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校課題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校課題方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校課題方案1
一、課題的提出
新世紀初,我國建國以來的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正以令人矚目的迅猛之勢在全國順利推進。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難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擬的。它將實現(xiàn)我國中小學課程從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向關注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歷史性轉變。成千上萬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這場改革潮流之中,必將對我國基礎教育乃至整個教育的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教學改革是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進行的,是對課程改革的呼應。在傳統(tǒng)的教學論概念系統(tǒng)中,“課程”被理解為規(guī)范性的教學內容,被界定為學科或各門學科的總和,教師無權也無須思考課程問題,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當課程由“xx”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專家研制走向教師開發(fā),由學科內容走向學生經驗的時候,教師和學生就成為了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是課程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體,而教學過程也因此成為課程內容持續(xù)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在這種背景下,教學改革才能真正成為課程改革與發(fā)展的能動力量,成為教師和學生追尋主體性,獲得解放與自由的過程。為使我校的教學改革能真正進入教育的內核,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呼喚的教學改革,為使我們的教學模式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過程,為更好地關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fā)展,擬開展“以新課程理念為先導,以教學方式改革為載體,構建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模式的研究”這一課題研究。
二、課題的界定
自古以來,人的全面發(fā)展始終是教育追求的理想,然而,應試教育的模式嚴重地限制了“發(fā)展”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所謂“發(fā)展”,僅僅是指通過各種考試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增加或熟練。這種專注于工具價值的發(fā)展觀嚴重地破壞了人的內在的自然,從而嚴重地阻礙了人的本體價值的實現(xiàn)。為了充分發(fā)揮課程之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作用,本課題堅持全面發(fā)展的觀點,以新課程理念為先導,以教學方式改革為載體,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點,從課程的創(chuàng)造與開發(fā)、教學過程、教學評價、新型的師生關系等方面展開具體的研究工作,以實現(xiàn)“發(fā)展”這個概念的真正內涵,從而最終實現(xiàn)“教育”這個概念的真正內涵,即教育乃是養(yǎng)成學生的健全的個性或人格。
三、研究目標
㈠、教師發(fā)展目標
1、讓教師提高素質,發(fā)展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2、讓教師更新觀念,發(fā)展為課程的建議者和開發(fā)者。
3、讓教師轉變角色,發(fā)展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者和學生人生的引路人。
、、學生發(fā)展目標
1、轉變學習方式,倡導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xiàn)、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經驗和學習興趣。
2、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良好品德,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
㈢、教學模式發(fā)展目標
1、通過教學,實現(xiàn)課程的創(chuàng)生與開發(fā)。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fā)。
2、讓教學成為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3、教學過程重視探究、選擇、創(chuàng)造,重視學生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正確世界觀的逐步形成。
4、建立評價項目多元、評價方式多樣、重視教學過程、促進教學實踐、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發(fā)展性評價體系。
四、研究內容
1、如何以教師為本,促進教師的發(fā)展。
具體內容有:改變觀念、增強能力,提高教師素質;如何實現(xiàn)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以教師為本”在構建新型教學模式中的作用;如何評價教師等。
2、如何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具體內容有:如何使學生全面、和諧、健康地發(fā)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主體意識的確立;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如何評價學生等。
3、如何構建“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模式。
具體內容有:教學要關注人(包括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教學方式的變革;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建立發(fā)展性的教學評價體系;建立體現(xiàn)尊重、民主、發(fā)展精神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學反思等。
五、研究原則
1、發(fā)展性原則:課題著眼于教師的發(fā)展,特別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著眼于學生的未來,努力構建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模式。
2、全面性原則: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本課題研究既面向全體學生,同時又重視學生三個維度的全面發(fā)展。
3、綜合性原則:在各學科中綜合開展課題的研究,強調學科間融合、課內外溝通、校內外聯(lián)系,引導學生綜合地運用多學科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4、體驗性原則:體驗性是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的過程。
5、實踐性原則:以教學實踐為基礎開展課題研究,在教學實踐中,有目的地為兒童創(chuàng)建實踐的最根本途徑——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去發(fā)現(xiàn)、認識、理解和發(fā)展。
六、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2、行動研究法。
3、案例研究法。
4、觀察比較法。
5、經驗總結法。
七、研究措施
、、成立課題組,組織、管理好研究隊伍,制定好研究實驗方案,并對方案的實施進行調控,及時總結研究成果,確保課題研究正確、有效地開展。
課題負責人:季宏偉
課題組成員:鄒敏艷、孟建東、高敏、羅品、馬莉、麥霜葉、張旻翔、繆一平。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不斷提高教師的教科研水平。
1、定期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教育理論,重點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等指導性文件,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
2、加大經費投入,有計劃、有步驟地培訓課題組教師,形式多樣,方法靈活,可采用自學、集中學、講座、錄像、討論交流等多種形式,提高教師的參與熱情。
3、加強督促檢查,及時反饋檢查情況。
㈢、加強課題研究,讓課題研究深入課堂。
1、形成課題研究的氛圍。由校長親自承擔學校的主課題,定期撰寫階段報告書,課題組成員和相關教師全員參與,積極探討,形成良好的課題研究氛圍,加快課題的研究進程。
2、圍繞課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教研科研不分家,使課題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使課題研究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琛⒓皶r總結,落實獎勵措施,調動教師的教科研激情。
1、組織教師圍繞課題,參加教案評比和教學評比活動;及時總結經驗成果,撰寫論文和教學反思。
2、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加強集體研究和討論,精心設計實驗課、公開課的教案,推出優(yōu)質課,培養(yǎng)優(yōu)秀教師。
3、采用激勵機制,對教科研工作的優(yōu)秀者,對教科研卓有成效的教師落實獎勵措施,更好地調動教師參與教科研的激情。
八、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8月)組織學習新課標;選題、討論并制定、完善課題方案;填寫課題申請書。
2、中期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組織開題、討論、咨詢、制定階段實施規(guī)劃;積累資料,形成中期成果;動態(tài)管理計劃的實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調整充實。
3、后期總結階段:(20xx年7月——20xx年1月)全面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展示研究成果。
九、預期研究成果
有質量的教學實踐課、教學案例、教學反思和教學論文,反映研究水平的研究報告和其它一些研究成果資料。
學校課題方案2
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切實促進我校教育教學工作持續(xù)發(fā)展和教師專業(yè)成長,將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層次推進,引導學校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研究,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結合高平市教育局《關于開展以“以導學案為載體,構建高效課堂”為主題的課題研究活動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以及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堅持“立足教學實際,切實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原則,全校教師共同參與,從教育教學中的小事情、小現(xiàn)象、小問題入手,以小見大,實實在在,針對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實實在在地研究,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二、實施目標
1、通過課題研究,提高教師將教育科研與日常教學工作進行有機整合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2、通過課題研究,切實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
3、形成教研組科研氛圍,提高教研成效,促進教研組建設。
三、總體思路
以校為單位,制定校級研究課題,組織構建研究團隊,開展研究,業(yè)務副校長和教導主任為課題負責人,部分骨干教師參與研究過程、收集資料等。教師個人以校級課題為參考依據,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制定出個人研究課題。全校上下形成以課題研究引領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的研訓一體的校本研訓機制,實現(xiàn)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校教育的發(fā)展。
四、實施流程
1.選題(4月上旬)。結合市教育局的文件精神,以市教研室制定的“以導學案為載體,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這一總題為依據,結合我校一年來在實施導學案模式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制定校級課題“導學案模式下的小組合作研究”。教師根據這一總題,制定出自己的的子研究課題。
2.申報立項(四月中旬)。校級課題研究組,在規(guī)定時間內向市教研室提交課題研究方案,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闡明所解決的問題和預期達成的目標,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驟等,并在校內公布立項的課題。教師個人及時向教導處上報研究的子課題。
3.實施研究(20xx年4月-20xx年5月)。課題負責人組織成員按照課題方案,有計劃地開展研究工作,積累研究過程資料,建立課題研究檔案,并將常規(guī)教研與課題研究相結合,在教學、聽課、評課過程中開展實踐研究,從而解決問題。教導處將對教師個人的課題研究進行督查指導。
4.結題(20xx年6月上旬)。每個學期結束,都要開展子課題研究成果交流會,學校對研究狀況進行評估;校級課題要根據上級要求及時向市教研室進行匯報。
課題成果一般應是一份總結報告(附件四)和相關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課題的論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過程性材料)。結題程序為:(1)課題組及時整理研究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撰寫研究報告;(2)將研究報告、過程資料及成果資料交學校教導處。
5.成果鑒定與推薦(20xx年6月下旬)。結題后,學校將對開展的子課題研究成果進行評價。對優(yōu)秀的研究成果進行全校推廣,推動成果在學科內及學科間的應用與共享。
五、課題管理
1.營造良好的課題研究氛圍。學校積極倡導和要求全體教師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并提供理論上和實踐操作層面上的具體指導。要進一步強化“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實、快”為教育科研工作指導方針,促使廣大教師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導課題組選擇一些內容具體、切口小、周期短的'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從而克服傳統(tǒng)課題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現(xiàn)象。
2.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課題研究的指導和評審等工作。制定具體可操作的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加強研究的過程管理,對立項的子課題研究建立電子檔案,督促教師將課題研究扎實有序地開展。
3.培訓子課題研究教師。進行專題培訓,介紹與校級課題研究有關的教育理論等,指導教師通過多種渠道查閱相關資料,激發(fā)教師研究子課題的興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從而培養(yǎng)出一些能力突出的研究型教師。
4.深化課題研究。要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課題研究的主渠道,積極開展以上課、說課、評課為基本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深入探究各學科教學的基本策略;研究組成員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分析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研討對策和措施;課題組內部也可以開展教學論文、教學反思、教育案例、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錄等不同系列的課題研究成果評比活動,引導教師研教結合,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學校課題方案3
為了更好的配合學校開展的校本課程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啟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藝術修養(yǎng)及表現(xiàn)能力,弘揚學生個性發(fā)展,針對一年級學生特點,開展了“小海浪聲樂合唱”校本課程,現(xiàn)將本學期活動情況作一下安排:
一、活動主題:
包括學生學習良好的歌唱姿勢、正確的呼吸方法、自然圓潤的發(fā)聲、清晰的吐字、咬字及音高、節(jié)奏訓練等。使他們打下良好的聲樂基礎,并自然的運用到歌曲的`演唱當中。排練好每一首歌曲,培養(yǎng)學生的聽覺和樂感,發(fā)展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
二、活動目標:
1.通過不同的發(fā)聲練習來規(guī)范學生的聲音、進一步提高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
2.通過練唱中外少兒合唱歌曲,來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和自身素質。
3.進一步宣傳我校的素質教育和精神風貌。
三、活動時間:
時間為每周二下午第二節(jié)課和第三節(jié)課。
四、活動地點:
一三班教室
五、活動過程設計:
A訓練內容:
1.用科學的發(fā)聲方法和規(guī)范的訓練步驟來訓練學生的聲音。
2.合唱姿態(tài)、舞臺造型。
3.聲音的訓練
(1)呼吸
(2)聲音位置
(3)直聲訓練
4.音準訓練
音準是音樂表現(xiàn)的基礎,好的音準來源于基礎訓練。多聲部合唱的音準訓練較為復雜。
5.尋找共鳴位置擴大音域的具體措施。
(1)胸音訓練
(2)頭音訓練
6.合唱表現(xiàn)的四種手段。
(1)連音練習
(2)跳音練習
(3)強而有彈性
(4)不連不跳
7.節(jié)奏訓練
音樂是在時間中展示的藝術,節(jié)奏是它的組成部分和主導因素,沒有節(jié)奏也就沒有音樂。
8.咬字與吐字的訓練
以字帶聲,以情帶聲,字正腔圓是我國民族傳統(tǒng)的唱法。它講究字清意深情自真。
六、本學期活動內容:
《花狗仔》《采茶姑娘》
學校課題方案4
一、研究背景
我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農村中學,所面臨的是經過一輪選拔之后的學生,中考成績相對較高,剛進入高一,都是充滿自信,有著強烈的學習欲望,但是經過集合、函數的講解之后,已經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跟不上教師講課的思路,相當多的一部分學生進入了數學的“學困期”,他們感覺高中數學抽象、枯燥、乏味、數學符號語言較多,邏輯推理能力較強,有的學生數學成績出現(xiàn)嚴重滑坡,有的學生數學成績的波動較大,漸漸地出現(xiàn)學習數學的畏懼感,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盡管新課程改革實施已多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課標也實施了全省范圍內的廣泛應用,可是初高中教學相對獨立,各自獨立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大部分數學教師對學生數學基礎缺乏了解,以至于初高中教學部分內容出現(xiàn)脫節(jié),初高中教學在學生的學法上、教材的使用上、教師的教法上還存在很多不同,造成課程改革實施中教學行為的盲目性。
高一新生難以適應高中教學,如何改善高中學生學習困難的問題,使學生盡快的適應高中教學;高中教師怎樣做好教學的銜接,是我們每個高中數學教師迫且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數學教師在備課中沒有考慮教學的銜接,導致學生基本概念不扎實,基本方法不了解,只是通過大量的練習進行補救,這樣學生根基不牢,學習不得要領,雖完成了多次大量的訓練,但數學基礎仍然非常脆弱,非常不利于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提升和數學思維的發(fā)展。我們所在的學校給我們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找出初高中在教學內容上的銜接的不足,分析高一學生學習數學困難的原因,找出學習困難的癥結所在,在找出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全面分析,立足我校的教學實情,從學校的實際出發(fā),減少在教學方面的盲目性,實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策略,切實解決高中學生學習困難問題,讓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有所收益,最終促使我校學生數學成績的全面提升。
二、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農村中學”是指坐落在縣郊社區(qū)及以外區(qū)域的中學,是與城市中學相對而言的,和城市學校相比,一是學生的起點低,即中考成績相對較低;二是學生的心理素質較低、知識面不夠廣泛、反應和接受能力較低,學校的各種設施條件相對落后,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教學銜接”是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依據新教材的內容、思想和方法所生成的易于學生同化的特定教學環(huán)節(jié)。
“初高中數學教學教學銜接”是教師基于數學學科在初高中教學內容、學生的學法,教師的教法不同提出來的,本課題以高一師生為立足點,分析高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法、教材內容的不同所出現(xiàn)的教學銜接方面的不足。一方面教師應結合高中教材的內容,從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實際出發(fā),讓學生新學習的數學內容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的有關內容相互作用,從而形成新的數學認知結構或擴大原有的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另一方面教師要做好初高中學生在學法上的不同的銜接,初中教師講得細,學生習慣于你講我聽,較少獨立思考和對規(guī)律進行歸納總結,缺乏學習獨立性。到了高中,數學學習要求勤于思考,善于歸納總結規(guī)律,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高中教師根據學生學法的特點做好學生在學法方面的'銜接,否則,學生就會養(yǎng)成抄作業(yè)、對答案的壞習慣,在學習數學上只有失敗。
初高中教學銜接的研究立足于農村高中學生的現(xiàn)狀,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為基礎,將學生的認知結構重新建立、擴大和重新組織,使的新知識被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形成新的數學認知結構。
三、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xiàn)狀、本課題研究價值與創(chuàng)新之處
1.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xiàn)狀
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xiàn)狀:國外大多數發(fā)達國家從初中一、二年級就開始分流定位,有目的的引導學生選擇適合發(fā)展的技工學校、中等專業(yè)學校、職業(yè)高中、普通高中學習,鑒于此種情況,關于初、高中數學教與學銜接問題在國外很少研究,成功的范例及突破性成果不多。
國內針對舊教材在這方面的研究開展的比較早,例如XXX二十二中孫維剛先生的成果,但屬于特例,沒有全面推廣甚至沒有在其本學校全校推廣。XXX省涼山州西昌鐵路中學作為州、市、校三級共管課題,1998年立項20xx年結題.經驗在本地區(qū)推廣,效果較好。啟東中學在1997年這方面的研究20xx年已經結題,期間編制了適合銜接的練習和學習指導用書,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新的課程標準下的新教材的銜接問題,由于大部分地區(qū)教材剛開始用,因此,只少部分學校有開始研究,但都屬于起步與實驗階段。
2.本課題研究價值與創(chuàng)新之處
本課題研究的價值:當前高一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學法的原因,二是教材內容的原因,三是教師教法的原因。而這三個方面是通過教師的努力完全可以改善的,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推動學校及地區(qū)初高中銜接教學的研究,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化和具體化,不斷總結成熟經驗并加以推廣,初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資料集和相關理論。
本課題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本課題以高一新生為起點,本課題的課題組成員大部分都教高一,有實踐的事實依據和理論依據,在教學實情的基礎上進行本課題的研究,教學實踐有充分的理論依據和事實依據。
四、理論依據
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國外著名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到高中時期學生智力發(fā)展分為四個階段的理論,國內,朱智賢等結合我國的兒童、青少年思維發(fā)展實際,結合深入研究,指出了思維發(fā)展的年齡特征。其次,學生認知結構的發(fā)展是在認識新知識的過程中,通過主體的感知、消化和改造,把新學習的內容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從而擴大原有的認知結構。
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為前提,少年期(11、12-14、15歲)主要以經驗型為主的抽象邏輯思維(簡稱為經驗型思維)即初中生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水平雖然很高,但需要具體形象或經驗支持,而青年初期(14、15-17、18歲)主要以理論性為主的抽象邏輯思維,即這時期的學生(高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可以擺脫具體事物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并且開始形成辯證的邏輯思維。所以高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思維水平做好高中教學的銜接,在教學過程中,既要以學生的思維水平為前提,又要兼顧學生思維水平正處在增長期,要設計教學時與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的進程相吻合,既不能不顧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的階段、水平,要求他們學習難度過大或過于抽象的內容(遇到此內容教師應設計借助學生的形象思維的“臺階”),也不能低估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降低要求,阻礙學生學習潛力的發(fā)揮,造成教學內容的貧乏和過易,從而直接影響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根據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做好初高中教學銜接,是每一個高中教師教學成功的關鍵,在數學教學中,要注意從思維發(fā)展的角度來分析,精心設計安排教學,決不能掉以輕心,否則會影響整個高中教學。
五、研究的目標、內容(或子課題設計)與重點
(一)研究的目標
1、尋找初高中數學教材的知識銜接,結合舊知識,尋找新知識的結合點和突破點,充分發(fā)揮數學本身所具有的激發(fā)、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從注重模仿轉變?yōu)樽⒅乩斫,從缺乏?chuàng)造轉變?yōu)樽⒅貏?chuàng)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及數學交流能力,逐步形成一套適合本地區(qū)學校的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操作方法。
2、了解初高中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差異,幫助學生盡快建立適合高中學生學習的新的學習方法,在講課過程中,加強學生在對數學材料的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的認知過程,同時通過學生的自我意識,體驗到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或學習方法學習效果是不同的,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參與意識,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學生數學能力與數學成績的同步提高打下基礎。
3、關注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的學習是以一定的發(fā)展水平為前提,教師在指導學生時,要與學生的發(fā)展水平相吻合,既不能不顧學生的發(fā)展水平講授難度過大或過于抽象的內容,造成學生的負擔過重,也不能低估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造成教學內容的貧乏或過易,這樣都會阻礙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從而影響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推動學校及地區(qū)初高中銜接教學的研究,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化和具體化,不斷總結成熟經驗并加以推廣,初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資料集和相關理論。
(二)研究內容:
圍繞研究主題和總體目標,結合我校基礎和實際需要,本課題的研究具體內容有:
1、高中教師及時研究初中教材,找出高中內容與初中內容的銜接點,對教學內容作適當的補充與整合。同時形成初中高中銜接教學教案集。
2、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學生只聽不想,只想不練,只練不悟的學習特點。
3、轉變學生的做題方式,中考查要求低,考察的一些常規(guī)題占很大一部分內容,養(yǎng)成學生不愛審題,審題時條件缺漏等不良習慣,如年中考考了一道高中最常見的題型,先給出定義然后應用,竟然幾乎全軍覆沒。
4、改變高中教師的觀念,高中教師由于對學生的不了解,導致對學生的責備較多,表揚較少,以至于學生產生敵對情緒,導致學生對高中教師不滿意,學習積極性不高。
5、改變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師應結合初中知識體會新教材的教學功能,知識的傳授建立在學生對知識理解的基礎之上,另外還應明確教學目標不僅是知識的傳授還包括學生對學習過程的理解,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熏陶。
六、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1.研究思路
(1)通過找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了解學習困難的原因
(2)通過學習困難學學生的原因制定調查表
(3)通過調查表走訪學生繼續(xù)了解
(4)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進行驗證
(5)根據成果進一步研究需要改進的問題
2.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9——20xx.4
(1)立課題研究小組,提出課題研究計劃。
(2)課堂實錄的方法與設備的準備。
(3)課題組成員參加相關理論,研究初高中教學銜接的內容。
(4)做好討論內容的記錄,材料的收集。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20xx.4——20xx.12)
(1)尋找初高中數學教材的知識銜接,結合舊知識,尋找新知識的結合點和突破點,結合對學生的調查,逐步形成一套適合本地區(qū)學校的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操作方法。
(2)通過實踐,不斷的提出實施的意見和建議,在了解初高中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差異的基礎上,對本校(條件允許的話,可以開設本市公開課)開設成果展示課,聽取本校(本市)教師進行評價,使課題成果真正提升學生學習。
(3)組織課題組成員分析總結階段性研究成果,及時形成相關材料。
(4)修改方案與完善課題研究
(5)校內(條件允許可以校際)交流與評價。
(6)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推動學校及地區(qū)初高中銜接教學的研究,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化和具體化,不斷總結成熟經驗并加以推廣,初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資料集和相關理論。
3.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通過座談了解初高中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差別,教師做到心中有數,在講課過程中及時改正和制止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以問卷等形式調查高一學生高中學習數學的困難和原因,為做好初高中教學銜接找到依據;選擇有代表性的初級中學進行調查,可以向教師、學生了解,也可以聽課觀摩。
(2)文獻研究法。通過調查問卷收集相關資料,通過教師的討論及課堂感受借助一些學校的成功經驗,研究初高中相關課程標準、課程內容、教材體系,在探究和實踐的基礎上準確把握基礎教育課程理念,編制適合本校學生的課程目標和內容體系的初稿。借鑒同類學校的已有經驗,到研究成果顯著的學校學習。
(3)個案研究法。對中考成績較好而高中成績下滑比較明顯的學生進行跟蹤調查,及時的通過談心、作業(yè)面批等方法反饋情況及時研討,找到切合實際的方式方法。
(4)行動研究法。通過校內及校外的研討課及時進行實踐、交流,并對比實施的效果,及時調整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加強同年級或不同年級任課教師之間的交流,及時獲得教學嘗試的現(xiàn)有得失,并能及時調整教學設計思路。
七、預期研究成果
八、完成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力量
瞿高海:張家港市沙洲中學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20xx年在中學數學教學參考《由一節(jié)公開課引發(fā)的思考》,20xx-20xx年發(fā)表論《我教瞬時變化率導數》,《對確立課堂教學目標的思考》,《向量的數量積兩種不同教學設計的對比與啟示》等10篇論文,省“十一五”教科規(guī)劃立項課題“普通高中學校文化管理的實踐研究”課題組副組長。該課題已通過驗收并結題。
黃瀟峰:張家港市沙洲中學數學一級教師,多篇論文發(fā)表并獲獎;20xx-2011至年擔任課題張家港市“十一五”《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課程學習的評價》組組長,該課題已通過驗收并結題。
洪曉鴿:張家港市沙洲中學數學一級教師,研究生畢業(yè),多篇論文省藍天杯,師陶杯獲獎,參與“十二五”課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研究》
謝小琴:張家港市沙洲中學數學一級教師,研究生畢業(yè),多篇論文在發(fā)表并獲獎。
2.保障條件
(一)組織保障
本課題是由校長親自指定、把關,本學科的校長親自帶頭主持、具有高深理論素養(yǎng)和豐富教學經驗的一線教師共同組成。主持人除外的核心成員的學術能力都達到較高的層次。每個成員都帶過至少一輪高一至高三的教學循環(huán),對學生初高中數學教學的銜接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進行過實踐,每位成員的教學成績突出,經驗豐富。近幾年在各級各類雜志發(fā)表文章15篇,獲獎24篇。這些條件為課題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礎。
(二)研究資料的來源
研究保障以學生的事實為依據,研究資料主要是查閱相關信息,借助實踐獲取更多的研究的真實的資料資料。研究主要是以課堂實踐為基礎,將課堂上所發(fā)生的教學實踐寫成論文及心得的形式,根據學校的實情編寫教學教案及自編練習,為本學校的發(fā)展積累有用的資料。
(三)教學保障
每個成員都是一線教師,為實踐研究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平臺。特別有幾位成員正好處于高一的教學,可以實踐整個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實驗和研究。本實驗是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實施過程中,將得到最大限度的時間保證,并將得到學校各方力量的支持和配合。學校將給實驗教師提供多方的學習機會,不斷完善教育科研的條件,并制定一系列措施,保證課題研究能夠順利進行。
(四)時間保障
本課題研究是教學研究,主要時間是集中在課堂教學實踐,每位成員都在教學一線;每周都有2次備課組活動,一次教研組活動可以研究,每學期都有兩次同課異構的活動對教學實踐加以比較和研究,這些都保證了課題研究的時間。
學校課題方案5
一、課題的現(xiàn)實背景及意義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媒體的運用、資料的收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通過一兩次的全員培訓,就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把新教學理念落實到課堂中,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那么如何利用校內有限的資源對教師進行校本研訓,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是擺在農村小學面前的一個課題。探討新形勢下建立以校為本教學研究制度的重大意義和理論、實踐價值。一方面從理論層面上研究“以校為本”教學研究制度的基本內涵,基本特征等,建設“以校為本”教學研究制度的基本原則;另一方面從實踐層面研究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有效地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校本教研的方式等,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在如今的農村小學正面臨著這樣一些情況:
1、教師結構不合理。在農村小學,因為歷史的原因,很多教師是由代課教師民或是辦教師轉正而來的。他們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為教育事業(yè)奉獻了青春年華,也為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現(xiàn)在他們大多已經退休或是臨近退休。教師超編現(xiàn)象普遍存在,造成老的還沒退新的進不來,農村小學教師老齡化現(xiàn)象嚴重,50歲以上的教師達到50%以上,我校的老年教師的比例更是達到了64%。
2、學校的規(guī)模小。盡管學校布局調整的力度不斷加大,但因為計劃生育國策的實施和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農村學校的學生數在逐年減少,一般鄉(xiāng)鎮(zhèn)小學每個年級也就兩個班左右,要想在年級組開展教研活動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只以學科為單位進行校本教研活動。盡管這樣有些如英語、信息、音樂、美術等學科還是不能正常的開展活動。
二、理論依據1、建構主義的教學思想
學習意義的獲得,是每個學習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新信息重新認識和編碼,建構自己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因為新知識經驗的進入而發(fā)生調整和改變。
2、馬斯洛的需求理論: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認為,需要是人類內在的、天生的、下意識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順序發(fā)展的,滿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勵因素等。
自我實現(xiàn)需要,指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自己對生活的期望,從而對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義。
3、新課程標準:可以說,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基本素質要求是教材、教學和評價的靈魂,也是整個基礎教育課程的靈魂。課程標準是教材、教學和評價的基本依據,但并不等于課程標準是對教材、教學和評價方方面面的具體規(guī)定。課程標準對某方面或某領域基本素質要求的規(guī)定,主要體現(xiàn)為在課程標準中所確定的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因此,課程標準的指導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它規(guī)定了各科教材、教學所要實現(xiàn)的課程目標和各科教材教學中所要學習的課程內容,規(guī)定了評價哪些基本素質以及評價的基本標準。但對教材編制、教學設計和評價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如教材編寫體系、教學順序安排及課時分配、評價的具體方法等),則不做硬性的規(guī)定。
新課標的制定給予教師更多的發(fā)揮空間,也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能合理的開發(fā)教材、發(fā)掘教材的內涵。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校本研訓中不斷的提升自身的素質,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三、相關研究綜述
目前,全國上下各級各類學校都在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并對校本教研的形式內容等進行著積極的探索,但大多未形成一種模式。校本教研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產物,它不是對過去的教研制度的否定,而是對過去教研制度的改進和完善。校本教研不僅是一種制度,同時也是一種理念、一種策略和一種方式。作為一種理念,校本教研認為學校不僅是學生成長的地方,也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場所。教師應發(fā)揮自為作用,以研究者的姿態(tài)去解決課改中遇到的問題,與新課程一起成長。作為一種策略,校本教研要求學校利用現(xiàn)有教研資源,整合多種教研力量,構建學習型組織,形成高效教研場,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作為一種方式,校本教研要求專業(yè)人員加強服務,深入學校,與教師形成平等、合作的伙伴關系,發(fā)揮專業(yè)引領作用。教師要加強反思,形成與研究狀態(tài)下工作的職業(yè)生活方式,共同構成新型教研文化。
四、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
本課題的研究,旨在探索農村小學在規(guī)模小、教師老齡化嚴重的情況下,如何有效地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并形成一定的模式;全面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有效開發(fā)校內資源,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大面積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ㄒ唬┐_定農村小學校本教研的模式
1、集體備課式。在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時間里,分學科對每一冊教材進行分析(利用教參中的光盤進行集體分析),讓每一位教師對每一單元的內容在整個學段中的地位有個整體的認識。鼓勵教師用電子化備課,對學生遇到的學習困難及時地記錄在教案中,教師只有在主戰(zhàn)場上親自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磨礪,才會詮釋新課程理念,才能探索合適的教學策略。這種教研模式使教師在教研中必須去深入地觀察、分析、比較,并提出個性化的意見,下一位教師才能有針對性的設計出新的教案。2、同課異構式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教師教研的主要陣地。青老攜手同上一堂課,進行公開教學,風格各異的教學設計,給全體教師以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種教研模式促進教師積極參與,有利于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從不同的教師教學風格中學到東西,促進教師更快的成長。
3、反思評課提高。反思分為課反思和周反思。課反思是教師在一堂課結束后,對本節(jié)課進行反思,以廖廖數語將自己的體會記錄在教案上;周反思是結合自己一周的經歷進行自我反思,并以文字形式記載下來。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教師自我提高途徑,因為教師本身只有通過自己主動、認真、深入地去思考、去探討,才能使自己的分析能力得到鍛煉,才能使自己所接觸到理論、新理念得到內化,也只有這樣我們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二)構建校本教研模式的步驟
08年的3月份開始,用12個月的時間組織教師分析教材,并發(fā)動教師到各教育網站上搜索本冊教案作為參考。同年級的課任教師對教案進行整理,并在課堂教學中予以實施。
在課題實施的一年時間里,以教帶研開展我校的教研活動。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同課異構”實踐,舉辦家長開放日,推行家常課、推門課等活動。將教師教育過程的實錄作為案例進行分析。在教研活動中形成中心發(fā)言制:即確定研討的專題,由1-2名教師重點準備并且主講。教研組先后確定了一系列專題,教師們輪流準備著不同的專題,通過查找資料、學習內化,闡述新觀點、新理念,與大家共同交流與探討,達到了拋磚引玉、資源共享、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邀請專家舉辦科研系列講座;教師們帶來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專家引導、集體討論、共想對策,把問題化為全新的方案帶回課堂實踐的培訓方法。通過專家的引領和共同的探討,提高自我診斷的能力,由此更新自己的觀點,形成新的教育思路。
把教師送出去,參加省市縣舉辦的各種形式的骨干班,學習先進經驗,提高業(yè)務能力;在校內組織教師觀看“農遠工程”的錄像;開展校內的“青藍工程”老年教師和青年教師結對,互幫互學;抓住和蕭山勁松小學結對的契機豐富校本教研的內容和形式。
鼓勵教師承擔實驗課題。我們做法是:骨干教師每人牽頭承擔一項市縣課題的研究;一般教師均要參加課題組,承擔一項課題研究任務,實現(xiàn)了每位教師都從事教學實驗研究的要求,促使每位教師走教學上教研道路。
六、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20xx年3月至6月)
(1)搜集資料,擬定課題研究的提綱,并組織力量進行論證。
。2)撰寫課題研究的總體方案,擬定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和目標,健全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組內分工,明確各自職責。
2、實施階段(20xx年6月至20xx年6月)
(1)理論學習。課題組教師全面收集、查閱有關理論和相關資料。
。2)實踐研究。結合校本教研的開展,提出策略,提高實效,撰寫專題論文。
3、總結階段(20xx年7月至10月)(1)完成研究資料的整理,寫出研究報告。
。2)研究成果的及時推廣,鞏固成果,并做好后續(xù)工作。
七、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1、我校有著濃厚的教科研氛圍,學校有著健全的教科研考核機制。每位教師都能主動地投入到校本研訓當中。我校先后被評為省示范性學校、省校本教研示范校、市教科研實驗基地、衢州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
2、課題組成員都具有一定的教學科研能力。組長吳植松老師是小學高級教師,負責過多項縣級課題的研究。組員潘友生、黃英華、柴振華都是學校的的骨干教師,主持過多項市縣課題的研究。
八、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組長:吳植松全面負責,設計方案撰寫報告組員:潘友生具體操作,資料收集黃英華具體操作,資料收集柴振華具體操作,資料收集
學校課題方案6
學校開展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五龍背小學
20xx.4
學校開展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根據上一級領導機關關于在中小學開展小課題研究的文件精神,現(xiàn)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決定在我校實施教學小課題研究,為了保證教學小課題研究工作的有序推進,特制訂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小課題研究的特點就是“真、小、實、低、易、近”,也就是說,小學教師的課題研究應該是一種“面對真問題、開展真研究、獲得真發(fā)展”的行動研究;是一種小步子推進、從小環(huán)節(jié)切入、研究小問題的“小課題”研究;是一種源于實踐、服務實踐、在實踐中研究的實踐研究;是一種低起點、低要求、重心降低的草根研究;是一種易接受、易操作、容易見效的應用研究;是一種貼近教師、貼近生活、貼近工作實際的田野研究。
二、實施目標
小課題研究的目的是改進教師的教學實踐,促進教師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同時從機制上保證教研活動課題化,形成教研組科研氛圍,提高教研成效。研究的對象是自己教育教學實際當中具體的、細小的、真實的問題。
三、實施原則
全員參與、以小見大、方案簡潔、集體自由、成果多元、實施流程。學校首先要做好全員培訓,解決好教師小課題研究的認知問題。本著可操作性強同時又相對規(guī)范的原則,實施流程包括以下12個環(huán)節(jié)。
1、以學科組為單位開展教師沙龍,交流“課程與教學”當中的'問題與困惑;
2、教師建立自己的“問題庫”,并進行自主選題;
3、教師申報課題(個人——學科組——科研室);
4、科研室審定;
5、學科組或年級備課組組織集中開題;
6、教師開展實踐研究:分析問題、尋找對策、實踐應用、解決問題、總結反思(包括:查找相關的理論文獻與資料、收集他人成功的經驗與案例、記錄自己的教學體驗與反思等);
7、學科組進行問題跟蹤,組織教學觀摩和主題研討;
8、科研室組織中期檢查與交流(中期報告);
9、教師繼續(xù)進行實踐研究;
10、教師撰寫結題報告;
11、學校開展結題答辯與鑒定;
12、組織開展教師小課題研究評價,印發(fā)教師“小課題研究”報告集。
四、小課題研究評價
1、評價原則。教師小課題研究實行“全程評價”與“重點評價”相結合、“能力評價”與“態(tài)度評價”相結合。
2、獎勵辦法。經學校領導小組評審,評為一等的比例以小課題總數的50%為宜,其余的為二等。如果你的課題材料差,本次不予結題。
3、附加價值。教師小課題研究情況將作為教師年度考核的參考項目、教師績效評價的加分項目、職稱及各項榮譽評定的必要條件。
五、組織機構
學校小課題研究領導小組暨課題答辯評審委員會成員名單:
組 長:朱桂華
副組長:王慶紅陳太喜
組 員:殷 剛于祝軍李 波
學校課題方案7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科研五年發(fā)展規(guī)劃為指導,依據教育部《關于實施農村中學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和陜西教育局“教科研工作要點”等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不斷提升教師的師德、師能和教科研水平,切實加強我校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師德好、業(yè)務精”的教師隊伍。
二、總體目標
強化“科研興教、科研強!钡囊庾R,重視教師隊伍建設,以建設一支“師德好、業(yè)務精”的教師隊伍為目標,堅持對教師進行繼續(xù)教育和培訓,全面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技能素養(yǎng)和文化知識素養(yǎng),開展有學校特色的多元化校本培訓,培養(yǎng)能滿足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要求的研究型教師隊伍,讓全體教師獲得可持續(xù)提升。
1、課題研究:開展“教師教育科研常識”的專題講座、討論,邀請專家指導和引領,力爭有1~2個市級以上的立項課題,圍繞主課題立數個縣級、校級子課題;做好自治區(qū)級、市級立項課題的過程管理和結題工作;做到使每位教師都具有教科研常識,創(chuàng)造人人參與課題研究的學習型校園。
2、教師培訓:依據計劃,按照以“整體推進、分層發(fā)展、協(xié)同優(yōu)化”的基本策略,通過多形式、廣渠道、大強度推進教師培訓,13年做到每位教師通過校本培訓24課時以上,分層培訓和上級部門培訓達人均24課時以上。通過校本培訓和上級部門培訓,力爭每個專業(yè)30%的教師成為校級骨干教師,10%以上的教師成為市級專業(yè)骨干,5名以上教師成為石嘴山市學校知名教師。通過師徒結對、教師定期繼續(xù)教育培訓,增加學校專業(yè)化的培訓,“研究型”教師比例達85%以上。
三、組織機構
組長:薛建
副組長:朱欣榮
成員:常江濤 韓瑞
四、具體措施和工作
1、營造科研氛圍,強化教育科研作用
通過宣傳、參與、督促、檢查等措施,強勢推進,使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教
育科研是實踐先進理論,是解決教學教育實際的、現(xiàn)實的問題,是提高教育教學效益的最佳路徑,堅持不懈的努力,使全體教師相信科研、依靠科研,主動的參與科研。比如:開展學習教科研培訓活動,每月兩周星期五下午為教師的學習時間,形式多樣。再比如開展“請進來,走出去”活動,邀請專家、領導來校指導,以教研組為單位一年外出學習一次。再如為教研組訂閱《信息快教科研訊息報》,讓教師了解教育最新信息。
2、完善管理體制,加強科研管理工作
依據《榆林市教育科學研究管理制度與工作條例》、《20xx年榆陽區(qū)教育局工作要點》和我校實際情況,修改完善《鎮(zhèn)川小學教育科研工作條例》,制訂學校09年校本培訓計劃,將教科研有關工作序列化、常規(guī)化,“到什么點就做什么事”,利于教師早明確、早準備,提高科研工作質量。
3、普及課題研究常識,促進教師課題研究意識
教師課題研究氛圍不濃,極大原因是因為教師不懂、不會,覺得層次高深,難度系數大。如果普及課題研究常識,比如每位教師都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過程和方法,以及課題研究是解決現(xiàn)實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困惑與疑慮,是教學需求,是為有效教學服務,是為減輕教師負擔服務,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何樂而不為呢?積極組織教師進行“教師教育科研常識”專題系列講座,做好石嘴山市xx區(qū)立項課題的過程管理工作,且及時向教師匯報課題研究內容及進程。邀請教科研專家對課題進行指導,提高課題的可操作性。
4、以評比為抓手,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技能
學校本學期開學第2個月進行新教師的匯報課展示,舉行教師基本功競賽,優(yōu)質課、說課技能競賽,教學設計、教育教學案例、專業(yè)課教師技能操作評比,
在評比、競賽中激勵教師不斷學習,強化教學技能的訓練,提高教師的自我素質。
五、工作具體安排
1、理論業(yè)務學習:
a、每學期分發(fā)1本業(yè)務學習筆記,開放教師閱覽室,為每位教師業(yè)務理論學習搭建學習信息平臺。
b、有組織、有計劃開展教科研培訓的活動,邀請領導、專家來校進行《師
《課題研究》、等專題講座或校內教師教學研討。
2、專業(yè)技能提高:
a、師徒結對,互幫互助,共同提高,強化青年教師的成長。
b、以活動為載體,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技能。開展新教師的匯報課活動,開展教師基本功競賽,教師的教學技能優(yōu)質課、說課競賽,教學設計、案例評比,專業(yè)課教師的技能操作競賽,開展教研組每月一節(jié)的研討課,一學期兩周的推門聽課和課堂教學診斷課活動。
c、落實教師定期下外出培訓工作。
d、邀請其他兄弟學校教師來校指導工作。
e、收集教學設計、案例、反思等,匯編成冊。
3、教研組建設
a、定期開展教研組活動:每周兩節(jié)課為教研組的集體備課學習時間,每月兩次教研組安排的組內交流課和評議。
b、外出學習:對于兄弟學校先進的、或具有特色的教學經驗,各教研組組織一次外出學習和交流,回校后形成學習調查報告,并組織組內討論學習。
c、學期末,各教研組對活動進行總結。
4、課題建設
a、開設“教師教育科研培訓”系列專題講座。
b、積極組織教研組、教師申報榆陽區(qū)、市級、自治區(qū)級的小型課題。 c、定期召開立項課題會議,做好課題的過程管理,收集、整理課題資料。 d、成立校教育科研學術委員會,做好論文評審送交前的指導工作。
5、骨干教師培養(yǎng)
a、校內、校外結對培養(yǎng)。
b、“走出去”學習。
c、寫教學反思,對當前教育教學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有效的科研活動。
6、研究型教師的培養(yǎng)
a、定期下參加各級各類的教育教學培訓。
b、學校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拓展教學科研的研討氛圍。
7、評比
對于本次學校以上的校本培訓為主的教科研活動中,評比出學期教科研工作先進個人,優(yōu)秀教研組,給予精神鼓勵和一定的物質獎勵。
學校課題方案8
為了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需要,切實提高我校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實施素質教育的水平,為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學校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學習型教師隊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穩(wěn)步實施新課程改革。根據商南縣教育體育局校本培訓實施意見的具體要求,現(xiàn)結合我校的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制定我校校本研修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圍繞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會備課、備好課”為目標,以提高教師新課程教學能力為重點,貼近課改,貼近課堂,貼近教師,不斷增強校本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皬娀蒲幸庾R、轉變課程理念、落實研修實效”,以更新教育觀念為先導,以解決我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以學習研究新課程為重點,以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主線,以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和研修為主要形式,以培養(yǎng)教師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為根本方向,以培養(yǎng)一批專業(yè)型、創(chuàng)新型教師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二、研修目標
本次研修我校將以“商南縣教育體育局20xx年暑期校本培訓實施意見”的指導思想為準繩,以適應深入新課程需要為根本,通過開展校本研修,促使廣大教師樹立良好的師德風范,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以學習課程標準為抓手,通過有效改革課堂教學,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教育創(chuàng)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需要,積極探索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新模式,改革學生好教師的評價方法,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領導小組
1、研修領導小組
組長:簡國志
副組長:黃明臣、章玉乾
成員:校委會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教導處,范良宏為辦公室主任,負責研修的安排、日常管理和質量監(jiān)控等工作。
2、研修學習培訓小組
組長:黃明臣
副組長:范良宏
成員:校委會成員和各教研組組長
四、研修形式
我校校本研修將以“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為內容,以有效教學、有效教師和有效研修的學習為載體,以“一切從教師的需要出發(fā),一切為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為重點,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圍繞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提高業(yè)務素質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這一目標。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適應課程改革需要的現(xiàn)代型教師隊伍;形成一批在課程教材改革的理論與實踐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師,培養(yǎng)一批具有發(fā)展?jié)摿Φ那嗄旯歉山處。同時,學習、發(fā)揚名師優(yōu)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經驗、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長,由“經驗技術型”向“實踐反思型”的現(xiàn)代型教師轉變。
1、組織教師積極參加“陽光師訓”活動。以“聚焦課堂教學,引領校本研修”為主題。堅持“基于教學、聚焦課堂”,從培訓內容到形式,把培訓的著眼點放在課堂教學上,幫助廣大教師解決課堂教學中遇到的'疑惑;堅持“面向農村、示范引領”,全面推進校本研修,幫助我校教師積極探索具有區(qū)域和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內容與形式,從而真正達到以“研”促“教”的目的。
2、開展“修師德,揚師魂”師德研修。結合我校實際,以活動為載體,以案例教學、典型報告為基本形式,同時,大力開展讀書活動,使廣大教師愛教育,就是要做到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yè),立志獻身教育,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愛學生,就是要做到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先進的學生觀和正確的教育觀,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努力為學生發(fā)展服務;愛自己,就是要做到以“學為人師,行為示范”為準則,增強教師職業(yè)的使命感、責任感、光榮感和成就感,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做學生的楷模、社會的表率。
3、新課程研修。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全員課改通識研修和以掌握學科要求為主的學科教師研修。通識研修在組織集中專題研修基礎上,組織全體教師開展自學,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目標及相關政策等。再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學習討論、研討交流,檢查考核學習情況,使理論與教學實際相結合,促進教師將先進的理念內化為教學行為。學科研修主要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讀課標、探索教法。
4、教育教學能力研修。以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基本技能為主要內容,對教師通用基本功、學科基本功和綜合能力基本功訓練,做到常抓不懈,并有針對地對部分年輕教師和新教師強化基本功訓練活動;在全體教師中開展以信息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現(xiàn)代教學技能研修;要通過結合不同層次教師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研修方式,使每一個教師掌握扎實的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積極引領教師向“研究型、學者型、專家型”教師轉化。在不同的學科中評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學反思進行公開展示;通過優(yōu)秀教師的公開課教學,為學校教師的教學技能和開展校本研修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5、現(xiàn)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強化課堂應用、教學信息化整合的教師信息技術校本研修活動,幫助教師樹立應用信息技術推進教學改革的意識,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提高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能力,為教師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環(huán)境。組織青年教師學習網絡知識,學習多媒體課件制作,提高教師運用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大力倡導教師人人建立自己的網絡空間,形成有思想、有品味、有影響的博客群落。
6、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樹立教研科研意識,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緊密結合,圍繞新課程的實施,結合課堂教學,進行教學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研修。以“有效研究”為切入點,做到教學即研究,讓老師不畏懼科研,使老師懂得教科研就在反思中,教學中,教育敘事中,提升總結中,借鑒學習提煉中……。
五、研修方式與活動
1、自主學習:教師通過自學新課標深悟領會新課程理念,切實加強教師的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幫助教師樹立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提高理論素養(yǎng)。
2、專題講座:結合教育熱點和教學實際,針對我校共性“問題”,讓經驗豐富的教師和優(yōu)秀教師搞專題講座,解決教師在教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3、小組研討:以教研組為單位,利用研討學習體會、研討教學體會、研討課堂教學評價、研討教學管理等,教研組長要時時關注新的教育動態(tài)。著重學科教學的“互動生成”方式的理解與嘗試教學。
4、教學觀摩:利用教研課進行課堂教學研究,扎實做好好評課活動,教研組做好詳實記錄;同學科、同年級教師之間要開展聽“家常課”活動;各教研組組織教師觀看名師錄象。
六、考核方法
教師研修的考核參照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方案實施。把教師參加校本研修的內容按學時計算,完成研修任務與月績效工資聯(lián)系,考核結果將作為教師學期教育教學工作考核的依據,并與年末考核掛鉤。
學校課題方案9
一、課題的提出
1、 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新課標倡導課堂教學不但要關注知識的傳授,而且要學生學的過程,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與體驗。因此,我們期望通過這一課題的研究倡導一種學生積極、主動、熱情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包括課前準備、課堂交流、課后拓展。
2、 學校發(fā)展的需要。學校通過上階段試行課堂發(fā)展性語言評價的實驗,已形成了自主、合作、互動的課堂學習氛圍。因此,在這一階段我們將進一步拓展,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自主意識,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會學。
3、 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要改變課程內容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xiàn)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我校學生知識面窄,見識少,因此制定五個“W”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二、課題研究內容
課程目標決定課題研究內容。我校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辦校水平、師資力量、學生實際能力,確立了學?傉n題《新課程理念下鄉(xiāng)村小學五個“W”教學模式研究》,這五個“W”指的意思如表所示:
Know-what
。▽W什么)
知道自己的學習目標
理解所學的知識
正確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Know-why
。槭裁匆獙W)
從個人生活實際感受知識的重要性
提出所學知識有關含義與什么相關的推測
已有知識經驗的推測引起爭議
Know-how
。ㄔ鯓訉W)
從各種信息中篩選有用信息
從知識的意義出發(fā)尋求運用知識、經驗與新知的關系
對怎樣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評價與選擇
Know-who
(與誰交流)
信息的交流(信息-篩選-獲。献、師生交流
Know-where
(何處搜集,用在何處)
搜集信息的途徑與方法(實踐調查、電話、網絡),所學的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什么問題的交流
整個學習內容具體可以這樣操作:課前師生共同制定目標--師生分別搜集與本課有關的資料--課堂師生交流--課堂生生討論--課后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業(yè)。圍繞學校課題研究目標,語文、數學、英語、科學根據各學科的特點和教學的需要,分別申報和實施子課題(見下表)。學?傉n題的研究成果應建立在各學科子課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
學科 課題 負責人
學校課題 新課程理念下鄉(xiāng)村小學五個“W”教學模式研究 朱世文
數學科 整合農村教學資源,使數學課堂生活化的實踐研究 黎素清
語文科 勤積累 促寫作 譚炳森
英語科 小學英語雙自主的開放式教學模式 李桂源
科學科 農村小學科學探究活動教學策略的研究 吳小勇
三、課題研究目的
運用此模式,進行課前準備,課中體現(xiàn),課后拓展。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解決此模式相關的五個“W”,使課堂教學緊密地聯(lián)系生活實際,知識源于生活,當然更要用于生活。因此,該模式的確立就是為了使教師與學生建立愛教樂學、和諧民主、互動發(fā)展的師生關系,并且創(chuàng)設一種多參與、多搜集、多交流、多探討的樂學課堂情境。
四、課題重點解決的問題
1、這個教學模式改變教師一言堂,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形成教以人為本,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該模式做到了不受定勢的影響,不受傳統(tǒng)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和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將教師的教讓位于學生的學與師生的互教互學,如何學,學到何種程度不以教師意志而定,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這個教學模式建立,改變部分教師“教教材”的現(xiàn)狀,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完美結合,使學生準備于課外,得法于課內,受益于終身。
3、課題方案中提出的問題就是解決執(zhí)行新課程中教學目標把握的兩種偏差:
。1) 只重視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的過程。
。2) 只重視課堂形式,而忽視對知識的傳授。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與原則
以行動研究法、實驗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實施全程,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理論--實踐--理論,并以文獻研究法收集資料,補充完善。
1、全體發(fā)展的原則。強調在教學過程中, 應該給每一個學生參與探究的機會,把學生看作學習活動的主人,讓他們經歷知識的探求過程,創(chuàng)造自我發(fā)展、互相交流、評價的機會,著眼于全體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2、能力培養(yǎng)的原則。本課題研究以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為目標,讓學生在活潑有序的學習活動中自主質疑、樂于評價、勇于創(chuàng)新,實現(xiàn)“讓知識走進生活,讓能力在實踐中提高”的目標。
3、師生互動和諧的原則。教學雙方應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教師要善于進行角色的轉變,要以平等的合作者、謙虛的傾聽者、真誠的賞識者、個性張揚的促進者出現(xiàn)在課堂上。
4、個性原則。針對學生認知規(guī)律、年齡特點、語感基礎、地區(qū)特性、學習環(huán)境的現(xiàn)實,適當調整課題的寬度和縱深度,以便更本質地進行課題研究。以實驗班及其人員為典型例子,分階段,有重點地設計和實施課題研究內容,收集具體材料,包括課堂實施方法、步驟,整理分析個案,積極探索不斷改進不足,形成自己理論。
六、研究階段步驟
課題研究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20xx年10月至20xx年3月),分三個階段進行:
1、準備階段: 20xx年10月至20xx年2月為宣傳發(fā)動階段。在理論學習、集體討論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形成共識、明確研究目的和方向,成立課題研究工作小組,確定課題內容,制訂課題研究計劃,請專家進行可行性審定,并向上級科研部門申報課題立項 。
2、實施研究階段: 20xx年3月至20xx年9月為實施階段。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組織校本培訓活動,提高教師課題研究意識和有關理論。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五個“W”教學模式學習體系方案,學習計劃,促進全員參與。開設試點班,選擇實驗教師,以“五個W”教學新模式為主題組織校本教研活動,在校內進行教學經驗交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學質量的提高。每周課題組成員進行交流、匯報,對每一階段的實施情況進行及時的總結,并以教學反思和教學案例為主要手段,進行過程心得體會及小結。以此構建五個“W”教學模式體系,促進學生敢于交流,樂于自學,善于學習五個“W”教學新模式的形成。
3、總結階段: 20xx年9月至20xx年3月為總結推廣階段。這階段主要是整理各學科子課題研究成果和各類活動記錄情況,召開結題會議,分層結題,完成總課題研究報告,整理優(yōu)秀研究成果,并推廣應用。
七、保障措施
1、組織保障。學校把課題研究作為“科研促教研,科研興校”學校特色辦校的發(fā)展目標。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校本科研工作領導小組,學校的全體行政人員均為課題小組成員,學校的總課題由主抓教育教學工作的副校長負責落實。分管學科教學的行政領導分別擔任學科子課題負責人,做到領導重視、全局規(guī)劃、統(tǒng)一指揮、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2、人力資源配置合理。我們選擇的課題小組成員,從年齡上看,青壯年與青年的結合;從教科研業(yè)務水平上看,是經驗型與探索、創(chuàng)造型的結合。
3、制定相關的激勵機制。將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個人教研成果與教師的年度考核評先評優(yōu)晉升職稱等結合起來,從研究的成果及成果的影響力設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經費保障。學校從學校的經費撥出一定的科研經費,專門保障校本教研、課題研究的開展。
八、預期成果和完成時間
預期成果:撰寫有關課題的研究報告及相關論文、教學案例與反思、優(yōu)秀教學設計等,各個學科并形成具有本科特點的五個“W”教學模式。
預期完成時間:20xx年3月。
九、最終成果及其應用
形成自主、合作、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能運用各種交流和溝通的方法進行合作學習,能自主地搜集知識進行交流,形成良好的課堂互動的教學氛圍;培養(yǎng)一批年青的教學骨干教師,特別是提高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各種教學策略的能力,將試點班教師的優(yōu)秀課例制成VCD,進行交流,推廣優(yōu)秀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從而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
學校課題方案10
一、課題名稱:
新課標下初中數學課題學習的實踐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實踐與綜合運用在第三學段(7—9)年級以,課題學習的方式來進行。我們有必要對國內外數學課題學習的現(xiàn)狀進行研究,從而對數學課題學習這一新的學習方式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
1、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美國
從1996年起,美國NCTM標準委員會開始收集各方面的反饋意見,于20xx年春季發(fā)表了《學校數學的原則和標準》(NCTM,20xx),其中的,活動的標準又分為問題解決、推理與證明、交流、聯(lián)系和表述。并指出我們應當幫助學生通過問題解決獲得數學知識;養(yǎng)成表述、抽象、一般化這樣的思維習慣;能應用多種解題策略解決問題;能對解題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做出調節(jié)和反思。
美國教育界特別強調以,探究為特征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在美國的大、中、小,以項目為中心的學習(Project—basedLearning)和,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逐漸成為一種積極、有效的教與學的策略與手段。
。2)日本
日本學者把,課題學習英譯為,ProblemSituationlearning,實質上就是問題解決的深化。大阪教育大學松宮哲夫先生還提出了CRM(compositerealmathematics)型課題學習,他們十分重視課題的現(xiàn)實性,積極主張從現(xiàn)實中的問題出發(fā)進行課題學習。他們提出了,湖水中的數學、,田徑上的數學、,交通安全中的數學、,鐵路運輸中的數學、,高層建筑中的數學等課題,并結合中學生的數學水平的實際,開展了實踐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英國
英國國家數學課程將成績目標分成幾大塊并據此安排數學內容,打破了傳統(tǒng)的中學數學體系,明顯的體現(xiàn)了注重應用這一特點。它不僅將,運用和應用數學
單獨列為一項成績目標,而且貫穿于整個數學課程之中。,運用和應用數學十分注意面對解決實際問題與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包括提出問題、設計任務、作出計劃、收集信息、選用數學、運用策略、獲得結論、檢驗和解釋結果等環(huán)節(jié),而不是局限在書本上現(xiàn)成的,問題。例如,為研究最好的儲蓄方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課題學習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大特色,它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活動,用,課題學習的模式開展學科內的探究性學習,是近幾年來我國數學教育理論與實踐領域提出的一個嶄新的課題,,課題學習體現(xiàn)了一種教學理念,是一種以學生研究活動為中心的開放式學習。
由于它是一塊新增內容,一種新型的教學活動,沒有現(xiàn)成的教學方法可以遵循,許多教師都是邊實踐、邊教學,從中努力尋求好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但是,現(xiàn)階段的課題學習教學不容樂觀。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加上傳統(tǒng)的數學課程不夠重視與學生熟悉的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家長都普遍認為學習書本知識最重要。一方面新課標下的.實驗教材,雖有部分的活動課內容存在,但缺乏具體的活動方案及案例,使任課老師感到很難操作;另一方面由于評價的滯后,許多老師誤認為可有可無,浪費課時,甚至視而不見,束之高閣。另外從功利主義看,數學研究性課題學習對學生的學業(yè)考試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因此許多教師對研究性課題學習沒有較深的認識,很多人只是把研究性課題學習的內容中的實習作業(yè)作為應用題講一下,缺少真正意義上的探索,沒有達到課題學習設置的初衷。
幾年的新課標,新教材的實踐,從,驚慌失措——不知道怎樣教,到,略有所悟——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對于初中數學,課題學習這塊新內容的教學,也正是我們要探索的。
結合北師大版教材進行,課題學習教學探究,構建課改理念下,數學課題學習的教學模式。包括:
1、探究,課題學習活動應注意的問題;
2、探究,課題學習活動可遵循的階段性程序;
3、探究,課題學習活動的教學模式。
四、預期達成的研究目標:
促進教師的發(fā)展,提高教師的數學教學素養(yǎng)。通過課題組教師的實驗研究,帶動全體數學教師對《新課標》、新教材的研讀,構建課改理念下,數學課題學習的教學模式。
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到一些具有研究和探索價值的題材和方法,使數學在學生未來的職業(yè)和生活中發(fā)揮作用,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促進學校文化的發(fā)展,形成校本教研的開拓創(chuàng)新氛圍。通過個人反思、同伴交流與專家引領,使校園充滿著生動、熱烈、有效的教學教研氣氛。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課題學習是實踐與綜合應用在義務教育初中階段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它是強調以,課題為標志的一種研究性學習方式,課題學習的具體目標要求:
第一,經歷,問題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釋與應用的基本過程;第二,體驗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初步形成對數學整體的認識;
第三,獲得一些研究問題的方法和經驗,發(fā)展思維能力,加深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
第四,通過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克服困難的經歷,增進應用數學的自信心。
六、研究措施與步驟:
教育實驗研究法:主要通過自己設計的案例,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分析和反思,為數學課題學習的實施提供活動方案和案例。
調查法:主要通過我們設計的調查問卷,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來了解教師開展數學課題學習教學的現(xiàn)狀,教學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原因。
訪談法:主要通過對教師和學生進行訪談,了解他們的做法及感受,并與我所帶班級的學生進行交流,以吸取一些有用的信息來充實和豐富數學課題學習的教學與實踐。
。ㄋ模┭芯坎襟E安排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對初中數學課題學習與研究性學習進行相關理論研究。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分析課本。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數學》在初中學段設置了,課題學習這個領域,教材在每一冊中加入了,課題學習的教學內容,內容有:七(上)《制成一個盡可能大的無蓋長方體》;七(下)《制作人口圖》;八(上)《拼圖與勾股定理》、《簡單平面圖形的重心》;八(下)《制作視力表》、《吸煙的危害》;九(上)《猜想、證明與拓廣》;九(下)《設計遮陽蓬》。針對每一節(jié)的內容理論上選擇適合的授課形式及活動;
第二部分在本人及研究小組成員所帶班級進行教學實踐,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行再次反思評價;
第三部分為對課題研究進行總結和完善,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是否有必要再次進行行動研究的循環(huán)。
通過對一個階段來開展,課題學習活動所獲經驗教訓的反思,探索出,開展‘課題學習’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三階段:自我評估階段。對本課題研究成果進行整理,撰寫結題報告。
通過文獻法和經驗總結法研制,開展‘課題學習’活動可以遵循的階段性程序;通過案例分析,歸納獲得,課題學習選題的方法和途徑。
七、預期研究結果:
研究成果:課題研究報告,課題論文等
學校課題方案11
校本小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為適應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和大力推進新課改的進程,致力促進教師的教科研能力提升,引領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保證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建設學習、科研型學校,立足學校實際,決定在教師中廣泛開展校本小課題研究活動,并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研究的背景意義
1.實施素質教育,推進課程改革
隨著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深入,新問題不斷涌現(xiàn),教師心中的困惑也不斷增多.校本小課題研究無疑順應了課程改革推進的需要,將課改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以課題化的形式呈現(xiàn)并予以探討實踐。通過針對性強、具體而又可操作性的小課題研究實踐,達到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變革教與學的方式,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實施的目的。
2.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校本小課題研究的課題來源于教育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或制約各學科教學質量效果提高的難題,來源于教育教學實際,是從教情、學情、校情出發(fā),由教師個人或教研組教師共同確立、研究的,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學實踐的應用性課題,利于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科課題的研究有了較強的生命力和研究價值。同時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的研究,對提高教師研究能力和專業(yè)水平,促進教師成長具有較大的作用。
二、校本小課題的概念內涵
校本小課題研究是一種扎根于實踐、扎根于學校、扎根于教師的研究.它成活的“土壤”是學校教育教學實踐,是廣大教師的積極參與,與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緊密相關,具有鮮明的“本校化”特征。
校本小課題研究就是從自己開始,從自己的課堂和教育教學實踐開始,以敏銳理性的眼光發(fā)現(xiàn)需要解決的制約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和學生發(fā)展成長的問題,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
三、開展小課題研究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和步驟
。ㄒ唬┛傮w思路
樹立“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成長就是成果”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按照“小步子、低臺階、快節(jié)奏、求實效”的原則,有計劃、有秩序的認真扎實開展小課題研究。開展小課題研究活動要納入學校教育科研工作之中,與實施精細化管理結合起來,與新課程教學實踐結合起來,與學科教學改革結合起來。通過小課題研究的提出與實施,不斷推動教育科研為學校的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服務,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從而形成“本土化行動、低重心運轉、小步子發(fā)展、實效性評價”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新途徑。
1.本土化行動.強調課題研究立足本校、本班,通過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資源,制定具體可行的實施方案,扎扎實實開展研究,全力解決本校、本班的教育、教學實際問題。
2.低重心運轉.降低教育科研工作重心,倡導以教研組、備課組為依托,以教師個人為主體,選擇教育教學實踐中最實際、最迫切和最突出的問題開展行動研究。
3.小步子發(fā)展.每一學年為一個周期,學年初確定研究課題,校內申報立項;通過一個周期的研究實踐,基本能夠完成課題實驗,解決所確立的研究解決的問題,學年末匯總整理并進行結題鑒定.以達到“小步子、快節(jié)奏、高效益”的目的。
4.實效性評價。從過程性資料、終結性成果和實質性效果三個方面對各個小課題研究情況進行評定;過程性資料指課題研究過程中積累的第一手資料;終結性成果指發(fā)表或獲獎的論文、經驗總結、研究報告以及會議交流的典型材料等;實質性效果指課題研究對教育教學改進提高和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實際效果和作用。
(二)基本原則
1.小步子.因為是小課題,就更有能力和精力去做.我們倡導“小題大做”,“小題”就是研究的問題要“小”:切入點小,范圍小,內容單一、具體,以此來逐一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大做”就是要以科研的方式進行基于真實情境的問題研究,把一些相關、相近的重要問題 “串連”起來,將問題轉化為課題,在研究中講究科學、探索規(guī)律、提升經驗。
2.低臺階.是指課題的難度要低,通過個人的力量和備課組的協(xié)作能夠解決。
3.快節(jié)奏.因為課題小,問題具體,我們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堅持半年至一年每人解決一兩個小課題,通過三、五年的努力,就能有效地解決教育教學中的許多問題,成果共享,就能有效地促進教育行為的改進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4.求實效.問題要實,措施要實,效果要實.在研究中,要緊密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研究管理、研究教學、研究學生,研究一切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特別是要突出課堂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堅持課題到課堂教學中去選,研究到課堂教學中去做,答案到課堂教學中去找,成果到課堂教學中去用。
。ㄈ┗静襟E
1.確定課題.根據自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和困惑,查閱、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認真分析篩選,確定富有意義、帶有較普遍性的問題作為研究題目,以學科備課組或個人為單位,確定一個小課題進行研究。
2.制定方案.在調查分析論證的基礎上,每個備課組或個人要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一式兩份,上交教導處一份),確定研究的課題內容,闡明所解決的問題和預期達成的目標,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驟和參與成員,明細課題研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3.組織實施.依擬定的《小課題實施方案》有計劃、有步驟的開展研究實踐.學校將加強理論學習和培訓,加強課題研究的引領和指導,通過理論自修、專家引領、主題研討、教學觀摩等形式,積極落實課題研究各項工作。
4.總結反思.在課題研究后期及時收集過程性研究資料進行建檔,整理研究成果,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全面總結課題研究的.得失,并反思得失的成因。
5.成果評定.由學校組織結題。
四、小課題研究的組織與實施
1.統(tǒng)一思想認識。
開展小課題研究符合當前廣為開展的校本研究趨勢要求,符合教師的實際科研能力水平,符合我校教育教學的實際,要求全體教師務必要統(tǒng)一對開展小課題研究重要意義的認識,按照本《方案》要求,認真篩選課題,精心組織實施,切實在全校形成一個“全員參與,個個嘗試,人人研究”的良好局面,切實走一條“學習→研究——實踐——提升——再實踐”相結合的專業(yè)發(fā)展路子和“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反思——自我(合作)解決”的小課題研究探索途徑。
2.加強組織領導。
學校成立小課題研究領導小組:
組 長:宋世剛
副組長:
成 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地點教導處), 教導處成員負責日常工作。
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小課題研究的領導、指導、實施和評審等工作,制定小課題研究的組織、實施、評定、表彰獎勵等制度,建立有效的運行激勵機制。學校將把小課題研究開展情況列為對教研組評價和教科研先進個人評選的重要內容,確保研究的扎實有效開展。
3.加強對研究骨干和實驗教師的培訓。分層對教研組組長、備課組長和全體教師進行專題培訓,介紹與小課題研究有關的教育理論、教改經驗和研究成果,講述小課題研究的初步構想,讓各教研組長明確小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和作用。發(fā)揮教研組長的帶動輻射作用,以增強全體教師研究小課題的責任意識,激發(fā)教師小課題研究的興趣和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策略和方式方法.并組織同年級教師認真分析本組、本學科中帶有共性的熱點、難點問題,為最終確定研究內容做好準備。小課題確立后,共同擬定整個研究活動計劃 , 形成具體完整的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大致包括 :課題名稱、參加成員、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具體的實施步驟 ( 研究進度計劃 )和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4.建立小課題研究例會制度.小課題研究就是要解決教師自己在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實實在在的問題,它有別于專家層面上的課題研究。小課題研究有著其特有的靈活性,需要定期不定期的對其進行動態(tài)修改和論證。為了使小課題的選定更科學,研究的目的更明確,方法更易于操作,每月分別組織召開小課題研究討論會。針對課題組成員提出的具體問題、研究方法、具體的實施步驟等方面,進行討論,自由開放地各抒己見,把專業(yè)切磋、經驗分享、互助合作、思想碰撞、信息交流真正做出來,使一個個問題更加明朗,使研究的思路更加清晰,從而為下一階段的小課題研究掃清疑惑,保證課題的正常開展。
5.開展小課題研究評比競賽活動.要把課堂教學作為實施小課題研究的主渠道,積極開展以上課、說課、評課為基本形式的課堂教學競賽活動。1是開展上展示課活動。要求每學期各備課組要推選一人上體現(xiàn)小課題研究成效的展示課。2是開展說課競賽活動。由執(zhí)教教師緊扣所選定的小課題向評審小組從教材分析、教學流程、教法設計、學法指導四個方面闡述自己的設計意圖,接受評審小組評價和質疑.3是開展聽評課活動。要求執(zhí)教教師緊扣小課題研究內容,對所執(zhí)教的研究課從教學流程、教法選擇、學法指導、小課題實
施策略、目標達成情況等方面進行自評、他評,肯定優(yōu)點,找出不足,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四是開展教學論文、教學反思、教育案例、教學設計等不同系列的小課題研究成果評比活動,引導教師研教結合,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6.切實搞好成果鑒定.為了驗證小課題的研究方法是否得當,研究過程是否科學,研究的問題是否解決和有效,到學期或學年結束時,教師要進行全面的總結,形成書面材料,課題領導小組將對各教研組實驗教師研究情況和進程進行考核,推出具有推廣價值的經驗,并結集編印。
五、研究預期成果
1.提交校本小課題研究工作小結一份。
2.每學年提交一定數量的有代表性、有一定學習借鑒價值的研究論文和案例專輯,總結出具有指導性和推廣價值的經驗。
3.建立小課題研究的長效機制并通過一段時間的小課題研究探索,培養(yǎng)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科研型”教師和“骨干教師”。
4.收集整理我校小課題研究成果系列材料。
5.促進學生學習習慣、學習品質、學習成績、思想品德等方面有較大的進步和提高
六、保障措施
在保障常規(guī)教研正常開展的基礎上,學校劃撥專門經費,提供專項支持。
學校課題方案12
一、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大自然事物觀察和探索的興趣,體驗分享交流的快樂。
2、幼兒初步了解常見的’昆蟲、身體結構、外形特征、生活習性。
3、能通過昆蟲的身體的特征來猜出昆蟲。
二、活動準備:
ppt、幼兒用書
三、活動過程:
1、幼兒一起回憶故事《我要參加運動會》,從而回憶什么叫做昆蟲(6條腿、有頭,胸、和腹部)
2、請幼兒自由討論,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是昆蟲,討論完后,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所認識的生活中常見的.昆蟲。
3、教師播放PPT,請幼兒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昆蟲,并以蝴蝶為例,認識昆蟲的身體構造,以及外形特征和生活習
3、玩游戲:《捉迷藏》看圖猜昆蟲,只留有昆蟲最具特點的地方,然后請幼兒根據昆蟲的特點來猜猜是什么昆蟲。
4、看看常見昆蟲的生活環(huán)境,總結活動重點
5、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常見的昆蟲,然后收集資料,明天帶到班級里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學校課題方案13
為強化過程管理,提升全市小課題主持人的研究精神,根據XX市教科所20xx年12月22日文件關于加強小課題研究的動態(tài)化管理,我校已上傳小課題成果評審委員會名單,以加強小課題的過程化管理。
一、小課題研究方案檢查時,有部分方案沒有按時提交,本次征文我校所有的'課題組均按時間要求及時上傳(時間要求是20xx.11.13),小課題研究工作比較繁瑣,但最后結題必須積分規(guī)定分數才能結題,衷心希望各課題組對有關要求認真對待,否則工作做了也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課題主持人要認真閱讀XX市教科所“20xx-20xx學年度XX市小課題研究時間表”,嚴格按課題研究時間表完成課題任務,年級組長,成員之間要隨時相互提醒。教科室不再電話通知,參看學校博客及市教育科所博客。
二、為及時了解市教科所對小課題研究的動態(tài)管理,請各主持人每天能及時瀏覽XX市教科研博客,內有詳細的相關要求,更有利于各課題組工作。
三、所有博文如果上級沒有特殊要求,請上傳者必須按學校文檔要求正確美觀編輯,以免影響成績。本次征文有的主持人打分較低與此有很大原因,要原創(chuàng),不要抄襲。
四、為讓各課題組成員了解小課題相關文檔評分標準,了解自己打分情況,附表1和2是通報上次檢查我校市級課題實施方案和小課題征文的得分情況。成績不理想的請接受經驗教訓。
五、有的小課題組已上傳多篇文章,為更方便市教所針對性檢查,以后上傳文檔時,教科所要求上傳的一定要在上傳博文時,題目上標出,如本次上傳時,可在最后上邊文本框中定寫“小課題征文”,下邊正文中把題目與內容編輯完整。
【學校課題方案】相關文章:
課題研究的方案08-06
課題實施方案04-16
課題研究方案06-25
課題研究方案10-05
課題實施方案10-15
學校課題啟動會議的講話10-07
小課題研究方案08-16
關于課題的方案(精選10篇)01-21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