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歷史典故實用 推薦度:
- 中國歷史典故 推薦度:
- 中國古代四大賢母的歷史典故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中國的歷史典故
在生活、工作和學(xué)習(xí)中,用到典故的地方還是很多的,典故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shù)墓J(rèn)的人物、事件。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典故?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的歷史典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的歷史典故 1
1、魏道武帝拓跋珪
入選理由:愛吃羊肉湯
一碗羊肉湯成就了毛修之。拓跋跬打敗夏國后,擅長烹飪的毛修之被俘。后來他便找時機燉了一碗羊肉湯給尚書崔浩吃。崔浩一嘗,認(rèn)為這是天下第一美味,便把毛修之推薦給了拓跋燾。拓跋燾吃了毛修之的佳肴后,也點頭稱贊,便命毛修之為太官令,成了皇帝的私人廚師。從此,毛修之平步青云,仕途上一帆風(fēng)順,后又做尚書、光祿大夫,直到南郡公。
2、南朝宋文帝劉義隆
入選理由:愛吃柑橘
宋文帝病重,便讓弟弟劉義康做代理皇帝。故送禮的,把禮品一分為二,上品給劉義康,次品留給文帝。文帝有次吃柑,見其又小又澀。劉義康見后,給文帝從家里拿了些又大又甜的。
3、齊明帝蕭鸞
入選理由:愛吃粽子
太官端上的有粽子,齊明帝蕭鸞便說:“這么多飯食,我一頓吃不了。粽子四個角都破了,我打包行不,留下來當(dāng)晚飯吃吧!
4、周宣帝宇文赟
入選理由:愛吃羊肋
宇文赟在吃飯時,吃了一個羊肋,把肉吃完后,把骨頭送給了傅伏,并說道:“這骨頭,你要好好保存。這可是我啃過的骨頭。”傅伏連忙把骨頭收藏起來,后與宇文邕共同進餐。
5、唐肅宗李亨
入選理由:愛吃熟肉
唐肅宗還是太子時,經(jīng)常陪著老爹玄宗吃飯。一次御膳房準(zhǔn)備了熟肉。其中有熟羊腿;实圩屆C宗把羊腿分割開來,肅宗便將羊腿割開,然后他用餅將手上沾滿的'羊油擦下去,皇帝看了很不高興。肅宗擦完手將餅吃了,唐玄宗又很滿意了,對肅宗說:“現(xiàn)在的生活來之不易,理應(yīng)珍惜!
6、宋太祖趙匡胤
入選理由:愛吃羊肝
趙匡胤半夜突然起來。他此時非常想吃羊肝,卻猶豫不決,不肯下令。左右仆人一臉茫然,說道:“您有什么事就吩咐吧,我們定會照辦!”隨后,趙匡胤的風(fēng)趣回答,再一次表現(xiàn)出他特有的可愛。他回答道:“我如果說了,每天必定有一只羊被你們殺死!”
7、元世祖忽必烈
入選理由:愛吃涮羊肉
涮羊肉的發(fā)明與忽必烈有關(guān)。忽必烈率軍遠征,嫌伙食太差,想吃清燉羊肉。廚子便宰殺羔羊,剔選羊肉準(zhǔn)備做?蓴耻娡蝗粊硪u,廚子情急之下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鍋里混亂攪和一下,就撈出來,放點配料,給忽必烈端去了。忽必烈肚子咕咕叫直叫,吃完就披掛上陣去了。沒過多久,忽必烈就凱旋了;爻螅霰亓也煌鼜N子的功勞,就讓他再做一次,并說味太淡,該多些配料。文武大臣吃后,皆豎大拇指。忽必烈高興,給這道新菜賜名“涮羊肉”。
8、明穆宗朱載垕
入選理由:愛吃果餡餅
明穆宗想吃果餡餅。御膳房便開始忙碌起來,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后來內(nèi)監(jiān)報賬,吃果餡餅花銷五十金。明穆宗即位前,久居民間,故知道民情,便驚呼道:“有五錢銀子,足以在東華門那里買一大盒子了!
9、咸豐帝愛新覺羅·奕詝
入選理由:愛吃涼皮
咸豐帝愛吃涼粉。他微服私訪,在大街胡逛,看到有賣涼粉的。他一口氣吃了兩碗涼粉。吃完后,直夸涼粉味道好極了。為了能天天吃這人間美食,便把賣涼粉的叫到了宮中,一連吃了一個月的涼粉。頓頓吃,天天吃,咸豐帝最后直接吃膩了涼粉,在短時間之內(nèi)是不會再吃了。賣涼粉的后把祖?zhèn)魇炙噦鹘o了御廚,也好日后能隨時為皇帝做涼粉。
10、同治帝愛新覺羅·載淳
入選理由:愛吃木瓜
同治帝曾讓一個小宦官拿著自己御筆批的字條到內(nèi)務(wù)府領(lǐng)500兩銀子去買木瓜吃。內(nèi)務(wù)府負(fù)責(zé)人榮祿前來奏請:“各宮所需木瓜有專門部門供給,沒必要再花這么多冤枉錢!”
中國的歷史典故 2
一、《高山流水》
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列子·湯問》中記載,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辈绹@道:“善哉,閣下能聽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于是二人成為人生知己。后來在《呂氏春秋》中還記載著:鐘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琴,以為世無足復(fù)為鼓琴者。
二、《廣陵散》
此曲是一首曲調(diào)較為激昂的古琴曲,它的背后,包含了聶政和嵇康的兩個典故。此曲最早出現(xiàn)在東漢蔡邕的《琴操》里:聶政的父親為韓王鑄劍,由于不能及時交付而被殺。于是聶政成了遺腹子。長大后聶政在山中遇到了仙人,學(xué)會了鼓琴的絕藝,還掌握了異容術(shù)。一天聶政在鬧市鼓琴,“觀者成行,馬牛止聽”。韓王聽后立即召見聶政,命聶政當(dāng)眾鼓琴。聶政取出琴中藏匿的劍,刺殺了韓王,為父報仇。這個故事被蔡邕取名為“聶政刺韓王”。
聶政時代大約六百多年后,西晉一位才智超絕的人物,使《廣陵散》成為千古絕響。此人就是“竹林七賢”中最有影響力的嵇康。嵇康因反對司馬氏專政而遭殺害,臨上刑場時彈奏了此曲。
三、《平沙落雁》
此曲描寫了雁群降落前在空中盤旋顧盼的情景。據(jù)說明朝飽受內(nèi)憂外患困擾,天下有識之士無不憂心忡忡,此曲“借鴻鴣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也”,以示儒家倡導(dǎo)的“貧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從此來看,此曲曲中之音和曲外之意,包涵了對懷才不遇而欲取功名者的`勵志,和對因言獲罪而退隱山林者的慰藉。
四、《梅花三弄》
梅花,志高潔,歷來是文人墨客詠嘆的對象!叭笔侵竿欢吻{(diào)反復(fù)演奏三次。樂曲通過歌頌梅花不畏寒霜的頑強性格,來贊譽具有高尚情操之人。它的典故是東晉大將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的故事。王徽之應(yīng)召赴東晉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碼頭。恰巧桓伊在岸上,兩人并不相識。王徽之便命人對桓伊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伊此時已是高官,卻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diào),高妙絕倫。二人相會雖不交一語,卻是難得的機緣。正是這不期相遇,才導(dǎo)致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的誕生。
五、《十面埋伏》
公元前202前,楚漢雙方會戰(zhàn)于垓下,后人根據(jù)這場戰(zhàn)爭作了有名的琵琶大套武曲《十面埋伏》。此曲一開始便是兩軍決戰(zhàn)垓下,一時“聲動天地、瓦屋若飛墜”!敖鹇、鼓聲、劍努聲、人仰馬翻聲”此起彼伏,然后一陣沉寂,之后在吶喊中勝負(fù)分曉,在此曲高昂的曲調(diào)中,傳來的不僅僅是勝利者的歡快的號角,還有失敗者非凡的氣概。
六、《夕陽蕭鼓》
是琵琶文曲,有人認(rèn)為此曲的立意,來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事實上歷史上更多人認(rèn)為它的音樂意境,來自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一詩。此曲所描述的那種畫韻詩境盡現(xiàn)于眼前,使人有如夢回唐朝,進而無限感懷大唐盛世之萬千氣象。
七、《漁樵問答》
《三國演義》開篇詞中的幾句“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笨勺龉徘稘O樵問答》的妙解。
漁樵耕讀是農(nóng)耕社會的四業(yè),代表了我國民間的基本生活方式。這四業(y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不同價值取向。如果說耕讀面對的是現(xiàn)實,蘊涵入世向俗的道理,那么漁樵的深層意象是出世問玄,充滿了超脫的意味。樂曲通過漁樵在青山綠水間自得其樂的情趣,表達對追名逐利的鄙棄,反映的是一種隱逸之士對漁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擺脫俗塵凡事的羈絆。塵世間萬般滯重,在《漁樵問答》飄逸瀟灑的旋律中煙消云散。此境界令人嘆服。
八、《胡笳十八拍》
郭沫若稱贊此曲:那像滾滾不盡的海濤,那像噴發(fā)著熔巖的活火山,那是用整個靈魂吐訴出來的絕叫,還稱它是一首自《離騷》以來最值得欣賞的長篇抒情詩。曹操得知好友蔡邕之女蔡文姬在匈奴,便派使臣用重金將她贖回,而兩個年幼的兒子卻不得不留在匈奴,后人稱這段史實為“文姬歸漢”。文姬歸漢后,悲嘆母子天各一方,畢生不得相見,便寫下了此曲。她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通曉漢、胡音樂,此曲是她根據(jù)匈奴樂器胡笳的特點而創(chuàng)作的,曲中將漢、胡音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從而使之成為古代少有的中外結(jié)合的結(jié)晶。
九、《漢宮秋月》
秋風(fēng)習(xí)習(xí),月亮高掛,宮墻內(nèi)多少眼淚,無盡的等待和期盼,只落的滿頭百發(fā)。據(jù)載,《漢宮秋月》意在表現(xiàn)古代受壓迫宮女的幽怨悲泣情緒,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人生遭遇的同情。
十、《陽春白雪》
陽春白雪的典故來自《楚辭》中的《宋玉答楚王問》一文。楚襄王問宋玉,先生有什么隱藏的德行么?為何士民眾庶不怎么稱譽你?宋玉說,有歌者客于楚國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國中和者有數(shù)千人。當(dāng)歌者唱“陽春白雪”時,國中和者不過數(shù)十人。宋玉的結(jié)論是:下里巴人是一種民間歌曲,“陽春白雪”是當(dāng)時楚國一種高級歌曲,能唱和的人自然很少。那些平凡的人,怎能了解我們的作為呢?
中國的歷史典故 3
1、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么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比缓笳D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shù)年形成大治局面。
2、紙上談兵:
戰(zhàn)國時,戰(zhàn)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rèn)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rèn)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后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zhàn)中損兵40萬。
3、朝秦暮楚:
戰(zhàn)國時代秦楚相爭頻繁,各諸侯國視利害所重,時而助秦,時而事楚。因而形成了一個形容在列強爭奪勢力范圍的條件下,各集團和人們的態(tài)度動搖多變,反復(fù)無常的成語。
4、圖窮匕見:
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前往秦國去刺殺秦王贏政,演出悲壯的一幕。荊軻告別太子丹時,高歌:“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钡搅饲貒G軻以重金收買秦王寵臣,得見秦王。荊軻假稱要向秦王贏政獻上督亢地區(qū)的地圖,當(dāng)贏政打開地圖時,荊軻抓起卷在地圖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驚,猛地掙脫。荊軻被秦的武士所殺。
5、大義滅親
這個故事就比較有名了,在〈東周列國志〉上也有記載,不過我要講的則是出自〈左傳 隱公四年〉:春秋時,衛(wèi)國石蠟之子石厚,與公子州吁共謀殺君篡位。石厚為了安定國內(nèi)人心,去求計于自己的父親。石蠟因之而設(shè)計,借陳桓公的幫助,乘他們到陳國之機,逮捕了州吁和石厚。衛(wèi)國派人到濮殺死了州吁,石蠟派家臣到陳殺死了石厚!蹲髠鳌芬虼朔Q贊道:“君子曰:‘石蠟,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同與,就是一同處死的意思)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大義滅親”原指為君臣大義而滅父子私情,后用以泛指炎維護正義而不徇私情。
6、烽火戲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諸侯求教的鬧劇。結(jié)果,少數(shù)民族犬戎進攻西周,再起烽火時,諸侯無人來援,幽王被殺,西周結(jié)束。從此周天子的權(quán)威一落千丈,出現(xiàn)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群雄并起,諸侯紛爭的局面。
7、破天荒
唐代荊州文風(fēng)不振,每年解送舉人應(yīng)考,均未中試,時人稱為“天荒”。后劉蛻以荊州解送的舉人登第,打破了該州多年無人中舉的局面,時人稱為“破天荒”。荊州刺史崔鉉特獎勵劉蛻七十萬貫破天荒錢。劉蛻答謝說:“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曰天荒!庇肿运纬詠,江西地方無人以狀元及第,后有何昌以對策居第一,有人以詩寄何昌言云:“萬里一時開驥足,百年今始破天荒。”后用以指前所未有或首次出現(xiàn)。
8、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nèi)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fā)生戰(zhàn)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后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zhí)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fā)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9、心腹之患:
春秋末年,吳王夫差準(zhǔn)備出兵伐齊,越王勾踐帶臣子及厚禮來朝見,夫差特別高興。伍子胥認(rèn)為出兵伐齊,作用不大,當(dāng)前越國是吳國的心腹之患。夫差根本不聽。沒過幾年,越國趁吳國北上伐晉國時出兵伐吳,將吳國徹底打敗。
10、王侯將相:
秦朝末年,統(tǒng)治階級的殘暴統(tǒng)治造成民不聊生。為了修筑北方的長城,募集許多勞工。陳涉、吳廣等因為大雨延誤行程,按律當(dāng)斬,他們提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于是揭竿而起,其他豪杰也蜂擁而起,起義軍迅速推翻了秦朝的統(tǒng)治。
【中國的歷史典故】相關(guān)文章:
奧運與中國的歷史典故09-25
中國歷史典故05-27
中國歷史典故04-09
中國著名歷史典故故事03-21
中國好家風(fēng)的歷史典故05-29
中國歷史典故大全03-13
中國趣味歷史典故4篇10-16
中國歷史典故(精選21篇)01-07
中國歷史典故實用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