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南園詩存序譯文

        時間:2023-02-21 19:06:14 方宇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南園詩存序譯文

          南園詩存序是一本姚鼐編寫,在清代時期的散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南園詩存序譯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式觀元始,眇覿玄風(fēng),冬穴夏巢之時,茹毛飲血之世,世質(zhì)民淳,斯文未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jié)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蔽闹畷r義遠(yuǎn)矣哉! 譯:我看那原始時代的遠(yuǎn)古風(fēng)俗,人類處在冬住窟夏居巢、連毛帶血吃生肉的時期,世風(fēng)質(zhì)樸,民情淳厚,文字文章還沒有產(chǎn)生。到了“伏羲氏治理天下的時候,才開始畫八卦,造文字,用來代替結(jié)繩記事的方法,從此以后文章典籍就應(yīng)運而生了。”《易經(jīng)》上說:“觀察日月星辰,用來考察四季的變化;觀察詩書禮樂,用來教化人民使之有成就。”詩書禮樂的意義真深遠(yuǎn)廣大!

          若夫椎輪為大輅(音錄,大車)之始,大輅寧有椎輪之質(zhì)?增冰為積水所成,積水曾微增冰之凜。何哉?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隨時變改,難可詳悉。

          譯:椎輪這種簡陋的車子是帝王乘坐的大輅的原始模樣,但大輅哪有椎輪的質(zhì)樸?厚厚的冰層是積水凝結(jié)而成的,但積水并沒有厚冰的寒冷。為什么呢?大概是由于承繼那造車之事卻增加了文飾,改變了水的本來狀態(tài)卻變得更加寒冷。事物既然有這種現(xiàn)象,文章也應(yīng)當(dāng)如此。文章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變化,我們難以全部搞清它的變化規(guī)律。

          嘗試論之曰:《詩序》云:“詩有六義焉:一曰風(fēng),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日頌!敝劣诮裰髡,異乎古昔。古詩之體,今則全取賦名。荀宋表之于前,賈馬繼之于末。自茲以降,源流寔(實)繁。

          譯:讓我嘗試議論一下這個問題吧:《毛詩序》上說:“《詩經(jīng)》有六義:第一叫做風(fēng),第二叫做賦,第三叫做比,第四叫做興,第五叫做雅,第六叫做頌!敝劣诂F(xiàn)代的作者,跟古代大不一樣。賦本是古代詩歌中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現(xiàn)在卻發(fā)展成為用“賦”命名的獨立文體。荀卿、宋玉率先標(biāo)明創(chuàng)作賦體,賈誼、司馬相如跟在后面繼續(xù)發(fā)揚。從此以后,這類作品源遠(yuǎn)流長確實繁富。

          述邑居則有“憑虛”“亡是”之作,戒畋游則有《長楊》《羽獵》之制。若其紀(jì)一事,詠一物,風(fēng)云草木之興,魚蟲禽獸之流,推而廣之,不可勝載矣。

          譯:描寫城市園囿,有張衡《西京賦》和司馬相如《上林賦》這樣的作品;勸戒帝王不要沉湎游獵,有揚雄《長楊賦》《羽獵賦》一類的創(chuàng)作。如果論起那些記一事、詠一物,寄興風(fēng)云草木和魚蟲禽獸之類的作品,推廣擴大其題材,就不能一一盡述了。南園詩存序譯文。

          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潔,君匪從流,臣進(jìn)逆耳,深思遠(yuǎn)慮,遂放湘南。耿介之意既傷,壹郁之懷靡訴。臨淵有懷沙之志,吟澤有憔悴之容。騷人之文,自茲而作。

          譯:又有楚國詩人屈原,心懷忠貞,志行清正,因為楚王不是從善如流的國君,臣下所進(jìn)獻(xiàn)的忠言他聽不順耳,屈原為國家百姓深謀遠(yuǎn)慮,卻反而被放逐在湘水之南。剛直忠正之心已經(jīng)遭到傷害,抑郁不平的感情無處申訴,面對江水產(chǎn)生投江報國的決心,行吟澤畔面帶憔悴的神色。騷人的作品從此興起了。

          詩者,蓋志之所之也,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蛾P(guān)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間》、《濮上》,亡國之音表。故風(fēng)雅(詩經(jīng))之道,粲然可觀。

          譯:詩歌,是心志達(dá)到一定的程度的表現(xiàn),感情在內(nèi)心激蕩而表現(xiàn)在語言上。《關(guān)雎》、《麟趾》是端正初始之道的表達(dá),《桑間》、《濮上》是亡國之音的流露。所以《詩經(jīng)》的正道,光彩照人,值得鑒賞。

          自炎漢中葉,厥(其)涂漸異。退傅有“在鄒”之作(指韋孟,西漢初詩人,傅楚王三代,傳有《在鄒詩》兩首四言詩),降將著“河梁”(李陵有“攜手上河梁”五言篇什)之篇。四言五言,區(qū)以別矣。又少則三字,多則九言,各體互興,分鑣并驅(qū)。

          譯:自從漢朝中葉以來,詩歌發(fā)展的道路又漸漸不同了,有韋孟退居鄒地諷諫的詩作,有降將李陵“攜手上河梁”這樣的篇什。四言詩和五言詩區(qū)分開來,又產(chǎn)生了少則三字、多則九字的詩歌,各種詩體一起出現(xiàn),像分鑣共馳的馬車一樣同時并起。

          頌者,所以游揚德業(yè),褒贊成功。吉甫(即兮伯吉父。兮氏,名甲,字伯吉父,尹是官名。周房陵人。周宣王的大臣,官至內(nèi)史,據(jù)說是《詩經(jīng)》的主要采集者,軍事家、詩人、哲學(xué)家。被尊稱為中華詩祖)有“穆若”(穆若清風(fēng))之談,季子(札)有“至矣”之嘆。舒布為詩,既言如彼;總成為頌,又亦若此。

          譯:“頌”是用作歌功頌德、贊美成功的體裁,從前尹吉甫有“穆若清風(fēng)’那樣的贊辭,季札有“至矣哉”那樣的贊嘆。抒發(fā)感情形成詩歌,正如上面所說風(fēng)雅和韋、李的詩歌;總括成功形成頌體,也就像這里所說的尹吉甫、季札的作品了。

          次則箴興于補闕,戒出于弼匡,論則析理精微,銘則序事清潤,美終則誄發(fā),圖象則贊興。南園詩存序譯文。

          譯:其次,“箴”是為彌補過失而產(chǎn)生的,“戒”是由于輔佐君王糾正其過失而出現(xiàn)的;“論”要求剖析事理精當(dāng)細(xì)微;“銘’要求敘述事情清爽溫潤;贊美壽終的人,那么就產(chǎn)生廠“誄”;為畫像題辭,那么“贊”就興起了。

          又詔誥教令之流,表奏牋(箋)記之列,書誓符檄之品,吊祭悲哀之作,答客指事之制,三言八字之文,篇辭引序,碑碣志狀,眾制鋒起,源流間出。

          譯:又有詔誥教令、表奏箋記、書誓符檄、吊祭哀文等類文體,“答客”、“指事’之類作品,“三言”、“八字”一類文辭,還有篇辭引序、碑碣志狀,各種作品像蜂一樣成群涌現(xiàn),新老文體的發(fā)展呈現(xiàn)錯綜紛繁的局面。

          譬陶匏異器,并為入耳之娛;黼黻(音俯伏)不同,俱為悅目之玩。作者之致(情致),蓋云備矣。

          譯:就好像塤和笙雖是不同的樂器,但都能發(fā)出動聽悅耳的樂曲;黼和黻雖然色彩各異,但都能成為美麗悅目的珍品。由于有如此眾多的文體,作者的各種情致意趣,都能得到充分的表現(xiàn)。

          余監(jiān)撫(兼國輔軍)余閑,居多暇日。歷觀文囿,泛覽辭林,未嘗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自姬、漢以來,眇焉悠邈,時更七代,數(shù)逾千祀。詞人才子,則名溢于縹囊;飛文染翰,則卷盈乎緗帙(音志,裝書的套子)。自非略其蕪穢,集其清英,蓋欲兼功,太半難矣。

          譯:我在監(jiān)國撫軍之余,平日有許多空閑時光,廣泛閱讀各類文章。總是眼睛在瀏覽,心里在默想,一讀就是老半天,竟然沒有倦意。自從周、漢以來,年代久遠(yuǎn),朝代經(jīng)歷七個,時間超過千年。這期間詞人才子譽滿文壇,他們才思敏捷,鋪紙揮毫,文章多得充滿書套。如果不刪除其糟粕,采集其精華,要想事半功倍,多半是很困難的了。

          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書,與日月俱懸,鬼神爭奧,孝敬之準(zhǔn)式,人倫之師友,豈可重以芟(音刪,除去)夷(弄平),加之剪截?老、莊之作,管、孟之流,蓋以立意為宗,不以能文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諸。

          譯:至于周公旦撰寫的那些典籍,孔尼父編訂的那些書籍,能跟太陽、月亮一起高懸空中,能與鬼神較量深奧玄妙,它們是道德方面的準(zhǔn)則法式,人倫方面的導(dǎo)師良友,難道可以加以刪削,加以剪裁?老子、莊子、管子、孟子等先秦諸子的著作,大概以表達(dá)思想見解為宗旨,并不以善于作文當(dāng)作目的。所以我現(xiàn)在編纂這部《文選》,略去不收它們。

          若賢人之美辭,忠臣之抗直,謀夫之話,辨士之端,冰釋泉涌,金相玉振。所謂坐狙(古時的一種猴子)丘,議稷下,仲連之卻秦軍,食(音yì)其(音jī指驪食其)之下齊國,留侯(張良)之發(fā)八難,曲逆(陳平)之吐六奇,蓋乃事美一時,語流千載,概見墳籍,旁出子史。若斯之流,又亦繁博,雖傳之簡牘,而事異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

          譯:至于圣賢的美好辭句,忠臣的耿直言論,謀士的話語,雄辯家的言辭,像冰雪消融、泉水奔涌一樣滔滔不絕,又像黃金為質(zhì)、玉聲鏗鏘一般文質(zhì)兼美。人們聽說的古代辯士辯于狙丘,議于稷下,高談闊論,折服眾人,魯仲連的辯才迫使秦軍退兵五十里,酈食其的勸說降服了齊國七十余城,張良一連提出八大難題,陳平獻(xiàn)出六條奇計,他們的事跡美顯于當(dāng)時,言辭流傳千載,大略都已見于典籍,或出自諸子及歷史著作。像這一類事跡且又繁富,即使記載在書籍中,但是跟文藝作品畢竟不同。我現(xiàn)在的這部文集,也不收入。

          至于記事之史,系年之書,所以褒貶是非,紀(jì)別異同。方之篇翰,亦已不同。若其贊論之綜輯辭采,序述之錯比文華,事出于沈思,義歸乎翰藻,故與夫篇什,雜而集之。

          譯:至于像那些記事和編年的史書,是用來褒貶是非,記清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的,和文學(xué)作品相比也有所不同。像那些“贊論”綜合聯(lián)綴華麗的辭藻,“述贊”組織安排漂亮的文詞,因為事情、道理出自深刻的構(gòu)思,最后表現(xiàn)為優(yōu)美的文采,所以算得上是文藝作品,我就旁搜博采,選輯入書。

          遠(yuǎn)自周室,迄于圣代,都為三十卷,名曰《文選》云爾。凡次文之體,各以匯聚;詩賦體既不一,又以類分;類分之中,各以時代相次。

          譯:遠(yuǎn)自周朝,下至當(dāng)代,這些入選的作品總共分為三十卷,取名為《文選》。大致編排的體例,各按門類集在一起。詩賦二類體制既有多種,又按小類分別排列。每類之中,各以時代先后編次。

          第二篇:《《詩大序》及譯文》

          毛詩大序及譯文

          《關(guān)雎》,后妃之德也,風(fēng)之始也,所以風(fēng)天下而正夫婦也。《關(guān)雎》是贊美后妃的美得的,是《風(fēng)》的第一首

          詩,是用來教化天下的老百姓、矯正夫婦之道的。故用之鄉(xiāng)人焉,

          用之邦國焉。所以它既適用于普通老百姓,

          也可以用在諸侯的邦國之中。風(fēng),風(fēng)也,教也,風(fēng)以動

          之,教以化之。風(fēng)的意思就是諷喻、教化;用

          諷喻來感化人們、教化人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

          詩是人們用來表達(dá)志向的,蘊藏在內(nèi)心心爲(wèi)志,發(fā)言爲(wèi)詩。就是志向,用語言表達(dá)出來就是詩。情動於中而形

          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南園詩存序譯文。

          以表達(dá),就會吁嗟嘆息,若吁嗟嘆息不足以表達(dá),就會長聲歌

          詠,若長聲歌詠不足以表達(dá),就會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來。情感在心里被觸動就會用語言來表達(dá),若語言不足情發(fā)於聲,聲成文謂之

          太平盛世

          的音樂安音。情感通過聲音來表達(dá),聲音組成宮、商、角、徵、羽的音調(diào),就叫做音樂。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南園詩存序譯文。

          詳而歡樂,因為那時的政治和睦;動亂時代的音樂怨恨而憤怒,因為那時

          的政治乖戾;亡國之時的音樂哀傷而愁思,因為那時的國民困頓貧窮。故正得失,動天

          地,感鬼神,莫近於詩。所以匡正政治得失,感動天地鬼神,沒

          有什么比詩更接近于實現(xiàn)這個目標(biāo)。先王以是

          前世的君王用詩歌來規(guī)范經(jīng)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fēng)俗。夫妻關(guān)系,養(yǎng)成孝敬行

          為,敦厚綱常倫理,美化教

          育風(fēng)氣,改變不良風(fēng)俗。

          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fēng),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所以詩有六義:一叫“風(fēng)”,二叫“賦”,三叫

          “比”,四叫“興”,五叫“雅”,六叫“頌”。上以

          風(fēng)化下,下以風(fēng)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fēng),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

          上層的統(tǒng)治者用“風(fēng)”來教化下層的老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fēng)變雅作矣。百姓,下層的老百姓用“風(fēng)”來諷喻上

          層的統(tǒng)治者,用文雅的言辭作委婉的諫勸,勸諫的人不會獲罪,被諫的人足可以得到警戒,所以叫“風(fēng)”,到了王道衰微,禮義荒廢,政教失和,諸侯各國各行其政,老百姓家風(fēng)俗迥異,“變風(fēng)”、“變雅”的詩就

          興起了。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

          吟詠情性,以風(fēng)其上,達(dá)於事變而懷其舊俗者也,故

          國家的史官清楚政治得失的事實,悲嘆人倫關(guān)系的廢弛,哀變風(fēng)發(fā)乎情,止乎禮義。怨刑法政治的嚴(yán)苛,就選擇吟詠性情的詩歌,用來諷喻君

          上,通達(dá)世事變化的事實而又懷念舊時的優(yōu)良風(fēng)俗,

          所以“變風(fēng)”發(fā)自于內(nèi)心的情感而不不超越禮義。發(fā)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

          義,先王之澤也。發(fā)自于內(nèi)心的情感是人民的本性;不

          超越禮義是受了先王教化的恩澤。是以一國之事,

          繫一人之本,謂之風(fēng);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fēng),謂

          因此,如果詩只是描述一個國家的事,或表現(xiàn)一個人的內(nèi)心情感,就叫做之雅。“風(fēng)”;如果詩說的天下的事,表現(xiàn)的是不同地方的風(fēng)俗,就叫做“雅”。雅者,正

          “雅”的意思就是正,表現(xiàn)的是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王政之所以衰微興盛的原因。政有小大,

          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政事有小與大的分別,所以

          有“小雅”,有“大雅”。頌者,美盛德

          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绊灐笔琴澝谰跏⒌,并

          將他的成功告訴給神明的。是謂

          四始,詩之至也。這就是“四始”,它

          們是詩中最好的。

          第三篇:《說文解字序及譯文》

          說文解字序及譯文

          說文解字序 許慎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yuǎn)取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nóng)氏,結(jié)繩為治,而統(tǒng)其事。庶業(yè)其繁,飾偽萌生。黃帝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笁瑩P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明)忌」也。

          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于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禮:八歲入小學(xué),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zhuǎn)注。轉(zhuǎn)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事,依聲托事,「令、長」是也。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至孔子書六經(jīng),左丘明述春秋傳,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說也。

          其后諸侯力政,不統(tǒng)于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為七國,田疇異畝,車涂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xì)v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學(xué)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也。

          是時,秦滅書籍,滌除舊典。大發(fā)吏卒,興戍役。官獄職務(wù)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而絕矣。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漢興有草書。尉律:學(xué)僮十七以上始試。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為史。又以八

          體試之。郡移太史并課。最者以為尚書史。書或不正,輒舉劾之。今雖有尉律,不課,小學(xué)不修,莫達(dá)其說久矣。

          孝宣皇帝時,召通倉頡讀者,張敞從受之。涼州刺史杜業(yè),沛人爰禮,講學(xué)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皇帝時,征禮等百余人,令說文字未央廷中,以禮為小學(xué)元士。黃門侍郎揚雄,采以作訓(xùn)纂篇。凡倉頡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書所載,略存之矣。

          及亡新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自以為應(yīng)制作,頗改定古文。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秦隸書。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

          壁中書者,魯共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jīng)。又北平侯張蒼獻(xiàn)春秋左氏傳。郡國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雖叵復(fù)見遠(yuǎn)流,其詳可得略說也。

          而世人大共非訾,以為好奇者也,故詭更正文,鄉(xiāng)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耀于世。諸生競逐說字,解經(jīng)誼,稱秦之隸書為倉頡時書,云:「父子相傳,何得改易!」乃猥曰:「馬頭人為長,人持十為斗,蟲者,屈中也!雇⑽菊f律至以字?jǐn)喾ǎ骸缚寥耸苠X,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眾,皆不合孔氏古文,謬于史籀。鄙夫俗儒,翫其所習(xí),蔽所希聞。不見通學(xué),未嘗睹字例之條。怪舊埶而善野言,以其所知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恉。又見倉頡篇中「幼子承詔」,因曰:「古帝之所作也,其辭有神僊之術(shù)焉!蛊涿哉`不諭,豈不悖哉!

          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寡员刈裥夼f文而不穿鑿?鬃釉唬骸肝岐q及史之闕文,今亡矣夫!股w非其不知而不問。人用己私,是非無正,巧說邪辭,使天下學(xué)者疑。蓋文字者,經(jīng)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故曰:「本立而道生!怪煜轮临懚豢蓙y也。今敘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證,稽譔其說。將以理群類,解謬誤,曉學(xué)者,達(dá)神恉。分別部居,不相雜廁也。萬物咸睹,靡不兼載。厥誼不昭,爰明以喻。其稱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jīng),皆古文也。其于所不知,蓋闕如也。

          《說文解字?jǐn)ⅰ啡姆g

          作者:臺灣大學(xué)臺大中文系徐富昌

          往古的時侯,伏犧氏治理天下,(他)仰觀天象,俯察地理,觀察鳥獸的形象和大地的脈理,近的取法自身,遠(yuǎn)的取于它物,在這個基礎(chǔ)上,才創(chuàng)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兇。到了神農(nóng)氏的時代,使用結(jié)繩記事的辦法治理社會,管理當(dāng)時的事務(wù),社會上的行業(yè)和雜事日益繁多,掩飾作偽的事兒也發(fā)生了。(到了黃帝的時代,)黃帝的史官倉頡看到鳥獸的足跡,悟出紋理有別而鳥獸可辨,因而開始創(chuàng)造文字。(文字用于社會之后,)百業(yè)有定,萬類具明。倉頡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說,臣子應(yīng)當(dāng)輔佐君王,使王政暢行。這就是說,倉頡創(chuàng)造文字是為了宣揚教令、倡導(dǎo)風(fēng)范,有助于君王的施政。君王運用文字工具,更便于向臣民施予恩澤,而臣民應(yīng)以立德為本,切不可自恃具有文字之工去撈取爵祿。

          倉頡初造文字,是按照物類畫出形體,所以叫做「文」,隨后又造出合體的會意字、形聲字,以擴充文字的數(shù)量,這些文字就叫做「字」。叫它為「字」,是說它來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數(shù)量增多。把文字寫在竹簡、絲帛上,叫做「書」。「書」意味著寫事像其事。(文字)經(jīng)歷了「五帝」、「三王」的漫長歲月,有的改動了筆畫:有的造了異體,所以在泰山封禪祭天的七十二代君主留下的石刻,字體各不相同。

          《周禮》規(guī)定八歲的士族子弟進(jìn)入初等學(xué)館學(xué)習(xí),學(xué)官教育他們,先教「六書」!丁噶鶗沟拿Q,)第一叫指事,指事的含義是:字形、結(jié)構(gòu)看起來認(rèn)得,但須經(jīng)過考察才能知道它所體現(xiàn)的字義,上下二字即屬此例。第二叫象形,象形的含義是:用畫畫的辦法畫出那個物體,筆畫的波勢曲折同自然物的態(tài)勢相一致,日月二字即屬此例。第三叫形聲,形聲的含義是,按照事物的性質(zhì)和叫法,挑選可相比譬的聲符和義符組成文字,江河二字即屬此例

          南園詩存序譯文由收集整理,

          。第四叫會意,會意的含義

          是:比聯(lián)起事理有關(guān)的字素,構(gòu)成文字;摻合字素的意義,可以得知新字的字義或旨趨,武信二字即屬此例。第五叫轉(zhuǎn)注,轉(zhuǎn)注的含義是:立一字為頭、為根,創(chuàng)制類屬字,類屬字對根字的形音義有所承襲,與根字意義相通,考老二字即屬此例。第六叫假借,假借的含義是:沒有為某事某物造字,而按照某事某物的叫法,找一個同音字代表它,令長二字即屬此例。

          到了周宣王的太史籀整理出大篆十五篇,籀文同古文有了差異。(不過古文尚在通行,)一直到(春秋末年)孔子寫「六經(jīng)」,左丘明著《左傳》都還在使用古文;古文的形體、意義仍為學(xué)者們所通曉。再往后(到了戰(zhàn)國),諸侯們依靠暴力施政,不服從周天子;他們憎惡禮樂妨害自己,都拋棄典籍(各行其是)。中國分為七雄并峙,田畝的丈量方法相異,車子的規(guī)格尺碼不同,法令制度各有一套,衣服帽子各有規(guī)定,說起話來方音分歧,寫起字來相互乖異。

          秦始皇初滅六國,丞相李斯就奏請統(tǒng)一制度,廢除那些不與秦國文字相合的字。(李斯等人負(fù)賈規(guī)范文字,)李斯寫了《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寫了《爰?xì)v篇》,太史令胡毋敬寫了《博學(xué)篇》,(它們)都取用史籀大篆的字體,有些字還很作了一些簡化和改動,這種字體就是人們所說的「小篆」。這個時候,秦始皇焚燒《經(jīng)書》,除滅古籍,征發(fā)吏卒,大興戍衛(wèi)、徭役,官府衙獄事務(wù)繁多,于是產(chǎn)生了隸書,以使書寫趨向簡易,古文字體便從此止絕了。

          從這個時候起,秦代的書法有八種體勢,第一叫大篆,第二叫小篆,第三叫刻符,第四叫蟲書,第五叫摹即,第六叫署書,第七叫殳書,第八叫隸書。漢朝建國以后有草書。

          漢朝的法令規(guī)定,學(xué)童十七歲以后開始應(yīng)考,能夠背誦、讀寫九千個漢字的人,才能做書史小吏;進(jìn)一步是用書法「八體」考試他們。通過郡試之后,上移給中央太史令再行考試,成績最優(yōu)的人,被用為樞秘處的秘書。官吏的公文、奏章,文字寫得不正確,「尚書史」就檢舉、彈劾他們。如今條令雖在,卻停止了考核,文字之工不講習(xí),士人不通漢字之學(xué)很久了。

          漢宣帝時,征召到一位能夠讀識古文字《倉頡篇》的人,宣帝派張敞跟著那人學(xué)習(xí)(在這以后)涼州的地方官杜業(yè),沛地人爰禮,講學(xué)大夫秦近,也能讀識古文字。漢平帝時,征召爰禮等一百多人,要他們在未央官講說文字,尊奉爰

          禮做「小學(xué)元士」,黃門侍郎楊雄采集大家的解說著了《訓(xùn)纂篇》。《訓(xùn)纂篇》總括了《倉頡篇》以來的十四部字書,計五千三百四十字,典籍所用的字,大都收入該書了。

          到了王莽執(zhí)政攝行王事的時候,他要大司空甄豐等人檢校書籍,以標(biāo)榜自己盡力于制禮作樂之事。這期間對古文字很有一些改動。那時有六種字體,第一叫古文,這種文字出自孔子住宅墻壁中收藏的一批古籍;第二叫奇字,它也是古文,不過字體又同古文有別:第三叫篆書,也就是小篆:第四叫左書,即秦朝的隸書,是秦始皇使下杜人程邈創(chuàng)制的;第五叫繆篆,是用在璽符印鑒上的文字;第六叫鳥蟲書,是寫在旗幡等物上的。

          魯恭王拆毀孔子住宅,(無意中)得到了《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jīng)》等古文典籍。(古文典籍)還有北平侯張倉所獻(xiàn)的《左傳》。一些郡縣、諸侯國也往往從地下發(fā)掘出前代的寶鼎和器物。它們的銘文就是前代的古文。(這些古文字?jǐn)?shù)據(jù))彼此多相似,雖說不能再現(xiàn)遠(yuǎn)古文字的全貌,但是先秦古文字的情況卻能知道大概了。世人無知,極力否定、詆毀古文,認(rèn)為古文是好奇的人故意改變現(xiàn)行文字的寫法,假托出自孔子住宅墻壁,偽造出來的不能知曉的文字;(認(rèn)為古文)是詭變正字,攪亂常規(guī);(認(rèn)為擁護(hù)古文的人)是想借它炫耀于世。 很有一些儒生(喜歡憑著臆斷)爭著搶著解說文字和《經(jīng)》義。他們把秦朝才有的隸書當(dāng)做倉頡時代的文字,說什么「文字是父子相傳的,那里會改變昵」?他們竟然瞎說:「馬字頭作一人字是長!埂溉宋帐嵌!埂赶x字是屈寫中字的一豎!拐菩坦俳庹f法令,竟至于憑著拆析字形來臆斷刑律,比如「苛人受錢」(原義是禁止恐嚇人犯,索取賄賂,「苛」是「訶」的假借字,可是)有人說,「苛」字(上為「止」,下為「句」),意思是「止句」。類似上文的例子多得不勝枚舉,(這些解說)都同孔壁中出土的古文字形不合,同史籀大篆的字體相違。粗俗淺薄的人,欣賞自己習(xí)見的東酉,對于少見的事物則格格不入,(他們)沒見過宏通的學(xué)問,不知道漢字的規(guī)律、法則,把古文典籍看成異端,把無稽之談當(dāng)做真理,把自己知道的東西看得神妙至極。(他們)探究圣人著述的深意,又看到《倉頡篇》中有「幼子承詔」一句,便說《倉頡篇》是黃帝時代撰寫的,說那句話寓有黃帝仙去,讓幼子承嗣的深意。他們迷誤不通,能不違背事理嗎?

          第四篇:《姚鼐《南園詩存》序閱讀答案翻譯譯文試題》

          姚鼐《南園詩存》序閱讀答案翻譯譯文試題

          《南園詩存》序

          姚鼐

          昆明錢侍御灃①既喪,子幼,詩集散亡。長白法祭酒式善②為搜輯僅得百余首,錄之成二卷。侍御嘗自號南園,故名之曰《南園詩存》。

          當(dāng)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張威福,朝士有恥趨其門下以希進(jìn)用者,已可貴矣。若夫立論侃然,能訟言其失于奏章者,錢侍御一人而已。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掃奸,屢進(jìn)疇昔不為利誘之士,而侍御獨不幸前喪,不與褒錄,豈不哀哉!

          君始以御史奏山東巡撫國泰穢亂,高宗命和珅偕君往治之。君在道衣敝,和珅持衣請君易,君卒辭。和珅知不可私干,故治獄無敢傾陂,得伸國法。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督學(xué)湖南,時和珅已大貴,媒糵③其短不得,乃以湖北鹽政有失,鐫君級。君旋遭艱歸④,服終,補部曹。高宗知君直,更擢為御史,使值軍機處。君奏和珅及軍機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詔飭責(zé),謂君言當(dāng),和珅益嗛君。而高宗知君賢,不可譖,則凡軍機勞苦事,多以委君。君家貧,衣裘薄,嘗夜入暮出,積勞成疾以殞。方天子仁明,綱紀(jì)猶在,大臣雖有所怨惡,不能逐去,第勞辱之而已。而君遭其困,顧不獲遷延數(shù)寒暑,留其身以待公論大明之日,俾國得盡其才用,士得盡瞻君子之有為也。悲夫!悲夫!

          余于辛卯會試分校⑤得君,四年而余歸,遂不見君。余所論詩與古文法,君聞之獨喜。【姚鼐《南園詩存》序閱讀答案翻譯譯文試題】姚鼐《南園詩存》序閱讀答案翻譯譯文試題。君詩尤蒼郁勁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誠不待善詩乃貴。然觀其詩,亦足以信其人矣。余昔聞喪,既作詩哭之;今得集,乃復(fù)為序,以發(fā)余痛云。

         。ㄟx自《古文辭類纂》,略有刪改)

          [注]①錢灃:清書畫家。乾隆三十六年進(jìn)士,官侍御、通政司副使等。②法式善:吉林長白山人,清文學(xué)家。③媒糵:比喻挑撥是非,陷人于罪。④遭艱:遭父母之喪。⑤分校:科舉考試時校閱試卷的官,時姚鼐以禮部員外郎任分校。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故治獄無敢傾陂 獄:案件

          B.君旋遭艱歸,服終 旋:不久

          C.則凡軍機勞苦事,多以委君 委:推脫

          D.第勞辱之而已 第:只是

          10.從詞類活用角度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和“故名之曰《南園詩存》”中的“名”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且我嘗聞少仲尼之聞 ③左右欲刃相如

         、芊对鰯(shù)目項王 ⑤且庸人尚羞之 ⑥成以其小,劣之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③⑤ D.①③④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錢灃為人剛直的一組是( )

         、倌茉A言其失于奏章

         、诩仁照珤呒

         、劬家杂纷嗌綎|巡撫國泰穢亂

          ⑥嘗夜入暮出,積勞成疾以殞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錢灃去世時,兒子年幼,詩集散失,經(jīng)他人收集得到其詩一百多首,抄錄成兩卷。因錢灃曾自稱南園,所以這兩卷詩就稱為《南園詩存》。

          B.錢灃曾受命同和珅一道處理山東巡撫國泰違法亂紀(jì)一案,面對和珅的籠絡(luò),錢灃不為所動,這使和珅不敢徇私舞弊,國法也得到了伸張。

          C.錢灃為人正直,不阿附權(quán)貴,為此受到了和珅的排斥和打擊。在他擔(dān)任御史時,和珅以湖北鹽政有錯誤為借口,降低了他的職務(wù)。

          D.作者為書畫家錢灃的詩集作序,重在贊揚其忠直敢言、與權(quán)臣和珅作斗爭的行為,哀其不待公論大白天下而死 本文來自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朝士有恥趨其門下以希進(jìn)用者,已可貴矣。【姚鼐《南園詩存》序閱讀答案翻譯譯文試題】文章姚鼐《南園詩存》序閱讀答案翻譯譯文試題出自

         。3)余昔聞喪,既作詩哭之;今得集,乃復(fù)為序,以發(fā)余痛云。

          9.C(“委”應(yīng)解釋為“交付”“托付”。)

          10.D(都是名詞活用為動詞。)

          11.B(②說的是皇上,⑥表現(xiàn)錢灃勤于政事;把含有這兩項的排除即可。)

          12.C(“和珅以湖北鹽政有錯誤為借口,降低了他的職務(wù)”發(fā)生在錢灃擔(dān)任通政副使、湖南學(xué)政之時。)

          13.(1)朝中士大夫中有把奔走他的門下來企求升遷重用認(rèn)為是恥辱的,就已經(jīng)很可貴了。(關(guān)鍵點:“恥”是意動用法,“以”譯為“來”,“!弊g為“企求”,語意要連貫。)(2)士人如果能如同他一樣注重品德修養(yǎng),那么確實不必等到擅長寫詩就已經(jīng)很可貴了。(關(guān)鍵點有:“立身如君”是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誠”譯為“確實”,整個句子是假設(shè)關(guān)系。)(3)我以前得知錢君去世,已經(jīng)寫了詩歌哀悼他;如今得到他的詩集,于是又寫了這篇序文,用來表達(dá)我的悲痛之情。(關(guān)鍵點有:“乃”譯為“于是”,“為”譯為“寫”,“以”譯為“用來”,“發(fā)”譯為“抒發(fā)”,語意要連貫。)

          譯文

          昆明錢灃侍御已去世,兒子年幼,詩集散失,長白法式善祭酒替他收集,僅得到一百多首,抄錄成二卷。錢侍御曾經(jīng)自稱南園,因此給它取名《南園詩存》。

          正當(dāng)乾隆末年,和珅執(zhí)政,妄自尊大,作威作福,朝中士大夫中有把奔走他的門下來企求升遷重用認(rèn)為是恥辱的,就已經(jīng)很可貴了。至于立論剛直,能夠在奏章中公開指斥他的錯誤,不過錢御 史一人罷了。當(dāng)今皇上已經(jīng)親自主掌政事,掃除奸邪,多次進(jìn)用往昔不被利誘的人,可是錢侍御偏偏不幸早已死去,不能參與褒獎錄用,難道不令人悲傷嗎!

          錢君當(dāng)初任監(jiān)察御史時彈劾山東巡撫國泰污穢混亂,清高宗命令和珅偕同先生前往處置。錢君在路上衣服破舊,和珅拿衣服請他換,他最終拒絕,和珅知道不能私下求情,因此處理這個案件不敢徇私舞弊,國法得到伸張。那以后錢君被提升做通政副使,出任湖南學(xué)政,當(dāng)時和珅已特別顯貴,不能尋到先生的短處加以陷害,便以湖北鹽政有錯誤為借口,降低他的職務(wù)。錢君不久因父母喪事回家,服喪期滿,被補授為部曹。高宗知道他正直,再提升他做御史,讓他值守軍機處。他又彈劾和珅及軍機大臣不值班理事的錯誤,有詔書進(jìn)行告誡責(zé)問,認(rèn)為他說的正確。和珅更加忌恨錢君。高宗知道錢君的賢德,不可能進(jìn)讒言,就將軍機處所有勞苦的事,都交給他去辦!疽ω尽赌蠄@詩存》序閱讀答案翻譯譯文試題】閱讀答案

          第五篇:《錢惟演傳宋史列傳閱讀答案翻譯》

          錢惟演傳宋史列傳閱讀答案翻譯

          錢惟演字希圣,吳越王俶之子也。少補牙門將,從俶歸朝,為右屯衛(wèi)將軍。歷右神武軍將軍。博學(xué)能文辭,召試學(xué)士院,以笏起草立就,真宗稱善。改太仆少卿,獻(xiàn)《咸平圣政錄》。命直秘閣,預(yù)修《冊府元龜》,詔與楊億分為之序。

          仁宗即位,進(jìn)兵部。王曾為相,以惟演嘗位曾上,因拜樞密使。故事,樞密使必加檢校官,惟演止以尚書充使,有司之失也。初,惟演見丁謂權(quán)盛,附之,與為婚。謂逐寇準(zhǔn),惟演與有力焉。及序樞密題名,獨刊去準(zhǔn),名曰“逆準(zhǔn)”,削而不書。謂禍既萌,惟演慮并得罪,遂擠謂以自解。

          宰相馮拯惡其為人,因言:“惟演以妹妻劉美,乃太后姻家,不可與機政,請出之!蹦肆T為鎮(zhèn)國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即日改保大軍節(jié)度使、知河陽。逾年,請入朝,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許州。未即行,冀復(fù)用,侍御史鞠詠奏劾之,惟演乃亟去。天圣七年,改武勝軍節(jié)度使。明年來朝,上言先垅在洛陽,愿守宮鑰。即以判河南府,再改泰寧軍節(jié)度使。

          惟演雅意柄用,抑郁不得志。及帝耕籍田,求侍祠,因留為景靈宮使。太后崩,詔還河南。惟演不自安,請以莊獻(xiàn)明肅太后、莊懿太后并配真宗廟室,以希帝意。惟演既與劉美親,又為其子曖娶郭后妹,至是,又欲與莊懿太后族為婚。御史中丞范諷劾惟演擅議宗廟,且與后家通婚姻。落平章事,為崇信軍節(jié)度使,歸本鎮(zhèn)!惧X惟演傳宋史列傳閱讀答案翻譯】錢惟演傳宋史列傳閱讀答案翻譯。未幾,卒,特贈侍中。太常張瑰按,《謚法》敏而好學(xué)曰“文”,貪而敗官曰“墨”,請謚文墨。其家訴于朝,詔章得象等覆議,以惟演無貪黷狀,而晚節(jié)率職自新,有惶懼可憐之意,取《謚法》追悔前過曰“思”,改謚曰思。慶歷間,二太后始升祔真宗廟室,子曖復(fù)訴前議,乃改謚曰文僖。

          惟演出于勛貴,文辭清麗,名與楊億、劉筠相上下。于書無所不讀,家儲文籍侔秘府。尤喜獎厲后進(jìn)。初,真宗謚號稱“文”,惟演曰:“真宗幸澶淵御契丹,盟而服之,宜兼謚‘武’”。下有司議,乃加謚“武定”。所著《典懿集》三十卷,又著《金坡遺事》、《飛白書敘錄》、《逢辰錄》、《奉藩書事》。惟演嘗語人曰:“吾平生不足者,惟不得于黃紙上押字爾。”蓋未嘗歷中書故也。子曖、晦、暄,從弟易。 (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第七十六》)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俶歸朝 歸:歸順。

          B.及序樞密題名 序:排列。

          C.不可與機政 與:參與。

          D.盟而服之 服:嘆服。

          答案:D(服,使……歸服。)

          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以笏起草立就 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

          B.惟演與有力焉 焉用亡鄭以陪鄰

          C.因留為景靈宮使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D.其家訴于朝 寄蜉蝣于天地

         。1)謂禍既萌,惟演慮并得罪,遂擠謂以自解。(4分)

          譯文:丁謂的禍患已經(jīng)發(fā)生,錢惟演擔(dān)心(受牽連)一同獲罪,就排擠丁謂來自求解脫。(譯出大意1分。“既盟”、“得罪”、“擠謂”譯正確一處1分!惧X惟演傳宋史列傳閱讀答案翻譯】文章錢惟演傳宋史列傳閱讀答案翻譯出自

          譯文:(錢惟演)沒有立刻動身,希望能被朝廷重新任用,侍御史鞠詠上奏彈劾他,錢惟演才急忙離去。(譯出大意1分!凹葱小薄ⅰ凹健、“乃亟去”譯正確一處1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傳主錢惟演是怎樣一個人?請分條簡要概括。(5分)

          答:出身勛貴,博學(xué)能文;趨炎附勢,見風(fēng)使舵;醉心權(quán)柄,攀附權(quán)貴;晚年盡職自新;喜歡獎勵后進(jìn)。

          12.用斜線(∕)給下面的短文斷句。(限劃9處)(4分)

          故 觀 于 海 者 難 為水 ∕ 游 于 圣 人 之 門 者難 為 言 ∕ 觀水 有 術(shù) ∕ 必 觀 其 瀾 ∕ 日 月 有 明 ∕ 容 光 必 照 焉 ∕ 流 水 之 為 物 也 ∕ 不 盈 科 不 行 ∕ 君子 之 志 于 道 也 ∕ 不 成 章 不達(dá) (《孟子·盡心章句上》)

          錢惟演傳宋史列傳閱讀答案翻譯

          錢惟演,字希圣,吳越王錢亻叔的兒子。小的時候充任牙門將,隨錢亻叔歸順?biāo)纬,任右屯衛(wèi)將軍。曾任右神武軍將軍。博學(xué)多才,善寫文章,應(yīng)試學(xué)士院時,在手板笏上寫文章?lián)]筆而成,真宗認(rèn)為他很不錯。改任太仆少卿,獻(xiàn)上《咸平圣政錄》一書。被任命為直秘閣,參與修撰《冊府元龜》,同楊億一起分別寫序。任尚書司封郎中、知制誥,又遷任給事中、知審官院。大中祥符八年,任翰林學(xué)士,因犯營私罪而被撤職。不久又轉(zhuǎn)任尚書工部侍郎,再為學(xué)士、會靈觀副使。又因貢舉失實,降職為給事中。恢復(fù)其工部侍郎之職,升任樞密副使、會靈觀使兼太子賓客,又管領(lǐng)祥源觀。經(jīng)多次升任至工部尚書。

          仁宗即位后,錢惟演進(jìn)入兵部。王曾任宰相,因為錢惟演的官位曾經(jīng)高于他,于是任錢惟演為樞密使。在過去,任樞密使必加封檢校官,錢惟演只以尚書身份任樞密使,這是有關(guān)人員的疏忽所致。當(dāng)初,錢惟演看到丁謂權(quán)勢大,就投靠他,結(jié)為姻親。丁謂排擠走寇準(zhǔn),錢惟演是出了力的。等到排列歷任樞密時,單單不列寇準(zhǔn),稱寇準(zhǔn)為“逆準(zhǔn)”,削去不予記錄。丁謂罪行暴露后,錢惟演害怕被牽連,于是排擠丁謂以求解脫。

          宰相馮拯討厭他的人品,因而向皇上建議說:“惟演將妹妹嫁給了劉美,那么他就是太后的親家,因此不能夠參與朝政機要,請調(diào)走他!庇谑钦{(diào)任鎮(zhèn)國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即日又改任保大軍節(jié)度使、知河陽。過了一年,請求回京,被任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許州通判。他沒有立即赴任,希望再次被起用,侍御史鞠詠彈劾他,他才急急忙忙去赴任。天圣七年,改任武勝軍節(jié)度使。次年前來朝覲時,上書說,皇室先人墳?zāi)乖诼尻,希望能去守護(hù)。于是任為河南府通判,又改任泰寧軍節(jié)度使。

          錢惟演很想當(dāng)大官,但一直郁郁不得志。

          作品賞析

          該文為著名書畫家錢灃的詩集作序,重在贊其忠直敢言、與權(quán)臣和珅斗爭的行為,哀其不待公論大白天下而死,惋惜人才之意溢于言表。最后提到錢氏的詩,只用了“蒼郁勁厚”四字,由其人而見其詩,其詩也就不待多說了。

          作品簡介

          姚鼐(1731-1815),安徽桐城人。公元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進(jìn)士,官刑部郎中。公元1810年(嘉慶十五年)重宴鹿鳴,加四品銜。長於古文。晚而工書,專精王獻(xiàn)之,為方寸行草,宕逸而不空怯,時出董其昌之外。其半寸以內(nèi)真書,潔凈而能恣肆,多所自得。有論書六絕句。卒年八十五。

          文言文翻譯

          昆明錢灃侍御已去世,兒子年幼,詩集散失,長白法式善祭酒替他收集,僅得到一百多首,抄錄成二卷。錢侍御曾經(jīng)自稱南園,因此給它取名《南園詩存》。

          正當(dāng)乾隆末年,和珅執(zhí)政,妄自尊大,作威作福,朝中士大夫中有把奔走他的門下來企求升遷重用認(rèn)為是恥辱的,就已經(jīng)很可貴了。至于立論剛直,能夠在奏章中公開指斥他的錯誤,不過錢御 史一人罷了。當(dāng)今皇上已經(jīng)親自主掌政事,掃除奸邪,多次進(jìn)用往昔不被利誘的人,可是錢侍御偏偏不幸早已死去,不能參與褒獎錄用,難道不令人悲傷嗎!

          錢君當(dāng)初任監(jiān)察御史時彈劾山東巡撫國泰污穢混亂,清高宗命令和珅偕同先生前往處置。錢君在路上衣服破舊,和珅拿衣服請他換,他最終拒絕,和珅知道不能私下求情,因此處理這個案件不敢徇私舞弊,國法得到伸張。那以后錢君被提升做通政副使,出任湖南學(xué)政,當(dāng)時和珅已特別顯貴,不能尋到先生的短處加以陷害,便以湖北鹽政有錯誤為借口,降低他的職務(wù)。錢君不久因父母喪事回家,服喪期滿,被補授為部曹。高宗知道他正直,再提升他做御史,讓他值守軍機處。他又彈劾和珅及軍機大臣不值班理事的錯誤,有詔書進(jìn)行告誡責(zé)問,認(rèn)為他說的正確。和珅更加忌恨錢君。高宗知道錢君的賢德,不可能進(jìn)讒言,就將軍機處所有勞苦的事,都交給他去辦。錢君家貧,衣裳單薄,出入軍機處常兩頭不見天日,積勞成疾而死。當(dāng)今皇上仁愛賢明,法制還在,大臣縱然對先生懷有怨恨,也不能驅(qū)逐,只能用勞苦來屈辱他罷了?墒撬馐芎瞳|的困辱,不能多活幾年,留著他的身體以等到公眾的評論完全明白的一天,使國家能夠盡量發(fā)揮他的才能,士人能夠盡量地看到君子有所作為。痛心啊,痛心!

          我在辛卯年禮部會試擔(dān)任閱試卷的官員時認(rèn)識錢君,四年后我回到家鄉(xiāng),竟沒有再見到他。我所評論的詩及古文法,錢君聽到后特別歡喜。他的詩蒼勁深厚,深得古人的旨意。士人如果能如同他一樣注重品德修養(yǎng),那么確實不必等到擅長寫詩就已經(jīng)很可貴了。然而讀他的詩,也就完全相信他這個人了。我以前得知錢君去世,已經(jīng)寫了詩歌哀悼他;如今得到他的詩集,于是又寫下了這篇序文,用來表達(dá)我的悲痛之情。

        【南園詩存序譯文】相關(guān)文章:

        《南園詩存》閱讀答案04-27

        南園十三首(其一)譯文及鑒賞08-21

        蘭亭閣序全文及譯文10-20

        蘭亭序原文及譯文10-17

        琵琶行并序譯文07-24

        送薛存義序原文及賞析10-16

        柳宗元《送薛存義序》注釋12-26

        《木蘭詩》原文及譯文12-26

        木蘭詩的全文譯文03-1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