝靈運(yùn)、謝眺之后,開盛唐田園山水詩派之先聲。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曾隱居鹿門山。有《孟浩然集》。
【《夜泊宣城界》原文及注釋】相關(guān)文章:
楓橋夜泊/夜泊楓江原文翻譯及賞析03-18
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原文翻譯賞析08-08
《楓橋夜泊》原文及譯文12-01
楓橋夜泊原文翻譯及賞析02-08
楓橋夜泊原文與翻譯及賞析04-24
夜泊水村原文及賞析02-25
黃河夜泊原文翻譯及賞析05-04
《夜泊寧陵》原文、翻譯及賞析05-24
《楓橋夜泊》原文及翻譯賞析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