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列女·羊耽妻辛氏傳》原文及翻譯
《晉書》記載的歷史上起三國時期司馬懿早年,下至東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劉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晉。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晉書·列女·羊耽妻辛氏傳》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晉書·列女·羊耽妻辛氏傳》原文:
羊耽妻辛氏,字憲英,隴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聰朗有才鑒。初,魏文帝得立為太子,抱毗項謂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憲英,憲英嘆曰:“太子,代君主宗廟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國不可以不懼,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弟敞為大將軍曹爽參軍,宣帝將誅爽,因其從魏帝出而閉城門,爽司馬魯芝率府兵斬關(guān)赴爽,呼敞同去。敞懼,問憲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閉城門,人云將不利國家,于事可得爾乎?”憲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爾。明皇帝臨崩,把太傅臂,屬以后事,此言猶在朝士之耳。且曹爽與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獨專權(quán)勢,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舉不過以誅爽耳!背ㄔ唬骸叭粍t敞無出乎?”憲英曰:“安可不出!職守,人之大義也。凡人在難,猶或恤之;為人執(zhí)鞭而棄其事,不祥也。且為人任,為人死,親昵之職也,汝從眾而已!背ㄋ斐觥P酃D爽。事定后,敞嘆曰:“吾不謀于姊,幾不獲于義!”
其后鐘會為鎮(zhèn)西將軍,憲英謂耽從子祜曰:“鐘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將為滅蜀也!睉椨⒃唬骸皶谑驴v恣,非持久處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奔皶䦟⑿,請其子琇為參軍,憲英憂曰:“他日吾為國憂,今日難至吾家矣!爆L固請于文帝,帝不聽。憲英謂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則致孝于親,出則致節(jié)于國;在職思其所司,在義思其所立,不遺父母憂患而已,軍旅之間可以濟者,其惟仁恕乎!”會至蜀果反,琇竟以全歸。祜嘗送錦被,憲英嫌其華,反而覆之。其明鑒儉約如此。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選自《晉書·列女》)
《晉書·列女·羊耽妻辛氏傳》譯文:
羊耽的妻子辛氏,字憲英,隴西人,是魏侍中辛毗的女兒。為人聰明,有才干和鑒察力。當初,魏文帝被立為太子的時候,抱著辛毗的`脖子對他說:“辛君你知道我高興嗎?”辛毗把這件事告訴了憲英,憲英嘆息道:“太子是要繼承君王、宗廟和國家的人。接替君王就不能不憂愁,主持國政就不能不憂懼,應該憂愁反而高興,國家怎么能長久!魏國恐怕就不會興盛吧?”
辛氏的弟弟辛敞任大將軍曹爽的參軍,宣帝將要誅殺曹爽,趁著曹爽跟從魏帝出城門的時候關(guān)閉了城門,曹爽的司馬魯芝率領(lǐng)府兵砍斷門閂去救曹爽,招呼辛敞和他一同去。辛敞很害怕,就問憲英說:“天子在城外,太傅就關(guān)閉了城門,人們說這將會不利國家,事情能夠這樣做嗎?”憲英說:“有些事情恐怕我們不了解,但是根據(jù)我的估計,太傅大概是不得不這樣。明皇帝臨終的時候,把著太傅的手臂,囑托后事,這些話還在朝臣的耳邊回響。況且曹爽和太傅一起從皇帝那里接受了托付的重任,可是曹爽卻大權(quán)獨攬,這對王室來說就是不忠,從人道上來講就是無理,太傅的這個舉動不過是要誅殺曹爽罷了。”辛敞說:“既然如此,那我們就不要去出城營救了?”憲英說:“怎么能不去呢!恪盡職守,這是人的大義。大凡有人遇到災難,尚且要去救助;替人家執(zhí)鞭服役卻不為人家做事,這樣做是不吉利的。況且被人家重用,就要為人家效命,這是受人重任之人應盡的職分,你只要跟著大家一起去就行了!毙脸ㄓ谑浅龀呛痛蠹乙黄鹑ゾ炔芩,宣帝果然誅殺了曹爽。事情平定之后,辛敞感嘆說:“我如果不和姐姐商量這件事,幾乎失去了道義!
后來鐘會擔任了鎮(zhèn)西將軍,憲英對羊耽的侄子羊祜說:“鐘士季為什么到西邊去?”羊祜說:“為了滅掉蜀國。”憲英說:“鐘會處事放縱、肆意妄為,這可不是長久居于人下的作風,我怕他有別的不可告人的打算。”等到鐘會將要出發(fā)的時候,他請求讓憲英的兒子羊琇任參軍,憲英憂慮地說:“以前我為國家擔憂,現(xiàn)在災難到我家了!毖颥L堅決向文帝請求不去任參軍,文帝不允許。憲英對羊琇說:“去吧,一定要謹慎!古代的君子,在家中就向父母盡孝道,離家后就向國家盡忠;在職位上就要想到自己所擔任的工作,在道義方面就要想到自己的立身行事,不給父母留下憂患罷了,在軍隊里能夠解救你的大概只有‘仁恕’吧!”鐘會到了蜀地果然反叛了,而羊琇終于能夠完好的回還。羊祜曾經(jīng)送給憲英錦被,憲英嫌錦被華麗,就反過來蓋。她就是這樣洞察事情,生活儉約,她泰始五年去世,享年七十九歲。
【《晉書·列女·羊耽妻辛氏傳》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晉書·羅含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10-04
《晉書·郭崇韜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10-06
《晉書·王彪之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10-05
晉書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4-08
《樂羊子妻》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2
王安石傳原文及翻譯10-27
柳宗元傳原文及翻譯03-04
《富不易妻》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7-16
《唐才子傳·溫庭筠傳》原文及翻譯12-21
曾鞏傳原文及翻譯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