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世家》讀書筆記(通用7篇)
越國的歷史上,勾踐是一枝獨秀。在他之前寂寂,之后寥寥,除了偏僻,落后及與中原地區(qū)風俗習慣不同以外,也沒什么可說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越王勾踐世家》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參考
《越王勾踐世家》讀書筆記 篇1
在中國,所有讀過書的人,大概都知道“臥薪嘗膽”的故事,當然也知道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越王勾踐。這一點兒也不錯。自古而今,“臥薪嘗膽”的故事不知道激勵了多少“有志之士”在困境中自強不息,重新崛起。因而,在人們的心目中,越王勾踐一直就是一個“處逆境而不失志”的經(jīng)典人物。“臥薪嘗膽”被作為一個成語收入了《漢語辭典》,這個故事也被編進了教科書,鼓舞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這種“待遇”,在眾多的歷史人物,特別是歷代帝王君主之中亦是為數(shù)不多的。
據(jù)史書記載,越王勾踐的祖先是夏禹的后人,是夏后帝少康的小妾所生的兒子——“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少康是夏朝的第六代君王,是帝相的兒子。帝相在位時,適逢有窮后羿和寒浞作亂,帝相為寒浞所殺。這時帝相的妻子緡已經(jīng)懷孕,動亂中從一個孔穴中逃走,逃到了有仍(古國名,在今山東省濟寧市一帶),并在這里生下了少康。后來歷盡周折,少康歸夏為王,即位后便封庶子無余于越,負責在會稽管理對禹的祭祀!吧倏悼钟砑乐^祀,乃封其庶子于越,號曰無余!(《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外傳》)因禹去世于會稽山,而且就葬在了那里。這里的人們都把頭發(fā)剪得較短,而且身上都刺著花紋,是表示強悍還是野蠻?亦或是一種習俗?不得而知?峙潞髞砟酥廉斀竦募y身之風就始于那時。越人在那里劈山開荒,修筑建造城邑,經(jīng)歷了二十多代以后,傳到了允常,便開始稱王。史書上對于允常的記載幾乎沒有,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此也中一帶而過,只說“允常之時,與吳王闔廬戰(zhàn)而相怨伐!敝劣跒槭裁础皯(zhàn)而相怨伐”則沒有交待,其他史料里也沒有這方面的記載。當然,也可能是本人沒有查考詳盡的緣故。不過,我們可以推測,那時的爭戰(zhàn),無非就是因為“地盤”問題。
允常死后,他的兒子勾踐即位。這個頗負美名和英名的人物從此便出現(xiàn)在中國歷史的舞臺之上。勾踐在位期間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滅掉了吳國,使越國強盛起來!爱斒菚r,越兵橫行于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關(guān)于勾踐滅吳這件事,后面還要細說,所以在這里只是略略提及。
《越王勾踐世家》讀書筆記 篇2
越王勾踐,幾乎人人皆知,但司馬遷的《越王勾踐世家》讀的人不一定太多。人們總是喜歡靠對別人轉(zhuǎn)述的膚淺印象來引證或發(fā)揮,過去我也常如此,而今羞于如此,于是開始讀原著。讀書之后,所得遠勝于道聽途說。
這篇傳很有意思,不僅記載了勾踐的家世傳承,還有另外一人——范蠡。范蠡,本應該放在“列傳”中的一個人物,而放于此,說明什么?我這樣初讀古書的人還不敢妄加揣測其中有什么春秋筆法,但我想司馬遷對范蠡很推崇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越王勾踐是夏禹之后代。這其中有些歷史大概太久遠而沒有文字記載,所以越王的譜系連司馬遷也說不清,除了遠祖,接著就從勾踐之父說起。越王的傳承史中,勾踐算是出類拔萃的唯一一人。他胸有大志,總想稱霸中原,這樣他要掃除的第一個對象就是擋在其北方的吳國,而吳王也有同樣的志向啊,于是好戲就在吳越爭霸中展開。我不想說什么勾踐兵敗于會稽而向吳王夫差稱臣的恥辱,也不想談什么婦孺皆知的臥薪嘗膽,更不想贊其稱霸東南的輝煌,我只想了解一個接近真實的勾踐。這個真實的勾踐就在他與大臣文種與范蠡之間彰顯。
勾踐的霸業(yè)全賴他的幾位忠臣的輔佐,而這也表現(xiàn)了他從善如流的君主風范。當其困于會稽也,也是灰心喪氣得不得了,認為自己完了。是文種用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給他注入東山再起的勇氣。而范蠡呢,則代他與吳國交涉并為人質(zhì)于吳兩年。這樣的患難之交真是很感人的。事實也是,他對他的左膀右臂非常器重,從而靠他們的才智選準時機洗雪了恥辱,并成為春秋之一霸。當吳王夫差成為其階下囚時,范蠡看出他的猶豫不決,代他決斷,終使夫差自殺,斷絕了夫差東山再起之路。
然而,功成之后,范蠡說了一句著名的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也許是勾踐在成就霸業(yè)后表現(xiàn)出不可一世與猜疑,使范蠡這樣的智者看出了他的“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于是乘舟浮海而去。果然,文種就因讒而被勾踐賜死。
勾踐的偉業(yè)至此已開始黯淡,他死后,他的子孫又傳了若干代,到戰(zhàn)國時期,為楚所滅。不管怎樣,勾踐在華夏民族的歷史上卻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司馬遷評說他:“苦身焦思,終滅強吳,北觀兵中國,以尊周室,號稱霸王。勾踐可不謂賢哉!蓋有禹之遺烈焉!碑斘以诤辈┪镳^看到那把兩千多年還寒光凜凜的勾踐劍時,我曾想,從一把劍就可以看出這是一代英主,因為只有這樣的英主才能締造一個強大和發(fā)達的國家,才能為后世留下這樣的稀世之寶。
而勾踐人性的弱點,不也成就了另一個智者的傳奇嗎?
范蠡是個當之無愧的智者。他的智慧不光表現(xiàn)在他對勾踐二十多年的輔佐,他對越國人民的貢獻,還表現(xiàn)在他能夠在名利面前全身而退。他意識到他在越國已是“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于是執(zhí)意離開。在他堅辭勾踐時,勾踐可是拿半個國家來挽留他的啊。這樣清醒的認識,就是到今天又有幾人有之?
范蠡浮海到齊國,變姓名為鴟夷子皮,在海邊種地,開始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很快又積攢起萬貫家財,也很快為齊國人所了解,于是又為相于齊。這第二次位高權(quán)重之時,他又意識到位高跌必重、財多禍必至,于是又罷官散財,歸隱于陶這個地方。這一回,他又自稱是陶朱公,而這一回他又開始在商業(yè)上大顯身手,成為一代富賈。范蠡的三次創(chuàng)業(yè)都業(yè)績輝煌,真世所罕見。司馬遷贊曰:“范蠡三遷皆有榮名,名垂后世!
范蠡何以能成功?答案就在這篇傳記中。范蠡一生不知有多少光環(huán)罩身,而司馬遷都輕描淡寫。而有一件家事,他卻大書特書。為何?蓋因一件小事折射出范蠡的睿智通達。
范蠡大概是有三個兒子,老三生在陶,是他第三次創(chuàng)業(yè)成功之時,這個老三就是標準的富二代了?上Ъ抑欣隙恢獮楹卧诔䥽鴼⒘巳,被判了刑。范蠡說,殺人償命是理所當然,但最好是不要死在刑場上。于是他想讓老三去看一下。結(jié)果老大以死相爭要為弟弟去楚國走一趟,范蠡無奈派其去了,讓他帶了大量的錢財并告誡他不要過問所求之人,要“聽其所為”。
老大按其父親的囑咐,送了重金給一個叫作莊生的人,而后又不放心,自作聰明去賄賂了楚國一當權(quán)者。莊生向楚王進言大赦天下,楚王采納。這一信息被那當權(quán)者及時通報給了老大。這時老大認為既然國王要大赦天下,他的弟弟自然也要被放出來,而莊生無所作為,這錢就白送了。實際上莊生是德高望重之人,清廉一生,收下他的錢財只是暫時收下,打算事成之后歸還的。這些情理豈是老大懂得的'?他只覺得莊生沒幫上忙,他自然可以收回他的錢。于是,老大去莊生家中將錢財取回,還自以為聰明能干。這一舉動惹惱了莊生,他又向楚王進言,不可為一富翁子殺人開綠燈,而要使使大赦成為真正的德政,于是楚王當即下令殺了老二,第二天才大赦天下。而這個老大,只好帶著自己弟弟的尸體回家去了。
老大回到家中,其他人盡哀之,獨陶朱公笑說:這一結(jié)果在我預料之中。〔皇抢洗蟛粣燮涞,而是老大自小跟著我一起操勞,知道生計的艱難,不能舍財于人啊。而老三就不同了,生而見我富,不知錢從何而來,所以隨便揮霍,從不知吝惜,當初想讓老三去的原因就在于此啊!笆轮硪玻瑹o足悲者”。
范蠡真是洞悉人性啊!對于權(quán)位與財富,他都追求,但他不是貪婪地追求,而是深諳辨證之理,懂得進退取舍之道。古往今來,能夠這樣做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吧?哪個人不都是鍥而不舍地追求,要追求到極致,然后體會物極必反的悲哀呢?包括歷史上朝代的更迭,包括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有多少人又將居安思危的意識扎根于頭腦之中呢?我們總是在兩極之間做大幅的搖擺,擺得大,摔得重。惜哉!
至于歷史上傳說西施隨范蠡蕩舟湖海的美麗故事,在這篇傳中是一字沒提。不知司馬遷聽說過這傳說沒有?
《越王勾踐世家》讀書筆記 篇3
《史記》中記載的勾踐,距離被眾人拿做勵志典范的勾踐要差很多。史記中,勾踐只做到了“嘗膽”,但其實并未真的“臥薪”。而最早有“臥薪”這一說法要到宋朝了。而嘗膽也不是印象中的將苦膽掛在面前時常嘗一下,事實上這樣做的話動物內(nèi)臟早腐爛了。應該是有個托盤之類的,經(jīng)常放著動物的膽,象征意味更大。
而即使太史公還是用“賢”形容過勾踐,他也遠不是傳說中的典范。他應該是個暴躁并且缺乏智謀的人。如前半部被吳軍打敗的時候,他立馬提出“殺妻子,火番寶器”的方案。而在范蠡的勸慰下才打消了念頭。但是在外交上需要空間進行斡旋的時間里,焦慮的情緒讓他又不免自問“吾終于此乎?”作為領導者,大概這個時候腦子里應該是一片空白才會這樣說吧。
仔細再看,全文中勾踐唯一出的謀略是在進攻吳王夫差時,他派了三排死士,在陣前抹脖子自盡嚇到了敵軍,這才一鼓作氣打贏了戰(zhàn)役。這一低劣的行為在軍史上應該也只有戰(zhàn)敗前的日本才能媲美吧。
所以所謂“賢”,更多的是知道自己的不足,將專業(yè)的事情交給專業(yè)的人去做。比如內(nèi)政交與文種,外交與戰(zhàn)爭交與范蠡。僅就這點,作為領導者就算成功了。
要補充一點的是關(guān)于文種和范蠡。文種寬厚,細致,因而擅長“填撫國家,親赴百姓”,而范蠡則果敢而富洞察力,所以“兵甲之事”交與他。而兩人的這種性格也決定了最終的命運,范蠡一旦看出了勾踐無法分享勝利的跡象,就立刻抽身而出,也不怕暫時得罪勾踐。而文種即使得到了范蠡的信息,卻并未采取果斷的行動!案娌 笔且粋委婉的行為,也許他試圖給君王“我并無威脅”的信號。但這一下策卻給勾踐一個需要立即下手的提醒,并未下手提供了時間。
《越王勾踐世家》讀書筆記 篇4
臥薪嘗膽的故事,使我從小就記住了勾踐這個名字。 對于小孩子,這不是個好故事,它讓我們從小就記住了什么是仇恨,執(zhí)著著而不肯予樂慈悲。成年人,倒是應該記住這個名字,因為他讓我們知道了什么是英雄本色。
何謂英雄?
忍辱負重,以天下為己任,耐一時之窘境,拓來日之方長,是謂英雄。匹夫見怒,拔劍而起,以此不齒楚霸王。勾踐兵敗,困會稽山,僅五千余眾,然為他日計,為夫差臣,妻為妾,取封侯之地,終日侍奉吳王左右,為何?國仇家恨使然。吳有子胥之輔,稱霸中原,當躊躇滿志、得意洋洋之際,勾踐厚積薄發(fā),這一謀,竟謀了22年。
勾踐于吳王左右,旦暮不敢怠慢,始得歸國。三年,勾踐修養(yǎng)生息,增強民力,先下詔全國,鼓勵多生子嗣,這樣就增加了國力的基礎——人口。后興百業(yè),以身示范,吃自己種的菜,穿王妃自己縫制的衣服,可謂內(nèi)修政治。對外,聯(lián)合吳國的敵對國——齊、晉、楚,可謂外連諸侯。在外交上,表面上供奉不斷,并挑唆吳國東征西討,使吳國民力凋敝。勾踐其用心不可謂不深矣!
文有文種,武有范離,挾二十年恨,一朝破吳,遂困夫差于會稽山。公孫雄膝行代步為夫差請成,而勾踐效前時之故事,得“天與弗取,反受其咎”之慨,遂殺吳王。吳王臨死遮面,謂無面目見地下子胥?傮w看,勾踐一直在等機會,并進行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他將人人喜愛的美女寶器徑相送吳,可謂“將欲取之,必先與之”,同時,他克勤克己,取得了人民的支持。以國家為己家,制定正確的外交政策,一點點地削弱敵方的外勢和內(nèi)勢,不失時機地驕奢吳王,消耗吳國實力,并用美人計,致使“君憐而無是非”,終于,一蹴而就而成霸業(yè)。
教訓有三:
1、除惡務盡,斬草除根,免留禍患。
2、忍辱負重,大業(yè)為重,不計一日之短長。
3、內(nèi)圣而外王,修身齊家方治天下。
《越王勾踐世家》讀書筆記 篇5
在漫長的春秋時代,在一個并不起眼的國家,一位君主為我們展示了信念與堅持的力量。這個國家叫越國,這個故事叫“臥薪嘗膽”,這位君主,叫勾踐。正是他,為報被吳國侮辱之仇,努力地準備了二十二年,終于一舉成功,吞并了吳。
勾踐元年,勾踐聽說吳王要發(fā)兵討伐他,便聚集軍隊,不顧大夫范蠡的勸告,發(fā)兵攻打吳國,打敗,被困于會稽山上,大夫文種下山游說吳王,吳王免了勾踐的死,讓他做自己的仆人。勾踐多年隱忍,麻痹了吳王,把他放回了越國。勾踐一心要雪恥,便每晚睡在木柴上,吃飯前要先嘗一嘗苦膽汁,和老百姓一起下地耕作,衣著樸素,食物普通,因此深得民心。賢能的伍子胥發(fā)現(xiàn)了勾踐的計策,好心向吳王進諫卻被賜死。他死前大笑道:“不久之后,這里(吳)將是一片廢墟了!”果然,幾年之后,勾踐揮師直達吳國,攻下吳,圍困了吳王夫差。吳王用布遮面自殺,高呼:“我對不起伍員(伍子胥)!”大夫范蠡在幫助勾踐吞吳之后,便棄官經(jīng)商,成了有名的“商圣”。
這里之所以要講這么一個故事,不只是因為書上寫了,而是因為我想通過這個有名的故事讓大家明白信念的力量。勾踐回國之后,時刻不忘會稽之辱,發(fā)誓消滅吳國,這才有了后來的成功。不過各位讀者,一個人的信念,是不足以讓他成功的。勾踐的成功不僅有他自己的努力,還有文種、范蠡這些賢士的大力輔佐。
《越王勾踐世家》讀書筆記 篇6
越國的歷史上,勾踐是一枝獨秀。在他之前寂寂,之后寥寥,除了偏僻,落后及與中原地區(qū)風俗習慣不同以外,也沒什么可說的。
勾踐的父親與吳王闔閭結(jié)了仇,兩國之間互相攻伐。在勾踐剛當上越王的那一年,吳王闔閭大概是想趁他初立,政治地位還不很穩(wěn)當?shù)臅r候攻打越國,誰知勾踐卻出其不意地采用了一種特別的陣勢——————派一些死士沖到吳國的陣前,大聲喊叫著自刎而死,使得從未見過這種陣勢的吳軍一下子目瞪口呆,被越軍趁勢打了個大敗,闔閭還被射了一箭,因而一命嗚呼。(這一定是歷史上最早的自殺式攻擊,現(xiàn)在被若干國家稍加變化而廣泛使用。)取得了勝利的勾踐一定是興奮而驕傲的。所以當三年后,他得知夫差想要為父親報一箭之仇時,他沒有聽從范蠡的規(guī)勸,而自以為是地搶先采取了行動。在那場著名的戰(zhàn)事之后,越王勾踐成為了亡國之奴。
接下來的臥薪嘗膽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勾踐從一個驕橫、任性的君主一下子轉(zhuǎn)變成了委屈求全、禮賢下士,與百姓同甘共苦的賢明君主,在范蠡、文種的扶持下,辛苦慘淡、勤奮不懈地努力了二十二年,終于打敗了不聽忠心耿耿的伍子胥苦心勸諫的夫差,一雪了會稽之恥,還一躍而成了強國。我想,司馬遷也是覺得在那個君權(quán)至上,君主沒有任何約束的時代里,勾踐能夠做到這樣,已經(jīng)相當不錯了,所以在本篇記載里,并沒有過多的宣揚勾踐的那些陰暗心腸,只是略略地點出了他賜文種自殺的猜忌。
還是范蠡認清了勾踐的真面目,他知道勾踐是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人。于是他果斷地棄官而逃,先是跑到了齊國,在海邊努力耕作,沒多久就成了大富翁。這下子又冒了尖,齊國請他去做了國相?伤⒈M家財,再次落跑了!跑到了陶地,沒過多久,又成了后人皆知的大富翁陶朱公。哎,做官時位及人臣,經(jīng)商時富甲天下,又能善謀劃,知人心,懂進退,范蠡真?zhèn)人中龍鳳,世所稀有!只是有一件事情不是很明白,就是范蠡與西施的故事。有許多傳說,說是西施本就是范蠡尋來的,當時兩人就有了情愫,可是為了國家復興大事,只得忍痛割愛,將西施送到了夫差那里。等到吳國大敗,夫差身死,范蠡搶在了同樣垂涎于西施美貌的勾踐的前頭,攜了西施,泛舟湖上,過著神仙眷侶的逍遙日子。
這個故事美則美矣,可是其真實性卻很值得懷疑。范蠡輔助勾踐復國,歷時二十二年,其間殫精竭慮,勞心勞力,未必有閑情逸致來談情說愛,此其一。再者,書里明明記載,他逃離了越國之后,和兒子們合力治理產(chǎn)業(yè),說明他在西施迷惑吳王的時間里,早已成家生子,有著美滿的家庭了,此其二。傳說終歸只是傳說。也許是后人敬重西施與范蠡都是忠心為國之人,希望他們有一個美好而圓滿的結(jié)局,而附會出了這么一個故事。
《越王勾踐世家》讀書筆記 篇7
讀《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世人都感嘆越王臥薪嘗膽,苦心勵志,我卻佩服范蠡的人生境界,看得遠、看得透、看得淡。
看遠,才能覽物于胸。范蠡出身卑寒,年少時便顯露才華,無所不精,在當時政治混亂的楚國不為世人賞識。在吳國與越國連年征戰(zhàn)之時,范蠡把目光瞄準了越國的勾踐。在夫椒之戰(zhàn),勾踐戰(zhàn)敗,率5000殘兵敗將逃入會稽山。25歲的范蠡說服為宛令的好友文種一起投奔了窮途末路的勾踐?上г17年之后勾踐才識其才,一起重用了范蠡與文種,并聽取范蠡的建議,到吳國為奴,乞吳存越,以圖轉(zhuǎn)機。在范蠡的陪伴下,勾踐夫婦屈身以事吳王三年,力盡艱辛。歸國后,范蠡與文種一起擬定滅吳“九術(shù)”,建議“十年生聚”,最后滅掉了吳國。為了表彰范蠡滅吳的功績,勾踐封范蠡為“上將軍”。看遠即是目標也是過程,更是境界,只有志向高遠,人生才會有前進航標,再插上執(zhí)著的翅膀,便能愈飛愈高。
看透,才能洞若觀火。越國戰(zhàn)敗過了兩年,按照吳越雙方議和的條件,越王勾踐將要帶著妻子到吳國當奴仆,他想帶文種。范蠡愿隨勾踐同行,說:“四封之內(nèi),百姓之事……蠡不如種也。四封之外,敵國之制,立斷之事……種亦不如蠡也。”可以看出,范蠡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范蠡整頓國政,經(jīng)過十年的忍辱負重和勵精圖治,使國家轉(zhuǎn)弱為強,終于擊敗吳國,洗雪國恥。要成為一名成功人士,必須有自己獨特的眼光,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對世事的變化能洞若觀火。
看淡,才能超然物外。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在吳宮歡宴群臣時,發(fā)覺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為范蠡投湖自殺了。過了不久,有人給文種送來一封信,上面寫著:“飛鳥打盡了,彈弓就被收藏起來;野兔捉光了,獵狗就被殺了煮來吃;敵國滅掉了,謀臣就被廢棄或遭害。越王為人,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大夫至今不離他而去,不久難免有殺身之禍。”文種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隱居了起來。他雖然不盡相信信中所說的話,但從此常告病不去上朝,一天勾踐登門探望文種,臨別留下佩劍讓文仲自刎,文種悔不該不聽范蠡的勸告,只得引劍自盡。范蠡淡于名利,功成身退,留下千苦芳名。
老吳感嘆:聰明莫過范蠡,少年時執(zhí)著追求夢想,中年時歷經(jīng)悲歡離合,世事洞若觀火,老年時月滿則虧,鳥盡弓藏,淡然享受美好的夕陽。
【《越王勾踐世家》讀書筆記(通用7篇)】相關(guān)文章:
越王勾踐世家讀書筆記03-07
越王勾踐劍歷史典故09-22
關(guān)于越王勾踐劍的歷史典故09-27
有關(guān)越王勾踐劍的歷史典故09-25
越王勾踐是怎樣“臥薪嘗膽”的?12-29
通用《小海蒂》讀書筆記范文04-24
關(guān)于《生命生命》讀書筆記通用03-24
通用《生命生命》讀書筆記范文03-23
《生命生命》讀書筆記范文通用03-23
讀書筆記優(yōu)秀(通用20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