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習俗小學生作文
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風俗就是祈求織女星,小編收集了七夕習俗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七夕習俗
小時候,家中院里種著幾株葡萄,媽媽總是告訴我們,在七夕這天的晚上,可以在葡萄藤下聽到牛郞和織女在鵲橋上的談話。那時,姐妹幾個對這個故事信以為真,相邀著七夕晚上來聽?赡菚r太小,對陰歷沒有太多概念,一直錯過,直到現(xiàn)在,葡萄藤已不存在,牛郎織女的稍稍話,再也不能聽到了。
上學后,很喜歡秦觀的《鵲橋仙》“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心里總會對牛郞織女不能常相見而嘆息。
七夕節(jié)起源于漢代,又稱為“乞巧節(jié)”。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希望女孩都可以心靈手巧。魏晉南北朝時,隨著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日趨完善,七夕已成為普遍的`節(jié)日,節(jié)俗活動日臻豐富多彩,而“乞巧”之舉則成為最為普遍的節(jié)俗活動。《荊楚歲時記》一書中描述此俗云:“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婦人結彩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等為針,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現(xiàn)在,七夕節(jié)原本的習俗已被遺忘,而由于牛郞織女愛情傳說的存在,被大家稱為“中國情人節(jié)”。
第二篇:七夕習俗
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風俗就是祈求織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織女一樣有著靈巧的手、織布織的更好。當天早晨婦女們把香瓜、黃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頭祈求,讓女人們織布的手藝越來越好。過一會兒,如果桌上擺的飲食上面看到有蜘蛛網(wǎng)的話,就認為天仙答應了她們的愿望;蛘咚齻儠卺u缸臺上面擺放著井華水(早晨擔的第一桶井水),在盤子里裝著灰抹平放在那上面,祈求自己有針線活的手藝,第二天如果在灰上有什么痕跡就相信有靈驗了。這種風俗是因為把織女當成在天上管針線活的神,隨著在中國漢代大大盛行的乞巧風俗而起源的。這種風俗到了唐代傳播給周邊的民族。
韓國的七夕風俗跟中國的有一些不同。在七夕那天,各個家庭都擺著麥煎餅和今年第一次收獲的水果,女人們在醬缸臺上擺著井華水祈求家人長壽,祈求家庭平安無事。而且,韓國有些地方在那天也祭拜,舉行祈求豐收的田祭。在中部地方有“迎接七夕”的風俗,這是一種讓巫婆祈求子女安然無恙的'儀式。另外,到了七月,是炎熱天氣逐漸消失的時期,也是農(nóng)家繁忙的農(nóng)活結束后等秋收的時期,少許過著清閑的時間。所以過了陰雨季節(jié)后的這時候,農(nóng)家有著把夏天陰雨季節(jié)期間的潮濕衣服和書拿出來曬干的風俗,這名叫曬書曝衣,所以,這天各家各戶的院子都堆滿了拿出來曬的衣服和各種書籍。在《東國歲時記》上記載著七月七日在家曬衣服,按照拿出來曬的衣服和書的數(shù)量就能看出生活得好或者不好。
在崔南善的《朝鮮常識》中記載著,七夕是原來中國的習俗傳到了韓國,恭愍王(高麗第31代王)跟蒙古王后一起祭拜牽牛(牛郎)和織女星,并在那天把俸祿給百官們。到了朝鮮王朝在宮廷里擺宴會,給儒生們實行節(jié)日制的科舉。
在多樣化的生活和價值觀的變化中,今日的七夕風俗只是演變成用牽牛(牛郎)和織女的傳說給充滿童心的世界增添一個夢想而已,F(xiàn)在的韓國年輕人對傳統(tǒng)七夕關注的也并不多,他們只會借著這一天的機會在一起約會、吃飯、互送禮物
韓國七夕的飲食
七夕節(jié)的傳統(tǒng)食品有面條、麥煎餅還有蒸糕。因為過了這天開始冷風吹來,因此面條和麥煎餅是一定要擺在桌上,能最后嘗試用麥做成的飲食的機會就是七夕。
風俗習慣指個人或集體的傳統(tǒng)風尚、禮節(jié)、習性。是特定社會文化區(qū)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guī)范。風俗由于一種歷 史形成的,它對社會成員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行為制約作用。風俗是社會道德與法律的基礎和相輔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風俗、節(jié)日習俗、傳統(tǒng)禮儀等等。
第三篇:七夕習俗
供奉“磨喝樂”
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jié)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
緙絲七夕乞巧圖軸,手持荷葉。每年七月七日,在開封的“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其實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樂,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樂的大小、姿態(tài)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與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則有以象牙雕鏤或用龍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樂的裝扮,更是極盡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繪木雕為欄座,或用紅砂碧籠當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寶石來裝飾,一對磨喝樂的造價往往高達數(shù)千錢。
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lián)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于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里,花前置一個小香爐。那么,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準時都到主辦的家里來,于案前焚香禮拜后,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志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許多地區(qū)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jié)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fā),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shù)女子與兒童們,在節(jié)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系。
婦女洗發(fā)
婦女七夕洗發(fā),也是特別的習俗。在湖南、江浙一帶都有此記載。例如湖南湘潭地區(qū)《攸縣志》:“七月七日,婦女采柏葉、桃枝,煎湯沐發(fā)。”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與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發(fā)。這項習俗,大約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關。人們認為,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凈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孫(即織女)圣水”。因此女性在這天沐發(fā),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里的圣水凈發(fā),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
還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jié)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結扎巧姑
陜西黃土高原地區(qū),在七夕節(jié)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扎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七夕習俗小學生作文】相關文章:
七夕有什么習俗_小學生作文11-18
七夕的習俗作文精選08-28
七夕的習俗作文12-12
七夕節(jié)的習俗作文:七夕節(jié)的習俗民風08-05
乞巧節(jié)的習俗作文:七夕節(jié)的習俗08-26
七夕節(jié)節(jié)日習俗匯總_小學生作文12-24
關于七夕節(jié)習俗的作文:七夕的傳統(tǒng)習俗07-25
七夕節(jié)的習俗的作文06-05
七夕節(jié)習俗的作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