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讀后感「精品」
導語:《蘇東坡傳》,作者林語堂。書中講述蘇東坡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性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以下是小編整理蘇東坡傳讀后感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蘇東坡傳讀后感1
《蘇東坡傳》,作者林語堂。寫書人與被寫人的名字都如雷貫耳,所以,這是一本含金量非常高的經(jīng)典之作。
當時讀它依然帶著一些目的性和應急性——為了講好《大學語文》的一節(jié)專題,即《宋代文學的集大成者——蘇東坡》。后來了解到,這本書還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長篇傳記開標立范之作。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先生用生花妙筆,將一位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一個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清晰地浮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
古人之中,我最喜歡蘇東坡,首先是喜歡他那些“明月幾時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等等朗朗上口的詩文,再就是被他“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樂觀態(tài)度所折服,讀完這本書后,更覺得他“是天地間的鳳毛麟角”,也只有林語堂林大師的如椽之筆能把他夸盡、寫真、寫活。林大師說:“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沒有關系。主要的倒是對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歸根結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了解我們真正喜歡的人。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
而我們知道,有時我們愛上一個人,或者將之視為偶像,()是因為我們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這樣的人是我們窮極一生也無法成為的,無論是先天的天賦,還是后天的風骨氣韻,或者是大時代給與的波瀾壯闊。我們掙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變成了塵埃,那么渺小,那么為現(xiàn)實所迫,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不得已,因此別人的閃光天賦和放任性情就成了我們在暗夜里羨慕嫉妒恨的標的之一。
對韓寒如此,對邁克爾杰克遜如此,對蘇東坡更是如此。蘇東坡的智慧與才情,不但驚艷了同時代的人,還穿越了千載的悠悠歲月,溫暖著我們,和我們同悲同喜。這樣活潑潑的生命,這樣平易近人的古人,這樣的心胸才華,這樣跌宕起伏的命運和他在命運流轉之間表達出的達觀幽默,享受生命的態(tài)度,真的是古今中外再找不出第二個出來。
每當想到世間曾經(jīng)有一個這樣偉大而溫暖的靈魂生活過,我就覺得非常感動。蘇東坡用他的文,他的行,他的人,讓我看到了生命的一種境界。
蘇東坡傳讀后感2
上次挑燈夜讀,還是上大學那會干的事。那時宿舍晚上11點斷電,為了應付第二天的考試,熄燈后只得跑到樓道借著路燈臨陣磨槍,天冷時還得背床厚厚的被子。時過經(jīng)年,最近竟又為了一本《蘇東坡傳》心甘情愿地熬到深夜。
平素讀書機會甚少,更難得一本書讀兩次,唯獨這本《蘇東坡傳》在幾年前讀過之后讓我念念不忘,特意買來再次拜讀。這本書何以如此吸引我?不外乎兩個人的原因--主人公蘇東坡和作者林語堂。
蘇東坡之天縱才情已不必多說,書中妙手著文章的例子比比皆是。蘇詩不少見,但書中引用的詩文都結合了詩人的生活情景,每一句都是在某種特定的場景下借詩人之口自然吟詠而出,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讀來更覺鮮活可感。
東坡先生生性豁達,喜好交游,常人也有機會和他舉杯共飲,尋幽探勝,當他在月夜孤舟上發(fā)出“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慨嘆時,孰能不神往?這是和東坡先生同時代人的幸運,但他們也是不幸的,蘇東坡所在的時代正是宋朝由盛轉衰的幾十年,對黎民百姓來說這就意味著動蕩和災難。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就蘇東坡個人而言,急劇變革的'時代和積極入世的他相互成就,但其坎坷的命運從一開始也就已經(jīng)注定。數(shù)十年宦海浮沉,陷于流俗與通變之爭,蘇東坡歷經(jīng)顛沛流離,妻離子散,一度窮困到無炊米度日。作為元佑黨人的精神領袖,他為民請命,忠言直諫,抗爭不息,卻未曾有絲毫妥協(xié)與退卻。
自始至終,蘇東坡都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以超凡的智慧在出世與入世的鋼絲上行走得游刃有余。他又是至情至性之人,對親人、愛人、友人的厚重感情浩浩湯湯,充盈在胸,隨意噴涌即是錦繡文章。
面對多面的、立體的蘇東坡,細數(shù)其功無疑是徒勞的,往往掛一而漏萬--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天才可以感知卻無法琢磨。讀蘇傳,其實是在追隨觀察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和心靈的偉人生活,即便詩人已作古,但他留給我們的心靈的喜悅和思想的快樂卻如江風明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回到題目,不得不提另外一個才子--林語堂。老實說,這本書和現(xiàn)下主流文學風格相去甚遠,缺乏足以引爆眼球的元素,但它的吸引力恰恰來自于它的純粹。誠如作者所言,他寫這本書只是“以此為樂”,當然也是源于他對蘇東坡的喜愛。
在這樣一種創(chuàng)作動機下,寫出的作品自然格外雋永耐讀。作者不是隔岸觀火,讀者就容易置身其中,著了迷的人好像和這本書訂立了某種盟約,只要一翻開書就身不由己地緊隨內(nèi)容的鋪陳或喜或悲,及至讀到蘇東坡去世一節(jié),終于忍不住掩卷長嘆。
嘆息未已,忍不住又翻開繼續(xù)往下讀,再翻頁,書行此處戛然而止--讀者肯定會嫌不過癮--書也許可以續(xù)寫,但人生沒有續(xù)集,世上斷不會再有第二個蘇東坡式的人物了。不過,又何必拘泥于此呢?“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詩人在千年前就已經(jīng)給我們留下了答案。
昨天一時興起和友人夜訪月湖,興盡歸來已是丑時。隨心而至,寄情山水,自謂有東坡遺風而竊喜。及至翌日,信筆而書,千字乃止,是以為感。
蘇東坡傳讀后感3
回想我對蘇軾的記憶,從小學開始就開始接觸他,中學時期更多的詩詞,說起來人人會唱的《但愿人長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代的著名書法家、畫家。除此之外,大概就是初三那年一位講作文的語文老師的講述了吧。老師非常喜歡蘇軾,仔細的講述了蘇軾的生平,講到最后竟聲淚俱下,讓人動容,給我很深的印象。然而,以后想想也并沒有什么實感。
這次看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頗有感觸。為東坡瀟灑之詩詞所傾倒,為東坡人生之坎坷而嘆息,為東坡不羈之情懷而欽佩,為東坡之真性情而感動。林語堂先生形容東坡為:“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以為在政治上專唱反調(diào)的人,一個月夜的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所有這些都可以和東坡一生的軌跡吻合。在這所有中,我覺得真性情的樂天派最能形容東坡。他是那種心中有感觸不得不吐之為快的人,因此后代有了無數(shù)的好詩詞,也因此他自己一生都被小人誹謗,但也不知“悔改”情動嘴開,自己也說“我真是不可救藥”;他是那種游離在入世和出世之間的人,從年輕時的積極入世為官,到幾經(jīng)升遷貶職最后只想卸甲歸田,他執(zhí)行著佛教的思想在他所任職的一方為百姓造福也為自己修煉;他是那個一生都不缺乏聲譽的人,既以此享過好處同時也牽累過不少人,然而卻能毫無架子躺在菜田里同農(nóng)人談天說地縱使農(nóng)人并不知道他在說什么;他是那個縱情于山水、美酒之人,縱情山水的同時也裝點山水,這便有了蘇堤,品酒之時也嘗試釀酒,雖然只是在釀酒過程中把自己灌醉而已;他是那個可以忍受人生巨大起伏的人,坎坷的.道路上我沒有看到淚水,看到的是坦然、淡然和心平氣和的喜悅,每到一處地方,他都與自然融合與當?shù)氐陌傩杖诤;他是那個翛然落拓的浪漫主義者,在深夜扁舟,在承天寺夜游,在月下飲酒賦詩;他是那個深得幾代皇后喜愛的詩人,讓我對這幾位女性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是一個胸懷寬廣如海的人,“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予生”。
這些所有的零零碎碎的感觸,其實都能是一個真性情的表現(xiàn)吧--只有最純真、最率性、最真實的人才能如此的可愛、如此的瀟灑、如此的熱愛生活、如此的另人感動。從東坡的身上,我可以感受到一種愛、喜悅、快樂、平和的力量,從他的詩中,從他的經(jīng)歷中散發(fā)出來。我彷佛可以看到他舉著酒杯漫步在月下、拿著鋤頭快樂的耕耘并自比陶潛。在人的一生中,總要有幾個精神偶像的,蘇東坡就應該是其中一個。在面對人生的坎坷的時候,我們自己的態(tài)度很重要,是笑對苦難呢?還是一蹶不振?有的時候是我們自己圈住了自己的心,慢慢得使自己不能放開,不能釋懷,不能真真實實的去感受生活。不要怕苦難,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只有這樣,才能感受到生活賦予我們的是什么,才能真正用心去珍惜!從今天起:“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予生”。
【蘇東坡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蘇東坡傳》林語堂06-15
蘇東坡傳好詞好句01-27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04-18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03-28
關于蘇東坡傳的好詞好句01-27
《蘇東坡傳》閱讀習題及答案06-12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04-27
關于《蘇東坡傳》的好詞好句摘抄02-10
蘇東坡傳蘇軾讀書筆記01-05
關于蘇東坡傳心得體會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