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懷瓘書斷原文及譯文
《書斷》是張懷瓘書論的代表作,分為上、中、下三卷,計三萬余言。由于文章太長,我們只好選錄《書斷》的序來解讀。這是全文的總論部分,主要闡述了文字的產生與發(fā)展歷程,以及書法的美學價值和社會功用。以下是張懷瓘書斷原文及譯文,歡迎閱讀。
【原文】
昔庖羲氏畫卦以立象①,軒轅氏造字以設教②。至于堯、舜之世,則煥乎有文章。其后盛于商、周,備夫秦、漢,固其所由遠矣。文章之為用,必假乎書,書之為征,期合乎道,故能發(fā)揮文者,莫近乎書。若乃思賢哲于千載,覽陳跡于縑簡③,謀猷在覿④,作事粲然,言察深衷,使百代無隱,斯可尚也⑤。及夫身處一方,含情萬里,拔志氣,黼藻情靈,披封睹跡,欣如會面,又可樂也⑥。
爾其初之微也,蓋因象以瞳,眇不知其變化,范圍無體,應會無方,考沖漠以立形,齊萬殊而一貫,合冥契,吸至精,資運動于風神,頤浩然于潤色⑦。爾其終之彰也,流芳液于筆端,忽飛騰而光赫,或體殊而勢接,若雙樹之交葉,或區(qū)分而氣運,似兩井之通泉,麻蔭相扶,津澤潛應,離而不絕,曳獨繭之絲,卓爾孤標,竦危峰之石,龍騰鳳翥,若飛若驚,電,離披爛熳,翕如電布,曳若星流,朱焰綠煙,乍合乍散,飄見驟雨,雷怒霆激,呼吁可駭也,信足以張皇當世,軌范后人矣⑧。至若磔髦竦骨,裨短截長,有似夫忠臣抗直補過匡主之節(jié)也⑨;矩折規(guī)轉,卻密就疏,有似夫孝子承順慎終思遠之心也;耀質含章,或柔或剛,有似夫哲人行藏知進知退之行也⑩。固其發(fā)跡多端,觸變成態(tài),或分鋒各讓,或合勢交侵,亦猶五常之與五行,雖相克而相生,亦相反而相成,豈物類之能象賢,實則微妙而難名。《詩》云:“鐘鼓欽欽,鼓瑟鼓瑟,笙磬同音!笔侵^也。使夫觀者玩跡探情,循由察變,運思無已,不知其然。瑰寶盈矚,坐啟東山之府;明珠曜掌,頓傾南海之資。雖彼跡已緘,而遺情未盡,心存目想,欲罷不能,非夫妙之至者,何以及此。
【注釋】
①庖羲氏:即伏羲氏,他是傳說中的中國古代部落首領。相傳他創(chuàng)八卦為天地立象。
②軒轅氏:即黃帝,相傳他命史官倉頡創(chuàng)制文字,從而開始了華夏民族教化的歷史。
、劭V簡:絹帛與竹簡。
④謀猷在覿:謀猷,謀劃,計策。覿,看見,顯現(xiàn)。
、葑魇卖尤唬圆焐钪裕鹤鍪旅骼是逦,語言文字表白內心深處。
、迵堪危猴@揚,發(fā)揚。黼藻:黼,古代禮服上繡的黑白相間的花紋。藻,華麗的文辭。披封:開卷,拆封。
、郀柶涑踔⒁玻籂柶,連詞,表示承接。微,不顯露,不清晰。指文字創(chuàng)立及書法剛出現(xiàn)時的情形。沖漠:空寂虛靜。
、嚯姛S:電烻,電閃之光;鹗r火苗閃爍的樣子。張皇:擴大,張狂。
、犴蓣竹倒牵喉蓣郑错菝^毛發(fā)四張!稜栄拧め屍鳌罚骸镑,毛也。” 竦骨,凸露骨骼。此句指下筆鋪毫而見骨力。裨短截長:裨,補益也。此句謂截取有余,以補不足。
、庖|含章:指外觀質樸,內含文采。
⑾五常:封建禮教稱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的五種關系。即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行:古代稱構成各種物質的五種元素,即水、火、木、金、土,常以此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
⑿鐘鼓欽欽:指鐘鼓之聲。笙磬同音:言笙磬之聲和諧。
⒀玩跡探情:玩味書跡,體探情韻。循由察變:遵循原由,省察變化。
⒁瑰寶盈矚:喻滿眼珠寶。瑰寶,亦作寶,指特別珍貴的物品。東山之府:漢吳王劉濞收藏財物的庫房。晉左思《吳都賦》:“窺東山之府,則寶溢目!
⒂心存目想:凝目注視,用心思索。
【譯文】
古時候庖羲氏畫八卦以立萬象,軒轅氏創(chuàng)造文字以施教化。到了堯舜時代,光華燦爛在于有了文字。以后,盛于商、周,而完備于秦漢,因此文字的歷史很久遠了。文字被使用,必須借助于書寫,而書寫的法則恰恰符合宇宙人生的規(guī)律,所以能發(fā)揮文字的性能功用的,莫過于書寫了。如果你追慕古代賢人哲士,只須看一下他們留下的縑帛簡冊,從中便可以看到他們的宏謀遠圖,行為處事和發(fā)自內心的言論,雖歷千載而昭然在目,這是多么值得人崇尚的!至于身處一,,情懷萬里,弘揚志氣,則可以借書法抒發(fā)情性。打開書作,欣然如會面,這自然是賞心樂事呀。
文字書寫的.早期,大概是因為物象的模糊,不知字形應有的變化,沒有一定的體式,應變也沒有一定規(guī)則,書家在恬靜虛寂的心境中去體驗和把握字形,將千種形態(tài)萬種變化統(tǒng)一于法度,合乎自然情趣,含天地之精華運于筆端,顯示出書家的風度神采,在筆墨中表現(xiàn)出書家的浩然正氣。文字書寫的成熟階段,字體之美表現(xiàn)得更鮮明了。筆端流出的芬芳墨汁,飛騰而光亮;蛘唧w有異而勢相接,就像兩棵樹枝葉交通;或者體勢相異而神氣貫通,就像兩口井溝通著一股泉水。筆墨之間猶如疏密錯落的樹下光影,隱隱相應;如獨繭抽絲,離而不斷;如危峰上的石頭,卓爾不群;如龍騰鳳舞,若飛若驚;如電光閃耀,燦爛輝煌?烊玳W電,奔如流星;紅焰綠煙,忽合忽散;急風驟雨,雷霆震動,這是多么令人驚駭呀!真足以光大當世,規(guī)范后人!至于下筆鋪毫骨力顯現(xiàn),截長補短,有如那忠臣直言上諫,忠心匡主之氣節(jié);方折和圓轉,避密就疏,其神氣就像孝子的心性;外形質樸內含光華,有剛有柔,就像才智哲士深知進退。下筆雖有多種方式,卻隨時變化成各種形態(tài)。點畫或各相避讓,或交錯組合。這就像“五!焙汀拔逍小保鼈兿嗌嗫,相反相成,這是無法用相似的物態(tài)來形容的,實在是微妙得難以名狀!对娊洝氛f:“鐘鼓欽欽,鼓瑟鼓琴,笙磬同音!本褪沁@個意思。即使那些觀賞者玩味書跡,探索情由,省察其變化,盡管凝神專注,也不知其然。面對如此墨寶,鑒賞者寧可傾其家財而求。雖然墨寶已被封存,而情思未已,神往心馳,不能自控,不是書法藝術美妙到極點,怎么能夠使人忘情到此種境地呢?
【拓展】
《書斷》上卷敘述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隸書、章草、行書、飛白、草書等10種書體的源流和發(fā)展概況,每體都有一篇贊,實際上是比較系統(tǒng)地論述字體的發(fā)展變化的歷史。中卷和下卷分神、妙、能三品,每品又各以書體分論。神品25人(除各體重復外,得12人),妙品98人(除各體重復外,得39人),能品107人(除各體重復外,得35人)。前列姓名,后為小傳,傳中又附錄38人。各品諸小傳以時代為次序,全書最后有《總評》一篇,創(chuàng)稿于開元甲子(公元724年),脫稿于丁卯(公元727年)。諸傳征引繁博,資料豐富,自謂“不虛美,不隱惡,近乎馬遷(司馬遷)之書也”,可見作者撰寫態(tài)度是比較嚴肅的。唐張彥遠編輯《法書要錄》,輯錄這部書的全文,可見此書在唐代已得到重視。近人余紹宋《書畫書錄解題》謂此書征引繁博,頗多佚聞,其評論亦極有斟酌。
《書斷》是一部書法品評論著,全書一共有三卷。該書初作于開元十二年(724年),成于開元十五年(727年)。所錄皆古今書體及書家人名,各述其源流,定其品第記述頗詳。書前總序云:“輒欲芟荑浮議,揚摧古今,拔狐疑之根,解紛孥之結?几F乖謬,敢無隱于昔賢;探索幽微,庶不欺于玄匠。”概述了全書宗旨。上卷列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隸書、章草、行書、飛白、草書等十種書體,分述其所本,各系之以贊,末為總論一篇,對各種書體的起源、特點和發(fā)展,以及文字與書法之關系盡行備述,從而,揭示了書法藝術的一般規(guī)律。中卷與下卷,各以能書者分神、妙、能“—品”,每品亦各以體分。共列神品二十五人(除各體重復者,得十二人),妙品九十八人(除各體重復者,得三十九人),能一百零七人(除各體重復者,得三十五人)。前列姓名,后附傳記,傳中附錄十八人,所記周詳,評論亦公,使人們能知人論世,明其品第,了解其特征和源流。書家神、妙、能“三品”之目,實由此書所創(chuàng)。
此書包括了書體演變和歷代書:作品選評等兩大部分,羅列詳盡,互相比較,剖析精切,頗多創(chuàng)見,而自成一個完的體系。同代張彥遠《法書要錄》全載其文,可見,當時《書斷》一書已為世人所重。
宋代書法家朱長文(1039—1098年),字伯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仿其體例,著有《續(xù)書斷》一文,列神品三人,妙品十六人,能品六十六人,附下九人,共九十四人,繼續(xù)按神、妙、能“三品”之分,評述唐宋時期各等書家之得失,以補《書斷》之所缺,亦可引作參考。
傳世有《百川學!繁、《格致叢書》本和《說郛》本等,流傳較廣的是上海書畫出版社《歷代書法論文選》本。
【張懷瓘書斷原文及譯文】相關文章:
《答謝中書書》原文及譯文07-12
《補唐書張議潮傳》文言文原文及譯文10-02
答謝中書書原文及譯文08-31
秋懷原文及賞析12-20
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原文、翻譯及賞析03-17
《守株待兔》原文及譯文07-14
《離騷》原文及譯文11-11
答謝中書書原文及譯文注釋11-02
雪中書懷唐詩原文11-11
《學弈》原文及譯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