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說明文學法指導方法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尤其是作為主要學習作文類別之一的說明文,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法的介紹事物、解釋事物的文體。要求使用一定的說明方法,如定義、分類、舉例、數(shù)據(jù)、圖表等。怎么樣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說明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明文學法指導方法,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于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tài)、性質、功能、特征,或闡述事理。說明文的范圍比較廣泛,如科普讀物、知識小品、解說詞、說明書等均屬于說明文。
根據(jù)說明對象不同,可分為事理說明文和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旨在講明事因、物因;事物說明文旨在介紹某一事物的形體特征。
根據(jù)表達方式和寫作目的,可把說明文分成三大類:
1、實用性說明文 。如說明書之類。
2、闡述性科技說明文。主要以介紹科學技術知識為內容。
3、文藝性說明文,也稱科技小品。
說明文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它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用準確、簡明的語言,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征、構造、關系、功用,以及事理的成因、物因等寫清楚,使人獲得知識。
它的主要特點主要有以下四點:
1、說明性。說明文是解說事物、闡明事理的文章,所用的表達方式主要是說明,因此說明文首先具有說明性的特點。為了把事物、事理說明的更明確、更生動、更形象,也可以用其它表達方式,如描寫議論、議論、抒情等。
2、知識性。說明文要給人以知識,知識性就自然成了說明文的重要特點,說明文給人的知識是直接的、集中的。
3、科學性。說明文是一項人們傳授知識為目的的。因此,必須如實客觀地反映事物的實際情況,所以說明文具有科學性的特點。
4、通俗性。說明文是向廣大群眾傳授科學知識的,要是大多數(shù)人易于接受,文章必須通俗。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打比方、列數(shù)據(jù)、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摹狀貌、畫圖表、引用等。
常見的說明的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文的順序,根據(jù)說明的目的和對象,可以以一種順序為主,兼用其它順序。
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準確性和多樣性、靈活性并不矛盾。
說明文常見的形式有:
1、總(概說) 分(具體)式
2、總(概說) 分(具體) 總(概說)式
3、分(具體) 總(概說)
4、并列式
5、遞進式。
說明文的考試點主要有:
1、對說明對象及說明特征的理解;
2、對說明方法的辨識與理解;
3、對說明順序的分析與理解;
4、對文章段落結構特點的分析;
5、對文意、層意、段意的概括;
6、對關鍵詞語、重點句子含義及其表達作用的評析;
7、對說明語言準確性的體會。
說明文閱讀的難點在于:
1、平實說明與生動說明的區(qū)別;
2、對詞語的限制、修飾作用的準確評價;
3、下定義與作詮釋兩種說明方法的區(qū)別;
4、事理說明文與說理散文的區(qū)別。
※說明文解題思路與技巧:
一、明確說明對象:閱讀事物說明文,不管是整篇還是整段,都要首先從整體人手,把握文章說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說明的對象是什么;閱讀事理說明文,要弄清文章說明了什么事理。如何找準說明對象呢?1.看題目,不少題目都表示說明的對象。如《中國石拱橋》。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說明文往往運用這種句子來突出所要說明的事物和特征。
二、抓住被說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構造(內外),形態(tài)(大小、長短等),性質(硬、軟、冷、熱等),變化(動、靜、快、慢),成因(簡單、復雜),功用(廣狹、正反)等等。一般來說,說明文要說明的要點,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說明的重點外,還要弄清作者介紹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從哪些角度介紹的。例如《死海不死》一文,圍繞死海的特征,從三個角度進行說明:先說死海的‘死”(現(xiàn)象特征),再說死海的“不死”(本質特征),最后又說到死海的“不死”與“死”(現(xiàn)狀與未來發(fā)展特征)。這樣死海的全面特征便被一層一層地揭示出來了。又如《蘇州園林》一文,圍繞“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一總特點,從五個方面加以說明: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以及門窗雕鏤的琢磨和顏色等。這樣從不同方面歸納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蘇州園林的特色。
三、仔細閱讀,歸納說明方法:閱讀說明文時,邊讀邊標出文章所使用的說明方法,然后總結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進而分析這些說明方法對準確說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四、逐段概括要點,理清說明順序:概括要點時,要重視首括句、尾結句或提問式語句的作用,重視給概念下定義或解說的語句的作用。閱讀時可以把這些語句勾畫出來。概括要點時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簡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點的基礎上,用“同類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劃分為相對獨立的幾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連綴起來,就能比較清楚地顯示出全文的說明順序了。使用什么說明順序,還要看說明的對象。一般來說,說明事物的演變發(fā)展的,用時間順序;說明建筑物的,用空間順序;介紹高科技產(chǎn)品或說明事物間的聯(lián)系的,用邏輯順序。
五、整體感知,把握中心:在理清說明順序的基礎上,分析段與段、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結構了。如是總——分式的結構還要著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則組合的,是并列,是遞進,還是包含有總分關系。遞進式結構要著重分析各層意思是怎樣逐步深入展開的,是由現(xiàn)象到本質,還是由個別到一般,或是從結果到原因等等。把握結構后,最好能畫出結構示意圖。說明中心就是歸納出一篇說明文說明了被說明事物的怎樣的特征,或闡釋了怎樣的事理。在理清說明順序、把握文章結構的基礎上,再歸納說明中心也就不難了。
六、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準確是說明語言的特點。分析說明文語言,就是看遣詞造句是怎樣準確說明被說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關鍵詞語的作用。如《向沙漠進軍》一文中“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說明沙漠危害之嚴重;去掉“自然”,“敵人”性質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絕對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