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閱讀答案
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閱讀答案了,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并對今后的學習做出調整。還在為找閱讀答案而苦惱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志》閱讀答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國志》閱讀答案1
國淵字子尼,樂安蓋人也。師事鄭玄。后與邴原、管寧等避亂遼東。既還舊土,太祖辟為司空掾屬,每于公朝論議,常直言正色,退無私焉。太祖欲廣置屯田,使淵典其事。淵屢陳損益,相土處民,計民置吏,明功課之法,五年中倉廩豐實,百姓競勸樂業(yè)。太祖征關中,以淵為居府長史,統(tǒng)留事。田銀、蘇伯反河間,銀等既破,后有余黨,皆應伏法。淵以為非首惡,請不行刑。太祖從之,賴淵得生者千余人。破賊文書,舊以一為十,及淵上首級,如其實數。太祖問其故,淵曰:“夫征討外寇,多其斬獲之數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聽也。河間在封域之內,銀等叛逆,雖克捷有功,淵竊恥之。”太祖大悅,遷魏郡太守。
時有投書誹謗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淵請留其本書,而不宣露。其書多引《二京賦》,淵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輦,而少學問者。其簡開解年少,欲遣就師!惫Σ懿钊耍R遣引見,訓以“所學未及,《二京賦》,博物之書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師,可求能讀者從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讀者,遂往受業(yè)。吏因請使作箋,比方其書,與投書人同手。攝案問,具得情理。遷太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祿賜散之舊故宗族,以恭儉自守,卒官。
。ㄟx自《三國志魏書國淵傳》)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祖欲廣置屯田,使淵典其事 典:主管
B.五年中倉廩豐實,百姓競勸樂業(yè) 勸:勸告
C.其簡開解年少,欲遣就師 簡:選擇
D.祿賜散之舊故宗族,以恭儉自守,卒官。散:分發(fā)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與例句中的“恥”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雖克捷有功,淵竊恥之
A.是故圣愈圣,愚愈愚
B.序八州而朝同列
C.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天下云集響應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國淵為官時在太祖府上經常直言正色地議論政事,直到退休辦事都毫無私心,一輩子保持著謙恭節(jié)儉的品德。
B.國淵為太祖興辦屯田,從屯田項目的確定,民眾、官吏的安置,到官員政績的評定等,都恪盡職守。僅五年,就成績斐然,頗受百姓歡迎。
C.國淵不僅免除了叛亂者非首犯的死罪,而且還在破賊文書上如實地報送殺敵數量,因所立戰(zhàn)功是在境內平亂,國淵還為此感到恥辱。
D.國淵在審理匿名信案件時,機智縝密,僅花了十來天的時間,就在都城里找到了引用《二京賦》的內容寫匿名信誹謗朝政的人,弄清了全部的事實真相。
閱讀答案:
1、B
2、C
3、A
《三國志》閱讀答案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玄①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②,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③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④三往,乃見。因屏⑤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⑥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⑦猖蹶⑧,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⑨,君謂計將安出?”(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節(jié)選)
注釋:①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②先主:劉備。③屈致:委屈他枉駕來見。④凡:總共。⑤屏,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⑥信:通“伸”,伸張。⑦用,因此。⑧猖蹶,這里是失敗的意思。⑨已:停止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
(1)亮躬耕隴畝 躬_____________
。2)由是先主遂詣亮 詣_____________
2.下面選項中加粗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謂為信然 欣然起行
B.先主器之 治水之法
C.因屏人曰 因慟絕良久
D.而智術淺短 潭西南而望
3.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時先主屯新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劉備說自己“智術淺短”,你怎么看?結合選文內容說說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親自②到,拜訪
2.C
3.時╱先主屯新野
。1)然而我的志向到現在還沒有停止,您說該采取怎樣的辦法呢?
。2)只不過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有閑情雅致的人罷了。
劉備并不是一個“智術淺短”的人(這是他自謙的說法),從“欲信大義于天下”中看出他志向遠大;從“三顧茅廬”中看出他求賢若渴;從“志猶未已”中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
《三國志》閱讀答案3
《魏略》曰:劉備屯于樊城。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敵,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亮乃北行見備,備與亮非舊,又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坐集既畢,眾賓皆去,而亮獨留,備亦不問其所欲言。備性好結毦,時適有人以髦牛尾與備者,備因手自結之。亮乃進曰:“明將軍當復有遠志,但結毦而已邪!”備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與!我聊以忘憂耳!绷了煅栽唬骸皩④姸葎㈡(zhèn)南孰與曹公邪?”備曰:“不及!绷劣衷唬骸皩④娮远群稳缫?”備曰:“亦不如!痹唬骸今皆不及,而將軍之眾不過數千人,以此待敵,得無非計乎!”備曰:“我亦愁之,當若之何?”亮曰:“今荊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發(fā)調,則人心不悅;可語鎮(zhèn)南,令國中凡有游戶,皆使自實,因錄以益眾可也。”備從其計,故眾遂強。備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禮之!毒胖荽呵铩匪砸嗳缰
臣松之以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則非亮先詣備,明矣。雖聞見異辭,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為可怪。
臣前被詔,使采三國異同以注陳壽《國志》。壽書銓敘可觀,事多審正。誠游覽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時有所脫漏。臣奉旨尋詳務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逸按三國雖歷年不遠而事關漢晉首尾所涉出入百載注記紛錯每多舛互。其壽所不載,事宜存錄者,則罔不畢取以補其闕;蛲f一事而辭有乖雜,或出事本異,疑不能判,并皆抄內以備異聞。若乃紕繆顯然,言不附理,則隨違矯正以懲其妄。其時事當否及壽之小失,頗以愚意有所論辯。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寫校始訖,謹封上呈。
(節(jié)選自裴松之《上〈三國志注〉表》,《三國志》,中華書局簡體字版)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亮知荊州次當受敵 次:駐軍
B.乃投毦而答曰 投:扔掉
C.將軍自度何如也 度:估計
D.則非亮先詣備 詣:謁見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 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 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
B. 我聊以忘憂耳 如惠語以讓單于
C. 乃以上客禮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據《上〈三國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國志》有四種情形,這條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屬于下列中的哪一種(3分)
A.壽所不載,事宜存錄者,則罔不畢取以補其闕。
B.同說一事而辭有乖雜,或出事本異,疑不能判,并皆抄內以備異聞。
C.紕繆顯然,言不附理,則隨違矯正以懲其妄。
D.時事當否及壽之小失,頗以愚意有所論辯。
4.下列用“/”給文中加粗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臣奉旨尋詳/務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逸/按三國/雖歷年不遠/而事關漢晉首尾/所涉出入百載/注記紛錯/每多舛互
B.臣奉旨/尋詳務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逸/按三國/雖歷年不遠/而事關漢晉/首尾所涉/出入百載/注記紛錯/每多舛互
C.臣奉旨尋詳/務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逸/按三國雖歷年不遠/而事關漢晉/首尾所涉/出入百載/注記紛錯/每多舛互
D.臣奉旨/尋詳務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逸/按三國雖歷年不遠/而事關漢晉首尾/所涉出入百載/注記紛錯/每多舛互
5.把文中文加粗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艂渑c亮非舊,又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3分)
、平窠圆患,而將軍之眾不過數千人,以此待敵,得無非計乎!(4分)
、侨还员持潦,亦良為可怪。(3分)
參考答案:
1.(3分)A
2.(3分)A
3.(3分)B
4.(3分)C
5.(10分)
、牛3分)劉備與諸葛亮不是舊交,又因為他年紀經,(劉備)把他當作一般書生看待。
⑵(4分)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將軍的部眾不過幾千人,憑借這些對付敵人,恐怕不是辦法吧!
⑶(3分)然而(彼此)背離到這個程度,也確實是值得奇怪。
《三國志》閱讀答案4
建安五年,曹公①東征,禽②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紹遣大將顏良攻白馬③,羽策馬刺良于萬眾之中,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日: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報曹公,曹公義之。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④其所賜拜書告辭。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節(jié)選自《三國志》,有刪改)
[注釋]
①曹公:即曹操。下文的羽和紹分別為關羽、袁紹。
②禽:通擒。
③白馬:地名。
、芊猓悍獯。
1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與及羽殺顏良中的及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出師表》)
B.及郡下,詣太守(《桃花源記》)
C.及魯肅過尋陽(《孫權勸學》)
D.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1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加粗的句子。(2分)
13.用/為文中加粗的句子斷句。(2分)
14.面對曹公厚賜,關羽終不留的原因
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參考答案:
11.(2分)C
12.(2分)我一定要立功來報答曹公才會離開。(譯出乃’’得1分,大意對得1分)
13.(2分)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劃對兩處得1分,劃對三處得2分,劃五處及五處以上不得分)
14.(2分)(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三國志》閱讀答案5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題。 (10分)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鄧當。當為孫策將,數討山越。蒙年十五六,竊隨當擊賊,當顧見大驚,呵叱不能禁止。歸以告蒙母,母恚欲罰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魯肅代周瑜,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①?肅造次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虎熊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肅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節(jié)選自《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有改動)
【注】①虞:意料,預料。②造次:魯莽,輕率。③拊(fǔ):撫摩。
9.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4分)
。1)數討山越 ( ) (2)君宜顧之 ( )
。3)遂往詣蒙 ( ) (4)肅于是越席就之 ( )
10.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加粗句子的意思。(2分)
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
11.細讀節(jié)選的文字回答,魯肅對呂蒙的態(tài)度前后有什么變化?(2分)
12.根據節(jié)選文字,聯系下面材料,你認為呂蒙是個怎樣的人?(2分)
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魯肅過蒙言議,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節(jié)選自裴松之注引《江表傳》
9.屢次 ,拜訪,到,接近,靠近
10.呂將軍功名一天天顯揚,不可以用原來的態(tài)度對待他。
11.原先輕視,后來呂蒙出了五個計謀之后,轉為尊重和親近。
12.勇而有謀,文武雙全,勤奮好學,學而有成。
《三國志》閱讀答案6
[甲]出師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乙]諸葛亮,言家事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奔白,如其所言。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1、 解釋文中加粗詞語的意思。(2分)
布衣 卑鄙____________
2、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1)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2)及卒,如其所言。
3、(甲)文中,包含一個成語,這一成語是 (1分)
4、由(乙)文中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質?(2分)
5、你對諸葛亮不留遺產給兒孫(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有什么評論?(2分)
參考答案
1、平民百姓,身份低微,見識短淺
2、在兵敗的時候接受重任,在危難的時候奉命出使。等到他死后,情況果然像他說的一樣
3、三顧茅廬 或 臨危受命
4、盡心為國 不謀私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等,對劉氏父子忠心耿耿。
5、示例:不要讓兒孫養(yǎng)成依賴、懶惰的思想,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 兒孫有能力要錢干什么,兒孫沒有能力又要錢干什么。
譯文
先前,諸葛亮自己向后主表明說:“成都有桑樹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15頃,兒子兄弟的穿衣吃飯,他們都會有盈余。而我在外當官,沒有其他的花費,全靠公家的俸祿過活,沒有做其他的兼職營生來增加自己的收入。如果我死的時候,不會出現那種有多余的綢布,多余的錢財這樣的狀況來辜負陛下。 ”到了他死的時候,果真像他所說的那樣。
《三國志》閱讀答案7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游學徐土,兼通數經。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曉養(yǎng)性之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又精方藥,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煮熟便飲,語其節(jié)度,舍去,輒愈。
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な毓笈,令人追捉殺佗?な刈又,屬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數升而愈。
佗之絕技,凡此類也。太祖①聞而召佗。太祖苦頭風,每發(fā),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醫(yī)見業(yè),意常自悔。后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佗曰:“此近難濟,恒事攻治,可延歲月!辟⒕眠h家思歸,因曰:“得家書,方欲暫還耳!钡郊遥o以妻病,數乞期不反。太祖累書呼,敕郡縣發(fā)遣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于是傳付許獄②,考驗首服③。荀彧請曰:“佗術實工,人命所懸,宜含宥之!碧嬖唬骸安粦n,天下當無此鼠輩耶?”遂考竟佗。佗臨死,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崩粑贩ú皇,佗亦不強,索火燒之。佗死后,太祖頭風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養(yǎng)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奔昂髳圩硬軟_病困,太祖嘆曰:“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廣陵吳普從佗學。普依準佗治,多所全濟。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頸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jié),以求難老!
節(jié)選自《三國志·華佗傳》
[注]①太祖:曹操的廟號。②傳付許獄:解押送至許昌的監(jiān)獄。③考驗首服:拷問認罪。
閱讀題目
10、下列對文中加粗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
B、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
C、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
D、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華佗原是讀書人,外出求學,通曉多種經書,當時不止一人要他出來做官,他都不接受,但后來他對以醫(yī)為業(yè)常感后悔。
B、華佗醫(yī)術高明,精通方藥,不畏權勢,不喜逢迎,是一位有著絕技的大醫(yī)。
C、曹操后悔殺掉了華佗,認為如果華佗活著,他會根治自己的頭疼病,并且愛子曹沖也就不會死去了。
D、華佗倡導體育運動,認為生命在于運動,但由于他被殺害,其醫(yī)學著作沒有直接流傳下來,很是可惜。
1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有一郡守病,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
。2)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
參考答案
10、B本句譯為:人的身體應該得到運動,只是不應當過度罷了。運動后水谷之氣才能消化,血脈環(huán)流通暢,病就不會發(fā)生,如同門戶的轉軸部分因轉動而不會腐朽一樣。
11、C項,“認為如果華佗活著,他會根治自己的頭疼病”理解錯誤。根據原文可知,曹操說:“華佗能治好這種病。這小子有意留著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這辦法來使自己顯得重要?墒俏也粴⒌暨@小子,他也終究不會替我斷掉這病根的。”
。1)有一位郡守生病,華佗認為這人發(fā)一下大怒病就會病愈。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財物卻不給他醫(yī)治;沒有多久丟下他走掉了,還留下書信辱罵他。
。2)李家的孩子蟠,年齡十七,喜歡古文,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地學習過,不被時代風氣束縛,向我求學。
《三國志》閱讀答案8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5——9題。(19分)
華歆字子魚,平原高唐人也。高唐為齊名都,衣冠無不游行市里。歆為吏,休沐出府,則歸家闔門。議論持平,終不毀傷人。太祖征孫權,表歆為軍師。魏國既建,為御史大夫。文帝即王位,拜相國,封安樂鄉(xiāng)侯。及踐阼,改為司徒。
黃初中,詔公卿舉獨行君子,歆舉管寧,帝以安車征之。明帝即位,進封博平侯,轉拜太尉。歆稱病乞退,讓位于寧。帝不許。臨當大會,乃遣散騎常侍繆襲奉詔喻指曰:“朕新蒞庶事,一日萬幾,懼聽斷之不明。賴有德之臣,左右朕躬,而君屢以疾辭位。夫量主擇君,不居其朝,委榮棄祿,不究其位,古人固有之矣,顧以為周公、伊尹則不然。潔身徇節(jié),常人為之,不望之于君。君其力疾就會,以惠予一人。將立席幾筵,命百官總己,以須君到,朕然后御坐。”又詔襲:“須歆必起,乃還!膘Р坏靡眩似。
太和中,遣曹真從子午道伐蜀,車駕東幸許昌。歆上疏曰:“兵亂以來,過逾二紀。大魏承天受命,陛下以圣德當成、康之隆,宜弘一代之治,紹三王之跡。雖有二賊負險延命,茍圣化日躋,遠人懷德,將襁負而至。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戢而時動。臣誠愿陛下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為后事。且千里運糧,非用兵之利;越險深入,無獨克之功。如聞今年征役,頗失農桑之業(yè)。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使中國無饑寒之患,百姓無離土之心,則天下幸甚。二賊之釁,可坐而待也。臣備位宰相,老病日篤,犬馬之命將盡,恐不復奉望鑾蓋,不敢不竭臣子之懷,唯陛下裁察!”帝報曰:“君深慮國計,朕甚嘉之。賊憑恃山川,二祖勞于前世,猶不克平,朕豈敢自多,謂必滅之哉!諸將以為不一探取,無由自弊,是以觀兵以窺其釁。若天時未至,周武還師,乃前事之鑒,朕敬不忘所戒。”時秋大雨,詔真引軍還。太和五年,歆薨,謚曰敬侯。
。ㄟx自《三國志·華歆傳》)
5.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粒m有二賊負險延命 負:仗恃
。拢俟總己,以須君到 總己:各管自己的職事
C.越險深入,無獨克之功 克:取勝
D.顧以為周公、伊尹則不然 顧:考慮
6.華歆認為應該“以征伐為后事”,其理由是: ( )
①兵亂以來,過逾二紀
②如聞今年征役,頗失農桑之業(yè)
③且千里運糧,非用兵之利
、芷埵セ哲Q,遠人懷德,將襁負而至
、荻\之釁,可坐而待也
、蕹紓湮辉紫,老病日篤,犬馬之命將盡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⑤⑥
7.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粒A歆在明帝即位后,稱病乞退,是因為他效法周公、伊尹,潔身自好,不慕名利。
。拢A歆認為,應該把治國放在首位,而治國的核心是民眾的安居樂業(yè),只有這樣,國人歡迎,東吳、西蜀的民眾也會拖兒帶女地前來投奔。
。茫A歆認為,三國鼎立局面業(yè)已形成,“二賊”有險要的地勢可以依托,貿然進攻必定讓自己陷入危險之中,所以不能再用兵。
。模好鞯鄄]有接受華歆的進諫,表示要效法“二祖”,盡快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
8.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高唐為齊名都,衣冠無不游行市里。(5分)
(2)賊憑恃山川,二祖勞于前世,猶不克平,朕豈敢自多,謂必滅之哉!(5分)
《三國志》閱讀答案9
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1115題。(15分)
【甲】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并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節(jié)選自《陳涉世家》)
【乙】建安五年,曹公①東征,禽②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紹遣大將顏良攻白馬③,羽策馬刺良于萬眾之中,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日: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報曹公,曹公義之。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節(jié)選自《三國志》,有刪改)
[注釋] ①曹公:即曹操。下文的羽和紹分別為關羽、袁紹。 ②禽:通擒。 ③白馬:地名。
11.解釋文中加粗的詞。(4分)
(1) 尉果笞( ) (2) 從民欲也( )
(3)既而遼以問羽( ) (4)曹公知其必去( )
1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與及羽殺顏良中的及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
B.及郡下,詣太守
C.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D.徐公何能及君也
13.用/劃出下列一組句子朗讀的兩處停頓。(2分)
重 加 賞 賜 羽 盡 封 其 所 賜 拜 書 告 辭
14.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的加粗句子。(4分)
。1)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遼以報曹公,曹公義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從甲文中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句可以看出陳勝是個什么樣的人?乙文中關羽面對曹公厚賜,終不留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1)用竹板打 (2)愿望 (3)不久 (4)離開
12. C
13.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
14.即使僅能免于斬刑,而戍守邊塞的人中十分之六七也會死掉。
張遼將關羽的話回報給曹操,曹操認為他是義士。
15.他是一個抱負遠大,強烈反對等級制度,具有大無畏精神和叛逆性格的人。
或:他是一個具有遠大抱負、反抗決心和叛逆性格的起義領袖。(答出反抗精神和叛逆性格即可,2分))
。ㄈ唬┪崾軇④姾穸,誓以共死,不可背之。(1分)
《三國志》閱讀答案10
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題。
蔣濟字子通,楚國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孫權率眾圍合肥。時大軍征荊州,遇疾疫,唯遣將軍張喜單將千騎,過領汝南兵以解圍。濟乃密白刺史,偽得喜書,云步騎四萬已到雩婁。權信之,遽燒圍走,城用得全。拜濟丹陽太守。民有誣告濟為謀叛主率者,太祖聞之,曰:“蔣濟寧有此事!有此事,吾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樂亂,妄引之耳!北贋樨┫嘀鞑疚鞑軐佟jP羽圍樊、襄陽。太祖以漢帝在許,近賊,欲徙都。濟說太祖曰:“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必不愿也?汕踩藙駲嘬b其后,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碧嫒缙溲浴嗦勚,即引兵西襲公安、江陵。羽遂見禽。
文帝踐阼,出為東中郎將。帝問曰:“卿所聞見天下風教何如?”濟對曰:“未有他善,但見亡國之語耳。”帝忿然作色而問其故,濟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遷為中護軍。時中書監(jiān)、令號為專任,濟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蔽,古之至戒也!痹t曰:“夫骨鯁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濟才兼文武,服勤盡節(jié),每軍國大事,現有奏議,忠誠奮發(fā),吾甚壯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內務宮室,怨曠者多,而年谷饑儉。濟上疏曰:“陛下方當恢弘前緒,光大遺業(yè),誠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須農隙,不奪其時。夫欲大興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痹t曰:“微護軍,吾弗聞斯言也!
齊王即位,遷太尉。是時,曹爽專政,丁謐、鄧颺等輕改法度。以隨太傅司馬宣王屯洛水浮橋,誅曹爽等,進封都鄉(xiāng)侯,邑七百戶。濟上疏曰:“太傅奮獨斷之策,陛下明其忠節(jié),罪人伏誅,社稷之福也。夫封寵慶賞,必加有功。今論謀則臣不先知,語戰(zhàn)則非臣所率!惫剔o,不許。是歲薨,謚曰景侯。
。ㄟx自《三國志》 )
8.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權聞之,即引兵西襲公安、江陵 引:率領
B.太祖以漢帝在許,近賊,欲徙都 徙:遷移
C.凡使民必須農隙,不奪其時 奪:改變
D.微護軍,吾弗聞斯言也 微:如果沒有
9.以下六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蔣濟“骨鯁之臣”的一組是 ( )
、僭S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
、谖从兴疲娡鰢Z耳
、鄯彩姑癖仨氜r隙,不奪其時
、艽蟪继卣邍,左右太親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菡\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陛下明其忠節(jié),罪人伏誅,社稷之福也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孫權帶兵圍攻合肥,而此時曹操正帶兵攻打荊州,加之軍中發(fā)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蔣濟用計讓孫權主動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蔣濟為人剛直,敢于直言。文帝問天下“風教”,他大膽進言,以“但見亡國之語耳”回答;明帝時,他以“誠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誡皇上要愛惜百姓。
C.憑著跟隨太傅司馬宣王誅殺曹爽等人的功勞,皇帝加封蔣濟為都鄉(xiāng)侯,邑七百戶,他堅決推辭,皇帝沒有答應。
D.蔣濟文武兼?zhèn),忠誠奮發(fā),在數位人主手下任職,都能直言進諫,雖多次觸怒人主,但始終都為人主所器重。
11.請把上面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蔽,古之至戒也。(3分)
譯文:
。2)陛下方當恢弘前緒,光大遺業(yè),誠未得高枕而治也。(4分)
譯文:
。3)夫封寵慶賞,必加有功。今論謀則臣不先知,語戰(zhàn)則非臣所率。(3分)
參考答案:
8.C(奪:耽誤,“行年四歲,舅奪母志”中“奪”為“改變”。)
9.B(“骨鯁”是剛直的意思。①說明他有遠見;⑥是對皇上的贊頌。)
10.D(“多次觸怒人主”錯蔣濟在任東中郎將時,觸怒過文帝一次)
11.大臣權力太大,國家就有危險,左右的人太受寵幸,皇上就會受蒙蔽,這是自古以來最大的警誡啊。(重、蔽、至戒各1分)
陛下正當發(fā)揚前人的事業(yè),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功業(yè),實在還未到高枕無憂、垂拱而治的時候。(恢弘、緒、誠、治各1分)
分封、寵愛、慶賀、賞賜,一定要給予有功之人,F在,說到謀劃,我事先并不知道,說到打仗,并不是我親自統(tǒng)率的。(加、謀、率各1分)
參考譯文:
蔣濟,字子通,楚國平阿人。建安十三年,孫權率兵圍攻合肥。這時,太祖的大軍正在攻打荊州,軍中發(fā)生了瘟疫,只有派遣將軍張喜一個人帶領一千騎兵,加領汝南的士兵來解合肥之圍。蔣濟于是秘密稟報刺史,假稱得到了張喜的書信,說前來救援的步兵騎兵共有四萬人,現在已到雩婁。孫權相信了,立即燒毀圍城的營陣就撤離了,合肥城因此得以保全。后來任命蔣濟為丹陽太守。有一個人誣告蔣濟是謀叛主要策劃人,太祖聽說后,說:“蔣濟難道會做這種事!如果做了這種事,那我是不了解人了。這一定是愚蠢的老百姓故意擾亂,道聽途說罷了!闭髡偈Y濟擔任丞相主簿西曹屬。關羽帶兵圍攻樊城和襄陽。太祖認為漢獻帝在許都,離關羽的軍隊比較近,想要遷都。蔣濟勸阻太祖說:“劉備、孫權,表面關系親近,實際上卻各有打算,關羽軍事上得勢,這是孫權一定不希望看到的?膳汕踩巳ビ握f孫權,勸他在后面偷襲關羽,許諾割讓江南來賜封孫權,這樣樊城的圍困就自動解除了!碧姘凑账脑捜プ。孫權聽了后,立即帶兵向西偷襲公安、江陵。關羽于是被孫權擒獲。
文帝即位,蔣濟從京城出來,擔任東中郎將。文帝問他說:“你所看到的天下風俗教化好不好?”蔣濟回答說:“沒有聽到其他的好話,只聽到要亡國的話罷了。”文帝顯出憤怒的神情,并問他其中的原因,蔣濟都一一地回答,于是文帝的怒氣消解了。明帝即位,蔣濟升為中護軍。當時中書監(jiān)、令專有大權,蔣濟上疏說:“大臣權力太大,國家就有危險,左右的人太受寵幸,皇上就會受蒙蔽,這是自古以來最大的警誡啊。”明帝下召表揚說:“剛直的大臣,是國君所仰仗的。蔣濟文武兼?zhèn),任職勤勞,極盡節(jié)操,每有軍國大事,當場有提出建議的奏議,對朝廷忠誠,做事奮發(fā)努力,我非常欣賞他的勇敢!本俺跄觊g,對外征戰(zhàn)頻繁,國內大建宮室,長期分離的人很多,并且連年饑荒,谷物匱乏。蔣濟上疏說:“陛下正當發(fā)揚前人的事業(yè),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功業(yè),實在還未到高枕無憂地治理的時候!狈彩且凼估习傩諘r,一定要在農閑時候,不能耽擱他們耕作的時間。那些想建立偉大功業(yè)的國君,先要估計老百姓的能力并安撫他們的疾苦!泵鞯巯略t表揚說:“除了護軍(蔣濟),我聽不到這樣的話。”
齊王即位,蔣濟升遷為太尉。這時,曹爽專政,丁謐、鄧颺、等隨意改變法律法規(guī)。憑著跟隨太傅司馬宣王屯兵洛水浮橋,誅殺曹爽等人的功勞,加封為都鄉(xiāng)侯,邑七百戶。蔣濟上疏說:“太傅獨自決斷,想出高明的計謀,陛下彰顯他忠心和節(jié)操,罪人伏法,這是國家的福氣。分封、寵愛、慶賀、賞賜,一定要給予有功之人,F在,說到謀劃我事先并不知道,說到打仗并不是我親自統(tǒng)率的!眻詻Q地推辭,齊王不答應。這一年蔣濟死了,皇上給他的謚號是“景侯”。
《三國志》閱讀答案11
曹公①南征表②,會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請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眾去。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蹦笋v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比到當陽,眾十馀萬,輜重④數千兩,日行十馀里,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節(jié)選自《三國志?先主傳》)
【注釋】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劉表,任荊州牧。劉表死后,其次子劉琮繼任荊州牧。③先主:指劉備。曹操南征時,劉備退軍投奔劉表,劉表以上賓禮待之。④輜(zī)重:軍用器械、糧草、營帳、服裝等的統(tǒng)稱。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4分)
(1)會表卒 (2)遂將其眾去
。3)諸葛亮說先主攻琮 (4)或謂先主曰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3、后人評價劉備是一位“仁主”。請從文中找出依據加以說明。(4分)
【答案】
1.正趕上, 帶領,勸說,有人
2.你現在雖然有大批人馬,但是真正能皮甲作戰(zhàn)的人很少,如果曹操大軍到來,憑什么來抵抗他。
3.劉表的禮待之恩,劉備不忍心丟下百姓。
翻譯
曹操南征劉表,正遇上劉表去世。(劉表的)兒子劉琮繼承了劉表的職位,(劉琮)派遣使者(向曹操)請求投降。劉備屯兵在樊城,不知道曹操兵來了,到達宛城時才聽說,于是就帶領他的手下離開,經過襄陽時,諸葛亮勸說劉備攻打劉琮(劉琮在襄陽),然后可以得到荊州。劉備說“我不忍心”,于是只是停下馬,呼喊劉琮(出來答話),劉琮害怕不敢出面,他的手下和荊州的百姓很多都投靠了劉備。從襄陽至當陽,有10余萬人,輜重車輛有數千輛,每天只走十幾里地(大約5000--6000米),另外派遣關羽(率軍隊)坐數百艘船到達江陵。有人對劉備說:“應該走快點到江陵,以求保住江陵,現在雖然有很多人(跟著您),(但是)兵太少了,如果曹操的兵到了用什么來抵抗呢?”劉備說,要想成大事就要以人為本,F在百姓來投靠我,我怎么忍心舍棄他們?
《三國志》閱讀答案12
黃蓋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故南陽太守黃子廉之后也,枝葉分離,自祖遷于零陵,遂家焉。蓋少孤,嬰丁兇難,辛苦備嘗。然有壯志,雖處貧賤,不自同于凡庸,常以負薪余間,學書疏,講兵事。初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孫堅舉義兵,蓋從之。堅南破山賊,北走董卓,拜蓋別部司馬。堅薨,蓋隨策及權,常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諸山越不賓,有寇難之縣,輒用蓋為守長。石城縣吏,特難檢御,蓋乃署兩掾,分主諸曹。教曰:“令長不德,徒以武功為官,不以文吏為稱。今賊寇未平,有軍旅之務,一以文書委付兩掾,當檢攝諸曹,糾擿①謬誤。兩掾所署,事入諾出,若有奸欺,終不加以鞭杖,宜各盡心,無為眾先!背踅圆劳,夙夜恭職;久之,吏以蓋不視文書,漸容人事。蓋亦嫌外懈怠,時有所省,各得兩掾不奉法數事。乃悉請諸掾吏,賜酒食,因出事詰問。兩掾辭屈,皆叩頭謝罪。蓋曰:“前已相敕,終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彼鞖⒅。縣中震栗。后轉春谷長,尋陽令。凡守九縣,所在平定。遷丹楊都尉,抑強扶弱,山越懷附。
蓋姿貌嚴毅,善于養(yǎng)眾,每所征討,士卒皆爭為先。建安中,隨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赤壁之役,蓋為流矢所中,時寒墮水,為吳軍人所得,不知其蓋也,置廁②床中。蓋自強以一聲呼韓當,當聞之,曰:“此公覆聲也!毕蛑固,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拜武鋒中郎將。武陵蠻夷反亂,攻守城邑,乃以蓋領太守。時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敵,因開城門,賊半入,乃擊之,斬首數百,余皆奔走,盡歸邑落。誅討魁帥,附從者赦之。自春訖夏,寇亂盡平,諸幽邃巴、醴、由、誕邑侯君長,皆改操易節(jié),奉禮請見,郡境遂清。后長沙益陽縣為山賊所攻,蓋又平討。加偏將軍,病卒于官。
蓋當官決斷,事無留滯,國人思之。又圖畫蓋形,四時祠祭。及權踐阼,追論其功,賜子柄爵關內侯。
注:①擿(tì):揭發(fā)。②廁:側,旁邊。 (選自《三國志·吳書十》)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嬰丁兇難嬰:觸犯
B.諸山越不賓賓:服從
C.漸容人事容:縱容
D.解易其衣易:更換【小題2】以下各組句子中,總體上最能表現出黃蓋“文治武功”的是(3 分)
、 學書疏,講兵事
、 南破山賊,北走董卓
、 事入諾出,若有奸欺,終不加以鞭杖,宜各盡心,無為眾先
、 蓋不視文書,漸容人事 ⑤ 建策火攻 ⑥ 因開城門,賊半入,乃擊之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黃蓋年幼之時便品嘗到生活的艱辛困苦,早年就失去了祖父,身處貧賤,但這些都沒有影響到他胸懷大志。
B.黃蓋年輕之際就知曉用兵打仗之事,在日后為東吳孫氏政權效力之時常常披甲上陣, 深入慘烈的戰(zhàn)場,可謂勇猛之將。
C.在山越之地常有叛亂之時,黃蓋主動請纓治理山越之地,并最終以嚴格的治理之舉實現了該地的穩(wěn)定。
D.黃蓋在赤壁之戰(zhàn)中中箭落水,后被吳軍韓當救起,才得以生還。后因戰(zhàn)功顯赫,被封為武鋒中郎將。
【小題4】把文中畫加粗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 分)
(1)堅南破山賊,北走董卓,拜蓋別部司馬。(5 分)
譯文:
。2)諸邑侯君長,皆改操易節(jié),奉禮請見,郡境遂清。(5 分)
參考譯文:
黃蓋,字公覆,是零陵郡泉陵人[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前 111 年)置零陵郡,泉陵侯國屬零陵郡管轄]。是原南陽太守黃子廉的后人,一些黃氏后人與家族分離,從黃蓋祖父輩遷徙到零陵郡,就在此地安家。黃蓋年少時成為孤兒,遭受了兇險苦難,艱辛困苦全都嘗受到了。然而他胸懷壯志,雖然處于貧困卑賤之中,不將自己等同于普通平庸之人,經常在背柴的空閑時間,學習寫奏疏,談論戰(zhàn)事。起初當了郡吏,被舉薦為孝廉,被征調到三公官署。孫堅率領義軍,黃蓋跟從著孫堅。孫堅在南部打敗山賊,在北部擊退董卓,授予黃蓋別部司馬一職。孫堅死后,黃蓋跟隨孫策、孫權,披甲與敵交兵,冒死攻城掠地。
山越諸部族不愿歸服孫吳, 有賊寇作亂的郡縣, 就任命黃蓋為那里的地方行政長官。石城縣的官吏,特別難以約束駕馭,黃蓋便任命了兩個掾吏(副官),分別主管各部門。他教誨說:“我這位縣令沒有什么才德,只是憑武功得官,不是憑文官而著稱。如今賊寇還未平定,而我常有行軍打仗的任務,把公文處置的事務全部交給你們兩位,你們該當監(jiān)視管理好各個部門,糾正揭露他們的錯誤。你們在本職范圍內,處置公務,簽署公文。假如有奸詐欺騙的行為,我最終不會加以鞭抽杖擊的處分,你們應各自盡心盡力,不要成為眾人中先犯錯之人!眲傞_始那兩個掾吏都畏懼黃蓋的威嚴,早晚謹守其職。時間久了,掾吏們由于黃蓋不看文書,漸漸縱容了一些事情。黃蓋也不滿他們的渙散懶散,不時有所察覺,掌握了兩個掾吏不安分守己的幾件事。于是把縣內一切官吏請來,設酒宴款待,乘機拿出違法亂紀的事情責問。兩個掾史無話可說,都叩頭認罪。黃蓋說:“以前已經勸誡過你們,最終不會用鞭抽杖擊來懲罰你們,這不是騙你們的!庇谑蔷桶褍蓚掾吏殺了。全縣官吏大為震驚,恐懼不安。后來黃蓋轉任春谷縣、尋陽縣縣令。但凡他所任職過的九個縣,都平安穩(wěn)定。后來又升任丹楊都尉,黃蓋抑制豪強,扶助貧弱,山越都誠心歸附。
黃蓋容貌姿態(tài)威嚴剛毅,善于關懷照顧下屬,每有征討,士卒們都爭先恐后。建安年間,黃蓋跟隨周瑜在赤壁抵擋曹操,他建議采用火攻戰(zhàn)術。在赤壁之戰(zhàn)中,黃蓋被流箭射中,當時墮入寒冷的江水之中,被吳軍士兵救起,沒人知道他是黃蓋,安置在一旁的床榻上。黃蓋自己勉強大聲呼叫韓當,韓當(正好)聽到了,說:“這是黃公覆的聲音哪!毕蛑S蓋落下了眼淚,解去換掉黃蓋的外衣,黃蓋于是得以生還。后被任命為武鋒中郎將。武陵郡的蠻夷造反叛亂,攻擊城邑,(孫權)于是任命黃蓋兼任武陵太守。當時武陵郡兵只有五百人,黃蓋自認不能匹敵,于是打開城門,讓叛軍人馬進入一半后,才忽然襲擊他們,斬殺敵人幾百個,其他的都逃走了,全部回到各自的村落。黃蓋誅殺了叛軍的領袖,跟隨的人都予以赦免。從春天到夏天,叛亂全部平定, 那些偏遠的巴、醴、由、誕等地的侯君長,都改變節(jié)操, 進獻禮物請求覲見,郡內于是清凈穩(wěn)定了。后來長沙郡益陽縣遭到山寇攻擊,黃蓋又去平定征伐。被加封為偏將軍,最后病死在官任上。
黃蓋當官很有魄力,事務絕無延留滯后的,吳國之人很是思念他,又畫出黃蓋像,建立祠堂一年四季祭祀他。等到孫權登基,追加他的功勞,賜給他的兒子黃柄關內侯的爵位。
參考答案:
【小題1】A
【小題2】D
【小題3】B
【小題4】(1)孫堅在南部打敗山賊,在北部擊退董卓,授予黃蓋別部司馬一職。(5 分!澳、北”名詞狀語、“走”使動用法、“拜”各 1 分,句意通順 2 分)
。2)各地的侯君長,全改變節(jié)操,進獻禮物請求覲見,郡內于是清凈穩(wěn)定了。(5分!爸T”、“易”、“奉”、“清”各 1 分,句意通順 1 分) 答案解析: 【小題1】試題分析:嬰,遭受,被……纏繞。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
【小題2】試題分析:
、僭趯W習期間,成就不明顯;
、谥饕菍O堅的功績;
、鄄皇屈S蓋之舉,而是掾吏之想。
【小題3】試題分析: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
【小題4】試題分析:
A項“早年失去了祖父”不當,年少時成為孤兒;
C項“主動請纓”不當,山越諸部族不愿歸服孫吳, 有賊寇作亂的郡縣, 就任命黃蓋為那里的地方行政長官;
D項“被韓當救起”不當,黃蓋被流箭射中,當時墮入寒冷的江水之中,被吳軍士兵救起。
《三國志》閱讀答案13
田疇字子泰,右北平無終人也。好讀書,善擊劍。率舉宗族他附從數百人入徐無山中,營深險平敞地而居,躬耕以養(yǎng)父母。百姓歸之,數年間至五千余家。袁紹數遣使招命,又即授將軍印綬,皆距不受。紹死,其子尚又辟焉,疇終不行。
疇常忿烏丸昔多賊殺其郡冠蓋,有欲討之意而力未能。建安十二年,太祖北征烏丸,未至,先遣使辟疇,又命田豫喻指。疇戒其門下趣治嚴。門人謂曰:“昔袁公慕君,禮命五至,君義不屈;今曹公使一來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疇笑而應之曰:“此非君所識也!彼祀S使者到軍,署司空戶曹掾,引見諮議。明日出令曰:“田子泰非吾所宜吏者!奔磁e茂才,拜為蓨令,不之官,隨軍次無終。時方夏水雨,而濱海洿下,濘滯不通,虜亦遮守蹊要,軍不得進。太祖患之,以問疇。
疇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為難久矣。舊北平郡治在平岡,道出盧龍,達于柳城;自建武以來,陷壞斷絕,垂二百載,而尚有微徑可從。今虜將以大軍當由無終,不得進而退,懈弛無備。若默回軍,從盧龍口越白檀之險,出空虛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備,蹋頓①之首可不戰(zhàn)而禽也!碧嬖唬骸吧啤!蹦艘娺,虜候騎見之,誠以為大軍去也。太祖令疇將其眾為鄉(xiāng)導,上徐無山,出盧龍,歷平岡,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余里,虜乃驚覺。單子身自臨陣,太祖與交戰(zhàn),遂大斬獲,追奔逐北,至柳城。軍還入塞,論功行封,封疇亭侯,邑五百戶。疇固讓。太祖知其至心,許而不奪。
遼東斬送袁尚首,令“三軍敢有哭之者斬”。疇以嘗為尚所辟,乃往吊祭。太祖亦不問。疇盡將其家屬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鄴。太祖賜疇車馬谷帛,皆散之宗族知舊。從征荊州還,太祖追念疇功殊美,恨前聽疇之讓,曰:“是成一人之志,而虧王法大制也!庇谑悄藦鸵郧熬舴猱。疇上疏陳誠,以死自誓。太祖知不可屈,乃拜為議郎。年四十六卒。
[注]①蹋頓:三郡烏丸部族的首領。
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項是()。
A.營深險平敞地而居 營:駐扎。
B.疇常忿烏丸昔多賊殺其郡冠蓋 賊:殘忍。
C.不戰(zhàn)而禽 禽:捉住。
D.太祖知其至心,許而不奪 奪:使改變。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田疇“有政治遠見”的一組是()。
、僭B數遣使招命,又即授將軍印綬,皆距不受
、谄渥由杏直傺,疇終不行
、郛犚試L為尚所辟,乃往吊祭
、墚牻淦溟T下趣治嚴
、萏尜n疇車馬谷帛,皆散之宗族知舊
⑥疇上疏陳誠,以死自誓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④⑤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田疇率領整個家族以及歸附他的人員共幾百人進入徐無山,親自耕種來養(yǎng)活自己的父母。因為百姓歸附他,所以幾年間就達到了五千多戶。
B.太祖北征烏丸的時候,自己還未到,就先派遣使者征召田疇,又命令田豫委婉說明意圖。田疇欣然從命,告訴他的門客趕快整治行裝。
C.田疇欲借曹軍之力消滅烏丸,當時盛夏霪雨不停,道路泥濘,敵扼守險要。他于是獻妙策,做向導,出其不意擒蹋頓、勝烏丸。
D.為報答袁尚征召賞識之恩,田疇冒著生命危險,吊祭袁尚,太祖并未責難。太祖所賜之物,田疇都分發(fā)給宗族知舊。
4.把文中加粗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明日出令曰:“田子泰非吾所宜吏者!奔磁e茂才,拜為蓨令,不之官,隨軍次無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祖追念疇功殊美,恨前聽疇之讓,曰:“是成一人之志,而虧王法大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營:謀求。文中可譯為“選擇”。)
2.C、 (③田疇違曹操之命吊祭袁尚,是因袁尚曾經想征他為官,這能表現其“義”;⑤田疇把太祖所賜的車馬谷帛,皆分給宗族知舊,表現出輕財好義的品德;⑥田疇以死拒賞,可見其重名節(jié),不慕榮利爵祿)。
3.C、 (“擒蹋頓”文中未提及)。
(1)太祖第二天下達命令:“田子泰不是我所應該使用的官吏!碑敿赐婆e他為茂才,任命他為蓨縣縣令,但不用到官任上,而是隨軍隊駐扎在無終。
(2)太祖回想起田疇功勞很大,后悔之前聽任田疇謙讓,說道:“這是成全了個人的意愿,卻破壞了國家的法令制度呀!
《三國志》閱讀答案14
呂范字子衡,汝南細陽人也。少為縣吏,有容觀姿貌。后避亂壽春,孫策見而異之,范遂自委昵,將私客百人歸策。時太妃在江都,策遣范迎之。徐州牧陶謙謂范為袁氏覘候,諷縣掠考范,范親客健兒篡取以歸。時唯范與孫河常從策,跋涉辛苦,危難不避,策亦親戚待之,每與升堂,飲宴于太妃前。后從策攻破廬江,還俱東渡,到橫江、當利,破張英、于麋,下小丹楊、湖孰,領湖孰相。后領宛陵令,討破丹楊賊,還吳,遷都督。是時下邳陳瑀自號吳郡太守,住海西,與強族嚴白虎交通。策自將討虎,別遺范與徐逸攻瑀于海西,梟其大將陳牧。又從攻祖郎于陵陽。策薨,奔喪于吳。后權復征江夏,范與張昭留守。曹公至赤壁、與周瑜等俱拒破之,拜裨將軍,領彭澤太守。
劉備詣京見權,范密請留備。權討關羽,過范館。謂曰:“昔早從卿言,無此勞也。今當上取之,卿為我守建業(yè)!睓嗥朴疬,都武昌,拜范建威將軍,治建業(yè),督扶州以下至海,轉以溧陽、懷安、寧國為奉邑。曹休、張遼、臧霸等來伐,范督徐盛、全琮、孫韶等,以舟師拒休等于洞口。遷前將軍,改封南昌侯。時遭大風,船人覆溺,死者數千,還軍,拜揚州牧。
性好威儀,州民如陸遜、全琮及貴公子,皆修敬虔肅,不敢輕脫。其勤事奉法,初策使范典主財計,權時年少,私從有求,范必稟告,不敢專許,當時以此見望。權守陽羨長有所私用策或料覆功曹周谷輒為傅著薄書使無譴問權臨時悅之及后統(tǒng)事以范忠誠厚見信任以谷能欺更簿書不用也黃武七年,范遷大司馬,印綬未下,疾卒。權素服舉哀,遺使者追贈印綬。及還都建業(yè),權過范墓呼曰:“子衡!”言及流涕,祀以太牢。
(選自《三國志》)
閱讀題目
10.下列對文中加粗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權守陽羨長/有所私用/策或料覆功曹/周谷輒為傅著薄書/使無譴問權/臨時悅之/及后統(tǒng)事/以范忠誠/厚見信任/以谷能欺更簿書/不用也/
B.權守陽羨長/有所私用/策或料覆功曹/周谷輒為傅著薄書/使無譴問/權臨時悅之/及后統(tǒng)事/以范忠誠厚/見信任/以谷能欺更簿書/不用也/
C.權守陽羨長/有所私用/策或料覆/功曹周谷輒為傅著薄書/使無譴問權/臨時悅之/及后統(tǒng)事/以范忠誠厚/見信任/以谷能欺更簿書/不用也/
D.權守陽羨長/有所私用/策或料覆/功曹周谷輒為傅著薄書/使無譴問/權臨時悅之/及后統(tǒng)事/以范忠誠/厚見信任/以谷能欺更簿書/不用也/
11.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客,文中指門客或食客,是我國古代貴族為了鞏固其地位專門招收并供養(yǎng)的人。
B.薨,古人對人身故有多種描述方式,古代稱諸侯或官員之死為“薨”。
C.建業(yè),即六朝古都南京。三國時南京稱為建業(yè),晉時稱為建鄴或建康。
D.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的一種等級,祭品有牛、羊、豕三牲。“少牢”則無“!。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呂范深受寵信。呂范陪伴孫策左右,能夠不辭艱辛與危難,得到了孫策的寵信,孫策將他視為親人,還經常帶他入堂宴飲。
B.呂范久經沙場。呂范跟隨孫策四處征戰(zhàn),立下赫赫戰(zhàn)功;孫策死后,他先和周瑜一起抗擊曹操并將其打敗,后跟隨孫權征戰(zhàn)關羽。
C.呂范喜好威嚴。呂范注重儀容儀表的威嚴,州里的名人和貴族公子都對他尊愛恭敬,不敢有半點輕佻隨便的表現。
D.呂范遵奉法紀。孫策安排呂范負責財務賬目,孫權年輕,私下里有求于呂范,呂范必定向孫策稟報,不敢擅自答應孫權的要求。
13.把文中加粗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徐州牧陶謙謂范為袁氏覘候,諷縣掠考范,范親客健兒篡取以歸。
。2)策自將討虎,別遣范與徐逸攻瑀于海西,梟其大將陳牧。
參考答案
10.D“策或料覆”,主語為“策”,“料覆”做謂語,該句“核查”的是賬本,因此為省略賓語的省略句,句子結構完整,且“功曹周谷輒為傅著薄書”中“功曹周谷”是官職名+人名,中間不應該斷開!肮Σ苤芄取睘椤爸钡闹髡Z,句子完整。因此應該在“覆”后斷開,據以上分析排除AB!笆篃o譴問”“使孫權不受譴責追問”,且“權臨時悅之”中“權”做主語,“悅”做謂語,“之”做賓語,主謂賓完整。因此應該在“問”后斷開,據以上分析排除C。
11.B“古代稱諸侯或官員之死為‘薨’”表述錯誤,應改為“稱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之死為‘薨’”。
12.B“后跟隨孫權征戰(zhàn)關羽”理解有誤,根據文中“權討關羽,過范館。謂曰:‘昔早從卿言,無此勞也。今當上取之,卿為我守建業(yè)!钡男畔⒖芍瑧菍O權去攻打關羽。
13.(1)徐州牧陶謙認為呂范為袁術偵察,暗示縣令拷打呂范,呂范親信中的勇士們將呂范搶了回去。( “覘候”,窺視,偵察;“諷”,用含蓄委婉的話暗示或規(guī)勸; “篡取”,奪;句意2分)
。2)孫策親自率軍去征討嚴白虎,另外派遣呂范與徐逸到海西攻打陳瑀,斬殺他的大將陳牧。( “將”,率領;“攻瑀于海西”,介詞結構后置,在海西攻打陳瑀;“梟”,砍頭后懸首示眾,砍殺;句意2分。)
參考譯文:
呂范,字子衡,汝南郡細陽人。他年輕時為縣吏,頗有姿容相貌。后來呂范避戰(zhàn)亂到壽春,孫策見到他覺得他非同常人,呂范于是自動親近孫策,帶領自家的一百門客歸附孫策。當時孫策母親吳太妃在江都,孫策派遣呂范前往迎接。徐州牧陶謙認為呂范為袁術偵察,暗示縣令拷打呂范,呂范親信中的勇士們將呂范搶了回去。當時只有呂范與孫河常跟隨在孫策身邊,艱辛跋涉,不避危難,孫策也將他作親人相待,常常領他進入后堂,在吳太妃跟前宴飲。呂范后來跟隨孫策攻破廬江,回師一道東渡長江,前至橫江、當利,打敗張英、于麋,又順流而下攻取小丹楊、湖孰,呂范兼任湖孰相。后來呂范兼任宛陵縣縣令,討伐擊敗丹楊賊寇,還軍吳郡,被升為都督。這時下邳人陳瑀自稱為吳郡太守,住在海西,與地方豪強嚴白虎勾結。孫策親自率軍去征討嚴白虎,另外派遣呂范與徐逸到海西攻打陳瑀,斬殺他的大將陳牧。呂范又跟隨孫策在陵陽攻打祖郎。孫策去世,呂范到吳郡奔喪。后來孫權再征戰(zhàn)江夏,呂范與張昭留守吳郡。曹操進兵到赤壁,呂范與周瑜等共拒曹操并將他擊敗,呂范被升為禪將軍,兼任彭澤太守。
劉備到京城會見孫權,呂范私地請求孫權扣留劉備。孫權征討關羽,路過呂范官署。對他說“過去早聽你的話,現在就不要這樣勞苦了。今日我要前去攻打他(關羽),你為我守好建業(yè)!睂O權大敗關羽后回師,建都武昌,升任呂范為建威將軍,治理建業(yè),督領扶州以下至海邊地區(qū),轉調溧陽、懷安、寧國為封地。曹休、張遼、臧霸等前來討伐,呂范督率徐盛、全琮、孫韶等部兵馬,在洞口以水師抵御曹休等人。呂范升為前將軍,改封南昌侯。當時遭遇大風,船上兵卒溺水死者數千,呂范撤軍,任揚州牧。
呂范生性喜好威嚴儀表,州里人如陸遜、全琮以及貴族公子,都對他尊愛恭敬虔誡嚴肅,不敢輕佻隨便。呂范勤勉公事、遵奉法紀,起初孫策讓呂范負責財務賬目,孫權當時年紀還輕,私下里有求于呂范,呂范必定向孫策稟報,不敢擅自答應孫權的要求,當時他就因此受到怨恨。孫權任陽羨縣縣長時,曾私用錢財,孫策有時要核查,功曹周谷動輒就將孫權的花銷記在另外的賬本上,使孫權不受譴責追問。孫權當時很喜歡周谷,及至后來他統(tǒng)掌國事時,因為呂范忠誠,很信任他,而因為周谷善于欺瞞上司更換賬本,撤職不用。黃武七年,呂范被升任為大司馬,印綬尚未授給,他便生病去世。孫權身著喪服表示哀悼,派使者追授印章綬帶。等到還都建業(yè),孫權路過呂范墓前痛喊:“子衡!”孫權邊喊邊流淚,用牛、羊、豬三牲來祭祀呂范。
《三國志》閱讀答案 15
【原文】
。ǘ┯鲎旨局,性質訥而好學。興平中,關中擾亂,與兄季中依將軍段煨。采稆負販,而常挾持經書,投閑習讀,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為《老子》作訓注。又善《左氏傳》,更為作《朱墨別異》,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從學者云:"苦渴無日。"
遇言:"當以三余。"
或問"三余"之意。遇言"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
【譯文】
董遇,字季直。為人樸實敦厚,從小喜歡學習主。漢獻帝興平年間,關中李榷等人作亂,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處。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來賣幾個錢(維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總是帶著書本,一有空閑,就拿出來誦讀,他哥哥譏笑他,但他還是照樣讀他的書。
董遇對《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釋;對《春秋左氏傳》也下過很深的功夫,根據研究心得,寫成《朱墨別異》。附近的讀書人請他講學,他不肯教,卻對人家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請教的人說:"(您說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沒有時間。"董遇說:"應當用三余時間"。有人問"三余"是什么?董遇說:"三余就是三種空閑時間。冬天,沒有多少農活。這是一年里的空閑時間;夜間,不便下地勞動,這是一天里的空閑時間;雨天,不好出門干活,也是一種空閑時間。"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①采稆負販
、谕負義
、圩x書百遍,其義自見
、懿軇フ見
2.下面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其他三項的是()
A.性質訥而好學
B.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C.面山而居
D.非死則徒爾,而吾以捕蛇獨存
3.翻譯句子。
、倏嗫薀o日
譯文:
、诙邭q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
譯文:
4.你怎樣理解"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書百遍"。
答:
《三國志》閱讀答案 16
高柔字文惠,陳留人也。柔從兄干,袁紹甥也,在河北呼柔,柔舉家從之。太祖①平袁氏,以柔為管長。縣中素聞其名,奸吏數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臨政,吏嘗有非,猶尚容之。況此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復之。”咸還,皆自勵,咸為佳吏。
高干既降,頃之以并州叛。柔自歸太祖,太祖欲因誅之,以為刺奸令史;處法允當,獄無留滯,辟為丞相倉曹屬。鼓吹②宋金等在合肥亡逃。舊法,軍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猶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給官,主者奏盡殺之。柔啟曰:“士卒亡軍,誠在可疾,然竊聞其中時有悔者。愚謂乃宜貸其妻子,一可使賊中不信,二可使誘其還心。正如前科,固已絕其意望,而猥復重之,柔恐自今在軍之士,見一人亡逃,誅將及己,亦且相隨而走,不可復得殺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碧嬖唬骸吧啤!奔粗共粴⒔鹉、弟,蒙活者甚眾。
文帝③踐阼,以柔為治書侍御史,賜爵關內侯。民間數有誹謗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輒殺,而賞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輒賞。既使過誤無反善之路,又將開兇狡之群相誣罔之漸,誠非所以息奸省訟,緝熙治道也,臣愚以為宜除妖謗賞告之法,以降天父養(yǎng)物之仁!钡鄄患磸,而相誣告得滋甚。帝乃下詔:“敢以誹謗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庇谑撬旖^。帝以宿嫌,欲枉法誅治書執(zhí)法④鮑勛,而柔固執(zhí)不從詔命。帝怒甚,遂召柔詣臺⑤;遣使者承指至廷尉考查勛,勛命乃遣柔還寺⑥。
初,公孫淵兄晃,為內侍。先淵未反,數陳其變。及淵謀逆,帝不忍市斬,欲就獄殺之。柔上疏曰:“晃及妻子,叛逆之類,誠應梟縣,勿使遺育。而臣竊聞晃先數自歸,陳淵禍萌,雖為兇族,原心可恕。臣以為晃信有言,宜貸其死;茍自無言,便當市斬。今進不赦其命,退不彰其罪,閉著囹圄,使自引分,四方觀國,或疑此舉也。”帝不聽,竟遣使赍金屑飲晃及其妻子。賜以棺、衣,殯斂于宅。
景元四年,年九十薨。
。ü(jié)選自《三國志 魏書》,有刪改)
注:①太祖:曹操。②鼓吹:軍中鼓吹手。③文帝:曹丕。④治書執(zhí)法:官職。⑤臺:尚書臺。⑥寺:廷尉官署。
4、對下列句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帝踐阼 登基
B. 辟為丞相倉曹屬辟 征召
C. 誠應梟縣 首領
D. 誠非所以息奸省訟 訴訟、打官司
5、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能說明高柔看問題比常人深遠的一組是( )
、仝R政,吏嘗有非,猶尚容之 ②高干叛,柔自歸太祖
、厶幏ㄔ十,獄無留滯 ④愚謂乃宜貸其妻子
⑤臣愚以為宜除妖謗賞告之法 ⑥帝欲誅鮑勛,柔固執(zhí)不從詔命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高柔被曹操任命為管縣長官后,一些奸邪的官員懾于他的名聲都離開了,聽到高柔寬容的教令后,又全都回來復職,并全都自勉成了好官。
B.高柔直言敢諫,秉公執(zhí)法,雖然不阿順曹氏父子,但確是為鞏固曹氏政權而竭忠盡智。
C.曹氏父子信賴高柔,委以重任,高柔每有所諫,便即采納,只在殺鮑勛一事上未采納高柔的意見。
D.公孫晃事前多次向朝廷告發(fā)其弟公孫淵謀逆,因此事發(fā)后明帝不忍將公孫晃公開處斬,想在獄中悄悄殺掉他,高柔上疏阻止這種不合法規(guī)的做法,可惜沒有奏效。
7、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舊法,軍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猶不息,更重其刑。
。2)臣以為晃信有言,宜貸其死;茍自無言,便當市斬。
8、C 縣:通“懸”,懸掛,示眾
9、C
10、C
《三國志》閱讀答案 17
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選自《出師表》)
【乙】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于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矣,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王若后問,宜泣而答曰:‘先父墳墓遠在隴、蜀,無日不思!蜷]其目!睍鯊蛦枺瑢θ缜,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弊笥医孕。(選自《三國志》)
1.解釋文中加粗的詞語。
、儆墒歉屑________________
、谑唏w鈍_________________
、垭m使諸葛亮在_____________
、軙鯊蛦朹________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說說下列句子的意思。
、倨埲悦趤y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谌酥疅o情,乃可至于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出下列加粗字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
A.茍全性命于亂世 躬耕于南陽
B.以傷先帝之明 先帝不以臣卑鄙
C.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如太行、王屋何
D.咨臣以當世之事 郤正聞之
4.選文【乙】可以用成語_________________概括,這個成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5.劉禪的小名叫阿斗,后人都說他是“扶不起的阿斗”,你能從【乙】文中找出這樣說的根據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是后人感嘆諸葛亮的語句,請你結合【甲】【乙】兩段文字說說英雄落淚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有所感而情緒激動 ②希望 ③即使 ④遇到,適逢
2.①只希望在亂世里茍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諸侯中做官揚名。②人的無情,竟可到這個程度。
3.A
4.樂不思蜀 形容樂而忘返。
①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②此間樂,不思蜀。③禪驚視曰:“誠如尊命!保ù鸬絻牲c即可)
從兩個方面回答:一是諸葛亮的鞠躬盡瘁的精神;二是遺憾,遇到了無能的主子(劉禪)。
《三國志》閱讀答案 18
鄧艾字士載,義陽棘陽人也。少孤,太祖①破荊州,徙汝南,為農民養(yǎng)犢。年十二,隨母至潁川,讀故太丘長陳寔碑文,言“文為世范,行為土則”,艾遂自名范,字士則。后宗族有與同者,故改焉。為都尉學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為稻田守叢草吏。每見高山大澤,輒規(guī)度指畫軍營處所,時人多笑焉。后為典農綱紀,上計吏,因使見太尉司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為掾,遷尚書郎。
嘉平元年,與征西將軍郭淮拒蜀偏將軍姜維。維退,淮因西擊羌。艾曰:“賊去未遠,或能復還,宜分諸軍以備不虞!庇谑橇舭桶姿。三日,維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結營。艾謂諸將曰:“維必自東襲取洮城!变窃谒,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jié)撥姀降,維果來渡,而艾先至據城,得以不敗。
景元四年秋,詔諸軍征蜀。維還守劍閣。鐘會攻維未能克。艾上言:“今賊摧折,宜遂乘之,從陰平由邪徑經漢德陽亭趣涪,出劍閣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沖其腹心。劍閣之守必還赴涪,則會方軌②而進;劍閣之軍不還,則應涪之兵寡矣。軍志有之曰:‘攻其無備,出其不意!裱谄淇仗,破之必矣!
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余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于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先登至江由,蜀守將馬邈降。蜀衛(wèi)將軍諸葛瞻自涪還綿竹,列陳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馬師纂等出其左。忠、纂戰(zhàn)不利,并退還,曰:“賊未可擊!卑唬骸按嫱鲋郑诖艘慌e,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將斬之。忠、纂馳還更戰(zhàn),大破之,斬瞻及尚書張遵等首,進軍到雒。劉禪遣使奉皇帝璽綬,為箋詣艾請降。
艾至成都,檢御將士,無所虜略,綏納降附,使復舊業(yè),蜀人稱焉。
。ㄟx自《三國志·鄧艾傳》)
[注]①太祖:魏武帝曹操。②方軌:大路。
4.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辟之為掾辟:調職
B.宜遂乘之乘:趁機
C.則應涪之兵寡矣應:呼應
D.并退還并:一塊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能夠表現鄧艾有智慧的一組是(3分)
、儋\去未遠,或能復還
、谟谑橇舭桶姿
③艾即夜?jié)撥姀降?/p>
、芙褓\摧折,宜遂乘之
、莅詺肿怨,推轉而下 ⑥乃叱忠、纂等,將斬之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有錯誤的一項是(3分)
A.鄧艾出身貧寒,從小失去父親,還有口吃的毛病,但是他志存高遠,讀陳寔碑文而自定名字;胸懷大志,見到高山大河,常常指點規(guī)劃建立軍營的地點。
B.鄧艾跟隨征西將軍郭淮迎擊蜀國大將姜維部隊,擊退姜維后,在郭淮向西進攻的時候,他認為應該分兵防備不測,隨后他又識破了姜維的聲東擊西之計。
C.各路大軍對西蜀發(fā)動攻擊。姜維在劍閣阻止了鐘會前進的步伐。這時鄧艾獻上奇襲蜀國腹地的大膽計劃,避實就虛,以繞過姜維主力,讓姜維大軍腹背受敵。
D.鄧艾率軍從陰平進攻,他擊敗了馬邈和諸葛瞻后,到達雒城,迫使后主劉禪遣使請降?少F的是,進駐成都后,鄧艾嚴控部下,對官民進行安撫,受到稱贊。
7.把文中加粗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賊去未遠,或能復還,宜分諸軍以備不虞!庇谑橇舭桶姿。(5分)
。2)無所虜略,綏納降附,使復舊業(yè),蜀人稱焉。(5分)
答案:
4、 D(A征召。B追擊。C救援)
5、 A(②主語不是鄧艾。⑥是表現鄧艾憤怒)
6、 D(馬邈投降,不是被擊敗的)
敵兵撤退(離開)得不遠,也許還會返回來,應當把各軍分開防守來預防意外 情況!痹谶@種情況下,(郭淮)就留下鄧艾在白水以北駐兵防守。(5分,劃線處每處1分,意思對1分)
沒有發(fā)生搶劫掠奪的事。安撫收納投降歸附的人員,讓他們都回復舊業(yè)。蜀國人都稱贊鄧艾。(5分,劃線處每處1分,意思對1分)
譯文
鄧艾,字士載。從小就失去父親。魏太祖曹操攻破荊州后,他也遷移到汝南,為當地農民放牛。十二歲那年,鄧艾隨著母親來到潁川,讀到故太丘長陳寔的碑文,寫道:“做的文章成為世人所推崇的典范,做人的準則為士大夫所效法。”鄧艾于是自己取名叫“范”,字士則。他的宗族親戚中已有叫此名字的,所以他又改掉這個名字。后來任都尉學士,因為有口吃的毛病,不適宜做文書,于是為稻田守叢草吏。每當他看到高山大湖,就指手劃腳,認為軍營該安在何處等,別人常常嘲笑他。后來任典農綱紀、上計吏。于是出使朝廷,見到太尉司馬懿。司馬懿認為鄧艾很不一般,于是召他作為自己的屬官,遷任尚書郎。
嘉平元年(249),與征西將軍郭淮一起抵御西蜀偏將軍姜維的進犯。姜維敗退后,郭淮于是向西襲擊羌地。鄧艾說:“敵兵撤退得不遠,也許還會返回來,應當把各軍分開防守,來預防意外情況!痹谶@種情況下,(郭淮)就留下鄧艾在白水以北駐兵防守。三天以后,姜維派遣廖化從白水之南向鄧艾營地逼近。鄧艾對諸位將領說:“姜維一定會從東邊襲擊洮城!变窃诎姿员,離鄧艾兵營有六十里。鄧艾當即派兵于夜晚直接駐守洮城,姜維果然渡河偷襲洮城,幸虧鄧艾事先占據了洮城,魏軍得以戰(zhàn)斗不敗。
景元四年(263)秋天,朝廷下令各路大軍攻打西蜀。姜維還軍把守劍閣。鐘會進攻姜維,沒有攻下來。鄧艾上書說:“現在敵兵大受挫折,應乘勝追擊。從陰平沿小路、經漢德陽亭,奔赴涪城,距劍閣西有百余里,距成都三百余里,派精悍的部隊直接攻擊敵人的心臟。(在這種情形下,)劍閣的守兵必然退回,奔赴涪城。那么鐘會就可以沿大道前進。如果劍閣的守軍不退回去,那么,救援(應對)涪城的兵力就少了。兵法說道:‘攻其不備,出其不意!襁M攻其空虛之地,一定能打敗敵人!
這年冬天十月,鄧艾自陰平行走百余里,全是無人之地,鑿山開路,架設棧道,山高谷深,十分艱險,加之運糧十分困難,形勢近于危險。鄧艾用毛氈裹住身體,推轉而下。眾將士都攀木緣崖,一個一個前進。首先來到江由縣,西蜀守將馬邈投降。西蜀衛(wèi)將軍諸葛瞻從涪城退還綿竹,排列戰(zhàn)陣,等著狙擊鄧艾。鄧艾派遣自己的兒子鄧忠等率兵從右邊包抄,司馬(官名)師纂等率兵從右邊包抄。但二人出擊均告失利,退回來說:“敵人堅守牢固,很難擊破!编嚢笈溃骸吧来嫱龅倪x擇,全在此一舉,還說什么可與不可!”大罵鄧忠和師纂,要斬首示眾。二人又率兵再戰(zhàn),大敗敵兵,斬下諸葛瞻及尚書張遵等人的腦袋,進軍至雒縣。劉禪派使者拿著皇帝的大印,寫了封書信(讓使者帶著)來到鄧艾兵營,請求投降。
鄧艾率兵進駐成都,巡視并約束將士,沒有發(fā)生搶劫掠奪的事。安撫收納投降歸附的人員,讓他們都回復舊業(yè)。蜀國人都稱贊鄧艾。
《三國志》閱讀答案 19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題。
甘寧,字興霸,少有氣力,好游俠,招合輕薄少年,為之渠帥。群聚相隨,挾持弓弩,負毦帶鈴,民聞鈴聲,即知是寧。人與相逢,及屬城長吏,接待隆厚者乃與交歡;不爾,即放所將奪其資貨。至二十余年,止不攻劫,頗讀諸子,乃往依劉表,因居南陽,不見進用,后轉托黃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于是歸吳。周瑜、呂蒙皆共薦達,孫權加異。寧陳計曰:“今漢祚日微,曹操彌,終為篡盜。南荊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誠是國之西勢也。寧已觀劉表,慮既不遠,兒子又劣,非能承業(yè)傳基者也。至尊當早規(guī)之,不可后操圖之。圖之之計,宜先取黃祖。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軍,鼓行而西,西據楚關,大勢彌廣,即可漸規(guī)巴、蜀!睓嗌罴{之。權遂西,果禽祖,盡獲其士眾。
后隨魯肅鎮(zhèn)益陽,拒關羽。羽自擇選銳士五千人,投縣上流十余里淺瀨,云欲夜涉渡。肅與諸將議。寧時有三百兵,乃曰:“可復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對之,保羽聞吾咳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肅便選千兵益寧,寧乃夜往。羽聞之,住不渡,而結柴營。權嘉寧功,拜西陵太守。后曹公出濡須,寧為前部督,受敕出斫敵前營。權特賜米酒眾肴,寧乃料賜手下百余人食。食畢,寧先以銀碗酌酒,自飲兩碗,乃酌與其都督。都督伏,不肯時持。寧引白削置膝上,呵謂之曰:“卿見知于至尊,孰與甘寧?甘寧且不惜死,卿何以獨惜死乎?”都督見寧色厲,即起拜持酒,通酌兵各一銀碗。至更二時,銜枚出所敵。敵遂退。寧益貴重,增兵二千人。
寧廚下兒曾有過,走投呂蒙。蒙恐寧殺之,故不即還。后寧赍禮禮蒙母,乃出廚下兒還寧。寧許蒙不殺。斯須還船,縛置桑樹,自挽弓射殺之。蒙大怒,擊鼓會兵,欲就船攻寧。寧聞之,故臥不起。蒙母徒跣出諫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屬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殺甘寧?寧死之日,縱至尊不問,汝是為臣下非法!蒙聞母言即豁然意釋自至寧船,笑呼之曰興霸老母待卿食急上與蒙俱還見母歡宴竟日。
。ㄟx自《三國志·吳書·甘寧傳》,有刪減)
8.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破祖軍,鼓行而西鼓:擊鼓進軍
B.江川流通,誠是國之西勢也 誠:實在、確實
C.后寧赍禮禮蒙母 赍:送給,給予
D.至尊待汝如骨肉,屬汝以大事 屬:通“囑”,托付
9.下列各句中,加粗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招合輕薄少年,為之渠帥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B.因居南陽,不見進用蒙故業(yè),因遺策,南取漢中
C.非能承業(yè)傳基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何有以私 怒而欲攻 殺甘寧 且以強秦之故 逆強秦之歡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加粗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人與相逢,及屬城長吏,接待隆厚者乃與交歡;不爾,即放所將奪其資貨。
答:
。2)卿見知于至尊,孰與甘寧?甘寧且不惜死,卿何以獨惜死乎?
答:
11.第Ⅰ卷文言文中,甘寧的“優(yōu)點”“缺點”都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作答。(5分)
答:
12.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閱讀材料末段中④段加粗的部分斷句。(限斷8處)(4分)
蒙聞母言 即豁然意釋 自至寧船 笑呼之 曰興霸老母待卿 食急上與蒙 俱還見母歡宴竟日。
答案:
8.C(赍:攜帶,拿著)
9.D(介詞,表原因,“因為”、“由于”。A.動詞,擔任;介詞,替B.副詞,于是;動詞,沿襲。C.助詞,……的人;助詞,表停頓)
10.(在路上)和甘寧相遇的人,以及所屬縣城的官員,接待甘寧很隆重、豐厚的人,甘寧就與他們結交歡娛;(如果)不這樣,甘寧就放任他所帶領的人強奪別人的財產。(交歡:結交,歡娛,1分。爾:這樣,1分。所將:所帶領的人,1分。大意,1分)
你被主上信任,和我相比哪一個更受信任?我尚且不吝惜生命,憑什么唯獨你怕死呢?(見……于:被,1分;孰與:和……相比,哪一個更,1分;且:尚且,1分;大意1分)
11.缺點:
、偕倌暧蝹b,為非作歹(或:少年時橫行鄉(xiāng)里,恣意掠奪)。
②性情暴躁,輕率殺人(或:出爾反爾,射殺廚下兒)
優(yōu)點:進諫孫權,深謀遠慮(或:深諳形勢,獻策孫權)。
④樂觀自信,聲震關羽。
⑤愛戴下士,分食御賜。
、拗倚墓⒐,視死如歸。(語言簡要,信息準確即可給分,每點1分,任答對5點,即可滿分)
12.蒙聞母言/即豁然意釋/自至寧船/笑呼之曰/興霸/老母待卿食/急上/與蒙俱還見母/歡宴竟日。(斷對兩處給1分,每斷錯兩處扣1分)
譯文:
甘寧,年輕時有氣力,喜愛游俠,招集一批輕薄少年,擔任了他們的首領。他們常成群結隊聚在一起,攜弓帶劍,頭插鳥羽,身佩鈴鐺,百姓一聽到鈴聲,就知道是甘寧來了。在路上和甘寧相遇的人,以及所屬縣城的官員,接待甘寧接待得周到的人,甘寧就與他們結交歡娛;否則,甘寧就放任他所帶領的輕薄少年強奪別人的財產。到了二十多歲,停止這種舉動不搶劫之后,甘寧讀了不少諸子百家的著作,于是去依附劉表,就住在南陽。不被劉表晉升任用,后來又轉而依附黃祖,黃祖又以普通人對待他。
于是,甘寧就歸附了吳國。周瑜、呂蒙共同推薦,孫權也看重他。甘寧獻計說:“如今漢朝的國運日益衰微,曹操更加驕傲專橫,終會篡奪帝位。南方荊州之地,山勢便利,江河暢通,實在是我們吳國西邊的好地方。我觀察劉表,他考慮問題并不長遠,兒子更加無能,不是能繼承傳授基業(yè)的人。主上應當盡早謀取荊州,不能落在曹操的后面。圖謀他的計劃,第一步應該先拿下黃祖。您今帶兵前去,必定能夠獲勝。一旦打敗黃祖軍隊,大張旗鼓向西進軍,在西面占據楚關,勢力更加擴大,就可以逐漸謀取巴蜀了。”孫權十分贊許他的意見。孫權于是向西進軍,果然擒獲了黃祖,俘虜了他的全部兵士。
以后甘寧又隨魯肅鎮(zhèn)守益陽,抵抗關羽的進攻。關羽親自挑選精銳兵士五千人,說要在夜里涉水渡河。甘寧當時只有三百兵士,便說:“可再給我增加五百兵士,我前去對付關羽,保證關羽一聽見我咳嗽的聲音,就不敢渡河,渡過河就會全部被我軍捉拿!濒斆C便挑選了一千兵士加給甘寧,甘寧便連夜前往。關羽聽說甘寧來了,就停下不再渡河,扎下營寨。孫權嘉獎甘寧的功勞,任他為西陵太守。后來曹操出兵濡須,甘寧為前部督,受命出擊敵人的前鋒部隊。孫權專門賞賜米酒和很多菜肴,甘寧便計算著將這些酒菜分賜給手下一百多人吃。吃完后,甘寧先用銀碗斟酒,自己喝了兩碗,才斟酒給他的都督。都督伏下身子,不肯立即接酒碗。甘寧拿過一把雪白的刀放在膝上,呵斥都督說:“你被主上信任,和我相比哪一個更受信任?我尚且不惜生命,憑什么唯獨你怕死呢?”都督見甘寧滿臉怒氣,立即起身行禮端酒,并給兵士們通通斟上一銀碗酒。到了二更時,大家口里銜著竹枚,出擊殺敵。敵人終于敗退。甘寧的地位更加貴重,又給他增加了二千兵員。
甘寧廚房中一個仆人有過錯,逃走投奔呂蒙。呂蒙怕甘寧把仆人殺了,有意不馬上送還。以后甘寧帶著禮物來拜見呂蒙的母親,才送出那個仆人還給甘寧。甘寧答應呂蒙不殺仆人。過了一會兒回到船上,甘寧將仆人綁在桑樹上,親自拉開弓箭射死了仆人。呂蒙大怒,擂鼓集合士兵,要上船攻殺甘寧。甘寧聽說后,故意躺在船上不起來。呂蒙的母親光著腳出來勸呂蒙說:“主上待你如同骨肉,把軍國大事托付給你,哪里能因為私怨而就想攻殺甘寧?甘寧若是死了,縱然主上不責問,你作為臣下這么去做也是非法的!眳蚊陕犃四赣H的話,豁然醒悟,怒意頓時消釋,他獨自來到甘寧船上,笑著招呼甘寧說:“興霸,老母親等你吃飯呢,趕快上來!”甘寧與呂蒙都回來見呂蒙母親,歡宴一整天。
《三國志》閱讀答案 20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乙】時饑荒,鄉(xiāng)里及遠方客多有困乏,駱統(tǒng)為之飲食衰少。其姊仁愛有行,寡居無子,見統(tǒng)甚哀之,數問其故。統(tǒng)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獨飽?”姊曰:“誠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與之,又以告母,母亦賢之,遂使分施。(陳壽《三國志》)
注釋:①駱統(tǒng):當時八歲,后為吳國大將。②士大夫:古代指社會上層人士或有聲望的讀書人,這里代指“鄉(xiāng)里及遠方客”。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4分)
。1)利盡南海 ( ) (2)數問其故( )
(3)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 (4)母亦賢之( )
小題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每小題2分)
。1)此殆天所以資將軍 譯文:
。2)乃自以私粟與之,又以告母 譯文:
小題3:諸葛亮為什么認為劉備占據荊州和益州是可行的?請用文中的話回答。(4分)
小題4:乙文中所說的“駱統(tǒng)為之飲食衰少”中“之”具體指是什么事?用原話回答。(2分)
小題5:“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請用簡潔的話概括【甲】段中 “天下計”的內容?(4分)
小題6:讀罷乙文,你覺得駱統(tǒng)日后能成為大將軍,與哪些因素有關?(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4分(1)物資(2) 多次、屢次 (3)而且 (4)認為……賢能,以…… 為賢
小題2:(4)A.這大概是上天拿來資助將軍的。B.于是把自己家的糧食給他,又把這件事告訴母親。(每句各2分)
小題3:(4分)荊州“而其主不能守”,益州“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小題4:(2分)“之”指“時饑荒,鄉(xiāng)里及遠方客多有困乏!
小題5:(4分)“天下計”是指“三分天下”,具體指對曹操“不可與爭鋒”,對孫權“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而對荊州、益州可等待機會占據。(或用原文: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小題6:(3分)可以從駱統(tǒng)自身和家庭教育方面回答。如:從小家教有方,鄰里和睦;從小胸懷天下、志向遠大;性格善良、悲天憫人等。
小題1:
試題分析:文言實虛詞的學習和積累是學習文言文的首要環(huán)節(jié),這就要求考生不僅要理解和掌握常見實虛詞的基本意義和用法,而且還要注意詞語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義和用法,這就要求學生能活學活用。比如“賢”這個詞意動用法,在這里是“以…… 為賢”。
小題2:
試題分析:所謂“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夠根據上下文的語境、領會某一個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從思想內容、表達效果等方面對這個句子作深入的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關鍵性詞語,弄明白句中有關詞語的指代義,把握句子間的關系,看是否有活用現象,明確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注意“殆”“資”“私”等重點詞的理解。
小題3:
試題分析:這是文言文中內容理解考點。學生篩選并提取文言文閱讀語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礎上的考查方式,促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達到讀懂讀通的目的,能夠用原文的材料來解決問題。
小題4:
試題分析:
感知文本內容,從文章中提煉和概括信息,結合語言環(huán)境,聯系上下文,找出稱代性詞語指代的內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小題5:
試題分析:
這類題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題目問的是哪方面的內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從命題理解入手,理解隆中對策及內容。
小題6:
試題分析:
要求在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基礎上,能聯系社會、生活的實際和個人認識,對文章做出評價,闡發(fā)個性化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學生能扣住觀點,說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聯系生活實際,扣原文主題進行小結。
《三國志》閱讀答案 21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黃權,字公衡,巴西閬中人也。少為郡吏,州牧劉璋召為主簿。時別駕張松建議,宜迎先主,使伐張魯。權諫曰:“左將軍有驍名,今請到,欲以部曲遇之,則不滿其心,欲以賓客禮待,則一國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則主有累卵之危?傻]境,以待河清!辫安宦,竟遣使迎先主,出權為廣漢長,及先主襲取益州,將帥分下郡縣?たh風景附,權閉城堅守,須劉璋稽服,乃詣降先主。先主假權偏將軍。及曹公破張魯,魯走入巴中,權進曰:“若失漢中,則三巴不振,此為割蜀之股臂也!庇谑窍戎饕詸酁樽o軍,率諸將迎魯,魯已還南鄭,北降曹公。然卒破杜濩、樸胡,殺夏候淵,據漢中,皆權本謀也。
先主為漢中王,猶領益州牧,以權為治中從事,及稱尊號,將東伐吳,權諫曰:“吳人悍戰(zhàn),又水軍順流,進易退難,臣請為先驅以當寇,陛下宜為后鎮(zhèn)!毕戎鞑粡,以權為鎮(zhèn)北將軍,督江北軍以防魏師。先主自在江南。及吳將軍陸遜乘流斷圍,南軍敗績,先主引退。而道隔絕,權不得還,故率將所領降于魏。有司執(zhí)法,白收權妻子。先主曰:“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贝绯。魏文帝謂權曰:“君舍逆效順,欲追從陳、韓邪?”權對曰:“臣過受劉主殊遇,降吳不可。還蜀無路,是以歸命。且敗軍之將,免死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文帝善之,拜為鎮(zhèn)南將軍,封育陽候,加侍中,使之陪乘。蜀降人或云誅權妻子,權知其虛言,未便發(fā)喪,后得審問,果如所言。及先主薨問至,魏群臣咸賀而權獨否。文帝察權有局量,欲試驚之,遣左右詔權,末至之間,累催相屬,馬使奔馳,交錯于道,官屬侍從莫不碎魄,而權舉止顏色自若。
后領益州刺史,徙占河南。大將軍司馬宣王深器之,問權曰:“蜀中有卿輩幾人?”權笑而答曰:“不圖明公見顧之重也!”宣王與諸葛亮書曰:“黃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嘆述足下,不去口實!本俺跞,蜀延熙二年,權遷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明年卒,謚曰景候。子邕嗣。邕無子,絕。權留蜀子崇,為尚書郎,隨衛(wèi)將軍諸葛瞻拒鄧艾。到涪縣,瞻盤桓未近,崇屢勸瞻宜速行據險,無令敵得入平地。瞻猶與未納,崇至于流涕。會艾長驅而前,瞻卻戰(zhàn)綿竹,崇帥厲軍士,期于必死,臨陣見殺。
(選自《三國志》)
8.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郡縣風景附 景:同“影”,像影子一樣
B.然卒破杜澧、樸胡 卒:結果、最后
C.及先主薨問至 問:詰問、詢問
D.累催相屬 屬:接連
9.下列兩組句子中加粗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
A.欲以部曲遇之,則不滿其心 不賂者以賂者喪
B.乃詣降先主 乃悉發(fā)國中兵,深入擊秦
C.權笑而答曰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
D.則主有累卵之危 以其求思之 深而無不在也
10.下列敘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黃權曾經進諫劉璋不要迎接劉備人蜀,但劉璋沒有采納他的意見,還是讓他去把劉備迎了進來。
B.先主劉備襲取益州后,別人紛紛投降,黃權卻堅守不降。等到劉璋臣服于先主之后才投降。于是先主讓他做了個代理偏將軍。
C.黃權降魏后,有人說劉備殺了黃權的妻子兒女,但黃權知道劉備不敢,所以沒有為家人舉喪。
D.文章寫到黃權的兒子黃崇率部誓死抗敵,英勇犧牲,與反復變節(jié)投降的黃權形成對比,可見作者對黃權的為人暗含諷刺和鄙棄。
11.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2分)
德 隨 量 進 量 由識 長 故 欲 厚 其 德 不 可 不 弘 其 量 欲 弘 其 量 不 可 不 大 其 識 (取材于 明·洪應明《菜根譚》)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粗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且敗軍之將,免死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4分)
會艾長驅而前,瞻卻戰(zhàn)綿竹,崇帥厲軍士,期于必死,臨陣見殺。(4分)
參考答案:
8.C、(問:消息)
9.C、(C、表修飾的連詞 A 、用/因 B、才/于是、就 D、定語標志 的/補語標志 得)
10.B、(A、不是“讓他去” C 、“劉備不敢”不對。D 、并非形成“對比”,沒有“暗含諷刺和鄙棄”)
11.(10分)
。1)德 隨 量 進 /量 由 識 長 /故 欲 厚 其 德 /不 可 不 弘 其 量 /欲 弘 其 量/ 不 可 不 大 其 識(2分)
、贈r且敗軍之將,免去一死就是幸運,還有什么羨慕古人之處!(4分)
②正遇鄧艾長驅直入,諸葛瞻退至綿竹作戰(zhàn),黃崇統(tǒng)帥軍隊激勵將士,要求(期望)與敵決一死戰(zhàn),在陣前被敵軍所殺。 (4分)
附參考譯文:
黃權,字公衡,巴西郡閬中人。他年青時作過郡吏,益州牧劉璋征召他為主簿。當時別駕張松建議,應該邀迎劉備入蜀,讓他前去討伐張魯。黃權勸諫說:“左將軍劉備有驍勇聲名,現在請他來蜀,想用部下之禮對待他,則不能滿足他的心愿;想以賓客之禮對待他,則一國不能容下二位君王。如果客有泰山般的安穩(wěn),則主人就會有累卵之危了。現在盡可守緊邊境,等待時局的穩(wěn)定!眲㈣安宦犓膭窀妫罱K還是派人迎請劉備,并將黃權外派作廣漢縣縣長。及至劉備襲取益州,將帥們分別占領蜀地各郡縣,各郡縣望風歸附,黃權緊閉城門,直至看到劉璋投降,才前往歸降劉備。劉備讓黃權代理偏將軍。待曹操擊破張魯,張魯逃往巴中,黃權向劉備進言:如果失去漢中,則三巴之地就會受到威脅,這就割去了蜀國的大腿與臂膀。于是劉備任命黃權為護軍,率領諸將去迎接張魯。其時張魯已退回南鄭,北往投降曹操,然而劉備最終還是打敗了杜濩、樸胡,斬殺夏侯淵,占據漢中,這都出自黃權的原來計謀。
劉備為漢中王后,仍兼任益州牧,任命黃權為治中從事。及至劉備登基稱帝,準備征討東吳,黃權勸諫說:“吳人驃悍善戰(zhàn),而我軍又水路出兵順流而下,易進難退,為臣乞請您讓我為先頭部隊去試探舌人虛實,陛下應當在后面坐鎮(zhèn)!眲錄]有聽從黃權的建議,而任他,鎮(zhèn)北將軍,督領江北軍隊防御魏國出兵,劉備自己在江南前線。等到后來吳國將軍陸遜順長江流勢沖破蜀軍的包圍,蜀國江南前線部隊大敗,劉備撤退。由于返蜀道路被吳軍完全阻斷,黃權軍隊無法返回蜀地,故此他只好率領部下投降魏國。蜀國有關衙門依軍法行事,向劉備報告說已將黃權妻子兒女收捕。劉備說:“是孤有負黃權.而黃權并未負孤啊!”對待他的家小仍同過去一樣。魏文帝曹丕對黃權說:“您背棄叛逆效命順從天意的人,是想仿效陳平、韓信的作法嗎?”黃權回答說:“為臣受過劉蜀主的特殊恩遇,既不能投降東吳,又無路返回蜀地,故此前來歸順。況且敗軍之將,免去一死就是幸運,還有什么羨慕古人之處!”曹丕頗為贊賞他,任命他為鎮(zhèn)南將軍,封育陽侯,加官侍中,并恩待他陪同乘坐同一輛車。蜀國投降的人有的說黃權的家小被殺,黃權知道其言不真實,故未馬上發(fā)喪。后來得到確切消息,果然如黃權所言。劉備病逝的消息傳來,魏國群臣都相互慶賀,獨黃權無一絲笑意。曹丕觀察到黃權很有器量,想試著驚懼他一下,于是派遣身邊的人詔知黃權,黃權未進宮廷之前,來催促他的人一個接著一個,使者坐騎奔馳不絕道路,黃權的部下莫不膽戰(zhàn)心驚,而黃權卻舉止談笑臉色自若。
后來黃權兼任益州刺史,又調任河南。大將軍司馬懿非常器重黃權,問黃權說:“蜀中人物像您這樣的有幾人?”黃權笑著回答說:“沒想到明公您如此看重我!”司馬懿與諸葛亮的信說:“黃公衡,豪爽之士,無論何時談起您,總是贊嘆,不改初言!本俺跞(239),即蜀延熙二年,黃權被升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第二年黃權即去世,謚號為“景侯”。其子黃邕繼承侯位,黃邕無子,所以絕嗣。黃權留在蜀國的兒子黃崇,為蜀國尚書郎,跟隨衛(wèi)將軍諸葛瞻抗御鄧艾。出兵至涪縣,諸葛瞻盤桓不前,黃崇多次勸說諸葛瞻應當迅速前行守住險要之地,不讓敵軍得以進入平川之地。諸葛瞻猶豫不足而沒有采納黃崇的意見,黃崇為此進諫以至流涕痛哭。等到鄧艾長驅直入,諸葛瞻退至綿竹作戰(zhàn)時,黃崇統(tǒng)帥軍隊激勵將士,要求(期望)與敵決一死戰(zhàn),在陣前被敵軍所殺。
《三國志》閱讀答案 22
閱讀與賞析(共49分)
。ㄒ唬12分)
駱統(tǒng)字公緒,會稽烏傷人也。父俊,官至陳相,為袁術所害。統(tǒng)母改適,為華歆小妻,統(tǒng)時八歲,遂與親客歸會稽。其母送之,拜辭上車,面而不顧,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猶在也!苯y(tǒng)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顧耳!笔逻m母甚謹。時饑荒,鄉(xiāng)里及遠方客多有 困乏, 統(tǒng)為之飲食衰少。其姊仁愛有行,寡歸無子,見統(tǒng)甚哀之,數問其故。統(tǒng)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獨飽!”姊曰:“誠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與統(tǒng),又以告母,母亦賢之,遂使分施,由是顯名。
以隨陸遜破蜀軍于宜都,遷偏將軍。黃武初,曹仁攻濡須,使別將常雕等襲中洲,統(tǒng)與嚴圭共拒破之,封新陽亭侯,后為濡須督。數陳便宜,前后書數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載。年三十六,黃武七年卒。
6. 下列句中的“之”與“見統(tǒng)甚哀之”中的“之”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
A.孰視之 B.何陋之有 C. 輟耕之壟上 D.公將鼓之
7.下列對人物的分析評價有錯誤的一項是(2分) ( )
A.為了不讓母親擔憂,八歲的駱統(tǒng)在與母親分別時強忍著不回頭,可見他年少懂事。
B.駱統(tǒng)十分孝順,盡管母親改嫁,但他侍奉母親一如既往。
C.駱統(tǒng)總是為他人著想,把自己的糧食分施給別人,因此聲名顯揚。
D .駱統(tǒng)參與軍事行動,先后打了兩次勝仗,多有戰(zhàn)功,顯示了較高的軍事才能。
8.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4分)
、倌敢賢之 賢: ②遷偏將軍 遷:
、蹟陳便宜 陳: ④文多故不悉載 悉:
9.翻譯下列句子。(4分)
(1)統(tǒng)為之飲食衰少。(2分)
譯:
(2)誠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2分)
譯:
答案:
6、A
7、B
8、認為……有賢德; 升任、升遷。陳述;全部。
9、駱統(tǒng)為了他們而減少了飲食。確實是這樣,為什么不告訴我,而像這樣苦自己呢?
附譯文:
駱統(tǒng)字公緒,是會稽郡烏傷縣人。父親駱俊,官做到陳國相,被袁術殺害。駱統(tǒng)的母親改嫁,做了華歆的妾,駱統(tǒng)當時八歲,就和親戚賓客返回到會稽郡。他的母親送他,他拜別母親上了車,臉朝前不回頭,他的母親在后面哭泣。駕車的人說:“夫人還在呢!瘪樈y(tǒng)說:“不想增加母親的思念,所以才不回頭!彼痰漳阜浅9е。當時發(fā)生饑荒,同鄉(xiāng)和遠方的客人很多生活困乏,駱統(tǒng)為了他們而減少了(自己的)飲食。他的姐姐仁愛有德行,丈夫死后回到娘家,沒有兒子,見駱統(tǒng)這樣很為他難過,多次詢問他原因。駱統(tǒng)說:“士大夫們粗劣的食物都不夠吃,我有什么心思獨自吃飽飯!”姐姐說:“確實是這樣,為什么不告訴我,而像這樣苦自己呢?’就把自己私人的糧食給了駱統(tǒng),又告訴了母親,母親也認為駱統(tǒng)有賢德,于是就分發(fā)施舍,駱統(tǒng)由此出了名。
駱統(tǒng)因隨陸遜在宜都打敗蜀軍,升任偏將軍。黃武初年,曹仁進攻濡須,派非主力部隊將領常雕等人襲擊中洲,駱統(tǒng)和嚴圭共同抗擊打敗了他,駱統(tǒng)封為新陽亭侯,后來任湍須督。他多次陳述有利時政的意見,前后數十次上書.所說的都很好,文字太多所以沒有全部載錄。駱統(tǒng)年紀三十六歲,黃武七年死。
《三國志》閱讀答案 23
司馬朗字伯達,河內溫人也。九歲,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笨椭x之。十二,試經為童子郎,監(jiān)試者以其身體壯大,疑朗匿年,劾問。朗曰:“朗之內外,累世長大,朗雖稚弱,無仰高之風,損年以求早成,非志所為也!北O(jiān)試者異之。
后關東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險,欲徙居溫。朗謂邵曰:“唇齒之喻,豈唯虞、虢?溫與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國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帶山之縣必駭,是搖動民之心而開奸宄之原也,竊為郡內憂之。”邵不從。邊山之民果亂,內徙,或為寇抄。
是時董卓遷天子都長安,卓因留洛陽。朗父防為治書御史,當徙西,以四方云擾,乃遣朗將家屬還本縣;蛴懈胬视油稣,執(zhí)以詣卓,卓謂朗曰:“卿與吾亡兒同歲,幾大相負!”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陽九之會,清除群穢,廣舉賢士,此誠虛心垂慮,將興至治也。威德以隆,功業(yè)以著,而兵難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內,民不安業(yè),捐棄居產,流亡藏竄,雖四關設禁,重加刑戮,猶不絕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
朗知卓必亡,恐見留,即散財物以賂遺卓用事者,求歸鄉(xiāng)里。到謂父老曰:“董卓悖逆,為天下所仇,此忠臣義士奮發(fā)之時也?づc京都境壤相接,洛東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興義兵者若未得進,其勢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戰(zhàn)爭之地,難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舉宗東黎陽。黎陽有營兵,趙威孫鄉(xiāng)里舊婚,為監(jiān)營謁者,統(tǒng)兵馬,足以為主。若后有變,徐復觀望未晚也!备咐蠎倥f,莫有從者,惟同縣趙咨,將家屬俱與朗往焉。后數月,關東諸州郡起兵,眾數十萬,皆集熒陽及河內。諸將不能相一,縱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關東兵散,太祖與呂布相持于濮陽,朗乃將家還溫。時歲大饑,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訓諸弟,不為衰世解業(yè)。
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時年四十七。
明帝即位封朗子遺昌武亭侯邑百戶朗弟孚又以子望繼朗后遺薨望子洪嗣。
(節(jié)選自《三國志· 司馬朗傳》)
5、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客謝之 謝:道歉
B、捐棄居產 捐:捐獻
C、此朗之所以于邑也 邑:同“悒”,愁悶不安
D、不為衰世解業(yè) 解:懈怠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監(jiān)試者異之 莫有從者
B、唇齒之喻 久之,關東兵散
C、監(jiān)試者以其身體壯大 執(zhí)以詣卓
D、為天下所仇 為監(jiān)營謁者
7、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明帝即位/封朗子/遺昌武亭侯邑百戶/朗弟孚又以子望繼朗后/遺薨/望子洪嗣。
B、明帝即位/封朗子/遺昌武亭侯/邑百戶/朗弟孚又以子望繼/朗后遺薨/望子洪嗣。
C、明帝即位/封朗子遺昌武亭侯/邑百戶/朗弟孚又以子望/繼朗后遺薨/望子洪嗣。
D、明帝即位/封朗子遺昌武亭侯/邑百戶/朗弟孚又以子望繼朗后/遺薨/望子洪嗣。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司馬朗小時候就善于應答,表現出不同于一般少年的敏捷與機智,這種才能在被董卓詰問時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B、司馬朗對冀州刺史李邵移家避難的做法很不贊成,一是因為移家于溫不能真正避開災難,二是因為李邵的離開會引起當地居民的騷亂,但他的勸阻并未起作用。
C、司馬朗認為,如果董卓能夠清除眾多的惡人,廣泛推舉賢能的人才,仔細考慮,就能取得蓋世的功業(yè),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誠意打動,最終放了他。
D、司馬朗回到家鄉(xiāng),認為家鄉(xiāng)也不是可以安居的地方,于是建議鄉(xiāng)親們跟他一起舉家遷到黎明去,但父老們留戀故土,只有趙咨及家人跟著司馬朗遷走。
9、根據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7分)
、倮手勘赝觯忠娏,即散財物以賂遺卓用事者,求歸鄉(xiāng)里
②此乃四分五裂戰(zhàn)爭之地,難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舉宗東黎陽。
(2)從文章中找出能體現司馬朗有遠見的兩個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答案:
5、B(捐:拋棄)
6、(助詞,相當于“的人”;助詞,的/音節(jié)助詞,無意義;詞,因為/介詞,把;介詞,被/動詞,擔任)
7、D
8、C(司馬朗并不真正認為董卓可以取得蓋世功業(yè),“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誠意打動,最終放了他”屬無中生有。
9、
、偎抉R朗知道董卓必定敗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財物給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請求返回故鄉(xiāng)。
、谶@里是軍隊四分五裂交戰(zhàn)爭奪的地方,很難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現在道路還可以通行,帶領整個宗室向東遷往黎陽。
③今寇未至而先徙,帶山之縣必駭
④即散財物以賂遺卓用事者,求歸鄉(xiāng)里
、萏煜屡d義兵者若未得進,其勢必停于此
、薏蝗缂暗缆飞型ǎe宗東黎陽
參考譯文:
司馬朗,字伯達,河內溫地人。九歲時,有人直接叫他父親的名字,司馬朗說:“輕慢別人父母的人,也就是不尊敬自己父母的人!边@個客人就向他道歉。他十二歲時,通過通經考試成為童子郎,監(jiān)考的人因為司馬朗身體健壯高大,懷疑他隱瞞了年齡,就訊問他。我的父族和母族,歷代人都長得個頭高大,我雖然年幼,卻沒有希望高攀的習性,少報年齡來求得早有成就,這不是我立志要做的事。監(jiān)考的人對他的話感到驚訝。
后來關東的軍隊起事,原冀州刺史李邵家住在野王,靠近山勢險要的地方,他打算遷居到溫地。司馬朗對李邵說:“唇齒相依的比喻難道只是指虞國和虢國嗎?溫和野王兩地也正是這樣;現在您離開那里而居住到這里,只是躲避早上滅亡的時刻罷了。況且您是郡國百姓中享有名望的人,現在敵寇還沒有到來您就先遷走,依傍山地的各縣百姓必定發(fā)生騷亂,這樣就會動搖民心而成為違法亂紀的根源,我私下為郡內百姓的安危感到擔憂!崩钌蹧]有聽從他的勸告。沿山一帶的百姓果然發(fā)生騷亂,他們向內遷徙,有的還進行搶劫。
這時董卓遷移天子改都長安,董卓仍留在洛陽。司馬朗的父親司馬防擔任治書御史,應當向西遷移,因為天下各地紛亂如云,就派司馬朗帶著家屬返回本縣。有人告發(fā)司馬朗打算逃跑,把他抓起來送到董卓那里,董卓對司馬朗說:“你和我死去的兒子同歲,怎么這樣辜負我!”司馬朗于是就說:“您憑借高出世俗的美德,恰逢天下遭遇災難的機會,清除眾多的惡人,廣泛推舉賢能的人才,這確實是您的虛心納下,殫精竭慮的結果。(這樣下去)將會出現興旺以致大治的局面。您的威勢和德行因此盛大,您的功勛和業(yè)績因此顯著,然而戰(zhàn)爭災難一天天興起,各州郡紛亂不安,郊野四境之內,百姓不能安居樂業(yè),他們拋棄了住房財產,到處流浪逃竄,雖然四面的關口設卡制止,對逃亡的人加重刑罰懲治,但仍然不能禁絕止息,這就是我憂愁不安的原因!
司馬朗知道董卓必定敗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財物給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請求返回故鄉(xiāng)。他回到故鄉(xiāng)后對父老們說:“董卓犯上作亂,被天下人仇恨,這正是忠臣義士發(fā)奮有為的時候。我們郡和京城境界相連,洛陽城東面有成皋,北面毗連黃河,天下興起義兵的人們如果不能前進,那情勢必然使他們停留在這里。這里是軍隊四分五裂交戰(zhàn)爭奪的地方,很難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現在道路還可以通行,帶領整個宗室向東遷往黎陽。黎陽有軍營,趙威孫過去同我們鄉(xiāng)里有姻親,擔任監(jiān)營謁者,統(tǒng)領軍隊,足可以做我們的首領。如果以后有變化,再慢慢觀望也不晚。”父老們留戀故土,沒有跟著司馬朗遷走的,只有同縣的趙咨,帶著家眷一起和司馬朗遷往黎陽。幾個月后,關東各州郡起兵,聚眾幾十萬人,都集結在滎陽、河內一帶。將領們不能統(tǒng)一行動,放縱士兵搶掠,百姓被殺死的近一半。過了很久,關東的兵散去,太祖和呂布在濮陽一帶相互對峙,司馬朗才帶著家人回到溫地。這一年發(fā)生大饑荒,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司馬朗收留撫恤宗族里的人,教育自己的弟弟們,不因為是衰亂時期就放松學業(yè)。
建安二十二年,因患病去世,當時四十七歲。
魏明帝即位之后,封司馬朗之子司馬遺為昌武亭侯,有食邑百戶。司馬朗之弟司馬孚又將其子司馬望過繼給司馬朗,司馬遺去世之后,由司馬望之子司馬洪繼承其嗣。
【《三國志》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三國志》閱讀答案及翻譯07-25
《三國志》的閱讀答案及譯文11-27
《三國志》閱讀答案及譯文03-21
《三國志》的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7-21
《三國志》節(jié)選篇閱讀答案及翻譯07-05
《三國志·關羽傳》閱讀答案及譯文08-02
《三國志吳書》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3-28
《三國志司馬芝傳》節(jié)選閱讀答案12-26
《三國志·諸葛恪傳》閱讀練習及答案06-19
《陳涉世家》、《三國志》比較閱讀及答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