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鄒陽獄中上梁王書》閱讀答案及翻譯

        時間:2021-06-15 16:16:00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鄒陽獄中上梁王書》閱讀答案及翻譯

          【作者小傳】

        《鄒陽獄中上梁王書》閱讀答案及翻譯

          鄒陽,齊人,活動于漢文帝、景帝時期。初仕吳王劉濞,因劉濞陰謀叛亂,上書婉諫,吳王不聽,離吳從梁孝王。梁孝王劉武是文帝竇皇后的小兒子,漢景帝的同母弟,有嗣位之意。鄒陽力爭以為不可,羊勝、公孫詭乘隙進讒,鄒陽被捕下獄。他在獄中上書,慷慨陳辭。梁王見書,立即釋放了他。后來漢景帝聽從爰盎進言,立七歲的劉徹為太子。羊勝、公孫詭為梁王獻謀,派人刺殺爰盎。景帝追查兇手,梁王不得不令二人自殺以謝罪。于是對鄒陽敬為上客。鄒陽為梁王求救于景帝寵妃王美人的兄長王長君,請為說情,起了一定的效果。司馬遷贊鄒陽“抗直不撓”;班固評鄒陽“有智略,慷慨不茍合”。

          【題 解】

          鄒陽被系獄中,身罹殺身之禍,但并不迎合媚上,哀求乞憐,而在上書中繼續(xù)諫諍,字里行間,還很有些“不遜”(司馬遷語),充分顯示了他的“抗直”“不茍合”的性格,也是他“有智略”的表現(xiàn)。文章歷舉史實,借古喻今,雄辯地揭示了人主沈讒諛則危,任忠信則興的道理。全文善用比喻,富于文采,是漢代散文名篇之一。

          原文

          鄒陽從梁孝王游。陽為人有智略,慷慨不茍合,介于羊勝、公孫詭之間。勝等疾陽,惡之孝王。孝王怒,下陽獄,將殺之。陽乃從獄中上書曰:

          “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wèi)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太白食昴①,昭王疑之。夫精變天地,而信不諭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竭誠,畢議愿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是使荊軻、衛(wèi)先生復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孰察之。昔玉人獻寶,楚王誅之;李斯竭忠,胡亥極刑。是以箕子陽狂,接輿避世,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聽,勿使臣為箕子、接輿所笑。愿大王孰察,少加憐焉!

          “語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蝿t?知與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荊軻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齊之魏,臨城自剄,以卻齊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齊、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國死兩君者,行合于志,而慕義無窮也。是以蘇秦不信于天下,為燕尾生;白圭②戰(zhàn)亡六城,為魏取中山。何則?誠有以相知也。蘇秦相燕,人惡之于燕王,燕王按劍而怒,食以駃騠;白圭顯于中山,人惡之于魏文侯,文侯賜以夜光之璧。何則?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于浮辭哉!

          “故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昔者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負石入海,不容于世,義不茍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感于心,合于行,堅如膠漆,昆弟不能離,豈惑于眾口哉!故偏聽生奸,獨任成亂。

          夫晉文親其仇,強伯諸侯;齊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則?慈仁殷勤,誠加于心,不可以虛辭借也。今人主誠能去驕傲之心,懷可報之意,披心腹,見情素,墮肝膽,施德厚,終與之窮達,無愛于士,則桀之犬可使吠堯,跖之客可使刺由,何況因萬乘之權,假圣王之資乎!然則荊軻湛七族,要離燔妻子,豈足為大王道哉!

          “臣聞盛飾入朝者,不以私污義;砥礪名號者,不以利傷行。故里名‘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子回車。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籠于威重之權,脅于位勢之貴,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親近于左右,則士有伏死堀③穴巖藪之中耳,安有盡忠信而趨闕下者哉!”

          【注】①昴,mǎo,“昴”是星宿名�!短煳拇笙筚x》有‘自胃倉而昴畢,實趙之交衢’,昴即指趙國。②白圭,戰(zhàn)國時期中山國的將軍。③堀,同“窟”。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衛(wèi)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 畫,劃分。B.義不茍取比周于朝 比周,結(jié)黨營私。

          C.然則荊軻湛七族 湛,通“沉”,滅。D.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 寥廓,氣度寬宏。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陽乃從獄中上書 /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

          B.少加憐焉 /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C.為燕尾生 /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D.則桀之犬可使吠堯 /夫然,則天下莫能爭是溪,予得專而名焉

          11.以下是對本文的評論,指出有失偏頗的一項

          A.鄒陽獄中上書自明,然其所語,多亟力稱忠喊冤,吁天而自白心跡,而不能辯其所以忠耳�?v使奸邪之人,臨危之際,亦能作斯語。

          B. 本文辭藻豐贍,文采熠熠,使人讀之目眩,卻不免失于做作,由于其辭婉而善辨,終使“孝王立出之,卒為上客�!�

          C.文章歷舉史實,借古喻今,雄辯地揭示了人主沉讒諛則危,任忠信則興的道理,充分顯示了鄒陽的“抗直”“不茍合”的性格。

          D.鄒陽被系獄中,身罹殺身之禍,因而一再迎合媚上,哀求乞憐;同時,上書中繼續(xù)諫諍,字里行間,雖有些“不遜”(司馬遷語),但這是他“有智略”的表現(xiàn)。

          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每小題3分)

          (1)“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

          (2)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于浮辭哉!

          (3)則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安有盡忠信而趨闕下者哉!”

          13.梁王想當皇帝,鄒陽因上書勸諫而蒙冤下獄,于是鄒陽上書自白心跡,但文中不直接反對梁王繼承皇位, 而是大談自己如何受到委屈。請結(jié)合全文,寫出作者在文中陳述的委屈內(nèi)容。(4分)

          參考答案

          9.A

          10.D

          11.D

          12.(1)我聽說“忠心的人無不得到好的報答,誠信的.人不會遭到懷疑”,我平常認為這說法是對的,現(xiàn)在才明白這不過是一句空話罷了。(能準確譯出“見”“虛語”各1分,整句通暢1分。 )

         �。�2)是因為兩位君主和兩位臣子,披肝瀝膽,相互信任,哪里會因為一些沒有根據(jù)的言論而改變看法呢?(能準確譯出“剖心析肝”“ 移”各1分,整句通暢1分。)

          (3)那么,士人只有隱伏在巖洞水澤而死,哪里會有人到宮廷來盡忠守信呢?(能準確譯出“藪”“闕”各1分,整句通暢1分。)

          13.(1)我是信而見疑,忠而獲罪;(2)我是不被您所了解而獲罪;(3)小人結(jié)黨營私,我是受人誣陷;(4)人主當慈仁殷勤,親賢遠佞,施德布恩,不應該輕信諂諛小人。

          參考譯文:

          鄒陽跟隨孝王做謀士。鄒陽做人很有智慧和才略,性格慷慨不屈就求全不是好好先生,地位和羊勝、公孫詭相當。羊勝他們討厭鄒陽,在孝王那誣蔑他。孝王惱怒,將鄒陽交給官吏治罪,將要殺死他。鄒陽從獄中寫信給孝王說:

          我聽說“忠心的人無不得到好的報答,誠信的人不會遭到懷疑”,我平常認為這說法是對的,現(xiàn)在才明白這不過是一句空話罷了。從前荊軻愛慕燕太子丹的義氣,準備替他去刺殺秦王的時候,天上白虹貫穿太陽,而太子丹還害怕他不想去;衛(wèi)先生為秦王謀畫乘長平之捷一舉滅趙,天上太白金星掩蔽了昴星,秦昭王卻還要懷疑他。荊軻、衛(wèi)先生的精誠之心感動天地,使得天上出現(xiàn)了異�,F(xiàn)象,可是他們的忠信卻不被燕太子丹和秦昭王理解,這難道不使人傷心嗎!現(xiàn)在我竭盡忠誠,把我的主張全說出來,希望你能了解,可你身邊的人不明白我的用心,結(jié)果讓我去接受官吏的審訊,被世人懷疑。這就是即令荊軻、衛(wèi)先生復活,而燕太子丹、秦昭王還是會不理解他們的事情啊。希望大王仔細地考慮一下。從前玉人卞和獻寶,楚王砍掉他的腳;李斯竭盡忠心,胡亥卻把他處以極刑。因此箕子假裝發(fā)瘋,接輿隱居不仕,都是害怕遇到這種禍患。希望大王考慮一下玉人卞和與李斯的本意,去掉楚王、胡亥那樣的偏聽偏信,不要讓我被箕子、接輿譏笑。希望大王仔細考慮,對我稍加憐惜吧。

          俗話說:“有的人從初相識到頭發(fā)白了還象剛認識一樣;有的人在路上碰見,停車交談,就象老朋友一般�!边@是為什么呢?是因為彼此了解和不了解的緣故。所以樊於期從秦國逃到燕國,把自己的頭交給荊軻,讓他去完成替燕太子丹刺殺秦王的任務;王奢離開齊國到魏國,登城自刎,為的是使齊國退兵,保全魏國。王奢、樊於期對于齊王、秦王來說,并不是新交,對于燕太子丹和魏王來說,也不是老朋友,他們離開齊、秦二國,為燕太子丹和魏王而死的原因,在于這種行動合乎他們的志向,和他們無限向往義氣的本性。因此蘇秦對天下的人不講信用,而對燕國卻象尾生那樣講究信用;白圭在戰(zhàn)爭中丟掉了中山國六座城池,卻為魏文侯攻取了中山國。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他們君臣之間確實相互了解啊。蘇秦在燕國作相,有人在燕五面前說他的壞話,燕王按著劍發(fā)脾氣,還把駃騠的肉賞給他吃;白圭在中山國地位顯貴,有人在魏文侯面前說他的壞話,文侯卻賞給白圭夜光璧。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兩位君主和兩位臣子,披肝瀝膽,相互信任,哪里會因為一些沒有根據(jù)的言論而改變看法呢?

          所以女子無論美丑,一進皇宮就受人嫉妒;做官的人無論是賢還是不賢,一提拔到朝廷也受到別人的非議。從前申徒狄自沉于雍州河中,徐衍背著石頭自沉入海,他們不被世人所容,堅持正義,并不隨隨便便在朝廷結(jié)黨,用來改變君主的想法。他們是和君主心心相印,行為相合,象膠漆一樣堅固,兄弟都不能離間他們君臣之間的關系,難道眾人的言辭能使他們生疑嗎!所以聽信片面的言辭就會出現(xiàn)壞事,單單信任一個人就會出亂子。

          晉文公親近往日的仇人,卻能在諸侯國中稱霸;齊桓公任用他往日的仇人,卻匡正了天下。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他們確實具備仁慈誠懇的心意,這種心情不能用空話來代替。現(xiàn)在君主確實能除去驕傲的心情,懷有可以使人報答的心意,披露心腹,情真意實,披肝瀝膽,厚施恩惠,始終和人同甘共苦,對人毫不吝嗇,那么桀的狗也可以讓它去吠堯,柳下跖的門客可以讓他去刺殺許由。何況還憑著君主的權勢,借著圣王的能力呢?這樣,那么荊軻刺秦王,聽憑秦王誅殺他的七族,要離為了謀殺慶忌而情愿燒死妻子兒女,哪還值得向大王一提呢?

          我聽說穿戴得整整齊齊進入朝廷的人,不會用他的私心去玷污道義;修身立名的人,不會因為貪利而去傷害他的品行。所以聽說里弄名叫“勝母”,曾子就不進去;聽說城名“朝歌”,墨子便掉轉(zhuǎn)行車的方向�,F(xiàn)在想使天下氣度寬宏的人士,受到威重權力的籠絡,受到高貴勢力地位的脅迫,轉(zhuǎn)過臉來,改變節(jié)操、玷污品行,來侍奉進讒獻諛的人,求得親近君主的機會,那么,士人只有隱伏在巖洞水澤而死,哪里會有人到宮廷來盡忠守信呢?

        《《鄒陽獄中上梁王書》閱讀答案及翻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鄒陽獄中上梁王書》閱讀答案及翻譯】相關文章:

        獄中上梁王書的文言文及翻譯04-11

        獄中上梁王書譯文05-31

        《鄒孟軻母》的閱讀答案及翻譯07-01

        《王復,字初陽》閱讀答案及翻譯的內(nèi)容07-03

        獄中上母書閱讀以及答案11-23

        《燭鄒亡鳥》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4-11

        明史·鄒智傳閱讀答案附翻譯01-31

        獄中書簡閱讀練習及答案11-17

        《王猷定》閱讀答案翻譯04-12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

          2. 《鄒陽獄中上梁王書》閱讀答案及翻譯

              【作者小傳】

            《鄒陽獄中上梁王書》閱讀答案及翻譯

              鄒陽,齊人,活動于漢文帝、景帝時期。初仕吳王劉濞,因劉濞陰謀叛亂,上書婉諫,吳王不聽,離吳從梁孝王。梁孝王劉武是文帝竇皇后的小兒子,漢景帝的同母弟,有嗣位之意。鄒陽力爭以為不可,羊勝、公孫詭乘隙進讒,鄒陽被捕下獄。他在獄中上書,慷慨陳辭。梁王見書,立即釋放了他。后來漢景帝聽從爰盎進言,立七歲的劉徹為太子。羊勝、公孫詭為梁王獻謀,派人刺殺爰盎。景帝追查兇手,梁王不得不令二人自殺以謝罪。于是對鄒陽敬為上客。鄒陽為梁王求救于景帝寵妃王美人的兄長王長君,請為說情,起了一定的效果。司馬遷贊鄒陽“抗直不撓”;班固評鄒陽“有智略,慷慨不茍合”。

              【題 解】

              鄒陽被系獄中,身罹殺身之禍,但并不迎合媚上,哀求乞憐,而在上書中繼續(xù)諫諍,字里行間,還很有些“不遜”(司馬遷語),充分顯示了他的“抗直”“不茍合”的性格,也是他“有智略”的表現(xiàn)。文章歷舉史實,借古喻今,雄辯地揭示了人主沈讒諛則危,任忠信則興的道理。全文善用比喻,富于文采,是漢代散文名篇之一。

              原文

              鄒陽從梁孝王游。陽為人有智略,慷慨不茍合,介于羊勝、公孫詭之間。勝等疾陽,惡之孝王。孝王怒,下陽獄,將殺之。陽乃從獄中上書曰:

              “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wèi)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太白食昴①,昭王疑之。夫精變天地,而信不諭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竭誠,畢議愿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是使荊軻、衛(wèi)先生復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孰察之。昔玉人獻寶,楚王誅之;李斯竭忠,胡亥極刑。是以箕子陽狂,接輿避世,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聽,勿使臣為箕子、接輿所笑。愿大王孰察,少加憐焉!

              “語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蝿t?知與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荊軻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齊之魏,臨城自剄,以卻齊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齊、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國死兩君者,行合于志,而慕義無窮也。是以蘇秦不信于天下,為燕尾生;白圭②戰(zhàn)亡六城,為魏取中山。何則?誠有以相知也。蘇秦相燕,人惡之于燕王,燕王按劍而怒,食以駃騠;白圭顯于中山,人惡之于魏文侯,文侯賜以夜光之璧。何則?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于浮辭哉!

              “故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昔者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負石入海,不容于世,義不茍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感于心,合于行,堅如膠漆,昆弟不能離,豈惑于眾口哉!故偏聽生奸,獨任成亂。

              夫晉文親其仇,強伯諸侯;齊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則?慈仁殷勤,誠加于心,不可以虛辭借也。今人主誠能去驕傲之心,懷可報之意,披心腹,見情素,墮肝膽,施德厚,終與之窮達,無愛于士,則桀之犬可使吠堯,跖之客可使刺由,何況因萬乘之權,假圣王之資乎!然則荊軻湛七族,要離燔妻子,豈足為大王道哉!

              “臣聞盛飾入朝者,不以私污義;砥礪名號者,不以利傷行。故里名‘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子回車。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籠于威重之權,脅于位勢之貴,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親近于左右,則士有伏死堀③穴巖藪之中耳,安有盡忠信而趨闕下者哉!”

              【注】①昴,mǎo,“昴”是星宿名�!短煳拇笙筚x》有‘自胃倉而昴畢,實趙之交衢’,昴即指趙國。②白圭,戰(zhàn)國時期中山國的將軍。③堀,同“窟”。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衛(wèi)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 畫,劃分。B.義不茍取比周于朝 比周,結(jié)黨營私。

              C.然則荊軻湛七族 湛,通“沉”,滅。D.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 寥廓,氣度寬宏。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陽乃從獄中上書 /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

              B.少加憐焉 /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C.為燕尾生 /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D.則桀之犬可使吠堯 /夫然,則天下莫能爭是溪,予得專而名焉

              11.以下是對本文的評論,指出有失偏頗的一項

              A.鄒陽獄中上書自明,然其所語,多亟力稱忠喊冤,吁天而自白心跡,而不能辯其所以忠耳�?v使奸邪之人,臨危之際,亦能作斯語。

              B. 本文辭藻豐贍,文采熠熠,使人讀之目眩,卻不免失于做作,由于其辭婉而善辨,終使“孝王立出之,卒為上客�!�

              C.文章歷舉史實,借古喻今,雄辯地揭示了人主沉讒諛則危,任忠信則興的道理,充分顯示了鄒陽的“抗直”“不茍合”的性格。

              D.鄒陽被系獄中,身罹殺身之禍,因而一再迎合媚上,哀求乞憐;同時,上書中繼續(xù)諫諍,字里行間,雖有些“不遜”(司馬遷語),但這是他“有智略”的表現(xiàn)。

              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每小題3分)

              (1)“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

              (2)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于浮辭哉!

              (3)則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安有盡忠信而趨闕下者哉!”

              13.梁王想當皇帝,鄒陽因上書勸諫而蒙冤下獄,于是鄒陽上書自白心跡,但文中不直接反對梁王繼承皇位, 而是大談自己如何受到委屈。請結(jié)合全文,寫出作者在文中陳述的委屈內(nèi)容。(4分)

              參考答案

              9.A

              10.D

              11.D

              12.(1)我聽說“忠心的人無不得到好的報答,誠信的.人不會遭到懷疑”,我平常認為這說法是對的,現(xiàn)在才明白這不過是一句空話罷了。(能準確譯出“見”“虛語”各1分,整句通暢1分。 )

             �。�2)是因為兩位君主和兩位臣子,披肝瀝膽,相互信任,哪里會因為一些沒有根據(jù)的言論而改變看法呢?(能準確譯出“剖心析肝”“ 移”各1分,整句通暢1分。)

              (3)那么,士人只有隱伏在巖洞水澤而死,哪里會有人到宮廷來盡忠守信呢?(能準確譯出“藪”“闕”各1分,整句通暢1分。)

              13.(1)我是信而見疑,忠而獲罪;(2)我是不被您所了解而獲罪;(3)小人結(jié)黨營私,我是受人誣陷;(4)人主當慈仁殷勤,親賢遠佞,施德布恩,不應該輕信諂諛小人。

              參考譯文:

              鄒陽跟隨孝王做謀士。鄒陽做人很有智慧和才略,性格慷慨不屈就求全不是好好先生,地位和羊勝、公孫詭相當。羊勝他們討厭鄒陽,在孝王那誣蔑他。孝王惱怒,將鄒陽交給官吏治罪,將要殺死他。鄒陽從獄中寫信給孝王說:

              我聽說“忠心的人無不得到好的報答,誠信的人不會遭到懷疑”,我平常認為這說法是對的,現(xiàn)在才明白這不過是一句空話罷了。從前荊軻愛慕燕太子丹的義氣,準備替他去刺殺秦王的時候,天上白虹貫穿太陽,而太子丹還害怕他不想去;衛(wèi)先生為秦王謀畫乘長平之捷一舉滅趙,天上太白金星掩蔽了昴星,秦昭王卻還要懷疑他。荊軻、衛(wèi)先生的精誠之心感動天地,使得天上出現(xiàn)了異�,F(xiàn)象,可是他們的忠信卻不被燕太子丹和秦昭王理解,這難道不使人傷心嗎!現(xiàn)在我竭盡忠誠,把我的主張全說出來,希望你能了解,可你身邊的人不明白我的用心,結(jié)果讓我去接受官吏的審訊,被世人懷疑。這就是即令荊軻、衛(wèi)先生復活,而燕太子丹、秦昭王還是會不理解他們的事情啊。希望大王仔細地考慮一下。從前玉人卞和獻寶,楚王砍掉他的腳;李斯竭盡忠心,胡亥卻把他處以極刑。因此箕子假裝發(fā)瘋,接輿隱居不仕,都是害怕遇到這種禍患。希望大王考慮一下玉人卞和與李斯的本意,去掉楚王、胡亥那樣的偏聽偏信,不要讓我被箕子、接輿譏笑。希望大王仔細考慮,對我稍加憐惜吧。

              俗話說:“有的人從初相識到頭發(fā)白了還象剛認識一樣;有的人在路上碰見,停車交談,就象老朋友一般�!边@是為什么呢?是因為彼此了解和不了解的緣故。所以樊於期從秦國逃到燕國,把自己的頭交給荊軻,讓他去完成替燕太子丹刺殺秦王的任務;王奢離開齊國到魏國,登城自刎,為的是使齊國退兵,保全魏國。王奢、樊於期對于齊王、秦王來說,并不是新交,對于燕太子丹和魏王來說,也不是老朋友,他們離開齊、秦二國,為燕太子丹和魏王而死的原因,在于這種行動合乎他們的志向,和他們無限向往義氣的本性。因此蘇秦對天下的人不講信用,而對燕國卻象尾生那樣講究信用;白圭在戰(zhàn)爭中丟掉了中山國六座城池,卻為魏文侯攻取了中山國。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他們君臣之間確實相互了解啊。蘇秦在燕國作相,有人在燕五面前說他的壞話,燕王按著劍發(fā)脾氣,還把駃騠的肉賞給他吃;白圭在中山國地位顯貴,有人在魏文侯面前說他的壞話,文侯卻賞給白圭夜光璧。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兩位君主和兩位臣子,披肝瀝膽,相互信任,哪里會因為一些沒有根據(jù)的言論而改變看法呢?

              所以女子無論美丑,一進皇宮就受人嫉妒;做官的人無論是賢還是不賢,一提拔到朝廷也受到別人的非議。從前申徒狄自沉于雍州河中,徐衍背著石頭自沉入海,他們不被世人所容,堅持正義,并不隨隨便便在朝廷結(jié)黨,用來改變君主的想法。他們是和君主心心相印,行為相合,象膠漆一樣堅固,兄弟都不能離間他們君臣之間的關系,難道眾人的言辭能使他們生疑嗎!所以聽信片面的言辭就會出現(xiàn)壞事,單單信任一個人就會出亂子。

              晉文公親近往日的仇人,卻能在諸侯國中稱霸;齊桓公任用他往日的仇人,卻匡正了天下。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他們確實具備仁慈誠懇的心意,這種心情不能用空話來代替。現(xiàn)在君主確實能除去驕傲的心情,懷有可以使人報答的心意,披露心腹,情真意實,披肝瀝膽,厚施恩惠,始終和人同甘共苦,對人毫不吝嗇,那么桀的狗也可以讓它去吠堯,柳下跖的門客可以讓他去刺殺許由。何況還憑著君主的權勢,借著圣王的能力呢?這樣,那么荊軻刺秦王,聽憑秦王誅殺他的七族,要離為了謀殺慶忌而情愿燒死妻子兒女,哪還值得向大王一提呢?

              我聽說穿戴得整整齊齊進入朝廷的人,不會用他的私心去玷污道義;修身立名的人,不會因為貪利而去傷害他的品行。所以聽說里弄名叫“勝母”,曾子就不進去;聽說城名“朝歌”,墨子便掉轉(zhuǎn)行車的方向�,F(xiàn)在想使天下氣度寬宏的人士,受到威重權力的籠絡,受到高貴勢力地位的脅迫,轉(zhuǎn)過臉來,改變節(jié)操、玷污品行,來侍奉進讒獻諛的人,求得親近君主的機會,那么,士人只有隱伏在巖洞水澤而死,哪里會有人到宮廷來盡忠守信呢?