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集合15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歡迎大家分享。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ㄒ唬┙滩姆治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大綱要求學生了解詩歌的基本特點,培養(yǎng)他們閱讀詩歌的興趣和能力。同時要求學生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對古文化的涵養(yǎng)。
本詩是盛唐時期邊塞詩人所作,很具有代表性,在整個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是20xx年上海中考必考課目之一。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A、了解唐朝詩歌發(fā)展的基本歷程,做到教學上的點面結合。
B、朗讀背誦詩歌,理解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
2、情感目標:
體會古代詩歌描繪景物,抒發(fā)感情的特點和方法,并展開豐富的想象。
3、能力目標:
掌握初步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閱讀文學作品的能力。
二、說學生
本人同時擔任提高班和平行班的教學,因而,在備課上應該以備提高班為主,兼顧平行班的學習。比如,在詩歌的鑒賞方面,對平行班的要求相對要低很多。而對提高班,很有必要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因為目前的中考難度逐步加大。而學習詩歌是提高對文學作品鑒賞力的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
三、說教法和學
1、本人參考了《中國文學發(fā)展史》,采用以時間為線索的方式,啟發(fā)學生回憶學到過的詩歌及相關的詩人。這樣,使學生對唐詩有一個系統(tǒng)性的了解,且便于他們對詩歌的記憶。從中,也就完成了教學目標1。
2、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詩歌,并且要求他們用一兩個詞語來歸納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樣,既培養(yǎng)了他們的概括能力,也提升了他們用詞準確性的水平。
3、讓學生找出有關描寫景物的語句及關鍵詞語,在理順詩歌線索的前提下,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來描繪詩歌中的畫面。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本詩的寫作技巧。
四、說媒體
教學本詩,可運用多媒體的手段,制作幻燈片。讓學生直觀地觀賞塞北的雪景,聆聽胡琴、琵琶聲。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我國是詩歌的國度,詩歌到了唐朝已經(jīng)達到了頂峰。唐朝的詩人就像是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閃爍在文明古國的晨空。今天,我們不妨來看看,我們所了解的著名詩人到底有哪些。讓我們順著時間的腳步去探尋詩人的方向。一般來說,唐朝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二、學生思考這四個階段各有哪些著名的詩人?
三、教師明確并在此過程中啟發(fā)學生一起來背誦學過的相關的詩句。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同時,對學生來說,通過教師的歸納總結,他們對唐詩的了解就更具有系統(tǒng)性了。初唐(618——712)這時期出現(xiàn)了“初唐四杰”——王勃、駱賓王、楊炯、盧照鄰還有陳子昂,他們在轉變詩風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還有宋之問,杜審言(杜甫的祖父)等。盛唐(713——765)這時期出現(xiàn)了“詩仙”李白,“詩圣”杜甫。還有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領和王之渙;田園詩人王維和孟浩然。中唐(766——824)這時期更是群星閃耀,出現(xiàn)了自覺發(fā)揚杜甫精神的白居易、元稹、張籍王建等;著重發(fā)展了杜甫創(chuàng)新技巧的韓愈、孟郊、賈島、李賀等。還出現(xiàn)了擅長散文的柳宗元和劉禹錫。晚唐(825——907)這時期,詩歌也隨著時代走下坡路,但詩人們的詩,還殘留著盛唐的余響。此間出現(xiàn)的主要有李商隱、杜牧(合稱小李杜),還有溫庭筠、皮日休等。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是盛唐時期邊塞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四、學生反復誦讀詩歌。要求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并試用一兩個詞語來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明確:離愁,別緒,依戀等
五、學生再讀詩歌。在把握感情基調的前提下,要求體會古代詩歌描繪景物,抒發(fā)感情的特點和方法。并展開豐的想象,勾勒出一幅幅塞北雪景圖,品味著一份份濃濃離別情。這個教學板塊要求學生1、理解作者“寫什么”(用7個字來概括)2、要懂得“怎么寫”“為什么這樣寫”等問題。3、抓住關鍵詞來鑒賞詩歌。4、分析情與景的融合。 1、抓住詩歌的線索。(通過讓學生找出有關“雪”的詞語——飛雪、暮雪、雪滿、雪上,學生很快就能夠明確,本詩的線索就是“白雪”)2、同時找出與四個詞相對應的“情”——送別前、餞別中、臨別時、離別后。3、依次與學生探討各部分的景與晴的有效結合。送別前(離愁)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寫的是“飛雪”——大雪紛飛奇麗景。其中“卷”“折”寫出了北風的猛烈,于是才有了下文的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笔乔Ч琶,要引導學生去想象并體會其中運用的比喻手法。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寫的是“寒雪”——雪天奇寒戍邊人。學生很快就能夠找出表現(xiàn)“寒”的詞句。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寫的是“厚冰”——瀚海冰封愁云凝。“愁”,即離別的哀愁,為下文設下情感的基調。(學生試背該部分)餞別中(盛情)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寫的是“餞別”——中軍置酒別故人。讓我們想到“勸君更盡一杯,西出陽關無故人”。臨別時(依戀)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寫的是——東門雪中送別情。抓住“雪滿”一詞,既寫出了回京之路的艱辛為送別情憑添了一份凄涼,也說明了作者的情深,與其說“雪滿還不如說是“情滿”。一切景語皆情語。離別后(回味)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寫的是——別君之后依依情。詩人在友人離去后還站在送別處遲遲不肯離去,進一步表現(xiàn)了作者對友人的依戀之情。
六、學生試背全詩,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歸納本詩的主旨。詩歌主旨:詩人以搖曳生姿的筆觸,描繪了瑰麗奇寒的塞外雪景,表達了對友人的誠摯濃厚的送別之情。
七、拓展性閱讀。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默寫,加強古詩文的積累。推薦岑參的另一首詩: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歌鑒賞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此詩是一首詠雪送人之作。天寶十三載(754),岑參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為送他歸京,寫下此詩!搬瘏⑿值芙院闷妗保ǘ鸥Α稖勞樾小罚,讀此詩處處不要忽略一個“奇”字。
此詩開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傳風聲,所謂“筆所未到氣已吞”──全是飛雪之精神。大雪必隨刮風而來,“北風卷地”四字,妙在由風而見雪。“白草”,據(jù)《漢書·西域傳》顏師古注,乃西北一種草名,王先謙補注謂其性至堅韌。然經(jīng)霜草脆,故能斷折(如為春草則隨風俯仰不可“折”)!鞍撞菡邸庇诛@出風來勢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滿天飛雪。“胡天八月即飛雪”,一個“即”字,維妙維肖地寫出由南方來的人少見多怪的驚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風一吹,大雪紛飛。詩人以“春風”使梨花盛開,比擬“北風”使雪花飛舞,極為新穎貼切!昂鋈纭倍窒碌蒙趺睿粌H寫出了“胡天”變幻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出了詩人驚喜好奇的神情!扒淙f樹梨花開”的壯美意境,頗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見過梨花盛開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團一團,花團錦簇,壓枝欲低,與雪壓冬林的景象極為神似。春風吹來梨花開,竟至“千樹萬樹”,重疊的修辭表現(xiàn)出景象的繁榮壯麗!按貉M空來,觸處似花開”(東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無論豪情與奇趣都得讓此詩三分。詩人將春景比冬景,尤其將南方春景比北國冬景,幾使人忘記奇寒而內(nèi)心感到喜悅與溫暖,著想、造境俱稱奇絕。要品評這詠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個成語──“妙手回春”。
以寫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開端后,詩筆從帳外寫到帳內(nèi)。那片片飛“花”飄飄而來,穿簾入戶,沾在幕幃上慢慢消融……“散入珠簾濕羅幕”一語承上啟下,轉換自然從容,體物入微!鞍籽钡挠绊懬秩胧覂(nèi),倘是南方,穿“狐裘”必發(fā)炸熱,而此地“狐裘不暖”,連裹著軟和的“錦衾”也只覺單薄!耙簧砟茈⑽宓窕 钡倪厡ⅲ尤焕婚_角弓;平素是“將軍金甲夜不脫”,而此時是“都護鐵衣冷難著”。二句兼都護(鎮(zhèn)邊都護府的長官)將軍言之,互文見義。這四句,有人認為表現(xiàn)著邊地將士苦寒生活,僅著眼這幾句,誰說不是?但從“白雪歌”歌詠的主題而言,這主要是通過人和人的感受,通過種種在南來人視為反常的情事寫天氣的奇寒,寫白雪的威力。這真是一支白雪的贊歌呢。通過人的感受寫嚴寒,手法又具體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詩人對奇寒津津樂道,使人不覺其苦,反覺冷得新鮮,寒得有趣。這又是詩人“好奇”個性的表現(xiàn)。
場景再次移到帳外,而且延伸向廣遠的沙漠和遼闊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壓冬云,濃重稠密,雪雖暫停,但看來天氣不會在短期內(nèi)好轉!板j@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二句以夸張筆墨,氣勢磅礴地勾出瑰奇壯麗的沙塞雪景,又為“武判官歸京”安排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huán)境。如此酷寒惡劣的天氣,長途跋涉將是艱辛的呢!俺睢弊蛛[約對離別分手作了暗示。
于是寫到中軍帳(主帥營帳)置酒飲別的情景。如果說以上主要是詠雪而漸有寄情,以下則正寫送別而以白雪為背景。“胡琴琵琶與羌笛”句,并列三種樂器而不寫音樂本身,頗似笨拙,但仍能間接傳達一種急管繁弦的場面,以及“總是關山舊別情”的意味。這些邊地之器樂,對于送者能觸動鄉(xiāng)愁,于送別之外別有一番滋味。寫?zhàn)T宴給讀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這也表明作者根據(jù)題意在用筆上分了主次詳略。
送客送出軍門,時已黃昏,又見大雪紛飛。這時看見一個奇異景象:盡管風刮得挺猛,轅門上的紅旗卻一動也不動──它已被冰雪凍結了。這一生動而反常的細節(jié)再次傳神地寫出天氣奇寒。而那白雪為背景上的鮮紅一點,那冷色基調的畫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襯得整個境界更潔白,更寒冷;那雪花亂飛的空中不動的物象,又襯得整個畫面更加生動。這是詩中又一處精彩的奇筆。
送客送到路口,這是輪臺東門。盡管依依不舍,畢竟是分手的時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轉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詩人還在深情地目送。這最后的幾句是極其動人的,成為此詩出色的結尾,與開篇悉稱?粗把┥峡樟簟钡鸟R蹄跡,他想些什么?是對行者難舍而生留戀,是為其“長路關山何時盡”而發(fā)愁,還是為自己歸期未卜而惆悵?結束處有悠悠不盡之情,意境與漢代古詩“步出城東門,遙望江南路。前日風雪中,故人從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詩的結處,效果更見佳妙。
充滿奇情妙思,是此詩主要的特色(這很能反映詩人創(chuàng)作個性)。作者用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捕捉邊塞奇觀,筆力矯健,有大筆揮酒(如“瀚海”二句),有細節(jié)勾勒(如“風掣紅旗凍不翻”),有真實生動的摹寫,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現(xiàn)了邊地瑰麗的自然風光,充滿濃郁的邊地生活氣息。全詩融合著強烈的主觀感受,在歌詠自然風光的同時還表現(xiàn)了雪中送人的真摯情誼。詩情內(nèi)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詩的語言明朗優(yōu)美,又利用換韻與場景畫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節(jié)奏旋律。詩中或二句一轉韻,或四句一轉韻,轉韻時場景必更新:開篇入聲起音陡促,與風狂雪猛畫面配合;繼而音韻輕柔舒緩,隨即出現(xiàn)“春暖花開”的美景;以下又轉沉滯緊澀,出現(xiàn)軍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漸入徐緩,畫面上出現(xiàn)漸行漸遠的馬蹄印跡,使人低回不已。全詩音情配合極佳,當?shù)谩坝新暜嫛钡姆Q譽。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藤野先生》。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進行具體的闡述。
一、教材分析
我將在“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先來談談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藤野先生》選自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篇課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寫了作者留學期間與藤野先生交往的幾件事,表現(xiàn)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感激、懷念之情以及強烈的愛國情感。學好這篇文章,不僅對學生學習散文有重要影響還可以激發(fā)愛國情感。因此,在關注文學表達、思想情感的同時,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在平時教學中的滲透。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已經(jīng)具備基本的散文知識,但認識往往停留表面,在領悟藤野先生高尚品質和作者思想情感方面需要引導。有些愛發(fā)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有些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個體差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特點、初二學生的心理、智力發(fā)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速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小組討論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作者的愛國之情并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依據(jù)前面教材的解說和學生的學習特點,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將“分析人物形象,體會寫作手法”定為教學重點,將“感受作者的愛國之情”定為教學難點。
四、教學方法
根據(jù)本課的特點及新課改的要求,我將采用的教學方法是:提問對話法、引導點撥法、多媒體輔助法。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我預設的學法是:閱讀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圈點勾畫法。聯(lián)系實際,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實現(xiàn)教與學的完美結合。
五、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針對教材內(nèi)容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激發(fā)興趣
1936年秋天,我國一位大文豪、大革命家去世了,卻有記者去采訪了遠在日本偏遠鄉(xiāng)村的一名醫(yī)生。這位醫(yī)生說:“我雖然被周君尊為唯一的恩師,但我所做的不過是給他添改了一些筆記!蓖瑢W們,你們知道這位“周君”是誰嗎?這位醫(yī)生又是誰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與藤野先生交往的故事,認識這位可敬的異國教師——藤野先生。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感受作者情感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快速瀏覽,圈點勾畫,提出問題:“課文圍繞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寫了哪幾件事?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學生的概括不夠全面,通過歸納,總結出“添改講義”、“糾正解剖圖”、“關心解剖實習”、“了解裹腳”幾件事。
設計意圖:在閱讀中了解文章大意,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ㄈ┚x課文,理解寫法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會提出這樣一個主問題:
“請用下面的句式表達你對藤野先生的認識:
我從_____看出藤野先生是一個_____的人,因為_____!
學生發(fā)言時我從外貌、工作、生活、對中國的態(tài)度上進行歸納點撥,重點分析藤野先生的人格品質,他是一個“正直熱忱、治學嚴謹、無民族偏見”的人。(板書三個詞)并結合時代背景進行點撥,引導學生形成對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的完整認知,品味藤野先生人格的偉大。(板書偉大)
設計意圖:通過對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的深層挖掘,品味其高尚的人格。
。ㄋ模┖献魈骄浚w會情感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究以下兩個問題:
1.魯迅先生為什么要棄醫(yī)從文?
2.藤野先生在魯迅重要的人生抉擇中起到什么作用?
引導學生理解“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中體現(xiàn)的魯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及藤野先生的偉大人格帶給作者的勇氣。
設計意圖:小組討論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深入感受魯迅的愛國情感和對恩師的感激、贊美與懷念之情,從而理解本文的主題。
。ㄎ澹w納總結,拓展延伸
我將用下面精練的語言總結本課內(nèi)容:在魯迅失望時,是藤野先生給了他希望;在魯迅受到譏諷時,是藤野先生給了他激勵。
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身,選一位對自己影響最深的老師,也將感悟用同樣的句式記錄下來。
設計意圖:聯(lián)系實際,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更好地感悟師生情。
(六)布置作業(yè)
假如你是回國后成為作家的魯迅,請給藤野先生寫一封信,來表達你的感激之情。
設計意圖:這一作業(yè)的設計,不僅開拓了學生的想象空間,還能鍛煉其寫作能力。
六、板書設計
藤野先生、魯迅、正直熱忱、治學嚴謹偉大、無民族偏見
設計意圖:這是我的板書設計,重點突出,簡潔明了。一方面學生一目了然,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的課后復習。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3
【說教材】
一、教材概述
《核舟記》是一篇介紹一件精美工藝品的小品文,具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全文僅400余字,卻描述了整個核舟的全部景物。語言見解生動嚴密。在教學時應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掌握重點詞句,領悟文章內(nèi)容,培養(yǎng)文言語感。同時,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是如何按照空間順序有條不紊地介紹事物特征的方法,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工藝美術方面的高超技藝和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課型
演示活動課
三、課時
兩課時。
四、教具
投影片、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練習誦讀,培養(yǎng)語感。品味、積累語言,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目標:領會介紹核舟的順序和詳略,理解各具鮮明特征的人物神態(tài)、情趣。
。场懽髂芰δ繕耍赫莆铡拔兆プ∈挛锾攸c進行說明,詳略得當”的寫法。
。础⑺枷肭楦心繕耍毫私馕覈糯に嚸佬g的卓越成就,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
六、重點、難點
1、重點:目標1、2、4。
2、難點:目標3。
七、課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確定的依據(jù)
《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教學新大綱》第二部分第一款:整體感。
知課文……對課文的內(nèi)容、語言和寫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問。這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第三部分第三款、四款、五款“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中指出: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因此將課型定為演示活動課。
大綱在“教學目的”中明確提出:“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第三部分“在教學中要重視問題”中明確:要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fā),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修養(yǎng),陶冶道德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本文介紹的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核舟”。文章抓住了“核舟”的特點,細致地描述了它的藝術形象,贊揚了雕刻家的精巧構思和高超技藝,也顯示了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是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的絕好材料,所以確定了本文的情感目標4。
【說教法】
這是一篇具有濃厚文學色彩得的小品文,根據(jù)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我準備采用創(chuàng)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對象,學生通過教師適時、恰當?shù)囊龑еv解和教材所展示的內(nèi)容經(jīng)過思考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這種觀察與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積極思維過程,是一種“思維知覺”。也決定了教學過程必須遵循“雙主原則”。鑒于此,教學本文的指導思想為: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學生有意注意;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比較,激發(fā)學生思維,熱情參與。
除了創(chuàng)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發(fā)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具體做法:
。薄⑽覀儌鹘y(tǒng)的教學方法是“填鴨式”的,但現(xiàn)在的學生不是“鴨子”,個個是精靈,所以我們的教學應充分發(fā)揮“精靈”的精和靈,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以提高課堂效率,向45分鐘要效益。但是,文言文的特殊的語言形式可能使學生的積極性受挫。
俄國大教育家烏申斯基曾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育實踐證明:學生對學習本身、對學習科目有興趣,符合他的由活動動機產(chǎn)生的認識傾向,就可以激發(fā)他的學習積極性,推動他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呢我認為,對于有些課文,在通讀全文之后,引導學生形象地重現(xiàn)課文所描繪、敘述的情景,(即,演課本。┲,再一次統(tǒng)觀全文、整體感知,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因為,學生平時是靠視覺來感知客觀,同時他們又善于運用面部表情和體態(tài)語來再現(xiàn)事物。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表演來再現(xiàn)課文中的內(nèi)容,這易使他們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從而產(chǎn)生主動挖掘課文內(nèi)容的內(nèi)在動機。(內(nèi)在動機是指人的行動出自于人本身的自我激發(fā),由于做某種事能引起興趣,令人愉快,做這種事情無須外力推動它本身就是行動者所追求的目的。)而學生從自覺的讀懂課文到再現(xiàn)課文內(nèi)容的這一過程,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核舟記》一課詳細地描繪了核舟上五個人物的造型。在通讀了這篇文言文后,給學生制定出分析對象,自學范圍。然后讓學生分男女生兩組用形體演示其造型。學生為了準確地重現(xiàn)核舟上的五個人物,團結起來,主動地查字典,解詞、翻譯課文,體會文中詞句的含義。之后,他們自己找來了白胡子,精心制作了“峨冠”、“手卷”裝扮東坡;為了表現(xiàn)佛印的大肚子,(佛印“絕類彌勒”)他們在毛衣里塞滿運動服,還身披窗簾,腰間系上跳繩,以表現(xiàn)佛印身批袈裟,“袒胸露乳”;演舟子的同學用紙作了椎髻,脫了鞋和襪子,以更好地表現(xiàn)“右手攀右趾”;他們用水桶倒置做爐,茶缸做壺,還特別聲明沒有找到蒲葵扇,只能用折扇代替;最后,他們還把課桌擺成了船的形狀,在上面演示。
學生表演的時候,我就在板書上勾勒出他們表演得正確的地方,以示表揚!氨頁P包含著給被試以關于他自身的能力和自我主動性的反饋,從而使本人完成工作是愉快的,而且覺得自己是有能力完成工作的”。因此,學生們并未因為有錯而感到沮喪。通過第一次排演,學生很快理解了“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執(zhí)卷端”等較易掌握的語句。但“東坡現(xiàn)右足,魯直現(xiàn)左足”是怎么回事呢?佛印“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又是怎樣一種姿勢呢?同學們又一次投入到緊張,歡快的探討中去。他們聯(lián)系了核舟上人物所處時代的潮流,想到東坡、魯直所穿的是長袍,“現(xiàn)右足”、“現(xiàn)左足”自然就理解了。于是,同學們又用窗簾作“長袍”,補足了這一細節(jié);通過查字典,問老師,他們弄清了“躺為仰,臥為側”。終于準確地塑造了佛印的造型……當他們第二次表演后,已經(jīng)完全理解了課文中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含義,同時體會到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既然文中的大部分內(nèi)容都靠他們自學理解了,那么,剩下的部分自然在愉悅的氛圍中迎刃而解。最后,在同學們成功的喜悅下,再一次統(tǒng)觀全文,使他們對文章的認識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完整而清晰。
這樣,教師只是對一節(jié)課的整體目標和內(nèi)容作宏觀上的把握(整體把握),再根據(jù)學生的臨場情況,隨機引導,啟發(fā)學生思考。而學生饒有興趣地根據(jù)自身水平按照自己設計的程式、方式討論,學習的過程,正是學生理解能力,自學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這樣一來,原本枯燥乏味的文言文字詞學習在學生主體活動和教師引導下不知不覺地完成了。
2、教學內(nèi)容的設計,一般須遵從學生認知規(guī)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完整、生動地呈現(xiàn)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美學價值。在整體感知課文的藝術美和解決文字障礙之后,通過動手做“核舟”、改寫評點“解說詞”,使學生在動手做、動手改、動口說中,理清課文層次和說明順序。
最后,學生們再一次通讀全文,使他們的認知經(jīng)歷了從語言文字到形象生動的表象,再到語言文字的完整過程。幫助他們將語言形式和語言內(nèi)容緊密結合起來。
吉爾伯特·海特在其《教學的藝術》一書中曾談到:“如果我們不能獲得一聲出自內(nèi)心的笑,那么這一天的教學就白費了”。通過演課本劇,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正是獲取一聲聲出自內(nèi)心的笑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說學法】
有人說,課堂好比戰(zhàn)場,老師是統(tǒng)帥,學生是士兵,“統(tǒng)帥”要指導“士兵”怎樣去打仗。但是去打仗的是士兵,所以,“士兵”如何領會“統(tǒng)帥”的戰(zhàn)術,尤為關鍵。學生的學習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教學相長”,鑒于老師的教法,學生可有如下學法: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相輔相成。對課文內(nèi)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fā)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tǒng)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這方面實施朗讀訓練。
讀出節(jié)奏:文章的節(jié)奏,包括語句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和重音的體現(xiàn)等,通過節(jié)奏的訓練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在訓練中,我先把停頓、語速和重音的一般規(guī)律告訴學生,讓他們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本領。對某些特殊句式,如倒裝句等,則先讓學生討論其讀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樣讀才最能夠體現(xiàn)出文章的感情。
實踐法:我們都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應該在課堂上做到“口到、心到、手也到”,通過訓練,通過實踐,以真正完成教學目標。教法既學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學生讀、說、演,把課堂交給學生。老師在課堂上只不過是作引導和點撥。
教室,作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場所,其環(huán)境構成包含著三個主要方面:物理部分、人際部分、教育部分。教室不是一般的空間或場地,它是開展教育的環(huán)境,應是一個全面的環(huán)境。從物理部分看:它有一定的空間形狀,有一定的光線。視覺要求、溫度要求等。從人際部分看,教室是一個小社會,教室中的人際關系、角色地位、空間行為模式等構成了教室的人際內(nèi)容。從教育部分看,教室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有教學活動的組織方式等。
在我國,傳統(tǒng)的教室空間安排一律按照學生面對教師的方向,由許多排課桌椅組成的格子形式,這種排列形式,國內(nèi)稱作秧田式,國外稱為演講廳式、教育式,有的人稱為雞蛋筐式。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4
一、說教材
我所執(zhí)教的《養(yǎng)花》這篇課文是八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老舍先生用樸實的語言寫了養(yǎng)花過程中的真實感受,總結了自己在養(yǎng)花過程中獲得的樂趣,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程度適度的文章,領會一定內(nèi)涵的詞句,體會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見解,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二、說、目標
1、通過理解“奇花異草”、“大雨傾盆”等詞語中帶點字的意思,初步學會據(jù)詞定義、據(jù)句定詞義的方法。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通過品讀中心句,能通過文中的具體事例說出并體會作者從養(yǎng)花中體會到的樂趣。
3、在朗讀中感受作者語言的親切、自然,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品讀中心句,能通過文中的具體事例說說養(yǎng)花中的樂趣。
教學難點:體會老舍熱愛、自然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學情分析
我班共31人,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中可以看出學生的閱讀水平不高,而對于需要思考動腦筋的閱讀題目,學生不愿獨立思考,表現(xiàn)出望而生畏,無能為力的態(tài)度。
四、說教法
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教材特點,在教學中
1、以教師講讀和學生自學和分組合作學習相結合
2、讀寫結合,學完文章后,作業(yè)中讓學生口語交際練習
3、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4變序教學法。抓中心再深入課文內(nèi)容。
五、說學法
。1)合作、討論法:這不但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積極性,還將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并使用學生智力互補,實現(xiàn)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說過程
本課我總分為五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
一、認識作者,導入課題:由作家老舍的相關資料,引出他的散文《養(yǎng)花》。
二、檢查預習,直奔中心:本環(huán)節(jié)用10分鐘左右,六年級學生經(jīng)過六年小學生活的學習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了,這個環(huán)節(jié)檢查了學習的預習效果并讓學生自己找到了課文的中心,一下子就抓住了課文的主題。這一環(huán)節(jié)完成了本課的一個教學目標。
三、圍繞中心,研讀課文:
本環(huán)節(jié)基本在15分鐘左右,請同學們分組讀課文的3—6小節(jié)完成填表。體現(xiàn)了學生合作的力量,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在合作中就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第二個教學目標,也體現(xiàn)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四、閱讀作品,感受人物
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閱讀讀老舍先生的《貓》《草原》《趵突泉》《林!
等其他文章,感受到老舍是個熱愛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人。這一環(huán)節(jié)基本用10分鐘時間,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第三個教學目標也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五、課件出示作業(yè)
總之,本課的設計理念為以閱讀老舍的《養(yǎng)花》等老舍的作品感受作家語言的親切和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以此課例提高學生的閱讀和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薄ⅰ墩n標》的要求: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閱讀能力提出這樣的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薄案鶕(jù)文學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強的特點,可著重考察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
。病⒔滩膬(nèi)容的特點和作用:
《桃花源記》是試用修訂本初中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散文。詩人“以文為辭”,在《桃花源記》中虛構了一個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園詩《歸園田居》所描寫的田園生活更美,更理想。詩人以洗煉的筆墨,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沒有塵世羈絆的人間樂園──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記》更具有文學的欣賞性,對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培養(yǎng)文言散文的審美情趣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說教學設想
1、說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熟讀成誦,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
能力目標:積累遷移,培養(yǎng)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德育目標: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思考現(xiàn)代人生。
。病⒄f教學重點、難點:
由于初一年級學生知識積累的有限,形象思維能力仍占主導地位,抽象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學生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nèi)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桃花源記》的教學重點、難點可以這樣確定:
教學重點: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教學難點:理解評價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CAI)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學生去想象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才能。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三、說教法
。、賞讀法。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一個“春蠶收長絲,秋收靡王稅”般的社會,和平恬靜,怡然自樂。它是一種理想,一種美的象征。因此,我把本節(jié)課設計為賞析課,以“美”為突破口,開展教學,突出重點。
。、討論探究法。根據(jù)新課標理念,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貫徹這一思想,同時有效地突破難點,我設計讓學生分組自由討論,啟發(fā)學生認識作者的社會理想,弄清“桃源”是“世外”的,而不是現(xiàn)實的。
四、說學法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教法的根本是學法,只有把“學法”教給學生,才能達到不教,正所謂“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
。、誦讀法:朗讀是學生習得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它具有喚起形象、表達情感、加強理解、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短一ㄔ从洝肥且黄牢,只有讓學生熟讀成誦,才可能習得語感,在此基礎上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感受優(yōu)美意境。
。病⑾胂蠓ǎ簮垡蛩固乖f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由此可見,想象力對人的發(fā)展的重要性。本文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虛構故事,教學時引導學生發(fā)揮合理的想象,領會作者的意圖,評價桃花源社會。
。、自主、合作、探究式。新的語文課程理念要求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文的諸多問題,如“桃源”是否存在?你如何評價世外桃源?這些問題都需要自主思考,討論探究來完成。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6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核舟記》,下面我就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及作用
《核舟記》是蘇教版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事理說明)第三課里面的一篇,介紹了一件精美工藝品的小品文,具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全文僅400余字,卻描述了整個核舟的全部景物。按照空間順序有條不紊地介紹事物特征的方法,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工藝美術方面的高超技藝和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
第二點、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1.基礎知識目標:練習誦讀,培養(yǎng)語感。品味、積累語言,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閱讀能力目標:領會介紹核舟的順序和詳略,理解各具鮮明特征的人物神態(tài)、情趣。
3.寫作能力目標:掌握“握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說明,詳略得當”的寫法。
4.思想情感目標:了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
重點:目標1,2,4
難點:目標3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確定的依據(jù)
《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教學新大綱》第二部分第一款:整體感
知課文……對課文的內(nèi)容、語言和寫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問。這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第三部分第三款、四款、五款“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中指出: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因此將課型定為演示活動課。
大綱在“教學目的”中明確提出:“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第三部分“在教學中要重視問題”中明確:要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fā),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修養(yǎng),陶冶道德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本文介紹的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核舟”。文章抓住了“核舟”的特點,細致地描述了它的藝術形象,贊揚了雕刻家的精巧構思和高超技藝,也顯示了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是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的絕好材料,所以確定了本文的情感目標4。
二、說學生
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語文學習基礎,具備了初步的語文聽、說、讀、寫的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因而讓他們先學后教不失為一種學習方法的選擇。但是由于該年齡段的學生依然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正向著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因而學生對本文描寫蘇黃語句的理解還存在一定困難。
三、說教法
。ㄟ^渡語)依據(jù)是教材的特點,學生的語文實際學習水平以及課標的要求。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打算采用以讀為本、以生為本,緊扣語言文字,讀讀議議,品讀揣摩,充分展示學習語言的過程。針對本文我認為讓學生自己朗讀體驗、質疑問難,讀文找句,合作交流,我相信讓學生自己學是最好的一種學習方式,我也力求讓教路,文路、學路三者合一,融為一體。
四、說學法
學習過程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所以要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培養(yǎng)學生有中心、有根據(jù)、有條理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的能力。據(jù)此我擬定如下學法:
運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學習。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獨立思考、分析歸納。
小組內(nèi)的合作交流學習,說出自己的獨特意見和感受。 五、教學程序
(一)布置預習(必須在前一節(jié)課加以指導)
1.文言文的生字詞、古今異義、省略現(xiàn)象、語感等方面要加以提示,讓學生帶著問號進課堂,以對課堂更感興趣。
2.做核舟模型。
(二)新課導入
1.請學生在一長2.9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內(nèi)寫十個漢字,要求筆畫清晰。
。ㄟ@一設計的目的有二:一是設置懸念,激發(fā)興趣;二是:讓學生實際感受一下微雕藝術的難度,從而對王叔遠的精湛技藝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2.出示單元學習目標、課題及學習目標(投影)
。ń虒W目標定向,引起學生有意注意。)
(三)新課學習
1. 自讀課文,思考課文詳細描繪了核舟上的哪五個人?(板書五人姓名)
。ㄒ运僮x方式,讓學生感知課文內(nèi)容)
2.給學生制定出分析對象,自學范圍。讓學生分男女生兩組用形體演示其造型。(學生演示、糾錯;教師引導思考、探索、拓展)
。ù藭r完成目標1)
3.齊讀課文
。ㄊ顾麄兊恼J知經(jīng)歷了從語言文字到形象生動的表象,再到語言文字的完整過程。)
4.動手做(課外)
、倜孔腊l(fā)一張8k白紙,按課文介紹的內(nèi)容折一只烏篷船。然后按課文的說明開上小窗,“題”上字。
、谟眯〖埰舫扇齻小人形,要求為東坡畫上胡須,在船頭用膠水等固定位置。(注意方位)
(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空間想象力,同時熟悉課文的說明順序。)
、鄹鶕(jù)譯文將課文主體內(nèi)容改成“解說詞”。要求通俗、形象,抓住核舟的特點。依照本文的說明順序。
。芰w移的重點有二,一是說明順序,二是語言特點)
5.解說(教師板書)
每組推薦一名學生拿核舟到臺上解說,其他人指瑕。教師打分評點。
。ㄓ柧殞W生的膽量和書面、口頭表達能力;激發(fā)其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6.討論(教師板書)
、 作者向我們詳細地介紹了核舟,這核舟有什么特點值得他寫?
。w積小、容量大)
、 圍繞這些特點,作者介紹了核舟的哪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
。ù摗^——船尾——船背)
、 作者怎樣贊美這只核舟的雕刻技藝?
。ǹ偂帧偅
、 作者花那么大的篇幅向我們介紹這只雕刻精美的核舟有什么目的?
。ǚ从彻糯嚾思妓嚨钠媲伸`怪)
。◤娀瘜W生掌握閱讀課文的一般規(guī)律: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這樣寫,
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由朗讀到演示,由動手到討論歸納,也是對學法的指導。)
(此時完成目標2,3)
7.教師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核舟記》,請大家用自己的語言對這一小小的核舟發(fā)表一下意見吧!不錯,這一小小的核舟的確工藝精美,巧奪天工。實際上我們中華民族的工藝和智慧遠遠不止這些。(投影更小更精美的微雕作品,如一根頭發(fā)上的唐詩五百首等)在學生的驚嘆聲中,教師不失時機地在黑板上寫上八個大字“學無止境,精益求精”
。ㄎ牡澜y(tǒng)一)
。ù藭r完成目標4)
8.作業(yè)
① 熟讀全文,背誦二、三兩段(進一步鞏固目標1,2)
、 就你身邊的某一種工藝品,仔細觀察后用說明性的文字把它介紹出來。(能力遷移)
、 分類整理相關詞語
要求:按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數(shù)量詞用法四類情況進行整理歸
類。
。ㄎ难詫嵲~和虛詞的積累是文言文教學的重點,應該落實到實處。之所以要學生整理分類,一是便于記憶掌握;二是便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掌握語言積累的方法。)
9.教學小結
本教案提供的是一個運用自主創(chuàng)新性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設計。教學設計注重教師的有效指導和學生間的相互指導,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拓展。同時,十分注重學生的心理需要和開發(fā)學生生命潛能的研究,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才華”的機會,更好地使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不同的發(fā)展。當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針對文理科的不同特點,同學科不同教材的特點,應因情而異,可以省略或擴展其中某個環(huán)節(jié)或調整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順序。目的是一個,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學會自主創(chuàng)新性地學習,從而達到會學習的目的。
五、附板書:
嘗貽余核舟一 (總)
核 ② ① ③
船頭坐三人 中軒敞者為艙 船尾橫臥一楫
舟 (居左)(居中)(居右)邊 (分)
魯直 蘇軾 佛印 居左者 居右者
記 ② ① ③ ② ①
通計一舟 (總)
。ㄟ@一板書主要想呈現(xiàn)出本文的說明順序,用①②等標注的是文章中實際說明的順序,目的是更直觀地反映出一種對稱美。)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學情、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六方面對本課課堂教學設想進行了說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滿意接受。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專家給我這個機會。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7
一、 說教材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是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課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4單元的第3篇課文。本冊書說明文閱讀共兩個單元,可以說重在培養(yǎng)學生對說明文的閱讀、理解、分析的能力和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求真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整體感知,注意說明的順序和方法;提高默讀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篩選信息。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是一篇典型的科普說明文,兩篇短文《恐龍無處不在》和《被壓扁的沙子》都有關于恐龍,但是說明的對象又有所不同,又結合班級情況和單元重點。在重難點上不必面面俱到,只是重在培養(yǎng)他們閱讀說明文的能量從而積累知識。
二、說教法
說明文是相當枯燥了,因此必須抓住某一方面來提起學生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上必須讓學生自己找到感興趣的問題加以提煉。故,在教法上我多用默讀,讓學生自己讀懂文章,在相對有難度地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其閱讀說明文的能力。本文作為阿西莫夫——科幻之父的科普問,尤其是語言方面更有許多值得體味的地方。
三、說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不同領域的科學發(fā)現(xiàn)可以互相啟發(fā),從而發(fā)現(xiàn)新的論據(jù)或得出新的結論。
2.短文兩篇所說明的研究成果。
3.短文的行文順序及說明方法、語言特色。
(二)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情感目標
1.科學需要大膽的推測,合理的想像,合乎邏輯的分析、求證
2.學會從不同角度對所觀察到的自然現(xiàn)象進行思考。
3.廣泛閱讀科普文章,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四、說教學設想
。、教學重點:把握兩篇短文的內(nèi)容,明確說明對象,理清寫作思路。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中的補充說明的作用和含義。
五、說教學思路
學生自讀把握兩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學習作者開放而又周密的思維方法。
六、說課時:
依照目標分為一課時。
七、說準備
1、培養(yǎng)學生預習課文的習慣,布置預習內(nèi)容。(生字詞、作者簡介)
2、準備好多媒體電腦,投影及相關軟件。
八、說過程
(一)導入新課:如今統(tǒng)治地球的是人類,人類的歷史也不過幾百萬年。在人類出現(xiàn)之前,曾有一種爬行動物統(tǒng)治過地球,這種爬行動物是什么呢?(恐龍)然而在6500萬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億六千萬年的恐龍突然消失了。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一個謎。如今在不同的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恐龍化石,這意味著什么呢?恐龍滅絕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對此,美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針對上述兩個問題分別做出了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兩篇短文。
。ǘ┳宰x課文,整體感知文意。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篩選重要信息,比較兩篇短文在內(nèi)容上有什么不同聯(lián)系?
。ㄈ┚x課文,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教師板書一個圖表,要求學生精讀課文,比較分析兩篇短文的說明對象和說明角度,自己上臺去填表。可以小組之間交流,教師巡視各組,掌握討論情況,可給予必要的點撥指導。要求人人發(fā)言,個個參與。教師巡視各組,掌握討論情況,隨時給予必要的點撥指導,然后選交流成功的兩個小組介紹閱讀成果。
。ㄋ模、揣摩語言,感受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請學生在文章中找在文中括號中的文字,并請學生結合具體語境,說說他們各自的作用。補充性說明文字主要體現(xiàn)語言簡明精煉、邏輯性強、幽默風趣的特點。
九、遷讀。
1、請學生寫出《恐龍無處不在》、《被壓扁的沙子》兩文的思維推理過程。
。病ⅰ安煌茖W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fā)現(xiàn)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chǎn)生影響”,對文中這句話,請學生查閱有關資料,找一些科學研究的例子,組織一次讀書交流會。
。⑿〗Y。從兩篇文章的聯(lián)系推廣到科學研究的重要性作結。
。ㄆ撸、板書設計:
設計一 設計二
恐龍 不同科學領域關系密切
被壓扁的沙子……板塊構造理 生物學 地質學
論證的嚴密性 南極發(fā)現(xiàn)恐龍化石 佐證 大陸漂移假說
思維的開放性 證明 n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8
一、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極其重要的介紹克隆的說明文,文中介紹的克隆知識屬于科學界的前沿知識,學生對此很感興趣,這是我選擇這篇文章的一個原因。
教學理念:提倡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教學設想:
。、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提前布置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引導學生養(yǎng)成收集信息、篩選信息、利用信息的學習習慣。
。、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人文教育,使學生正確認識科學的發(fā)展,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情感以及大膽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3、利用收集的有關克隆資料展開辯論,培養(yǎng)學生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語交際的能力?谡Z交際中,參與討論,發(fā)表見解;耐心聽,簡明扼要說,通過多方評價規(guī)范口頭語言,培養(yǎng)良好的聽話和說話習慣。
二、說教法、學法
1、導入新課:
從學生喜歡的《西游記》中的一個人物形象孫悟空談起,這一導入語從學生平日的興趣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也為后面的交流創(chuàng)設情境,做好鋪墊。
。、交流查找的資料:
交流資料,引導學生養(yǎng)成收集信息、篩選信息、利用信息的學習習慣,實現(xiàn)了師生學習資源的共享,豐富了學生對克隆技術的感性認識。
。、感知課文內(nèi)容:
主要是通過解決依據(jù)文本內(nèi)容設計的三個問題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4、深入探究,了解說明特點:
本文聯(lián)系人們熟知的事物解釋深奧的科學問題,深入淺出,取得通俗易懂的效果,并且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使讀者感到親切。這一塊也是教學的一個重點。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了解并學習把深奧復雜的問題寫得思路清晰,有條不紊的方法。
5、想象訓練:“假如我會克隆”。
引導學生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通過協(xié)作學習互相啟發(fā),互相提高,重視以發(fā)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的交流,盡可能挖掘學生口語交際中的閃光點,并給予充分的肯定,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
。、學生提出疑問,師生合作解決。
主要是結合教學難點,理解文章中的難句,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
。、辯論:
以“克隆技術能造福人類”為正方,“克隆技術不能造福人類”為反方展開辯論。
鼓勵學生利用收集的有關克隆資料展開辯論,讓他們學會在口語交際中熱烈參與討論,耐心細致地聽,大膽發(fā)表見解,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群體互動等多元互動。同時培養(yǎng)學生鍥而不舍的精神。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9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現(xiàn)行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在單元提示中已明確指出:學生要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nèi)容大意。在反復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队^潮》是全文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 “觀”上,用鏡頭攝像的筆法分別寫出潮來之狀,演兵之形,弄潮之勢,觀潮之盛。這篇文章通過正側面描寫結合,白描與細描相結合,寫景與記事相結合,較好地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奇?zhèn)邀,又展現(xiàn)了南宋都城的風景畫、風俗畫,表現(xiàn)了人與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也流露了作者在南宋王朝滅亡之后對過去生活的留戀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
1、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2、研讀課文,整體感知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構安排。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南宋時的觀潮活動。
二、對教法及學法的處理
教學這篇文言文,要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大意,然后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豐富的內(nèi)涵和精美的語言,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教學中采用誦讀、討論、比較拓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同時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可持續(xù)學習能力。因此,我設計了疏通文意、了解內(nèi)容、探討主題、拓展延伸當堂檢測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本課采用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盡可能的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學習,注重他們自身對知識的理解、領會和積累。
具體的教法有:
1、誦讀教學法,以“讀——講——讀”,以讀代講,以講促讀。
2、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在本課中,它包含本課教學目標的確定,完成目標時所需的學習方法和時間,對課文知識點的理解和質疑等。
3、自主探究法。是指學生在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解主題時通過注釋、工具書或參考資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學習。
4、交流合作法。是指學生在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討,以求得對知識點最準確、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應。
5、比較拓展法。推薦潘閬的《酒泉子》,與本文比較,開闊學生視野,提高閱讀能力。
本課的特點和教法指導思想決定了學生的學法,在本課中,學生將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動手、勤動口、勤動腦,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三、對教學程序的安排
(一)導入新課。
1、作家作品簡介。
2、導語:同學們看過漲潮的壯觀景象嗎?下面請同學們觀看被前人稱為“壯觀天下無”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錢江涌潮。
多媒體顯示:錢江涌潮
教師作簡要講解。
(二)背景簡介
(三)確定目標。
充分調動學生以前學習文言文的舊知和經(jīng)驗,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商議本課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達成一致后將教學目標板書在黑板上或用多媒體展示在大屏幕上。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3、研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理清文章思路。
4、賞析精彩的場面描寫和精巧的結構安排。
第一步:初讀課文,朗讀指導。完成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教師進行學法建議(1、讀準每一個字音;2、注意正確斷句;3、盡量讀出感情。)
2、學生初讀,邊讀邊用筆畫出不能讀準的字音、不能正確斷句的地方及不好把握感情的語句。并結合注釋、查工具書或者查資料書去自行解決。
3、讀給同桌聽或在小組內(nèi)交流,互相指證。
4、將實在不能解決的讀音問題板書在黑板上,大家一起解決。
5、隨機抽查學生以檢查對目標的完成情況,全班同學當評委,從字音、斷句和是否讀出感情作為標準。
第二步:再讀課文,疏通文意,整體感知。完成教學目標2——朗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1、教師進行學法建議(1、字詞句一一落實,盡量做到對譯;2、盡量翻譯出原文的語言風格。)
2、學生自讀,結合書下注釋、查工具書或者查資料書去自行將課文逐句翻譯一遍。用筆圈點出不能準確把握的地方。(教師巡視)
3、組內(nèi)交流自學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若仍不懂,則舉手問老師,全班同學一同解決。教師注意點撥。若無人會,則由教師解答。
4、選同學翻譯課文,其余同學補充訂正,熟悉文意。
第三步:三讀課文,深化理解。完成教學目標3——研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理清文章思路。
1、理清文章思路
學生齊讀課文,逐段概括段意。
(明確:第一段寫海潮的雄偉壯觀。第二段寫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第三段寫弄潮健兒的英姿。第四段寫觀潮之盛。)
第四步:賞析文章。完成教學目標4:賞析精彩的場面描寫和精巧的結構安排。
1、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展開想象,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第一、二段,賞析其精彩的場面描寫。
選兩位同學描述第一段,其余同學補充。教師作適當點撥。
(第一段寫海潮的雄偉壯觀。)
多媒體顯示:
遠 僅如銀線——形 比
玉城雪嶺——色
聲如雷霆——聲 喻
近 吞天沃日——勢——夸張
學生齊讀第一段,感受畫面的壯闊。
學生描述第二段。教師作適當點撥。
學生齊讀第二段,感受水軍演習場面的壯觀。
2、賞析文章精巧的結構安排。
提問:浙江潮雄偉壯觀,水上表演頭緒紛繁、場面宏大,觀潮者人涌如潮,但作者卻寫得井然有序,試分析這樣安排的好處。
學生討論,合作探究。
(明確:全文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用鏡頭攝像的筆法分別寫出潮來之狀,演兵之形,弄潮之勢,觀潮之盛。四幅圖畫各具情態(tài),組成連軸畫卷,而且以前三幅為主,正面描寫,第四幅寫觀潮之盛側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學生齊讀課文,體會精巧的結構安排。
第五步:課堂小結。
第六步:課堂練習。
投影顯示:
把下面這一首宋詞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酒泉子(潘閬)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教師作改寫指導。
(本題要求學生充分發(fā)揮想像、聯(lián)想,參照課文中的有關描寫進行改寫。詞的上闋寫觀潮,寫人群涌動的盛況和潮水洶涌的氣勢;詞的下闋寫弄潮兒的表演,寫他們高超的技藝和觀潮人的感受。改寫時,可以選取第一人稱的視角,抓住觀潮人、潮水、弄潮兒、自己的感受四點來寫,重點應放在潮水和弄潮兒上面。
學生構思,寫作。如時間不允許,可放在課下完成。
第七步:作業(yè)
翻譯下列句子:
1、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
2、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3、出沒于鯨波萬仞中
4、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也。
板書:
潮來之狀
觀潮 演兵之形 正面描寫
弄潮之勢
觀潮之盛——側面烘托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10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以“愛”為主題的課文,講述的都是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這個單元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我先談談我對這篇課文的理解,我認為這篇文章主要寫的是作者與一位普通的三輪車夫交往的故事。文中的主要人物老王的突出特點就是命苦心善。作者就是通過寫與老王平平淡淡的交往中來體現(xiàn)了老王的不幸之至和善良之至,不僅如此,還可看出“我”或“我們”的同情心和愛心。從深層次講,這是不幸者對厄運中的人的愛,也是厄運中的人對不幸者的愛,這是人間至情之愛。
2、教學目標
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人類、關注身邊的人,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還要提高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而我個人也認為: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到文化知識,更重要的還要讓學生體會文中的情感,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和本文的特點,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老王的性格特點;揣摩重點語句,深入領會語句的意味。
(2)深入探究:把握文章的主旨,領會作者與老王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學會善待他人,關注生活中的弱勢群體,培養(yǎng)學生的同情心和愛心
教學重點:把握課文內(nèi)容,領會作者與老王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的同情心和愛心
教學難點:理解本文的主旨,體察作者的愛心;揣摩重點語句,深入領會語句的意味。
二、說教法
學生情況分析,初二的學生的個人情感體驗和對生活的感悟都是很淺薄的。加之我們的學生又是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學生,語文基礎較差,尤其是表現(xiàn)在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而新課標要求教師轉變角色,變知識的傳授者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這一指導思想,我在進行本課教學中遵循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這一原則,為實現(xiàn)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決定采用合作探究法,質疑法,點撥法,誦讀法,采用多媒體,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三、說學法
1、教學相長,為了更好地教,讓學生更好地學。根據(jù)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標教學的要求,我首先讓學生充分預習,我認為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非常重要,如果每一課都能把課前預習落實好,課堂效果就會事半功倍,要想達到這個效果,就要把預習要求明確,讓學生知道怎樣預習。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的預習題。
預習題:1)利用工具書疏通生字詞 2)熟讀課文 3)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
(通過預習學生能初步感知本文的主旨,這樣學習起來就會輕松些。)
2、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歌曲《愛的奉獻》、圖片資料
五、教學程序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播放《愛的奉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
導語:同學們,正如這首歌中所呼喚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如果我們能以純真的情感關愛同在一片藍天下的每一個人,那么人間將會多一份溫暖,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份殘酷。愛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美德。我國著名作家楊絳女士通過寫與一位普通車夫的交往,向我們詮釋了這一并不深奧的生活命題。
(設計說明:使學生進入音樂所營造的氣氛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初步感知本文的主旨。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
環(huán)節(jié)二、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接著介紹作者楊絳及寫作背景和她的丈夫錢鐘書。
(設計說明:學生通過了解作者的有關情況以及寫作背景,既可以更好地把握課文的內(nèi)容,還可以激發(fā)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
環(huán)節(jié)三、檢查預習
將字詞用幻燈片展示出來,請學生到旁邊小黑板上給加點的字詞注音。然后訂正。
(設計說明:字詞是學習語文的基礎,這也是考試中必有的考點,這既可以作為字詞訓練,又可以了解學生預習的情況。)
環(huán)節(jié)四、在預習的基礎上,再次熟讀課文,思考問題:
1)本文的敘事線索是什么?----“我”與老王的交往。
2)閱讀文章1-4段,說說都介紹了老王的哪些情況?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設計說明:熟悉文章內(nèi)容,初步認識老王,為下面的合作探究打下基礎。)
環(huán)節(jié)五、合作探究
1)深入分析老王這一人物形象
作者回憶了老王一生中哪幾個生活片段?體現(xiàn)老王什么樣的性格?這些片段按什么順序來安排的?
請用“老王是一個_______________的人,表現(xiàn)在_______________ 。”的形式表達出來。
(設計說明:這個題目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歸納能力,又緊扣文本,且加深了學生對老王這一形象的理解)
2) 作者一家對老王怎樣?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事上?又表現(xiàn)出他們具有怎樣的品質?
3)作者夫婦已經(jīng)很關心老王了,為什么還在結尾說: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4)在社會生活中,應愧怍的僅是作者嗎?這反映了作者什么樣的呼聲?
(設計說明:這三個題目逐層深入,既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善,感受作者對不幸者的同情和關心。又激發(fā)學生的愛心。領會本文的主旨。這進一步深入了對文本的理解,也強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體現(xiàn)了本文教學的重點。)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1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介
《杜甫詩三首》選自杜甫的《杜詩詳注》。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收集了其中的三首詩!抖鸥υ娙住窔v來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學習本課,學生能對詩歌的形式特點有進一步的了解,還能逐步感受杜甫在不同時期的創(chuàng)作思想,并接受詩人人道主義精神的感染。
本文是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課文體裁不盡相同,內(nèi)容各有側重,其教學任務是:卓有成效地進行誦讀訓練,富有創(chuàng)意地探究內(nèi)容和寫法,在文言文教學上創(chuàng)造出一個生動活潑的局面。課文選取的三首詩是詩人不同時期的作品,題材不同,背景不同,風格不同。《望岳》描寫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色,贊美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抒發(fā)作者攀登絕頂?shù)氖难,融情、景、理于一體,感情基調熱情奔放!洞和穼懺娙藲v經(jīng)戰(zhàn)亂,目睹國衰城敗之象,身感離鄉(xiāng)背井之苦,表達憂國傷時念家悲已之情。詩歌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顯露,內(nèi)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妒纠簟肥窃娙嘶厝A州途中所見,明寫老婦失子之痛、無人應征之苦、自請應役之舉;暗寫差役逼征之暴,在一定程度反映他思想的矛盾,既有對人民百姓的同情,也有對官府差役的含蓄揭露。詩情沉郁而憂憤。這三首詩,是詩人從理想走向現(xiàn)實,從于家于己的眷顧轉向于國于民的關注,體現(xiàn)了詩人思想發(fā)展的軌跡。
2、該文在初中階段語文教學的地位及作用。
詩詞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本課是整個初中階段的古代詩詞中的經(jīng)典之作,通過杜甫詩歌的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構建及其對詩歌情感的體會有積極作用。
3、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標和教材要求,根據(jù)本課在初中階段的地位及其作用,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和作品的深層意蘊。(內(nèi)容)
。2)了解有關古體詩、近體詩的一些常識。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揣摩詩歌的體裁特點和寫作手法。(形式)
(3)通曉詩意,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默寫這些古詩。(語言)
4、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每首詩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理解每首詩的思想感情。
。2)把握詩的景與情、事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3)初步鑒賞品味詩歌的美,遷移到寫作方向。
二、說學生
1、說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技能態(tài)度及其與學習新知識的關系。
初二的學生閱讀和理解能力不高,認知、品析詩歌還欠火候;他們年齡尚小,閱歷尚淺,品悟詩情也須點撥。本班是學校今年轉型的第一屆實驗班,生源主要來自之前本校的普通班,全班共36人,屬于小班額。學生語文基礎普遍不扎實,學習本課仍有較大難度。因此,必須通過介紹古詩的時代背景進入學選擇一個好的教學方式、確立一個好的教學策略,是學習本文的制高點。
2、說學生生理特點、學習態(tài)度和水平,以及由于態(tài)度、智力和身體的不同而形成的差異。
本班學生男生占三分之二,好動,喜歡體育活動,學習成績不如女生。在教學中,更要積極培養(yǎng)男生的學習興趣,多提問,多表揚,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3、說學法。
由于學生水平較弱,對古詩、文言文雖然并不陌生,但要真正達到教學目標,仍需要嚴抓基礎教學,主要是用講讀法和質疑法。按作者三個時期內(nèi)容層次,組織一系列問題積極啟發(fā)學生思考探究,并要求他們記好筆記、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背三首詩。
三、說教法
詩文總有魂,把握詩魂,往往能提煉出課之魂。
如《望岳》中的“望”字是學習本詩的關鍵,首聯(lián)寫遠望泰山,第二聯(lián)寫近望泰山的景物,第三聯(lián)寫細望泰山的萬千變化,第四聯(lián)寫作者由望泰山聯(lián)想的自己遠大抱負。既表現(xiàn)了泰山的神奇秀麗,又表現(xiàn)了青年杜甫寬廣的胸懷!洞和分械摹皯n愁”二字是學習該詩的關鍵,第一、二聯(lián)通過自己的所見所感,描寫了國都破敗的慘淡景象。第三、四聯(lián)通過自己的所盼所思,表現(xiàn)了思念親人的離愁別緒。全篇貫穿了憂國思家的思想情感!妒纠簟分械睦蠇灪筒罾糁g的對話,是學習的關鍵。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老嫗的話句句都是在差吏逼問下說出來的,可以讓學生設想:差吏一進門就問:你家有男丁嗎?老嫗答以:“三男鄴城戍……”再問“尚有他人否”又答以“室中更無人……“最后是差役仍逼著要人,老嫗只好”請從吏夜歸“?傊,差吏的怒問貫穿在老嫗陳情的全過程。是理解全詩的一條主線,只要抓住它就不難理解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關注。
通過杜甫詩三首提煉詩文之魂的教學,可以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還可以推廣到其他古詩文的教學中去,以提高古詩文教學的效率。
一堂課不是讓孩子做什么,而是讓孩子學會怎么做,即方法,在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彼,我在提煉出“課之魂”的基礎上采用以下教法:
1、《望岳》采用古詩四步教學法。聽、讀、說、悟四步教學,讓學生把握物境、情境、畫境、意境。
2、《春望》采用合作探究教學法。學生合作探究,感知詩意、把握意象、賞析意蘊、比較鑒賞。
3、《石壕吏》采用自主演讀教學法。(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演習、自主評價。)我力求做到:創(chuàng)設情境——師生互動——知識內(nèi)化——拓展深化。讓學生達到:初步感知——自主探究——想象畫面——感悟意境
四、說訓練
1、三種類型訓練安排(課內(nèi)外)
三種類型的練習均有,以鞏固型訓練為主;課外的緊扣中考題型,這是重頭;能力型訓練,以寫作時巧用古詩詞和學習寫作手法為主要方向。
【一】如《望岳》安排以下同步訓練:
閱讀杜甫的《望岳》,完成1~11題。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烏。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解釋詩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岱宗: (2)未了:
(3)造化: (4)鐘:
。5)會當: (6)凌絕頂:
2、“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一聯(lián)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樣的形象?
3、這首詩的尾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是寫近望中所見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5、這首詩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這兩句是寫由望岳而產(chǎn)生的________的意愿,從這兩句富有啟發(fā)性和象征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_________________。
6、《望岳》全詩中沒有“望”字,但處處寫“望”,距離是自___________而__________,時間是從________至________,并由________遙想將來的________。
7、杜甫《望岳》詩共有三首,分別歌詠東岳( )、南岳( )和西岳( )(注:括號內(nèi)填山名),以上所選的詩是歌詠________的。
8、表明詩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頂?shù)囊罁?jù)有兩個,一個是標題中的“ ”字,二是詩句中的“ ”一詞。
【二】如《石壕吏》安排以下寫作能力訓練
學了《杜甫詩三首》,你對杜甫的思想發(fā)展有怎樣的了解? 學習詩圣杜甫的寫作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為敘述視角,代替詩人把《石壕吏》改寫為一則故事。
提示:
A、運用想象刻畫他們各自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
B、展開合理地聯(lián)想,補充事實已經(jīng)發(fā)生卻被詩人隱去的情節(jié)。
2、對上中下三類學生訓練的區(qū)別安排
布置課外同步練習作業(yè),對后進生的作業(yè)詳細批改,并要求及時訂正記錄在錯題本上。
五.說過程
采取343教學法,在結構上實施四步流程,考慮到學生水平較弱,本課相對難度較大,安排為2課時
本課依據(jù)學情分課時,分別把握各首詩魂授課。
第一、二課時學習《望岳》、《春望》
第二課時學習《石壕吏》
▲教學目標:
1. (內(nèi)容)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學習《望岳》,感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學習他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學習《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詩人熱愛國家、關心民眾、眷念親人的美好情操。(重點)
2. (形式)了解有關古體詩、近體詩的常識。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揣摩詩歌的體裁特點和寫作手法。(難點)
3. 通曉詩意,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默寫這些古詩。(語言)
第一課時
▲學習《望岳》
一、 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唐朝有一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一生仕途坎坷,身經(jīng)離亂,看到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轉折,就用詩歌抒寫情懷,反映時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廣闊,有強烈正義感和鮮明傾向性。他是誰?不錯,是杜甫!今天,我們一同走進《杜甫詩三首》,去領略一代詩圣的豪情與哀情。(激趣入題,引起學生的注意)
2、題目分析
《杜甫詩三首》剛好是杜甫三個時期的作的詩歌。
3、解決生字詞,檢查預習情況。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解釋詞語。
岱宗( ) 未了( ) 決眥( )
騷 ( ) 簪 ( ) 逾墻( )
鄴城( ) 戍 ( ) 老嫗( )
幽咽( ) 烽火( )
。⊕咔逦淖终系K,多讀,獲得語感,是下一步研讀的必備條件)
4、背景介紹:
這首詩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輕的詩人離開了長安,到
兗州去省親——其父杜閑當時任兗州司馬。此后大約三四年內(nèi),他一直在山東、河北一帶漫游,結交了不少朋友,這首詩就是這期間寫的。
。ǹ圩”尘,有利于加深對課文情感的體會)
5、體裁介紹:
這是一首古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多數(shù)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
言或七言句為主而雜有長短句的;平仄沒有嚴格的限定,體現(xiàn)自由的抑揚韻律;用韻比較自由,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換韻。《望岳》這首五言古詩,句式有“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6、朗讀,疏通詩句,理解詩意。
。1)配樂詩朗誦《望岳》,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把握五言古詩的誦讀節(jié)奏。
。2)全體學生配樂齊讀。
。3)指名學生朗讀,其余同學點評。
(4)教師范讀,學生輕吟。
。5)學生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詩句,理解詩意。
。6)再次播放配樂詩朗誦,要求學生邊聽邊想,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和意境,體會詩的詩情畫意,就詩的內(nèi)容質疑。
。ǘ喾N方式朗誦,加深記憶,提高學生興趣)
二、研讀《望岳》
1、教師提問:若全詩就抓一個字,你覺得應該是哪個字?明確:“望”。
(引導學生明確目標)
2、作者到底“望”到了些什么?請展開想象,設想詩人當時望岳的情景,將你想像到的內(nèi)容寫成一段話。
。ㄒ龑W生抓住詩眼,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此詩被后人稱為歌詠泰山的“絕唱”,并刻石為碑,立在山麓。你認為它堪稱“絕唱”嗎?為什么?
。ㄗ寣W生各抒己見,感受詩人高超的寫作藝術,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明確:(1)比如:“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鐘”將大自然人格化、擬人化,把大自然寫得有情有義。“割”字錘煉得極好,從山的北面看,那照臨天下的陽光就像被一把碩大無比的刀切割斷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含蓄蘊藉,意在言外,詩人凝望泰山“曾云”“歸鳥”,不覺時間已久,連眼睛都酸困了,這不正流露了詩人對泰山情有獨鐘,熱愛有加嗎?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意蘊豐厚,有一種哲理美。它不止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shù)氖难,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峰的誓言,它激勵著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p>
三、深入探究
1、問:詩言志,詩歌創(chuàng)作無不是為了傳情達意。這首詩流露出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ㄟM一步感悟作者通過內(nèi)容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對詩的理解逐漸向較高的理性層次靠近。)
教師提示學生,可以聯(lián)系寫作背景,聯(lián)系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
明確:這是杜甫的早期作品,青年時期的杜甫過著一種“裘馬輕狂”的漫游生活,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勃的朝氣。詩人熱情贊美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直抒胸臆,表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2、寫作特點:
(1)虛實相生的寫法使本詩顯得搖曳多姿,言有盡而意無窮。1、2句虛寫,3、4句實寫,5、6句實寫,7、8句虛寫,虛實交錯,意蘊悠長。
。2)情景交融,寫景有序。先集中寫景,后集中抒情;先遠望,后近看,再凝望。
四、鞏固拓展
1、學生背誦默寫《望岳》。
2、搜集古代描寫泰山的詩歌三首,并加以翻譯,在班上展出。
▲學習《春望》
一、整體感知
1.背誦《望岳》
2.介紹《春望》寫作背景
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詩人赴奉先縣探家,未幾,安祿山發(fā)動叛亂。次年五月,賊破潼關,詩人被迫北上避難,安家于鄜州。七月,唐肅宗即位于靈武,詩人聞訊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為賊兵所俘,被押至長安;因他官卑職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離長安,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到達了當時朝廷的所在地——鳳翔縣。這首詩是詩人逃離長安前一個月寫的。
。ǹ圩”尘,有利于加深對課文情感的體會)
3.介紹體裁:
《春望》是一首近體詩。
近體詩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詩。近體詩從句式上說有五言、七言之分;從篇幅上說有律詩、絕句兩種。律詩分五律、七律兩種。全詩共四聯(lián),頭兩句叫首聯(lián),三、四句叫頷聯(lián),五、六句叫頸聯(lián),七、八句叫尾聯(lián)。中間兩聯(lián)要求對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韻,通常押平聲韻。
4、朗誦
(1)配樂朗誦《春望》,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把握五言律詩的誦讀要領。
。2)全體學生配樂齊讀。
。3)指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點評。
。4)教師范讀,學生隨聲低和。
。ǘ喾N方式朗誦,加深記憶,提高學生興趣)
5、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詩句,整體感知詩意。
二、研讀《春望》
1、詩歌的首聯(lián)寫了哪幾個形象?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點,組成了怎樣一幅畫面?
學生明確:寫了國都、山河、城、草木四種形象。國破,山河依舊,城春,草木深。這是一幅淪陷中長安城的破敗景象: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使人滿目凄然。
2、頷聯(lián)寫了哪幾個形象,組成了怎樣一幅畫面?
。ǹ赡苡袃煞N看法。一種看法是那嬌艷的花也因感時傷別而淚水縱橫,那無憂的鳥也一改往日動聽的歌喉而發(fā)出讓人驚心的啼叫。另一種看法是詩人佇立在嬌艷的花旁,聽著掠空而過的鳥兒婉轉的啼叫,心里嗔怪它們的無情而流下了傷時恨別的淚水。只要言之成理,當以鼓勵為主。)
3、想象頸聯(lián)、尾聯(lián)的形象及畫面。
明確:烽火連天,兵荒馬亂,“家書”承載著親人的牽掛和眷念。詩人盼望得到一封家書,然而終歸是失望,我們仿佛看到詩人滿頭白發(fā)如冰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
4、學生把握全篇,想象整體形象。
。ǔ浞职l(fā)揮想象力,有助于提高對本詩的理解。)
三、深入探究
1、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ㄐ哂谥卑籽郧,常寓情于形象之中,形象不僅是詩人情感的觸發(fā),又是詩人情感的載體,也是體驗詩人情感的途徑。引導通過形象體驗情感,更貼切。)
2、這首詩中,名句較多,你認為哪兩句詩最值得被稱為名句?為什么?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可能會涉及對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認識、對詩句的品析評價等。
。1)關于表現(xiàn)手法。全詩觸景傷懷,移情于物,將憂國思親的情懷蘊含在形象的描寫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2)關于一字傳神!皣粕胶釉,城春草木深”,“破”字使人怵目驚心;“深”字令人滿目凄涼!案袝r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濺”“驚”體現(xiàn)了詩歌語言的動態(tài)美,寄托了詩人強烈的情感。
。ㄅ囵B(yǎng)獨立思考能力)
3、播放音調低沉的背景音樂,學生齊背《春望》。
。ɡ收b更能讓學生走入本詩情景)
四、鞏固拓展
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1.學生齊背《望岳》《春望》。
2.請學生辨析兩首詩的異同。
明確:同:都寫“望”見之景,抒“望”中之情,情景交融;
異:《望岳》形象高大,境界壯闊,顯示出氣勢磅礴、雄放健拔的風格。
《春望》感情凝重,景象凄清,風格沉郁,具有悲愴美。
第二課時
▲學習《石壕吏》
一、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1)學生齊背《望岳》《春望》。
(2)《石壕吏》寫作背景簡介。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陽,看看戰(zhàn)亂后的故鄉(xiāng)?墒遣坏絻蓚月,
形勢發(fā)生逆轉,唐軍在鄴城大敗,郭子儀退守河陽,河陽一帶又騷動起來。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以西至潼關一帶,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詩人這時被迫離去,經(jīng)新安、石壕、潼關等地回到華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婦們的愁眉苦臉,所聽到的是別家出征時的哭聲。著名的“三吏”“三別”就是根據(jù)這番經(jīng)歷寫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構思巧妙、情節(jié)生動而流傳最廣。
(扣住背景,有利于加深對課文情感的體會)
3、介紹體裁:這是一首敘事詩
4、朗讀
(1)教師配樂朗讀《石壕吏》,提示學生應注意停頓、節(jié)奏、語調。
。2)學生自由讀。
(3)選一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點評。
。4)全班齊讀。
。ǘ喾N方式朗誦,加深記憶,提高學生興趣)
5、默讀詩歌,借助注釋,整體感知詩意。
6、小組合作翻譯(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
7、當堂抽查翻譯(檢查學生掌握程度)
8、理清情節(jié)
本文共敘寫了幾個人物形象?到底誰是主人公?各人物形象在故事中都有些什么活動?(為下面演小品做鋪墊)
二、研讀《石壕吏》
1、這首詩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請小組合議,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設計一個小品《石壕吏》。
2、一組同學上臺表演故事《石壕吏》,其他同學評表演的內(nèi)容與詩歌內(nèi)容是否相符。
3、評價表演,理清情節(jié)發(fā)展脈絡,指導學生背誦。
。1)按照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四步,理清故事情節(jié),并概括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明確:故事主體部分是老婦人的“致詞”。詩的前四句寫“致詞”的由來,也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最后四句是結局和尾聲,暗示老婦已被抓走。老婦致詞又可分為兩層:5~16句老婦人敘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婦人主動請求從軍。
。2)學生根據(jù)情節(jié)提示,讀詩,背誦。
。ㄍㄟ^演小品,讓學生在生動的表演中把握課文;評價表演,更能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深入探究
1、本詩流露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明確:全詩通過詩人的見聞,詳寫老婦的痛苦申訴,描繪出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揭露了官吏的橫暴,表露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2、學生聽讀配樂朗誦,深深體味詩作的思想情感。(配樂能令朗誦效果更好)
四、拓展延伸
。ㄒ唬┛凑n文,自由提出疑問(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
學生可能提出或教師啟發(fā)的問題有:
1.作為一名女性,我對文中老婦人的兒媳婦“出入無完裙”,感受特別深刻。裙:古謂下裳,上古時代,男女服裝差別不大,區(qū)分也不嚴格。唐代以后,婦女穿裙之風大盛,男以穿袍為常服,女以裙為常服,后泛指衣服。為什么連一件會客的衣服都沒有?(生活貧困)為什么會如此貧困呢?(戰(zhàn)爭)
2.是戰(zhàn)爭使這個家庭生活貧困艱難。老婦人一家僅僅是生活貧困嗎?他們?yōu)檫@場戰(zhàn)爭還付出了什么?(二子戰(zhàn)死沙場 一子茍且偷生,孀妻弱子無依,老婦自請應役)
在了解這個家庭的命運的同時,進一步在語境中落實字詞。戍:防守。新:最近。偷生:茍且活著。已:停止,這里引申為完結。請,請讓我。應:應征。猶得:還能夠。(結合文本理解字詞,更切實際)
3.為什么不說“征兵”“招兵”“點兵”而說 “捉人”?
“捉”說明這絕不是正常的征召,而是胡亂搜捕。這的確稱得上“一字之貶,嚴于斧鉞”!白饺恕币才c“捉壯丁”的內(nèi)涵大有不同。“人”是一般的概念,“丁”的內(nèi)涵則比較具體。玄宗天寶律法規(guī)定:“制十八為中男,二十二為丁”,二十二歲才是壯丁年齡,而現(xiàn)在捉盡壯丁,及于老弱。
4.為什么夜間出動捉人?一則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時常發(fā)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無法“捉”到;二則表明縣吏手段狠毒,在人們已經(jīng)入睡的黑夜來個突然襲擊。
5、從“吏呼一何怒”看出“吏”有著怎樣的嘴臉?(兇惡殘暴,如狼似虎)下面我們換個角度,來個換位思考,如果我們站在“吏”——一個軍隊下層官吏的立場,說說他為什么“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不過是一個下層的小軍官,迫于上司的命令而挖空心思“夜捉人”,不也是無奈之舉嗎?他家里也許還有妻兒老母,他自己的性命也可能朝不保夕。
6、背誦詩歌,抽查過關
。ǘ┱n外作業(yè):
學了這三首詩歌,你對杜甫的思想發(fā)展有怎樣的了解? 學學詩圣杜甫的寫作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為敘述視角,代替詩人把這首詩改寫為一則故事。
提示:
1. 注意運用想象刻畫他們各自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
2. 展開合理地聯(lián)想,補充事實已經(jīng)發(fā)生卻被詩人隱去的情節(jié)。
。ㄍ卣棺鳂I(yè)不僅是本課的總結,它還是學生課外遷移的方向)
。ㄈ┛偨Y
老婦人是杜甫筆下一個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女性形象。杜甫通過這一形象,反映了戰(zhàn)爭帶給人民的深重災難,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唐朝人民雖怨恨戰(zhàn)爭,但終究咬緊牙關,含著眼淚,義無返顧地走上前線支持平叛戰(zhàn)爭。而當時的杜甫看著老婦人淚別,萬分同情,卻不能解救。詩人的心與受苦受難的勞動大眾息息相通,他是真正的人民詩人!
六、說板書
采用提綱式,使全文綱舉目張,條理清晰,對復雜的課文尤為重要。書寫與教學內(nèi)容同步進行,加深理解與記憶。在黑板上畫出。
總之,作為一名授課者,我們應該吃透教材,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靈活施教。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評委,謝謝大家!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12
一、說教材說學生
《你一定會聽見的》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一篇隨感式小品。本篇課文放在以“祟尚科學”為主題的第四單元,其目的是要引導學生注重觀察,體驗生活,在感受生活豐富多彩的同時,堅持求真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努力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而又有主體意識的人。
結合初二學生“獨立意識萌芽但又很不成熟、渴望夢想?yún)s又容易忽略現(xiàn)實”的心理特征及“語文課要有語文味”的特點,我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的內(nèi)容。
2、初步學會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品味文章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
2、仿寫文中優(yōu)美語句,學習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描寫抽象事物。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學會運用自己的耳朵聆聽,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初步學會如何把聲音寫得生動
難點
學會運用自己的耳朵聆聽,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四、說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其中包括優(yōu)美的音樂,精美的畫面,答題的要點,方法的總結等。
五、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學習新課前,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了一組有聲畫面與一組無聲畫面,引導學生以“我看到……我聽到……”發(fā)言。通過兩組畫面效果的比較感受聲音的重要性,喚起學生對聽覺的感情體驗,切入課文主題,“不知不覺地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題上,引起新的學習興趣”。
。ǘ、美讀,感悟文本。
多媒體課件播放班德瑞的《森林狂想曲》,由一名學生配樂朗讀。全體學生思考:作者究竟要告訴我們什么。(這節(jié)課中的很多背景音樂都選自班德瑞的《寂靜山林》專輯,因為這些音樂節(jié)奏舒緩親切,更重要的是,音樂中夾雜著不少的大自然中的聲音,如鳥鳴聲、流水聲、蟬鳴聲,風格與內(nèi)容與課文的風格內(nèi)容相一致,而且容易觸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此處播放背景音樂是為了給學生的自由朗讀提供一個相應的情景和輕松的環(huán)境,讓他們能融入其中,而問題的設置能引導學生迅速抓住課文中心。)
。ㄈ、品讀
提示學生找出自己認為精彩之處,與大家交流意見,說明理由。注意修辭地運用,句式地選取,譴詞造句等方面的考慮。
。ā墩Z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彼栽趯W生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就很有必要讓他們找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歡或認為寫得很精彩的語句或段落,并談談讀后的感受。同時《語文課程標準》還強調“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這是一篇自讀課文的特點,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盡情發(fā)揮個人的感受,無論從語言風格還是所運用的修辭方法、語段講述的內(nèi)容及描繪的意境均可,教師只要適時運用點撥引導法在此文轉自淘.教。案網(wǎng)精彩段落的寫作和朗讀方法上稍作指導,對于學生的發(fā)言言之有理就應給予表揚,對于不當之處適當給予點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ㄋ模┭凶x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對文章謀篇布局、譴詞造句等方面加以質疑,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在學生思考問題,解答疑問時,多媒體課件播放背景音樂,以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
通過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已較深入,但,由于學生發(fā)言多為零散的意見,不成系統(tǒng),所以在學生發(fā)言后,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前三段語言精彩之處,并總結文章美點與文章寫作技法,以給學生一個整體而系統(tǒng)的印象。同時能對下一環(huán)節(jié)的練筆起到指導作用。
。ㄎ澹┱n堂練筆
愛因斯坦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苯處熞云降葘υ挼姆绞竭M行教學,通過成果展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營造出一種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書面表達能力。
由于描寫聲音,尤其是感受生活中被忽略的聲音難度較大,我在學生練筆前,展示了兩段范文,以起到示范作用。同時,由教師配樂朗讀,把學生帶入如詩如畫的境界中,使其受到美的熏陶。
(六)課堂小結
在最后,展示一首小詩,由學生集體配樂朗讀,從而得出: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只要對大自然對生活充滿愛,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靈去聆聽和感悟,你就一定能聽見生活中各種美好的聲音的結論。這樣,一節(jié)課在音、畫中開始,在音樂中結束,以期創(chuàng)設溫馨、和諧、優(yōu)美、輕松的課堂氛圍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13
一、教材分析
。1)內(nèi)容分析:“屏”是指“屏風”,是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本文簡單介紹了“屏風”的功能與種類,但這不是本文的重點內(nèi)容,本文介紹屏風的目的在于提出期望:今天我們應更好的使用屏風。
。2)教材的處理:這篇課文特點鮮明,作為教學內(nèi)容來看,不能把它當作說明文來處理,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教學中應強調的是訓練學生的閱讀概括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體會小品文語言的優(yōu)美,因此,在教材處理內(nèi)容取舍方面,我兼顧了兩個方面: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閱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nèi)容大意,提高學生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二是適當復習介紹說明文的文體知識。不少學生可能沒有見到過屏風實物,教師應該提供一些圖片,學生有了直觀印象后,本文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可以讓學生自學課文,教師不必過多講解本課內(nèi)容,要調動學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藝術審美能力等。
二、【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掌握重點字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屏的相關知識;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tài)度目標:以屏為媒介,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情趣,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教學重點】
1、體會文章詩情畫意的說明語言。
2、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對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三、【學情分析】在朗讀能力方面,學生方言較重;在課文的整體把握上,能力比較欠缺,缺乏比較系統(tǒng)的學習方法;在品味語言能力上,由于本課詩詞較多,難于理解。因此我在問題的設置和學法指導方面,盡量做到具體,注意梯度,易于操作。
四、【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法:導讀法―――創(chuàng)設情景,指導、點撥。
學法: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實踐提高。課時:一課時
五、【教學用具】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布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屏的小藝術品。
六、【教學過程】《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這是一篇自讀課文的特點,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盡情發(fā)揮個人的感受,無論從語言風格還是所運用的修辭方法、語段講述的內(nèi)容及描繪的意境均可,教師只要適時運用點撥引導法在精彩段落的寫作和朗讀方法上稍作指導,對于學生的發(fā)言言之有理就應給予表揚,對于不當之處適當給予點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教師出示一面小屏風,由此導入:
1、同學們,這是一件什么東西?(工藝品、屏風)誰能用幾句話說明一下。(這是一件貝雕的屏風工藝品。它有四扇組成,每扇長12CM,高31CM。屏風雕有“斷橋殘雪”、“花港觀魚”、“平湖秋月”、“三潭印月”等四處西湖勝景。)大家回憶一下在哪一篇學過的課文中提到“屏”?(《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視之”)(由貝雕的屏風工藝品實物導入,創(chuàng)設情景,揭示課題,激發(fā)興趣,讓學生身臨其境,獲得切實的感受。用幾句話說明,又檢查了學生對說明文寫作的掌握情況。通過此環(huán)節(jié),引起學生與課文對話的欲望。通過這個問題的回答來復習舊知識,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2、除老師拿的屏風外,你還見過什么樣的屏風?學生自由談論,并繼續(xù)展示不同形狀的屏風(搜集到的關于屏的圖片,并輔以簡單介紹),讓學生簡單評述。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它有著神秘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功能于一身。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陳從周先生一道說“屏”。
3、作者簡介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正音釋義,積累詞語。遇到讀不準的字查字典,并注上音。(多媒體展示)(旨在掃清閱讀障礙,重在讓學生掌握識字的方法,達到漢字的辨形目的,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查字典的習慣,)
2、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回答以下問題。自主回答:(多媒體展示)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作一解釋。并說明其作用。
。2)文中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請找出具體句子。(限3分鐘快速閱讀課文,根據(jù)思考題概括課文內(nèi)容要點,通過訓練,理清課文思路,從整體上把握課文。這一環(huán)節(jié)實際也是訓練學生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以及篩選、歸納概括信息的能力的一個過程。注重朗讀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反復朗讀,在朗讀中注意變換方式。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章內(nèi)容,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
(三)研讀課文,合作探究
。1)作者介紹了關于“屏”的那些知識?學生閱讀完后,四人小組討論,合作討論明確: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屏風的作用屏風的分類((多媒體展示圖片)屏的設置,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小組合作討論。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并表述自己的方法。然后派代表表達本組的意見,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引導者的作用,通過問題的提出,讓學生交流、合作,解決問題。
合作學習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合作學習要建立在學生真正自主學習的基礎上。②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導。③合作的時間要有定量。④要建立激勵性評價機制。⑤匯報時的語言表述應為:“我們小組認為……”展示不同種類的屏的圖片,讓學生獲得直觀印象,加深對屏的了解。)
(四)品味賞析拓展延伸
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jīng)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說明語言生動有趣,學生配古箏樂曲朗讀課文。
。1)請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有感情地讀一讀,并用“我最喜歡—這個句子,因為它……”的句式回答問題。(《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彼栽趯W生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就很有必要讓他們勾畫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歡或認為寫得很精彩的語句或段落,并談談讀后的感受。)(
2)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么好處?(多媒體展示)(探究理解文中古詩詞的意思,感受濃濃的詩意。在品味語言的同時指導學生朗讀。)
(五)總結積累,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fā)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和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nèi)涵永遠散發(fā)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2、拓展延伸
。1)在古詩詞中,你還知道哪些詩句說到“屏”,你還找到了哪些圖畫描繪了“屏”,全班交流,請你引詩配畫作解說。(多媒體展示)(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利用現(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讓學生克服以往以書本為中心進行學習的傾向,實現(xiàn)教材內(nèi)外的溝通和課堂內(nèi)外的交流。)(
2)想像一下,屏風將來會有怎樣的用途?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該題具有一定的發(fā)散性,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像,交流討論,輕松自然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加厚了學生人文底蘊,加強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個維度的目標要求。因時間的原因,本節(jié)課無法完成,可布置學生課后探究。)
(六)布置作業(yè)必做:
美讀課文三遍。把課堂上所說的“想像屏風的用途”整理好,寫在作業(yè)本上,
選做:學著用上古詩詞佳句,要用得得體。(布置此項作業(yè),其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內(nèi)容,并將已經(jīng)調動起來的生活體驗深化,通過寫短文,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作業(yè)布置應分層次。)
(七)板書設計
說“屏”陳從周
作用
↗巧↖
分類→設置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14
一、說學習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習作者細致的景物描寫的方法,掌握修辭手法——比喻、擬人的用法。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品讀、質疑,理解“滹沱河”的性格與“我”的性格成長的關系。
3、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情景交融的情致,感受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深情。
二、說教學重點、難點:
1、文中的“我”被稱為“小滹沱河”的原因;
2、理解“滹沱河”的性格與“我”的性格成長的關系。
三、說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說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今天帶領大家認識一個人。(投影)他身材高大,足有1.9米,“有一個不羈的靈魂” ,盡管一生遭受了很多的苦難:流亡、饑餓、受迫害、被捕、監(jiān)禁、坐牢、受審判、勞動改造“,但“生命不停地自燃 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用筋骨還能飛奔一千里汗血馬 撲倒在生命的頂點 焚化成了一朵 雪花”,他離開家鄉(xiāng)56年,但家鄉(xiāng)的滹沱河邊高粱林幾乎伴隨了他一生,他就是牛漢。著名詩人、作家。1940年開始發(fā)表作品,有詩集《溫泉》(獲全國優(yōu)秀詩集獎),有散文集《滹沱河和我》、《螢火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散文《滹沱河和我》
。ㄟ^渡:開頭有這么一句話“你這脾氣,真是個小滹沱河! 滹沱河和“我”有什么關系?“為甚么要把我跟滹沱河一塊說?”我們深入到課文進行進一步的了解。 )
二、速讀思考 理清層次
思考:作者圍繞滹沱河寫了哪些事情?
明確:沉睡的滹沱河;咆哮的滹沱河
三、品讀思考
滹沱河是一條怎樣的河?我對滹沱河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交流明確答案
沉睡的滹沱河
想象中的滹沱河
我的心情:向往
2、“我”第一次見到的滹沱河----干涸的滹沱河
[人/情] “我感到異常的失望,滹沱河啊,你丟盡了我的臉了!我怎么會像眼前這個喊不應打不醒的滹沱河?”(第4節(jié))“……我懷著滿腔的悲傷向她們說的滹沱河走去。我找尋我那個失落的夢,在滹沱河那里尋找我心中的滹沱河!保ǖ5節(jié))
“灰灰的”、“無知無覺地”、“躺”、“盡是”等詞表現(xiàn)出了“我”的失望;
干涸的滹沱河打破了“我”心中的神秘感,其實越失望,說明期望值越高,對滹沱河更關切。
3、姐姐口中的滹沱河——大水“說來就來”
我的心情:[恐懼]
[如]被“鎮(zhèn)住”、不吭聲、不僅手涼,心都涼了
4、第9節(jié)尾句“現(xiàn)在我才明白她們?yōu)槭裁凑f我是個小滹沱河”,“我”是不是真的明白了?
[答]沒有完全明白,因為“我”還沒有親眼見過真正的滹沱河,只是間接了解了它的情況。
5、咆哮的滹沱河
氣勢宏偉、野、難管束……
文中從哪些方面逐步體現(xiàn)了滹沱河的氣勢?
。◤摹拔摇迸c滹沱河的接觸入手進行分析,還要注意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聽滹沱河
[正面] “那滹沱河一會兒像是從深深的地下噴出來的;一會兒又覺得天空在打悶雷,像是從天上降落下來的!
[側面] “它們的聲音被吞沒了”、“……平常誰的聲音我都能聽出來,此刻全分辨不出來”……
看滹沱河 (點擊詞匯——“赫然”:形容令人驚訝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現(xiàn)。)
問:劃出句中的動詞,并從“滹沱河”和“我”兩個角度去分析。
插入問題:上文有哪些句子也表現(xiàn)出了“我”想親眼見見滹沱河的急切心情?
6、為什么長輩們都說:“你這脾氣,真是個小滹沱河”?
因為“我”和滹沱河的脾性合一:野、難管束;(說來就來)
之前我們品讀了第三部分,領教了滹沱河的“野、難管束”,那“我”的“野、難管束”又是怎么體現(xiàn)出來的?(從文中找相關的描述)
7、分析加點字的含義——“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
[析]這既說明了“我”對滹沱河的崇敬之情,也說明“我”認識滹沱河的過程也是“我”成長的過程。
8、品讀結尾:
為什么說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
我的本命河!
——“我”與河脾性合一(野、難管束);它是故鄉(xiāng)的代表,我愛滹沱河,也熱愛這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
——這里的“很野,很難管束”是貶義褒用的,這其中還包含了無畏、勇敢,充滿銳氣的精神。[聯(lián)系第一節(jié)] 課文對滹沱河的描寫,實際就是對自我的描寫!拔摇钡男愿衿馀c滹沱河的脾性“合一”。 滹沱河是故鄉(xiāng)的極富特色的河,是故鄉(xiāng)的象征。作者通過對滹沱河的描寫,寄托了對故鄉(xiāng)深深的熱愛和依戀之情, “我”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融于對滹沱河的認識過程之中
老師總結:的結尾既是拓展,又是總結,也是抒情。
四、討論總結
1、情景交融
情——景(人——河)
[總]故鄉(xiāng)情思(單元主題)
2、前后呼應(請學生在文中尋找)
。ㄎ澹┳鳂I(yè)
寫一段記憶中的故鄉(xiāng)的場景,字數(shù)兩百字
建議:運用正側面相結合的寫法和修辭。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15
一、說教材
《再別康橋》選自于長春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抒寫了詩人1928年秋重返英國劍橋大學,故地重游時的感受,表現(xiàn)了一種帶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這首詩音韻和諧、意境優(yōu)美,在樸素的詩句中把對康橋的那種刻骨銘心的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梢哉f,《再別康橋》代表了徐志摩的藝術成就,也代表了中國新詩的藝術成就。
二、說學生
對八年級學生來講,這首詩極易喚起他們的閱讀興趣,但由于對現(xiàn)代詩知識掌握不多,他們對詩歌的理解往往留于膚淺,蜻蜓點水,走馬觀花,難以深刻把握詩的思想內(nèi)容。
三、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把握詩中的意象,感悟詩歌的意境美
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誦讀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悟作者情懷,引發(fā)共鳴,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由于學生閱讀的現(xiàn)代詩歌不多,加上詩歌本身抽象難懂,所以本課的教學難點是抓住意象,感悟詩歌的意境美。
四、說方法
本課的教學我主要采用朗讀法和討論點拔法來達成教學目標。
五、教學過程
下面我具體說一下教學過程
首先,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歌曲《再別康橋》。讓學生說一說這首歌的演唱者是誰,在學生答不出來的情況下,我再順勢導入:的確,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首歌的演唱者己經(jīng)漸漸為人們所淡忘,但是,每當聽到這首歌,我們總會想起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他就是徐志摩。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徐志摩的名篇——《再別康橋》,去感受那一段柔美的康橋情結。通過這樣的導入來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從另一個藝術層面去感受志摩的詩,引發(fā)其閱讀期待。
接下來,本著知人論世的原則,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相關資料,簡要介紹英國劍橋大學以及徐志摩在此的求學經(jīng)歷,了解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深情朗讀,整體感知。
播放課文的配樂朗誦,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再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并談一談對全詩的整體感受。為進一步理解詩歌作鋪墊。
第三步: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走進意境,感悟詩情。
這首詩的教學,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康橋景色“美麗”和“寧靜”這兩個特點,引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首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這是一首離別詩,人們常說“多情自古傷離別”,但這首詩卻并沒有像傳統(tǒng)的離別詩那樣過于注重傷感凝重的情緒的渲泄,而是側重于對離別之地的自然景色的描寫。那么詩中康橋的哪些景物讓你感受到了美?請學生默讀全詩展開豐富的想像,將文字轉化成畫面,并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來。
從而引導學生抓住“河畔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榆陰下的一潭”等景物進行深入的品讀。在此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發(fā)言給予點拔和指導,使學生初步感受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首詩里,詩人之所以能將原本平常的自然景物寫得如此之美,一個最重要原因就是——在對景物的描寫過程中融入了自己的喜愛之情,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進而使學生明確:像金柳、青荇、深潭等這些被賦予了作者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就叫做——意象。“意” 即詩人的主觀情意;“象”是指詩人感受到的客觀物象。詩歌往往是借助于意象來抒發(fā)感情的。此時,可以再聯(lián)系一下,曾學過的古典詩歌中的意象,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渭城朝朝雨徘岢荊客舍青青柳色新”等句,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意象的理解,從而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
接下來,進一步啟發(fā)學生思考:康橋的景色,除了“美麗”之外,還有一個突出特點是什么呢?(寧靜)引導學生抓住開頭的三個“輕輕的”和結尾的兩個“悄悄的”,通過反復朗讀和小組討論來體會詩中所渲染的寧靜的氣氛。進而使學生認識到這種“靜”與詩人的情感二者之間的關系。即:詩人不忍讓自己的離別破壞這種境界,即使是揮揮手打一下招呼,也不能有一點喧嘩,輕輕地來,輕輕的走,輕輕的告別和揮手,此時此刻,無聲的悄悄是一首深情離別的歌,無言的沉默是對康橋最美的告別。至此,學生領悟了詩人的情感,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所以,整首詩的教學,我實際上是按照由抓住物象——理解意象——體會意境——感悟詩情的順序展開的。之后,全班有感情的齊讀全詩,再次領悟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和詩人的情懷,從而加深理解和體驗。
最后進行課堂小結:
這首詩集中描寫了康河的美麗與寧靜,作者對于康橋這個自己曾經(jīng)獲取青春生命乳汁的地方,這個曾給予自己智慧與自由情懷的美麗母校,表達了深情的贊美、無限的眷戀。
作業(yè):課外閱讀徐志摩的《沙揚娜拉》并與本詩進行比較。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說課稿 吆喝說課稿11-03
八年級語文《吆喝》說課稿06-19
八年級語文《海燕》說課稿02-18
八年級語文《臺階》說課稿02-18
八年級語文長征說課稿02-07
八年級語文《老王》說課稿06-11
八年級語文《石榴》說課稿06-12
八年級語文《春酒》說課稿09-08
八年級語文《愛蓮說》說課稿09-09
八年級語文《海燕》說課稿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