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閩南過年習(xí)俗
春節(jié)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集祈福攘災(zāi)、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ji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獨特的閩南過年習(xí)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祭先祖
每年的大年三十,家里無論男女老少都得忙起來。泉州的習(xí)俗認為“年兜”(即除夕)那天是祭祀祖先的重大節(jié)日。那天中午,家家戶戶都要備辦豐盛菜肴敬奉祖先,即便是貧寒之家也要盡力而為。供桌上擺滿各色糕果和雞鴨魚肉,中間高堆“過年飯”,以陶缽盛大米(象征豐衣足食),上面再擱碗糕(因為碗糕俗稱發(fā)糕,象征興旺發(fā)達)、柑橘(象征吉祥如意)、紅雞蛋(象征吉祥、有福)、紅米丸(象征團圓、圓滿)和米粉蒸制的金、銀錠(象征財源廣進),中插春枝(象征年年有余,閩語中的“!本褪恰按骸币簦R郧昂芏噢r(nóng)戶過年時都要在存放大米的米缸和存放糧食的米囤上貼個“春”字,既寓意春節(jié)來臨,更寓年年有余。
供桌前還要再置放一個火爐,象征家運亨通、紅火。芋頭也要上供桌。也許會有不少人產(chǎn)生疑問,如果你看過芋頭剛挖出來是怎樣的,你就會明白。剛挖出來的芋頭是有許多小的芋艿附在一個大芋頭上的,象征著多子多孫,堅信多子多福的古人就把它也擺上了供桌,希望多子多孫,人丁興旺。等到下午三四點的時候,爸爸媽媽便會張羅我們把做好的年夜飯擺在供桌上以拜祭祖先。祠堂里,長輩們點香祭拜“請”祖先,祠堂的大埕上也站滿了人,小孩子們玩起各自帶來的鞭炮,外出歸來的兄弟姐妹們互道平安后便開始敘起舊來。一炷香燒完后,就可以給祖先們燒紙錢放鞭炮了。
閩南的'紙錢頗有講究,分為金箔紙錢與銀箔紙錢。金箔紙錢是用來拜天公與敬神用的,而銀箔紙錢則是用來敬奉先祖的。聽老人們說,銀箔紙錢是先祖?zhèn)冊诹硗庖粋世界用的通行貨幣,先祖?zhèn)円郧翱鄳T了,在除夕那天給他們多燒點紙錢,祈求他們保佑家族興旺、添丁進財。紙錢一直擺到傍晚,再燃放鞭炮,子孫們跪拜祖先,祭禮也告完成,俗稱辭年。
二、“熗火盆”
安(安溪)、永(永春)、德(德化)等山城在除夕那天晚上還要吃甘蔗。說到甘蔗,閩南地區(qū)過年時一般都要買甘蔗,少則兩三根,多則七八根、十幾根。一般是連帶葉的蔗尾都留著,根部也不削皮,這樣才能夠存放得久一點。買回后一般放在門后,特別是大門。舊時大門為雙扇門,左右兩扇門后要各放一根連根帶葉的甘蔗。除夕一夜連兩歲,閩南人在除夕那天晚上要吃甘蔗,寓意“甜頭甜尾”,一年到頭生活甜蜜幸福。吃完的蔗渣正好“熗火盆”!盁汀痹陂}語中就是“燃燒”的意思,一般是傍晚時分在家門口用田里的稻草、拾來的枯枝等東西堆成一堆成盆狀,然后放火點燃,寓意來年生活紅火興旺,同時也有驅(qū)邪避災(zāi)之意。到了晚上,“火盆”快燒盡時,就用蔗渣放入火堆,充當(dāng)燃料。
而晉江,特別是安海一帶,除夕晚上流行的是“跳火盆”,所謂“跳火盆”,是在家門口以干薯藤、稻草以及“撣塵”用過的掃塵枝等燃起火堆,然后家中所有的男性成員逐一從熊熊火堆上跳躍過去,男嬰由成人抱著跳過,外出未歸的男人則由在家的兄弟替跳,同樣寓意來年生活紅火、興旺和驅(qū)邪避災(zāi)。
泉州、晉江、石獅沿海一帶過春節(jié)還要蒸碗糕,有的還把碗糕叫做“發(fā)糕”。閩語的“發(fā)”就是發(fā)財、發(fā)達的意思,因為蒸碗糕得先發(fā)酵,所以碗糕寓意著能夠發(fā)達發(fā)財、發(fā)家致富。米粉發(fā)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頂部就會裂開,寓意“笑口常開”,象征全家幸福安康、歡歡喜喜,整日笑嘻嘻。碗糕大都是做成甜味的,寓意生活甜蜜,吉祥如意。
三、拜天公
古人認為天是老大,豈能不敬天公?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俗稱“天公生”!疤旃本褪恰坝窕蚀蟮邸保澜谭Q之為“昊天上帝”,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是統(tǒng)領(lǐng)三界內(nèi)外十方諸神以及人間萬靈的最高神,代表至高無上的“天”。所以正月初九這天與過年一樣隆重。
敬天公是閩南地區(qū)最盛行的民俗,再窮的人家每年正月也要祭祀一次,除了正月初九天公生日外,每逢喜慶節(jié)日也會殺豬宰羊來敬天公。敬天公的民俗除了閩南地區(qū),在臺灣和東南亞一帶的閩南華僑也廣為盛行,祭祀的風(fēng)俗與閩南地區(qū)大致一樣。除了祈福保佑的含義外,“敬天公”更是華僑們思鄉(xiāng)的一種表達方式。
祭拜天公必須隆重,供品也比較講究,頂桌主要以清素齋品為主,下桌擺五牲葷食獻給天宮部屬神明。
頂桌除了齋品外,還要鮮花、蠟燭各一對,并且以紅龜粿、發(fā)粿來敬奉。紅龜粿代表吉祥,上頭的龜甲圖案表示長壽,說明天公有保育萬物之德,地位遠超人類祖先。
獻給天公的銀紙錢則需要用特別制作的“天公金”,來代表人們對天公崇高的敬意。
“敬天公”從大年初九凌晨開始。那時,家家戶戶都要開始放鞭炮,廳堂上點燃紅燭燈,稱為“老天爺燈”。然后,長輩們領(lǐng)著一家大小跪在桌前,連抱在懷中的嬰兒也不能免,并依長幼順序上香,行三跪九叩禮,祈求在新的一年里福運高照、家人平安、事業(yè)昌隆。嬰兒往往由母親抱著,點著的香要塞在孩子手中,象征性地拜幾拜。母親的口中還要念念有詞,祈禱孩子平安長大。一家人中若有人外出,也得由弟妹或配偶替他(她)上香。儀式一般會進行到初九清晨五點左右。拜天公時還會焚燒一些紙錢和一種叫“補運單”的紅紙,上書一家老小的生辰八字。
這一天還有一些不可觸犯的禁忌。如不可曝曬女性內(nèi)褲、不可隨便傾倒便桶、口出穢言等等,以免褻瀆玉皇大帝。
四、神明游
在傳統(tǒng)節(jié)日以及特殊日子,閩南大部分村莊都有神明“巡游”的習(xí)俗,也叫“菩薩過生日”。通俗地說即到別的村莊或廟宇“換香火”,也可以說是神明之間的聯(lián)誼,寓意互相保佑各自村莊風(fēng)調(diào)雨順、平平安安。
每一個村都有自己的神明,所以春節(jié)那幾天非常熱鬧,今天這個村的神明到我們村,明天那個村的神明又來了,后天我們村的神明再去其他村。大人抬著神明小孩跟著,到了地點就擺香火祭品,進行祭拜。
我所在的村莊就以供奉“清水巖祖師爺”為祖先神。去年的正月初四,我就去參加了一場祭拜,隨香的人那叫一個多啊,鞭炮聲響遍整個村莊。這樣的習(xí)俗也隨閩南人的外遷而傳播到了臺灣及東南亞地區(qū),每年春節(jié)或在神明“生日”的時候,都會有大規(guī)模的神明進香團,最為出名的是臺灣的媽祖進香。
五、蒸碗糕
“筅塵”節(jié)之后,在閩南一帶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晉江、石獅等沿海一帶,為過好春節(jié),還要蒸“碗糕”,這“碗糕”也稱為“發(fā)糕”。在閩南語里,年糕是越“發(fā)”越好,因為“發(fā)”就是發(fā)財、發(fā)達的意思。蒸“碗糕”得先“發(fā)酵”,所以“碗糕”寓意著能夠發(fā)達發(fā)財、發(fā)家致富。
六、閩南過年習(xí)俗
每年的大年三十,家里無論男女老少都得忙起來。泉州的習(xí)俗認為“年兜”(即除夕)那天是祭祀祖先的重大節(jié)日。那天中午,家家戶戶都要備辦豐盛菜肴敬奉祖先,即便是貧寒之家也要盡力而為。供桌上擺滿各色糕果和雞鴨魚肉,中間高堆“過年飯”,以陶缽盛大米(象征豐衣足食),上面再擱碗糕(因為碗糕俗稱發(fā)糕,象征興旺發(fā)達)、柑橘(象征吉祥如意)、紅雞蛋(象征吉祥、有福)、紅米丸(象征團圓、圓滿)和米粉蒸制的金、銀錠(象征財源廣進),中插春枝(象征年年有余,閩語中的“!本褪恰按骸币簦。以前很多農(nóng)戶過年時都要在存放大米的米缸和存放糧食的米囤上貼個“春”字,既寓意春節(jié)來臨,更寓年年有余。
供桌前還要再置放一個火爐,象征家運亨通、紅火。芋頭也要上供桌。也許會有不少人產(chǎn)生疑問,如果你看過芋頭剛挖出來是怎樣的,你就會明白。剛挖出來的芋頭是有許多小的芋艿附在一個大芋頭上的,象征著多子多孫,堅信多子多福的古人就把它也擺上了供桌,希望多子多孫,人丁興旺。等到下午三四點的時候,爸爸媽媽便會張羅我們把做好的年夜飯擺在供桌上以拜祭祖先。祠堂里,長輩們點香祭拜“請”祖先,祠堂的大埕上也站滿了人,小孩子們玩起各自帶來的鞭炮,外出歸來的兄弟姐妹們互道平安后便開始敘起舊來。一炷香燒完后,就可以給祖先們燒紙錢放鞭炮了。
閩南的紙錢頗有講究,分為金箔紙錢與銀箔紙錢。金箔紙錢是用來拜天公與敬神用的,而銀箔紙錢則是用來敬奉先祖的。聽老人們說,銀箔紙錢是先祖?zhèn)冊诹硗庖粋世界用的通行貨幣,先祖?zhèn)円郧翱鄳T了,在除夕那天給他們多燒點紙錢,祈求他們保佑家族興旺、添丁進財。紙錢一直擺到傍晚,再燃放鞭炮,子孫們跪拜祖先,祭禮也告完成,俗稱辭年。
【獨特的閩南過年習(xí)俗】相關(guān)文章:
德國過年習(xí)俗07-17
英國過年習(xí)俗12-28
中國的過年習(xí)俗作文11-24
各國過年的飲食習(xí)俗12-27
春節(jié)習(xí)俗作文600字:過年的習(xí)俗09-09
過年習(xí)俗作文-春節(jié)12-22
北京過年習(xí)俗作文11-24
我家過年習(xí)俗作文11-24
過年的習(xí)俗作文450字01-27
過年習(xí)俗的作文9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