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春節(jié)習俗作文

        時間:2022-02-25 20:32:40 習俗 我要投稿

        【精華】春節(jié)習俗作文十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xiàn)文化交流的目的。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jié)習俗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春節(jié)習俗作文十篇

        春節(jié)習俗作文 篇1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是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guān)口來煞,稱作“年關(guān)”,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guān)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耙灰惯B雙歲,五更分二年!比藗凕c起了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春節(jié)習俗作文 篇2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xiāng)風。”我的家鄉(xiāng)濰坊,也有不同的風俗。一年中,要屬春節(jié)最熱鬧了,最熱鬧的要屬準備年夜飯了。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說的就是我們吧!大年三十這天,我們都是要回農(nóng)村老家的,村里熱鬧得很,婦女們忙里忙外清理衛(wèi)生,男人們殺雞宰羊,置辦年貨。小孩子們粘著父母要這要那,新衣新帽新鞋子是一定要有的,預示著新的一年新的面貌。大人們要忙著準備年夜飯,吃的、喝的、用的,一應(yīng)俱全。炸肉丸、炸魷魚、炸藕合、炸地瓜丸整個院子里都會聞到濃濃的香味兒,聽到熱油在鍋里發(fā)出的“滋滋”聲,我們都會忍不住想去拿一塊嘗嘗,剛剛出鍋的肉丸外酥里嫩,咬進嘴里就是滿口香。

          我最愛吃的就是奶奶做的年糕。我們老家?guī)缀跫壹叶紩谌裟旮,老人說用年糕壓鍋,“年糕,年糕,年年高!”把糯米碾成糯米粉,倒在小木桶里,軟乎乎的,有白糯米,還有黃糯米。把糯米粉揉成團,再把紅棗、豆沙擠進粉團,放進鍋里蒸四十分鐘!俺鲥亣D”鍋蓋一掀,熱氣騰騰的年糕一個個圓滾滾地簇擁在鍋里,濃濃的香味兒把我們小孩子饞得打轉(zhuǎn)兒!這時候姥姥會用筷子夾起一個放在小盤子里,拿給我解饞,“小心燙哦!”好香!

          接下來就是包水餃了,媽媽說一定要包豆腐餡的,寓意“兜福”,就是把幸福包住的意思。當然,還有我最愛吃的肉餡的。姥姥還要在水餃里包上幾個紅棗和鋼镚兒,誰要是吃到紅棗,就是來年“甜甜蜜蜜”,要是吃到鋼镚兒,那就是來年“財源滾滾”,大家都想吃到,所以都搶著那些身子滾圓的水餃吃,吃到的就會和大家炫耀一下,那份兒高興勁兒甭提了!哈哈,你們吃到了嗎?

          大家一起吃著豐盛的年夜飯,一邊看著春節(jié)晚會,聽著外面熱鬧的鞭炮聲,看著燦爛的煙花,美好的一年開始了!

          不同的風俗,一樣的心情,幸福的笑容蕩漾在每個人的臉上,心里

        春節(jié)習俗作文 篇3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興了,春節(jié)習俗總會讓我吃驚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個了:吃年飯,看晚會,午夜放煙花與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媽等親戚都歡聚一堂,外婆外公滿臉喜悅,開心地忙碌著。對,今天我們要吃年飯了!“噼里啪啦”,一陣鞭炮聲響起,年飯做好了!當然,吃年飯總忘不了土地爺爺,敬幾根香,擺幾碗菜與一碗飯,求土地爺爺保佑,來年豐收。接下來,便入席了。吃罷年飯,大家都坐在爐子旁邊聊天。外公外婆這時候可就忙咯!吃年飯(也可以說是團圓飯),是春節(jié)的重要習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兒,大家都會趕回來,與家人一起共享這美好的時刻。吃年飯時,大家總有很多話要說,說工作,說家庭,等等。吃年飯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只要家人都到齊了,想什么時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時候:收壓歲錢。恭喜發(fā)財,紅包拿來!大舅舅一個,小舅舅一個,外婆一個……大家都忙活完了,該坐下來休息休息了,于是,我們便團聚在一起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邊看邊聊,仿佛話總也說不完似的。總算熬到12點了,午夜煙花快燃放了!“轟!”一個禮炮打響了,天空頓時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斕的彩衣。隨著第一個禮炮的打響,各家不約而同地放出了各種款式的煙花,每一家的屋頂上都掛上了一個美麗的帽子。放煙花的聲音震耳欲聾,五彩的煙花使我眼花繚亂。我與大舅媽跑到樓頂上觀看煙花,我興奮得直跳:“我這次苦熬到12點真是沒有白費,這真是太壯觀了!”午夜放煙花,有可能是每個地方都有的習俗,有可能是我們家鄉(xiāng)特有的一種習俗,但都一樣,我見識到了,你們也聽說了!

          這天,是初一,才剛起來,就聽見門外一陣拜年聲:“給您老拜年了!”“哎!來了來了,新年快樂!”“新年快樂!”這時候,外婆正忙著做早餐,外公則正忙著招呼人。“坐一下吧?”“不了不了!边@樣的對話總會聽見很多次。我趕緊吃完早餐與小舅舅他們出門了。小舅舅的雙胞胎女兒紫依與紫芊各提著一個袋子,每到一處袋子里的東西就會增加一點,可高興壞她們了。所謂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戶地走動,有時候會在哪一家坐一會兒,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著個袋子去拜糖。聲明一下啊,我可沒哦!

        春節(jié)習俗作文 篇4

          轉(zhuǎn)眼又到了中國最重大的節(jié)日,春節(jié),通常在這個時候,小孩子興,因為有紅包拿,當然,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春節(jié)習俗,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們這里的春節(jié)習俗吧。

          正月初一的早上,媽媽都會煮好熱騰騰的湯圓,然后,我們就會和爸爸忙上忙下的搬張桌子出來,在桌子上面擺好8個碗,8雙筷子,整齊的`擺放好,接下來,就該把熱乎乎的湯圓盛在碗中啦,最后爸爸就會跪著燒紙錢。祭拜完了以后,我們都爭先恐后的搶吃湯圓,因為吃老祖宗吃的東西不會生病。

          其實這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春節(jié)習俗,可是它卻體現(xiàn)了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傳統(tǒng)美德,祭拜,是對長輩的尊重,我們以這種方式來表達我們對長輩的思念,體現(xiàn)了一個孝字。

          不管是什么樣的春節(jié)習俗,都應(yīng)該很好的傳承下去,不是嗎?

        春節(jié)習俗作文 篇5

          豬年的春節(jié)來了,我屬豬,我的本命年,新年的第一天,我和爸爸媽媽決定一起去了秦淮河旁的夫子廟迎接春的到來,感受春的氣息。

          迎著新年的第一輪朝陽我們來到了夫子廟,牌匾下顯赫的“春”字躍然在目,“春”字兩旁的祥云圖中羊兒歡騰跳躍,一派喜氣洋洋的節(jié)日氣氛。

          “十年了,田田都12歲了,我們一家還在這兒拍張合影吧!”媽媽牽著我挽著爸爸,“咔嚓”,一張全家福,見證了我成長,定格了20xx豬年的春……

          還是十年前的夫子廟,還是我們一家人,那橋、那燈、那亭臺樓閣看似沒變,但沐浴著春的陽光,它們滄桑變化,分明更生機勃發(fā),熠熠生輝。這是春的活力,這是時代的發(fā)展!

          時近正午,夫子廟已經(jīng)是人山人海,老的、小的、中國人、外國人,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春風般的笑臉,我猜他們的心里都裝著滿滿的喜事吧!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我們邊走邊看。有時停下來買點特色小吃嘗嘗,如狀元豆;有時停下來欣賞路邊琳瑯滿目的小商品,最后媽媽為了新年討個好彩頭,給我買了一頂狀元帽。

          夜幕初垂,夫子廟的花燈就全點亮了,花燈掩映著古色古香的建筑,好看極了!正是坐船的大好時機。我們買了畫舫船的票,畫舫船是一種裝飾精致的小船,用它來夜游秦淮河是最合適不過的了。船在航行中要經(jīng)過很多橋,每座橋都有它的一段歷史和傳說。

          其中最神奇的要數(shù)文德橋,因為它處在正日子午線上,所以每年農(nóng)歷十一月十五的午夜前后,在文德橋東西兩側(cè)的秦淮河上各有半邊月亮,又稱“文德分月”,這種其妙的景觀令人驚嘆,也讓我對古時的能工巧匠們充滿了敬佩!文德橋?qū)?yīng)的是武定橋,夫子廟是為紀念孔子而修建的,明太祖朱元璋為表示對孔子的尊敬,命令文官在過文德橋的時候必須下轎,武官經(jīng)過武定橋時必須下馬,以表示對孔子的尊敬。

          之后我們又看到了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家的后花園—白鷺洲公園,還有明末“秦淮八艷”之一李香君的故居。還有江南一帶舉行鄉(xiāng)試、會試的考場—江南貢院,這座考場有30萬平方米那么大,有2萬多間的考間,每個考間不足15平方米,真小。

          坐著畫舫船,看著秦淮河兩邊美麗的夜景,耳邊聽著娓娓道來的歷史傳說,已經(jīng)忘記了時間,不知不覺畫舫船已經(jīng)靠岸了,但我的腦海還一直在秦淮河的歷史中暢游!

          河兩岸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映紅了人們的臉龐,畫壁上兩條金碧輝煌的巨龍述說著家鄉(xiāng)的巨變,半空中綻放的禮花奏起了春的序曲……

        春節(jié)習俗作文 篇6

          小年,即每年農(nóng)歷臘月23或24,它是慶祝整個春節(jié)活動的開始和伏筆,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 掃年,即掃塵,實際上就是搞家庭環(huán)境衛(wèi)生。北方人以臘月23為小年,稱“掃房”;南方人以臘月24為小年,稱“撣塵”.這一天每家每戶黎明升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行徹底的衛(wèi)生大掃除.據(jù)《拾遺記》記載這個習俗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當時先民驅(qū)役鬼,祈福安康的宗教儀式.后“塵”與“陳”諧音,故掃塵就是一掃而光陳舊的東西,這既指庭院里的陳年老垢,也指舊歲中碰到的不快。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古代,科技不發(fā)達,人們奉灶神為了控制家庭飲食的神明,認為灶神要在小年晚上向玉帝述職,玉帝對這家的賞罰全在灶神的匯報了.祭灶的祭品中民俗的是“糖瓜”,一說糖瓜是甜的,可使灶神在玉帝面前只說甜言蜜語;一說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灶神的牙,使他的壞話出不了口.祭祀時,將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至今民間仍有“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之說。

          除夕,是指每年農(nóng)歷臘月的最后一天(今年公歷二月六日),它與春節(jié)(正月初一)首尾相連!俺Α敝械摹俺弊质恰叭;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舊歲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禳災(zāi)祈福為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動有三項:吃團圓飯,祭祀,守歲。其中最有特點的還是守歲。

          守歲,俗稱“熬夜”,即除夕之夜,達旦不眠。傳說,遠古時侯有一種兇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臘月的最后一天夜里出來吞食人畜,危害百姓。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它的弱點是怕火光,怕聲音,于是人們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燒青竹,使其發(fā)出爆響,年這個怪物也就不敢出來為非作歹了。從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習俗。不過,守歲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包餃子,而且還必須包素餡的餃子,這是為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素素凈凈,平安順利”。還有人在餃子里放糖,花生等物,吃到糖者意味著生活甜蜜,吃到花生者意味著長壽。

          注意,守歲還有不少禁忌,如禁掃地,過小年時,平時很難觸及的角落都要打掃干凈,而進入除夕至大年初一早晨,即使地面再亂也不能掃,習慣上認為那樣會“破財”。再如,禁用剪刀,禁說“沒有了”凡此種種,都是人們盼望吉祥的心理反映。

          春節(jié) 五天

          大年初一到初五是一般意義的春節(jié)的正節(jié),各種民俗節(jié)慶活動在這五天中充分表現(xiàn)出來。下面我們就分幾個方面來介紹。看看我國最盛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個什么樣子,有什么沿革和掌故。

          飲食習慣

          春節(jié)的飲食卻實很有講究,北方民諺有“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初四烙餅卷雞蛋”之說。餃子是春節(jié)的重要食品之一,除了除夕(臘月的最后一天)吃餃子外,正月初一,初五也要吃餃子,但這三天吃餃子的講法就大不一樣了。除夕吃的餃子必是素餡,取來年平安,素素凈凈之意,而且餃子不能一下煮完;初一吃的餃子一定是除夕(即昨晚)沒煮完剩下的,取吉慶有余之意;初五吃餃子則一定要做成“花邊形”,俗稱“捏小人嘴”,目的是為了防止來年小人撥弄是非,圖個吉利。

          春節(jié)的另一種傳統(tǒng)是年糕,年糕由糯米制成,分南北兩種,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多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等作法,味道也是甜咸皆有,由于年與粘諧音,高與糕諧音,故吃粘糕即包含著年年高,即人們對新的一年的期望,久而久之,粘糕也就變成了年糕。

          居室部置

          傳統(tǒng)上,春節(jié)的居室布置要四貼,貼春聯(lián),貼年畫,貼福字,貼窗花。

          貼春聯(lián)

          起源于民間為驅(qū)鬼避邪而在門兩側(cè)懸掛的桃木板,(古人認為桃木有驅(qū)邪之功效),后明太祖朱元璋統(tǒng)一天下,要求天下百姓于春節(jié)張貼對聯(lián)歌頌天下統(tǒng)一國泰民安,乃有此俗。《宋史*蜀世家》記載了歷最早的一幅春聯(lián)"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新春"

          貼年畫

          從內(nèi)容上看,多迎合廣大群眾的求吉慶心理,以豐收,多子,多福,多壽為題材常見的有"麻姑獻壽","天女散花","麒麟送子","鐘馗衛(wèi)福"等。我國的年畫產(chǎn)地有: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河北武強,山東濰坊等地。

          貼福字

          俗稱迎春貼福,是祈求新的一年豐調(diào)雨順,人壽年豐,貼福字時還要把福字倒過來,諧音"福倒(道)了".此俗至今仍久盛不衰。

          貼窗花

          窗花來布置居室,其形式通常有"窗花","門箋","墻花","燈花"等,形狀不一,創(chuàng)作自由,其題材也十分豐富,常見的有"肥豬拱門""老鼠娶親","連年有余".但所用材料卻十分統(tǒng)一,大紅紙配少量金鉑,彩光紙,此俗在廣大農(nóng)村歷經(jīng)百代,至今不衰……

          春節(jié)的團拜活動

          按傳統(tǒng)習慣春節(jié)的團拜有一定時序,大年初一通常是鄰居或自家親戚之間相互拜年,初二出嫁子女攜帶夫婿回娘家拜年,初三則是姑表親以下的子侄相互拜年,對于那些不在本地或難于見面的親朋故舊,還可以寄送賀年片,此俗起于漢代,至清康熙年間定制,稱"年貼,年片",上寫節(jié)日祝詞,寄送親朋,以增進友誼。親朋之間相互走動時,長靠對未成年而又未工作的小孩還要給壓歲錢,通常壓歲錢是逢五逢十,以取吉利。

        春節(jié)習俗作文 篇7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jié)令很亂,想把節(jié)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面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fā)了他,他設(shè)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可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fā)現(xiàn)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復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云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shè)天臺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lǐng)百官去祭天,卻無濟于事,萬年知道后,忍不住就帶著日暑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派了十二個童子服侍萬年。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測準日月規(guī)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chuàng)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革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阿衡見此,知道萬年的歷法已研窮成功,心中忐忑不安。他萬分懼怕萬年因創(chuàng)建歷法而得寵,國君會怪罪自己提出祭把天神的主意。于是,他陰謀策劃,派了一個刺客去除掉萬年。刺客攀上日月閣,見萬年正在閣上觀察星斗,便張弓搭箭,準備射死他。誰知,刺客被衛(wèi)士發(fā)現(xiàn),被當場緝拿。祖乙得知后,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xiàn)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jié)吧!白嬉艺f:“春為歲道 ,就叫春節(jié)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后來,萬年經(jīng)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jù)傳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的。這就是春節(jié)的來歷。

          歲時之事,先要由歲首說起;而歲首之事,則先應(yīng)由歲前說起。

          在我國大江南北的城鎮(zhèn)鄉(xiāng)村,一般臘月過一半,就開始有年終的氣息了,人們開始籌辦“迎春”的年貨。各地年前的市場上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年貨店攤上,吃的、穿的、用的、玩的,琳瑯滿目,有打上紅戳的“年糕”,還有年畫春聯(lián)、煙花香燭等喜慶用品。年前的市場是一年中最為豐富齊全的,男女老少都爭相購買一些稱心如意的商品。尤其是孩童們,每當買到鞭炮后,往往等不到過年,便開始零散著燃放,更增加了新年將至的氣氛。

          北京有一首歌唱年終的民謠: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日;

          二十五,作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去宰雞;

          二十八,白面發(fā);

          二十九,滿香斗;

          三十日,黑夜坐一宵;

          大年初一出來熱一熱。

          歌詞描繪了人們在年終的忙碌情形。內(nèi)容與此相似的民謠,在中國各地方普遍流行。

          祭灶

          我國春節(jié),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shè)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shè)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shù)纳裣。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墻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歷,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jiān)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lián),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jiān)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jù)灶王爺?shù)膮R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yīng)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于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shù)膮R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guān)系。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shè)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并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將竹篾扎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涂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涂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這是用糖塞住灶王爺?shù)淖,讓他別說壞話。在唐代著作《輦下歲時記》中,間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爺)醉酒”的記載。人們用糖涂完灶王爺?shù)淖旌,便將神像揭下,和紙與煙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則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時一家人圍著火叩頭,邊燒邊禱告。

        春節(jié)習俗作文 篇8

          春節(jié)的熱鬧不在于節(jié)日的歡慶,而在于親人的團聚。

          團聚時要干什么呢?當然是聊聊天、吃頓飯,而小朋友聚在一起玩耍并不亞于收到長輩送來的飽含著對我們的期望的紅包。反正,大家都非?鞓贰

          這一段話來源于哪兒呢?它們來源于我的記憶中。在我的記憶里,過年也不錯。以前的我覺得過年和以往沒什么不同,現(xiàn)在才明白了團聚的美妙。那種感覺就像冬天里的流浪非常孤獨、寒冷地游蕩在街上,突然有一叢光火,溫暖了你的心。過年時家人們那溫馨的相聚就像那火光溫暖著每個人的心。

          在我眼里的春節(jié)就是這樣的,而在爺爺奶奶的眼中,春節(jié)又是隨著年代而變化的。以前,生活貧困、艱苦,人們天天盼望著新年可以吃點好吃的,穿點新的。現(xiàn)在,他們不再盼望那些了,而是盼著兒女們的歸來。

          我來舉個例子。我們家樓上的爺爺奶奶平時帶著她們的外孫女進進出出,因為叔叔阿姨在外地上班,回來的次數(shù)很少。不過大年初一到初四還是一定會來的,因為爺爺?shù)纳照迷诖竽瓿跛哪翘。今年的初四那天,由于叔叔阿姨沒有兄弟姐妹,所以當天只有他們五人聚在一起,最能體現(xiàn)爺爺奶奶對叔叔阿姨在家的珍惜就體現(xiàn)在分蛋糕上了。爺爺不怕吃甜食,他竟給了女兒女婿每人七分之二的蛋糕,也給了外孫女七分之二,最后把剩下七分之一的蛋糕給了自己和老伴。我說了這么多,只是想告訴天下的叔叔阿姨們:;丶铱纯。

          春節(jié)是快樂而又熱鬧的。在熱鬧的鞭炮聲中,又有家人的陪伴,無論誰都很快樂的,包括我們。

        春節(jié)習俗作文 篇9

          按我們家鄉(xiāng)的規(guī)矩,春節(jié)差不多在臘月的中旬就開始了。每當要到春節(jié)時,氣氛就會變得格外熱鬧。

          在臘月十幾的時候就要到每家自己儲存食物的地方把之前儲存的大米,臘肉,什么的都預備充足。整理好過年吃的,用的,就把屋子里里外外都打掃一遍。

          到了臘月二十一,我們村里每家每戶都陸續(xù)開始做“糍粑”酒什么的,我老家過年時一些要吃的東西一般都是自己做的,要買些水果,糖之類的。有時家里打糍粑不夠人手的,可以去找?guī)讉鄰居或是親朋好友來幫忙。每當?shù)酱螋亵文翘欤瑺敔斁蜁胰齼蓚親戚來幫忙。不過,在那天之前,先要把糯米給煮熟,然后把煮熟的糯米放在一個大竹籃里晾涼,有時我會抓幾把來吃,不過那飯很燙,所以我每次都會讓奶奶幫我揉成一個球,那樣又美味又不燙。不過不能吃太多,因為這些美味還要用來做糍粑和酒呢!

          第二天上午把要用的東西準備好,下午就開始了。等把糍粑打好,就要把還不成形的糍粑給捏好,一般都奶奶來捏,我們一般只是在一旁看著,有時“捏”幾個試試。等糍粑捏好后就放到一個裝滿冷水的盆子里,蓋上蓋子儲存起來。

          到了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早已貼好了各色的年畫,差不多6點7點時,再放幾串鞭炮。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都燈火通宵,有的小孩子嘴上說著一定要守歲,可是到了最后凌晨1點多太困了,又自己乖乖睡去了。

          春節(jié)到了,天還沒完全亮的時候,爺爺就已經(jīng)拿著鞭炮到門口去放了,說實話我還是被鞭炮吵醒的呢!吃完早餐,爸爸他們給了我們壓歲錢,爸爸就帶著弟弟出去拜年啦。我和姐姐就待在家里。等我弟弟回來時,他就和奶奶一起去買花炮之類的炮去了,這可是他每年都要做的事。

          春節(jié)過后,我們又在老家待了幾天就回廣東這邊了。走的時候還帶了一些奶奶他們做的臘肉,還有幾袋家里種的米,爺爺還拿了一些酒給爸爸,那些酒可都是我爺爺自己釀的呢!

        春節(jié)習俗作文 篇10

          說到永康的春節(jié)習俗,那可真是多!讓我給你細細道來。

          撣塵:農(nóng)歷臘月二十四,這一天各家各戶都要撣掃去室內(nèi)、家具及廚房各角落的灰土塵埃,以免留下魔鬼的爪印,于來年不利。

          貼春聯(lián):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春節(jié),無論是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添加喜慶氣氛。

          倒貼“福”字:在貼春聯(lián)的同時,大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弊种父狻⒏_\,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xiàn)這種向往和祝愿,人們干脆把“!弊值惯^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謝年:在除夕,永康城鄉(xiāng)各地鞭炮陣陣,家家戶戶按照傳統(tǒng)習俗擺出了方桌,點上了紅紅的蠟燭謝年,祈福來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祭祖:在咱們這里,正月初一,不是先拜年,而是先去祭祖。每拜完一個祖墳,就在墳前放鞭炮,為了讓祖宗保佑咱們。

          拜年:祭完祖,就是拜年了。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怎么樣,看了咱們這兒春節(jié)習俗,才知道各地習俗每什么太大的差別吧。

        【【精華】春節(jié)習俗作文十篇】相關(guān)文章:

        【精華】《春節(jié)習俗》作文六篇01-24

        【精選】《春節(jié)習俗》作文十篇02-22

        【推薦】《春節(jié)習俗》作文十篇02-12

        【精選】春節(jié)習俗作文十篇02-05

        【熱門】《春節(jié)習俗》作文十篇01-12

        有關(guān)《春節(jié)習俗》作文十篇12-26

        關(guān)于《春節(jié)習俗》作文十篇12-12

        【精華】《春節(jié)習俗》作文合集四篇02-24

        【精華】家鄉(xiāng)春節(jié)習俗作文8篇02-23

        【精華】春節(jié)的習俗作文六篇02-1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