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中藥學重點總結(jié)

        時間:2023-03-16 14:23:39 總結(jié)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中藥學重點總結(jié)

          總結(jié)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jīng)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guī)律性結(jié)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jié)了吧。如何把總結(jié)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藥學重點總結(jié),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藥學重點總結(jié)

          中藥學重點總結(jié)1

          一、相同功效藥物的區(qū)別

          1.透疹——荊芥、薄荷、牛蒡子、蟬蛻、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藥物是 荊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藥物是 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腫的藥物是 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藥物是 蟬蛻

          既能透疹又能升舉陽氣的藥物是 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陽止瀉的藥物是 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涼血解毒的藥物是 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藥物是 牛蒡子 、 升麻 、 紫草

          2.通竅——白芷、細辛、辛夷、蒼耳子

          既能通鼻竅又能消腫排膿的藥物是 白芷

          既能通鼻竅又能溫肺化飲的藥物是 細辛

          既能通鼻竅又能解表的藥物是 白芷 、 細辛 、 辛夷 、 蒼耳子

          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膽、桑葉、菊花、秦皮、決明子、車前子、石決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風熱的藥物是 桑葉 、 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潤燥的藥物是 桑葉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熱解毒的藥物是 菊花 、 羚羊角 、 熊膽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熱燥濕止痢止帶的藥物是 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熱解毒、息風止痙的藥物是 羚羊角 、 熊膽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陽、息風止痙的藥物是 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潤腸通便的藥物是 決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藥物是 車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潛陽的藥物是 石決明 、 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潛陽、鎮(zhèn)驚安神的藥物是 珍珠母

          4.清虛熱——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黃連、鱉甲、銀柴胡

          專清虛熱的藥物是 銀柴胡

          既能清虛熱又能滋陰潤燥的藥物是 知母

          既能清虛熱又能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藥物是 牡丹皮

          既能清虛熱又能解暑截瘧的藥物是 青蒿

          既能清虛熱又能清肺降火、涼血止血的藥物是 地骨皮

          既能清虛熱又能除疳熱、清濕熱的藥物是 胡黃連

          既能清虛熱又能祛風濕、清濕熱的藥物是 秦艽

          既能清虛熱又能滋陰潛陽、軟堅散結(jié)的藥物是 鱉甲

          5.截瘧——青蒿、生何首烏、檳榔、常山

          既能截瘧又能清熱解暑的藥物是 青蒿

          既能截瘧又能潤腸通便、解毒的藥物是 生何首烏

          既能截瘧又能吐痰涎的藥物是 常山

          既能截瘧又能驅(qū)蟲消積、行氣利水的'藥物是 檳榔

          6.安胎——紫蘇、黃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斷續(xù)、菟絲子、白術(shù)、苧麻根、艾葉

          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氣寬中的藥物是 紫蘇

          既能安胎又能清熱燥濕的藥物是 黃芩

          既能安胎又能化濕行氣的藥物是 砂仁

          既能安胎又能補肝腎、強筋骨的藥物是 桑寄生 、 杜仲 、 斷續(xù)

          既能安胎又能補肝腎、祛風濕、強筋骨的藥物是 桑寄生

          既能安胎又能涼血止血、解毒的藥物是 黃芩 、 苧麻根

          既能安胎又能溫經(jīng)止血的藥物是 艾葉

          既能安胎又能補氣、健脾、止汗的藥物是 白術(shù)

          既能安胎又能補腎固精、養(yǎng)肝明目的藥物是 菟絲子

          7.開竅——郁金、皂莢、麝香、冰片、蟾蜍、蘇合香、石菖蒲、牛黃、遠志

          既能開竅又能活血通經(jīng)的藥物是 麝香

          既能開竅又能外用清熱解毒的藥物是 冰片

          既能開竅又能寧神化濕和胃的藥物是 石菖蒲

          既能開竅又能解毒止痛的藥物是 蟾蜍

          既能開竅又能熄風止痙、清熱解毒的藥物是 牛黃

          既能開竅又能寧心安神、祛痰、消散癰腫的藥物是 遠志

          8.殺蟲——苦參、貫眾、蘆薈、牽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檳榔、百部(皂莢、雷公藤、仙鶴草、使君子、南瓜子、鶴草芽、雷丸)

          既能殺蟲又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藥物是 貫眾

          既能殺蟲又能瀉下清肝的藥物是 蘆薈

          既能殺蟲又能逐水去積的藥物是 牽牛子

          既能殺蟲又能溫中止痛的藥物是 花椒

          既能殺蟲又能療癬的藥物是 川楝子 、 苦楝皮

          既能殺蟲又能行氣止痛的藥物是 川楝子

          既能殺蟲又能消積行氣的藥物是 檳榔

          既能殺蟲又能潤肺止咳的藥物是 百部

          9.潤腸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當歸、瓜蔞(仁)、決明子、(苦)杏仁、蘇子、肉豆蔻、生首烏、硫黃、柏子仁、知母、虎杖

          既能潤腸通便又能利水消腫的藥物是 郁李仁

          既能潤腸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藥物是 決明子

          既能潤腸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藥物是 當歸 、 桃仁

          既能潤腸通便又能清熱化痰、寬胸散結(jié)的藥物是 瓜蔞

          既能潤腸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藥物是 杏仁 、 蘇子

          既能潤腸通便又能補腎陽、益精血的藥物是 肉蓯蓉

          既能潤腸通便又能補血調(diào)經(jīng)的藥物是 當歸

          既能潤腸通便又能解毒截瘧的藥物是 生首烏

          既能潤腸通便又能補陽的藥物是 肉蓯蓉 、 硫黃

          既能潤腸通便又能補血的藥物是 當歸 、 桃仁

          既能潤腸通便又能養(yǎng)心安神的藥物是 柏子仁

          既能潤腸通便又能養(yǎng)陰的藥物是 麥冬

          10.利咽開音——蟬蛻、訶子、桔梗

          既能利咽、開音,又能宣肺化痰排膿的藥物是 桔梗

          既能利咽、開音,又能澀腸止瀉、斂肺止咳的藥物是 訶子

          既能利咽、開音,又能疏散風熱、止痙的藥物是 蟬蛻

          11.溫中止嘔——生姜、沉香、砂仁、白豆蔻、吳茱萸、丁香、高良姜

          既能溫中止嘔又能解生半夏、生天南星及魚蟹毒的藥物是 生姜

          既能溫中止嘔又能行氣止痛、納氣平喘的藥物是 沉香

          既能溫中止嘔又能化濕行氣的藥物是 砂仁 、 白豆蔻

          既能溫中止嘔又能化濕行氣安胎的藥物是 砂仁

          既能溫中止嘔又能散寒止痛、助陽止瀉的藥物是 吳茱萸

          12.納氣平喘——沉香、補骨脂、磁石

          既能納氣平喘又能溫中止嘔、行氣止痛的藥物是 沉香

          既能納氣平喘又能補腎助陽、固精縮尿的藥物是 補骨脂

          既能納氣平喘又能鎮(zhèn)驚安神、聰耳明目的藥物是 磁石

          13.續(xù)筋接骨——庶蟲、自然銅、骨碎補、斷續(xù)

          既能續(xù)筋接骨又能破血逐瘀的藥物是 庶蟲

          既能續(xù)筋接骨又能活血補腎的藥物是 骨碎補

          既能續(xù)筋接骨又能散瘀止痛的藥物是 自然銅

          既能續(xù)筋接骨又能補肝腎、止血安胎的藥物是 斷續(xù)

          二、特殊療效

          1.目珠疼痛——夏枯草

          諸骨鯁喉——威靈仙

          吐瀉轉(zhuǎn)筋——木瓜

          黃疸——茵陳蒿

          油膩肉積——山楂

          攝唾——益智仁(脾虛多涎)

          回乳——麥芽(消脹)

          通乳——木通

          梅毒——土茯苓

          肺胃出血——白芨

          便血、痔血——地榆、槐花

          蛔厥——烏梅

          脾癉——佩蘭

          夜盲癥——蒼術(shù)

          引火(血)下行——牛膝

          引火歸源——肉桂

          上行頭目,下行血!ㄜ

          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香附

          “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故專治一身上下諸痛”——延胡索

          膏淋——萆薢

          石淋——金錢草

          氣虛欲脫,脈微欲絕——人參

          亡陽證(回陽救逆)——附子

          2.安胎

          行氣安胎——紫蘇、砂仁

          清熱安胎——黃芩、苧麻根

          補肝腎安胎——桑寄生、杜仲、斷續(xù)、菟絲子

          涼血止血安胎——苧麻根

          溫經(jīng)安胎——艾葉

          固經(jīng)安胎——杜仲

          止血安胎——斷續(xù)

          養(yǎng)血安胎——桑寄生

          益氣安胎——白術(shù)(健脾)

          3.開竅

          祛痰開竅——皂莢

          清熱息風、解毒止痙、化痰開竅——牛黃

          解郁清心——郁金

          寧心、祛痰開竅——遠志

          開竅藥——麝香、冰片、蘇合香、石菖蒲、蟾蜍

          4.明目

          清肝明目——菊花、桑葉、秦皮、羚羊角、車前子、決明子、夏枯草、珍珠母、熊膽

          補肝腎明目——枸杞子、女貞子、菟絲子

          平肝明目——桑葉、菊花

          5.利咽

          利咽開音——蟬蛻、桔梗、訶子

          清熱解毒利咽——射干(祛痰)

          6.升陽(適應(yīng)癥不同)

          中氣下陷(脫肛、子宮下垂)——柴胡、升麻

          中氣下陷——黃芩

          升陽止瀉——葛根

          7.頭痛

          太陽(巔頂)——羌活、藁本、蔓荊子

          陽明(前額)——白芷

          少陽——柴胡

          太陰——蒼術(shù)

          少陰——細辛

          厥陰——吳茱萸

          8.胸痹

          通陽散結(jié)——薤白、枳實

          寬胸散結(jié)(結(jié)胸)——瓜蔞

          9.癰

          肺癰——魚腥草、蘆根、穿心蓮、敗醬草、桃仁、桔梗、貝母、巴豆、瓜蔞、薏苡仁

          腸癰——紅藤、敗醬草、白花蛇舌草、牡丹皮、(桃仁)、薏苡仁、紫花地丁、瓜蔞、大黃、芒硝

          乳癰——蒲公英、川貝母、瓜蔞

          10.清虛熱又清實熱——知母、黃柏、牡丹皮、地骨皮、青蒿、秦艽(區(qū)別于秦皮)、胡黃連

          11.通鼻竅——蒼耳子、細辛、辛夷、白芷

          12.截瘧——青蒿、生首烏、常山

          13.平補陰陽——菟絲子、沙苑子、山茱萸

          14.活血利水——益母草、牛膝

          15.肺癆咳嗽——百部

          16.寒熱往來——柴胡

          17.平肝疏肝——刺蒺藜

          18.補肺脾腎——山藥

          19.安神——丹參、石菖蒲、珍珠母、五味子、大棗、茯苓

          20.瘰疬痰核——夏枯草、玄參、黃藥子、半夏、南星、昆布、海藻、川貝母、浙貝母、白附子、連翹

          21.癭瘤——昆布、海藻、黃藥子、半夏、浙貝母

          三、藥物不同品種功效的偏向

          1.防己——祛風濕、止痛、利水消腫

          木防己——祛風止痛

          漢防己——利水退腫

          2.牛膝——活血通經(jīng)、補肝腎、強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懷牛膝——補肝腎,強筋骨

          川牛膝——活血祛瘀

          3.郁金——活血行氣止痛、解郁清心、利膽退黃、涼血

          廣郁金(黃郁金)——行氣解郁

          川郁金(黑郁金)——活血化瘀

          PS:

          片姜黃——主產(chǎn)于浙江的郁金的根莖

          莪術(shù)——破血行氣、消積止痛(莪術(shù)、溫郁金的根莖)

          4.大戟

          京大戟——瀉下逐水力強(大戟科)(瀉水逐飲、消腫散結(jié))

          紅大戟——消腫散結(jié)力勝(茜草科)

          5.五加皮

          南五加——無毒,補肝腎,強筋骨(五加科植物五加的根皮)(補肝腎、強筋骨、利尿)

          北五加——有毒,能強心,利尿,止痛(蘿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藥典”定為香加皮)

          6.萆薢——利濕去濁、祛風除濕

          綿萆薢(川萆薢)——祛風濕

          粉萆薢(粉背萆薢、山萆薢)——利濕濁

          7.菊花——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

          黃菊花(杭菊花)——疏散風熱(苦)

          白菊花(滁菊花)——平肝明目(甘)

          野菊花——清熱解毒

          四、藥名相近

          1.吳茱萸——散寒止痛、溫中止嘔、助陽止瀉

          山茱萸——補益肝腎、收斂固澀

          2.白豆蔻——化濕行氣、溫中止嘔

          肉豆蔻——澀腸止瀉、溫中行氣

          3.刺蒺藜(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風明目

          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補腎固精、養(yǎng)肝明目

          4.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胡黃連——退虛熱、除疳熱、清濕熱

          5.柴胡——疏散退熱、疏肝解郁、升陽舉陷

          銀柴胡——清虛熱、除疳熱

          6.生地黃——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7.秦皮——清熱燥濕、解毒、止痢、止帶、明目

          秦艽——祛風濕、止痹痛、退虛熱、清濕熱

          8.防風——發(fā)表散風、勝濕止痛、止痙、止瀉

          防己——祛風濕、止痛、利水消腫

          9.生姜——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姜的根莖)

          干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姜的干燥根莖)

          高良姜——散寒止痛、溫中止嘔 (高良姜的根莖)

          炮姜——溫經(jīng)止血、溫中止痛 (姜的干燥老根炮制品)

          生姜皮——和脾行水消腫 (生姜根莖切下的外表皮)

          10.川楝子——行氣止痛、殺蟲療癬(川楝的成熟果實)

          苦楝皮——殺蟲療癬(川楝樹的根皮或樹皮)

          11.鶴草芽——殺蟲(龍芽草即仙鶴草的冬芽)

          仙鶴草——收斂止血、補虛、消積、止痢、殺蟲(龍芽草的全草)

          12.蘇木——活血療傷、祛瘀通經(jīng)(蘇木的心材)

          蘇子——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紫蘇的成熟果實)

          紫蘇——發(fā)汗解表、行氣寬中(紫蘇的莖葉)

          13.決明子——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石決明——平肝潛陽、清肝明目

          14.苦參——清熱燥濕、殺蟲利尿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解毒

          丹參——活血調(diào)經(jīng)、涼血消癰、安神

          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

          西洋參——補氣養(yǎng)陰、清火生津

          黨參——益氣、生津、養(yǎng)血

          太子參——補氣養(yǎng)陰

          北沙參——養(yǎng)陰清肺、益胃生津

          南沙參——養(yǎng)陰清肺、化痰、益氣

          15.五味子——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寧心安神

          五倍子——斂肺降火、澀腸止瀉、固精止遺、斂汗止血

          16.桑螵蛸——固精縮尿、補腎助陽

          海螵蛸——固精止帶、收斂止血、制酸止痛、收濕斂瘡

          17.麻黃——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麻黃根——斂肺止汗

          18.牛黃——息風止痙、化痰開竅、清熱解毒

          雄黃——解毒、殺蟲

          硫黃——解毒殺蟲止癢、補火助陽通便

          19.菊花——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

          野菊花——清熱解毒

          20.土茯苓——解毒除濕、通利關(guān)節(jié)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豬苓——利水滲濕

          五、用量

          牛黃——入丸散,每次0.2-0.5g

          羚羊角——煎服1-3g;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麝香——入丸散,每次0.06-0.1g

          蟾蜍——入丸散,,每次0.015-0.03g

          硫黃——入丸散,1-3g

          雄黃——入丸散,每次0.15-0.3g

          巴豆——入丸散,每次0.1-0.3g

          砒石——入丸散,每次0.002-0.004g

          朱砂——入丸散或研末沖服,每次0.3-1g

          細辛——煎服2-5g;入丸散劑0.5-1g

          馬錢子——入丸散,日服0.3-0.6g

          人參——挽救虛脫15-30g

          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內(nèi)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

          甘遂——入丸散,每次0.5-1g,醋制

          檳榔——單用殺蟲60-120g

          六、用法

          1.后下(芳香類)

          薄荷、生大黃、砂仁、白豆蔻、肉桂、沉香、番瀉葉、鉤藤、魚腥草、青蒿

          2.先煎(貝殼、礦石類藥物)

          水牛角、生石膏、生磁石、珍珠母、龍骨、石決明、龜板、鱉甲、牡蠣、代赭石、附子、

          川烏、生自然銅

          3.沖服

          芒硝、竹瀝、琥珀(沉香粉)

          4.泡服

          番瀉葉

          5.不入煎劑

          雷丸(蛋白酶)、琥珀、蘆薈、朱砂、牛黃、開竅藥(麝香、冰片、蘇合香、蟾蜍)

          6.只外用,不內(nèi)服

          升藥、爐甘石、土荊皮

          7.入丸散

          麝香、冰片、蘇合香、蟾蜍、朱砂、牛黃、琥珀、蘆薈、巴豆、馬錢子、雷丸、羚羊角、

          血竭、甘遂、雄黃、硫黃、砒石、鶴草芽

          8.包煎

          車前子(成熟種子)、海金沙(成熟孢子)、蒲黃(花粉)、五靈脂(糞便)、(枇杷葉)、

         。w)滑石、旋覆花、葶藶子、赤石脂、辛夷

          9.不宜久煎——鉤藤

          10.另煎兌服——羚羊角、人參、西洋參

          11.烊化兌服——阿膠

          12.制霜內(nèi)服——巴豆

          13.醋制——甘遂

          14.焗服——肉桂

          七、使用注意

          1.朱砂

          有毒,不可過量,忌火煅

          2.使君子

          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暈、嘔吐、腹瀉等反應(yīng);

          與熱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瀉,故服用時當忌飲茶

          3.關(guān)木通

          60g水煎,可致急性腎功能衰竭

          八、別名

          辛夷——木筆花、春花

          金銀花——雙花、二寶花、忍冬花

          茜草——茹慮、慮茹

          骨碎補——毛姜、申姜、猴姜

          僵蠶——天蟲、姜蟲

          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惡實

          射干——烏扇(原名)

          淫羊霍——仙靈脾

          補骨脂——破故紙

          山茱萸——棗皮、山萸肉

          海螵蛸——烏賊骨

          蒲公英——黃花地丁

          火麻仁——麻子仁、大麻仁

          薏苡仁——米仁、苡仁

          牛黃——丑寶、西黃、犀黃

          刺蒺藜——白蒺藜、白夕利

          麝香——元寸香、當門子

          檳榔——大腹子、花檳榔

          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

          訶子——訶黎勒、煨訶子

          庶蟲——地鱉蟲、土鱉蟲

          川楝子——金鈴子

          仙鶴草——龍芽草、脫力草

          黃藥子——黃藥脂

          牽牛子——黑丑、白丑、二丑

          穿心蓮——欖核蓮、一見喜、苦膽草

          玉竹——葳蕤(原名)

          大黃——川軍、錦紋、大黃炭

          古稱 今稱

          通草 木通

          通脫木 通草

          九、藥用部位

          五倍子——蟲癭

          桑螵蛸——卵鞘

          海螵蛸——烏賊內(nèi)殼

          五靈脂——糞便

          海金沙——孢子

          鶴草芽——冬芽

          蒲黃——花粉

          辛夷——花蕾(丁香)

          地骨皮——枸杞的根皮

          熊膽——干燥膽汁

          桑寄生——帶葉莖枝

          茯苓、豬苓——菌核(雷丸)

          附子——子根

          薤白、百合、貝母——鱗莖

          竹茹——莖的中間層

          琥珀——化石樣物質(zhì)

          乳香、沒藥、血竭——樹脂

          龍骨——化石

          麝香——成熟雄體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蟾蜍——耳后腺及皮膚腺分泌的白色漿液經(jīng)加工干燥而成

          牛黃——膽結(jié)石

          禹白附、黃藥子——塊莖

          鹿茸——雄鹿的幼角

          石決明、牡蠣——貝殼

          紫河車——胎盤

          天花粉——栝蔞的塊根

          瓜蔞——栝蔞的果實

          中藥學重點總結(jié)2

          考點一、歷代本草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該書系統(tǒng)總結(jié)了漢代以前我國藥學發(fā)展的成就,是現(xiàn)存最早的藥學專著,為本草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

          《本草經(jīng)集注》:該書第一次全面系統(tǒng)地整理、補充了《本經(jīng)》,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本草學成就,初步確立了綜合性本草著作的編寫模式,是第一部綜合性本草。

          《新修本草》:開創(chuàng)了圖文對照法編撰藥學專著的先例,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官修藥典性本草,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藥典。

          《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該書對宋代以前歷代文獻中有關(guān)藥物資料都進行了采納總結(jié),圖文對照,方藥并收,醫(yī)藥結(jié)合,資料翔實,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文獻得以保存,具有極高的學術(shù)價值和文獻價值。

          《本草綱目》:該書不僅對我國醫(yī)藥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對藥物進行了分類(人部,草部,火部),是世界科學寶庫。

          《本草綱目拾遺》:其中新增716種,對《本草綱目》做了補充。

          《中華本草》:為當代本草代表作:該書是山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主持,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總編審。全書共34卷,共收載藥物8980味。

          考點二、中藥的性能

          1、四氣確定依據(jù):是依據(jù)藥物作用于人體后的反應(yīng)總結(jié)而成。凡是能治熱證的藥物,多屬寒涼或涼性;能治寒證的藥物,多屬熱性或溫性。如黃連可以清熱瀉火,便屬寒性;干姜可溫中散寒,則屬熱性。

          2、五味確定依據(jù):一是藥物的真實滋味,二是藥物的功能。

          3、升浮與沉降藥物確定依據(jù):1.藥物的質(zhì)地輕重;2.藥物的`氣味厚薄;3.藥物的性味;4.藥物的效用

          4、歸經(jīng)確定依據(jù):1.藥物特性 2.藥物療效

          5、辛,能散、能行。有發(fā)散、行氣、活血作用。

          甘,能補、能緩、能和。有補虛、和中、緩急、調(diào)和藥性等作用。

          酸,能收、能澀。有收斂固澀作用。

          苦,能泄、能燥、能堅。

          咸,能軟、能下。有軟堅散結(jié)、瀉下通便作用。

          澀,能收、能斂。同酸味一樣有收斂固澀作用。

          淡,能滲、能利。有滲濕利水作用。

          考點三、中藥的配伍

          1、單行:即應(yīng)用單味藥就能發(fā)揮預(yù)期治療效果,不需其他藥輔助。如獨參湯,單用人參一味補氣固脫等。

          2、相須:即性能相類似的藥物合用,可增強原有療效。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強清熱瀉火效果等。

          3、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種共性的兩藥同用,一藥為主,一藥為輔,輔藥能增強主藥的療效。茯苓能增強黃芪的補氣利水效果。

          4、相畏:即一種藥物的毒烈之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減輕或消除,故云半夏畏生姜。

          5、相殺:即一種藥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烈之性。如生姜能減輕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故云生姜殺半夏。

          6、相惡:即兩藥合用,一種藥物能使另一種藥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喪失。如人參惡萊菔子,因萊菔子能削弱人參的補氣作用。

          7、相反:即兩種藥物合用,能產(chǎn)生或增強毒害反應(yīng)。如烏頭反半夏、甘草反甘遂等。

          8、在藥物七情中,單行既不增效或減毒,也不增毒或減效,臨床可據(jù)情酌選;相須、相使表示增效,臨床用藥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殺表示減毒,應(yīng)用毒烈藥時需考慮選用;相惡表示減效,用藥時應(yīng)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則上應(yīng)絕對禁止。

          中藥學重點總結(jié)3

          如何治療熱痰

          熱痰:由熱邪侵肺或先受風或寒邪而發(fā)高熱數(shù)天后,使津液燒灼而轉(zhuǎn)化為黃黏痰,病人怕熱喜涼飲,舌紅苔黃膩,瀉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甘草5克,生石膏30克,黃芩10克,杏仁10克,膽星6克。

          小腸生理病理特點及病理變化

          1.小腸的`生理病理特點:小腸受盛胃中之水谷,泌別清濁,清者輸于全身,濁者滲入膀胱,下注大腸,與心互為表里。故小腸的病理變化主要反映為二便異常。

          2.小腸的基本病理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清濁不化,轉(zhuǎn)輸障礙,以小便不利、大便泄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

          失于受盛:失于受盛則見嘔吐、食人腹痛等。

          失于化物:失于化物則見食人腹脹、完谷不化等。

          清濁不化:清濁不化則上吐下瀉、腹痛腸鳴。

          小腸實熱:小腸實熱多由濕熱下注,或心移熱于小腸所致,表現(xiàn)為小便頻數(shù),或尿液渾濁不清,或淋濁,或赤澀,或莖中痛。

          小腸虛寒:小腸虛寒多因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所致,表現(xiàn)為腸鳴泄瀉、腹痛喜按等。

          風痰的含義及治療藥方

          風痰:由風邪侵肺即傷風引起,開始痰白稀,以后可轉(zhuǎn)黃黏痰,病人怕風,舌苔初起白,后轉(zhuǎn)薄黃,杏蘇飲加減:杏仁10克,蘇葉6克,荊芥6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白前10克。痰色轉(zhuǎn)黃,加膽星6克,連翹10克,銀花12克。

          中醫(yī)古籍

          御風草-《雷公炮炙論》

          雷公云:御風草根莖斑,葉皆白、有青點。使御風草根,勿使天麻。二件若同用,即令人有腸結(jié)之患。

          若修事御風草十兩,用蒺藜子一鎰,緩火KT焦熟后,便先安置御風草十兩于瓶中,上用火KT過蒺藜子蓋,內(nèi)外便用三重紙蓋、并系,從巳至未時,又出蒺藜子,再入KT炒。準前安御風草瓶內(nèi),用炒了蒺藜子于中,依前蓋,又隔一伏時后出,如此七遍。瓶盛出后,用布拭上氣汗,用刀劈,焙之,細銼,單搗然用。

          降真香-海藥本草木部

          徐表《南州記》云:生南海山,又云生大秦國。味溫,平,無毒。主天行時氣,宅舍怪異,并燒悉驗。又按仙傳云:燒之,或引鶴降。醮星辰,燒此香甚為第一。度燒之,功力極驗;小兒帶之能辟邪惡之氣也。(《大觀》卷十二頁48,《政和》頁310,《綱目》頁1366)。

          海藥本草果米部-橄欖

          謹按《異物志》云:生南海浦嶼間。樹高丈余。其實如棗,二月有花生,至八月乃熟,甚香。橄欖木高碩難采,以鹽擦木身,則其實自落。(《大觀》第二十三卷,37頁;《政和》479頁,《綱目》1301頁)

        【中藥學重點總結(jié)】相關(guān)文章:

        中藥學生實習總結(jié)05-13

        中藥學實習自我總結(jié)06-27

        火災(zāi)重點總結(jié)通用05-29

        英語重點詞組總結(jié)05-26

        處暑養(yǎng)生的重點總結(jié)07-02

        重點工作總結(jié)及重點工作安排07-01

        處級干部重點考察總結(jié)09-24

        春的追尋課堂重點總結(jié)06-20

        重點短語和句型的總結(jié)06-2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