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5高中議論文寫作技巧及范文
第一種:總分式(最常見的全文結(jié)構(gòu),也稱“總分總式”)
論說文的全文總體結(jié)構(gòu)一般都是這種結(jié)構(gòu)模式。在論說文的寫作中,往往圍繞文章的中心論點或議論的中心問題,展開層次,逐一闡述,最后得出結(jié)論,要遵循由“是什么”到“為什么”再到“怎么辦”,即我們常說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一個過程。這種全文的論證過程是由人們認識事物時思維的自然過程決定的,不是人們主觀賦予或規(guī)定的。
論證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論點的統(tǒng)率下,確立幾個從屬于中心論點的、即為闡述中心論點服務的分論點,然后通過對分論點的逐一闡述,使中心論點得到深刻有力的證明。
因而論說文全文結(jié)構(gòu),往往是“總—分—總”式。
同樣是議論文,有的側(cè)重理證,有的側(cè)重例證;有的橫式并列論證,有的縱向深入論證;有的一事一議,有的借題發(fā)揮,有的比喻論證。
【例文借鑒】(幾乎篇篇皆是,所以小編這里就部多說了。)
第二種:并列式(比較常見的論證結(jié)構(gòu))
并列式,也叫“橫式”,也叫排比論證。它常用于議論文的論證部分,其特點是,論證的層次作橫向展開,分論點之間的關系是并列的,也就是分論點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cè)面對中心論點或論述的中心問題展開論證,使文章呈現(xiàn)出一種多管齊下、齊頭并進的格局。并列式的各個分論點,其先后次序有時是可以前后互換的;它們看起來是各自獨立的,其實是緊密相關、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例文借鑒】
老鷹哲學
南太平洋上的小龜縱然聰明,不過,最終還是葬身鷹腹!自然界中鷹享有盛譽,仔細總結(jié),發(fā)現(xiàn)其有以下三個特點,稱之為老鷹哲學。
老鷹哲學之一:看清事實
看清事實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礎。小龜們看到偵察兵爬進了大海,便以為一切安全,便心安理得地爬出了出來,結(jié)果呢?只能遭受滅頂之災。而老鷹卻正好相反,它們看清了還有成千上萬隱蔽在沙中的小龜,結(jié)果大獲豐收!
其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應該看清事實,否則會讓我們遺憾終生!司馬家族不就因此而中了諸葛亮的空城計而遺憾惱怒嗎?我們不也經(jīng)常因廣告效應而買到一些偽劣產(chǎn)品嗎?所以,我們需要看清事實?辞迨聦嵤且环N智慧。
老鷹哲學之二:引而不發(fā)
老鷹沒有因游客的出現(xiàn)而放棄狩獵,它在等待機會,游人走了,它的機會便來了,最終它成功了!
戰(zhàn)爭中的“誘敵深入”不也正是這樣嗎?我們經(jīng)受住小的誘惑,是為了垂釣更大的獵物,讓更多的敵人進入我們的包圍圈,一舉將它們殲滅!現(xiàn)實生活中不也這樣嗎?我們一直在等啊等,直到股票漲到一個很高的價位時,我們才把手中的股票拋售出去。這不正也是一種智慧嗎?很多時候,我們同樣需要引而不發(fā)!
老鷹哲學之三:堅持不懈
老鷹沒有因游客的出現(xiàn)而放棄了這次捕食,它堅持了下來,最終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
人難道就不是這樣嗎?蘇武牧羊幾十載,最終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是他的堅持不懈;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她沒有放棄,與各種不利因素作斗爭,最終因《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而成為殘疾人心目中的偶像,這是她的堅持不懈;孫子臏腳,兵法修列;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這些都是他們的堅持不懈;八年抗戰(zhàn),我們最終取得了勝利,這也是堅持不懈……
偉人尚且如此,我們平凡人難道不應該這樣嗎?
堅持不懈是一種智慧!
這便是老鷹的哲學!有了它,老鷹得以捍衛(wèi)自己的領空,稱霸一方,無人匹敵!
學習老鷹的哲學,我們便能駕馭著老鷹的智慧,長出一雙堅強的翅膀,以一雙銳利的雙眼,自由搏擊于長空!
點評:
本文部分,是“老鷹哲學”一、二、三,它們并列形成排比段落,從三個方面闡述“老鷹哲學”。
本文作者卻另辟蹊徑,從老鷹身上挖掘到符合題意的因素,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zhì),寫出了一篇見解新穎、層次清晰、論據(jù)充足、很有創(chuàng)意的好文章。行文中,他聯(lián)系古今名人的事例,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生活,將老鷹哲學的三個特點闡述得通俗易懂,明晰透徹。文章文風樸實,用詞貼切,語句干凈利落。讀起來很順暢,很舒服。在高考這樣緊張的環(huán)境中能寫出這樣從容不迫的好文章,顯示了作者很好的寫作功力。“老鷹哲學”的提法是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盡管有需商榷之處。
第三種:遞進式(比較常見的論證結(jié)構(gòu))
遞進式,又稱推進式結(jié)構(gòu),或縱式結(jié)構(gòu)。其特點是分論點之間的關系不斷遞進,論證的層次向縱深展開,一層比一層深入地揭示論題的內(nèi)涵,使中心論點得到深刻的闡發(fā),其作用是分析透徹,說理深刻。它們的先后次序一般是不可以互換的,意思是一層一層先后蟬聯(lián)的。
【例文借鑒】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只天使。
心中的天使是與生俱來,但它不像手腳那樣操作簡單使用方便,而是暗藏在體內(nèi)一個幽深的角落,其位置因人而異并且飄浮不定。但,它一定是存在的,并需要你用心尋找,才能雕刻出來。(第一段提出全文論點,即論述“是什么”)
雕刻家用他的手將天使復原,讓世人看見了他的面貌,我們贊嘆他精湛的技藝,卻往將更重要的一環(huán)忽略了:他找到了心中的天使,并且抓住了它。若沒有這一步,一切的技巧都是枉然。
建筑師通過繪制藍圖,可以設計出美輪美奐的摩天大樓。但是,任憑他有天才的設計天分,若不知道這大樓建在何處、有何用途,也不能完成設計。只有知曉了大樓的一些細節(jié)情況,才可以設計出壯麗并且實用的樓房。這設計的過程,同樣是艱辛的,他需要考察地質(zhì)、預算經(jīng)費、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功能,最后得出一個最為優(yōu)化的方案。那藍圖,就是建筑師心中的天使。他雕刻天使的方式,也是尋找。
小說家之所以可以創(chuàng)作出好的小說,不僅需要言辭的鍛煉,不僅需要一個好的故事,更重要的在于,他必須清楚,講述這樣一個故事,是為了說明什么,傳達怎樣的意念。這一點不是現(xiàn)成的,而需要艱苦的尋找。偉大的小說家博爾赫斯曾這樣描述他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在動筆之前,眼前總是晃動著重重的人影。”可見,那種模糊的意象僅僅是一種創(chuàng)作的沖動,在經(jīng)過內(nèi)心的揣測和掙扎之后,故事的線索、人物的樣貌等細節(jié)才漸漸浮出水面。小說的誕生,也是天使的臨世。小說家雕刻天使的方式,是尋找。
(2-4段運用三個比喻性論據(jù)分析原因,即論述“為什么”)
那么,你若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沒有如斯的創(chuàng)作天分,只是一個普通的公民,過著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的平凡生活,你心中有那只天使,它在哪里呢?你,該怎么將它雕刻出來呢?
其實,和小說家、建筑師一樣,心中的天使,需要你自己去尋找。
求學道路上的你,要問問自己的愛好是什么,專業(yè)的選擇也許將左右你的一生,不要迫于世俗的壓力走上歧途。
求職過程中的你,要問問自己的天分是什么,適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工作,不要屈從于金錢官職而喪失自我。
如果你在求學、求職的道路上遭遇坎坷,要問問自己,年少時的夢想是什么,若將它拾起,說不定又是一段柳暗花明。
那天使,在你心中,無論你從事什么職業(yè),他都是那只高貴的天使,你要用心找到它,全力以赴抓住它,像小說家一樣描摹、像建筑師一樣勾勒,最后,你便可以擁有它。
(5-10段運用類比推理,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即論述“怎么樣”)
雕刻出心中的天使,每個人都可以成就令人矚目的事業(yè)。
“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思路結(jié)構(gòu),是是最一般的遞進式結(jié)構(gòu),是遵循人的認識常規(guī)而自然形成的,其先后次序不可換。它是最有助于拓開思路的論證結(jié)構(gòu)模式。至于怎么用好這種模式,則關鍵在于靈活變通,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各自的論述側(cè)重點。本文是以類比推理展開的層進式議論文。
第四種:“對比式”
對比式論證,指文章從正面和反面取材、論證,也即“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各層次既獨立又相互支撐,全方位地對問題進行論述。它能使論述過程更加嚴密,見解更具說服力。
【例文借鑒】
寬恕別人,就是解放自己
當一只腳踏在紫羅蘭的花瓣上時,它卻將香味留在了那只腳上。這就是寬恕。
一個精神病人闖進了一位醫(yī)生家里,開槍射殺了他三個花樣年華的女兒;他卻仍為那精神病人治好了病。這也是寬恕。
多一份寬恕,多一位朋友。多一份仇恨,多一個敵人。
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仇視別人就是仇視自己。
寬恕別人,就是解放自己,心靈一片純靜。
作者沒去論述寬恕的必要性、重要性等等,而是緊緊圍繞著“選擇”,反反復復地說出“選擇寬恕”的好處,和“選擇仇恨”的惡果。通過一次次的對比論證,讓人接受“寬恕”的心靈選擇,而拋棄“仇恨”的心態(tài)。
【例文借鑒】
人之常情
地震后的這些日子,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地動山搖的那一瞬間,譚千秋老師為什么不是自己先跑出去,而是毅然地用他并不健壯的身軀為四個學生撐起了生命的鋼鐵之傘?
大難當頭,求生是每個人的本能反應。而地震留給人逃生的時間實在太短了,甚至要以秒計算,讓人來不及思考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方式來應對,所以,那短暫時刻人們的行為基本上是一種下意識的反應,或者說是一個人多年生理、心理、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綜合力量的釋放。我曾經(jīng)大膽地設想,如果譚老師在那一刻在向?qū)W生高喊“快撤”之后自己也跑出去,應該沒有人會責備他;再退一步,哪怕是譚老師連“快撤”也沒有喊就自己先逃了出去,似乎也不會有人對他不依不饒。畢竟我們的社會進步了,對人的正常的情感、正常的本能(也就是“人之常情”)能夠承認、肯定,進而尊重。所以,“先跑”是不應該成為罪過,不應該承擔法律責任的。
但我很快就為自己的大膽而慚愧。譚老師是不可能有這樣的“如果”的,他的強烈的角色意識,他的放大了職業(yè)精神,給了他堅強的支撐。他鎮(zhèn)定有序地組織學生們外撤,那一時刻他的心中應該說只有學生,唯獨沒有他自己。對他趴在講桌上的情形,人們也曾設想了種種可能,但我始終堅信,譚老師始終沒有放棄和學生一起跑出去的念頭的,那樣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應該是始終微笑著憧憬著更美好的未來的,哪怕是震波肆虐的片刻。也許就是在他俯下身去要拉起學生向往沖的一霎那,房子倒了,鋼筋水泥把他的形象定格成了師魂的雕塑。大寫的“人”演繹了大寫的“情”。
尊重每一個生命個體的權利,是文明社會的標志,所以我們可以對諸如“震時先跑”的人持寬容態(tài)度。我覺得,對具體的生命個體而言,這個意義上的“人之常情”只不過是最一般、最本初的“情”,這里的“人”更多的還是自然意義的概念。人是有其社會屬性的,倫理、道德、文化、責任等等綜合因素鑄就的是大寫的“人”字,而大寫的“人之常情”應該是高懸在人們心中的一輪太陽。
本文通過假設“震時先跑”也值得寬容,與譚千秋老師“毅然地用他并不健壯的身軀為四個學生撐起了生命的鋼鐵之傘”的“下意識的反應”進行對比,深情歌頌了譚千秋老師光輝形象。
本文是極好的時評,也說明了作者不僅僅關注校園生活,更把眼光投入到更加廣闊的社會,視野開闊,值得稱贊。
第五種:“啟感式”
啟是指啟示類,感是指感想類。共同特點是先敘材料,后發(fā)感想。
感想類可以先敘材料后發(fā)感想,也可以邊讀邊感,如文學評論。
這里主要談先敘材料后發(fā)感想的寫法,因為這是根據(jù)材料寫議論文的基本寫法。這種寫法由“引”、“議”、“聯(lián)”、“結(jié)”四步構(gòu)成,當然也可以采取“聯(lián)”“引”“議”“結(jié)”或“引”“聯(lián)”“議”“結(jié)”的步驟。
【例文借鑒】
有用者,即是“材”
同樣的一根怪狀樹根,木匠認為它一無是處,棄之一旁;雕塑家卻視為至寶并加以雕刻,成為藝術品。大相徑庭的結(jié)果給了我們一個啟示:什么才是真正的“材”?衡量“材”與“非材”的標準又是什么?我認為:有用者,即是“材”。“有用”是衡量“材”的標準。
(“引”,引出材料,并提出論點。)
對于人,同樣如此。每個人都不可能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有才之人,但每個人都在一個特定的領域中能夠發(fā)揮他的作用。何謂人才?有用的人就是人才。喜劇演員潘長江有一句話講得好:“個子小怎么了?濃縮的都是精華,小有小用,大有大用唄!”不錯,實際正是如此,在舞臺上需要潘長江這類搞笑丑角而不需要姚明那樣的九尺男兒。可以這樣講,舞臺上的潘長江要比姚明有用,而球場上的姚明卻要比潘長江有用,這也正是“笑星”與“球星”的區(qū)別。
商業(yè)巨子宗慶后說得好:“有用的人為我所用,有用的人各施其用,那企業(yè)就活了。”也正是這句話成為“娃哈哈集團”的用人標準。宗慶后的“娃哈哈集團”是第一個在全國推行“只看本事,不看學歷”的用人標準的公司。的確,作為一個明智的決策者,作為一個精干的領導者應該做到“唯才是用”。
(“議”,證明論點,用了兩段。)
古往今來,善于用人的例子不勝枚舉。曹操曾不顧關羽為敵邦之將而施以厚恩。對于謀士們的反對,曹操坦言:“虎勇之將,仁義之將,關云長有大用矣。”華容道解圍證明了這一點。信陵君曾不顧侯公身份低微而屈身與其交游并以禮相待,他的理由很簡單——“侯公,有用。”果然,獻計,然后“面北自刎向我主”,印證了信陵君的判斷。
(“聯(lián)”,聯(lián)系引申,因原用了今人事例,此則用古人事例,進一步證明觀點。)
有用,即是“材”;有用者,即是“人才”。隨著時代的進步,隨著社會分工的日益清晰化,判斷“材與非材”的標準應該走向?qū)I(yè)化。與其“樣樣通”不如“一樣精”。一個人在自己特定的發(fā)展空間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創(chuàng)造出了社會價值,那么他一定是有用的,那么他一定是位專業(yè)人才。
朋友,請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請相信自己就是晴空中美麗彩虹上的一條色柱,縱然你只會現(xiàn)出一種色彩,但你是有用的,彩虹因你而美麗。
有用者,即是“材”。愿我們都成為一個有用之人,服務社會,造福社會!
(“結(jié)”,有結(jié)論,回答了“怎么樣”,并作抒情式號召。)
點評:
本文為典型的“引一議一聯(lián)一結(jié)”的結(jié)構(gòu)形式。引材料,簡明扼要;明觀點,要言不繁;發(fā)議論,情理相生;聯(lián)現(xiàn)實,有的放矢;作結(jié)論,善于照應。觀點鮮明,結(jié)構(gòu)嚴謹,語言準確,都是本文的閃光點。
第六種:“比喻式”
比喻式論證,是一種用具體、生動、形象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較抽象道理的論證方法!独^續(xù)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一文中,“糖衣裹著的炮彈”,形象地說明了資產(chǎn)階級的陰險、毒辣;“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萬里長征”比喻整個過程,“第一步”比喻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但這一勝利,還只是整個革命進程的“第一步”,這就形象地說明奪取全國勝利不僅不能驕傲而且應堅持兩個“務必”才能達到目標的道理。
俗話說:“說不清,打個比。”因為形象的比喻,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生僻為通俗,能夠激起人們的想象和聯(lián)想,有時作者論述不清的東西便可以由讀者通過想象來加以補充,加以理解,從而清楚起來。生動風趣的比喻能啟發(fā)讀者的想象力,使讀者按照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去設想,從而使文章的論證生動、形象、深刻。運用打比方的方式來構(gòu)建文章可使文章涉理成趣,靈氣飛動。
課文里有文言議論文《勸學》、有現(xiàn)代議論文《拿來主義》,再如:
、俣韲紶柺簿S克一位杰出的宣傳鼓動家加里寧向某地農(nóng)民代表講解工家聯(lián)盟的重要性,盡管作了詳盡嚴謹?shù)恼撟C,聽眾始終茫然而不得要領。
有人問:“什么對蘇維埃政權來說更珍貴,是工人還是農(nóng)民?……”
加里寧乘機反問:“那么對一個人來說,什么更珍貴,是右腳還是左腳?”
全場靜默片刻,突然暴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農(nóng)民代表們都笑了。
一大篇抽象論證沒能說服農(nóng)民,一個淺顯的比喻卻說盡深蘊之理。
②在一次教授會上,為愛米8226;諾德能否成為講師發(fā)生了一場爭論。一位教授激動地說:“怎么能讓女人當講師呢?如果她做了講師,以后就要成為教授,甚至進入大學評議會。難道能允許一個女人進入大學最高學術機構(gòu)嗎?”
希爾伯特教授反駁道:“先生們,候選人的性別絕不應該成為反對她當講師的理由,我請先生們注意:大學評議會,畢竟不是澡堂!”
這里“大學評議會不是澡堂”就是反喻。這一反喻擲地有聲、鏗然作響,駁得對方啞口無言。
【例文借鑒】
找工作就像談戀愛
找次工作好比談場戀愛,中意一家單位就像鐘情一位姑娘,朝思暮想、輾轉(zhuǎn)反側(cè),忽而胸有成竹,忽而患得患失,忽而意氣風發(fā),忽而痛定思痛。
找工作之初,收集用人單位的情況就像留心愛人的一舉一動,寫求職信仿佛是寫情書,投遞簡歷便是“求愛”第一步。不過,投遞的時候,你千萬要像拋繡球那樣,瞄準了再扔,否則本想扔給才子,卻撞中了莽漢。
終于有家單位通知面試了,懷著“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喜悅,信誓旦旦地向該單位訴說著自己的“情有獨鐘”;丶液缶烷_始了夜以繼日的等待,再等待。佳人讓你望穿秋水,單位也讓你秋水望穿。有時石沉大海,有時有信兒傳來,輕描淡寫“簡歷已入人才庫”,就像她忽然說“我倆不合適”。
沒人回答“為什么”,只能沉默,只有憔悴,只會自問“你以為你是誰”,帶著阿Q般的自詡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自慰。
幾個月后,終于從失意中恢復過來,“天生我才必有用”,“好男兒何患無妻”,于是重整盔甲又開始奏著“高山流水”覓知音。
只是屢敗屢戰(zhàn)、屢戰(zhàn)屢敗,終于,累了。希望,失望,再希望……
漸漸的,“愛誰誰了”的感覺在黑暗中瘋長,是個單位就行,就像只要是個姑娘都愿意似的。只是仍有些不明白“為什么刷下的總是我”?有時候,想起曾經(jīng)“初戀”過的那家單位,心頭也會涌上一股“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惆悵與滄桑。
其實,一切不必太認真:找個工作,談場戀愛都不是一輩子的事。
只是,天空了無痕跡,鳥兒卻已飛過。
點評:
文章在寫“找工作”的情形時就用了一連串的相似聯(lián)想,用類似的“談戀愛”情形來比喻描摹,使“找工作”的情形得到異常形象新穎的表達,讓讀者也隨作者的聯(lián)想而聯(lián)想,隨作者的體會而體會,讓人覺得別具一格,幽默俏皮。
【高中議論文寫作技巧及】相關文章:
議論文高中08-29
高中議論文11-05
高中議論文作文05-09
水的議論文高中10-31
高中健康議論文11-05
高中挫折議論文04-04
高中優(yōu)秀議論文12-01
高中優(yōu)秀議論文01-18
毅力高中議論文12-04
高中勵志議論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