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朱熹《觀書有感》譯文及賞析

        時間:2022-11-11 12:46:09 古籍 我要投稿

        朱熹《觀書有感》譯文及賞析

          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朱熹《觀書有感》譯文及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原文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注釋

         、俜教粒河址Q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后為南溪書院)內(nèi)。朱熹父親松與鄭交好,故嘗有《蝶戀花·醉宿鄭氏別墅》詞云:“清曉方塘開一境。落絮如飛,肯向春風定。”鑒:鏡。古人以銅為鏡,包以鏡袱,用時打開。

          ②這句是說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那(nǎ)得:怎么會。那:通“哪”,怎么的意思。清如許:這樣清澈。

         、茉搭^活水":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fā)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學習運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一樣。

          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xiàn)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賞析

          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云影。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這首詩所表現(xiàn)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詩中所表達的這種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nèi)涵豐富,可以做廣泛的理解。特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識。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贊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shù)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讀者也可以從這首詩中得到啟發(fā),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這兩句詩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

          這是一首極其有藝術(shù)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品味書法作品時,時常有一種神采飛揚的藝術(shù)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將這種內(nèi)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形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書寫者內(nèi)心的不竭藝術(shù)靈感。

          詩的寓意很深,以源頭活水形象地比喻豐富的書法藝術(shù)靈感才是書法藝術(shù)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闡明了作者獨特的讀書感受,很符合書法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本質(zhì)。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組詩作于何時何地,緣何而作,一直令人費解,學人言之不詳,頗多歧見。有人認為這首詩寫于鵝湖之會后一年,即南宋淳熙三年(1176)春,朱熹如婺源省墓而游學三清山,在三清山的三清宮游憩時觸景頓悟,有感而發(fā)作此詩。另有人根據(jù)朱熹寫給許順之的書信《答許順之》(四部叢刊初編縮本《朱公文文集》卷三十九)推斷這兩首詩作于南宋乾道二年(1166),是年朱熹居閩北崇安五夫里。

          后世影響

          朱熹的《觀書有感二首》詩歷來被人傳誦,尤其是第一首“源頭活水詩”,更是被多種教科書和選本收錄,專門研究的文章也不斷出現(xiàn)。有的是專門以《觀書有感》為題,有的雖然不是以《觀書有感》為題,但在研究朱熹作品時對這組詩作了重點分析。

          作者簡介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字元晦。祖籍婺源,生于尤溪,長于建州,從師五夫,講學武夷,結(jié)廬云谷,授徒孝亭,葬于唐石。他廣注典籍,對經(jīng)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貢獻,給后人留下浩如煙海的著述。他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融匯儒、釋、道諸家而建構(gòu)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對中國文化和人類文明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學術(shù)成果,“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深得歷代文人推崇和歷朝皇帝褒獎封號。后人尊他為“朱文公”,評價他為“理學正宗”,是繼孔孟之后的第三圣人。他一生致力倡興教育,先后創(chuàng)辦了考亭、岳麓、武夷、紫陽等多所著名書院,培養(yǎng)了數(shù)以千計的門生,對創(chuàng)建中國古代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有《朱文公文集》。

        【朱熹《觀書有感》譯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朱熹《觀書有感》賞析12-06

        朱熹《觀書有感》原文翻譯及賞析06-14

        朱熹觀書有感06-17

        朱熹《觀書有感·其一》鑒賞及譯文參考10-21

        朱熹觀書有感范文08-18

        朱熹觀書有感的詩意08-19

        朱熹春日譯文及賞析02-24

        朱熹春日譯文及賞析02-16

        朱熹《觀書有感》教學設計12-1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