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古詩《題西林壁》改寫記敘文
《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為大家分享了古詩《題西林壁》的改寫,歡迎借鑒!
古詩《題西林壁》改寫1
金秋時節(jié),秋高氣爽,天氣晴朗,夏姑娘悄悄地退到幕后,秋姑娘粉墨登場,蘇軾帶著他的老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妹妹蘇小妹一起去廬山游玩。(開篇運用了擬人手法,點出了秋色宜人,也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廬山的空氣真是太新鮮了,蘇軾深吸一下,真像進了天然氧吧一樣。蘇軾舉目四望,周圍的山嶺一座挨著一座,像一只只綿羊,又像一條條青綠色的蛟龍,它們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半山腰輕輕地籠著一層薄霧,一座座山就像一位位仙女披著面紗在舞動……廬山真是名不虛傳!(對山的觀察很細致,動靜結(jié)合的描寫形式,讓讀者也切身感受到廬山的美。)
蘇軾一邊牽著老父親,一邊喊弟弟妹妹跟緊了。他們沿著蜿蜒的小路,緩緩前行。路旁許多參天的古木挺立著——銀杏樹拿著小扇子,楓樹在搖擺著自己的'身子,好像在展現(xiàn)它那優(yōu)美的身材,展示它如火般的熱情……(過渡句運用恰當,自然引出詩人在路上欣賞到的美景。)
沿著山峰前行,突然奇跡出現(xiàn)了——廬山的山嶺改成了山峰的模樣!山峰有的高聳入云,直插云霄;有的像一把利劍……那里怪石嶙峋,千姿百態(tài)。蘇軾拿出毛筆,揮筆在西林寺的墻壁上寫下了一首詩: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從此以后,《題西林壁》這首詩引來了成千上萬的游客。人們慕名而來,想親眼目睹廬山的神秘面目是否和蘇軾寫的一模一樣。
古詩《題西林壁》改寫2
今日,我去郊外觀賞美景,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風景宜人的了廬山。山上到處都是云海,有時,云霧冉冉上升,將整個廬山淹沒在茫茫云海中。有時還可以看到“瀑布云”的情景,有時它像涓涓細流,流入幽谷,有時又似奔騰的江河,洶涌澎湃,飛流直下,一瀉千里。不光只是云海,也是“名人”,從山上匯集而來的.泉水,經(jīng)過山川石階,折成三疊,全長近百米。從高高的山頭凌空而下,宛如一幅水簾懸掛在空中。
我繼續(xù)向前,穿棱在一座座連綿起伏的高山中,那些高山好像會“變臉”,橫著看是壯觀的山嶺,而側(cè)著看卻成了雄偉的山峰。當你身處這景色秀麗的廬山之中,無論償是從遠處望、近處看,還是高處俯視、低處仰望,所見景象完全不同,好像看見了一個個“變臉大王”,一會兒變成這樣,一會兒又變成了那樣。
“哇!哇!”天池……這些壯觀的景象讓人的眼睛應(yīng)接不暇,讓人贊嘆不已,美中不足的是我根本弄不清“廬先生”的真面目,是“如花似玉”?還是?我置身于廬山之中,卻猜不透也摸不到它的樣子,可真是當局者迷呀!
這次廬山之旅真是一次開闊視野的,突然我詩興大發(fā),拿出隨身攜帶的刻刀在石壁上刻上: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并取名“題西林壁”。
古詩《題西林壁》改寫3
在一個生機盎然的春天,蘇軾坐著馬車,和幾個隨從來到了薄霧環(huán)繞的廬山。
蘇軾遠眺之時覺得那廬山真是連綿起伏、忽隱忽現(xiàn),一走到山腳下時才覺得那廬山甚是壯麗、宏偉。高聳入云的廬山有了霧氣環(huán)繞,更添了一些神秘感。
走進廬山,蘇軾聞見鳥啼,嗅見清風飄來的幽香,感到無比的清爽。他帶著好心情,一步步走著,心曠神怡。
蘇軾走著,遇到了不少來廬山游玩的人,他們個個精神抖擻,神清氣爽的`樣子,似乎都是受了廬山這塊風水寶地的影響。蘇軾尋了一位正努力爬山的人:“這世界,甚寒,您為何來此地游賞?”那人曰:“此地風水好,何不來?我想得知您其名?”蘇軾道:“我姓蘇!闭f罷,蘇軾即繼續(xù)上山。
到廬山之中時,發(fā)現(xiàn)這廬山似乎另有面貌——崇山峻嶺,樹木參天,山路陡峭,石頭千奇百怪,永無盡頭。因他又往上看,仍一望無際,不禁感嘆道:“這山的真面目,我還真不知道,因為我仍身處在這廬山之中啊!”
【古詩《題西林壁》改寫記敘文】相關(guān)文章:
題西林壁改寫作文(精選23篇)09-21
題西林壁改寫作文3篇08-01
蘇軾《題西林壁》詩意及賞析08-12
古詩《塞下曲》改寫05-04
關(guān)于改寫古詩04-04
改寫古詩《秋思》作文11-19
捉蟋蟀古詩改寫08-14
改寫古詩作文04-13
改寫古詩作文11-13
改寫古詩《清明》作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